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課時素養評價十四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30分鐘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24分)1.《炳燭里談》載:“道光年間,凡物之極珍貴者,皆謂之洋。重樓曰洋樓,彩轎曰洋轎。衣有洋縐……大江南北,莫不以洋為尚……”這一現象表明()A.鴉片斗爭后西方文明滲入中國B.外國各種商品充斥中國的市場C.近代中國的社會風俗已經歐化D.中國成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解析】選A。從材料中“大江南北,莫不以洋為尚”,可知體現的是西方文明的影響,故A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外國商品在中國的銷售狀況,故B錯誤;近代中國社會習俗受西方文明的影響發生了肯定的變更,但只是在沿海的大城市,且變更不大,“已經歐化”與史實不符,故C錯誤;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記是《辛丑條約》的簽訂,故D錯誤。【深化點撥】鴉片斗爭以后,中國社會結構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逐步轉型,人們的衣、食、住、行在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發生了新的變更,新的事物和思想觀念沖擊著中國的社會生活。2.(2024·荊州高一檢測)1906年《大公報》刊載廣告“本號聘請旁通泰西化學餅師,選買上等洋面……以西式餅之材料制造中秋月餅,不獨適口,而且花樣新穎 ”。這反映了當時上海 ()A.起先成為通商口岸 B.崇洋媚外成為主流C.飲食風尚發生變更 D.社會習俗完全西化【解析】選C。通過材料描述的西式月餅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當時上海飲食風尚發生變更,故選C。上海1842年被開拓為通商口岸,解除A;材料信息無法看出當時崇洋媚外成為主流,解除B;D說法過于肯定,解除。3.1863年3月7日,《上海新報》上刊登了如下的啟事,由此可見 ()A.近代中國的照相業獲得快速發展B.照相留念已成為百姓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C.通商口岸的生活已發生某些變更D.上海居民的生活明顯帶有半殖民地的色調【解析】選C。這則啟事反映了當時的上海已經出現了近代照相業,說明西方文明的傳入已經影響了通商口岸的社會生活,故選C;A、B、D材料中無體現,解除。4.如圖為1912年《民權畫報》登載的漫畫《上海之無奇不有(風光 人拖豚尾)》。該漫畫反映出 ()A.上海民眾支持南京臨時政府B.舊有陋俗仍有肯定社會土壤C.辛亥革命使民權觀念深化人心D.中西合璧成為習俗變遷的特征【解析】選B。依據圖片可知,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上海依舊存在舊式留辮陋俗,說明當時保守勢力依舊存在,體現舊有陋俗仍有肯定社會土壤,故選B。A題干未體現,解除。C圖片無法說明,解除。題干未體現中西合璧現象,解除D。【補償訓練】民國政府定新年為元旦后,劉大鵬在日記中寫道:“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過陽歷之新年,百姓皆不以為然,唯官廳慶賀,民皆睨而視之,且謂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見矣。”這反映了 ()A.政治運動推動歷法改革進程B.先進習俗必定取代落后習俗C.傳統觀念與習俗具有強大慣性D.近代西方節日在中國得到推廣【解析】選C。材料中反映出民國確定新的節日和歷法,但沒有得到百姓的認可,由此推斷傳統觀念仍舊強大頑固,故C正確,D錯誤。A與材料主旨不符;舊歷法并非落后習俗,B錯誤。5.20世紀六七十年頭,國內一些鄉鎮、街道名稱紛紛改為紅旗、紅星、東方紅等,以至于郵電、交通業都受到嚴峻影響。后來改名之風又起,如徽州改為黃山市、思茅市改為普洱市、大庸市改為張家界市等。材料主要反映了()A.經濟觀念變更歷史傳統B.政治變革制約城市命名C.時代變遷影響地名變更D.“左”傾思潮死灰復燃【解析】選C。“20世紀六七十年頭……改為紅旗、紅星、東方紅”說明受“文化大革命”影響,“徽州改為黃山市、思茅市改為普洱市”說明與改革開放有關,故選C。【補償訓練】下圖分別是20世紀50年頭和60年頭中國女青年群體流行的服裝圖片。導致兩個時期服飾流行樣式變更的相同的緣由是 ()A.政治觀念的影響 B.審美情趣的變更C.生活水平的提高 D.國際潮流的影響【解析】選A。20世紀50年頭蘇式女裝“布拉吉”的流行明顯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一邊倒”方針和“一五”安排時期“以蘇為師”觀念的影響;而20世紀60年頭女性流行綠軍裝主要受“文化大革命”時期“以階級斗爭為綱”等“左”傾思想的影響,可見上述兩個時期服飾流行樣式的變更均受到政治觀念的影響,故選A。