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熱點01課外文言文(一)內容理解
(-)考綱要求
1.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能概括文章的中心。
(二)考題分析:
一般會采用選擇或填空的考查方式進行判斷考查;也會要求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
1.在中考中的地位: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寫作意圖一般在中考試卷的第13題,4分左右。
2.主要考查能力:對文言文的理解,并且結合文章的內容,分析其寫作意圖、原因或理由等。
解析:(1)這種題型要充分理解題目中的關鍵詞語或句子的含義,然后把握文章的內容。
(2)要審清題目,一些題目需要用原句回答(不能少答,不能多答)。
3.常考題型:
(1)注意“具體體現”類問題。
(2)原因類,''根本原因類”問題。
(3)”寫作手法類”問題。
(4)具體情節的分析與概括題。
(5)道理啟示類。
(三)答題技巧
答題步驟:
1.概覽全文,整體把握。
(1)先抓住標題:一般講,如果有標題的寓言故事,我們要特別注意標題對我們的啟示作用。
(2)了解記敘的是什么事;弄清所記之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看看哪一部分比較特殊,就盡量抓住展開,通常來說,起因很重要,因為有因才有果,有時候過程也非常重要。
(3)簡析所記之事涉及什么人,他們之間有沒有主次之分,關系如何;
(4)查看記敘中作者有沒有議論,議論什么;
(5)留心敘事方法上有什么特點;
2.篩選文章的關鍵信息。
3.讀懂作者的情感態度。
歸納中心可選擇不同的切入口。如,重在敘述故事的,可從故事結局分析作者的價值取向;側重寫人物活動變
化的,可從分析人物行為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以講述生活現象為主的,可從個別現象分析反思作者褒貶傾向。
寓言抓住故事中最夸張最不可能的部分,思考短文要借此諷刺什么;最后,逆向思考總結出要告誡人們的道理。
要能夠把作者的觀點態度與文章中人物的言論區分開來。
解題方法:
利用文章本身的語境、命題的題目、文章中的原話、注解及文章的主旨來解答相關試題,對癥下藥一一對于不
同的題目類型則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方法一:逆推思維法,即用倒推法思考,從結果出發,并一步一步得出關鍵詞。
方法二:這一過程稱為正反思維法,即從正反兩個方面思考。
方法三:這一過程稱為角色思維法,即從各個角色、各個角度來加以思考。(如《黔之驢》可以從老虎和驢子
的角色得出不同的結論。)
(四)易錯點分析
1.一般是讀懂文章,但缺乏概括能力,力不從心;
2.會因為理解能力的不夠或偏差,分析不清楚文本情節的主要內容所反映的中心。
解決建議:所以我們首先積累一些啟示類的概括語言,然后再通過文本分析來訓練對于文本中心和內容的判斷
的訓練。
(五)拓展常見的道理啟示
處事待人
1.給別人提意見,要講究方法,使他人心服口服。或者:待人要寬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責于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愛聽好話是人性的弱點,我們要嚴加防范。(2)奉承拍馬是小人的伎倆,我們要時刻提防。
4.有時用善良和寬容來感化身邊有錯誤的人,或許會更有效。
5.人和人之間交往不能僅僅為利,應該講究信用。
6.要珍重眼前的真實的人與事,不要妄想得到不切實際的東西。(要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從善如流;知錯能
改,善莫大焉!)
