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團體標準《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一、任務來源、起草單位根據《廣西標準化協會關于下達2022年第六十四批團體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桂標協〔2022〕154號)文件精神,由原廣西壯族自治區畜牧研究所、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廣西農投八桂現代農機服務有限公司、廣西匯創牧業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起草的團體標準《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規程》(項目編號:2022—6401)。二、制定標準的必要性和意義隨著畜牧業的高速發展,糧食資源短缺,據統計2021年中國進口糧食16454萬噸,其中玉米2835萬噸,大豆9651萬噸,大部分糧食被用作動物飼料,人畜爭糧的矛盾日益突出。充分開發利用廣西當地農副產品如甘蔗尾梢、玉米秸稈等非糧飼料資源飼料化利用來高效生產肉和奶,減少養殖業對糧食的消耗,緩解人畜爭糧矛盾,是廣西乃至全國養殖與飼料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廣西地區近些年來也依據自身的特點,出臺了許多符合產業形勢的政策,如“糧改飼補貼、禁燒秸稈規定、大力發展牛羊產業、加大非糧飼料資源開發的研發”等,以期憑此緩解當前所面臨的飼料成本壓力。甘蔗是廣西農業最重要的特色農作物之一,甘蔗種植面積1200萬畝,每年可產生1200萬噸的甘蔗梢,甘蔗尾梢(干物質)含消化能5.68MJ/kg、粗蛋白質3%~6%,含糖量高,適口性好,是一種發展草食畜牧業很好的飼料資源,且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甘蔗尾梢收割期,有大量甘蔗尾梢可利用,且此期恰逢青綠飼料的生產淡季。因此,合理有效利用甘蔗尾梢資源不但可延長甘蔗蔗糖產業鏈,同時也可以緩解廣西地區內反芻家畜越冬粗飼料資源不足的問題,符合廣西地區畜牧業發展政策,為畜牧養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一條新道路。甘蔗尾梢傳統收儲方式主要靠人工拾取,日收儲量極低,收儲原料成本較高,不能滿足甘蔗尾梢加工企業生產量,大部分甘蔗尾梢只能留田腐化或干燥后焚燒,既污染環境,又造成資源浪費。近些年來,甘蔗機械化收割逐漸成為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各種適應廣西地區地形地勢的新設備不斷被研發。這使得廣西地區甘蔗的機械化收割面積逐步增大,而甘蔗尾梢作為甘蔗機械化收割的副產物,亦可以藉此實現機械化收集,收集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收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機械化收集甘蔗尾梢已逐步推廣開來。目前甘蔗機械化收割的設備研發與發布越來越密集、成熟,甘蔗實現機械化收割的面積越來越大。最新的產業調查數據表明,在扶綏、來賓等等甘蔗主產區,甘蔗的機械化收割面積逐步提高,目前廣西甘蔗機械化收儲面積達68.45萬畝,可機械化收集甘蔗尾梢接近70萬噸。同時本項目組在近些年申請了較多關于甘蔗尾梢加工利用的科研項目,在研究當中積累了大量的甘蔗尾梢青貯飼料化加工與利用的技術及經驗,為我區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標準的制定積累了堅實的數據基礎與研究經驗。無論從產業規模還是技術條件上,甘蔗尾梢的機械化收儲與微貯均具備了制定相應地方標準的條件與需求,但目前尚無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不利于甘蔗尾梢的規模化開發利用。本項目組認為,為規范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提高甘蔗尾梢產品的品質與質量穩定性,促進行業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的發展,對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感官品質評定、營養價值評定、使用規范、貯存運輸、安全性及衛生要求等指標進行一定的規范要求,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十分必要,符合產業發展需求。