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4北京初三一模歷史匯編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章節綜合一、選擇題1.(2024北京海淀初三一模)1954—1956年,中國與阿富汗、尼泊爾、敘利亞、也門等國,以及一些非洲國家先后建立外交關系,還初步開展了同拉丁美洲國家的友好往來。對這一時期外交成就解讀正確的是(
)A.以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為主要建交對象 B.實現了同西方大國外交關系的突破C.得益于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2.(2022北京門頭溝初三一模)下列哪一項不屬于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A.中日建交 B.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3.(2022北京房山初三一模)下面照片是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周恩來總理到機場迎接的瞬間。該照片(
)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建交 D.中美關系破裂4.(2022北京初三一模)下面照片是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周恩來總理到機場迎接的瞬間。該照片可以作為哪一歷史事件的史料證據(
)A.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中美關系正常化C.中美建交 D.中美關系破裂5.(2023北京平谷初三一模)下列屬于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有(
)①中日建交②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③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④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6.(2023北京豐臺初三一模)觀察下表,可以看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聯合國的宗旨中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的友好關系,加強國際合作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A.標志著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全面推進 B.意味著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體現了聯合國倡導的和平、合作主張 D.解決了人口、資源等人類面臨的問題7.(2024北京平谷初三一模)建國以后,我國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補全下列時間軸①②處內容(
)A.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B.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美建交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美建交8.(2024北京順義初三一模)1955年,周恩來在國際會議中進行了精彩發言,強調“求同”而不是“立異”,主張不同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礙求同和團結。這次會議(
)A.促使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C.推動了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D.推動了中國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9.(2022北京豐臺初三一模)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開創了新局面。下列屬于這一時期外交成就的是A.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參加萬隆會議C.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D.開展全方位外交二、綜合題10.(2023北京平谷初三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構成中國內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存在著一種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書面語。它由表示意義和物體的漢字組成。這種共同的書面語是為中國提供統一性和歷史連續性的一種重要力量。——(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說出“商朝的書面語”是指哪種文字?依據材料概括“這種共同的書面語”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什么作用?材料二
這項不可或缺的創造,成為記錄人類行為和情感的載體,讓記憶得以保存,讓文明得以傳承。造紙技術經由亞歐大陸蔓延至整個東西方世界,讓文明的傳播和傳承變得更加高效、更加迅捷。——馬克·科爾蘭斯基《一閱千年:紙的歷史》(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寫出東漢時期改進造紙術的歷史人物。概括造紙術向外傳播的特點及意義。材料三
從英語的發展過程看,每一個重大歷史階段都會產生大量反映鮮明時代特征的新詞。不同時期英語新詞(注:maize一玉米,原產地美洲,electron-電子,telephone-電話,telegraph--電報,gasmask一防毒面具)組別時期新詞1組15—17世紀potato,maize2組19世紀后期telephone,telegraph,electron3組20世紀初tank,machinegun,gasmask(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說出1、2組英語新詞的出現分別與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相關?仿照示例,從1、2組中任選一組,結合史實加以說明。示例:第3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說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戰各國將最新研制的武器裝備投入戰場。坦克、機關槍、防毒面具等,成為這個時期的英語新詞。材料四
近幾十年來,在新增加的英語新詞中,出現了鮮明的中國元素。例如theBeltandRoad(“一帶一路”縮寫B&R)、OneCountry,TwoSystems(“一國兩制”)等。——摘編自百度百科(4)依據材料四,說出新增英語新詞出現的主要特點。結合所學,指出新詞“theBeltandRoad”(“一帶一路”)的出現所體現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11.(2024北京房山初三一模)繁華絲路·美美與共【絲路使者·逐夢】材料一
