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系統安裝與調試指導書_第1頁
環境監測系統安裝與調試指導書_第2頁
環境監測系統安裝與調試指導書_第3頁
環境監測系統安裝與調試指導書_第4頁
環境監測系統安裝與調試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境監測系統安裝與調試指導書TOC\o"1-2"\h\u15785第一章環境監測系統概述 346301.1系統簡介 3101991.2系統組成 358022.1數據采集模塊 3159652.2數據傳輸模塊 475342.3數據處理模塊 496462.4數據發布模塊 4257932.5系統集成與控制模塊 419202.6輔助設備 42317第二章環境監測系統安裝準備 4271232.1安裝條件 4281112.1.1環境要求 4105022.1.2設備要求 5132282.2安裝工具與材料 5278492.2.1安裝工具 5195732.2.2安裝材料 52527第三章硬件設備安裝 510303.1傳感器安裝 5264473.1.1準備工作 5198133.1.2安裝步驟 671043.2數據采集卡安裝 6239483.2.1準備工作 6177953.2.2安裝步驟 6106843.3通信設備安裝 6317813.3.1準備工作 6198013.3.2安裝步驟 628512第四章軟件系統安裝 7152514.1系統軟件安裝 798794.1.1安裝準備 78724.1.2安裝過程 7115944.2驅動程序安裝 7247844.2.1驅動程序獲取 772104.2.2安裝過程 7276534.3應用軟件安裝 8111804.3.1應用軟件獲取 8664.3.2安裝過程 89291第五章系統布線與接線 8321295.1傳感器布線 8250565.1.1布線前準備 8258385.1.2布線原則 827445.1.3布線方法 936265.2數據采集卡接線 9246555.2.1接線前準備 9255075.2.2接線方法 9324645.3通信設備接線 9180425.3.1接線前準備 9189055.3.2接線方法 932469第六章系統調試 10307336.1硬件設備調試 109116.1.1調試目的 10318636.1.2調試內容 10319126.1.3調試方法 10173596.2軟件系統調試 10158356.2.1調試目的 10115506.2.2調試內容 1090346.2.3調試方法 1082836.3通信調試 11184616.3.1調試目的 11314636.3.2調試內容 1139746.3.3調試方法 112339第七章系統功能測試 11313767.1傳感器功能測試 11157267.1.1測試目的 11229347.1.2測試方法 1162167.1.3測試步驟 1277787.2數據采集功能測試 1247277.2.1測試目的 12318017.2.2測試方法 1285417.2.3測試步驟 12116237.3系統穩定性測試 13283767.3.1測試目的 13128067.3.2測試方法 13269907.3.3測試步驟 1314863第八章系統運行與維護 13139718.1系統運行 13156168.1.1運行準備 1382568.1.2運行流程 1450148.1.3運行監控 1482588.2系統維護 14195628.2.1維護計劃 14324758.2.2維護實施 14313548.3故障處理 14265528.3.1故障分類 14299178.3.2故障處理流程 15121028.3.3故障預防 1531026第九章安全防護 1550939.1系統安全防護 15283119.1.1概述 15249789.1.2硬件安全防護 15135979.1.3軟件安全防護 15214989.1.4網絡安全防護 1536069.2數據安全防護 16128259.2.1概述 16193859.2.2數據存儲安全 16142869.2.3數據傳輸安全 16109829.2.4數據訪問安全 16176729.3環境安全防護 1641179.3.1概述 16183049.3.2環境因素防護 16268079.3.3環境監測與預警 