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北京重點校初二(下)期中歷史匯編:三大改造_第1頁
2022-2024北京重點校初二(下)期中歷史匯編:三大改造_第2頁
2022-2024北京重點校初二(下)期中歷史匯編:三大改造_第3頁
2022-2024北京重點校初二(下)期中歷史匯編:三大改造_第4頁
2022-2024北京重點校初二(下)期中歷史匯編:三大改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4北京重點校初二(下)期中歷史匯編三大改造一、選擇題1.(2024北京北師大附中初二下期中)以下統計圖中所示情況,最有可能發生在(

)A.1949年底 B.1956年底 C.1978年底 D.1992年底2.(2023北京第十四中學初二下期中)把握正確時序是歷史學習的關鍵能力。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②三大改造完成

③土地改革開始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③②①3.(2023北京第十四中學初二下期中)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科的基本要求之一。請對以下推論進行判斷史實結論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我國從此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的道路A.史實錯誤,結論正確 B.史實正確,結論錯誤C.史實和結論都正確 D.史實和結論都錯誤4.(2022北京北師大附中初二下期中)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③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

④抗美援朝戰爭爆發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5.(2024北京十一實驗中學初二下期中)如圖四幅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北京市民迎接新中國第一次普選農民報名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者組織的木器生產合作社綢布店慶祝公私合營A.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B.鄉鎮企業的發展C.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 D.工業布局的調整6.(2024北京西城初二下期中)1953年出版的連環畫《老孫歸社》,講述的是一位農民“從一開始參加互助組很勉強,到最后歡歡喜喜歸了社”的故事,這里的“社”指的是(

)A.農業生產合作社 B.手工業生產合作社C.人民公社 D.農村商業合作社7.(2024北京房山初二下期中)下側照片是我國20世紀50年代經濟領域重大變革的一個場景。這一變革的作用是(

)A.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B.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C.保衛了廣大中國人民和平生活天津盛錫福帽廠D.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掛上公私合營后的新廠牌8.(2024北京北師大附中初二下期中)創建于北京的老字號同仁堂,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藥品貨真價實而聞名海內外。1954年,同仁堂響應國家號召,帶頭進行(

)A.獨立經營 B.公私合營C.投資國外 D.手工業合作化9.(2024北京北師大附中初二下期中)下表反映了20世紀50年代中國經濟成分的變化。該表說明我國(

)項目年份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公私合營經濟個體經濟資本主義經濟195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0A.完成了社會主義工業化 B.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C.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 D.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10.(2023北京通州初二下期中)右圖反映了我國公有制經濟和私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比重的變化,變化反映了(

A.工業落后面貌完全改變 B.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C.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完成 D.市場經濟建設取得成效11.(2023北京通州初二下期中)北京市豐臺區殷維臣合作社建社前的8戶農民沒有一間溫室,而在建社的1953年,就籌集資金興建了27間溫室、進行冬季的細菜生產,這是單干時所不可想象的。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A.農業合作社發展 B.贖買政策實行C.人民公社化運動 D.鄉鎮企業發展12.(2023北京大興初二下期中)1953年9月7日,毛澤東在同民主黨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談話時提出,有關國家資本主義企業的利潤分配,國家所得稅為34.5%,工人福利為15%,企業公積金為30%,資方紅利為20.5%。這被稱為“四馬分肥”。其中,資方紅利是(

)A.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的一種贖買方式B.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種所有制形式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一種分配方式D.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3.(2023北京第十四中學初二下期中)“要克服很多農民在分散經營中所發生的困難,要使廣大貧困的農民能夠迅速地增加生產而走上豐衣足食的道路,使國家得到比現在多得多的商品糧及其他工業原料……就必須提倡‘組織起來’。”為此中共中央(

)A.優先發展重工業 B.推行農業合作化運動C.推行了公私合營 D.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4.(2023北京第十四中學初二下期中)1954年,北京市地方工業局選擇同仁堂作為首批公私合營的示范企業。北京市這一舉措順應的社會發展潮流是(