無數像他們一樣的絲路使者們,用自己的人生鋇就了這條貫穿東西的偉大的絲綢之路。ABC他,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他走訪了點孫等西域許多國家。之后,西域各國紛紛派使節來到長安,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他,在貞觀初年前往天竺取經。他遍訪天竺的名寺,研習佛法。10多年后.他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他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他.于1405—1433年率滿載著中國的優質絲綢、精美瓷器,上等茶葉和漆器等各類物品的船隊7次下“西洋”。他的遠航,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材料二①②③(1)請分別寫出材料一中三個“他”的名字。在材料二中找到與“他”相對應的路線圖。(只填序號)【絲路信物·聯結】材料三
千百年來,無數文物猶如一顆顆珍珠散落于絲綢之路沿線,串起一段段記憶。公元1世紀龐貝古城壁畫隋馱貴陶駱駝宋金腰帶明青花開光水禽圖盤出土于羅馬帝國的龐貝古城遺址,收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壁畫描繪了一位正在采花女子的背影畫中飄逸的衣裙,正是來自于遙遠東方的珍貴絲綢。出土于陜西省,以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駱駝為形,駝囊上模印了來自于西方的獸首角杯及羅馬柱,這體現希臘題材與本土題材的結合。出土于廣東“南海I號”沉船中,腰帶工藝精良,帶體呈麻花狀,帶扣裝飾細膩,極具異域風情。這種腰帶形制不見于國內,推測為中東地區器物樣式。產自于景德鎮窯,現收藏于上海博物館。盤心以八瓣花連弧開光裝飾,被稱為“克拉克”或“芙蓉手”瓷,是明末外銷瓷中最著名的品種,國內很少見,是專為出口而生產的。(2)依據材料三,概括以上文物的特點。結合所學,說出絲綢之路的作用。【絲路建設·共贏】材料四
十年間,中國已經與152個國家和32個國家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超21萬億美元,對共建國家直接投資累計超2700億美元;為共建國家和地區創造了42.1萬個工作崗位;中國每年向共建國家和地區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累計培養各類人才10萬余名;與144個共建國家簽署文化和旅游領域合作文件;共建國家在華新設企業接近6.7萬家;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座城市:“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聯盟”已吸納17個國家54家單位。——數據(2013—2023年)整理自中國一帶一路網(3)依據材料四中“一帶一路”的建設成就,說出中國政府所秉持的理念。
參考答案1.A【詳解】根據材料“1954—1956年,中國與阿富汗、尼泊爾、敘利亞、也門等國,以及一些非洲國家先后建立外交關系,還初步開展了同拉丁美洲國家的友好往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初積極發展與亞非拉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拉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A項正確;1972年中美關系正常化,改善中美兩國關系,同西方大國外交關系有所突破,排除B項;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排除C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排除D項。故選A項。2.C【詳解】根據所學,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1953年,A項錯誤,符合題意;ABD項是1972年、1979年、1971年,AB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項。3.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會見毛澤東主席,并與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在中美《聯合公報》中,尼克松作了一個讓步,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B項正確;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排除A項;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排除C項;中美關系破裂,不符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4.B【詳解】依據題干圖片和所學知識,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簽署聯合公報,標志兩國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對抗狀態,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B項正確;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排除A項;1979年元旦,中美兩國正式建交,排除C項;尼克松訪華有利于中美關系的改善,而不是導致中美關系破裂,排除D項。故選B項。5.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這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1971年第26屆聯大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因此20世紀70年代,我國取得的外交成就不包括“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③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20世紀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③不符合題意,排除帶有③的選項,排除ABC項。故選D項。6.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認為國家主權神圣不可侵犯,任何國家都不得無理干涉他國獨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國的內部事務,都應當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都應當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存在的可能爭端。因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主張的理論精髓,在于它堅定捍衛國家主權的完全平等,以及內在表達了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可以實現和平共處與友好合作。再結合表格“聯合國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的友好關系,加強國際合作”可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體現了聯合國倡導的和平、合作主張,C項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外交政策的成熟,而非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全面推進,排除A項;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時間是1953年,當時中國尚未重返聯合國,排除B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它沒有解決人口、資源等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排除D項。故選C項。