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護理操作指南_第1頁
母嬰護理操作指南_第2頁
母嬰護理操作指南_第3頁
母嬰護理操作指南_第4頁
母嬰護理操作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母嬰護理操作指南TOC\o"1-2"\h\u12928第1章嬰兒基本護理 473391.1嬰兒日常清潔護理 4302751.1.1頭部清潔 4257001.1.2身體清潔 481131.1.3眼部清潔 4147011.1.4鼻腔清潔 4131241.1.5口腔護理 4130051.2嬰兒睡眠與安全 5262261.2.1睡眠環境 521601.2.2睡姿 5124501.2.3睡眠時間 5324451.2.4安全措施 5114671.3嬰兒哭鬧的識別與安撫 5215551.3.1饑餓 564501.3.2尿布濕潤 5268191.3.3腸胃不適 5281201.3.4感覺孤獨 5217421.3.5體溫不適 519461.3.6身體不適 55885第2章母親產后護理 553942.1產后身體恢復護理 5283612.1.1產后休息:產后母親應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有助于身體恢復。 670942.1.2產后惡露:保持會陰部清潔,及時更換衛生巾,觀察惡露的顏色、量和氣味,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 612572.1.3產后傷口護理:保持傷口清潔、干燥,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護理,防止感染。 6242712.1.4產后運動:根據個人情況,逐漸增加產后運動量,促進身體恢復,預防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 682672.1.5產后盆底肌康復:進行盆底肌鍛煉,預防和改善尿失禁、子宮脫垂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6325702.2產后心理調適 614002.2.1心理支持:家人、朋友和醫護人員應給予產后母親關愛與支持,幫助她度過心理適應期。 687172.2.2情緒管理:鼓勵母親表達自己的感受,學會調節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6135892.2.3產后抑郁預防:了解產后抑郁的癥狀,提前預防,發覺異常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675772.2.4家庭關系調整: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增進夫妻、親子關系,共同應對產后生活。 6111082.3產后營養與飲食 6264752.3.1飲食原則:合理安排飲食,保證營養均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肉類、豆制品等。 643042.3.2母乳喂養飲食:注重鈣、蛋白質、鐵等營養素的攝入,提高母乳質量。 649022.3.3避免刺激性食物:減少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預防消化不良、腹瀉等問題。 630122.3.4適量補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于乳汁分泌和身體恢復。 6290482.3.5遵醫囑調整飲食:根據個人體質和恢復情況,遵循醫生的建議調整飲食結構。 