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優培優培5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高考學問點命題探討高考學問點命題探討1.(2024·新課標I)雅典城邦通過抽簽產生的公民陪審團規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階層,負責說明法律、認定事實、審理案件等。而在羅馬,通常由專業法官和法學家進行司法說明。由此可見,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實踐中()A.職業法官擁有審判權B.負責司法說明的主體與羅馬相同C.公民干脆行使司法權D.公民陪審團維護全部人的法律權益【答案】C【解析】雅典的陪審團成員是干脆通過抽簽產生的,代表了各階層,而羅馬則是由職業法官和法學家進行司法說明,這說明雅典是干脆行使司法權,故C項正確;A項指羅馬,解除;從材料來看,二者主體不一,雅典是公民,而羅馬是職業法官,解除B項;“全部人”表述錯誤,解除D項。2.(2024·新課標Ⅱ)有學者認為:“在政體形式這個關鍵問題上,只有完全的一樣,或者多數派強大到近乎全體一樣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贊同的人也必需敬重這種政體,才能讓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時讓國家全部權威部門受到人們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指責。”這一論述可以用于說明()A.雅典民主政治B.僭主政治C.羅馬共和政體D.寡頭政治【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強調少數聽從多數,通過公民大會、陶片放逐法等,充分而自如地指責“國家全部權威部門”,但同時簡單在看法不一的狀況下,出現權力的濫用和誤用,造成流血和沖突,是多數人的暴政,A項正確;通過非法手段獲得統治權力的僭主政治,實行少貴族集體專政的羅馬共和政體和少數人執政的寡頭政治,都不是民主政治,不會出現“國家全部權威部門受到人們充分而自如的平和指責”這一現象,BCD三項錯誤。故選A。提分訓練提分訓練一、選擇題1.考古學家發覺,古希臘的早期建筑多為城堡與宮殿;后隨著城邦興起,市政廣場、露天劇場、體育館等公共建筑漸漸增多。這一變更反映了古希臘()A.重視建筑的好用性
B.民主政治高度成熟C.公民意識不斷增加
D.城市經濟日趨旺盛【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古希臘的早期建筑多為城堡與宮殿;后隨著城邦興起,市政廣場、露天劇場、體育館等公共建筑漸漸增多”可知此時這些公共空間的增加,可以促進公民之間的同等,這些公共空間成為公民參與公共活動的場所增加城邦公民認同感,公民意識不斷增加,故選C項;公共建筑和城堡與宮殿都具有好用性,并非變更的本質,解除A項;雅典的民主政治高度成熟,并非“古希臘”,解除B項;這些公共空間成為公民參與公共活動的場所,與城市經濟無關,解除D項。2.柏拉圖在談及雅典民主制度時說:“全部這一切總起來使得這里的公民靈魂變得特別敏感,只要有誰建議要稍加約束,他們就會覺得受不了,就要大發雷霆。到最終像所知道的,他們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連法律也不放在心上。”這表明柏拉圖()A.批判公民因信仰出賣靈魂
B.主見精英分子管理國家C.認為雅典民主是暴民政治
D.抨擊雅典法律形同虛設【答案】C【解析】柏拉圖認為雅典公民不受任何限制,“他們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連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說明柏拉圖認為雅典民主是暴民政治,故選C項;靈魂變得敏感并不等同于出賣靈魂,解除A項;柏拉圖只是對雅典民主制提出批判,并未提出自己的治國主見,解除B項;柏拉圖抨擊的是雅典民主制,而不是雅典法律,解除D項。3.公元前4世紀,法律和法令都是雅典法律體系的重要部分,陪審員必需宣誓依據法律和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通過的法令判決案件。假如有人提起違法法令的訴訟,公民大會的法令就會受到陪審法庭的審查。這說明雅典當時()A.最高權力機關出現變遷
B.民主制度達到極盛C.權力制衡體制起先發端
