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第二中學高二上生物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第二中學高二上生物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第二中學高二上生物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第二中學高二上生物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第二中學高二上生物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第二中學高二上生物期末質量檢測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群落最小面積是指基本上能夠表現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種類的樣方最小面積。調查群落豐富度時,通過改變樣方大小確定群落最小面積,進而判斷群落類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如圖為三類群落物種數目的調查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群落豐富度是指樣方中植物物種數目的多少B.群落豐富度隨調查樣方面積的增大而不斷增大C.群落最小面積越大的群落,豐富度往往也越大D.宜選用樣方調查常綠闊葉林的豐富度2.下圖是甲、乙、丙三種生物體細胞內染色體情況示意圖,則對應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為()A.AaBb,AAaBbb,Aaaa B.AAaaBbbb,AaaBBb,abC.AaaaBBbb,Aaa,AaBb D.AaaBbb,AAabbb,ABCD3.下圖是地球大氣濃度的變化曲線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階段2和3表明,植樹造林的舉措可以減少大氣濃度B.階段5表明濃度的變化與化石燃料的燃燒等密切相關C.等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會引起全球氣候變暖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傳遞4.下列生產實踐措施不是利用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是()A.人工合成性引誘劑,干擾害蟲的正常交尾 B.摘除果樹的頂芽有利于側芽的生長C.利用“黑光燈”集中捕殺棉鈴蟲 D.控制日照時間以控制開花時間5.生態系統的結構指的是()A.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B.食物鏈和食物網C.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D.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6.某農場購買了一批生根粉準備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說明書上沒有注明該植物適宜的使用濃度,正確的使用方法是()A.用高濃度,以保證生根 B.用低濃度,以降低成本C.任選一種濃度進行扦插 D.先用不同濃度進行預實驗,然后確定最適濃度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果蠅的眼色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僅位于X染色體上。A和B同時存在時果蠅表現為紅眼,B存在而A不存在時為粉紅眼,其余情況為白眼。果蠅體內另有一對基因T、t,與基因A、a不在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當t基因純合時對雄果蠅無影響,但會使雌果蠅性反轉成不育的雄果蠅。讓一只純合紅眼雌果蠅與一只白眼雄果蠅雜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蠅隨機交配,F2代雌雄個體比例為3∶5,無粉紅眼出現。(1)從實驗結果推斷:T、t基因位于________(X/常)染色體上,親代果蠅的基因型為___。(2)F2代雌果蠅共有_________種基因型,雄果蠅中不含Y染色體的個體所占比例為______。(3)請從親代和F1代果蠅中選取材料,設計實驗驗證t基因純合時會使雌果蠅性反轉成雄果蠅。①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實驗結果與結論:若出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證明該結論正確。8.(10分)動物受到驚嚇刺激時,興奮經過反射弧中的傳出神經作用于腎上腺髓質,使其分泌腎上腺素;興奮還通過傳出神經作用于心臟。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B.驚嚇刺激可以作用于視覺、聽覺或觸覺感受器C.神經系統可直接調節、也可通過內分泌活動間接調節心臟活動D.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會使動物警覺性提高、呼吸頻率減慢、心率減慢9.(10分)研究顯示,生長素類似物2,4-D的生理作用與濃度密切相關。2,4-D現已廣泛應用于農林業生產中。下面是探究2,4-D促進楊樹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范圍的實驗方案,請進行適當補充和完善。(1)實驗原理2,4-D對植物生長的調節作用具有兩重性,即_________________。(2)實驗過程與方法①取材:將楊樹枝條剪成相同長度的若干小段。②實驗:分別用具有一定濃度梯度的2,4-D溶液處理插條(圖甲),一段時間后,再將處理過的插條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適宜條件下培養,觀察_________________并記錄實驗數據。③根據實驗數據,建立如下數學模型(圖乙)。