7.C【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在建交公報中,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C項正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2001年,與時間軸信息不符,排除A項;中國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在1991年,排除B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2001年,并非1971年,排除D項。故選C項。8.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中國代表團還積極開展會外交往,與很多國家的代表團舉行會晤,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B項正確;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A項;尼克松訪華中美簽署《聯合公報》推動了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排除C項;改革開放的推進推動了中國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排除D項。故選B項。9.C【詳解】依據“20世紀70年代”和所學知識,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有利于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多的作用,C項正確;1953年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萬隆會議并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屬于20世紀50年代的外交成就,排除AB項;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逐步開展全方位外交,排除D項。故選C項。10.(1)文字:甲骨文;作用:為中國提供統一性和歷史連續性的一種重要力量。(2)人物:蔡倫;特點:經由亞歐大陸蔓延至整個東西方世界;意義:讓文明的傳播和傳承變得更加高效、更加迅捷。(3)歷史事件:第1組:新航路開辟;第2組:第二次工業革命;示例:第1組:新航路開辟;說明: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各大洲之間的物種交流、美洲的玉米、土豆等新詞進入英語;示例:第2組:第二次工業革命;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標志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電的廣泛利用,促使電話、電報、電子等新詞出現。(4)特點:鮮明的中國元素;經濟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趨勢。【詳解】(1)文字:結合所學可知,“商朝的書面語”是指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作用:由材料“這種共同的書面語是為中國提供統一性和歷史連續性的一種重要力量。”可知,“這種共同的書面語”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的作用是為中國提供統一性和歷史連續性的一種重要力量。(2)人物:東漢時期蔡倫改進造紙術;特點:由材料“造紙技術經由亞歐大陸蔓延至整個東西方世界”可知,造紙術向外傳播的特點是經由亞歐大陸蔓延至整個東西方世界;意義:由材料“讓文明的傳播和傳承變得更加高效、更加迅捷。”可知,造紙術向外傳播讓文明的傳播和傳承變得更加高效、更加迅捷。(3)事件:由材料“注:maize一玉米,原產地美洲”“15—17世紀potato,maize”可知,第1組英語新詞的出現與新航路開辟有關;由材料“electron-電子,telephone-電話,telegraph--電報”“19世紀后期telephone,telegraph,electro”可知,第2組新詞的出現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有關;示例:第1組:新航路開辟;說明: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各大洲之間的物種交流、美洲的玉米、土豆等新詞進入英語;示例:第2組:第二次工業革命;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標志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電的廣泛利用,促使電話、電報、電子等新詞出現。(4)特點:由材料“在新增加的英語新詞中,出現了鮮明的中國元素”可知,新增英語新詞出現的主要特點是鮮明的中國元素;發展趨勢;“一帶一路”東牽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穿越非洲,環連亞歐,體現出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11.(1)三個“他”的名字:A—張騫;B—玄奘;C—鄭和。路線:A—③;B—②;C—①。(2)文物特點:羅馬出土的文物描繪中有中國的文化元素;中國出土的文物中的描繪有異域文化元素;即文物中反映的文化元素是中西方結合。作用: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3)構建人類命運體【詳解】(1)三個“他”的名字:根據材料一中A的描述:“他,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和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38年,漢武帝第一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諸國也紛紛派使者回訪,漢朝終于和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關系,A指的是張騫;根據B的描述:“他,在貞觀初年前往天竺取經。10多年后.他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和所學知識可知,貞觀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不畏艱險,歷經磨難,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10多年后,他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B指的是玄奘,根據C的描述:“他于1405—1433年率滿載著中國的優質絲綢、精美瓷器,上等茶葉和漆器等各類物品的船隊7次下‘西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F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問題研究
- 銑床加工流程
- 心理健康5A示范校匯報
- 慢阻肺健康宣教指南
- 頤和園教學說課課件
- 腸道健康的重要性
- 頸椎術后護理課件
-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交流
- 中醫內科學:瘧疾診治要點
- 設備檢修培訓內容
- FZ/T 01118-2012紡織品防污性能的檢測和評價易去污性
- 飛行機器實驗室 PX4FLOW智能光流傳感器使用說明 V1.3
- 2020年廣州市初三英語中考模擬考試+答案
- 高速公路機電系統培訓課件
- 2023年心肺復蘇(CPR)指南解讀
- 電廠新員工安規考試
- 山東省濟南市各縣區鄉鎮行政村村莊村名居民村民委員會明細
- 西方管理學名著提要
- 混凝土構件之梁配筋計算表格(自動版)
- 閥門設計計算書(帶公式)
- 新蘇科版七年級下冊初中數學全冊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