69828第3章母乳喂養 760093.1母乳喂養的正確姿勢與方法 738063.1.1正確姿勢 767043.1.2正確方法 7285223.2母乳不足的處理 7263893.2.1增加母乳分泌 7172123.2.2補充喂養 8106923.3母乳儲存與消毒 8306933.3.1儲存 8287443.3.2消毒 826370第4章人工喂養與輔食添加 827144.1人工喂養的選擇與操作 8210364.1.1奶瓶選擇 8182584.1.2奶粉選擇 870384.1.3喂養操作 8324054.2嬰兒輔食添加時機與方法 818354.2.1輔食添加時機 996734.2.2輔食添加方法 9304654.3輔食制作與儲存 9147424.3.1輔食制作 9222194.3.2輔食儲存 931035第5章嬰兒疾病預防與護理 9268615.1常見嬰兒疾病的識別與預防 913475.1.1概述 9237275.1.2常見嬰兒疾病 9176865.1.3預防措施 992325.2發熱、咳嗽、嘔吐、腹瀉的護理 10209995.2.1發熱護理 10279375.2.2咳嗽護理 10234935.2.3嘔吐護理 108165.2.4腹瀉護理 10228735.3嬰兒疫苗接種與注意事項 10159485.3.1疫苗接種的意義 10130845.3.2疫苗接種時間表 1171435.3.3疫苗接種注意事項 1113634第6章嬰兒生長發育監測 11127156.1嬰兒身高、體重、頭圍的測量與評估 11225186.1.1測量方法 11296186.1.2測量時間 1143776.1.3評估標準 11209296.2嬰兒大運動、精細動作的發育特點 11176926.2.1大運動發育 1128846.2.2精細動作發育 11224186.3嬰兒心理行為發育的關注與引導 11225396.3.1心理行為發育特點 1185536.3.2關注與引導方法 1213344第7章母嬰心理互動 125037.1母親與嬰兒的情感交流 12202757.1.1母親的情感表達 12105407.1.2嬰兒的情感回應 12257027.2嬰兒心理需求的識別與滿足 12278287.2.1嬰兒心理需求概述 1296067.2.2嬰兒心理需求的識別 12181267.2.3滿足嬰兒心理需求的方法 12319817.3促進母嬰情感互動的游戲與活動 12217857.3.1親子互動游戲 12173207.3.2語言互動 1378617.3.3情感互動活動 1313715第8章母嬰外出護理 13256928.1外出準備與安全措施 13316228.1.1出發前準備 1347118.1.2安全措施 1391698.2公共場合哺乳技巧 13276138.2.1選擇合適的環境 13254858.2.2哺乳技巧 13324998.2.3注意事項 1339878.3嬰兒外出用品選擇與使用 14139988.3.1嬰兒推車 14292108.3.2哺乳用品 14149898.3.3紙尿褲 1426308.3.4換洗衣物 1452038.3.5防曬霜、驅蚊液等 14279538.3.6嬰兒背帶 1454968.3.7其他用品 1431794第9章母嬰急救處理 141989.1嬰兒意外傷害的預防與急救處理 146259.1.1預防措施 14251299.1.2急救處理 1471789.2母親突發疾病的應對與急救 1535199.2.1心臟病發作 1569839.2.2哮喘發作 15186019.2.3急性腹痛 1512179.3常用急救技能培訓 15289779.3.1心肺復蘇 15167399.3.2外傷包扎 15269399.3.3止血方法 1523968第10章母嬰護理常見問題解答 152383210.1喂養與睡眠問題解答 161008810.1.1如何判斷嬰兒饑餓和吃飽? 16467110.1.2如何安排嬰兒的睡眠時間? 161858210.1.3嬰兒夜間哭鬧怎么辦? 16113810.2生長發育與疾病護理問題解答 161072810.2.1如何判斷嬰兒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16341410.2.2嬰兒感冒發熱怎么辦? 16276710.2.3如何預防嬰兒濕疹? 162906710.3母親產后恢復與心理問題解答 162369510.3.1產后多久可以進行鍛煉? 161837510.3.2產后如何預防抑郁? 17909510.3.3產后如何進行乳房護理? 17第1章嬰兒基本護理1.1嬰兒日常清潔護理1.1.1頭部清潔保持嬰兒頭部清潔是預防皮膚感染的關鍵。在洗澡時,使用溫和無刺激的嬰兒專用洗發水,輕柔地清洗嬰兒頭部,注意清潔耳后及頸部褶皺處。1.1.2身體清潔每天為嬰兒洗澡,水溫控制在3738℃,時間不宜過長,以防嬰兒受涼。選用無刺激性的嬰兒專用沐浴露,輕柔地清洗嬰兒全身,特別注意褶皺部位。1.1.3眼部清潔使用干凈的濕棉球或嬰兒專用濕巾,由內眼角向外輕輕擦拭嬰兒眼部,每人每次使用一個棉球或濕巾,以防交叉感染。1.1.4鼻腔清潔當嬰兒鼻塞時,可用嬰兒專用生理鹽水滴鼻劑滴入鼻腔,軟化鼻屎,然后用嬰兒棉簽輕輕旋轉取出。