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區域協調發展2流域內部的協作發展-以尼羅河流域為例學案魯教版選擇性必修21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區域協調發展2流域內部的協作發展-以尼羅河流域為例學案魯教版選擇性必修21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區域協調發展2流域內部的協作發展-以尼羅河流域為例學案魯教版選擇性必修21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區域協調發展2流域內部的協作發展-以尼羅河流域為例學案魯教版選擇性必修21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單元區域協調發展2流域內部的協作發展-以尼羅河流域為例學案魯教版選擇性必修2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0-其次節流域內部的協作發展——以尼羅河流域為例課程標準素養目標以某流域為例,說明流域內部協作開發水資源、愛護環境的意義。1.結合案例,說明尼羅河流域協作開發與環境愛護之間的關系。(人地協調觀)2.結合案例,說明尼羅河流域協作開發中生態環境愛護的措施。(地理實踐力)3.了解相識尼羅河流域開發的地理背景。(區域認知)4.結合案例,分析尼羅河流域協作開發的措施。(綜合思維)必備學問·素養奠基一、尼羅河流域1.發源地和注入海洋:發源于東非高原,注入地中海。2.長度和流域面積:尼羅河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全長6670km,是世界最長河流,流域面積達300多萬平方千米,流經3.地理特征:(2)流域特征。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少,水源主要用于農業澆灌,水電開發率低。[辨一辨]推斷下列說法的正誤。①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同時也是水資源最豐富的河流。 (×)②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③尼羅河流域面積廣袤,水資源利用率極高。 (×)④尼羅河定期泛濫與上游青尼羅河地處熱帶草原氣候區有關。 (√)二、不協調的流域開發1.概況:(1)尼羅河流域國家均為發展中國家,面臨人口增長與貧困等多重壓力。(2)流域內上、中、下游國家加快開發尼羅河水資源,使其在運用方面的沖突不斷凸顯。2.尼羅河開發利用中的問題:[連一連]將尼羅河流域開發利用中出現的問題連線。三、走向協作的流域開發1.協作開發的意義:(1)有利于加強流域內合作,兼顧各國利益,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愛護環境。(2)有利于流域內國家擺脫貧困,加快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2.詳細措施:(1)成立協作組織,統一規劃管理。①1999年成立政府間合作機構——尼羅河流域組織,合理開發利用尼羅河水資源,愛護環境,促進經濟發展。②2001年發起尼羅河流域倡議行動,進行水源地管理,解決土地退化,并促成各國的脫貧與發展。(2)水資源的協調利用與合理安排。①通過文件協議在尼羅河水資源安排及復興大壩蓄水方面進行協商。②通過區域水電開發與電力聯網建設,加強區域電力貿易的合作。3.環境的協作愛護與統籌治理:(1)緣由:面對水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尼羅河流域各國環保方面具有共同利益。(2)實例:下游的埃及救濟上游的烏干達限制維多利亞湖的藍藻。影響水電站的區位因素有哪些?提示:①水量:與干濕地區、河流的補給、流域面積或集水區域有關(由河流的位置判讀);②落差:穿越地區等高線密集或位于階梯過渡處;③開發條件:相宜建壩(一般為峽谷:投資和工程量小;地基堅實,少地質災難)。關鍵實力·素養形成實力1流域開發的地理背景1.流域綜合開發的總體思路:2.地理條件評價思路:結合相關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雄渾挺立的中國西部,一條大江出雪山,越峽谷,浩浩蕩蕩奔流到海。這就是流淌數百萬年,孕育著多數華夏兒女的我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長江。氣候溫柔、降水充足,利于植物生長和復原——長江流域既有“先天麗質”的一面,也有“弱不禁風”的一面——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地形破裂,土層淺薄。(1)長江發源于____________高原,注入__________海。

(2)圖示長江中下游流域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_。

(3)圖中水利工程A是________________,水利工程A建設的首要目標是________________。

