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1章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第1節區域的基本含義學案湘教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1章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第1節區域的基本含義學案湘教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1章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第1節區域的基本含義學案湘教版必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1章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第1節區域的基本含義學案湘教版必修3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第1章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第1節區域的基本含義學案湘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3-第一節區域的基本含義學習目標:1.了解區域的概念,駕馭區域的基本特征。2.了解區域空間結構的概念及其分布形式,理解影響區域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3.了解區域產業結構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理解區域產業結構的差異性。(重點)4.了解我國三次產業的劃分,駕馭比較區域差異的一般方法。(難點)1.區域的主要特征(1)概念:通常指肯定的地域空間。(2)區域的主要特征界線區域具有肯定的界線,界線有的是明確的,也有的是模糊的內外區域內部表現出明顯的相像性和連續性,區域之間則具有顯著的差異性特性區域具有肯定的優勢、特色和功能關系區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一個區域的發展改變會影響到周邊和相關的地區[特殊提示]區域內部具有相對一樣性,也存在差異性。并非內部地理要素肯定一樣,如我國南方水田區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區也存在綠洲,即區域內部的相像性和連續性只是求大同而存小異。2.區域空間結構(1)概念:一個地區各種區域要素的相對位置關系和空間分布形式。(2)影響因素: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經濟活動、人口狀況、城市化水平、區域開放程度和對外聯系等。(3)區域劃分分類鄉村地域城鎮地域范圍大較小產業活動以農業生產活動為主以非農業生產活動為主相互關系是城鎮地域發展的基礎和依托對鄉村地域產生廣泛和持續的帶動作用(4)區域空間分布形式(連線)3.區域產業結構(1)我國三次產業的劃分產業內容第一產業指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其次產業指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2)產業結構的概念和影響因素①概念:指三次產業及其內部的比例關系。②影響因素: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資源配置狀況、勞動力素養等。(3)區域產業結構的差異①主要表現:三次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三次產業的就業比重、三次產業的內部構成等。②不同區域產業結構的差異區域產業比重傳統的農業區域,或發展水平較低的區域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工業區域,或加速推動工業化的區域其次產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發展水平較高的區域第三產業和其次產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4)產業結構的演進①趨勢:勞動力由第一產業向其次、三產業轉移。②結果: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1)區域的界線肯定很明確。 ()(2)美國的金融危機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產生重大影響,說明區域具有相像性。 ()(3)上海是我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省級行政區,那么上海市今后的發展只關注城鎮地域就可以了。 ()(4)我國有些地區第一產業比重小,說明農業不發達。 ()(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三次產業結構的改變是 ()A.第一、三產業都上升B.第一產業上升,第三產業下降C.第一、二產業都上升D.第一產業下降,第三產業上升提示:(1)×區域有自然區域,也有人為劃分的區域,區域有的有明確界線,如行政區,有的界線模糊,如干濕區。(2)×區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一個區域的改變會影響到周邊和相關地區。(3)×從總體上看,上海市包括鄉村地域和城鎮地域,由于鄉村地域是城鎮地域發展的基礎和依托,因此上海市今后的發展不應忽視鄉村地域。(4)×產業結構一般代表比例關系和產業地位,并不代表發達程度。(5)D[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其次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第三產業快速壯大,因此其次、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快速上升,第一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下降。]