本標準的制定,不僅可以較好的促進甘蔗尾梢機械化收割的發展,減少因收集成本過高帶來的秸稈焚燒或者田間腐化等引起的環保、病蟲害問題,具有較好的生態意義。同時本標準的制定可以更好的促進甘蔗尾梢的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加工利用,可以為我區提供更多的質美價優的青綠飼料,促進我區牛羊產業的迅速發展,對改變我區養殖產業格局,降低對飼料及飼料原料的對外依賴性具有深遠的影響,具備較好的經濟效益。三、主要起草過程(一)成立標準編制工作組團體標準《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規程》項目任務下達后,分別由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畜牧研究所、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廣西農投八桂現代農機服務有限公司、廣西匯創牧業有限公司等幾家單位成立了標準編制工作組,起草單位制定了起草編寫方案與進度安排,明確任務職責,確定工作技術路線,開展標準研制工作。編制工作組下設二個組分別是資料收集組、草案編寫組。資料收集組負責國內有關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的文獻資料的查詢、收集和整理工作。草案編寫組負責起草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和標準編制說明、送審稿及編制說明的編寫工作,包括后期召開征求意見會、網上征求意見,以及標準的不斷修改和完善。(二)收集整理文獻資料標準編制工作組收集了國內有關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相關文獻資料。(三)研討確定標準主體內容標準編制工作組在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研究之后,標準編制工作組召開了標準編制會議,對標準的整體框架結構進行了研究,并對標準的關鍵性內容進行了初步探討。經過研究,標準界定了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涉及的術語和定義,規定了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的技術要求、操作程序、發酵存貯及使用、成品質量評價、安全及衛生等方面的要求,并說明了本標準適用于本文件適用于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的生產指導范圍。(四)調研、形成草案、征求意見稿2022年09月~2022年11月,標準起草工作小組進行了廣泛實地調研工作,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文獻資料,對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的前人研究成果進行系統總結。調研的同時召集參與單位相關人員開展了標準研討會,對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相關文件進行系統總結。形成了標準的基本構架,對主要內容進行了討論并對項目的工作進行了部署和安排。2022年12月~2023年02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之上,通過理清邏輯脈絡,整合已有的參考資料中有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要求,在廣泛實地調研及查閱資料的基礎上,按照簡化、統一等原則編制完成團體標準《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規程》(草案)。2023年03~2023年05月,標準起草工作組再次以草案為基礎,提煉核心技術細節,廣泛地針對廣西不同區域開展技術對比和總結,并實際征求廣西畜牧總站、廣西大學、廣西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品種改良站、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牛研究所、來賓市畜牧水產養殖服務中心等單位專家意見,通過收集反饋了大量意見,標準編制工作組多次召開會議,對標準草案進行了反復修改和研究討論。