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8:詩詞鑒賞_第1頁
專題08:詩詞鑒賞_第2頁
專題08:詩詞鑒賞_第3頁
專題08:詩詞鑒賞_第4頁
專題08:詩詞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8詩詞鑒賞1.溫習課內所學,完成古詩賞析任務。(甲)野望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乙)新晴野望王維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詩篇賞析(甲)野望(乙)新晴野望“野望”之背景王績心情簡放,不喜拜揖,曾三仕三隱。唐真觀初年,因疾罷官,躬耕于東卑,此詩就寫于此時。此詩寫于唐代開元二十八年(740年)之后,王維已過四十歲,人生態度有著比較明顯的轉變,過上了亦官亦隱的特殊生活。“野望”之景物景物樹、山、落日、牧人、牛群、騎著馬的獵人、獵獲的鳥獸景物(1)原野、郭門、渡頭、村樹、溪口、白水、碧峰、_____。“野望”之情感景物特點蕭瑟,濃濃的秋意,恬靜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景物特點(2)____________詩篇賞析表達了詩人憂郁惆悵、孤獨寂寞以及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3)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黃鶴樓》,按要求回答問題。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2.下面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從傳說落筆,為黃鶴樓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B.前兩聯中的兩個“空”字分別從空間和時間角度來寫,抒發了人去樓空、世事滄桑的感慨。C.頸聯描寫登樓所見之景,天氣晴好,漢陽的樹木清晰分明,鸚鵡洲上的草木荒蕪衰敗。D.全詩視野開闊,寫景自然,抒情真摯,歷來為人傳誦。3.詩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個字?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請簡要分析詩人在尾聯中是如何表達這種感情的。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甲】使至塞上

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乙】塞下曲

戎昱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骎骎①。夜后戍樓月,秋來邊將心。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自有盧龍塞②,煙塵飛至今。【注釋】①骎骎(qīn