區域的主要特征材料上海世界博覽會的展館中,黑龍江館展示了冰雪世界風光,海南館展示了熱帶沿海風光,內蒙古館展示了草原風光。問題1(區域認知)上述三個展館反映了區域的什么特征?提示:區域之間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區域具有肯定的優勢、特色和功能。問題2(區域認知)區域都有明確界線嗎?提示:有的區域界線是明確的,如國界、省界等;有的區域界線是模糊的,如氣候區、植被區等。[歸納總結]1.正確理解區域特征世界上的區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幾個方面。特征對區域發展的作用具有肯定界線是區域劃分、確定詳細區域的基本依據內部相對一樣,區域之間差異明顯是因地制宜發展經濟、開發區域優勢資源的依據區域具有肯定的優勢、特色和功能是確定區域發展方向的依據區域之間相互聯系正確評估區域發展對其他區域影響的依據2.區域特征的形成區域的眾多特征中,最重要的是相像性(整體性)、差異性和聯系性(開放性)三大特征,形成分析如下:區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依據區域的內涵和特點,常從以下五個方面相識一個區域。1.下圖為某區域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圖中甲、乙、丙、丁四區域()A.是依據綜合指標劃分的B.邊界有實有虛C.屬不同層次的區域D.相互間的區域特征差異較大(2)下列有關四區域自然環境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區域光照足夠而熱量不足B.乙區域降水少但季節改變大C.丙區域河流長而流量改變小D.丁區域土層厚但土壤肥力低(1)D(2)D[第(1)題,由圖中信息可知,該圖為非洲西部地區的植被分布圖,圖中四區域是以單一要素(植被)來劃分的,屬于同一層次的區域;四區域之間存在肯定的過渡區,沒有明確的邊界;四區域內部特征具有相對一樣性,而區域間差異較大。第(2)題,甲區域為地中海氣候區,夏季燥熱干燥,光照和熱量條件都特別足夠;乙區域為熱帶沙漠氣候區,降水少且季節改變不大;丙區域有聞名的尼日爾河,因熱帶草原氣候干濕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改變明顯;丁區域為熱帶雨林氣候區,水熱足夠,土層深厚,但因流水的沖刷和淋洗以及植物的汲取,土壤中養分含量較少,肥力較低。]區域空間結構和產業結構材料2018年1月15日,國務院發布批復,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并以此為契機實施深圳全市域統一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問題1(區域認知)城鎮地域和鄉村地域有何不同?提示:城鎮地域以非農業生產活動為主,鄉村地域以農業生產活動為主。問題2(綜合思維)撤銷管理線后,深圳的空間結構會呈現怎樣的特點?提示:區域內部的發展差異漸漸縮小,區域的開放程度和對外聯系大幅度增加。eq\o([歸納總結])1.區域空間結構的影響因素影響因素舉例自然地理條件如山區城市空間結構呈條帶狀或組團式,平原地區多集中式社會經濟活動如農業表現為面狀,交通運輸線路表現為線狀和網絡狀等人口狀況人口稠密的區域形成城市群,表現為島狀;人口稀有區域,城市表現為點狀城市化水平長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表現為島狀的城市群區域開放程度東南沿海地區開放程度較高,經濟發達,工業集中,工業區呈島狀對外聯系溝通發達區域的交通線路呈網狀2.圖示法理解區域產業結構圖示法展示產業結構的改變隨著社會發展,第一產業呈下降趨勢;其次產業先上升,后降低;第三產業先降低,后上升。產業結構最終轉變為以第三產業為主。2.下圖表示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產品、服務聯系及其兩者的差別,讀圖完成(1)~(2)題。(1)關于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聯系與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A.鄉村景觀困難,城市景觀簡潔B.鄉村功能多樣,城市功能單一C.鄉村為城市居民供應日常生活用品D.城市為鄉村供應豐富多樣的服務(2)從20世紀80年頭中期起先,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人口向鄉村和小城鎮回流,其主要緣由是()A.其次、三產業不斷衰退B.大城市經濟發展緩慢,生活水平下降C.大城市環境惡化以及老城區地價上漲D.鄉村地域對城鎮地域產生帶動作用(1)D(2)C[第(1)題,鄉村景觀簡潔,城市景觀困難。鄉村功能單一,城市功能多樣。城市為鄉村居民供應日常生活用品和豐富多樣的服務。第(2)題,20世紀80年頭中期起先,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人口向鄉村和小城鎮回流,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其主要緣由是大城市環境惡化以及老城區地價上漲。]3.讀我國某省三次產業結構改變狀況圖,回答(1)~(2)題。(1)該省可能是()A.遼寧省 B.江蘇省C.臺灣省 D.云南省(2)從該省的產業結構改變來看()A.區域經濟已達到較高的水平B.其次產業的產值不斷下降C.農業產值一路下滑D.產業比重波動太大,對經濟發展不利(1)C(2)A[第(1)題,依據上圖分析,2000年后,該省第三產業占60%以上,第一產業占10%以下,可知該地區為經濟發達地區。選項所給的四個省中,臺灣省經濟最發達,所以選C。第(2)題,通過分析該省三次產業結構可知,該省目前呈現“三、二、一”產業結構特點,因此區域經濟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從圖中只可以看出三次產業結構比重,不知道產值的詳細狀況。]區域地理特征分析類題目【典例】讀非洲輪廓圖,回答下列問題。(1)簡述圖示A、B兩地區相像的地理特征。