)。A.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B.全面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高潮C.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 D.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15.(2022北京房山初二下期中)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結論。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標志是(

)A.“一五”計劃提前完成 B.農村土地改革的完成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6.(2022北京房山初二下期中)“企業的私有制向社會主義所有制轉變,這在世界上早就出現過,但采用這樣一種和平方法,使全國工商界都興高采烈來接受這種改變,則是史無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A.實行股份制 B.廉價收購 C.贖買政策 D.無償沒收17.(2022北京北師大附中初二下期中)1956年天津市盛錫福帽廠公私合營后掛上新招牌時,工人們聚集在門前互相祝賀。依據所學知識判斷,人民在慶祝(

)A.人民政權得到鞏固,國民經濟恢復 B.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指標超額完成C.出現農業、手工業合作化運動高潮 D.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成果18.(2022北京初二下期中)如圖所示為某同學的歷史筆記,主題應是(

)A.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B.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C.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成就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9.(2022北京房山初二下期中)如下圖所示為某同學的歷史筆記,主題應是(

)1.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3.三大改造A.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B.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C.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成就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0.(2022北京朝陽初二下期中)關于三大改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公私合營是國家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過程中的一項創舉B.三大改造指的是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C.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1.(2022北京昌平初二下期中)某學習小組圍繞“為什么說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紀中國的一次歷史性巨變,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展開討論。以下幾位同學的發言中,觀點正確的是(

)A.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B.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C.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D.結束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22.(2022北京昌平初二下期中)20世紀50年代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土地所有制性質的是(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運動C.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3.(2022北京西城初二下期中)20世紀初,沈萊舟在上海創辦絨線店恒源祥。20世紀50年代,他經常對子女講:“現在我把廠交給了國家,由國家去經營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點心思收定息。”沈萊舟所說的這項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發生在(

)A.1950-1952年 B.1954-1956年C.1956-1957年 D.1958-1961年24.(2022北京西城初二下期中)在1955年,陳云指出:“定息就是保持私股在一定時期內的定額利潤,而企業可以基本上由國家按照社會主義的原則來經營管理……(原企業所有者)只能拿到定額利息。工廠企業管理的實際權力轉到了國家手里。”這里的“定息”指的是國家對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中所采取的一種方式。(

)A.重工業 B.手工業 C.輕工業 D.資本主義工商業25.(2022北京西城初二下期中)圖片(照片)史料是幫助我們了解歷史事件的重要依據。以下老照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躍進運動 D.人民公社化運動26.(2022北京朝陽初二下期中)1956年底,中國完成了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這一轉變得益于(

)A.公私合營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對外開放27.(2022北京第四十三中學初二下期中)三大改造是我國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深刻社會變革,改造形式有(

)①直接收繳②生產合作社③公私合營④贖買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綜合題28.(2024北京十一實驗中學初二下期中)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材料一:中國的“一五計劃”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判斷,圖中A、B兩地的建設成就。(寫序號)并說出,“一五計劃”超額完成的歷史作用。①中國第一批解放牌汽車的產地②第一座溝通長江南北的橋梁所在地材料二:1949﹣1956年北京工業企業的變化1949年1956年戶數總產值(萬元)戶數總產值(萬元)工業企業合計42438261720112481地方國營69168517262195公私合營945050748198私營415060486154(2)依據材料二,寫出1949﹣1956年北京工業企業的變化。結合所學,說明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材料三:1956年在全國先進生產運動中,各地區、各行業逐級進行勞模評選表彰活動,共涌現出20多萬名先進生產者。重工業、機械制造、建筑、鐵路、紡織等行業勞模所占比例較高。全國最先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鞍鋼工人王崇倫、第一個女火車司機田桂英、西北國棉一廠細紗擋車工趙夢桃(女)、山西平順縣西溝村農林畜牧生產合作社副社長申紀蘭(女)等,他們是那個時期勞模群體中最為杰出的代表,也是激勵和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精神楷模。——摘編自姚力《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勞模表彰及其社會效應》(3)依據材料三,概括1956年勞模群體的特點。并分析這次勞模評選的作用。29.(2023北京西城初二下期中)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過程中,實施了一系列經濟政策,這些政策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重要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1953—1957年工業生產情況簡表工業生產發展情況中國英國美國工業生產年平均增長速度18%4.1%2.8%增產400萬噸鋼所用時間5年24年15年——數據摘編自《新中國五十五年統計資料匯編》(1)材料一反映的現象是什么?簡要分析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二