進一步討論完善標準草案,形成團體標準《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和(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四、制定標準的原則和依據,與現行法律、法規的關系,與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協調情況(一)編制原則1、實用性原則本文件是在充分收集相關資料和文獻,分析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當前現狀,調研廣西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飼料市場情況,在現有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加工企業相關技術要求的基礎上,結合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加工企業多年的技術試驗、實踐經驗而總結起草的,符合當前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要求發展的方向與市場需求,有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有利于因地制宜,集成技術創新,探索出可操作性強、適合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飼料發展的生產技術標準,供各生產企業學習借鑒,有助于全面提升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加工技術水平。2、協調性原則本文件編寫過程中注意了與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相關法律法規的協調問題,在內容上與現行法律法規、標準協調一致。3、規范性原則本文件嚴格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編寫本標準的內容,保證標準的編寫質量。4、前瞻性原則本文件在兼顧當前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現實情況的同時,還考慮到了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發展的趨勢,在標準中體現了個別特色性、前瞻性和先進性條款,作為對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發展的指導。(二)編制依據本標準嚴格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則起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強,基礎技術人員及生產者均可夠按照標準進行實際操作。本標準是在參考國內、外最新的技術資源及研究報告,結合項目組系統的科學實驗數據,并深入生產一線進行大量實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出來的。主要編制依據材料如下:1、標準以及文件GB/T6432飼料中粗蛋白的測定凱氏定氮法GB/T6434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測定過濾法GB/T6436飼料中鈣的測定GB/T6437飼料中總磷的測定分光光度法GB/T6438飼料中粗灰分的測定GB/T13078飼料衛生標準GB/T20806飼料中中性洗滌纖維(NDF)的測定NY/T1459飼料中酸性洗滌纖維(ADF)的測定NY/T3441-2019蔬菜廢棄物高溫堆肥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程《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045號)《廢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公告2012年第55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八號)2、論文以及教材(1)黃麗霞,梁琪妹,李紹波,劉征,曹樹威,羅鮮青,黃香,唐承明,韋明松,陸晶山,何仁春,周志揚.