《第9課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同步訓練)高中歷史必修1-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1頁
《第9課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同步訓練)高中歷史必修1-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2頁
《第9課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同步訓練)高中歷史必修1-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3頁
《第9課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同步訓練)高中歷史必修1-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4頁
《第9課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同步訓練)高中歷史必修1-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同步訓練(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我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是:A、九一八事變B、盧溝橋事變C、抗日戰爭全面爆發D、太平洋戰爭爆發2、以下哪個戰役被稱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A、長城抗戰B、平型關大捷C、徐州會戰D、武漢保衛戰3、題干:在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取得的重要勝利是:A.平型關大捷B.淞滬會戰C.臺兒莊戰役D.長沙會戰4、題干: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戰場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以下哪個選項不屬于其戰略戰術:A.“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B.“圍剿清鄉,以戰養戰”C.“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D.“以人民戰爭為基礎,實行武裝斗爭、政治斗爭、經濟斗爭三位一體”5、七七事變的發生標志著()A、全面抗戰開始B、局部抗戰開始C、全國抗日戰爭爆發D、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開辟6、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開始主要進行()A、陣地戰B、游擊戰C、大會戰D、防御戰7、在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抗日戰爭中國民黨正面戰場重大勝利的是()A.淞滬會戰B.臺兒莊戰役C.百團大戰D.武漢會戰8、以下是抗日戰爭中的歷史事件及其領導者,其中錯誤配對的一項是()A.平型關大捷-毛澤東B.武漢會戰-朱德C.八路軍“百團大戰”-蔣介石D.第一個大apanese侵華日軍據點-趙尚志9、題干:1937年8月,國共兩黨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其標志是______。A.《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B.《八一三事變》的爆發C.《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頒布D.《南京條約》的簽訂10、題干: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日作戰的重要方式是______。A.正面戰場的陣地戰B.游擊戰C.城市戰D.海上戰11、中華民族全面抗日戰爭開始于哪一年?A、1931年B、1937年C、1935年D、1941年12、哪位將領領導的原東北軍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A、張學良B、楊虎城C、李宗仁D、張自忠13、題干:近代中國抗日戰爭相比其他歷史時期的民族戰爭有何特點?選項:A.國家獨立不斷受到威脅B.全民族抗戰C.國內外形勢嚴峻D.國力衰弱14、題干:抗日戰爭勝利后,抗日戰爭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選項:A.消除了中國內部的封建勢力B.消除了帝國主義勢力對中國的壓迫和侵略C.保衛了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D.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15、《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一課中,下列哪個戰役被稱為“中國抗日戰爭的轉折點”?A.平型關大捷B.淞滬會戰C.武漢會戰D.百團大戰16、《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一課中,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A.實現了民族獨立,結束了長達百年的列強侵略和奴役B.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一員C.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D.實現了國家統一,結束了長達百年的內戰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了中國的東北三省。此后,日本繼續擴展侵略,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由此開始。材料二:1937年9月,國民政府公開放棄了“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部隊逐漸增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材料三: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后,在短短的六周內屠殺了大量中國軍民,造成了東方的歷史悲劇。日本統治者制定全面侵華戰略,開始對中國實施大規模的經濟封鎖。材料四:1940年8月,為配合英法等國在華北抗擊日本侵略,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歷時三個月,消滅大量敵人,沉重打擊了日軍,提高了八路軍在華北的聲望。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九一八事變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國民政府的政策是如何變化的?2.闡述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及其影響。第二題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抗戰初期,國民政府領導的正面戰場的慘烈斗爭,如臺兒莊、平型關、百團大戰等,牽制了大量日軍,對日軍的消耗極大。材料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艱苦抗戰,如游擊戰、地道戰等,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作戰,使得日軍在華北和華中地區難以立足。問題: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關系。