(4)試分析長江流域水能資源豐富的緣由。(5)長江流域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主要有 ()A.水資源水能資源礦產資源B.煤礦石油水能C.自然氣石油鐵礦D.水能鐵礦水資源【思路點撥】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整治的前提是流域背景的分析,流域背景包括自然背景和社會經濟條件,自然背景主要包括地形、氣候、資源等,社會經濟條件包括工業、農業、城市、人口等。【解析】本題考查長江流域的自然概況及開發利用。第(1)題,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東海。第(2)題,圖示區域的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第(3)題,A為三峽工程,其首要目標是防洪。第(4)題,分析河流的水能資源應從流量和落差兩方面分析。第(5)題,長江流域的自然資源主要有水資源、水能資源和有色金屬。答案:(1)青藏東(2)亞熱帶季風氣候(3)三峽工程防洪(4)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5)A【補償訓練】流域的自然背景確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方向。長江流域的地形、氣候、水文特征及礦產資源的隱藏狀況,確定了其綜合開發利用的方向。據此回答(1)、(2)題。(1)長江流域多數地區的氣候類型是 ()A.溫帶季風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C.地中海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2)長江流域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量大,居我國首位②流量穩定③干流橫貫東西,支流呈南北輻射狀④礦產資源豐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1)選B,(2)選B。長江流域主要位于亞熱帶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且季節變更大,因此河流水量較大,水位季節變更顯著。長江干流橫貫東西,支流眾多且呈南北輻射狀分布。“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培育各族兒女;你用塑身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啊,長江!啊,長江!”(1)(區域認知)歌詞中反映出長江什么資源豐富?長江流域還有哪些優勢自然資源?提示:水資源和水能資源。森林、礦產、旅游資源等。(2)(綜合思維)試分析“黃金水道”形成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提示:具有流量大、水位變更小、冬季不結冰的水文特征,以及江闊水深的河道特征。沿途是我國人口密集、社會經濟發達的地區,貨流量、人流量大。實力2長江流域的協作開發1.長江流域的經濟開發協作:2.長江水系航運開發:3.長江干支流的水能開發:(2024·江蘇高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經濟比較發達、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核心城市為中心,由若干個空間鄰近、聯系親密、功能互補和等級有序的周邊城市共同組成。城市群的發展可在大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強互聯互通,促進城市群內部各城市及城鄉區域協同發展。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處我國西南腹地,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區位優勢。下圖為“成渝城市群空間結構規劃略圖”。材料三下表為“長江流域三大城市2024年GDP及產業結構統計表”,下圖為“2000年、2010年和2024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鎮人口統計圖”。城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億元)產業結構(%)第一產業其次產業第三產業重慶市17558.87.444.248.4成都市12170.23.943.053.1南京市10503.02.439.258.4(1)依據成渝地區的區位特點,列出成渝城市群參加的重大國家發展戰略。(2)目前成渝地區在城市體系建設方面已具備的基礎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南京相比,成都和重慶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據成渝地區城市發呈現狀及城市群發展的目標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設中應解決的主要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順當推動成渝城市群建設,應實行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思路點撥】解答該題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成渝地區的區位特點→地理位置+我國發展規劃→長江經濟帶建設,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2)成渝地區在城市體系建設方面已具備的基礎→城市數量+核心城市。