qīn);馬跑得很快。②盧龍塞:古地名。4.下列對兩首詩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甲】詩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其實是“過居延屬國”,點明邊塞的遼闊,路途的遙遠。B.“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兩句,詩人以遠飛的蓬草自況。由“歸雁”一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秋天。C.【乙】詩首聯描寫了塞下自然環境之險惡和軍情之緊急,營造了肅殺的氛圍,渲染了邊塞緊張的戰爭氣氛。D.【乙】詩刻畫了一個飽受戍邊之苦、思鄉之愁的邊將形象,寄寓了詩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5.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這句詩。6.這兩首詩分別描繪了怎樣的意境?各用一個詞語概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渡荊門送別【唐】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7.下面對《渡荊門送別》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點題,寫出詩人乘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將到楚地游覽。B.“山隨平野盡”一句,“隨”“盡”兩個字,讓靜止的山巒富于動態。C.頸聯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黃昏的天邊云霞,宛如兩幅圖畫,令人陶醉。D.詩人在尾聯直抒胸臆,借自己對家鄉之水的戀戀不舍,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8.本詩頷聯化靜為動,富有動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請用優美的語言描述該聯展示的畫面。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采桑子歐陽修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9.下面對兩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錢塘湖春行》描寫西湖暮春景色,表達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與留戀。B.《采桑子》描寫杭州西湖春景,傳達詩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慷慨情懷。C.兩首詩、詞均運用細膩的寫景手法,讀來令人感嘆詩人細入毫芒的觀察力。D.兩首詩、詞均以高超的詩筆,描寫兼抒情議論,從自然美中提煉出深刻的哲思美。10.這兩首詩歌都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各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飲酒(其五)陶淵明結廬在入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1.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所展現的畫面。1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聯系詩歌主旨作答。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3.下列各項中對詩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詩題的“望”字既指望見山河破敗,城春草深;又表明作者渴望國家安定,家人團聚。B.首聯寫春望所見,描寫了國家滅亡,都城荒草叢生的滿目凄然之景象。C.頷聯移情于物,運用比喻與夸張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感傷離別的感情。D.頸聯“三月”表明離家時間之久,“抵萬金”形容家書珍貴,表達了詩人思家念親之情。14.尾聯刻畫了詩人怎樣的形象?你從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雁門太守行李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運用比喻、夸張手法,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B.詩人將“黑”“金”“紫”“紅”等顏色融入詩中,給人以沉重感。C.全詩意境蒼涼,格調悲壯,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魅力。D.第六句中“聲不起”指戰鼓的聲音低沉重濁,戰士們在這樣沉重的鼓聲中斗志難振。16.“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表達了將士們怎樣的情感?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17.下列對這首詩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A.由首句中的“折戟”可見當時戰爭激烈殘酷。B.“鐵未銷”是第二句“認前朝”的條件之一。C.最后一句表現了詩人想象中曹操失敗的情景。D.作者是晚唐詩人,他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18.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歷史觀?借此抒發了什么思想感情?閱讀《漁家傲》,按要求回答問題。漁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鳳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9.下面對詞作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精用“接”“連”“轉”“舞”四個動詞,開篇即宏闊大氣,畫面感強,意象鮮明,意蘊朦朧,想象奇特,境界浪漫。B.“殷勤問我歸何處”,天語問“歸”,殷勤殷切,隨后詞人嗟嘆,卻道詩文何用,語藏艱辛苦悶,看似答非所問,實則意脈承接連貫。C.“我報路長嗟日暮”中的“嗟”在詞中的含義是嘆息,“學詩謾有驚人句”傳達出作者才華得以施展的心情。D.這首詞以豪邁清空的意境,雄健矯拔的筆力,刻畫了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梁啟超曾評論說“此絕似蘇辛派”,指出了此詞豪放的特色。20.“九萬里風鵬正舉”是廣為流傳的佳句,你會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引用它?請結合此句內容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21.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筆“新”“舊”對比,表達出景物依舊而光陰流轉、物是人非的感慨與惆悵。B.“幾時回”三字折射出詞人內心那種企盼西下夕陽返回又知其難返的復雜心態。C.“獨徘徊”的“獨”意為“獨自”,道出詞人獨享徘徊于小園香徑的欣喜之感。D.整首詞將瞬間的感受與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爐,既敏銳,又不乏深沉,耐人尋味。2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包含了詞人哪些復雜的情感?請簡要概括。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各題。【甲】采桑子歐陽修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乙】如夢令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23.下列對兩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采桑子》寫春日西湖,動靜相隨,人禽互窺,如夢如幻,令人陶醉。B.“處處隨”暗示了湖上游人之盛,“琉璃滑”寫無風的水面光滑如鏡。C.《如夢令》追述少女時代的一次駕舟郊游,僅三十多字,卻曲折別致。D.溪亭醉飲,不知歸路,表示遠離塵俗,“沉醉”流露詞人心底的迷惘。24.兩首詞的劃線句均寫禽鳥驚飛,作用卻各不相同,請寫出你的理解。

專題08詩詞鑒賞1.溫習課內所學,完成古詩賞析任務。(甲)野望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乙)新晴野望王維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詩篇賞析(甲)野望(乙)新晴野望“野望”之背景王績心情簡放,不喜拜揖,曾三仕三隱。唐真觀初年,因疾罷官,躬耕于東卑,此詩就寫于此時。此詩寫于唐代開元二十八年(740年)之后,王維已過四十歲,人生態度有著比較明顯的轉變,過上了亦官亦隱的特殊生活。“野望”之景物景物樹、山、落日、牧人、牛群、騎著馬的獵人、獵獲的鳥獸景物(1)原野、郭門、渡頭、村樹、溪口、白水、碧峰、_____。“野望”之情感景物特點蕭瑟,濃濃的秋意,恬靜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景物特點(2)____________詩篇賞析表達了詩人憂郁惆悵、孤獨寂寞以及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3)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