7.不懂裝懂,盲目模仿;要善于傾聽他人的勸告,接受正確的建議;要清醒地認識事物的本質。
8.人有寬容之心就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9.背棄諾言沒有好下場。或:做人要誠實守信,不能欺騙他人,出爾反爾。
10.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父母贍養老人。
11.勸諫衛侯要任用茍變這樣的人才,取其之長,棄其所短(切不因別人的短處掩蓋其長處)
12.如果惡人當道,好的主張必定難以實行,賢人難受重用。(或如果環境險惡,人們也會裹足不前)
諷刺批判
1.諷刺那些一味教條,不知變通的人。
2.諷刺了缺乏遠見的人,批評了一種目光短淺,看不見長遠利益的人。
3.諷刺那些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4.通過諷刺XX的吝嗇,告誡人們不要為錢財所累(或不要過于看重錢財)。
5.自私自利,聰明反被聰明誤。
6.諷刺了因小失大的愚蠢行為(或:凡事要考慮后果,不能盲目行事;解決問題要注意方法,不能一概而論;
做事不能沖動,否則后果不堪設想;解決問題要三思而后行,找到最佳方法)。
實踐真知
1.做事要學會克制,懂得三思而行。(魯莽從事要不得)。
2.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自然規律。過猶不及。
3.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循序漸進。
4.做事要懂得隨機應變,不要墨守成規。
5.觀察事物要細心(或細小的錯誤也會影響真實性;深入生活,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等)。
6.生產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正確的認識能指導實踐。
7.凡事不要人云亦云(東施效顰),盲目跟風,要有自己的主見;凡事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對的策略。
8.無論是人還是物都有長處和短處。或: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9.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見異思遷,要有恒心和耐心。
10.人生路上,要懂得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或:遇到困難或挫折,要學會換一種思維考慮問題。)
11.憑一己私利為人處世,最終受害的反倒是自己。
12.人要與自然和諧相處,要給自然界的動植物一片自由的天地。或家長、學校、社會注重孩子教育,則不能
束縛他們,要給予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
13.凡事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
例題
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徑寸之的。乃畬羿曰:''子射之,中,則賞子以萬金之費;不中,則削子以千邑之地。”
羿容無定色,氣戰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事射之,又不中。夏王謂傅彌仁日:“斯羿也,發無不中,而與
之賞罰,則不中的者,何也?”傅彌仁曰:“若羿也,喜懼為之災,萬金為之患矣。人能遺其喜懼,去其萬金,則
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釋:①羿,即后羿,傳說中的人物,擅長射箭。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乃俞羿曰()(2)更射之,又不中()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斯羿也,發無不中,而與之賞罰,則不中的者,何也?
3.文中有一個地方預示了后羿難以射中,請摘錄出來。
4.本文是一則寓言故事,其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
(一)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娜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
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仔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
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節選自《醉翁亭記》)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風①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
山②之陽,其占為有年③。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
