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與實踐經驗分享_第1頁
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與實踐經驗分享_第2頁
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與實踐經驗分享_第3頁
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與實踐經驗分享_第4頁
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與實踐經驗分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與實踐經驗分享TOC\o"1-2"\h\u4706第1章環境友好型產業概述 346811.1環境友好型產業的定義與特點 3139801.1.1綠色低碳:環境友好型產業注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采用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以減緩全球氣候變化。 373611.1.2資源循環利用:通過采用循環經濟理念,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減少廢棄物產生。 4295451.1.3生態效益顯著:環境友好型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注重生態保護和環境改善,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432921.1.4創新能力強:環境友好型產業需要不斷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以滿足市場需求,推動產業升級。 4323011.2環境友好型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4285241.2.1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環保意識的提升和市場需求的變化,環境友好型產業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逐漸提高。 444871.2.2技術創新不斷涌現: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技術創新為環境友好型產業提供了強大動力。 4146881.2.3產業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綠色金融等手段,推動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 421251.2.4國際合作日益緊密:環境友好型產業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話題,國際間合作與交流不斷加強。 4136401.3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的重要性 4229101.3.1引導產業綠色發展:產業政策可以引導企業向環境友好型產業轉型,降低環境污染,實現綠色發展。 4169241.3.2激發市場活力:通過政策手段,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推動環境友好型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市場競爭。 4175271.3.3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有助于優化我國經濟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453661.3.4提升國際競爭力:加強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支持,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力量。 414393第2章國際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與實踐 4322252.1發達國家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分析 555082.1.1歐洲國家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 5286592.1.2美國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 5110212.1.3日本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 5202882.2發展中國家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特點 510472.2.1中國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 5234072.2.2印度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 595352.2.3巴西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 510182.3國際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經驗借鑒 5287282.3.1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 570042.3.2強化法律法規的約束作用 6283582.3.3加大科技創新投入 6186162.3.4提高公眾環保意識 61599第3章我國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框架 6214453.1我國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發展歷程 6246593.1.1起步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 612763.1.2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 6314763.1.3成熟階段(21世紀初至今) 6256973.2我國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體系構建 683353.2.1政策法規體系 6131443.2.2政策工具體系 6212363.2.3政策實施體系 788083.3我國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目標與措施 7180833.3.1政策目標 725263.3.2政策措施 714679第4章綠色產業發展政策與實踐 7257654.1綠色產業概述 715344.2綠色產業政策支持措施 717514.3綠色產業發展實踐案例 810639第5章清潔能源產業政策與實踐 855815.1清潔能源產業概述 8182585.2清潔能源產業政策支持措施 8137525.3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實踐案例 928819第6章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政策與實踐 9166556.1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概述 9212166.2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政策支持措施 10164656.2.1政策法規支持 10187506.2.2經濟激勵政策 10196926.2.3技術創新支持 10286626.2.4國際合作與交流 1082646.3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實踐案例 1061296.3.1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 10226016.3.2生物質能源利用 1076066.3.3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 1012226.3.4城市礦產開發利用 112432第7章環保產業發展政策與實踐 11280987.1環保產業概述 11187127.2環保產業政策支持措施 11164967.2.1法律法規支持 1164767.2.2政策扶持 113227.2.3市場準入與監管 1192677.2.4人才培養與交流 11214017.3環保產業發展實踐案例 11170687.3.1案例一:某城市水處理項目 11276007.3.2案例二:某地區大氣治理項目 126967.3.3案例三:某省固廢處理項目 1226293第8章低碳經濟發展政策與實踐 12249788.1低碳經濟概述 12229568.2低碳經濟政策支持措施 12245118.2.1政策引導 12187058.2.2財政支持 1216438.2.3技術創新 13242198.2.4市場機制 13288708.3低碳經濟發展實踐案例 13183708.3.1國內案例 13167108.3.2國際案例 139343第9章環境友好型產業技術創新政策與實踐 13271269.1環境友好型產業技術創新概述 13288929.2環境友好型產業技術創新政策支持措施 14102979.3環境友好型產業技術創新實踐案例 1426666第10章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實施與監管 142244110.1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實施機制 14586010.1.1政策制定 15742410.1.2政策執行 151445210.1.3政策評估 151258610.2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監管體系 151037510.2.1監管機構 15560810.2.2監管手段 151114710.2.3監管制度 15223510.3提高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效果的措施建議 151242710.3.1加強政策宣傳和培訓,提高政策認知度 152814010.3.2完善政策激勵機制,促進企業綠色發展 153239510.3.3加強監管力度,保證政策執行到位 153196510.3.4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提高環境友好型產業競爭力 15461510.3.5加強國際合作,引進和借鑒先進經驗 152910.3.6定期開展政策評估,及時調整和優化政策體系 15第1章環境友好型產業概述1.1環境友好型產業的定義與特點環境友好型產業是指在生產、服務和消費過程中,能夠有效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有利于生態系統保護和人類健康的一類產業。