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章節測評練習題(含答案詳解版)_第1頁
2024年度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章節測評練習題(含答案詳解版)_第2頁
2024年度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章節測評練習題(含答案詳解版)_第3頁
2024年度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章節測評練習題(含答案詳解版)_第4頁
2024年度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章節測評練習題(含答案詳解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章節測評考試時間:90分鐘;命題人:教研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填寫在試卷規定位置上3、答案必須寫在試卷各個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第I卷(選擇題40分)一、單選題(10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0分)1、在生物種類的調查中,除了對所觀察到的生物要仔細觀察外,還要注意()A.該生物的生活環境 B.觀察參與的同學C.該生物的名稱 D.自由行動,多處調查2、自然界的生物除病毒以外,都是由()構成的。A.系統 B.器官 C.組織 D.細胞3、下面四組中,全是生物的一組()A.太陽、玉米、山羊 B.蝗蟲、蛇、鐘乳石C.新冠病毒、銀耳、山茶 D.蝦、魚、機器人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指的是()A.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B.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的全部C.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夠生活的地方 D.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們所生活的環境5、草地上、花壇邊經常看到成百上千的螞蟻一起分工搬運食物,這體現了生物之間的()A.捕食關系 B.競爭關系 C.合作關系 D.寄生關系6、在生物圈中,生物活動足跡最多的是()A.大氣圈的底部 B.水圈的大部C.巖石圈的表面 D.水圈的底部7、我們課本第一章中教會我們開啟生物科學之門,學會觀察。某校老師帶學生調查公園中的生物,甲、乙、丙、丁四位同學的做法正確的是()A.甲發現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覺得很惡心,就沒有記錄B.乙發現幾株從未見過的小花,便將它們拔起,準備帶回學校去問老師C.丁撥開草叢,一只蝗蟲跳出來蹦到了公園柵欄外,于是將它也記錄下來D.丙的調查記錄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學的記錄中都沒有,于是將它刪掉了8、生物的結構特征和行為表現與其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以下說法與這一觀念不符的是()A.壁虎遇到危險斷尾逃生,利于生存 B.鳥類的長骨中空,適宜飛行C.干燥環境使仙人掌葉出現針狀變異 D.斑馬身上有條紋,利于躲避天敵9、昆明COP15大會發表了《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白皮書中提到了亞洲象群、華蓋木、朱鹮等“國寶級”生物。下列哪一項不是上述生物共有的特征()A.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B.能進行呼吸 C.生活需要營養 D.都能運動10、生活在荒漠中的駱駝刺,具有發達的根系(如右圖),這一現象體現了()A.生物影響環境 B.生物改變環境 C.生物適應環境 D.生物與環境互不影響第Ⅱ卷(非選擇題60分)二、填空題(5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20分)1、草履蟲在光線強時向暗處游動,在光線弱時向光亮處游動,這一現象說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這一特征。2、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主要成分,它們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無機物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因此,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________

,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綠色植物為食,通過消耗有機物來維持生活,所以,動物是生物圈中的________

。3、植物屬于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____。4、鼠婦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在探究光對鼠婦的影響實驗中,_________是這個實驗的變量。5、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________,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___________。三、判斷題(5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20分)1、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____)2、雞、魚、珊瑚、小白菜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但病毒無細胞結構,不是生物。(____)3、學習過的初中四冊生物課本八個單元知識內容中,核心內容是人與生物圈。(_____)4、人類毀林開荒、草原上過度放牧等都會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______5、生物種類數量越多,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穩定性就越高。(______)四、實驗探究(2小題,每小題10分,共計20分)1、表中是某生物興趣小組探究“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的實驗設想,假設你是該小組中的一員,請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位置鼠婦數量光照土壤潮濕度紙盒左半部10只明亮濕潤紙盒右半部10只(1)該興趣小組作出的假設是:______。(2)他們探究的是“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那么,紙盒右半部應設置的光照條件是______(填“明亮”或“黑暗”),紙盒右半部應設置的土壤潮濕度是______(填“濕潤”或“干燥”)(3)該實驗的變量是______。(4)取10只鼠婦的目的是避免______,減少實驗______。(5)處理數據時,需要計算出全班各組數據的______值。(6)實驗完成后,應該如何處理鼠婦呢?你的建議是______。(答案合理即可)2、某生物興趣小組探究土壤的潮濕程度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請幫助他們完成下面的探究報告:(1)制定計劃:材料用具:每個小組十只鼠婦,干土,濕土,鐵盒,紙板。實驗設計:以橫軸中線為界,在鐵盒內一側放上一層濕土,另一側放上一層干土。這樣在鐵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和_______兩種環境,該實驗的變量是______。像這樣,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_________實驗。實施計劃(2)分析數據:某組同學對上述實驗重復了5次,結果如下表:環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干燥0只1只2只0只2只潮濕10只9只8只10只8只該實驗重復5次是為了遵循哪項實驗原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A【分析】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①實驗法、②觀察法、③調查法、④收集和分析資料等。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詳解】在生物種類的調查中,除了對所觀察到的生物要仔細觀察外,還要注意觀察該生物的生活環境。因為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觀察生活環境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生物的特點。故選A。2、D【分析】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內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質外殼組成,不能獨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詳解】19世紀30年代,兩位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創建了“細胞學說”。細胞學說的主要觀點是:動物、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能夠通過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故自然界的生物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故選D。3、C【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詳解】A.B.D.太陽、鐘乳石和機器人都不具有繁殖、遺傳和變異等生物的特征,故不屬于生物,ABD不符合題意。C.新冠病毒、銀耳和山茶都具有繁殖、遺傳和變異等生物的特征,故屬于生物,C符合題意。故選C。4、D【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境,因此生物圈是一個生態系統,而且是最大的生態系統。【詳解】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圍是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處,厚度約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等,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故選D。5、C【分析】物種之間的關系分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1)種內關系是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分種內互助和種內斗爭。(2)種間關系是不同物種之間的關系,分互利共生、競爭、捕食和寄生。【詳解】A.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關系,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A錯誤。B.競爭是指由于爭奪同一食物、棲息地等兩物種之間的爭斗關系。如雜草和小麥爭奪陽光、養料和水分,B錯誤。C.