第三題題目: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遂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材料二:七七事變后,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戰場開辟了廣泛的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了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問題:1.材料一中描述的事件稱為什么?2.材料二中的“敵后抗日根據地”有哪些主要特點?第四題題目: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不僅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更是一場偉大的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相結合的人民戰爭。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南京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表明了強烈的民族抗戰決心。材料二:1938年10月,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中共中央著手開辟敵后戰場,華北戰場上第一個全國性的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正式成立。材料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秉持“人民戰爭”的理念,廣泛發動群眾,利用地緣優勢,不斷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材料四:在抗日戰爭期間,國際援助對中國的抗戰爭役起到了重要作用。蘇聯援助了大量物資和裝備,美國、法國等國家也提供了物資幫助。問題: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國抗日戰爭的戰略轉折點及其特點。2.根據材料三,簡述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貢獻。3.根據材料四,分析國際援助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影響。《第9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我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是:A、九一八事變B、盧溝橋事變C、抗日戰爭全面爆發D、太平洋戰爭爆發答案:A解析:九一八事變,又稱沈陽事變或柳條湖事變,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制造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陰謀,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也是中華民族局部抗戰的開始。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2、以下哪個戰役被稱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A、長城抗戰B、平型關大捷C、徐州會戰D、武漢保衛戰答案:C解析: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主動赴敵后作戰的典范,對日軍給以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因此被優勢傳稱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3、題干:在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取得的重要勝利是:A.平型關大捷B.淞滬會戰C.臺兒莊戰役D.長沙會戰答案:C解析:臺兒莊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取得的一次重要勝利,發生在1938年春季,國民黨將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地區成功抵御了日軍的進攻。此次戰役共殲滅日軍1萬多人,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斗志。A選項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取得的勝利,B選項淞滬會戰和D選項長沙會戰雖然也是抗日戰爭中的重要戰役,但并非國民黨正面戰場取得的重要勝利。因此,正確答案是C。4、題干: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戰場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以下哪個選項不屬于其戰略戰術:A.“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B.“圍剿清鄉,以戰養戰”C.“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D.“以人民戰爭為基礎,實行武裝斗爭、政治斗爭、經濟斗爭三位一體”答案:B解析: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針對敵后戰場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戰略戰術,以靈活機動的戰術打擊日軍。C選項“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是毛澤東提出的著名戰術。D選項“以人民戰爭為基礎,實行武裝斗爭、政治斗爭、經濟斗爭三位一體”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戰爭戰略。而B選項“圍剿清鄉,以戰養戰”并非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戰場的戰略戰術,而是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采取的一種消極防御政策。因此,正確答案是B。5、七七事變的發生標志著()A、全面抗戰開始B、局部抗戰開始C、全國抗日戰爭爆發D、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開辟答案:C解析: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開始的標志,標志著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中國進入了全民族抗戰的階段。6、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開始主要進行()A、陣地戰B、游擊戰C、大會戰D、防御戰答案:B解析: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采取游擊戰的方式,依托群眾的支持,廣泛開展敵后游擊戰爭,有力地打擊了日軍。7、在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抗日戰爭中國民黨正面戰場重大勝利的是()A.淞滬會戰B.臺兒莊戰役C.百團大戰D.武漢會戰答案:C解析: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不屬于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重大勝利。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和武漢會戰都是在國民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重大勝利。因此,正確答案是C。8、以下是抗日戰爭中的歷史事件及其領導者,其中錯誤配對的一項是()A.平型關大捷-毛澤東B.武漢會戰-朱德C.八路軍“百團大戰”-蔣介石D.