經濟發展的特點→速度快慢,水平凹凸,產業結構特點。(3)成渝城市群建設中應解決的主要問題→核心城市,等級城市數量,城市聯系。(4)推動成渝城市群建設,應實行的主要措施→針對問題+因地制宜。【解析】第(1)題,四川和重慶位于我國西部經濟地帶、長江沿岸、一帶一路沿線,成渝城市群參加了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建設、一帶一路等重大國家發展戰略。第(2)題,材料一中給出了城市群的詳細要求,結合材料二圖形中城市的狀況可分析成渝地區在城市體系建設方面已經具備的基礎。結合材料三中的統計表中的數據可知成都、重慶在地區生產總值和產業結構方面的經濟發展特點。第(3)題,結合材料二的圖和材料三中的統計表和柱狀統計圖可分析成渝城市群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第(4)題,措施是針對問題提出的,順當推動城市群的建設,就要解決城市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答案:(1)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西部大開發。(2)城市等級體系初步形成;形成了兩大核心城市;城市數量眾多地區生產總值(GDP)較高;第一、二產業比重偏大(第三產業比重較低)(3)核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強;城市等級體系不夠完善;城市間發展不均衡;城市間功能互補不夠;互通亟待加強(4)提升重慶、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強區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優化城市體系結構;促進核心城市的產業升級;增加城市群內部各級城市的產業分工協作,完善區域協同發展機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城市群內部的互聯互通。【補償訓練】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2024年9月國家印發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鎮為節點,構建沿江綠色發展軸,描繪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雄偉藍圖。材料二長江經濟帶及三大城市群示意圖。(1)長江經濟帶最突出的優勢運輸條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2)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城市群中,規模最大的城市群是__________,其中心城市是__________。(3)把長江經濟帶發展成為中國最大、世界知名的經濟帶有哪些優越的社會經濟條件?(4)為建設沿江綠色發展軸,長江上游地區可實行哪些措施?【解析】第(1)題,長江經濟帶沿江分布,其最突出的優勢運輸條件是內河航運,內河航運運量大,且運費低廉。第(2)題,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城市群分別是成渝城市群、中游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其中長三角城市群規模最大,中心城市是上海。第(3)題,主要從勞動力、產業基礎、交通、政策、市場等方面分析。第(4)題,措施類試題為開放性試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為建設沿江綠色發展軸,可以從環境愛護、產業調整、加大環境監管與整治等方面分析。答案:(1)廉價的長江(內河)運輸(2)長三角城市群上海(3)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社會經濟發達;產業基礎雄厚;水陸交通便捷;國家政策扶持;市場廣袤等。(4)植樹造林,愛護自然植被;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產業;削減污染和排放,加強環境整治。