(2)圖中F地和D島嶼東部的氣候類型相同,但成因并不一樣。試分析其差異。[思路點撥]第(1)題,地理特征包括位置、氣候、地形、水文、植被、資源等自然特征,人口、城市、生產、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存在的環境問題等。第(2)題,考查地帶性熱帶雨林氣候(F地)和非地帶性熱帶雨林氣候(D島嶼東部)的差異。[答案](1)地處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特別重要;氣候干旱,沙漠廣布,石油、自然氣資源豐富;居民多白色人種阿拉伯人,主要信奉伊斯蘭教;澆灌農業和畜牧業發達;水資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是其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任答四點即可)(2)F地:位于赤道旁邊,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限制,熱量豐富,多對流雨。D島東部:緯度較低,氣溫高;終年受南半球信風帶限制,遇到山地抬升,島嶼東部多地形雨,降水豐沛;沿岸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區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福建海壇島面積276.61平方千米,人口約35萬人,地勢低平,是大陸距離寶島臺灣最近的地方。當地盛傳“光長石頭不長草,風沙滿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謠。據此完成(1)~(3)題。(1)該民謠反映了當地氣候的突出特點是()A.降水多 B.風力大C.日照強 D.氣溫高(2)依據當地自然環境特征,推想海壇島傳統民居的特點是()A.高大、屋頂尖、窗大B.低矮、屋頂緩、窗大C.高大、屋頂尖、窗小 D.低矮、屋頂緩、窗小(3)當地居民主要從事()A.漁業 B.林業C.種植業 D.牧業(1)B(2)D(3)A[第(1)題,由材料可知,“光長石頭不長草,風沙滿地跑,房子像碉堡”,可推出當地風力大。第(2)題,該地受大風影響較大,則房屋要低矮、屋頂緩、窗小。第(3)題,“光長石頭不長草”,當地居民不相宜發展林業、種植業、牧業,主要從事漁業生產。]區域認知:關注新聞報道理解區域主要特征“路長知水性,山轉見渝州”山嶺層疊之間,兩江匯合之處便是重慶這里山地所占比例超過七成大巴山雄踞東北巫山、大婁山斜貫境內雄偉聳立,剛正挺立——節選自2024年10月14號《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推出的系列報道之“循徑登高,揚帆遠航——這里是重慶!”篇。李白在詩中曾用“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來形容巫山山脈的險峻。人們習慣以巫山為界把長江上游部分區域分為“巴蜀大地”和“荊楚大地”(如下圖)。2009年三峽水利樞紐修建完畢;2013年我國鐵路史上修建難度最大的山區鐵路——宜萬鐵路全線通車。據此完成(1)~(3)題。(1)巫山一線東西兩側的“巴蜀大地”和“荊楚大地”()A.無劃分指標依據 B.界線是明確的C.氣候類型一樣 D.地形單元一樣(2)“巴蜀大地”和“荊楚大地”的劃分體現了巫山對兩地()A.自然景觀分異的影響B.城市景觀差異的影響C.相互聯系的阻隔作用D.相互聯系的促進作用(3)進入21世紀,促進“巴蜀大地”和“荊楚大地”經濟合作更加廣泛的主導因素是()A.交通 B.技術C.資金 D.市場(1)C(2)C(3)A[第(1)題,兩側都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類型一樣。第(2)題,“巴蜀大地”和“荊楚大地”的劃分體現了巫山對兩地相互聯系的阻隔作用。第(3)題,進入21世紀,促進“巴蜀大地”和“荊楚大地”經濟合作更加廣泛的主導因素是交通。](老師獨具)題組1區域的主要特征讀圖,回答1~2題。1.圖中所體現的區域特點是()A.區域具有肯定的面積、形態和邊界B.區域內部的特征相對一樣C.區域可劃分為下一級區域D.區域的邊界是明確的2.半干旱區多是草原牧區,潮濕半潮濕區多是農耕區,這反映出地理環境影響著區域的()A.發展水平 B.生活特點C.發展方向 D.發展條件1.B2.C[第1題,由圖可知,依據多年平均降水量我國可劃分為不同的干濕區域,各區域內部降水量數值具有相對一樣性。說明區域內部特征的相對一樣性。第2題,各區域氣候因素的差異,影響其農業發展類型,說明白區域地理環境影響區域發展方向。]題組2區域空間結構和產業結構讀我國西北某地區新墾區位置圖,回答3~4題。3.該流域新墾區()A.區域的界線與行政邊界一樣B.區域內部農業生產無相像性C.區域發展的確定性因素是水源D.與非農墾區相互獨立4.圖中行政中心與新墾區的區域空間結構分別表現為()A.面狀與點狀 B.線狀與島狀C.點狀與島狀 D.點狀與面狀3.C4.D[第3題,西北地區氣候干旱,水源是區域發展的確定性因素。第4題,圖中行政中心沿河流呈點狀分布,新墾區呈面狀鋪綻開。]下圖中A、B、C示意某區域空間結構改變,①②③示意該區域不同時期的產業結構。讀圖,完成5~6題。5.依據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三圖中表示的時期先后依次依次是()A.B—A—C B.A—C—BC.B—C—A D.C—A—B6.該區域不同時期的產業結構對應正確的是()A.A—①、B—②、C—③B.A—③、B—①、C—②C.A—②、B—③、C—①D.A—③、B—②、C—①5.A6.B[第5題,依據城市數量由少到多的改變、交通網絡由疏到密的改變即可得出答案。第6題,B時期最早,應以第一產業為主;C時期最晚,以第三產業為主。](老師獨具)教材P2~3活動1、2.略3.圖1-5以自然景觀為主,主要有農田、山地、河流,人口稀有,以農業為主。圖1-6主要有道路、樓房、工廠等人文景觀,人口較密集,以工業為主。圖1-7主要以高樓大廈等人文景觀為主,人口密集,以第三產業為主。教材P4~5活動1.交通運輸線路由線狀漸變為網狀,交通運輸方式由早期的河運漸變到中、晚期以陸路交通為主,城市規模不斷擴大。2.緣由:城市化和第三產業的大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