這類產業具有以下顯著特點:1.1.1綠色低碳:環境友好型產業注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采用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以減緩全球氣候變化。1.1.2資源循環利用:通過采用循環經濟理念,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減少廢棄物產生。1.1.3生態效益顯著:環境友好型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注重生態保護和環境改善,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1.1.4創新能力強:環境友好型產業需要不斷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以滿足市場需求,推動產業升級。1.2環境友好型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全球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迅速,各國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這一領域。在我國,環境友好型產業也得到了高度重視,產業發展呈現出以下現狀與趨勢:1.2.1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環保意識的提升和市場需求的變化,環境友好型產業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逐漸提高。1.2.2技術創新不斷涌現: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技術創新為環境友好型產業提供了強大動力。1.2.3產業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綠色金融等手段,推動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1.2.4國際合作日益緊密:環境友好型產業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話題,國際間合作與交流不斷加強。1.3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的重要性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對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3.1引導產業綠色發展:產業政策可以引導企業向環境友好型產業轉型,降低環境污染,實現綠色發展。1.3.2激發市場活力:通過政策手段,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推動環境友好型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市場競爭。1.3.3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有助于優化我國經濟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1.3.4提升國際競爭力:加強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支持,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力量。第2章國際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與實踐2.1發達國家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分析2.1.1歐洲國家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歐洲國家在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方面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以德國為例,其采取了“綠色產業”政策,鼓勵企業研發環保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歐盟制定的排放交易體系(ETS)也是一項重要的環境政策,通過對碳排放權的交易,促進企業降低排放。2.1.2美國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美國在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方面,主要通過立法和政策引導,推動產業綠色發展。例如,《清潔空氣法》和《清潔水法》等法律法規,對企業排放提出了嚴格要求。美國還通過提供稅收優惠、補貼等手段,鼓勵企業投資環保產業。2.1.3日本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日本在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方面,注重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推行環境友好型產品認證等措施,引導企業走綠色發展道路。日本還倡導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2.2發展中國家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特點2.2.1中國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我國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主要表現為: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實施節能減排政策,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我國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強調綠色發展,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2.2.2印度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印度在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方面,主要關注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問題。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推廣節能技術等,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2.2.3巴西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巴西在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方面,側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通過設立自然保護區、推行綠色農業等措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2.3國際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經驗借鑒2.3.1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國際經驗表明,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是推動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應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引導企業投資環保產業,同時通過市場機制激發企業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2.3.2強化法律法規的約束作用嚴格的法律法規是保障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的基礎。各國應不斷完善環保法律法規體系,對企業排放和資源利用提出更高要求,保證產業綠色發展。2.3.3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科技創新是推動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的關鍵。各國應加大對環保科研的投入,鼓勵企業研發綠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環境污染。2.3.4提高公眾環保意識提高公眾環保意識有助于形成綠色發展共識。各國應加強環保宣傳教育,引導公眾參與環保行動,為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社會氛圍。第3章我國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框架3.1我國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發展歷程3.1.1起步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政策背景: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環境問題逐漸凸顯。