2018年4月2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化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必需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愛護、不搞大開發,(1)(區域認知)簡述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哪些優越的社會經濟條件。提示: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社會經濟發達,產業基礎雄厚;水陸交通便捷;國家政策扶持;市場廣袤等。(2)(地理實踐力)為實現經濟更協調,分析長江上游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如何實現優勢互補。提示:長江三角洲為長江上游地區供應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持;長江上游地區為長江三角洲供應能源、原料;長江三角洲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向長江上游地區轉移,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3)(綜合思維)評價長江“黃金水道”在實現交通更順暢中的重要價值。提示:長江航線與鐵路運輸相比,具有運量大、投資省、成本低的優點;長江流域資源豐富,農業發達,長江沿岸有眾多的工業城市,運輸需求量大;眾多支流也能通航,長江干支流航線能溝通內地和沿海。課堂檢測·素養達標尼羅河是一條流經非洲東部和北部的國際性河流,全長6670千米,自南向北流經11個國家后流入地中海,據此回答1~31.尼羅河流域典型的氣候特征是 ()A.濕熱 B.干旱C.干濕季明顯 D.旱雨季明顯2.尼羅河上游過度用水與捕撈會導致 ()A.旱澇災難加劇 B.水庫泥沙淤積C.土地鹽堿化加劇 D.生物多樣性削減3.尼羅河流域的協作開發有利于 ()①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②上、中、下游爭水問題徹底解決③促進各國脫貧發展④全面解決尼羅河的環境問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1選B,2選D,3選B。第1題,尼羅河流經地區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氣候干旱。第2題,尼羅河上游地區過度用水與捕撈,導致生物多樣性削減,影響下游供水。第3題,尼羅河流域協作開發,有利于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并促進流域內的國家脫貧和發展。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優化區域發展格局,深化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加快長江經濟帶發展。讀長江經濟帶示意圖,回答4、5題。4.長江經濟帶要依托黃金水道發展,可發展江海聯運和干支直達運輸。這是利用長江 ()A.落差大、不結冰 B.水量大、江闊水深C.多支流、匯水區域廣 D.多寬而淺的“U”形河谷5.長江中游城市群是長江經濟帶三大跨區域城市群支撐之一,其三個中心城市共同的區位優勢是 ()A.長江航運中心B.傳統工業基地C.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D.國際化大都市,科技實力較強【解析】4選B,5選C。第4題,長江經濟帶要依托黃金水道發展,可發展江海聯運和干支直達運輸。這是利用長江水量大、江闊水深的特點;發展航運,落差大不是有利因素;多支流、匯水區域廣不能體現江闊水深的特點;多寬而深的“V”形河谷,“U”形谷是冰川侵蝕形成。第5題,長江中游城市群是長江經濟帶三大跨區域城市群支撐之一,其三個中心城市共同的區位優勢是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是馬路、鐵路、水運的交會處;重慶、上海是長江航運的起止點,不是中心;上海產業升級,是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武漢、重慶不是國際化大都市。新思維·新考向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漢江全長1532千米,流域涉及鄂、陜、豫、川、渝、甘6省市。漢江是長江各大支流中航運價值最高的河流,素有“千里黃金水道”(1)分析漢江航運價值高的區位條件。(2)簡析近幾十年來漢江航運不斷萎縮的緣由。(3)你認為要振興漢江航運可實行哪些措施?【解析】第(1)題,河流航運價值高,應從水量大、通航里程長、水流平穩、通航時間長、與其他運輸方式聯系多、運輸量大等角度分析。第(2)題,留意可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進行分析。外因是其他運輸方式取代了航運;內因從航運條件的限制性因素如航道淤塞、工程阻隔、船舶大型化等方面綜合闡述。第(3)題,針對緣由進行措施分析,改善外因和內因條件,特殊是內因方面,著重從加大資金、科技投入,疏浚河道,改建阻隔工程,加大河流徑流流量,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聯運等。答案:(1)漢江流域降水豐富,流量大,流程長,通航里程長;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穩,利于通航;全年無結冰期,四季可通航;航道聯系東西、溝通南北,聯系范圍廣;流域內物產豐富、人口稠密、城市眾多、經濟發達、運輸需求量大。(2)鐵路、馬路快速發展并成為主要運輸方式;流域內水土流失加劇,泥沙淤塞航道;大壩、涵閘和橋梁等工程建設影響通航等。