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夫相與懷⑤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節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注釋】①扶風、②岐山:均為地名,在今陜西省境內。③占:占卜。有年:指豐收。④乙卯:古代用干支紀日。
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別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懷(bian):高興,快樂。
2.甲文作者是(朝代)的歐陽修,我們今年還學習了乙文作者的詞《》(詞牌名)。
3.解釋下列的加點字。
(1)作亭者誰()(2)得之心而寓之酒()
4.翻譯乙文中的畫線句,注意加點字的意思。
苧以雨名,志也。
5.【甲】【乙】兩文都有對亭子的描述,【甲】文亭子命名的由來是“",【乙】文亭子命名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
6.下列選項不恰當的一項是()
A.甲文由山至泉,由泉至亭,如鏡頭逐漸拉近,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是甲文的核心句,說明“樂”是表象,“醉”是根本。
C.乙文中百姓們起先不擔心下雨與否是因為一場春雨讓人以為今年是豐收年。
D.乙文第二段寫了官吏、商賈、農夫慶賀下雨時欣喜若狂的場景。
7.甲乙兩文中觸發作者的“樂”與“喜”的原因有一定的異同點,請嘗試分析。
(二)閱讀下文,完成1—4題
曹瑋用兵
曹瑋知鎮戎軍日①,嘗出戰小捷,虜兵②引去。瑋偵虜兵去已遠,乃驅所掠牛羊輜重,緩驅而還,頗失部伍③。
其下憂之,言于然目:“牛羊無用,徒縻④軍。不若棄之,整眾而歸。”瑋不答,使人候⑤。虜兵去數十里,聞瑋利牛
羊而師不整,遽還襲之。瑋愈緩,行得地利處,乃止以待之。虜軍將至,迎使人謂之日:“蕃軍⑥遠來必甚疲,我不
欲乘人之怠,請休憩士馬,少選⑦決戰。”虜方苦疲甚,皆欣然,嚴軍歇良久。瑋又使人諭之:“歇定可相馳矣。”于
是各鼓軍而進,一戰大破虜師,遂棄牛羊而還。倏謂其下目:“吾知虜已疲,故為貪利以誘之。由其復來,幾行百
里矣,若乘銳便戰,猶有勝負。遠行之人,若小憩,則足痹⑧不能立,人氣亦闌⑨。吾以此取之。”
(選自沈括《夢溪筆談》)
【注釋】①鎮戎:地名,宋時邊地重鎮。知鎮戎軍日:主管鎮戎軍隊的時候。②虜兵:敵軍。③部伍:兵士的
隊伍。④縻:束縛。⑤候:偵察。⑥蕃軍:吐蕃軍隊,即上文“虜兵”。⑦少選:一會兒。⑧痹:麻痹。⑨闌:
殘,盡。
1.解釋加點字。(4分)
(1)徐謂其下徐()(2)甘匕其復來比()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聞瑋利牛羊而師不整,遽還襲之
3.請用原文中的動詞填空,表現曹瑋“一戰大破虜師”過程。(3分)
()敵,()敵,()敵,(破)敵
4.請簡述劃浪線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三)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小題。
【甲】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不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
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復西行約三里許,有泉瀉出于兩山之間,分流而下,目釀泉,潺潺清澈,可鑒毛發。傍①岸有亭曰“漸入佳境”,
今已廢,惟四大字勒崖石間。淳熙中郡守張商卿等題名尚存。沿溪而過薛老橋,入醉翁亭。亭久廢,名人石刻頗伙
②,兵后焚煉為堊③盡。亭后四賢堂亦廢。夫亭臺廢興乃物理④之常,奚足博⑤?所可慨者,世間奇山川如瑯琢者何限?
第⑥以處于偏州下邑,無名勝士若幼卿⑦者蹣敲?之,故潛伏而無聞焉爾。且幼卿固能使瑯琢聞于一方,自非歐陽公
之文,安足以達于天下?或謂文辭無關于世,果定論耶?然公以道德師表一世,故人樂誦其文。不然,文雖工未必
能久傳也。
(選自宋濂《游瑯班山記》)
注:①[傍]靠近。②[伙]眾多。③[堊]念(e),白色泥土。④[物理]事物的道理、規律。⑤捐]念(麗),心不安
寧。⑥[第]只是,只。⑦[幼卿]指李幼卿,唐大歷六年任滁州刺史。⑧[輔赧]念(心為),泛指禮服上所繡的華美
花紋。此處用作動詞,意思是美化。
4.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醉翁之毒不在酒:()(2)可鑒毛發:()
5.【乙】文中“自非歐陽公之文”的“自”的意思是()
A.自然B.自己C.開始D.假如
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依據【甲】【乙】兩文,說說瑯班山聞名天下的原因。
(四)(23分)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乙】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
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
廬陵歐陽修也。
【丙】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丁】
天圣七年,仲淹拜右司諫。歲大蝗旱,江、淮滋甚。仲淹請遣使循行未果乃復言之。曰:“宮掖①中半日不食,
當何如?”帝惻然,乃命仲淹安撫。羊徙江、淮,所至開倉振之,奏蠲②廬舒折役茶、江東丁口鹽錢,且條上救弊③