1715131第十章系統驗收與交付 171549710.1系統驗收 171596710.1.1驗收條件 17581010.1.2驗收程序 172551210.1.3驗收標準 172781210.2驗收報告編制 182791010.2.1驗收報告內容 18641310.2.2驗收報告編制要求 182044710.3系統交付與培訓 182954210.3.1系統交付 18173910.3.2培訓內容 18431710.3.3培訓要求 18第一章環境監測系統概述1.1系統簡介環境監測系統是一種集數據采集、傳輸、處理及發布于一體的智能化監測系統,旨在實現對環境質量的實時監控和分析。該系統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空氣、水質、土壤等環境要素進行連續、自動的監測,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治理和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1.2系統組成環境監測系統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2.1數據采集模塊數據采集模塊是環境監測系統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各類環境監測儀器和傳感器。這些儀器和傳感器能夠實時采集空氣、水質、土壤等環境要素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參數,如溫度、濕度、氣壓、風速、PM2.5、PM10、水質指標等。2.2數據傳輸模塊數據傳輸模塊負責將采集到的環境數據實時傳輸至數據處理中心。傳輸方式包括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如以太網、光纖、GPRS、短信等。數據傳輸模塊保證數據的實時性、穩定性和安全性。2.3數據處理模塊數據處理模塊對采集到的環境數據進行預處理、存儲和分析。預處理包括數據清洗、校準和格式轉換等;存儲采用數據庫技術,實現數據的高效存儲和查詢;分析則運用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算法,提取數據中的有用信息。2.4數據發布模塊數據發布模塊將處理后的環境數據以圖表、報告等形式展示給用戶。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渠道實時查看環境數據,了解環境狀況。2.5系統集成與控制模塊系統集成與控制模塊負責對整個環境監測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和控制,包括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態監控、數據采集與傳輸的調度、數據處理與發布的協調等。2.6輔助設備輔助設備包括電源系統、防護設施、通信設施等,保證環境監測系統的穩定運行。第二章環境監測系統安裝準備2.1安裝條件2.1.1環境要求為保證環境監測系統的正常運行,安裝前應對以下環境條件進行檢查與確認:(1)安裝現場應具備穩定的電源供應,滿足系統設備正常運行所需的電壓和電流要求。(2)安裝現場應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以保證系統設備散熱良好。(3)安裝現場應保持干燥、清潔,避免高溫、潮濕、腐蝕性氣體等惡劣環境。(4)安裝現場應具備一定的空間,以滿足設備安裝、調試及維護的需要。2.1.2設備要求在安裝環境監測系統前,應對以下設備條件進行檢查與確認:(1)系統主機、傳感器、傳輸設備等硬件設備齊全,外觀完好,無損壞。(2)系統軟件版本符合設計要求,已進行備份。(3)系統設備與現場環境相匹配,滿足系統功能要求。2.2安裝工具與材料2.2.1安裝工具在安裝環境監測系統過程中,需準備以下工具:(1)螺絲刀:用于拆卸、安裝設備外殼及連接線。(2)扳手:用于拆卸、安裝設備上的螺栓。(3)萬用表:用于檢測電源電壓、電流等參數。