不同發酵菌劑對甘蔗尾葉、玉米秸稈發酵后主要營養指標及氨基酸組成的影響[J].糧食與飼料工業,2022(04):48-54.(2)周波,韋家周,邵鵬程,莫瑞玻,韋志堅,張宇,鄒彩霞,何仁春.基于內源指示劑法的牛含甘蔗副產物飼糧消化能預測模型的建立[J].動物營養學報,2022,34(11):7421-7430.(3)周志揚,周俊華,莫柳忠,梁琪妹,黃英飛,周恒,何仁春,韋明松.廣西甘蔗尾葉飼料化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及產業化發展建議[J].中國飼料,2021(13):123-129.(4)王啟芝,周俊華,唐承明,羅鮮青,梁琪妹,周志揚,黃麗霞,黃香,何仁春,黃光云.微生物發酵甘蔗尾葉及其混合菜粕后營養價值的影響[J].中國牛業科學,2021,47(03):11-14.(5)黃光云,韋明松,羅鮮青,黃麗霞,梁琪妹,黃香,何仁春,王啟芝.仿生法評定4種青貯飼料營養消化率的初步研究[J].飼料研究,2021,44(13):102-105.(6)周俊華,周波,王啟芝,周志揚,黃香,羅鮮青,黃麗霞,梁琪妹,何仁春,鄒彩霞.不同菌劑處理青貯甘蔗尾葉對努比亞山羊瘤胃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21,52(02):457-464.(7)周俊華,黃光云,黃麗霞,羅鮮青,何仁春,周志揚,梁琪妹,黃香,廖玉英,王啟芝.微生物添加劑對甘蔗尾葉青貯細菌多樣性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20,51(09):2254-2260.(8)周志揚,何仁春,王啟芝,周俊華,韋明松.幾種不同發酵菌劑在甘蔗尾葉及玉米秸稈中的發酵效果[J].畜牧業環境,2020(08):6-7+14.(9)王坤,周波,穆勝龍,劉林,蔣小剛,鄒彩霞,何仁春.不同微生物處理甘蔗尾葉青貯對努比亞山羊生長性能、養分消化和瘤胃發酵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20,56(04):87-91.(10)周波,韋家周,莫瑞玻,韋志堅,張宇,鄒彩霞,何仁春.內源指示劑法結合套算法比較甘蔗副產物的養分表觀消化率[J].動物營養學報,2019,31(09):4404-4410.(11)周俊華,王啟芝,周志揚,穆勝龍,黃香,羅鮮青,黃麗霞,梁琪妹,孫俊麗,唐承明,何仁春.黑曲霉和乳酸芽孢桿菌兩段青貯對甘蔗尾葉營養價值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19,50(05):1078-1084.(12)穆勝龍,楊冉冉,周波,任鳳蕓,梁明振,杜學振,鄒彩霞,何仁春.植物乳桿菌和布氏乳桿菌對甘蔗尾青貯品質的影響[J].中國畜醫,2018,45(05):1226-1233.(13)王啟芝,黃光云,梁琪妹,周俊華,黃麗霞,黃香,周志揚,羅鮮青,孫俊麗,唐承明,李紹波,何仁春.廣西17種非糧飼料資源營養價值監測[J].糧食與飼料工業,2018(04):47-50.(14)潘強,潘會平,孫姣等.拉伸膜裹包青貯飼料制作技術研究[J].北方牧業,2017,No.537(17):26-27。(15)養殖領域研究生教學用書《飼料加工及檢測技術》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4.(16)《動物營養學》第三版,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三)與現行法律、法規的關系,與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協調情況本標準與相關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協調一致,無沖突。經查詢,目前并無與“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規程”相關的國家、行業、團體及團體標準。與“甘蔗尾梢”相關的標準有:《DB45/T2183-2020甘蔗尾梢山羊顆粒飼料飼養技術規程》、《DB45/T2182-2020甘蔗尾梢肉牛顆粒飼料飼養技術規程》、《DB45/T2181-2020甘蔗尾梢牛羊顆粒飼料生產技術規程》《NY/T4232—2022甘蔗尾梢發酵飼料生產技術規程》、《DB45/T1891—2018甘蔗梢葉青貯技術規程》等。