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學試題(大學選修課)-《春秋》導讀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1頁
2024年大學試題(大學選修課)-《春秋》導讀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2頁
2024年大學試題(大學選修課)-《春秋》導讀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3頁
2024年大學試題(大學選修課)-《春秋》導讀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4頁
2024年大學試題(大學選修課)-《春秋》導讀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2024年大學試題(大學選修課)-《春秋》導讀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第I卷一.參考題庫(共100題)1.“公及邾婁儀父盟于眜”體現了《春秋》王魯的思想2.《谷梁傳》中“交譏之”的含義是()。A、譏周天子B、譏齊國C、譏魯國D、譏諸侯3.《左傳》的褒貶方法主要是體現在對經文文辭義例的分析上4.歷史上“春秋”可以包含哪些意思?()A、西元前770年到453年B、五經之一C、周代各諸侯國官修史書的通名D、晉國官修史書的專名5.《春秋》“宋公和卒”,在《公羊》看來體現了什么思想?()A、通三統B、存二王后C、王魯D、貶宋公6.《谷梁傳》的民本思想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A、民為君本B、有志乎民C、惜民力D、重民命7.下列哪本書不在儒家十三經當中?()A、《鄒氏傳》B、《左傳》C、《公羊傳》D、《谷梁傳》8.季孫隱如有逐君之罪,《春秋》書卒日,何休認為原因是什么?()A、《春秋》大夫卒例日B、季孫隱如之罪情有可原,故書日C、所見世,恩深義重,故大夫有罪無罪皆書日D、以上說法皆不對9.《公羊》所傳聞世共有多少年?()A、91B、85C、88D、9610.谷梁傳》有明確的“民為君本”的表述11.退避三舍發生于哪場戰爭?()A、踐土之戰B、城濮之戰C、黃池之戰D、泌之戰12.城濮之戰后,晉文公大會諸侯于哪里?()A、城濮B、陽樊C、踐土D、河曲13.隱長又賢,但不宜立的原因是()。A、隱長又賢B、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C、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D、無受國之心14.“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是《左傳》15.簡述《左傳·桓公六年》之“修其五教”中“五教”的含義。16.譏二名是三世中哪一世的書法?()A、衰亂世B、升平世C、太平世D、未來世17.齊桓晉文霸業的不同之處體現為()。A、齊侯有一匡天下之志B、齊侯有自己的私心C、晉文對待曹、衛等國家尤為酷烈D、以上說法都對18.《春秋》“叔孫僑如會晉士燮、齊高無咎、宋華元、衛孫林父、鄭公子鰍、邾婁人,會吳于鐘離”,《公羊傳》與《谷梁傳》都認為經文體現了外夷狄的思想19.關于“定哀多微詞”,以下哪種說法是正確的?()A、為了避害容身B、從諱的角度來說,近辭微遠辭顯C、從情感原則上講,不忍直書君父之惡D、以上都不對20.見治起于衰亂之中,用心尚粗觕,指的是哪一世?()A、衰亂世B、升平世C、所傳聞世D、所聞世21.《公羊》夷夏進退共有幾等?()A、五B、六C、七D、八22.晉文公勝楚是以自己流亡時的恩怨為念。23.“公觀魚于棠”,《公羊》與《谷梁》都認為國君以尊者行卑者之事,過在失禮24.虞國與虢國是被哪位國君所滅?()A、晉文侯B、晉獻公C、晉文公D、晉懷公25.“諸夏親昵,不可棄也”這句話是誰說的?()A、齊桓公B、管仲C、晉文公D、孟子26.公元前632年,晉、楚兩國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叫()。A、城濮之戰B、驪姬之亂C、柏舉之戰D、爭霸之戰27.“稱人以殺,誅有罪也。”出自《谷梁傳》。28.下面()屬于魏了翁的作品。A、《鶴山全集》B、《九經要義》C、《公羊傳》D、《周易集義》29.《春秋經傳集解序》的作者是()。