D.司法獨立法律至上【答案】D【解析】依據“陪審員必需宣誓依據法律和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通過的法令判決案件”“假如有人提起違法法令的訴訟,公民大會的法令就會受到陪審法庭的審查”可知,陪審員必需對法律負責,公民大會無法通過一些違法法令,不能干預陪審法庭的審查工作,這說明當時雅典法律至上、司法獨立,故選D項;當時雅典的最高權力機關仍是公民大會,并未出現變遷,解除A項;公元前5世紀,在伯利克里擔當首席將軍期間,雅典民主制度達到極盛,解除B項;題干反映了陪審法庭可以對公民大會通過的違法法進行審查,但沒有表明公民大會對陪審法庭也具有制約實力,這說明權力制衡體制尚未真正形成,解除C項。4.古代雅典法律規定:一個人假如在國內出現黨派分裂時不參與任何一方,就要被剝奪選舉權。這反映出當時的雅典()A.建立了嚴酷的法律體系
B.參與政治是公民的義務C.黨派政治斗爭較為激烈
D.公民信仰自由受到限制【答案】B【解析】政黨是參與政治活動的組織,當黨派分裂時公民必需參與其中任何一方,參與政治活動服務城邦,這表明在古代雅典參與政治是公民的義務,故選B項;法律體系是一個國家全部現行法律構成的整體,解除A項;材料只見“黨派分裂”未見“斗爭較為激烈”,解除C項;在國內出現黨派分裂時公民可以參與任何一方,解除D項。5.公元前501年,雅典人為刺殺僭主的兩個貴族阿里斯托格同和哈莫迪俄斯塑造雕像,樹立在市政廣場上。文獻記載說,這是最早為凡人樹立的雕像,之前的雕像都是為神和傳聞中的英雄塑造的。這充分說明古代雅典()A.伯利克里改革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
B.人文主義思想的正式形成C.把僭主制看作實施民主政治的敵人
D.貴族政治權力被大大減弱【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雅典人為刺殺僭主的兩個貴族阿里斯托格同和哈莫迪俄斯塑造雕像……這是最早為凡人樹立的雕像”可知,雅典人認可他們刺殺僭主的行為,結合材料時間公元前501年,處于公元前6世紀末,在推翻僭主統治后,經過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終確立了雅典民主政治,故選C項;依據材料時間公元前501年,處于公元前6世紀末,受到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影響,伯利克里改革時間為公元前5世紀,解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雅典人認可刺殺僭主的行為,即雅典人反對僭主政治,與人文主義無關,解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雅典人認可刺殺僭主的行為,不能反映貴族權力減弱,解除D項。6.柏拉圖說“假如公民大會上探討的是興建一個工程或建立一條船,他們只聽專家的看法……;但假如探討的是國家事務,任何人包括木匠、鐵匠等也能表達看法,沒有人會因為他沒有專業學問而反對他”。公民大會體現了()A.民主決策的非理性
B.民主程序的不完善C.公民意志的充分性
D.民主制度的健全性【答案】C【解析】依據“但假如探討的是國家事務,任何人包括木匠、鐵匠等也能表達看法,沒有人會因為他沒有專業學問而反對他”可知,雅典公民不受職業限制,能夠通過公民大會充分參政議政,這表明公民大會體現了公民意志的充分性,故選C項;題干反映了雅典公民能依據詳細事務的不同聽取不同專業人士的看法,這表明公民大會體現了民主決策的理性原則,解除A項;題干沒有詳細反映公民大會的民主程序,解除B項;題干僅提到了公民大會,不能說明民主制度的健全與否,解除D項。7.在羅馬帝國早期,政府大興土木,修建神廟、廣場、凱旋門等帝國及英雄的紀念場,還為羅馬歷代英雄修建紀念碑、紀念像和紀念柱,并銘刻一些英雄人物的個人功績。其根本目的在于()A.確立神權的統治地位
B.樹立統治者的個人權威C.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績
D.培育公民的國家榮譽感【答案】D【解析】據材料“在羅馬帝國早期,政府大興土木,修建神廟、廣場、凱旋門等帝國及英雄的紀念場,還為羅馬歷代英雄修建紀念碑、紀念像和紀念柱,并銘刻一些英雄人物的個人功績”,可知羅馬重視本國歷史上英雄人物的紀念,有助于培育羅馬公民國家觀念,故選D項;神權統治是歐洲進入中世紀后確立的,解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英雄,而不是現實中的統治者,解除B項;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績,屬于干脆目的,解除C項。8.《十二銅表法》第五表第一條規定,“除威士塔修女外,婦女受終身的監護”;在《羅馬民法大全》里規定,“禁止剝奪婦女的自由。無論在何種狀況下,禁止其自由受到限制”。這一變更表明()A.羅馬法律體現對生命和財產的敬重