示例:空氣特別明凈清新,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清幽明麗,生機勃勃;氣氛熱烈歡快,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表達了詩人熱愛自然、眷戀田園的情懷。【解析】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詩人情感的分析。第一空,聯系詩句“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意思是雨后初晴,放眼向田野眺望,視野開闊空曠,極目遠望不見半點霧氣塵埃。外城的門樓緊靠著擺渡的碼頭,村莊邊的綠樹連接著溪流的入河口。田埂外流水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蒼翠的山峰突兀出現在山脊背后。農忙季節沒有悠閑的人,農民們都是全家出動在田畝間忙碌的干活。從詩句中很容易提取到景物:原野、郭門、渡頭、村樹、溪口、白水、碧峰、人。第二空,首聯的“原野曠”和“無氛垢”六個字,便展現出經過雨水沖洗,空氣特別清新明凈,沒有絲毫塵埃,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頷聯寫詩人縱目四望鄉村周圍的遠近景色:遠處,遙見外城的門樓臨靠著河邊的渡頭;近處,可以看到村邊的綠樹緊連著溪流的入河口。正因為空氣潔凈,增大了“望”中的透明度和深遠度,才有可能如此清晰地看到郭門、渡頭、村樹、溪口。上句的“白”字和“明”字,非常準確地表現出雨后水漲,晴日輝映,河流溪澗比平時顯得明亮奪目;下句的“碧”字和“出”字,也十分逼真地描繪了雨洗遠山,格外碧綠,雨后空氣清新,山背峰巒得以疊現。這兩個意象畫面都緊扣著雨后新晴的特點,因而生動、具體、逼真,在總體的靜態中富于動感,意境清幽明麗,生機勃勃。尾聯“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雖然只是虛點一筆,卻給原野平添了無限生意,使人感受到農忙勞動的熱烈歡快氣氛,呼吸到農村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筆既豐富了詩的生活內容,又因動靜映襯而使這幅詩中畫整個活起來了。據此總結作答即可。第三空,《新晴野望》本首詩應當是作于公元740年(唐開元二十八年)之后,作者當時已過四十歲。他的人生態度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轉變,過上了種亦官亦隱的特殊生活,集中創作了大量棲心于田園山水的詩篇。全詩描繪初夏時節,雨過天晴,詩人眺望原野所見到的田園風光,農民抓緊了雨過天晴的有利時機而突擊耕種的情形。使新晴景象與農民勞作融為一體,構成一幅景色優美且又充滿生活氣息的畫卷。表達了詩人熱愛自然、眷戀田園的情懷。閱讀《黃鶴樓》,按要求回答問題。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2.下面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從傳說落筆,為黃鶴樓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B.前兩聯中的兩個“空”字分別從空間和時間角度來寫,抒發了人去樓空、世事滄桑的感慨。C.頸聯描寫登樓所見之景,天氣晴好,漢陽的樹木清晰分明,鸚鵡洲上的草木荒蕪衰敗。D.全詩視野開闊,寫景自然,抒情真摯,歷來為人傳誦。3.詩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個字?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請簡要分析詩人在尾聯中是如何表達這種感情的。【答案】2.C

3.“愁”字全詩意境開闊,吊古傷今,虛實相映,情景交融。尾聯將鄉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達了詩人縈回無盡、百感茫茫的憂思之情。【解析】2.本題考查詩文內容的理解。C.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意思是: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描繪的是鸚鵡洲上的草木茂盛的景象,并非“荒蕪衰敗”之景;故選C。3.本題考查詩歌感情的理解。尾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意思是“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全詩最能概括詩人情感的一個字是“愁”。尾聯描繪的江面已是一片暮靄,仿佛籠罩著煙霧一般;“煙”字能表現出一種朦朧、彌漫、飄忽的景象。“煙波”一詞寫出了水波渺茫、暮靄沉沉的景象,與“日暮”一同構成一幅灰暗的背景;聯系首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可知,使人懷古傷今,暗含物是人非之感,此時江面霧靄沉沉,遙想“鄉關”,虛實相映,情景交融,烘托出詩人的思鄉之愁。全詩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出作者纏綿的鄉愁。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甲】使至塞上