十事。
后,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導太湖注之海,募人興作。未就④,徙杭州,轉運使奏留仲淹以畢其
役,序之。
——《宋史?范仲淹傳》
【注】①宮掖:宮廷。②蠲:免除(租稅、罰款等)。③救弊:糾正弊端。④未就:未完成。
2.【甲】詩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乙】【丙】兩文的作者與另外六
位散文家合稱為“”。
3.解釋加點詞。
(1)尋徙江、淮()(2)許之()
4.翻譯畫線句。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5.【甲】【乙】【丙】的作者均遭受貶謫,但詩文中流露出的情思有所不同。從【甲】詩的頸聯我們可以讀出詩人的
;【乙】文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丙】文寓情于景,抒發了作
者的感情。
6.請用“/”在句中標出兩處停頓。(多標扣分)
仲淹請遣使循行未果乃復言之。
7.【丁】文中,面對“蝗旱之災”,身為右司諫的范仲淹反復進言,希望朝廷安撫百姓,這正是《岳陽樓記》中“古
仁人之心”的具體表現之一:“”;面對大水,他“募人興作”,通過
,(用自己的話回答)的辦法治理大水,這體現了
他治國濟民的才能。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4題(12分)
楊時宇中立,南劍①將樂人。幼穎異,能屬文。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河南程顏與弟頤②講孔、
孟絕學③于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④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顏于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顏目送之日:
“吾道南矣⑤。”四年而顆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⑥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
一旦見頤,頤便眠坐,時便親丕去,頤既覺,則門外雪笫一盡矣。(節選自《宋史.楊時傳》)
【注釋】①南劍:今屬福建省,在我國南方。②程顏與弟頤:程顏與他的弟弟程頤,二人并稱“二程”,北宋著
名理學家。③絕學:失傳了的學說。④翕然:一致。⑤吾道南矣:我的道學思想能向南傳播了。⑥赴告:
報喪,把死訊通知有關系的人。
1.解釋加點字:(4分)
(1)幼穎耳異()(2)河、洛之士翕然刎之師()
2.下列對文中畫直線句的翻譯,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楊時)以老師應有的禮數在潁昌召見程潁,(師生)互相得以深談,很是快樂。
B.(楊時)以學生拜見老師的禮儀在潁昌謁見程潁,(師生)互相得以深談,很是快樂。
C.(楊時)以學生拜見老師的禮儀在潁昌謁見程穎,(師生)互相投合,很是快樂。
D.(楊時)以老師應有的禮數在潁昌召見程穎,(師生)互相投合,很是快樂。
3.請推斷文中程穎說“吾道南矣”的原因:?;②o③O
(3分)
4.文中畫浪線部分的內容,后來演變為一個成語:。根據文意,應該是用來比喻
(2分)
(六)(12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花連布?,性質直,與人交,有肝膽。少時讀書,曾習《左傳》,故于戰法精妙。值銅仁紅苗殺官吏反,福康安
以總督進剿,檄公隨營。素稔②公勇,令首先解永綏圍。公率百余騎長驅直入,破毀苗塞數十,苗人皆烏合眾,未
見大敵,大驚目:“天人神兵至耶?何勇健乃爾?”因遠相奔潰,永綏之圍立解。時公著豹皮戰裙,故苗人呼為花
老虎云。福大軍至,令公結一營當大營前御賊,悉以剿事委之。福日置酒宴會,或雜以歌舞。公則晝夜巡徼③,饑
不及食,倦不及寢。
【注釋】①花連布,清代將領。額爾德特氏,蒙古鑲黃旗人。②稔:熟悉。③巡徼:巡行視察。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故于戰法精妙()(2)素稔公勇()
6.畫線句“令公結一營當大營前御賊,悉以剿事委之”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福康安)命令花連布結成一支軍隊在大營前抵御敵人,把討伐之事全委托給花連布。
B.(花連布)命令部下結成一支軍隊在大營前抵御敵人,至于討伐之事就詳細地委派給花連布。
C.(福康安)命令花連布結成一支軍隊在大營前抵御敵人,把討伐之事詳細地委派給花連布。
D.(花連布)命令部下結成一支軍隊在大營前抵御敵人,至于討伐之事就全委托給花連布。
7.文章描寫了花連布御敵的過程,在“值銅仁紅苗殺官吏反”時,福康安對他委以重任的表現是“”;文
章寫苗人“未見大敵”即“大驚”的作用是。
8.以下不能體現花連布“戰法精妙”的一項是()
A.公率百余騎長驅直入,破毀苗塞數十B.永綏之圍立解
C.悉以剿事委之D,公則晝夜巡徼,饑不及食,倦不及寢
(七)閱讀下文,完成第1-3題(12分)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少負①氣節,沉厚寡言。天資敏悟,強②記書傳,尤好《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