1.1.5口腔護理在嬰兒喂奶后,用干凈的濕棉球或嬰兒專用口腔濕巾輕輕擦拭嬰兒口腔黏膜,保持口腔清潔。1.2嬰兒睡眠與安全1.2.1睡眠環境保證嬰兒睡眠環境安全、舒適、安靜。床鋪應平整,避免使用枕頭,以防嬰兒窒息。1.2.2睡姿建議嬰兒采用仰睡姿勢,以降低嬰兒猝死的風險。避免將嬰兒放在枕頭、被子等松軟物品上。1.2.3睡眠時間保證嬰兒充足的睡眠時間,根據年齡調整睡眠時長,注意觀察嬰兒的疲勞跡象,及時安排睡眠。1.2.4安全措施嬰兒床應安裝防護欄,避免嬰兒跌落。床上用品應選擇無刺激性、透氣性好的材質。不要將玩具、衣物等雜物放在嬰兒床上。1.3嬰兒哭鬧的識別與安撫1.3.1饑餓當嬰兒哭鬧時,首先檢查是否饑餓。觀察嬰兒的吸吮動作、嘴唇及口腔狀態,判斷是否需要哺乳。1.3.2尿布濕潤檢查嬰兒尿布是否濕潤,及時更換干凈的尿布,保持嬰兒屁屁干爽。1.3.3腸胃不適觀察嬰兒是否有腹脹、排氣不暢的現象,適當按摩嬰兒腹部,幫助其排氣。1.3.4感覺孤獨當嬰兒哭鬧時,可嘗試抱起嬰兒,輕輕搖晃,給予安慰,使其感受到安全感。1.3.5體溫不適檢查嬰兒體溫,保持室內溫度適宜,避免嬰兒過熱或受涼。1.3.6身體不適觀察嬰兒是否有發熱、皮疹等身體不適的癥狀,及時就醫。第2章母親產后護理2.1產后身體恢復護理2.1.1產后休息:產后母親應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有助于身體恢復。2.1.2產后惡露:保持會陰部清潔,及時更換衛生巾,觀察惡露的顏色、量和氣味,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2.1.3產后傷口護理:保持傷口清潔、干燥,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護理,防止感染。2.1.4產后運動:根據個人情況,逐漸增加產后運動量,促進身體恢復,預防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2.1.5產后盆底肌康復:進行盆底肌鍛煉,預防和改善尿失禁、子宮脫垂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2.2產后心理調適2.2.1心理支持:家人、朋友和醫護人員應給予產后母親關愛與支持,幫助她度過心理適應期。2.2.2情緒管理:鼓勵母親表達自己的感受,學會調節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2.2.3產后抑郁預防:了解產后抑郁的癥狀,提前預防,發覺異常及時尋求專業幫助。2.2.4家庭關系調整: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增進夫妻、親子關系,共同應對產后生活。2.3產后營養與飲食2.3.1飲食原則:合理安排飲食,保證營養均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肉類、豆制品等。2.3.2母乳喂養飲食:注重鈣、蛋白質、鐵等營養素的攝入,提高母乳質量。2.3.3避免刺激性食物:減少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預防消化不良、腹瀉等問題。2.3.4適量補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有助于乳汁分泌和身體恢復。2.3.5遵醫囑調整飲食:根據個人體質和恢復情況,遵循醫生的建議調整飲食結構。第3章母乳喂養3.1母乳喂養的正確姿勢與方法3.1.1正確姿勢母乳喂養時,母親應選擇一個舒適且有利于嬰兒吸吮的姿勢。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母乳喂養姿勢:(1)搖籃抱法:母親坐在舒適的椅子上,將嬰兒抱在懷里,使嬰兒的身體與母親的身體緊貼,頭枕在母親的前臂上。(2)交叉抱法:與搖籃抱法類似,但將嬰兒的另一側身體緊貼母親身體,有助于觀察嬰兒的吸吮情況。(3)橄欖球抱法:適用于剖宮產或乳房較大的母親,將嬰兒放在母親身體一側,用同側手臂支撐嬰兒的背部,另一只手幫助調整嬰兒的頭部和乳房。(4)側臥位:母親與嬰兒側臥在同一方向,面部相對,這種姿勢適合夜間喂養或母親身體較弱時。3.1.2正確方法(1)確認嬰兒的饑餓信號,如吸吮手指、尋找乳房等。(2)將嬰兒抱至胸前,使嬰兒的口唇對準乳頭,輕輕擠壓乳房,幫助嬰兒順利含接。