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304-2017 黑斑側褶蛙養殖技術規程_第1頁
DB43T 1304-2017 黑斑側褶蛙養殖技術規程_第2頁
DB43T 1304-2017 黑斑側褶蛙養殖技術規程_第3頁
DB43T 1304-2017 黑斑側褶蛙養殖技術規程_第4頁
DB43T 1304-2017 黑斑側褶蛙養殖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30B44DB43DB43/T1304—2017TechnicalRegulationsforCultivationofpelophylaxnigromaculatus2017-06-05發布2017-08-05實施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I 2規范性引用文件 8安全管理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請注意本標準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標準的本標準起草單位:湖南省野生動物救護繁殖中心、湖南省黑斑側褶蛙養殖技術規程場的建設、飼養、繁殖、防疫、安全管理、檔案管理等技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黑斑側褶蛙屬于無尾目、蛙科、側褶蛙屬的兩棲動物,俗稱“黑斑蛙”“青蛙”“田雞”等。體長約(70~80)cm,頭長略大于頭寬。雄性略小且有一對頸側外聲囊。在它的身體背面有一對較粗的背側褶,背側褶間有4~6行不規則的短膚褶,背部基色為黃綠色或深綠色,或帶灰棕色,具有不規則的黑斑,吻鈍圓而略尖,吻棱不顯。一雙大而突出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睛后面有圓形的鼓膜,前肢短,指趾端鈍尖,后肢肥碩,趾間幾乎為全蹼。在中國,從華北北緣到華南北緣的平原和丘陵地區易見,數量多。飼養池兩頭要修建進水和排水溝,進水溝要高于根據飼養規模,要建設養殖蠅蛆、蚯蚓或面包蟲的養殖場宜在出入口和重點部位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并配備常用的排灌、水質檢測等常用的放養前要檢查飼養池內是否藏有敵害生物如蛇、鼠、成蛙等等,然后按總水量的5%投放熟化后的護網的完好情況,及時救護受傷的鳥類,發現問 飼養池蓄水溝的水要求每周用碘消毒劑消毒一次,一般每兩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不超過總量的飼養池蓄水溝的水要求每周用碘消毒劑消毒一次,一般每兩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不超過總量的卵塊不能顛倒,顏色較深的一面必須朝上,顏首先清理養殖池內的雜物并進行消毒處理,然后在池內注入經光照和曝氣的水,保持水深(15~鰓蓋發育完成后開始取食,可開始投喂蝌蚪專用飼料或豆漿碾碎的蛋 消毒,感染寄生蟲和細菌性疾病時一般用硫酸銅消毒滅菌,常不應從疫區引進種蛙或購買飼料,對新引進的黑斑側褶蛙,須經消毒以后方可放入飼養池飼養,出場銷售黑斑側褶蛙必須經過當地防疫部門的檢疫,在治療期或達不到休藥期不應作為食用蛙處理和銷感染部位有棉絮狀白色菌絲,并由感染部位運輸防止受傷,放養前消蝌蚪腸道充滿氣體,腹部膨脹,身體失去平可用2%硫酸鎂飼養池潑灑或向飼養池每立方米水加食保持飼養池水清新,池水病蛙精神差,拒食,跳躍無力,兩后腿和肢部充血并有浮腫,前肢充血,體表腹面及額下皮膚有出血點和血斑。腹部膨大,腹腔內有腹水,肝、腎腫脹,臨死前病蛙有嘔吐和定期對水質消毒;飼料拌多發生于即將長出后肢的蝌蚪,腹部、肛門附近及尾部有出血斑塊,腹部有血水流出,氣溫變化大時少換水,加定期對水質消毒,提高幼頭背部皮膚出現白色斑紋逐步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