政策特點:以末端治理為主,側重于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治理技術。3.1.2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政策背景: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環保成為國家發展重要議題。政策特點:逐步向源頭預防和全過程控制轉變,推廣清潔生產。3.1.3成熟階段(21世紀初至今)政策背景:國家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政策特點:構建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體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3.2我國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體系構建3.2.1政策法規體系法律層面:如《環境保護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規層面:如《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條例》、《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等。3.2.2政策工具體系經濟手段:如稅收優惠、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等。行政手段:如環境準入、環保核查、排放許可等。技術手段:如環境技術標準、清潔生產技術指南等。3.2.3政策實施體系政策執行:明確各部門職責,加強對地方的監督與考核。政策評估:定期評估政策實施效果,調整和優化政策體系。3.3我國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目標與措施3.3.1政策目標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增強企業環保意識,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3.3.2政策措施完善環境友好型產業政策法規體系,提高政策執行力。加大綠色技術研發投入,推動環保技術成果轉化。強化環境管理,嚴格執行環保標準,保證政策落地。深化國際合作,引進和借鑒國際先進環保理念和實踐經驗。加強環境教育與培訓,提高企業和公眾環保意識。第4章綠色產業發展政策與實踐4.1綠色產業概述綠色產業是指在生產和服務過程中,以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為目標,采用先進技術、清潔生產方式和環境友好型管理措施的產業。綠色產業的發展對于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節將從綠色產業的定義、分類及其在我國的發展現狀等方面進行概述。4.2綠色產業政策支持措施為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我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財政支持政策:通過設立綠色產業發展基金、稅收優惠、補貼等手段,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投資支持力度。(2)金融政策:引導金融機構為綠色產業提供優惠貸款、發行綠色債券等金融服務,降低綠色產業融資成本。(3)產業政策:制定綠色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引導社會資源投向綠色產業。(4)技術政策:支持綠色產業關鍵技術研發,推動綠色產業技術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5)市場政策:建立健全綠色產品認證體系,推廣綠色產品,提高綠色產業市場準入門檻。4.3綠色產業發展實踐案例以下是幾個典型的綠色產業發展實踐案例:(1)新能源汽車產業:我國通過財政補貼、免征購置稅等政策,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力。(2)節能環保產業: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下,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例如,合同能源管理、環保設施運營等模式得到了廣泛應用。(3)清潔能源產業:我國在風能、太陽能、水能等清潔能源領域投入巨大,取得了顯著成果。例如,光伏產業在全球市場占據重要地位,風力發電技術不斷突破。(4)循環經濟產業:我國鼓勵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例如,鋼鐵企業通過回收廢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了產業轉型升級。(5)綠色建筑產業:我國通過制定綠色建筑標準、推廣綠色建筑示范項目等措施,推動綠色建筑產業發展。如今,綠色建筑已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第5章清潔能源產業政策與實踐5.1清潔能源產業概述清潔能源,是指在使用過程中幾乎不產生有害排放和環境污染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對于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減緩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全球范圍內清潔能源產業發展迅速,我國在這一領域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5.2清潔能源產業政策支持措施為推動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制定清潔能源發展規劃。明確清潔能源發展的目標、任務和重點領域,為產業發展提供方向。(2)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對清潔能源項目給予投資補貼、電價補貼等,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3)優化金融政策。為清潔能源企業提供信貸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參與清潔能源項目投資。(4)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保障產業健康有序進行。(5)推動科技創新。支持清潔能源領域技術研發,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5.3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實踐案例以下是幾個我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實踐案例:(1)光伏產業。我國光伏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通過光伏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光伏電池轉換效率,降低成本。(2)風電產業。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通過風電上網電價政策,推動風電產業發展,同時加強風電技術研發,提高風電設備功能。(3)新能源汽車產業。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實施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購車補貼等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4)水力發電。我國水力發電技術世界領先,鼓勵企業開發水電資源,提高水電開發效率,同時注重生態保護,保證可持續發展。(5)生物質能利用。我國積極推廣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如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燃料等,為農村地區提供清潔能源,改善生態環境。通過以上政策和實踐案例,我國清潔能源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果,為全球清潔能源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第6章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政策與實踐6.1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概述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是指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目標,通過對廢棄物進行回收、拆解、處理和再利用,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的產業。該產業具有顯著的環保和經濟效益,是環境友好型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將從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定義、分類、發展現狀和趨勢等方面進行概述。6.2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政策支持措施為推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發展,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政策法規、經濟激勵、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給予支持。6.2.1政策法規支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地位和任務,為產業發展提供法制保障。