20世紀50年代我國經濟成分占比變化表(%)年份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公私合營經濟個體經濟資本主義經濟195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趨于零——摘編自蘇星《新中國經濟史》(2)根據材料二,指出我國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的發展趨勢。這種發展趨勢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該事件的完成有怎樣的歷史意義?材料三

面對充滿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在探索過程中也有過曲折和失誤。——摘編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教材(3)綜合上述三則材料,你認為國家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應遵循哪些原則?30.(2022北京西城初二下期中)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材料一

開國大典的照片材料二

天色已晚,天安門廣場這時變成了紅燈的海洋……舉著紅燈游行的群眾像火龍似的穿過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歡里直到深夜……這是一個民族在歡呼中煥發新生的日子,這是一個民族向著百余年戰亂屈辱歷史的告別。——《中國曙光》(1)依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簡要說明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材料三

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進行了正義的斗爭,捍衛了祖國的安全,援助了朝鮮的人民,從而保障了我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在三年激戰之后,資本主義世界最大工業強國的第一流軍隊被限制在他們原來發動侵略的地方,不僅不能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這是一個具有重大國際意義的教訓。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它也雄辯地證明:一個覺醒了的、敢于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斗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彭德懷《關于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2)結合材料三,簡要說明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意義。材料四①廣大農民擁護《土地改革法》②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③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④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3)仿照示例,依據材料四,任選兩個歷史事件提煉一個主題,并說明所選照片中的歷史事件與提煉的主題之間的關系。(示例,參見答題卡。要求:主題明確;歷史解釋與主題、史實清晰對應。)