B.羅馬法超越了種族與性別的界限C.羅馬法兼顧了社會各個群體的利益
D.羅馬女性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提高【答案】D【解析】由“婦女受終身的監護”到“禁止剝奪婦女的自由”,體現了羅馬女性從法律上獲得了自由權,表明其法律地位的提高,故選D項;材料并未提及羅馬法對生命和財產的相關規定,無法體現其對生命和財產的敬重,解除A項;材料只提到女性在法律上獲得自由,并未提及其其他權利以及男性的權利,也未提及對不同種族的規定,無法說明超越了種族與性別的界限,解除B項;材料并未提及羅馬法對社會其他群體的規定,無法體現兼顧了各個群體的利益,解除C項。9.羅馬法規定,假如丈夫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在外背負了債務,則在婚姻關系解除時,妻子享有的嫁資(陪嫁錢財或物品)返還懇求權優先于債權懇求權。這一規定,反映出()A.婦女社會地位逐步得到提高
B.公民的債務權不受法律愛護C.法律注意愛護弱勢群體利益
D.古代羅馬婚姻關系極不穩定【答案】C【解析】據材料“假如丈夫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在外背負了債務,則在婚姻關系解除時,妻子享有的嫁資(陪嫁錢財或物品)返還懇求權優先于債權懇求權”,可知羅馬法愛護了婦女的權利,故選C項;愛護婦女不等于婦女社會地位提高,解除A項;材料主要說的使羅馬法注意愛護婦女權力,與公民的債務權關系不大,解除B項;材料只提到了婦女嫁資優先,并沒有提到羅馬的婚姻關系,解除D項。10.羅馬法私人財產權中的私人指的是家父,家庭全部財產屬于家長全部,家屬的法律行為與奴隸一樣只能增加家長的利益,而不能使家長蒙受損失或擔當義務,其不具備法律主體的資格。材料表明羅馬法()A.維護私有財產的合法性
B.旨在維護奴隸主利益C.使子女完全被家長限制
D.強調對家長權的保障【答案】D【解析】據材料“羅馬法私人財產權中的私人指的是家父,家庭全部財產屬于家長全部,家屬的法律行為與奴隸一樣只能增加家長的利益,而不能使家長蒙受損失或擔當義務,其不具備法律主體的資格”,可知當時的羅馬法是以家長制為本位的,重視對家長地位和權力的保障,故選D項;材料強調家長的地位和權力,主體不是私有財產,解除A項;材料旨在說明家庭內部的權力安排而非強調奴隸主的利益,解除B項;子女完全被家長限制說法過于肯定,解除C項。11.公元前494年,羅馬共和國設立平民保民官,他們不是公職人員,但可以旁聽元老院會議,幫助平民向執政官和元老院提出申訴和抗議。保民官要常常到平民中去調查,而且晚上睡覺也不能關門,隨時打算有人來訪。平民保民官的設立()A.淡化了羅馬各階級的差別
B.結束了貴族司法專斷局面C.擴大了羅馬法的適用范圍
D.是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結果【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羅馬共和國設立平民保民官,他們不是公職人員,但可以旁聽元老院會議,幫助平民向執政官和元老院提出申訴和抗議”可知,平民保民官的設立是為了維護平民的利益,這是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結果,故選D項;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此時羅馬各階級的差別明顯,解除A項;“結束了”表述肯定化,解除B項;萬民法的出現擴大了羅馬法的適用范圍,與“平民保民官”無關,解除C項。12.針對裁判官自由推斷的規定和實踐,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指出:“你們(裁判官,行省總督)最好能夠確定證人的誠懇信用程度,他們的身份,他們的尊嚴,他們的名聲,誰好像閃耀其辭,是否自相沖突或明顯的據實回答。”由此看出哈德良皇帝()A.主見去除公民法的形式主義傾向
B.主見司法實踐中應體現理性精神C.關注司法程序的合理性
