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學習目標:在概括三國至隋唐的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文學藝術,科技和中外文化交流等重要史事的基礎上,概述和說明各文化領域的突出成就和發展歷程,探究這一時期文化繁榮領先的原因。目錄一思想多元特征,在融合中不斷發展。二文藝科技輝煌燦爛,取得突出成就。三中外交流日益頻繁,產生了深遠影響。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多元特征,在融合中不斷發展。時期儒學道教佛教漢朝
魏晉南北朝
隋朝空白空白唐朝
1、概況(自主閱讀,完成表格)漢武帝時確立正統地位東漢末興起(本土)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外來)吸收佛、道精神,有新發展儒、佛、道“三教合一”以儒為主在民間廣為傳播,主張“貴儒”和“尊道”在中國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漸趨本土化“三教并行”,韓愈提出復興儒學道教最受尊崇武則天時有很大發展,禪宗影響最大儒學的正統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戰,為什么?材料一:魏晉時代,國內大亂,人民生活痛苦,精神上缺乏寄托;而儒學久已變成沒有靈魂的空架,佛教乘虛進入中國思想界。
——傅樂成《中國通史》上冊材料二:佛教致力于解決我國固有文化中難以解決的問題——人生歸宿問題,從而有可能稀釋、消除人們對于死亡的恐懼。
——馬致良《崩潰與重建中的困惑》材料三:唐代實行三教并重政策,主要從政治需要出發。統治者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義來鞏固統治,也要用佛道來安定社會,緩和矛盾。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冊根據材料,指出佛道在東漢之后獲得發展的原因?①魏晉政權更迭,社會動蕩,人們缺乏精神寄托②佛道彌補儒學的不足,為百姓提供精神依托;③統治者的支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多元特征,在融合中不斷發展。2.儒學地位受佛、道挑戰的原因任何時代,苦難中的人民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對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尋找未來的幸福。自從二世紀黃巾農民大暴動以來,中國境內從沒有停止過戰爭。從事戰爭的人投入戰爭,沒有從事戰爭的人,如婦女、兒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靈能賜給在戰場上作戰的孩子們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楊《中國人史綱》(2)戰亂頻繁,社會動蕩,人們渴求尋求精神安慰;(1)朝代更替頻繁,儒家的傳統理論受到挑戰;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多元特征,在融合中不斷發展。2.儒學地位受佛、道挑戰的原因(2)戰亂頻繁,社會動蕩,人們渴求尋求精神安慰;(1)朝代更替頻繁,儒家的傳統理論受到挑戰;傳統儒學充斥著倫理說教,卻不能對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釋和安慰。漢唐儒學簡單的思想體系,已不能應對人們的各種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權威的解釋能力。——葛兆光《中國思想史》(3)儒家學說自身的缺陷,無法對生老病死做出合理解釋;(4)佛教和道教符合各階層現實需求,得到統治者的支持。道教所關心的,是社稷榮衰、戰爭勝負、命運窮達、人生貧富、壽命長短、前途吉兇、祛病消災等社會現實問題。佛教與人們欲求脫離苦海的愿望產生共鳴,僧人們還吸取道家的道術,關心人們的現世利益……——據卜憲群總撰稿《中國通史·秦漢魏晉南北朝》整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應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多元特征,在融合中不斷發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唐-杜牧“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編民,相與入道,假慕沙門,實避調役,猥濫之極。”
—《魏書·釋老志》影響:廣修寺廟,耗費錢財;爭奪勞動力,影響小農經濟的發展;逃避賦稅,影響政府的財政收入比來慕法,家家齋戒,不務農桑,空談彼岸。……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則皆畜養女,皆不貫人籍。天下戶口,幾亡其半。
——《南史·郭祖深傳》3.
佛教、道教興起的影響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多元特征,在融合中不斷發展。3.