A、董仲舒B、何休C、杜預D、左丘明30.“今聞夫差,次有臺榭坡池焉”中的“次”是臨時居住之所的意思。31.《春秋》是一部信史。32.晉文公的霸業是第二次尊王攘夷的大業。33.《春秋經》中“隱四年,秋,翚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中翚是指公子翚。34.“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師”出自()。A、《公羊傳》B、《春秋經》C、《左傳》D、《史記》35.齊桓公三十五年(前651)邀集魯、宋、衛、許、曹諸國君于宋之葵丘會盟。36.從三世異辭的情感原則上講,記事詳,是以表明情深義重;所記略,則表明情疏恩淺。37.“定人之謂禮”這句話是誰說的?()A、趙衰B、欒枝C、先軫D、狐偃38.公羊傳的文本是口授流傳的,而對文本的解讀,其中的微言大義,也多依口傳而來。39.關于《春秋》三傳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左傳》依杜注孔疏B、《春秋》是鄭玄所著C、《公羊》依何注徐疏D、《谷梁》依范注楊疏40.下列哪位君主不屬于春秋五霸之一?()A、齊桓公B、秦孝公C、晉文公D、楚莊王41.下列哪個盟會不是由齊國主導的?()A、召陵之盟B、葵丘之會C、踐土之盟D、檀淵之盟42.“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這句話出自哪里?()A、論語B、孟子C、荀子D、左傳43.《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中“原田每每”是對()的美盛。A、齊軍B、晉軍C、楚軍D、魯軍44.《夏書》堪稱天下第一難懂之書。45.歷史上記載“狩者上所以共承宗廟,下所以教習習兵行義。”46.《谷梁傳》“有志乎民”的意思是以民為志47.《春秋》開篇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48.《春秋》三傳中只有《左傳》與《谷梁傳》有民本思想49.晉楚爭霸之戰中,楚成王讓申叔去谷,讓()去宋。A、狐偃B、子玉C、子文D、先軫50.下列哪個人物沒有注釋過《春秋》的傳?()A、鄭玄B、何休C、范寧D、杜預51.《左傳》中楚公子棄疾改名為()。A、熊虔B、闔閭C、熊居D、熊子52.齊桓公興起之前,可以稱為“小霸”的國家是()。A、鄭國B、秦國C、魯國D、宋國53.下列哪個選項用來描述《左傳》是不正確的?()A、記載了孔子死后的事情B、好講寓言故事C、最注重微言大義D、曾被荀子傳習54.“師直為壯”是誰的話?()A、趙衰B、先軫C、欒枝D、狐偃55.朱自清先生認為“《春秋》是儒家傳統經典,因而解說的人自然也就離不開儒家的立場。”56.“楚子伏己而盬其腦”,“盬”字的意思是什么?()A、鹽B、食C、打D、攻擊57.關于春秋三傳的描述,下列哪個選項是正確的?()A、《公羊》兼傳大義、微言B、《穀梁》不傳微言,但傳大義C、《公羊》乃記事之書D、《左氏》并不傳義,但記事詳贍58.從歷史書寫的原則來講,近者詳,遠者略59.中國現代傳紀文學的拓荒者是指()。A、鄭玄B、何休C、朱東潤D、杜預60.下面()罪惡應當被“絕”。A、得罪于天子B、諸侯在外國行淫C、濫殺大夫D、以上都是61.《左傳》中的二名指的是改名。62.以下哪項對應的是《春秋》的所聞世?()A、衰亂世B、升平世C、太平世D、未來世63.按《公羊傳》,以下何種情況屬“討賊之辭”?()A、鄭伯克段于鄢B、衛人殺州吁于濮C、蔡人殺陳佗D、宋人弒其君杵臼64.中國有禮義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句話是誰說的?()A、何休B、杜預C、范寧D、孔穎達65.按照春秋的書法原則,“公及……”中所“及”的對象一定是與魯公()。A、地位低下B、地位相當C、地位高上D、以上說法都不對66.《左傳》認為“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譴責的是國君。67.“戎狄豺狼,不可厭也”是誰的話?()A、曹子B、晉文公C、管子D、齊桓公68.《春秋》“滕侯、薛侯來朝”,滕、薛為小國,何以稱侯?()A、周天子新封為侯爵B、本爵為侯C、因其能朝魯隱公,故褒之為侯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69.三科九旨在何休哪里指的是什么?