參考答案1.B【詳解】根據材料圖片信息可知,統計圖分別反映了我國進行三大改造的進度,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B項正確;三大改造開始的時間是1953年,到時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排除ACD項。故選B項。2.B【詳解】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50年土地改革開始,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③①②,B項正確;ACD項時間順序錯誤,排除。故選B項。3.B【詳解】依據課本所學,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確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開始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的道路。所以本題史實正確,結論錯誤,故選B項。4.B【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故④②③①符合題意;故B符合題意,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5.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農民報名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者組織的木器生產合作社、綢布店慶祝公私合營,反映的是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題干四幅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A項正確;改革開放后鄉鎮企業才逐漸發展起來,排除B項;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指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題干沒有涉及,排除C項;題干并未涉及工業化建設,和工業布局的調整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6.A【詳解】根據材料“1953年4月”“老孫歸社”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53年我國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信息,因此這里的“社”是指農業合作社,A項正確;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是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排除B項;1958年實行的人民公社化運動,是社會主義探索的失誤,排除C項;農村商業合作社與題意1953年農民生產合作社的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7.B【詳解】根據題干材料的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材料反映的20世紀50年代的經濟領域的重大變革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B項正確;20世紀50年代,我國工業比較落后,1957年,一五計劃的完成,為我國工業化奠定基礎,沒有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排除A項;題干材料體現的是經濟領域的重大變革,沒有涉及保衛了廣大中國人民和平生活,排除C項;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明確提出我國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D項。故選B項。8.B【詳解】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1953-1956年,我國進行了對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三大社會主義改造,同仁堂屬于私營工商業,而我國在私營工商業的改造方面采取和平贖買的政策,實行公私合營的方式,因此同仁堂響應國家號召,帶頭進行公私合營,B項正確;獨立經營、投資國外,并不是當時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排除AC項;手工業合作化屬于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排除D項。故選B項。9.D【詳解】根據表格內容可以看出,1956年,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公私合營經濟成分總和遠遠占據主導地位,資本主義經濟成分是0,這說明三大改造后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故選D;材料體現的是建國之初的經濟成分,ABC不能體現,排除。10.B【詳解】依據圖片內容可知,1952年,私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比較大,公有制經濟占比較小;1957年,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私有經濟占比較小,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953~1956年進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公有制經濟占據主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B項正確;一五計劃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但完全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排除C項;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效,排除D項。故選B項。11.A【詳解】根據題干材料“而在建社的1953年,就籌集資金興建了27間溫室、進行冬季的細菜生產,這是單干時所不可想象的”,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土地改革后,農民分到了土地,農業生產有了恢復和發展,但是,我國的農業仍然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為此,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A項正確;在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排除B項;1958年,全國掀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與題干的時間不符,排除C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后,帶動農村鄉鎮企業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A項。12.A【詳解】根據題干材料“1953年9月7日,毛澤東在同民主黨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談話時提出,有關國家資本主義企業的利潤分配,國家所得稅為34.5%,工人福利為15%,企業公積金為30%,資方紅利為20.5%。這被稱為四馬分肥。”可知,資方紅利是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的一種贖買方式。1953年開始,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企業的公私合營,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1956年初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在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A項正確;資方紅利是贖買方式,不是所有制形式,排除B項;1992年才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排除C項;資方紅利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排除D項。故選A項。13.B【詳解】根據材料““要克服很多農民在分散經營中所發生的困難,要使廣大貧困的農民能夠迅速地增加生產而走上豐衣足食的道路,使國家得到比現在多得多的商品糧及其他工業原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家推行農業合作化運動。土地改革后,分散經營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農民也有進行互助合作要求,為此,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個人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團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B項正確;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排除A項;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公私合營,排除C項;1978年對農村進行改革,實現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排除D項。故選B項。14.D【詳解】根據“公私合營的示范企業”可得出這是三大改造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的方式,即公私合營,D項正確;農業與手工業是成立生產合作社,排除AC項;當時社會主義還沒有建立,排除B項。故選D項。15.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底,我國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標志著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標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項正確;“一五計劃”提前完成,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排除A項;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B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啟歷史新紀元,但中國還是新民主主義國家,排除C項。故選D項。16.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1954年起,國家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的是逐步發展企業的公私合營的方式。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C項正確;改革開放后,實行股份制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式之一,排除A項;廉價收購和無償沒收不是和平方法,不符合題意,排除BD項。故選C項。