家貧,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學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飛。
飛引弓一發,破其售再發,又中。同大驚,以所愛良弓贈之。飛由是益自練習,盡得同術。
【注釋】①負,具有。②強:擅長于。③管(kud):箭的尾部。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4分)
⑴尤好《左氏春秋》好()⑵飛引弓一發引()
2.下列對“同大驚,以所愛良弓贈之”翻譯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周同大吃一驚,把自己所喜愛的好弓送給了岳飛。
B.周同大吃一驚,所以非常喜愛岳飛把好弓送給他。
C.周同非常吃驚,把自己所喜愛的好弓箭送給岳飛。
D.周同非常吃驚,于是喜愛他并把自己的好弓給他。
3.岳飛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名將的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八)閱讀下列古詩文,完成各題。
【甲】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乙】
舜發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人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嘆目:“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政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
數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整,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
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
[注釋]①鄙:指鄰國。
(1)【甲】詩是作者感懷時代的之戰而作。
(2)【乙】文作者是戰國時期學派的代表人物。
(3)解釋【丙】文中加點的詞。
①內外不聞吾過②卒得反國
(4)用現代漢語翻譯【乙】文畫線句。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對【丙】文畫線句翻譯最恰當一項是()
A.我的君王終于勝利B.我們的君王圣明通達
C.我的君王神通廣大D.我們的君王聰明異常
(6)宋昭公分析自己“出亡”的原因是“”,宋國此時的狀況可用【乙】文中的句子“”來形容。
(7)聯系【乙】【丙】兩文,簡要分析宋昭公“離國家失社稷”的原因。
(九)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小題。
甲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
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
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
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皇祐二年,吳中大饑,時范仲淹領浙西①,發栗及募民存餉②,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仲淹乃縱民
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守,諭之日:“今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
于是諸寺工作并興,又新敖倉③吏舍,日役千夫。
監司劾奏杭州不恤荒政,游宴興作,傷財勞民。公乃條奏:“所以如此,正欲發有余之財,以惠貧者,使工技
傭力之人,皆得仰食④于公私,不”轉徒溝壑耳。”是歲唯杭饑而不害。
【注】①領浙西:兼任杭州太守,管理浙西一帶。②存餉:存,慰問。餉,饋贈物品。③敖倉:糧倉。④仰食:依
靠他人吃飯。
2.【甲】【乙】兩文都與范仲淹有關,他是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謚號“文正”,世稱。
3.解釋句中加點詞。
(1)以尋貧者()(2)不致轉徙溝壑耳()
4.對【乙】文畫線句意思的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A.官府也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B.官府也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累計工時一千多個。
C.讓諸佛寺也幫著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累計工時一千多個。
D.讓諸佛寺也幫著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5.【甲】文中最能表現作者愛國愛民情懷的句子是;【乙】文中最能表明范仲淹不荒政的一句話是
6.【甲】文作者寫作目是:(1);(2)抒發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遠大抱負。【乙】文的
寫作目的是?