第一個大apanese侵華日軍據點-趙尚志答案:A解析:平型關大捷是發生在1937年9月,由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領導取得的勝利。毛澤東在此期間沒有直接參與戰役的指揮。武漢會戰、八路軍“百團大戰”和的第一個日軍侵華日軍據點的領導者分別為朱德、蔣介石和趙尚志,正確的配對為B、C、D。因此,錯誤配對的是A。正確答案是A。9、題干:1937年8月,國共兩黨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其標志是______。A.《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B.《八一三事變》的爆發C.《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頒布D.《南京條約》的簽訂答案:A解析:1937年8月,國共兩黨在陜北洛川召開會議,通過了《國共合作宣言》,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一事件標志著國共兩黨正式合作抗日。因此,正確答案是A。《八一三事變》是日本侵略中國的開始,不是統一戰線的標志;《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綱領,但不是建立統一戰線的標志;《南京條約》是中英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無關。10、題干: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日作戰的重要方式是______。A.正面戰場的陣地戰B.游擊戰C.城市戰D.海上戰答案:B解析: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日作戰的主要方式是游擊戰。游擊戰是一種以小敵大、以弱勝強的作戰方式,適合敵后戰場的環境。通過游擊戰,可以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破壞日軍的交通線,減輕正面戰場的壓力。因此,正確答案是B。正面戰場的陣地戰是國民黨軍隊的主要作戰方式;城市戰和海上戰雖然也有一定規模,但不是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的主要作戰方式。11、中華民族全面抗日戰爭開始于哪一年?A、1931年B、1937年C、1935年D、1941年答案:B解析:中華民族全面抗日戰爭的起點是1937年的七七事變,這一事件標志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的開始。12、哪位將領領導的原東北軍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A、張學良B、楊虎城C、李宗仁D、張自忠答案:A解析: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后選擇了抗日,他領導的東北軍部隊后來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這是他在東北軍原有基礎上的一個重要軍事調整,為抗日戰爭做出了貢獻。13、題干:近代中國抗日戰爭相比其他歷史時期的民族戰爭有何特點?選項:A.國家獨立不斷受到威脅B.全民族抗戰C.國內外形勢嚴峻D.國力衰弱答案:B解析:抗日戰爭是近代中國歷史上最具全民族性的民族戰爭,這與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等其他歷史時期的民族戰爭相比,其顯著特點是全民族抗戰。在這個戰爭中,不論民族、階級、政治立場,所有中國人都團結起來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而奮斗。因此,選項B正確。14、題干:抗日戰爭勝利后,抗日戰爭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選項:A.消除了中國內部的封建勢力B.消除了帝國主義勢力對中國的壓迫和侵略C.保衛了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D.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答案:BCD解析: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消除了帝國主義勢力對中國的壓迫和侵略,為國家的獨立和領土完整性奠定了基礎,所以選項B正確;二是保衛了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選項C正確;三是在戰爭中,中國展示了民族凝聚力和國際影響力,進而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所以選項D正確。而消除中國內部的封建勢力并非抗日戰爭的主要成果,因此選項A不正確。綜上所述,選項BCD正確。15、《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一課中,下列哪個戰役被稱為“中國抗日戰爭的轉折點”?A.平型關大捷B.淞滬會戰C.武漢會戰D.百團大戰答案:A解析:平型關大捷是1937年9月25日發生的一場戰役,八路軍在林彪、聶榮臻指揮下取得了殲滅日軍一千多人、擊毀汽車100多輛的輝煌勝利,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場重大勝利,也是中國抗戰的轉折點。因此,正確答案為A。16、《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一課中,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A.實現了民族獨立,結束了長達百年的列強侵略和奴役B.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一員C.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D.實現了國家統一,結束了長達百年的內戰答案:A、B、C解析: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A.實現了民族獨立,結束了長達百年的列強侵略和奴役;B.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一員;C.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選項D描述的是新中國成立后的成果,與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成果不符。因此,正確答案為A、B、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了中國的東北三省。此后,日本繼續擴展侵略,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由此開始。材料二:1937年9月,國民政府公開放棄了“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部隊逐漸增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材料三: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后,在短短的六周內屠殺了大量中國軍民,造成了東方的歷史悲劇。日本統治者制定全面侵華戰略,開始對中國實施大規模的經濟封鎖。材料四:1940年8月,為配合英法等國在華北抗擊日本侵略,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歷時三個月,消滅大量敵人,沉重打擊了日軍,提高了八路軍在華北的聲望。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九一八事變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國民政府的政策是如何變化的?2.闡述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及其影響。答案:1.九一八事變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國民政府的政策是如何變化的?