(3)保證嬰兒的口唇含住乳頭及大部分乳暈,避免僅含住乳頭導致乳頭皸裂。(4)觀察嬰兒的吸吮動作,保證其有效吸吮,若嬰兒吸吮力弱,可調整姿勢或刺激嬰兒的口唇。(5)喂養結束后,用手指輕輕按壓嬰兒的下唇,使嬰兒松開乳房,避免用力拉扯乳頭。3.2母乳不足的處理3.2.1增加母乳分泌(1)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焦慮和緊張。(2)增加嬰兒吸吮次數,刺激乳腺分泌。(3)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身體放松。(4)合理膳食,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5)適當按摩乳房,促進血液循環。3.2.2補充喂養若母乳分泌不足,可根據情況選擇以下方法進行補充喂養:(1)配方奶:選擇適合嬰兒年齡的配方奶進行補充喂養。(2)奶瓶:使用適合嬰兒的奶瓶和奶嘴,避免嬰兒產生乳頭混淆。(3)母乳替代品:如母乳庫、親友捐贈的母乳等。3.3母乳儲存與消毒3.3.1儲存(1)新鮮母乳:在室溫下(不超過25℃)儲存4小時;冰箱冷藏(04℃)儲存35天;冰箱冷凍(18℃以下)儲存36個月。(2)儲存容器:使用干凈的母乳儲存袋或瓶,避免使用玻璃瓶,以免凍裂。3.3.2消毒(1)母乳儲存容器:使用前需清洗干凈,可用熱開水或專用消毒液進行消毒。(2)奶嘴、奶瓶:使用專用消毒器或煮沸消毒,保證嬰兒使用安全。第4章人工喂養與輔食添加4.1人工喂養的選擇與操作4.1.1奶瓶選擇選擇合適的奶瓶對于人工喂養。建議選用寬口徑、易于抓握的奶瓶,便于清洗和奶粉的倒入。奶嘴應選擇適合嬰兒年齡和發育水平的型號,以模擬母乳喂養的口感。4.1.2奶粉選擇根據嬰兒年齡、體重和健康狀況,選擇適合的奶粉。建議在醫生或專業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奶粉的選擇。4.1.3喂養操作保持喂養環境衛生,保證雙手清潔。嚴格遵守奶粉沖泡比例和操作規程,避免過度稀釋或濃縮。喂養時,讓嬰兒保持半坐位,奶瓶傾斜45度,保證奶嘴充滿奶液,以防嬰兒吸入空氣。4.2嬰兒輔食添加時機與方法4.2.1輔食添加時機一般建議嬰兒滿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觀察嬰兒體重增長、頸部支撐能力、吞咽能力等,作為添加輔食的參考指標。4.2.2輔食添加方法初期添加輔食時,以單一食物為主,每次嘗試一種新食物,觀察嬰兒是否出現過敏反應。逐漸增加食物種類和數量,形成多樣化的飲食結構。4.3輔食制作與儲存4.3.1輔食制作制作輔食時,注意食物的細膩度,避免顆粒過大導致嬰兒吞咽困難。根據嬰兒年齡和消化能力,適時調整食物的硬度。4.3.2輔食儲存輔食應新鮮制作,避免長時間放置。未食用完的輔食應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并在24小時內食用。加熱輔食時,保證溫度適宜,避免高溫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注意:本章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操作請遵循專業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第5章嬰兒疾病預防與護理5.1常見嬰兒疾病的識別與預防5.1.1概述嬰兒時期,由于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嬰兒較易感染各種疾病。本章主要介紹幾種常見嬰兒疾病的識別與預防方法,以幫助家長及時發覺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5.1.2常見嬰兒疾病(1)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2)消化系統疾病:如嬰兒腹瀉、嬰兒腸絞痛等;(3)傳染性疾病:如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等;(4)皮膚病:如濕疹、尿布疹等。5.1.3預防措施(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避免嬰兒接觸吸煙環境;(2)合理喂養,保證營養均衡,增強嬰兒免疫力;(3)定期帶嬰兒進行戶外活動,增加鍛煉,提高抵抗力;(4)注意個人衛生,及時為嬰兒更換尿布,保持皮膚清潔;(5)按時進行疫苗接種,預防傳染性疾病。