其中《DB45/T2183-2020甘蔗尾梢山羊顆粒飼料飼養技術規程》、《DB45/T2182-2020甘蔗尾梢肉牛顆粒飼料飼養技術規程》兩項標準為以甘蔗尾梢顆粒飼料為主的牛、羊的飼養技術,除飼料原料與甘蔗尾梢有關外,整體標準內容與本標準內容相關性較低;《DB45/T2181-2020甘蔗尾梢牛羊顆粒飼料生產技術規程》標準以甘蔗尾梢為主要原料開發牛羊顆粒飼料,涉及的工藝主要包括甘蔗尾梢牛羊顆粒飼料原料收割、處理、干燥、粉碎等工藝要求以及質量、檢測、標志、運輸、貯存和保質期等內容,因加工工藝的巨大差距,其關鍵性的內容與本標準內容相關性較低。相較于以上3個標準,《NY/T4232—2022甘蔗尾梢發酵飼料生產技術規程》與《DB45/T1891—2018甘蔗梢葉青貯技術規程》與本標準內容相關性較高。其中,《NY/T4232—2022甘蔗尾梢發酵飼料生產技術規程》以甘蔗尾梢微貯發酵飼料以及甘蔗尾梢全混合發酵飼料為對象,對生產過程中原料要求、設施設備、加工工藝、品質檢驗以及取用進行了規范。而《DB45/T1891—2018甘蔗梢葉青貯技術規程》規范了青貯甘蔗梢葉的技術要求和操作程序等內容。與該兩項標準相比較,本標準不同點在于:(1)本標準甘蔗尾梢收儲方式定為田間機械化收儲,區別于其它收儲方法,主要內容包括術語和定義、技術要求、操作程序、發酵存貯及使用、成品質量評價、安全及衛生要求,(2)當前發酵菌劑產品缺乏相應的標準約束,產品質量魚龍混雜。而本標準依據《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證》、《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對發酵所使用的菌種的安全性以、質量以及菌種的使用進行了要求。且本標準考慮到不同菌種的活化方式可能不一樣,因此并未對菌種的菌體活化方式進行約束,建議按菌種產品要求使用。(3)本標準對甘蔗尾葉的加工工藝進行了一定的優化,與上述兩個標準差異較大。如本標準對產品粉碎揉搓工藝、加工長度、菌種使用要求、裹包層數、包和袋規格、發酵時間與溫度等關鍵參數上充分考慮了本區氣候、產品特征、成本、生產實際等因素,并進行了區別于其他標準的優化。(4)本標準對對發酵產品的主要營養指標粗蛋白以及粗纖維含量以及發酵終點關鍵指標pH進行了規范。(5)本標準對發酵甘蔗尾梢產品在不同消化類型動物中的使用量進行了更為數字化的規范。主要條款的說明團體標準《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技術規程》主要內容包括術語和定義、技術要求、操作程序、發酵存貯及使用、成品質量評價、安全及衛生要求。(一)術語和定義明確了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微貯、微貯菌劑、割鋪機、抓蔗機、裹包、壓包等術語內容,其中甘蔗尾梢、微貯、微貯菌劑主要依參考《NY/T4232—2022甘蔗尾梢發酵飼料生產技術規程》并進行了一定的修改。田間機械化收儲、割鋪機、抓蔗機、裹包以及壓包目前尚未見有相關的標準術語,為標準制定組初次提出。(二)技術要求的關鍵指標確定依據田間作業場地要求:田間作業場地的要求關鍵點在于,坡度≤10°、無積水、無倒伏,適合田間機械化作業的蔗田應與植蔗農藝以及收獲機械相適應,植蔗壟距(也稱行距)要與收獲機械的輪距匹配,避免車輪壓壟損傷蔗蔸,影響次年甘蔗發芽;場地坡度不宜太陡,應小于10°,避免收獲機械側翻或傾覆,確保機械操作安全穩定;地面干燥無積水,甘蔗倒伏較少,可減輕蔗葉受污染程度;田間轉運道路通暢,提高機械化作業效率。天氣要求:天氣要求在晴天或者陰天,主要是因為合適的青貯水分含量應當在60~70%,雨天時收割的甘蔗尾梢含水量可能會過高,容易導致腐敗。收儲機械要求:收儲機械的要求包括割鋪機或割堆機、抓蔗機、轉運車、葉桿分離機、粉碎揉搓機、草捆打捆包膜一體機、夾包機等設備,甘蔗機收機械分為聯合機收和“分步式”機收兩大類。聯合機收是采用甘蔗聯合收割機在田間把甘蔗砍斷、收集、葉桿分離等作業一次性完成,甘蔗收集在車上,蔗葉被吹落在田間,較難收集;而“分步式”機收是采用割鋪機或割堆機將甘蔗割倒后,用抓蔗機撿拾割倒在地上的甘蔗,并抓放到轉運車上,轉運車將甘蔗轉運至集中剝葉點進行剝葉、再分別收集甘蔗和蔗葉,收集到的蔗葉比較干凈。因此,田間機械化收儲甘蔗尾梢時,應采用“分步式”機收。相應的機械包括割鋪機或割堆機、抓蔗機、轉運車、葉桿分離機、蔗葉處理設備等設備。