——九一八事變標志著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正式開始。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東北三省迅速淪陷,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國民政府在經歷了九一八事變后,起初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在南京國民政府內部逐漸形成了抵抗的呼聲。1937年9月,國民政府放棄了“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明確提出了全面抗戰路線,主張全國上下共同抵抗外來侵略,全面抗戰。2.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及其影響。——八路軍是全國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了游擊戰的戰略價值和戰術張力。在抗日部隊逐漸增多的過程中,八路軍在敵后的斗爭中越來越活躍,逐漸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八路軍不僅廣泛發動群眾,為抗日戰爭爭取了廣泛的群眾基礎,還通過游擊戰在運動中精確打擊敵人,對敵人的后方交通和軍事據點進行襲擊、破壞,有力地配合了正規軍作戰。百團大戰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在華北敵后戰場取得的勝利,不僅在戰術上取得了重大成功,而且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信心,提高了八路軍的聲望,國際社會對于中國的抗日戰爭有了更加正面的認知。解析:通過這道題,學生可以掌握九一八事變給中國帶來的影響以及當時國民政府的政策變化,了解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對戰爭形勢的整體影響。第一題的設置有助于學生理解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是全民的抗戰,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再到各種抗日力量共同參與的歷史進程。同時,這道題設計了具體的歷史情景,讓學生將所學的具體歷史知識用于解答問題,提升了學生運用材料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題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抗戰初期,國民政府領導的正面戰場的慘烈斗爭,如臺兒莊、平型關、百團大戰等,牽制了大量日軍,對日軍的消耗極大。材料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艱苦抗戰,如游擊戰、地道戰等,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作戰,使得日軍在華北和華中地區難以立足。問題: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關系。答案:解答: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關系表現為相輔相成、相互依存。1.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共同構成了抗戰的全面戰場。正面戰場以大規模的正規戰為主,牽制了大量日軍,使敵人大量兵力被束縛在國內,給敵后戰場的開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敵后戰場則通過游擊戰、地道戰等方式,有效地打擊敵人,分散敵軍力量,減輕正面戰場壓力。2.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支持,形成了一個戰略互援的格局。正面戰場的勝利和敵后戰場的穩定,相互保障,共同構成了抗日戰爭的堅強防線。3.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促進,推動了抗戰的整體進程。正面戰場的英勇抗戰激發了敵后戰場的抗爭熱情,敵后戰場的艱苦卓絕又為正面戰場提供了戰略上的有力支援。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相互關系。通過分析兩則材料的描述,可以得出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關系。正面戰場的勝利和敵后戰場的穩定共同構成了抗日戰爭的堅強防線,推動了抗戰的整體進程。解題時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結合抗日戰爭的歷史背景進行分析。第三題題目: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遂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材料二:七七事變后,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中國共產黨在敵后戰場開辟了廣泛的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了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問題:1.材料一中描述的事件稱為什么?2.材料二中的“敵后抗日根據地”有哪些主要特點?答案:1.材料一中描述的事件稱為“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2.材料二中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具有以下特點:(1)廣泛性:敵后抗日根據地遍及華北、華中、華南等廣大地區;(2)獨立性:敵后抗日根據地實行獨立自主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建設;(3)艱苦性:敵后抗日根據地在物資、人力等方面都面臨著極大的困難;(4)斗爭性:敵后抗日根據地與日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解析:本題考查對盧溝橋事變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了解。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標志著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爆發。敵后抗日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解答本題時,注意把握材料中的關鍵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第四題題目: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不僅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更是一場偉大的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相結合的人民戰爭。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南京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表明了強烈的民族抗戰決心。材料二:1938年10月,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中共中央著手開辟敵后戰場,華北戰場上第一個全國性的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正式成立。材料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秉持“人民戰爭”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