5.2發熱、咳嗽、嘔吐、腹瀉的護理5.2.1發熱護理(1)觀察嬰兒體溫,定時測量,記錄變化;(2)保持室內溫度適宜,避免過熱或過冷;(3)鼓勵嬰兒多飲水,以防脫水;(4)根據醫囑給予退熱藥,注意藥物劑量和使用方法;(5)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針對性治療。5.2.2咳嗽護理(1)保持室內空氣濕潤,避免干燥;(2)嬰兒咳嗽時,幫助其拍背,促進痰液排出;(3)注意觀察咳嗽的性質、頻率和伴隨癥狀,及時就醫;(4)根據醫囑給予止咳藥物,注意藥物劑量和使用方法。5.2.3嘔吐護理(1)保持嬰兒安靜,避免劇烈運動;(2)及時清理嘔吐物,避免嬰兒誤吸;(3)觀察嘔吐的次數、性質和量,記錄嬰兒飲食情況;(4)保持嬰兒水分平衡,防止脫水。5.2.4腹瀉護理(1)注意觀察嬰兒大便次數、性質和量,記錄變化;(2)保持嬰兒臀部清潔,避免尿布疹;(3)合理喂養,避免油膩、生冷食物;(4)及時就醫,根據醫囑給予藥物治療。5.3嬰兒疫苗接種與注意事項5.3.1疫苗接種的意義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夠增強嬰兒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5.3.2疫苗接種時間表按照我國衛生部門規定,嬰兒出生后需按照疫苗接種時間表進行接種。5.3.3疫苗接種注意事項(1)了解嬰兒的疫苗接種史,避免重復接種;(2)接種前向醫生咨詢疫苗的相關信息,了解疫苗的適應癥和禁忌癥;(3)接種后觀察嬰兒的反應,如有異常及時就醫;(4)保持接種部位清潔,避免抓撓,防止感染;(5)按時完成疫苗接種,保證嬰兒獲得充分的保護。第6章嬰兒生長發育監測6.1嬰兒身高、體重、頭圍的測量與評估6.1.1測量方法嬰兒的身高、體重及頭圍測量是監測其生長發育的重要手段。在進行測量時,應保證嬰兒處于安靜、舒適的狀態。測量工具包括嬰兒專用的身高計、電子秤和軟尺。6.1.2測量時間嬰兒身高、體重及頭圍的測量宜在嬰兒空腹、排空大小便后進行,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6.1.3評估標準根據我國兒童生長發育標準,對嬰兒的身高、體重、頭圍數據進行評估。注意觀察嬰兒的生長曲線,及時發覺生長發育異常。6.2嬰兒大運動、精細動作的發育特點6.2.1大運動發育嬰兒的大運動發育包括抬頭、翻身、坐、爬、站、走等階段。每個階段的發育特點及時間節點應予以關注,及時進行引導和鍛煉。6.2.2精細動作發育嬰兒的精細動作發育主要包括手眼協調、抓握能力、手指靈活性等。家長可以通過提供適當的玩具和日常互動,促進嬰兒精細動作的發展。6.3嬰兒心理行為發育的關注與引導6.3.1心理行為發育特點嬰兒期的心理行為發育具有以下特點:認知能力逐漸提高,情感需求日益明顯,社交行為逐漸出現。家長應關注嬰兒的心理需求,為其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6.3.2關注與引導方法(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多與嬰兒進行互動,滿足其情感需求。(2)創設豐富的環境刺激,促進嬰兒認知能力的發展。(3)通過模仿、游戲等方式,引導嬰兒的社交行為。(4)關注嬰兒的個性特點,尊重其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注意:本章節內容旨在提供嬰兒生長發育監測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具體操作請遵循專業醫生的建議。第7章母嬰心理互動7.1母親與嬰兒的情感交流7.1.1母親的情感表達母親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傳遞積極的情感信息。通過眼神、微笑、擁抱等非言語方式與嬰兒進行情感交流。7.1.2嬰兒的情感回應觀察嬰兒的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等,了解其情感需求。對嬰兒的哭聲、笑聲等情感表達給予及時、適當的回應。