甘蔗尾梢收儲場地要求:場地建設包括場地三通一平、硬化、圍擋、收儲所需機械設備組裝及臨時性生產用房等,主要因為與收儲機械作業要求相匹配,目的是從安全作業、提高生產效率方面考慮。(三)操作程序關鍵指標確定依據收割、葉桿分離:甘蔗尾梢是甘蔗產業的副產物,甘蔗尾梢的機械化收割依賴于甘蔗的機械化收割。甘蔗收割采用“分步式”機收,割鋪機或割堆機將甘蔗砍倒后,用抓蔗機直接抓取割倒的甘蔗至轉運車上,由轉運車運輸到甘蔗集中剝葉點。抓蔗機抓取甘蔗至喂料平臺,經輸送,斷梢,剝葉除雜,葉桿分離各自運輸通道收集。目的是分別收集甘蔗和蔗葉。收割以及葉桿分離是甘蔗機械機械化收割的基本程序,后續工序為甘蔗尾梢加工的獨有工序。粉碎揉搓:充分切割揉搓,避免尖銳莖尖,切割揉搓后針對不同動物的加工尺寸等。其中充分揉搓是生產的關鍵,未經充分揉搓的甘蔗尾梢可能存在較為尖銳的硬莖尖,包裹時在壓力作用下非常容易刺穿包裝材料,導致漏氣、腐敗,該要求主要依據常規的生產經驗,屬于業內常識;切割揉搓后針對不同動物的加工尺寸,一般羊1.0cm~5.0cm,牛1.0cm~8.0cm,豬、雞0.2cm~1.0cm。該要求主要依據從發酵以及消化代謝的角度來說,越小的底物粒徑,其比表面積越大,與酶接觸面積越大,其發酵效果以及消化代謝效果更好。但從粉碎成本的角度來看,越小的粒徑或者越小的粒徑區間要求其成本越高(要篩網分離,多次分級)。因此,甘蔗尾葉的粉粹揉搓最后的尺寸應當充分考慮成本、發酵和消化的效率、可操作性等因素。牛羊作為反芻動物,對甘蔗尾葉的尺寸要求不高,但為了發酵與消化效率以及進食的便捷性考慮,一般會進行一定粉碎與揉搓。常見的各類標準與教材等文獻材料中,對以牛羊為主的動物的發酵青綠飼料的尺寸要求一般分別在5cm和8cm長度以內。普通的切割揉搓設備最經濟的加工模式下的甘蔗尾葉其尺寸一般大部分在1cm~10cm之間,通過設置5cm或者8cm篩網即可輕松實現本標準中需要的羊、牛用發酵甘蔗尾葉尺寸,可操作性極強。豬、雞作為單胃動物,對粗飼料的消化能力有限,一般會通過充分的粉粹、揉搓以期提高其發酵、消化的效率。常見的文獻中對在豬、雞中使用的發酵青綠飼料的長度一般控制在0.5cm左右,但其青綠飼料的粉碎成本較高。本標準中考慮到成本的限制,同時也考慮到本土豬雞品種相較于其他地方豬雞品種更強的食草性,將適合豬、雞的發酵甘蔗尾葉產品長度限定在0.2~1.0cm,并在相應的試驗中未發現區間內長度對生長性能等指標的差異影響。加菌:規定了依據不同的菌劑產品特性,可直接使用的發酵菌液、菌劑等產品按照產品說明直接使用,需活化的菌種需按說明活化后使用,活化過程中,應注意防止雜菌污染。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專用發酵菌劑,應當嚴格按照產品說明中接種量及接種比例進行添加;使用己有篩選菌種進行生產的,應當進行接種量及接種比例優化試驗,使用最佳接種量及接種比例進行生產。1、不同的菌劑產品因其菌種組合、活性能力、產品形式的差異,其在使用前可能需要活化亦可能不需要活化,需要活化的產品其活化的方法也可能存在較大的差異。本標準中未對活化方法以及活化的必要性進行要求,全部以菌種的產品要求為主。2、對商品菌劑以及自篩菌劑的要求理由類同于輔料中對菌劑的要求。參照目前《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證》、《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中相關的要求,以確保其有效性、穩定性與安全性。打捆、裹包:規定了“處理好的甘蔗尾葉原料立即用高密度專業打捆機打捆,之后使用專用拉伸膜通過青貯裹包機裹包,裹包3~6層為宜”。本標準3~6層的裹包層數為核心參數,其原因市面上常規的拉伸膜產品厚度大概在0.025mm~0.03mm厚度,本標準推薦裹包層數為3層~6層,遇到裹包層數下限3時,其整體裹包厚度可能不夠,有產生漏氣、破裂的風險,層數過少容易漏氣,層數過多產生浪費,3~6層是依據包膜本身的材質以及加工經驗的常見層數范圍值。(刪除了一句與包重規格有關的內容)壓包:規定了“處理好的甘蔗尾葉原料立即通過傳送帶等設備傳送至液壓打包機中進行壓制并裝袋,裝袋后立即密封袋口。(刪除了一句)(四)發酵、存貯及使用發酵:規定了發酵溫度和發酵時間的要求,發酵溫度常溫發酵即可,以35℃為最宜。春夏季發酵時間約為3~4周、秋冬季發酵時間5周以上。1、一般情況下,最為常見的青綠飼料發酵的微生物產品其菌種主要為乳酸菌類、芽孢類以及酵母菌類。乳酸菌類和芽孢類菌種最佳的生長溫度一般在37℃左右,酵母菌的最佳溫度一般在25℃~35℃,排除個別比較極端的菌種,綜合考量下本標準認為甘蔗尾葉最佳的發酵溫度為35℃左右。