(4)電纜測試儀:用于檢測傳輸線路的連通性。(5)梯子:用于登高作業。2.2.2安裝材料在安裝環境監測系統過程中,需準備以下材料:(1)電纜:包括電源線、信號傳輸線等,應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規格。(2)接線端子:用于連接電纜與設備。(3)支架:用于固定設備,可根據現場環境選擇合適的支架類型。(4)密封膠:用于密封設備與電纜連接處,防止水分侵入。(5)防護盒:用于保護設備,防止外界環境對設備造成損壞。第三章硬件設備安裝3.1傳感器安裝3.1.1準備工作在開始安裝傳感器之前,需保證以下準備工作已完成:(1)檢查傳感器是否符合環境監測系統的技術要求;(2)確認傳感器的安裝位置,滿足監測需求;(3)準備所需的工具和設備,如螺絲刀、扳手等;(4)保證安裝環境安全,如無易燃、易爆物品等。3.1.2安裝步驟(1)根據傳感器安裝位置,選擇合適的安裝方式,如固定、懸掛等;(2)將傳感器固定在預定位置,保證穩固可靠;(3)連接傳感器與數據采集卡之間的通信線路,檢查連接是否牢固;(4)調整傳感器角度,使其能夠準確監測環境參數;(5)對傳感器進行初步調試,保證其正常工作。3.2數據采集卡安裝3.2.1準備工作在安裝數據采集卡之前,需完成以下準備工作:(1)檢查數據采集卡是否符合環境監測系統的技術要求;(2)確認數據采集卡的安裝位置,便于后續維護;(3)準備所需的工具和設備,如螺絲刀、扳手等;(4)保證安裝環境安全。3.2.2安裝步驟(1)打開計算機主機箱,將數據采集卡插入相應的PCI插槽;(2)使用螺絲固定數據采集卡,保證其穩固;(3)連接數據采集卡與傳感器之間的通信線路,檢查連接是否牢固;(4)安裝數據采集卡驅動程序,保證計算機能夠識別數據采集卡;(5)對數據采集卡進行初步調試,保證其正常工作。3.3通信設備安裝3.3.1準備工作在安裝通信設備之前,需完成以下準備工作:(1)檢查通信設備是否符合環境監測系統的技術要求;(2)確認通信設備的安裝位置,滿足信號傳輸需求;(3)準備所需的工具和設備,如螺絲刀、扳手等;(4)保證安裝環境安全。3.3.2安裝步驟(1)將通信設備固定在預定位置,保證穩固可靠;(2)連接通信設備與數據采集卡之間的通信線路,檢查連接是否牢固;(3)調整通信設備角度,使其能夠有效傳輸信號;(4)對通信設備進行初步調試,保證其正常工作;(5)檢查通信設備與其他硬件設備的兼容性,保證系統穩定運行。第四章軟件系統安裝4.1系統軟件安裝4.1.1安裝準備在安裝系統軟件前,應保證環境監測系統硬件設備已正確連接,并檢查系統要求,包括操作系統版本、處理器、內存、硬盤空間等。以下為安裝前的準備工作:確認操作系統版本符合要求;檢查處理器、內存等硬件配置;準備安裝介質,如光盤或U盤;保證計算機連接到互聯網。4.1.2安裝過程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系統軟件的安裝:(1)將安裝介質插入計算機;(2)啟動計算機,并進入BIOS設置,調整啟動順序,使計算機從安裝介質啟動;(3)根據屏幕提示,選擇安裝類型,如“全新安裝”或“升級安裝”;(4)按照安裝向導,選擇安裝路徑、分區等;(5)安裝過程中,根據提示輸入相關信息,如用戶名、密碼等;(6)完成安裝后,重啟計算機,保證系統軟件正常運行。4.2驅動程序安裝4.2.1驅動程序獲取驅動程序是保證環境監測系統硬件設備正常運行的關鍵。在安裝驅動程序前,需從設備制造商官網或隨設備附帶的驅動光盤獲取相應驅動程序。4.2.2安裝過程按照以下步驟進行驅動程序的安裝:(1)將驅動程序安裝介質插入計算機;(2)打開“設備管理器”,找到需安裝驅動程序的設備;(3)右鍵設備,選擇“更新驅動程序軟件”;(4)選擇“從我的計算機安裝”;(5)瀏覽至驅動程序所在位置,選擇相應驅動程序文件;(6)“下一步”,根據提示完成驅動程序安裝;(7)重啟計算機,保證驅動程序正常運行。4.3應用軟件安裝4.3.1應用軟件獲取應用軟件是環境監測系統實現功能的核心。在安裝應用軟件前,需從軟件開發商官網或授權渠道獲取正版軟件。