同種生物的個體或種群在生活過程中互相協作,以維護生存的現象叫做種內互助(合作關系)。所以,螞蟻一起分工搬運食物,這體現了生物之間的合作關系,C正確。D.一種生物寄居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體表或體外,并從這種生物體上攝取養料來維持生活的現象叫做寄生,D錯誤。故選C。6、C【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處,厚度約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等,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詳解】大氣圈的底部:大氣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包括地球上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但是大多數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中。巖石圈的表面: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故在生物圈中,生物活動足跡最多的是巖石圈的表面。故選C。7、C【分析】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如果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詳解】A.調查過程中對觀測的對象要如實記錄,甲發現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覺得很惡心,就沒有記錄,這種做法是錯誤的,A錯誤。B.對一些不易見到的植物要加以保護而不是將它們拔起帶回學校去問老師,可以采取拍照的方式采集資料,B錯誤。C.丁同學如記錄了調查過程中發現的生物,符合調查的要求,C正確。D.如實記錄調查到的各種生物,并做好記錄,不能在調查過程中與其他同學的調查結果相比較而決定取舍,丙的調查記錄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學的記錄中都沒有,于是將它刪掉了,這種做法是不對的,D錯誤。故選C。8、C【分析】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包括兩層意思:一定的結構產生與之相對應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詳解】A.壁虎是一種常見的爬行動物。當它遇到敵害難以逃脫時,壁虎的尾巴會突然自己掉下來,并且長時間在地上扭動翻滾不停,使得敵害分散注意力,壁虎就趁機逃走了,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A正確。B.鳥類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較長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滿空氣,這樣的骨既可以減輕體重,又可以增強緊密性,利于飛翔生活,體現了鳥適應飛行生活,B正確。C.生活在干旱環境中的仙人掌,葉退化成刺以減少水分的散失。但這種變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不是干燥環境使仙人掌葉出現針狀變異,C錯誤。D.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的顏色相似,從而不易被敵害發現,利于其避敵和捕食,這種體色叫做保護色。斑馬身上有條紋是一種保護色,利于躲避天敵,體現了對環境的適應,D正確。故選C。9、D【分析】生物的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能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生物能生長和繁殖;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詳解】A.除病毒以外,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所以亞洲象群、華蓋木、朱鹮等都是由細胞構成,故A不符合題意。B.亞洲象群、華蓋木、朱鹮等都能進行呼吸,有利于維持生存,故B不符合題意。C.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物質,是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故C不符合題意。D.亞洲象群、朱鹮等動物能夠運動,而華蓋木等植物一般不能運動,故D符合題意。故選D。10、C【分析】1.環境影響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間或生活環境的制約。2.生物適應環境是指生物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習性或者形態結構上力求與環境保持一致。3.生物影響和改變環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動,使得環境有了改觀或變化。【詳解】在荒漠地區,極度缺水,駱駝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是為了吸收更多的吸收水分,同時減少水分的散失,是對干旱環境的一種適應。因此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故選C。二、填空題1、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詳解】草履蟲在光線強時向暗處游動,在光線弱時向光亮處游動,這一現象說明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2、生產者消費者【分析】由我們所學的知識可以知道:生態系統中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生產者;而動物直接或間接的以植物為食是消費者,據此可以解答本題。【詳解】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的源泉,為各種生物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和必要的生存環境,如陽光、空氣、土壤、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主要指各種動物,在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的以綠色植物為食,通過消耗綠色植物合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所以,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分解者是指細菌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將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無機環境,促進了物質的循環。3、生產者【詳解】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不僅供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類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4、光【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詳解】科學探究往往要設置對照實驗,如探究“光對鼠婦的影響”的實驗中唯一的變量是光。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條件如鼠婦的數量、土壤、溫度、濕度等都應該相同且適宜。5、食物鏈食物網【分析】食物鏈是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存在的吃與被吃的關系,中間用箭頭表示,箭頭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存在的吃與被吃的關系。多條食物鏈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食物網。【詳解】根據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吃與被吃的邏輯關系可以寫出食物鏈,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消費者,多條食物鏈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食物網。食物鏈和食物網傳遞物質和能量。三、判斷題1、正確【詳解】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2、錯誤【分析】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細胞構成。【詳解】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等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都是細胞。也就是說動物、植物、細菌、真菌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唯獨病毒的結構簡單,其結構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的,沒有細胞結構,但也是生物,具有生殖、遺傳和變異等現象。故題干說法錯誤。3、正確【詳解】初中生物有八個單元: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五單元生物圈的其他生物;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第八單元健康的生活。這八個單元有著密切的聯系。人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一分子,與生態系統其它各部分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生物學的核心內容是人與生物圈。該表述正確。4、正確【詳解】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當人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擾超過了這種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漠化,破壞了生態平衡,草原很難恢復原樣,說明人類毀林開荒、草原上過度放牧等都會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題干說法正確。5、正確【詳解】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有大有小,這主要取決于它自身的結構特點。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大。反之,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小。題干說法正確。四、實驗探究1、(1)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2)黑暗濕潤(3)光(4)偶然性誤差(5)平均值(6)把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1)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提出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提出的問題做出肯定或否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