反佛滅佛運動“竭財以赴僧,破產以趨佛,而不恤親戚,不憐窮匱。……家家棄其親愛,人人絕其嗣繼。致使兵挫于行間,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侶的游手好閑),貨殫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范縝《神滅論》(2)統治者滅佛:(1)民間反佛:(3)影響:唐中期儒學大師韓愈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教的觀點,鞏固儒學主流思想的統治地位。
“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佛教文化遭受損失,但佛教的發展并未從根本上受到遏制代表人物是范縝,著有《神滅論》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多元特征,在融合中不斷發展。唐代孫位《高逸圖》(又名《竹林七賢圖》)4.魏晉玄學(1)背景:統治階級內部斗爭激烈(2)內容:(3)影響:思想上,主張虛無的“道”,宣揚“無”是產生萬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張“無為”;社會風氣上,崇尚“清談”;形成了寄情山林、縱酒清談的社會風氣《竹林七賢圖》逃避現實的選擇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多元特征,在融合中不斷發展。儒道佛貴儒吸收吸收吸收吸收總體發展特征:多元共生吸收《虎溪三笑圖》1.(2019年新課標全國卷Ⅲ,25,4分)在今新疆和甘肅地區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單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動;時代較晚的洛陽龍門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莊嚴,服飾亦趨整齊。引起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經濟發展水平
B.繪畫技術進步
C.政治權力干預
D.儒家思想影響2.唐太宗在詔令中明確規定,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前;唐高宗追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把《老子》《莊子》等書列為科舉考試的項目;甚至唐朝好幾個皇帝把道士請到皇宮里煉丹。這些舉措(
)A.沖擊了儒學的統治地位B.使道教成為唐正統思想C.使道教勢力超過了佛教D.使儒學被統治者所摒棄DA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多元特征,在融合中不斷發展。二、文藝科技:輝煌燦爛,取得突出成就。★自主學習:根據圖片,猜一首能體現圖片意境的文學作品,并簡要介紹。1、文學2、藝術★自主學習:結合圖片,按照時間順序概括這一時期在藝術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二、文藝科技:輝煌燦爛,取得突出成就。二、文藝科技:輝煌燦爛,取得突出成就。3、科技朝代人物成就地位南朝祖沖之精確算出圓周率小數點之后第七位1000多年后,才被歐洲人打破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農書西晉裴秀《禹貢地域圖》中國有文獻可考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隋朝李春趙州橋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唐朝孫思邈《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藥學成果唐高宗《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藥典雕版印刷中國最早發明與使用印刷術唐中期記載了火藥的配方,唐末火藥開始用于戰爭中國是最早發明與使用火藥的國家
科技成就的特點:世界領先范圍廣泛實用性強二、文藝科技:輝煌燦爛,取得突出成就。★問題探究: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唐朝時期文學藝術與科學取得突破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李唐起自西陲,歷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襲前代之舊,一切文物亦復不聞華夷,兼收井蓄。第七世紀以降之長安,幾乎為一國際的都會,各種人民,各種宗教,無不可于長安得之。太宗雄才大略,固不囿于瑣微……異族入居長安者多,于是長安胡化盛極一時,此種胡化大率為西域風之好尚:服飾、飲食、宮室、樂舞、繪畫,競事紛泊;其極社會各方面,隱約皆有所化,好之者蓋不僅帝王及一二貴戚達官已也。——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①國家統一,經濟繁榮,為文化的繁榮奠定了雄厚基礎。②統治者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為文化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氛圍。③國內各族交往密切,互相交流、融合,為中華文化增添活力。④中國和亞洲、歐洲以至非洲都有頻繁的往來,文化上得以吸收外來優秀成分。⑤隋唐兩代繼承發揚了歷代傳統文化,尤其是魏晉南北朝的文化。3.(2020課標卷)敦煌莫高窟61號洞中的唐代壁畫“五臺山圖”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圖索驥,在山西五臺山地區發現了其實物——佛光寺。這一事例說明此類壁畫
A.創作源于藝術想象
B.能完整還原歷史真實
C.可與文化遺存互證
D.價值來自學者的發掘4.(2017北京文綜)唐代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雖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時期,他的思想和文學成就均得到極高評價。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現后,世人則多將他視為文學家,對其思想學成就關注較少。據此得出的認識,正確的是
A.對其思想評價受明代通俗文學左右
B.政治成敗決定了對其文學成就的評價
C.對其成就評價受制于特定歷史條件