17.D【詳解】根據材料“1956年”“公私合營”和所學可知,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1954年起,國家開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企業的公私合營,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1956年初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1956年底,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退出中國歷史舞臺,D項正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抗美援朝戰爭,開展土地改革運動,鞏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為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鋪平了道路,排除A項;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排除B項;農業合作化主要形式是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合作化則是建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與圖片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8.A【詳解】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指的是一五計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是一屆人大的召開,一屆人大的召開制定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三大改造的完成,確立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一五計劃、一屆人大召開、三大改造的主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A項正確;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只是筆記內容的一個方面,不全面,排除B項;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此我國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建設成就,排除C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改革開放以后提出的,不符合筆記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改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一五計劃,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9.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開始起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順利進行,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56年,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題干歷史筆記的主題應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A項正確;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概括不全面,排除B項;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排除C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逐步開創的,排除D項。故選A項。20.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即按全行業公私合營時資本家的資本發給定息,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故“公私合營是國家在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過程中的一項創舉”說法不正確,A項正確;三大改造指的是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排除B項;到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排除C項;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排除D項。故選A項。21.B【詳解】1953-1956年,我國進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從此,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B項正確;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的是一五計劃,排除A項;抗美援朝的勝利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排除C項;新中國成立結束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排除D項。故選B項。22.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956年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實現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將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轉變集體所有制,在農村建立公有制,根本上改變了農村土地所有制性質,C項正確;1950-1952年我國實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使我國的土地制度由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農民所有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土地所有制性質,排除A項;人民公社運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是在土地國有制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改變土地所有制的性質,排除BD項。故選C項。23.B【詳解】材料中的內容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從1954年開始,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1956年初,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贖買政策: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即按全行業公私合營時資本家的資本發給定息。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24.D【詳解】根據材料“企業可以基本上由國家按照社會主義的原則來經營管理……(原企業所有者)只能拿到定額利息。工廠企業管理的實際權力轉到了國家手里”并結合所學可知,強調工廠企業的經營管理權力轉到國家手中,這符合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D項正確;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項;我國對手工業的改造,并沒有給與定息利潤,排除B項;輕工業與定息利潤不符合,排除C項。故選D項。25.B【詳解】從材料中的合作社,公私合營可得出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指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B項正確;土地改革與工商業無關,排除A項;CD項主要是農業與手工業方面,與材料中的工商業無關,排除CD項。故選B項。26.C【詳解】據題干“實現了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可知,1953年開始,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從此社會主義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項正確;公私合營是三大改造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方式,排除A項;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B項;對外開放在1956年還沒有開始,排除D項。故選C項。27.C【詳解】依據所學可知,在三大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農業、手工業的改造方式是引導農民和手工業者加入生產合作社,這種生產組織形式有利于集中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彌補了個體生產形式的不足和缺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創造性地開創了贖買政策,最終實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結果,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故C.②③④符合題意;直接收繳不屬于改造形式,故含有①的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28.(1)A①;B②;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2)公私合營戶數和總產值迅速增長,私營企業戶數和總產值迅速下降;三大改造的完成,即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3)來源廣泛,來自各地區、各行業。重工業、機械制造、建筑、鐵路、紡織等行業勞模所占比例較高;激發了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加快了經濟建設的步伐,使我國的工業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詳解】(1)序號:根據A所處位置為長春和所學可知,該建設成就為長春第一次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所以A處的序號是①,根據B所處位置為武漢和所學可知,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所以B處的序號是②;作用: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2)變化:根據表中地方國營、公私合營、私營以及總產值從1949年至1956年的數據分析可知其變化有公私合營戶數和總產值迅速增長,私營企業戶數和總產值迅速下降;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3)特點:根據材料中的“1956年在全國先進生產運動中,各地區、各行業逐級進行勞模評選表彰活動,共涌現出20多萬名先進生產者”可知其特點為來源廣泛,來自各地區、各行業;根據材料中的“重工業、機械制造、建筑、鐵路、紡織等行業勞模所占比例較高”可知其特點為重工業、機械制造、建筑、鐵路、紡織等行業勞模所占比例較高;作用:根據材料中的“他們是那個時期勞模群體中最為杰出的代表,也是激勵和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精神楷模”和所學可知,其作用有激發了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加快了經濟建設的步伐,使我國的工業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29.(1)現象:“一五”計劃時期,我國工業發展迅速。原因:“一五”計劃時期,我國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2)趨勢:公有制經濟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私有制經濟地位下降。事件:三大改造。意義: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3)原則: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制定經濟政策要實事求是,符合本國國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等。【詳解】(1)現象:根據材料信息“1953—1957年工業生產情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計劃時期的史實;根據表格中數據可知,我國工業生產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8%,增長最快,增產400萬噸鋼所用時間為5年,時間最短,說明“一五”計劃時期,我國工業發展迅速。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五”計劃時期,我國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因此工業發展迅速。(2)趨勢:觀察表格可知,1952—1956年,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公私合營經濟占比分別由19.1%、1.5%、0.7%上升到32.2%、53.4%、7.3%,說明公有制經濟逐漸占據主導地位;1952—1956年,個體經濟、資本主義經濟占比分別由71.8%、6.9%下降為7.1%、趨于零,說明私有制經濟地位下降。事件:根據表格時間信息“1952年”“1956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正處于三大改造時期,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