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2023版高考地理一輪檢測五十二聚焦環境與發展問題_第1頁
新課標2023版高考地理一輪檢測五十二聚焦環境與發展問題_第2頁
新課標2023版高考地理一輪檢測五十二聚焦環境與發展問題_第3頁
新課標2023版高考地理一輪檢測五十二聚焦環境與發展問題_第4頁
新課標2023版高考地理一輪檢測五十二聚焦環境與發展問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跟蹤檢測(五十二)聚焦環境與發展問題的三類命題視角一、選擇題位于丹麥哥本哈根的新型垃圾焚燒發電廠通過對50萬居民和4.6萬家公司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回收與燃燒發電,實現垃圾100%利用,其理念與哥本哈根計劃成為世界上第一座低碳城市的目標一致。該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筑頂部建有高差85米、灌木與草地環抱的斜坡,鋪上草坪實現四季滑“雪”,形成當地唯一的室外大型滑“雪”場,同時屋頂還提供了跑道、攀巖墻等設施。據此完成1~3題。1.該垃圾焚燒發電廠()A.資金投入少 B.技術要求高C.交通通達度低 D.污染排放多2.哥本哈根需要利用建筑斜坡修建四季滑“雪”場的原因是()A.森林廣布 B.氣候寒冷C.降水稀少 D.地勢平坦3.該垃圾焚燒發電廠建筑設計模式的優勢體現在()①充分利用空間②滿足消費需求③降低施工難度④減少水土流失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1.B2.D3.A第1題,該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垃圾分類和焚燒后,能夠實現垃圾100%利用,說明對資金和技術要求高,B正確。第2題,該處僅有這一個室外大型四季滑“雪”場,且需要利用建筑斜坡修建,說明當地地勢平坦(丹麥地處歐洲西部,地勢低平),缺乏自然坡道提供滑雪,D正確。第3題,由圖文信息可知,該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設計集垃圾焚燒發電、滑“雪”場及其他娛樂設施于一體,充分利用了建筑空間,提高了建筑利用率,同時也增加了施工難度,①對,③錯;北歐的人們多喜歡滑雪或攀巖等戶外活動,該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設計迎合了當地居民的消費需求,②對;此處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季節分配較均勻,高強度降水少,水土流失問題不明顯,④錯。故選A。呂二溝流域位于黃土高原溝壑區,土壤為典型黃土,土層厚度50厘米以上。科研人員在該流域選取四個坡度近似的林地[灌木林、刺槐林(人工純林)、油松林、針闊混交林]為徑流小區研究植被覆蓋對坡面徑流的影響。下圖為一次降水過程下不同植被坡面徑流產流過程圖。據此完成4~6題。4.據材料推測,四種林地中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是()A.灌木林 B.刺槐林C.油松林 D.針闊混交林5.與其余林地相比,灌木林坡面徑流出現時間早主要是因為灌木林()A.地勢起伏小 B.降水強度大C.地表覆被少 D.土壤孔隙大6.為提升刺槐林水土保持能力,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A.種植林下灌草植被 B.增大刺槐種植密度C.清理林下枯枝落葉 D.發展林下家禽養殖解析:4.D5.C6.A第4題,由圖可知,針闊混交林出現地表徑流的時間最短而且地表徑流量最小,說明水源涵養能力最強,地表土壤沖刷最輕,水土保持效果最好,D項正確。第5題,地表植被密度越低,水分下滲越少,也就有越多的地表徑流,灌木林植被密度較低,阻滯接納降水的能力差,坡面徑流出現時間早,C對。第6題,種植林下灌草植被可以增加地表植被密度,增加水分下滲,提高水土保持能力,A對。“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近年來太湖多次出現嚴重的藍細菌暴發污染事件。研究表明太湖藍細菌暴發污染事件既是“天災”也是“人禍”。讀圖,完成7~8題。7.導致太湖藍細菌暴發的原因主要是()①初夏氣溫升高,降水較少,藍細菌生長快②周圍地區污染治理滯后③水體富營養化嚴重④水草和漂浮物打撈速度過于緩慢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8.控制太湖藍細菌暴發的有效措施是()①加大科技投入,推行清潔生產,嚴控入湖廢水②實行人工增雨,加快湖水更新,降低氮、磷濃度③嚴禁人工養殖,減少氮、磷來源,降低污染物濃度④引江濟太,稀釋污染物濃度,提高自凈能力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7.A8.D第7題,藍細菌的重要特性是喜高溫和光照,氣溫高、光照強時,藍細菌會迅速地生長,高溫天氣持續時間越長,藍細菌生長時間就越長,①對。各種污水的過量排放是太湖藍細菌暴發的根本原因,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使水體富營養化,藻類快速生長,故A對。