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乙】塞下曲

戎昱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骎骎①。夜后戍樓月,秋來邊將心。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自有盧龍塞②,煙塵飛至今。【注釋】①骎骎(qīn

qīn);馬跑得很快。②盧龍塞:古地名。4.下列對兩首詩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甲】詩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其實是“過居延屬國”,點明邊塞的遼闊,路途的遙遠。B.“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兩句,詩人以遠飛的蓬草自況。由“歸雁”一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秋天。C.【乙】詩首聯描寫了塞下自然環境之險惡和軍情之緊急,營造了肅殺的氛圍,渲染了邊塞緊張的戰爭氣氛。D.【乙】詩刻畫了一個飽受戍邊之苦、思鄉之愁的邊將形象,寄寓了詩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5.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這句詩。6.這兩首詩分別描繪了怎樣的意境?各用一個詞語概括。【答案】4.B

5.這句詩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詩人把自己比作飄飛的蓬草、北歸的大雁,飛出漢家邊塞,飛進胡人境地。含蓄地表達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飄零落寞之感和內心抑郁激憤之情。

6.【甲】詩:雄渾/壯美/蒼茫/曠遠

【乙】詩:凄苦/悲涼(意近即可)【解析】4.B.根據“歸雁”一詞可知,雁往北飛,所以季節應該是春天,而不是秋天;故選B。5.本題考查從修辭角度賞析詩句。“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的意思是: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故稱“征蓬”。詩人以“蓬”“雁”自比,運用比喻修辭手法,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6.本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理解。《使至塞上》寫了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景物,“大漠”寫出了沙漠的廣闊;“孤煙”寫出了烽煙的少,寫出了景物的單調,同時暗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長河”寫出了黃河的長;“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描繪了一幅壯闊、異、蒼涼而又溫暖的畫面,寫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也寫出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贊美,對祖國的熱愛。營造了蒼茫曠遠的壯美意境。《塞下曲》寫了北風、胡馬、白草、月、霜露等景物,表現自然環境的惡劣,渲染戰爭的緊張情緒,營造蕭殺的氣氛。表現了經久不息的殘酷戰爭給邊塞將士帶來的苦難,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據此進行概括即可。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渡荊門送別【唐】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7.下面對《渡荊門送別》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點題,寫出詩人乘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將到楚地游覽。B.“山隨平野盡”一句,“隨”“盡”兩個字,讓靜止的山巒富于動態。C.頸聯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黃昏的天邊云霞,宛如兩幅圖畫,令人陶醉。D.詩人在尾聯直抒胸臆,借自己對家鄉之水的戀戀不舍,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8.本詩頷聯化靜為動,富有動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請用優美的語言描述該聯展示的畫面。【答案】7.D

8.遠遠望去,綿延起伏的群山隨著一望無際的平原漸漸消失,江水浩蕩,在遼遠無際的原野上流淌。【解析】7.本題考查對詩歌的賞析。D.尾聯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將江水人格化,借寫故鄉水不遠萬里送“我”遠別故鄉,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依依不舍以及思念之情;“詩人在尾聯直抒胸臆,借自己對家鄉之水的戀戀不舍”理解錯誤;故選D。8.本題考查學生描述詩句畫面的能力。描繪畫面,就是發揮聯想和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詩句中展現的畫面和意境。“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意思是:山隨著平坦廣闊的原野的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在這一聯,短短十個字,作者描繪了四種景象:起伏的山嶺,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長江,遼遠的荒原。用生動的語言將這些景物連綴成畫面即可。示例:詩人乘舟順江而下,兩岸連綿起伏的群山像畫卷一樣伴隨小舟而行,它們在廣闊的原野處消失了;浩浩蕩蕩的江水,奔涌向前,脫離群山的束縛,流入了廣闊無際的原野。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采桑子歐陽修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9.下面對兩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錢塘湖春行》描寫西湖暮春景色,表達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與留戀。B.《采桑子》描寫杭州西湖春景,傳達詩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慷慨情懷。C.兩首詩、詞均運用細膩的寫景手法,讀來令人感嘆詩人細入毫芒的觀察力。D.兩首詩、詞均以高超的詩筆,描寫兼抒情議論,從自然美中提煉出深刻的哲思美。10.這兩首詩歌都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各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9.C