D.認為羅馬法不應帶有卑視色調【答案】B【解析】據材料“你們(裁判官,行省總督)最好能夠確定證人的誠懇信用程度,他們的身份,他們的尊嚴,他們的名聲,誰好像閃耀其辭,是否自相沖突或明顯的據實回答”,可知哈德良皇帝強調裁判官在審理案件中要確定證人的誠懇程度,可見其注意證據和對證人的分析推斷,故選B項;材料說的是審判官的司法實踐活動,并不是公民法,解除A項;材料說的是司法實踐,而不是司法程序,解除C項;材料說的是要注意證人的品質,并不具有卑視色調,解除D項。二、材料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為了加強對全國的限制,實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陽為中心的馳道。這些馳道寬22米,路基高厚,以鐵錘夯筑得堅實平穩,還在道旁栽種了樹木。公元前212年,吩咐蒙恬主持修建了一條由咸陽向北的“直道”,經云陽、上郡直達九原,全長900余公里。后在云貴地區修“五尺道”,在湖南、廣東等地修筑了攀越五嶺的“新道”。這樣,一個以咸陽為中心的交通網把全國各地聯系在一起。西漢時,漢武帝接著了秦朝的政策,修建馬路以便利各地間的商業和交通。為了發展同中亞、西亞、南亞各國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肅永登)以西的道路,設置亭驛,便利商旅。——摘編自朱紹侯張海鵬齊濤主編《中國古代史》等材料二同中國一樣,羅馬人也是通過建設運輸和交通網絡完成帝國一體化的。羅馬的道路有很深的路基,路旁有圍護、排水渠,路面鋪設了大塊平坦的筑路石,主路寬6—8米,可供雙向車輛同時行駛,蜿蜒的山路也有2—3米寬。沿路設置了驛站。馬路連接了帝國的各個部分,其中,最聞名的馬路全長2500公里,沿東北邊疆從黑海始終通向北海,與多瑙河和萊茵河平行。一條長4800公里的路與北非海岸線平行,很多支線直插南方,商人、士兵通過這些支線可深化撒哈拉沙漠。在地中海地區,羅馬人新建了一些道路,便利了這一地區的旅游和貿易。還有一些馬路從地中海東部的城鎮和港口始終通到帕爾米拉——這是亞洲中心通往西部的最主要的商站。據估計,羅馬道路的總里程超過了8萬公里。——摘編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著《新全球史》(1)依據材料一、二,概括秦漢王朝和羅馬帝國在道路修建上的異同之處。(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秦漢王朝和羅馬帝國能夠在廣闊區域修建道路的相像條件和主動作用。【答案】(1)相同:以都城為中心;構成了四通八達的全國交通網;鋪設多條道路;路面寬、路基深、設施較完備;途中設有驛站;道路與對外交通線相連接。(答出5點即可)不同:與秦漢王朝相比,羅馬帝國的道路里程更長,范圍更廣。(2)相像條件:社會經濟發展;中心集權加強;國家統一,疆域寬闊。主動作用:加強了對全國的限制,維護了帝國的統一;促進了國內外的經濟文化溝通,利于信息傳遞和人員、商旅往來;便利軍隊的調動;促進了交通事業的發展;推動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與進步。(答出4點即可。)【解析】(1)第一小問同,依據材料一“修建了以咸陽為中心的馳道”和材料二“同中國一樣,羅馬人也是通過建設運輸和交通網絡完成帝國一體化的”得出以都城為中心;依據材料一“一個以咸陽為中心的交通網把全國各地聯系在一起”和材料二“馬路連接了帝國的各個部分”得出構成了四通八達的全國交通網;依據材料一“修建了一條由咸陽向北的‘直道’”“在湖南、廣東等地修筑了攀越五嶺的‘新道’”等信息和材料二“其中,最聞名的馬路全長2500公里,沿東北邊疆從黑海始終通向北海,與多瑙河和萊茵河平行。一條長4800公里的路與北非海岸線平行,很多支線直插南方”等信息得出鋪設多條道路;依據材料一“這些馳道寬22米,路基高厚,以鐵錘夯筑得堅實平穩,還在道旁栽種了樹木”和材料二“羅馬的道路有很深的路基,路旁有圍護、排水渠,路面鋪設了大塊平坦的筑路石”得出路面寬、路基深、設施較完備;依據材料一“設置亭驛”和材料二“沿路設置了驛站”得出途中設有驛站;依據材料一“為了發展同中亞、西亞、南亞各國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肅永登)以西的道路”和材料二“很多支線直插南方,商人、士兵通過這些支線可深化撒哈拉沙漠”“還有一些馬路從地中海東部的城鎮和港口始終通到帕爾米拉——這是亞洲中心通往西部的最主要的商站”得出道路與對外交通線相連接。其次小問異,將材料一中反映的秦漢道路的長度和所達范圍和材料二中羅馬的道路的長度和范圍進行比較可知秦漢和羅馬道路修建的不同之處在于,與秦漢王朝相比,羅馬帝國的道路里程更長,范圍更廣。(2)第一小問相像條件,關于秦漢王朝和羅馬帝國能夠在廣闊區域修建道路的相像條件,可以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從政治、經濟等方面去概括。如秦漢和羅馬帝國都是統一的大帝國,疆域寬闊;都有強有力的中心集權;都有具備相應的經濟條件。