4.3.2安裝過程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應用軟件的安裝:(1)將應用軟件安裝介質插入計算機;(2)運行安裝程序,根據提示選擇安裝路徑、組件等;(3)閱讀并同意軟件許可協議;(4)按照安裝向導,完成應用軟件的安裝;(5)安裝完成后,重啟計算機;(6)運行應用軟件,進行配置和調試,保證系統正常運行。第五章系統布線與接線5.1傳感器布線5.1.1布線前準備在開始傳感器布線前,需保證所有傳感器已按照系統需求選型完畢,并對傳感器的規格、接線方式等有充分了解。同時應準備好所需的工具、材料,如電纜、接線端子、固定支架等。5.1.2布線原則傳感器布線應遵循以下原則:1)保證傳感器的供電穩定,避免電壓波動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2)布線應遠離強電磁干擾源,如高頻設備、大功率電器等;3)布線應簡潔明了,盡量避免交叉、重疊,便于后期維護;4)布線應滿足系統擴展需求,預留一定數量的備用線。5.1.3布線方法1)根據傳感器安裝位置,規劃布線路徑,保證布線距離最短;2)使用電纜剝線鉗剝去電纜兩端一定長度的絕緣層,露出導體;3)將導體與接線端子連接,注意連接牢固,避免接觸不良;4)將接線端子固定在傳感器或設備上,保證接觸良好;5)使用扎帶固定電纜,使其整齊美觀;6)對電纜進行編號,便于后續識別。5.2數據采集卡接線5.2.1接線前準備在數據采集卡接線前,需保證數據采集卡已正確安裝,并對數據采集卡的接口、功能等有充分了解。同時準備好所需的工具、材料,如電纜、接線端子、螺絲刀等。5.2.2接線方法1)根據數據采集卡的接口類型,選擇合適的電纜;2)將電纜一端與數據采集卡接口連接,注意連接牢固,避免接觸不良;3)將電纜另一端與傳感器或設備連接,保證接觸良好;4)使用扎帶固定電纜,使其整齊美觀;5)對電纜進行編號,便于后續識別。5.3通信設備接線5.3.1接線前準備在通信設備接線前,需保證通信設備已正確安裝,并對通信設備的接口、功能等有充分了解。同時準備好所需的工具、材料,如電纜、接線端子、螺絲刀等。5.3.2接線方法1)根據通信設備的接口類型,選擇合適的電纜;2)將電纜一端與通信設備接口連接,注意連接牢固,避免接觸不良;3)將電纜另一端與數據采集卡或傳感器連接,保證接觸良好;4)使用扎帶固定電纜,使其整齊美觀;5)對電纜進行編號,便于后續識別。在布線與接線過程中,應注意安全,避免觸電、短路等發生。同時保證布線與接線的質量,為系統正常運行提供保障。第六章系統調試6.1硬件設備調試6.1.1調試目的硬件設備調試的目的是保證環境監測系統中各硬件設備能夠正常工作,滿足系統設計要求,提高系統整體功能。6.1.2調試內容(1)檢查各硬件設備安裝是否牢固、接觸是否良好;(2)檢查電源線路是否正確,電壓、電流是否符合設備要求;(3)檢查傳感器、執行器等設備的工作狀態,保證其響應速度和精度;(4)檢查通信設備是否正常工作,包括有線和無線通信設備;(5)檢查系統保護裝置是否可靠,包括過載保護、短路保護等。6.1.3調試方法(1)逐一檢查硬件設備,發覺問題及時處理;(2)使用專業測試儀器對硬件設備進行測試,保證其功能指標符合要求;(3)通過實際運行環境監測系統,觀察各硬件設備的工作狀態,調整參數以達到最佳工作效果。6.2軟件系統調試6.2.1調試目的軟件系統調試的目的是保證環境監測系統中各軟件模塊能夠正常運行,滿足系統功能需求,提高系統穩定性。6.2.2調試內容(1)檢查軟件安裝是否正確,版本是否一致;(2)檢查軟件界面是否美觀、易用,功能是否完整;(3)檢查數據處理、存儲、傳輸等功能是否正常;(4)檢查報警、預警等功能的準確性;(5)檢查系統自檢、故障診斷等功能是否可靠。6.2.3調試方法(1)逐一檢查軟件模塊,發覺問題及時處理;(2)使用測試用例對軟件進行功能測試,保證各項功能正常運行;(3)通過實際運行環境監測系統,觀察軟件系統的工作狀態,調整參數以達到最佳工作效果。6.3通信調試6.3.1調試目的通信調試的目的是保證環境監測系統中各設備之間的通信穩定、可靠,滿足系統實時性和數據完整性的要求。6.3.2調試內容(1)檢查通信設備是否正常工作,包括傳輸速率、傳輸距離等;(2)檢查通信線路是否暢通,是否存在干擾、衰減等現象;(3)檢查通信協議是否正確,數據格式是否統一;(4)檢查數據傳輸的實時性、可靠性;(5)檢查通信故障處理機制是否有效。