例如,《循環經濟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6.2.2經濟激勵政策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綠色信貸等手段,鼓勵企業開展資源循環利用項目,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產業經濟效益。6.2.3技術創新支持加大對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競爭力。6.2.4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在資源循環利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經驗和技術,促進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發展。6.3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實踐案例以下是幾個典型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實踐案例,展示了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政策實施成效。6.3.1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產業在政策推動下,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回收體系,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保目標。6.3.2生物質能源利用生物質能源利用產業通過政策引導和科技創新,推動了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6.3.3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通過對工業園區進行循環化改造,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廢棄物利用率,實現了園區內企業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6.3.4城市礦產開發利用將城市礦產作為重要資源進行開發,通過政策引導和產業協同,實現了城市礦產的規模化、高效利用。(本章完)第7章環保產業發展政策與實踐7.1環保產業概述環保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環保產業涉及領域廣泛,包括水處理、大氣治理、固廢處理、土壤修復、環境監測等。在國家政策扶持和市場需求驅動下,我國環保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7.2環保產業政策支持措施7.2.1法律法規支持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環保法律法規,為環保產業發展提供法制保障。如《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對環保產業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7.2.2政策扶持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等政策手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環保產業。同時加大環保產業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推動產業技術進步。7.2.3市場準入與監管放寬環保產業市場準入,鼓勵各類所有制企業參與環保產業競爭。加強環保產業監管,規范市場秩序,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7.2.4人才培養與交流加強環保產業人才培養,提高環保產業人才素質。促進國內外環保產業技術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7.3環保產業發展實踐案例7.3.1案例一:某城市水處理項目某城市針對當地水環境污染問題,采用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入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對城市污水進行處理。項目實施后,水質得到明顯改善,促進了當地環保產業發展。7.3.2案例二:某地區大氣治理項目某地區針對大氣污染問題,實施了一系列大氣治理政策,包括火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工業污染源治理等。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推動了環保企業技術進步,實現了區域空氣質量改善。7.3.3案例三:某省固廢處理項目某省針對固廢處理問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固廢處理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同時鼓勵企業開展廢棄物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環境污染。通過以上實踐案例,可以看出我國環保產業政策在推動產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未來,我國應繼續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促進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第8章低碳經濟發展政策與實踐8.1低碳經濟概述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實現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發展低碳經濟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選擇。本節將從低碳經濟的定義、發展背景、國內外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概述。8.2低碳經濟政策支持措施為了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需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從政策引導、財政支持、技術創新、市場機制等方面,為低碳經濟提供有力保障。以下為我國在低碳經濟政策支持方面的主要措施:8.2.1政策引導(1)制定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規劃;(2)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低碳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責任;(3)制定行業和地方低碳發展政策,引導產業轉型升級。8.2.2財政支持(1)設立低碳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2)對低碳產品給予稅收優惠,降低企業成本;(3)推廣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低碳領域。8.2.3技術創新(1)加大科研投入,支持低碳技術研發;(2)推動低碳技術成果轉化,鼓勵企業采用低碳技術;(3)加強國際合作,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低碳技術。8.2.4市場機制(1)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揮市場機制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作用;(2)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碳足跡認證等市場化手段,提高企業低碳發展意識;(3)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低碳經濟的支持力度,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8.3低碳經濟發展實踐案例以下是國內外低碳經濟發展的典型實踐案例,以供借鑒和參考:8.3.1國內案例(1)北京市實施“煤改電”工程,減少燃煤污染,改善空氣質量;(2)上海市推廣新能源汽車,優化交通結構,降低碳排放;(3)江蘇省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推動能源結構轉型。8.3.2國際案例(1)歐盟實施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推動成員國低碳發展;(2)德國實施“能源轉型”政策,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減少化石能源消費;(3)日本推動“去碳化社會”建設,發展氫能源和核能,降低碳排放。通過以上政策與實踐案例,可以看出我國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不斷摸索和創新,以實現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和諧共生。第9章環境友好型產業技術創新政策與實踐9.1環境友好型產業技術創新概述本節主要從環境友好型產業技術創新的定義、意義、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介紹。環境友好型產業技術創新是指以降低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目標,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一系列活動。這種創新對于實現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本章還將分析環境友好型產業技術創新的國際發展趨勢和我國現狀。9.2環境友好型產業技術創新政策支持措施本節將從政策層面探討我國環境友好型產業技術創新的支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加大財政投入。通過設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