與水草和漂浮物打撈速度快慢沒有關系。第8題,太湖藍細菌暴發實質是水污染的問題,因此要加大水污染的治理,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對于已經被污染的湖水,可采取引水換水的方法,加快水流速度,稀釋污染物濃度,加快水體自凈能力,故D對。二、非選擇題9.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庫布齊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過去黃沙漫天,生計困難。為了遏制沙漠化擴展,庫布齊人實行“南圍北堵戰術”。“南圍”是在沙漠南緣地帶營建起喬、灌、草相結合的綠色防風固沙體系;“北堵”是在沙漠北緣、黃河南岸建立起的鎖邊林帶。材料二經過多年綜合治理,治理和綠化沙漠面積超過1.27萬平方千米,該沙漠已有三分之一的面積被綠化,帶動庫布齊及周邊群眾10.2萬人受益。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被確定為聯合國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典范。2019年7月,第七屆庫布齊國際沙漠論壇召開,主題為“綠色‘一帶一路’共建生態文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治理庫布齊沙漠經驗產生濃厚興趣。材料三庫布齊沙漠位置和氣候資料圖。(1)指出庫布齊沙漠風沙大的季節,并從圖中氣候因子角度說明判斷依據。(2)與“南圍”相比,分析“北堵”建設鎖邊林的有利自然條件。(3)簡述“北堵”鎖邊林的生態效益。解析:第(1)題,庫布齊沙漠地區冬春季節降水少,并且春季氣溫回升,蒸發旺盛,地表干燥,冬春季節多發冬季風,風力大。第(2)題,根據材料,和“南圍”相比,“北堵”離黃河較近,土壤含水量較高,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利于植物存活。第(3)題,“北堵”鎖邊林帶建立在沙漠北緣、黃河南岸。由于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冬春季節風力大,該鎖邊林帶可防風固沙,夏秋季節該地降水相對較多,黃河流量也較大,該鎖邊林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減少流入黃河的泥沙量。答案:(1)春季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快;春季相對濕度小,降水少;土壤干燥易起沙。(2)鄰近黃河,地下水埋藏較淺;多為河漫灘地;土層深厚;水土條件較好。(3)冬春季防風固沙;夏秋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減少入黃泥沙。1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19年7月,李老師帶領研學小組去珠海進行考察。在萬山海域,同學們登上桂山島,參觀了桂山海上風電項目(如圖)。該工程預計總投資近27億元,是廣東省首個海上風電項目。該風電項目除在海域建設風電機組、海底電纜等設施外,還需建設陸上升壓站、進站道路、陸上集控中心、陸上電纜、海底電纜登陸點等配套設施。(1)在與風電場工人的交談中,師生們了解到,歷時近兩年的風電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并于2019年開始商用,二期工程也即將開始。推測建設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歷時較長的原因。(2)在與工人的進一步交談中,同學們還了解到,受部分風電工程影響,濱海地區出現了水土流失等問題,而且用生物措施治理難度很大。分析濱海地區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難度較大的原因。(3)研學小組認為,海上風電項目將對廣東省今后的發展產生許多影響。基于這些影響,部分成員對廣東省是否應該大力發展海上風電項目存在不同觀點。假如你是研學小組成員,請表明自己的態度,并說明理由。解析:第(1)題,工程歷時的長短與工程量和施工環境有關。由材料可知,該工程投資近27億元,可見該工程的工程量很大,其中一期工程就歷時近兩年。此外,在海上進行工程建設本身就不如陸地方便,而且此處海域天氣狀況復雜,夏季高溫、暴雨、臺風,冬春季海霧等,給工程建設帶來很大困難,因此歷時較長。第(2)題,解決本小題的關鍵在于對“濱海地區”“生物措施”的理解。濱海地區受海水影響,土壤鹽度很大;生物措施治理往往需要采用人為增加植被的方式來治理。因此,需從兩個角度來認識:一是濱海地區土壤鹽度大對生物的生長很不利,植物生長緩慢;二是濱海地區鹽堿地可選擇的植物種類很少,因此治理難度很大。第(3)題,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注意答題時應從生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著手分析。答案:(1)工程量大;海上天氣變化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