6.3.3調試方法(1)逐一檢查通信設備,發覺問題及時處理;(2)使用專業測試儀器對通信線路進行測試,保證通信質量;(3)通過實際運行環境監測系統,觀察通信狀態,調整參數以達到最佳通信效果;(4)模擬通信故障,驗證故障處理機制的有效性。第七章系統功能測試7.1傳感器功能測試7.1.1測試目的本節主要對環境監測系統中的傳感器功能進行測試,以驗證其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保證系統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穩定性和可靠性。7.1.2測試方法(1)測試環境:在實驗室條件下,模擬實際環境,保證測試環境與實際應用環境相符。(2)測試工具:采用標準儀器設備對傳感器進行測試,如數字萬用表、示波器等。(3)測試項目:1)線性度測試:檢查傳感器的輸出與輸入信號之間的線性關系。2)靈敏度測試:評估傳感器對被測物理量的響應能力。3)穩定性測試:檢測傳感器在長時間工作過程中的功能變化。4)重復性測試:驗證傳感器在相同條件下多次測量的結果是否一致。7.1.3測試步驟(1)準備測試設備,搭建測試平臺。(2)將傳感器接入測試系統,調整至工作狀態。(3)按照測試項目逐一進行測試,記錄測試數據。(4)對測試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傳感器功能。7.2數據采集功能測試7.2.1測試目的本節主要對環境監測系統的數據采集功能進行測試,以驗證數據采集模塊是否能夠滿足系統對數據實時性、準確性的要求。7.2.2測試方法(1)測試環境:在實驗室條件下,模擬實際環境,保證測試環境與實際應用環境相符。(2)測試工具:采用標準儀器設備對數據采集模塊進行測試,如數字萬用表、示波器等。(3)測試項目:1)采集速度測試:檢測數據采集模塊在單位時間內采集的數據量。2)采集準確性測試:評估數據采集模塊采集的數據與實際物理量的吻合程度。3)數據傳輸速度測試:測試數據采集模塊向數據處理中心傳輸數據的速度。4)抗干擾能力測試:驗證數據采集模塊在電磁干擾等惡劣環境下的數據采集穩定性。7.2.3測試步驟(1)準備測試設備,搭建測試平臺。(2)將數據采集模塊接入測試系統,調整至工作狀態。(3)按照測試項目逐一進行測試,記錄測試數據。(4)對測試數據進行處理,分析數據采集功能。7.3系統穩定性測試7.3.1測試目的本節主要對環境監測系統的穩定性進行測試,以保證系統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能夠穩定運行,滿足長時間監測的需求。7.3.2測試方法(1)測試環境:在實驗室條件下,模擬實際環境,保證測試環境與實際應用環境相符。(2)測試工具:采用標準儀器設備對系統進行測試,如數字萬用表、示波器等。(3)測試項目:1)連續運行測試:驗證系統在長時間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2)負載測試:檢測系統在高負載條件下的功能表現。3)異常處理能力測試:評估系統在遇到異常情況時的處理能力。4)抗干擾能力測試:驗證系統在電磁干擾等惡劣環境下的穩定性。7.3.3測試步驟(1)準備測試設備,搭建測試平臺。(2)將環境監測系統接入測試平臺,調整至工作狀態。(3)按照測試項目逐一進行測試,記錄測試數據。(4)對測試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系統穩定性。第八章系統運行與維護8.1系統運行8.1.1運行準備在系統正式投入運行前,需保證以下準備工作已完成:1)環境監測系統的硬件設備安裝完畢,并經過調試合格;2)軟件系統安裝、配置完畢,且具備運行條件;3)操作人員經過培訓,熟悉系統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4)制定完善的運行管理制度,包括運行計劃、值班安排、數據記錄等。8.1.2運行流程系統運行流程如下:1)啟動系統,檢查設備運行狀態;2)按照運行計劃,實時采集監測數據;3)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存儲、處理、分析;4)根據監測數據,及時調整系統參數;5)完成監測任務后,關閉系統。