2、春夏季發酵時間約為3~4周、秋冬季發酵時間5周以上,主要是青貯的發酵分三個階段,分別是好氧菌活動階段、乳酸菌發酵階段、青貯穩定階段,這三個階段持續時間3至5周,青貯穩定階段可以使用,低于青貯穩定階段,發酵還在繼續,品質并沒有達到最優。存貯:可堆垛存放,視每堆垛存放高度多層疊放,貯存場地應地面硬化,避光、陰涼、通風良好。1、因為每捆裹包或壓包青貯平地放置,占地面積比較大,且包裝形狀適合多層疊放,以減少存放面積,提高存儲量。2、貯存場地應地面硬化,避光、陰涼、通風良好,這是因為直接太陽照曬青貯,包裝內青貯溫度升高,會加速青貯腐敗,導致青貯品質不佳。使用:初次使用時應循序漸進,約有1~2周適應期。一般單胃動物使用量不建議超過日糧干物質5%,反芻動物使用量建議不超過日糧干物質50%。1、新飼料需要1~2周適應期為常規飼養要求。2、一般單胃動物使用量建議不超過日糧干物質5%,主要依據為《飼料加工及檢測技術》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4.第二章:飼料原料。3、反芻動物使用量建議不超過日糧干物質50%,主要參考《動物營養學》第三版,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第十二章:飼料營養特性評述中關于反芻動物使用量不建議超過日糧干物質50%的陳述。(五)成品質量評價關鍵指標確定依據青貯飼料的等級因原料與調制方法的不同而有差異,本標準根據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發酵飼料感官評定和理化指標,將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發酵飼料分為了優等、中等、劣等等3個等級。甘蔗尾梢田間機械化收儲與微貯發酵飼料感官評定應根據色澤、氣味、質地等因素判定,青貯料的顏色越接近于原料顏色,氣味有酸香味,無結塊,則說明微貯飼料品質越好。青貯飼料的pH是評定青貯飼料發酵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青貯飼料中有機酸含量越高,青貯飼料的pH越低,pH的高低能夠反映出青貯飼料中微生物的數量以及微生物活動的強弱,進而反映出青貯飼料是否發酵優良;一般發酵優質的青貯飼料pH為3.8~4.2。理化指標主要明確了常規營養指標包括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酸性洗滌纖維、中性洗滌纖維、灰分、水分測定,其中基礎營養指標粗蛋白含量>2.5%,25%<粗纖維含量<40%(風干基礎)。這主要是因為:1、新鮮甘蔗尾葉粗蛋白含量一般在3%~6%,粗纖維含量在36%左右,排除混雜以及有益微生物降解,發酵甘蔗尾葉粗蛋白含量低于2.5%則表明該產品很大可能摻入了大量低蛋白的雜質或者產品已經腐敗,原有蛋白被分解,故此要求其粗蛋白含量應當>2.5%。2、依照經驗,發酵甘蔗尾葉的正常粗纖維含量應當等同或者略微低于其新鮮樣品時。如其粗纖維含量低于25%,則表明其有很大可能因為有氧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國企 面試題庫及答案
- 安全工程師建筑施工現場的安全文化傳播試題及答案
- 綠色環保2025年紙包裝產品行業環保材料研發與創新研究報告
- 注冊土木工程師考試的課程安排與復習科目試題及答案
- 舞蹈基本知識試題及答案
- 家具行業的市場細分策略與消費者心理分析研究試題及答案
- 電商種草經濟崛起下的內容營銷策略創新報告
- 小吃口味測試題及答案
- 金融行業大數據應用中的數據治理與隱私保護挑戰分析
- 冀中職業學院《中國俠客文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裝配鉗工(中級)試題庫
- 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三級(高級工)理論知識考核試卷
- 餐飲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執行指引(1.0版)
- GB/T 20647.9-2006社區服務指南第9部分:物業服務
- 海洋油氣開發生產簡介課件
- 重慶十八梯介紹(改)課件
- 一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危害評估報告
- 設備機房出入登記表
- 起重吊裝作業審批表
- 最新三角形的特性優質課教學設計公開課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