7.2嬰兒心理需求的識別與滿足7.2.1嬰兒心理需求概述了解嬰兒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認識不同階段的心理需求。7.2.2嬰兒心理需求的識別觀察嬰兒的行為表現,分析其心理需求。傾聽嬰兒的哭聲,辨別其需求類別。7.2.3滿足嬰兒心理需求的方法提供安全、舒適的成長環境。給予嬰兒關愛、陪伴和適當的刺激。7.3促進母嬰情感互動的游戲與活動7.3.1親子互動游戲選擇適合嬰兒年齡的親子互動游戲,增進母嬰情感交流。例:面對面互動、撫觸游戲等。7.3.2語言互動與嬰兒進行語言交流,刺激其聽覺和語言能力發展。例:講故事、唱兒歌等。7.3.3情感互動活動安排富有情感色彩的活動,提升母嬰之間的情感聯系。例:共同洗澡、哺乳等。通過以上內容,本章旨在幫助母親了解和掌握與嬰兒進行心理互動的方法,以促進母嬰之間的情感聯系,為嬰兒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第8章母嬰外出護理8.1外出準備與安全措施8.1.1出發前準備在計劃母嬰外出前,應保證母嬰健康狀況良好,適宜外出。準備好母嬰外出所需物品,如哺乳用品、嬰兒紙尿褲、換洗衣物、必要藥物等。8.1.2安全措施(1)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避免高峰期和擁擠場所。(2)保證嬰兒乘坐安全座椅,正確安裝并使用。(3)注意天氣變化,為母嬰做好防曬、保暖等措施。(4)隨身攜帶急救包,以備不時之需。8.2公共場合哺乳技巧8.2.1選擇合適的環境在公共場合哺乳時,盡量選擇安靜、私密的環境,避免干擾和尷尬。8.2.2哺乳技巧(1)使用哺乳巾或遮擋巾,保護母嬰隱私。(2)提前練習不同哺乳姿勢,以適應不同場合。(3)保持冷靜,放松心情,有助于嬰兒吸吮。8.2.3注意事項(1)遵守公共場合哺乳相關規定,尊重他人。(2)注意衛生,哺乳前洗手,使用干凈的哺乳用品。8.3嬰兒外出用品選擇與使用8.3.1嬰兒推車選擇穩定性好、安全舒適的嬰兒推車,保證嬰兒頭部和背部有良好的支撐。8.3.2哺乳用品攜帶足夠的哺乳用品,如奶瓶、奶粉、保溫杯等,保證哺乳方便、衛生。8.3.3紙尿褲選擇適合嬰兒體型的紙尿褲,注意材質舒適、吸收性強、透氣性好。8.3.4換洗衣物準備適量的嬰兒換洗衣物,根據天氣變化選擇合適的衣物。8.3.5防曬霜、驅蚊液等根據季節和需求,為嬰兒準備防曬霜、驅蚊液等防護用品。8.3.6嬰兒背帶選擇合適的嬰兒背帶,保證嬰兒在出行過程中安全、舒適。8.3.7其他用品根據實際情況,準備嬰兒玩具、安撫巾、口水巾等日常用品。第9章母嬰急救處理9.1嬰兒意外傷害的預防與急救處理9.1.1預防措施(1)保證嬰兒日常生活環境安全,避免尖銳物品、易碎物品等危險因素。(2)嬰兒睡眠時采用仰睡姿勢,避免窒息風險。(3)嬰兒玩具應符合國家安全標準,避免小零件脫落造成誤食。(4)嬰兒飲食注意安全,避免食物卡喉。9.1.2急救處理(1)意外窒息:立即采用背部拍打和胸部按壓法進行急救,同時呼叫120。(2)燒傷燙傷:迅速用冷水沖洗傷口,避免使用冰塊,以防凍傷,然后用干凈紗布覆蓋,盡快就醫。(3)摔傷:檢查嬰兒是否有骨折、出血等情況,如有骨折,保持傷口固定,避免二次傷害,如有出血,進行壓迫止血,同時盡快就醫。(4)誤食:如發覺嬰兒誤食危險物品,立即用手指刺激嬰兒咽部催吐,并盡快就醫。9.2母親突發疾病的應對與急救9.2.1心臟病發作(1)立即撥打120,并讓患者平躺,保持空氣流通。(2)觀察患者意識,如有意識喪失,立即進行心肺復蘇。(3)給患者服用硝酸甘油片,如家中備有。9.2.2哮喘發作(1)保持患者鎮定,協助其坐姿,保持呼吸暢通。(2)使用哮喘噴霧劑,按照醫囑進行劑量控制。(3)如果癥狀未緩解,立即就醫。9.2.3急性腹痛(1)觀察患者癥狀,了解腹痛原因,如為宮外孕、胎盤早剝等緊急情況,立即撥打120。(2)保持患者平躺,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病情。(3)如有出血現象,進行壓迫止血。9.3常用急救技能培訓9.3.1心肺復蘇(1)保證現場安全,評估患者意識。(2)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按壓與呼吸比例為30:2。(3)持續進行心肺復蘇,直到急救人員到達。9.3.2外傷包扎(1)清潔傷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