10.借景抒情。《錢塘湖春行》抒發了詩人對西湖早春勝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采桑子》主要表現詞人美好的心境、愜意的情懷。【解析】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A.理解和分析不正確。根據“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可知,《錢塘湖春行》描寫的是西湖早春景色,而非“暮春”;B.理解和分析不正確。《采桑子》全詞描繪了春日的潁州西湖,景色是那樣引人入勝,綠水蜿蜒曲折,長堤芳草青青,春風中隱隱傳來柔和的笙歌聲。水面波平如鏡,不待風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動。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有很的強吸引力,表達了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但看不出傳達詩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慷慨情懷;D.理解和分析不正確。《錢塘湖春行》敘述與描寫為主,尾聯直接抒情;《采桑子》通篇描寫,融情于景,兩首詩均沒有議論;從自然美中提煉出深刻的哲思美的說法也很牽強;故選C。10.本題考查表現手法和思想感情理解。第一問根據《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借對早春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采桑子》“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也是借“西湖”美景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可知,兩首詩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第二問《錢塘湖春行》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征,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美好景色的無比贊美和喜愛之情。《采桑子》這首詞以輕松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穎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全詞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清新可喜。抒發了歐陽修掛冠退隱后從容自適的閑雅心情。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飲酒(其五)陶淵明結廬在入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1.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所展現的畫面。1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聯系詩歌主旨作答。【答案】11.太陽下山了,南山籠罩在漸漸升騰的云氣之中。外出覓食的鳥兒,成群結隊地飛回巢穴。

12.指詩人所感到的遠離塵世、隨順自然、心無掛礙的情趣和心境,是全詩的題旨所在,也是點晴之筆。(意思對即可)【解析】11.考查描繪詩句中的畫面。作答時,需要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結合合理的想象和聯想,用生動的語言再現畫面即可。這句詩的意思是:傍晚時分南山景致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描述為:時近黃昏,南山云霧繚繞,景色怡人,不遠處,幾只飛鳥結伴而行,自由自在,飛返山林。示例:在南山漂浮著的山嵐和暮靄,沐浴著夕陽的余暉,飛鳥們結伴飛回自家之巢,鳥聲啁啾,給山的幽靜增添了無盡生機。12.考查的是對詩歌內容及主旨的理解。詩歌大意: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問我為什么能這樣,只要心中所想遠離世俗,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傍晚時分南山景致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分辨清楚,卻已忘了怎樣表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這種真意就是“無車馬喧”“采菊東籬下”的隱居生活以及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志趣。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3.下列各項中對詩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詩題的“望”字既指望見山河破敗,城春草深;又表明作者渴望國家安定,家人團聚。B.首聯寫春望所見,描寫了國家滅亡,都城荒草叢生的滿目凄然之景象。C.頷聯移情于物,運用比喻與夸張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感傷離別的感情。D.頸聯“三月”表明離家時間之久,“抵萬金”形容家書珍貴,表達了詩人思家念親之情。14.尾聯刻畫了詩人怎樣的形象?你從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13.A

14.尾聯刻畫了詩人頭發花白稀疏,盡顯蒼老之態的形象,透過這一形象,可以體會到詩人憂國傷時、悲己思家的情感。【解析】13.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B.“國破山河在”寫國都淪陷,山河依舊,并非“國家滅亡”,此選項說法錯誤;C.頷聯寫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花濺淚”“鳥驚心”是夸張、擬人的修辭手法,沒有運用比喻的手法,此選項說法錯誤;D.“烽火連三月”寫戰火一直延續到這春深三月,“三月”表明喪亂之久,并非表示“離家時間之久”,此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14.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及情感把握。“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寫出了詩人白發越搔越短,頭發稀疏簡直不能插簪的憂愁蒼老之態。詩人面對烽火連月,家信不至的境況,導致國愁家憂齊上心頭,體現詩人憂國憂民、眷念家人的情感。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雁門太守行李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運用比喻、夸張手法,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B.詩人將“黑”“金”“紫”“紅”等顏色融入詩中,給人以沉重感。C.全詩意境蒼涼,格調悲壯,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魅力。D.第六句中“聲不起”指戰鼓的聲音低沉重濁,戰士們在這樣沉重的鼓聲中斗志難振。16.“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表達了將士們怎樣的情感?【答案】15.D