B、C、D均不符合圖片信息的主旨及史實,解除。6.下表為改革開放前上海擇偶標準比例統計表。導致這一狀況出現的主要緣由是 ()1949-19661967-1976家庭出身26.6%28.8%政治面貌30.5%23.5%學歷10.6%11.7%A.傳統觀念根深蒂固 B.政治主導社會生活C.市場經濟逐步建立 D.學問分子地位提高【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材料信息的實力。留意題干時間信息及擇偶更看重“家庭出身”,可知B符合題意;A在材料中沒有體現;C與史實不符;D則與材料意思相反。二、非選擇題(26分)7.服飾的變遷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記錄著社會與生活的變遷,并成為時代發展的一個永恒的烙印和縮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鴉片斗爭后)在各個通商口岸城市,衣冠華麗、不遵規制者大有人在,暴富起來的商人穿上錦袍,是再平常不過的事。——蘇生文、趙爽《素裙革履學歐風》材料二民國后的社會輿論強調:“民國新建,亟應規定服制,以期整齊劃一。今世界各國,趨用西式,自以從同為宜。”但由于當時西式服裝的主要原料是進口的,為了愛護民族工業,民國政府在制定新的禮服式樣時,保留了一款傳統的中國服飾作為禮服,但傳統帝國時期通過服裝便可分辨身份的特征已經徹底消逝了。——《中國近現代服飾變遷》材料三據說20世紀二三十年頭的時候……有些學校規定畢業生參與畢業典禮時必需穿西裝,頗讓那些窮學生犯難,不得不賒賬三四百元(數月的薪水)置備一套西裝,以解燃眉之急。有的人則到舊貨市場上去買舊西裝,時稱“淘西裝”。——鄒韜奮《經驗》(1)據材料一指出服飾象征意義的變更,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其主要緣由。(10分)(2)據材料二、三分析西裝在民國后流行的主要緣由,同時還存在著哪些制約其流行的因素?(14分)(3)綜合上述材料,歸納中國近代服飾變遷的主要趨勢。(2分)【解析】第(1)題,“變更”主要依據材料中“不遵規制”“暴富起來的商人穿上錦袍”等信息分析概括;“緣由”主要結合鴉片斗爭后西方文明對中國的沖擊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等史實分析。第(2)題,由材料中“民國后的社會輿論”等信息分析西裝在民國后流行的主要緣由;由材料中“愛護民族工業”“頗讓那些窮學生犯難”“有的人則到舊貨市場上去買舊西裝”等信息概括制約流行的因素。第(3)題,材料中“不遵規制”“傳統帝國時期通過服裝便可分辨身份的特征已經徹底消逝了”等信息主要反映出從等級化到平民化,西裝的流行反映出“西化”的趨勢。答案:(1)變更:服飾漸漸從身份的象征變成了財寶的象征。緣由:西方文明的沖擊;社會經濟的發展。(2)緣由:民國政府的推動;相對開放的社會風氣或輿論。(任答一點即可)因素:愛護民族工業的愿望;經濟條件的制約。(3)趨勢:從等級化到平民化;明顯“西化”。【備選習題】1.服飾是一種記憶,它的變遷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記錄著社會政治、經濟及文化的歷史變遷。從圖一到圖二的變遷記錄了近代中國 ()A.從傳統、封閉走向現代、開放B.從逐步沉淪到民族獨立C.從文化淺顯走向富有文化內涵D.從審美單一到特性顯明【解析】選A。圖一為清朝的長袍馬褂,圖二為西裝和辛亥革命后出現的中山裝,其中中山裝是中西合璧的產物,從圖一到圖二是從傳統到開放的表現,故選A。2.據《鎮海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肉牛飼養與養殖經濟效益提升試題考核試卷
- 2025年外籍員工勞動合同范本 外籍員工勞動合同模板
- 隧道襯砌工程安全施工方案
- 勞動合同中的危害告知二零二五年
- 公司團建活動合同
- 二零二五版押金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版擔保合同書終止
- 二零二五貸款保證合同范例
- 2025年小學課后托管服務合同
- 游戲營銷的雙十一革新
- 我國區域發展戰略 【核心知識精講精思】 高一地理下學期 (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
- 2023年美國AHA心肺復蘇指南
- DL-T 2087-2020 火力發電廠熱電聯產供熱技術導則
- GB/T 20840.103-2020互感器第103部分:互感器在電能質量測量中的應用
- (模版1)某標準件廠冷鐓車間變電所設計
- 2022Z世代洞察報告QuestMobile
- 大專畢業論文3000字格式12篇
-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期末總復習
- 初中學生家長會安全教育課件
- 第二部分-CPO-10中央機房優化控制系統
- 2020新版個人征信報告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