其次小問主動作用,主動作用可以綜合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學問,從對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及對外關系等方面的主動影響去考慮。如依據材料一“為了加強對全國的限制,實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材料二中“羅馬人也是通過建設運輸和交通網絡完成帝國一體化的”得出道路建設加強了對全國的限制,維護了帝國的統一;依據材料一“一個以咸陽為中心的交通網把全國各地聯系在一起”“修建馬路以便利各地間的商業和交通”“設置亭驛,便利商旅”和材料二“馬路連接了帝國的各個部分”“便利了這一地區的旅游和貿易”等信息得出四通八達的交通促進了國內外的經濟文化溝通,利于信息傳遞和人員、商旅往來;依據材料二“商人、士兵通過這些支線可深化撒哈拉沙漠”等信息結合后所學得出便利軍隊的調動;依據材料一“為了發展同中亞、西亞、南亞各國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肅永登)以西的道路”和材料二“還有一些馬路從地中海東部的城鎮和港口始終通到帕爾米拉——這是亞洲中心通往西部的最主要的商站”得出對外交通的聯通也推動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與進步;道路修建本身也推動了交通事業的發展。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傳統治國方略凝合著中西方古代哲人的政治才智,它為現代人留下了諸多思索和啟迪。材料一孔子認為“天生德于予”,提倡德治。德治要求道德極為高尚的“圣人”治理國家,達到“修己以安百姓”的志向目標。孟子也主見統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讓老百姓過上富足生活。與孔孟相比,荀子雖然更多關注人性中惡的一面,但他認為可以利用禮義教化和法律來變更人的惡性。韓非子則認為“好利惡害,人之情也”,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賞罰可用則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材料二柏拉圖早年把人的天賦善性看成政治的基礎。主見靠“集權力與才智于一身”的哲學王推行賢人政治來維護城邦制度,將“最高尚、最公正的東西”施于公民。從人性自私論動身,亞里士多德主見法治,因為法治一方面可以抑制人的性惡,另一方面又能促使人向善的方向發展,因為法律的精神是“善”的,即法律應是合乎正義的。政治團體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至善,其實行的途徑主要是靠法治,其次是教化。在城邦中,中產階級比任何其他階級都較為穩定,因此,只有以他們為基礎建立的政體才是符合“中庸之道”的最好的政體。——均摘編自崔永東《中西法律文化比較》(1)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古代中西方治國方略產生的背景。(2)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學問,比較古代中西方治國方略的異同。【答案】(1)中國:傳統政治秩序瓦解;百家爭鳴;生產力發展,新的生產關系形成;戰國時期的變法樹立了法律權威。(任寫3點即可)西方:城邦制度的衰落;民主制度下各種思潮活躍;奴隸制工商業旺盛。(2)相同點:以人性為依據;注意道德與法律的關系(法律要合乎道德);注意教化;主見“中庸之道”,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任寫3點)不同點:中國德治追求目標是道德人格、富民利民及對等級制度的維護,西方德治的目標是追求正義與同等;中國對“圣人”的要求更注意道德色調,西方對“哲學王”的要求更注意知性色調;中國更注意法律的工具性價值(為統治者服務,是統治工具),西方法律強調維護公民權利(為追求正義)。