8.1.3運行監控1)監控系統運行狀態,保證系統穩定可靠;2)定期檢查設備運行情況,發覺問題及時處理;3)分析監測數據,為環境治理提供依據。8.2系統維護8.2.1維護計劃制定系統維護計劃,包括以下內容:1)定期檢查硬件設備,保證設備正常運行;2)定期更新軟件系統,保證系統功能完善;3)對系統運行數據進行備份,防止數據丟失;4)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操作水平。8.2.2維護實施1)按照維護計劃,對系統進行定期檢查和保養;2)對發覺的問題及時進行修復,保證系統正常運行;3)對系統軟件進行升級,提高系統功能;4)對系統數據進行備份,保證數據安全。8.3故障處理8.3.1故障分類故障處理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1)硬件故障,如傳感器損壞、數據采集卡故障等;2)軟件故障,如系統崩潰、數據丟失等;3)通信故障,如網絡中斷、數據傳輸異常等。8.3.2故障處理流程1)發覺故障,及時記錄故障現象及發生時間;2)分析故障原因,確定故障類型;3)采取相應措施,排除故障;4)故障排除后,對系統進行測試,保證恢復正常運行;5)總結故障處理經驗,完善故障處理流程。8.3.3故障預防1)加強設備保養,提高設備可靠性;2)定期檢查軟件系統,預防軟件故障;3)建立完善的通信保障機制,保證數據傳輸穩定;4)提高操作人員素質,減少誤操作導致故障。第九章安全防護9.1系統安全防護9.1.1概述系統安全防護是環境監測系統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硬件安全防護、軟件安全防護和網絡安全防護。本節主要闡述環境監測系統在安裝與調試過程中,如何進行系統安全防護,保證系統穩定、可靠地運行。9.1.2硬件安全防護(1)對關鍵設備進行防塵、防潮、防腐蝕處理,保證設備在惡劣環境下正常工作。(2)對關鍵設備進行固定,防止設備在運輸、安裝過程中受到損壞。(3)對電源線路進行保護,防止電源故障導致系統損壞。9.1.3軟件安全防護(1)使用正版軟件,避免使用盜版軟件帶來的安全隱患。(2)定期對系統進行病毒查殺,防止病毒感染。(3)對系統進行權限管理,限制非授權用戶對系統的操作。9.1.4網絡安全防護(1)使用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等設備,防止外部攻擊。(2)對網絡設備進行安全配置,關閉不必要的服務和端口。(3)定期更新網絡設備的安全補丁,提高系統安全性。9.2數據安全防護9.2.1概述數據安全防護是環境監測系統運行過程中的一環。本節主要闡述環境監測系統在安裝與調試過程中,如何進行數據安全防護,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9.2.2數據存儲安全(1)采用可靠的存儲設備,保證數據的持久性。(2)對存儲設備進行定期檢查,防止數據損壞。(3)對重要數據進行備份,防止數據丟失。9.2.3數據傳輸安全(1)采用加密技術,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2)使用安全傳輸協議,如、SSL等,防止數據被截獲和篡改。(3)對傳輸設備進行安全配置,防止數據泄露。9.2.4數據訪問安全(1)對用戶進行身份驗證,限制非授權用戶訪問數據。(2)對數據進行權限管理,保證數據僅被授權用戶訪問。(3)對數據訪問日志進行記錄,便于審計和監控。9.3環境安全防護9.3.1概述環境安全防護是指對環境監測系統所處的環境進行安全防護,以保證系統正常運行。本節主要闡述環境監測系統在安裝與調試過程中,如何進行環境安全防護。9.3.2環境因素防護(1)對監測設備進行防塵、防潮、防腐蝕處理,保證設備在惡劣環境下正常工作。(2)對監測設備進行固定,防止設備在運輸、安裝過程中受到損壞。(3)對監測設備進行防曬、防雨、防雷等措施,保證設備在惡劣天氣條件下正常運行。9.3.3環境監測與預警(1)建立環境監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