(3)加大資金投入,疏浚航道,建設港口碼頭;加強水陸聯運;賜予政策扶持等。十三流域內部的協作發展——以尼羅河流域為例(60分鐘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50分)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讀伏爾加河流域簡圖和河流大壩模式圖,回答1、2題。1.伏爾加河流域的特征是 ()A.以積雪融水補給為主,春季為汛期B.多山地,落差大,水能豐富C.無結冰期,主要參加海陸間循環D.常年盛行西風,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2.伏爾加河流域梯級開發采納低壩模式的緣由最可能是 ()A.調整洪水實力強 B.節約土地資源C.有利于水生生物生長 D.潰壩的威逼性小【解析】1選A,2選B。第1題,依據圖中緯度可知,伏爾加河流域所在緯度較高,以積雪融水補給為主,形成春汛;伏爾加河流域位于東歐平原,河流落差較小;緯度高,有結冰期,是內流河,主要參加陸地內循環;距海較遠,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第2題,從圖中看,高壩模式調洪實力更強;低壩模式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下圖衛星圖片所拍攝地區位于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下游17km處,該河段為地上懸河。讀圖,完成3.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蓄水對當地及周邊地區環境產生的影響是 ()①調蓄洪水,穩定徑流②涵養水源,防風固沙③增加空氣濕度,減小晝夜溫差④提高資源利用率,利于多種經營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在黃河中游所實行的下列措施中,會加劇下游地上懸河發展的是 ()A.筑庫攔水 B.陡坡開荒C.坡耕改梯田 D.植樹造林5.圖示地區“丁字壩”發揮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河道通航實力 B.加強河道泥沙沖刷C.愛護河堤 D.便利村莊居民用水【解析】3選A,4選B,5選C。第3題,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蓄水可調蓄洪水,穩定徑流,削減洪澇災難發生,①正確;水域面積增加,有利于增加當地空氣濕度,減小晝夜溫差,調整氣候,③正確;水庫可發展養殖,提高資源利用率,利于多種經營,④正確;水庫可蓄水但不是涵養水源,不能防風固沙,②錯。第4題,黃河中游主要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峻,加劇下游地上懸河的形成;所以在中游地區應防治水土流失,應筑庫攔水削減水蝕、平整土地坡耕改梯田、植樹造林保持水土;但陡坡開荒會加劇水土流失,加劇江河淤積。第5題,“丁字壩”可減緩水流速度,削減河道泥沙沖刷、愛護河堤;黃河含沙量極大,丁字壩建設并不能提高黃河的通航實力。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于2016年3月23日實行。此次會議以“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為主題。下圖為瀾滄江—6.下列河段最適合水能開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7.該流域開發利用過程中,最需加強國際合作的是()A.土地利用 B.水質愛護C.礦產開發 D.科技創新【解析】6選B,7選B。第6題,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的河段利于水能的開發。圖例顯示②處海拔為200~3000米,落差大,水量也相對較大,利于水能的開發。故B正確。①河段海拔最高,落差不大,河流流量小,不適合水能開發;③④處地形平坦,水流速度慢,水能不豐富。第7題,瀾滄江—湄公河為國際性河流,因此水質愛護最需加強國際合作。其他三項也應加強國際合作,塞內加爾河是西非一條較大的河流,海水可向上游倒灌200km以上。1972年,塞內加爾、馬里和毛里塔尼亞三國聯合成立了塞內加爾河流域治理開發委員會,規劃建設了兩座水利樞紐,分別是位于塞內加爾境內的迪亞馬壩和位于馬里境內的馬南塔里壩。圖示區域經濟水平落后。讀圖,回答8.圖中水壩修建前,塞內加爾河從上游到下游水文特征的突出變更是 ()A.流量增大 B.洪峰推遲C.流速變快 D.凌汛加劇9.與馬南塔里壩相比,迪亞馬壩獨特的功能是 ()A.防洪 B.澆灌 C.航運 D.防咸10.推想圖中鐵路途的主要作用是 ()A.便利農礦產品的出口 B.利于高新產品的進口C.便利重工業產品出口 D.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解析】8選B,9選D,10選A。第8題,據圖可知,甲觀測站地處河流上游,降水多,而乙觀測站地處河流下游,降水少,因此塞內加爾河自上而下流經不同的氣候區,各地降雨量相差很大,從而影響各河段徑流的多少及其季節變更的差異。上游雨量充足,屬多水區,下游干旱少雨,屬少水區。河流水量主要來自上游河段,洪水期出現的時期自上而下漸漸推遲。