【解析】(1)中國,結合所學學問,材料一中的孔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人提出的治國方略,可以理解為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因此概括治國方略產生的背景可以緊密聯系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宗法制度漸漸瓦解,諸子百家紛紛提出自己的治國主見以解決傳統政治秩序瓦解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動蕩問題;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出現和運用,生產力出現極大飛躍,新的經濟形式、生產關系和階級形成,因此代表這些新因素的部分諸子百家,紛紛提出新的治國方略以適應新變更;依據材料一“荀子……認為可以利用……法律來變更人的惡性……韓非子……提出……故賞罰可用,賞罰可用則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知,在諸子百家中,法制思想有重要地位;結合所學學問,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變法大多強調法治的作用,通過這些變法漸漸樹立起了法律的權威。西方,依據材料二中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因此概括其治國方略產生的背景可以聯系古希臘城邦民主政治,依據材料二“柏拉圖……推行賢人政治來維護城邦制度”并結合所學學問,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處于古希臘城邦制度的衰落時期,他們提出治國方略的目的就是挽救衰頹中的城邦制度;結合所學學問,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時期,古希臘依舊存在民主政治,而民主政治之下,古希臘思想文化發展旺盛;結合所學學問,古希臘工商業的發展,使古希臘的政治和思想漸漸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且政治和思想環境相對寬松,為各種治國方略的提出供應了物質基礎和寬松的社會環境。(2)第一小問相同點,依據材料一“孔子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衛生系統招聘考試-衛生系統招聘考試(公共衛生管理)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單選合輯)
- 2025年醫學高級職稱-麻醉學(醫學高級)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單選合輯)
- 2025年醫學高級職稱-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醫學高級)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100道單選題合輯)
- 2025年農林牧漁職業技能考試-菌類園藝工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100道單選題合輯)
- 2025年獸醫考試-畜牧、獸醫科學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100道單選題合輯)
- 2025年公路交通運輸技能考試-汽車性能試驗工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單選題合輯)
- 2025年公共事業技能鑒定考試-社區工作者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單選合輯)
- 2025年住院醫師規范培訓(各省)-浙江住院醫師口腔科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單選題合輯)
- 2025年住院醫師規范培訓(各省)-江蘇住院醫師心血管內科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5套100道單選題合輯)
- 鄉鎮扶貧車間管理辦法
- 薄膜溫室大棚結構計算書
- 醫療器械知識產權保護指南
- 應急救援與自救技能培訓
- 鉛銻合金 標準
- 創新方法教程題庫題庫(449道)
- 液壓支架工理論知識考試題庫300題(含答案)
- 公司崗位職級管理制度
- 圍手術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
- GB/T 21471-2008錘上鋼質自由鍛件機械加工余量與公差軸類
- 廣東省肇慶市2021-2022學年高二數學下學期期末考試試題(附解析)
- 工程結構檢測鑒定與加固第1章工程結構檢測鑒定與加固概論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