D.明代對其成就的評價比唐宋更加全面C敦煌壁畫中的“大佛光之寺”五臺山佛光寺C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沒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寫出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的作品。——總書記習近平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結合本課所涉及的知識談談新時期如何保持文化的生命力和競爭力?1、繼承、發展、創新2、面向世界、博采眾長3、堅持科教興國戰略,重視人才的培養;4、發展經濟,提升綜合國力問題探究文化自信三、中外交流:日益頻繁,產生了深遠影響。★小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搜集相關史料,實證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中外交流的相關史實。壹肆貳叁壹(1)從東漢到北朝,陸續有中亞、天竺的高僧來華,將大批佛經翻譯成漢文。(2)東晉的法顯從長安出發,經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3)唐朝的玄奘,前往天竺取經,又到周邊國家講學,成為公認的佛學大師。公元3世紀,為求取真經,65歲高齡的法顯與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4人,從長安啟程,踏上了西行求法的漫漫長路。歷時14年,轉近30個國家,行程5萬里,先后到達北天竺,中天竺等五天竺國,游歷了包括斯里蘭卡在內的諸多佛教圣地,共取回真經10部,近百萬言的梵文寫本。——摘編自成建華《法顯在中斯文化交流史上的貢獻與影響》1、佛教傳入中國貳(1)唐朝鑒真六次東渡日本,傳授佛法。(2)日本的空海來長安求法。2、中國佛教影響周邊鑒真應日本圣武天皇的約請東渡日本,經過六次努力,歷盡艱險,“頻經炎熱”,雙目失明,終于在754年(天寶十三年)攜同弟子到達日本,時已年近七旬……日本現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鑒真及其弟子創建的,它對日本建筑藝術有重要影響,該寺至今還收藏著鑒真和尚的坐像,這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紀念物。——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史》叁(1)唐朝對外交通發達,與域外經濟文化聯系頻繁。(2)唐長安聚集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使節、商人、僑民,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3)唐后期,不少經海路來華的西亞商人在廣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3、絲綢之路暢通唐朝的對外貿易范圍更加廣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開明,對外來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時期吸引了波斯、阿拉伯商人前來貿易,“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往來非常繁,中國商人的足跡也遠達非洲和歐洲許多地區。——摘自楊曉瑞《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綜述》肆4、中華文化圈(1)新羅和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許多使節和留學生。(2)古代朝鮮、日本和越南的制度大多來自唐朝。(3)隋唐以后,朝鮮、日本等國的各級學校把儒學經典作為教科書,儒學成為官學。7世紀初,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國制度,以儒學思想為指導,實行“推古朝改革”。唐帝國建立后,從630年起,日本共派出18次遣唐使,返日留唐學生的策動下,日本發生“大化改新”,日本各級學校以儒家經典為教材。新羅統一朝鮮后,更以唐代為立國規范。在學制上,新羅仿唐置國學,設儒學科和技術科。——馮天瑜《中國文化史》三、中外交流:日益頻繁,產生了深遠影響。★合作探究:在各小組收集的相關史料基礎上,探究隋唐時期中外交流日益頻繁的原因及深遠影響。1、原因(1)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經濟高度繁榮。(2)制度先進,文化發達,成為周邊國家學習的對象。(3)政策開明,文化開放,設有專門機構掌管對外交往。(4)絲綢之路暢通,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善。2、影響(1)唐朝對外關系的發展,密切了唐朝同各國的聯系。(2)唐朝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不斷吸收融合外來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3)促進了周邊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亞洲中華文化圈形成。(4)對世界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做出重大貢獻。思想——融合與發展文藝科技——燦爛與輝煌中外交流——頻繁與深遠【課堂小結】多元共生全面繁榮兼收并蓄領先世界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政策開明交通便利特點原因立足時代認識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興新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評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理工學院《Matlab應用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烏魯木齊仟葉學校2025屆下學期初三英語試題Ⅱ部5月月考考試試卷含答案
- 2025至2031年中國篩粉機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BOSS系統行業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PCB壓合板產品專項調研與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硫醇丁基錫復合物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部門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下載答案可打印
- 2025年公司項目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完整答案(歷年真題)
- 2024-2025公司級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考題
- 火電廠汽包水位運行故障診斷系統研究的開題報告
- 上海中小學創新試驗室建設指引
- 蜜雪冰城財務分析
- 2024年山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人博會貴州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培智生活數學一年級下冊比長短(一)課件
- 民事起訴狀(交通事故賠償)
- 物業服務方案【投標文件】
- 海上光伏打樁施工方案
- 風機運行記錄
- 等差數列復習課課件(公開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