第9題,據材料可知,海水可向上游倒灌200km以上,因此可推斷與馬南塔里壩相比,迪亞馬壩獨特的功能是防海水倒灌,即防咸。第10題,據材料可知,該區域經濟水平落后,據圖可知,該區域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是出口初級礦產品,且圖中鐵路途主要與港口相連,主要是便利農礦產品的出口。二、非選擇題(共20分)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尼羅河(如圖)是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流域不同地區年降水量差異很大,導致不同河段徑流量差異也很大。源頭至南蘇丹尼穆萊為尼羅河上游,水量豐富,有湖泊調整,水量季節變更小。從尼穆萊至喀土穆為尼羅河中游,也稱白尼羅河。在喀土穆旁邊,青尼羅河自東南匯入,水量大增。喀土穆以下為尼羅河下游,流經氣候干旱的熱帶沙漠氣候區,蒸發加劇,流量削減。尼羅河是一條國際性河流,尼羅河流域國家都屬于發展中國家,面臨著人口增長與貧困等多重壓力,各國在水資源運用方面的沖突不斷凸顯,同時產生了很多不行忽視的環境問題。(1)青尼羅河發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屬于熱帶草原氣候區,是尼羅河干流水量的主要來源。簡述青尼羅河的徑流量特征。(2)1996年,埃及起先建設南部河谷工程,安排從尼羅河上的納賽爾水庫提水,通過新修建的運輸河輸往地處埃及西部沙漠地帶的新河谷地區,以開發數百萬畝的耕地。除興建農業區外,還將建立工業區、商業區、居民生活區、旅游區,修建鐵路、馬路等基礎設施以吸引人們遷往新河谷。分析埃及南部河谷工程建設的緣由。(3)加強區域內的合作,兼顧各國利益,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愛護環境,對于尼羅河流域國家擺脫貧困、加快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簡述尼羅河流域各國實現協作的流域開發措施。【解析】第(1)題,本題考查河流的流量特征,可從流量大小、汛期、季節變更等方面回答。第(2)題,結合材料可知,新修運輸河的主要目的是開發數百萬畝土地,同時配套基礎服務設施,以緩解老河谷的人多地少的壓力。第(3)題,流域協調發展須要統一規劃、協調好各國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同時留意環保。答案:(1)河流流量較豐富;有明顯的季節變更,汛期出現在北半球夏半年。(2)增加耕地面積,緩解人地沖突;開發新河谷,減輕老河谷的發展壓力。(3)成立政府間協作組織,對全流域進行統一規劃與管理;加強國家合作,協調利用水資源;各國協作愛護與統籌治理生態環境。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15分)(2024·襄陽模擬)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古城遺址位于天目山系南側山麓的太湖平原上,其外圍浩大困難的水利系統,12.由圖可知,該水利系統核心工程為高、低兩級水壩,其主要功能為 ()A.縮小凹凸壩水庫間落差,提升水運實力B.擴大蓄水面積,保證漁業的穩定發展C.梯級分擔暴雨引發山洪的壓力,提高工程整體防洪實力D.削減坡地的水土流失,保證梯田農業的發展13.探討人員在土壩斷面處,發覺先民利用蘆荻、茅草把泥土裹成長圓柱形,然后碼成壩體,其主要緣由為 ()A.增加抗拉強度,加快堆筑速度B.便利冬季拆除,保證古城用水C.減輕雨水侵蝕,避開庫區淤積D.加速壩體植被復原,提高庫區水質14.探討人員對梧桐弄水壩進行勘察,發覺水壩海拔低且水壩下游有明顯的河道跡象,這說明 ()A.該地降水強度大,該水壩時有垮塌B.該水壩兼具蓄水、泄洪雙重功能C.人為開挖運輸河,加強對外聯系D.地面沉降幅度大,曾發生海水內侵【解析】12選C,13選A,14選B。第12題,良渚位于我國浙江地區,夏季降水量大,易發生山洪,故該水利工程最主要的功能為防洪。采納高、低兩級水壩,可以分散山洪對單一壩體的沖擊壓力,提高防洪實力。豐水期時,高壩水庫處于滿庫狀態,凹凸壩水庫水位差大,枯水期時,高壩水庫處于空庫狀態,兩者之間水運條件差。當地的農業主要為水稻種植業,漁業資源缺乏。該地植被覆蓋率高,該地水壩無攔沙作用。第13題,利用蘆荻、茅草把泥土裹成長圓柱形,通過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咬合構成一體,是為了加強水壩的承壓實力,增加抗拉強度,同時相對于單一的壘泥,也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水壩為固定式,不拆除。利用蘆荻、茅草把泥土裹成長圓柱形做成土壩,并不能減輕雨水侵蝕、避開庫區淤積。利用蘆荻、茅草把泥土裹成長圓柱形做成土壩,可以加速壩體植被復原,但是對庫區水質影響不大。第14題,該地采納多級水壩攔水,防洪實力強,且有完整的水壩遺跡留存至今,說明水壩堅實,未發生垮塌。水壩較低且下游有河道痕跡,說明當水庫水位到肯定高度時,可以漫過壩體流到水壩下游,避開水位過高,沉沒古城,因此該水壩兼具蓄水、泄洪雙重功能。該河道為泄洪水道,無通航功能。該地位于太湖平原,距海較遠,未發生海水內侵。二、非選擇題(共15分)15.閱讀圖文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