()A、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B、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C、譏,貶,絕D、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70.《春秋》以哪一歷史事件作為結尾?()A、三家分晉B、平王東遷C、秦滅六國D、西狩獲麟71.“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的誰的話?()A、子產B、師曠C、晉文公D、邾文公72.按《公羊傳》,諸侯書名以示當絕的情況有如下幾種?()A、不能死位B、得罪天子C、滅同姓D、侵伐73.《公羊傳》“《春秋》不待貶絕而罪惡見者,不貶絕以見罪惡也”74.“何以不言遂?兩之也。”出自()。A、《史記》B、《公羊傳》C、《春秋經》D、《左傳》75.“中國亦新夷狄也”是哪里的說法?()A、《左傳》B、《公羊傳》C、《谷梁傳》D、《公羊與谷梁》76.《春秋》記錄的是總共()年的大事。A、二五二B、二四二C、三四二D、四四二77.由《春秋》所展現出來的夷夏觀,事實上就有了兩個面向,其一是從嚴夷夏大防上說,其二是從夷夏進退上說。這兩者之間是矛盾的。78.“繼文之業,而信宣于諸侯”的文指的是什么?()A、周文王B、晉文公C、晉文侯D、魯文公79.現存最早關于《春秋左氏傳》的注釋,是魏晉時的()所著。A、范寧B、何休C、杜預D、劉知幾80.“民為神主”是誰說的話?()A、師曠B、邾文公C、季梁D、子西81.“隱三年,秋,武氏子來求賻”出自()。A、《公羊傳》B、《春秋經》C、《左傳》D、《谷梁傳》82.“隱”是魯隱公的名字。83.齊桓正而不譎,而晉文譎而不正,這是誰的說法?()A、孔子B、孟子C、莊子D、荀子84.《春秋》經開篇是“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85.《左傳》認為國君無道也不可以逐君86.()形容《春秋》三傳的文字“情韻并美,文采照耀”。A、鄭玄B、劉知幾C、何休D、劉大櫆87.按《谷梁傳》,“晉弒其君州蒲”,稱國以弒其君,罪在國君88.下列選項屬于齊桓公功業的是()。A、安魯B、救邢C、存衛D、服楚89.《春秋》“成周宣謝災”在《公羊傳》看來體現了“通三統”的思想90.“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怗荊,以此為王者之事也。”來自于下列哪部書對于齊桓公的評價?()A、《荀子》B、《谷梁傳》C、《左傳》D、《公羊傳》91.“《春秋》,其事則齊桓、晉文”的說法出自哪本典籍?()A、荀子B、詩經C、韓非子D、孟子92.“楚人圍陳,納頓子于頓”,《公羊傳》認為這里譴責了楚君不惜民命93.《春秋》褒貶的對象不包括周天子。94.公羊高認為取人名應該取一個字,取兩個字就是失禮。95.“雖無事,必舉正月,謹始也。”的說法來自于哪部傳文?()A、《公羊傳》B、《左傳》C、《谷梁傳》D、《毛傳》96.“公子益師卒”,《公羊》稱“遠也”,意指空間距離很遠97.下列屬于葵丘之盟內容的有()。A、無障谷B、無貯粟C、無易樹子D、無以妾為妻98.“杞伯來朝”,在《公羊傳》看來,杞君何以稱杞伯?()A、伯是杞君本來的爵位B、伯是杞君的字C、因《春秋》當新王,所以要黜杞D、以上說法都不對99.下面關于“三世之說”說法正確的是()。A、是對歷史的客觀描述B、是對歷史的主觀描述C、是一種歷史哲學D、以上說法都不對100.“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是誰說的話?()A、荀子B、孔子C、孟子D、齊桓公第I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正確2.參考答案:A,C3.參考答案:錯誤4.參考答案:A,B,C5.參考答案:A,B,C6.參考答案:A,B,C,D7.參考答案:A8.參考答案:C9.參考答案:D10.參考答案:正確11.參考答案:B12.參考答案:C13.參考答案:C14.參考答案:錯誤15.參考答案: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16.參考答案:C17.參考答案:D18.參考答案:正確19.參考答案:A,B,C20.參考答案:A,C,D21.參考答案:D22.參考答案:錯誤23.參考答案:錯誤24.參考答案:B25.參考答案:B2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