7.【乙】文中最能體現范仲淹“憂其民”的詞語是,【甲】文中最能反映治國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的
詞語是o
(十)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列各題。(12分)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①壤②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③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
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④。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日:'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
雖然⑤,臣之質⑥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選自《莊子》)
【注釋】①堊(堊):石灰(一說白色的土)。②饅:玷污。③斫:砍,削。④不失容:神色不變。⑤雖然:即使
如此。⑥質:對手。
(1)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顧謂從者曰②便匠石斫之
(2)對畫線句意思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你曾經替我砍掉鼻尖上的石灰。B.你試著按照我的要求再砍一次。
C.你曾經因為我試著砍了一次。D.你試著替我砍掉鼻尖上的石灰。
(3)莊子借石匠曾運斤成風,去除鼻尖灰塵的故事,感慨自從惠子死后,他(用自己的話回答),表達
了莊子之情。
(十一)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小題。
【甲】
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O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乙】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
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雜目:“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遺男,始部,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
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丙】
列子學射,中矣,請之于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對日:“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
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
勿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2.【乙】【丙】都選自《列子》。列子,原名,是戰國時家學派代表人物。
3.解釋下列加點字。
(1)長風破浪會有時()(2)汝之不事()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丙】文中的句子。
為國與身亦皆如之。
5.【甲】文中“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是借用和(人名)的典故表達了自己的
_______________想法。
6.【乙】文中眾人對愚公移山表現出不同態度,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家中三個身強力壯的成年男子前往參與。
B.京城氏遺男蹦蹦跳跳地去幫助支持移山。
C.妻子提出批駁,認為無法移動太行、王屋。
D.智叟嘲笑、制止,認為愚公無法處理土石。
7.經歷了困難險阻,【甲】文中作者對理想的態度是;【乙】文“愚公移山”這個成語的寓意是;【丙】
文中關尹子提出“守而勿失”,要“守”的是“”。
作業
(-)閱讀下列古詩文,完成小題。
【甲】
岳陽樓記(節選)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
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
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醉翁亭記(節選)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
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
廬陵歐陽修也。
【丙】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咒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目:“有。人不得,則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
者,非也;為民上③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
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釋]①雪宮:齊宣王玩樂的郊外別墅。②非其上:非難他們的君王(認為他們的君王不對)。③為民上:作為人
民的統治者(君王)。
2.甲文作者(人名)和乙文作者(人名)都是(朝代)人。
3.用現代漢語翻譯甲乙兩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1)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4.解釋丙文中加點字的意思。人不得()
5.以下對丙文畫線句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天下(歸順)而快樂,因為天下(不順)而憂愁,這樣不是王者,從來也不是。
B.把天下人的快樂當快樂,把天下人的憂愁當憂愁,這樣還不能稱王的,是沒有過的。
C.因為天下(歸順)而快樂,因為天下(不順)而憂愁,這樣還不能稱王,從來沒有。
D.把天下人的快樂當快樂,把天下人的憂愁當憂愁,但是這樣成為王者,是沒有過的。
6.以下對甲乙丙三文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正確的一項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護膝在摩托車運動中的防風保暖設計考核試卷
- 電聲器件在工業自動化檢測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液力傳動裝置的動態性能評估考核試卷
- 糖果企業產品差異化與市場競爭考核試卷
- 水產品干腌制加工過程中的環境風險評估與管理考核試卷
- 蘭州博文科技學院《食品原料標準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珠海三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試題
-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經典影片解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山南地區洛扎縣2024-2025學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天津市薊州區第三聯合學區2024-2025學年初三第一次模擬聯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 危重癥患者體位管理
- 2024年貴航貴陽醫院招聘筆試真題
- 湖南省名校聯考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含答案
- 2025春粵教粵科版(2024)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全冊)教案、教學反思、教學計劃(附教材目錄P103)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求職信撰寫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金融云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年陜西高中學業水平合格考數學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天津市紅橋區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物理試卷(含答案)
- 2025河北省國內旅游組團合同示范文本
- 企業品牌部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國生物質能利用產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建議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