16.表現了將士們誓死殺敵、報效朝廷的決心。或表現了將士們決心奮戰沙場,忠君報國之情。【解析】15.D.“斗志難振”表述有誤。“寒”是突出塞外天氣的寒冷惡劣,聲不響是突出冷到鼓都沒法敲響。以環境的惡劣,天氣的寒冷襯托出戰斗的殘酷和戰士們的毫不氣餒的大無畏精神。故選D。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情感。“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中“黃金臺”是用戰國時燕昭王曾筑臺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攬人才的典故。黃金臺是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筑的,傳說他曾把大量黃金放在臺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天下士。”玉龍”唐人用以稱劍。這個典故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只為報答君王的恩遇,握著寶劍奮力廝殺,視死如歸。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17.下列對這首詩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A.由首句中的“折戟”可見當時戰爭激烈殘酷。B.“鐵未銷”是第二句“認前朝”的條件之一。C.最后一句表現了詩人想象中曹操失敗的情景。D.作者是晚唐詩人,他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18.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歷史觀?借此抒發了什么思想感情?【答案】17.C

18.有時機遇也能改變歷史進程。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解析】17.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C.“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意思是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因此最后一句表現了詩人想象中周瑜失敗的情景,不是“曹操”;故選C。18.本題考查作者情感分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么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杜牧把周瑜在赤壁戰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于偶然的東風,表明歷史的進程可能會受到小的因素的影響,這樣寫的用意還在于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氣。閱讀《漁家傲》,按要求回答問題。漁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鳳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9.下面對詞作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精用“接”“連”“轉”“舞”四個動詞,開篇即宏闊大氣,畫面感強,意象鮮明,意蘊朦朧,想象奇特,境界浪漫。B.“殷勤問我歸何處”,天語問“歸”,殷勤殷切,隨后詞人嗟嘆,卻道詩文何用,語藏艱辛苦悶,看似答非所問,實則意脈承接連貫。C.“我報路長嗟日暮”中的“嗟”在詞中的含義是嘆息,“學詩謾有驚人句”傳達出作者才華得以施展的心情。D.這首詞以豪邁清空的意境,雄健矯拔的筆力,刻畫了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梁啟超曾評論說“此絕似蘇辛派”,指出了此詞豪放的特色。20.“九萬里風鵬正舉”是廣為流傳的佳句,你會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引用它?請結合此句內容簡要分析?【答案】19.C

20.示例:我會在遇到困難(或希望自己有所作為,遭遇變故,孤獨無依,奮力掙扎,感覺前路迷茫等意對即可)的時候引用這句話。我要想大鵬鳥那樣乘風高飛,鼓勵自己不被現實打到,要執著于對美好境界的追求。【解析】19.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辨析。C.“‘學詩謾有驚人句’傳達出作者才華得以施展的心情”有誤,“學詩謾有驚人句”,意思是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表達了詞人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之情;故選C。20.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九萬里風鵬正舉”,意思是(我要)像大鵬鳥那樣乘風高飛,翱翔于九萬里高空之上。詞人借莊子《逍遙游》中大鵬的形象,以喻騰飛之志,表達詞人對美好理想的執著追求。示例:我會在學習生活遭遇挫折磨難之時引用這句話,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像展翅高飛的大鵬鳥那樣無懼風雨,翱翔藍天,朝自己的夢想奮力前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21.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筆“新”“舊”對比,表達出景物依舊而光陰流轉、物是人非的感慨與惆悵。B.“幾時回”三字折射出詞人內心那種企盼西下夕陽返回又知其難返的復雜心態。C.“獨徘徊”的“獨”意為“獨自”,道出詞人獨享徘徊于小園香徑的欣喜之感。D.整首詞將瞬間的感受與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爐,既敏銳,又不乏深沉,耐人尋味。2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包含了詞人哪些復雜的情感?請簡要概括。【答案】21.C

22.(1)對繁華易盡感到無可奈何;(2)看到舊識重來感到欣喜;(3)惋惜傷感與通達欣慰的情感交織在了一起。【解析】2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C.“道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