(3)結果分析①根據實驗目的,從圖乙中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②該實驗控制無關變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③為提高所建數學模型的科學性和可靠性,請改正圖甲所示的實驗處理中一處明顯的不足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如圖甲表示某種魚遷入新環境后種群的增長曲線,圖乙是某時期的該種群的年齡組成模式圖,圖丙是該種群的增長速率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若圖甲表示的是某養魚池中鯽魚的數量變化,為了獲得年最大捕獲量,可以進行多次捕獲,每次捕獲后使鯽魚的數量維持在______上,這種做法的依據是______。若圖示為某田鼠種群的數量變化,則應該在田鼠的數量______進行防治,用滅鼠藥殺死田鼠屬于______防治,這種防治的缺點是______。(2)圖乙所示的種群的年齡組成類型為______。(3)圖丙所示的種群增長方式與圖甲中的增長方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超過t1時刻種群增長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______和______。11.(15分)學習以下材料,回答(1)~(4)題。GABA是上世紀50年代發現的一種神經遞質,它與受體結合后會導致Cl通道打開,使Cl順濃度梯度向細胞內移動。大量的陰離子導致細胞膜內電位降低,使突觸后神經元更加穩定。所以GABA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上世紀80年代初,一位藥劑師偶然發現了一種鎮靜藥物——地西泮,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安定”,它的功效是消除焦慮、鎮靜、安眠等。這種抑制神經興奮的作用與GABA非常相似。它是與GABA一樣的神經遞質,還是只增強了GABA等抑制類神經遞質的作用?兩位美國科學家用膜片鉗測定了地西泮對GABA導致的抑制能力的影響,結果如下圖所示。實驗前20秒在突觸后神經元周圍加入GABA,會引起細胞膜表面Cl通道打開,Cl內流,表現為跨膜電流增加。40秒后(GABA作用消失)在細胞膜周圍加入地西泮,發現神經元電流并沒有變化。5秒后,再加入GABA又出現了電流變化,并且比之前只加入GABA時電流的變化幅度增加,說明地西泮不能直接起神經遞質的作用而是增強其作用。后來,科學家分離得到了純化的地西泮受體,并通過實驗確定地西泮受體上存在GABA結合位點。至此,這個受體就可以被稱為GABA-地西泮受體了。緊接著科學家又驗證了GABA-地西泮受體本身就是Cl通道,即Cl通道蛋白上分別有GABA和地西泮的結合位點。由此提出了GABA-地西泮受體-Cl通道復合體的模型。后來的實驗進一步證明了這個模型的正確性。(1)GABA等神經遞質由突觸前膜釋放到_____中,作用于后膜上的受體,使后膜發生電位改變。興奮性神經遞質導致后膜的電位改變為_____。受體的化學本質是_____。(2)“40秒后在細胞膜周圍加入地西泮,發現神經元電流并沒有變化”說明_____。(3)用文字和箭頭組合寫出藥物“安定”的作用途徑_____。(4)用細胞膜中缺乏Cl通道的非洲爪蟾卵母細胞,進行“驗證GABA-地西泮受體就是Cl通道”的實驗。請從①~⑥中選擇實驗組應包含的處理及預期結果_____。①向卵母細胞中注射Cl通道的mRNA②向卵母細胞中注射GABA受體的mRNA③細胞外溶液中加入GABA④細胞外溶液中加入地西泮⑤Cl內流導致后膜內電位降低⑥Cl內流導致后膜內電位升高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C【解析】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越優越,組成群落的豐富度越豐富,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詳解】A、群落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A錯誤;B、群落豐富度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一個群落中所含物種的數目是一定的,在一定范圍內,群落豐富度隨樣方面積的增大而不斷增大,超過一定樣方面積后,豐富度不再增加,B錯誤;C、結合題圖,群落最小面積越大的群落,豐富度往往也越大。群落豐富度排序: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針葉林及落葉林,C正確;D、由圖可知,常綠闊葉林的群落最小面積為20×20m2,宜選用20×20m2群落最小面積調查常綠闊葉林的豐富度,D錯誤。故選C。2、B【解析】染色體組的判斷方法:(1)根據細胞中染色體形態判斷:①細胞內同一形態的染色體有幾條,則含有幾個染色體組;②細胞中有幾種形態的染色體,一個染色體組內就有幾條染色體。(2)根據生物的基因型來判斷:在細胞或生物體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出現幾次,則有幾個染色體組。可簡記為“同一英文字母無論大寫還是小寫出現幾次,就含有幾個染色體組”。(3)根據細胞內形態不同的染色體的條數判定一個染色體組含幾條染色體,然后判定染色體組數。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細胞內形態相同的染色體有幾條,則含有幾個染色體組,則甲含有四個染色體組,乙含有3個染色體組,丙含有1個染色體組。【詳解】甲含有四個染色體組,乙含有3個染色體組,丙含有1個染色體組。A、根據基因型來判斷。在細胞或生物體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出現幾次,則有幾個染色體組,則AaBb含有2個染色體組,AAaBbb含有3個染色體組,Aaaa含有4個染色體組,A錯誤;B、AaaaBBbb含有4個染色體組,Aaa含有3個染色體組,AB含有1個染色體組,B正確;C、AAaaBbbb含有4個染色體組,AaaBBb含有3個染色體組,AaBb含有2個染色體組,C錯誤;D、AaaBbb含有3個染色體組,AAabbb含有3個染色體組,ABCD含有1個染色體組,D錯誤。故選B。3、D【解析】據圖可知:在古生代,由于植物登陸,二氧化碳濃度逐漸降低,到階段3時出現森林,二氧化碳濃度最低;在中生代保持相對平穩水平;階段5由于工業革命,二氧化碳濃度有所上升。【詳解】A、階段2和階段3由于植物出現而出現森林,二氧化碳濃度降低,說明植樹造林的舉措可以減少大氣CO2濃度,A正確;B、階段5是工業革命以來的變化,二氧化碳濃度有所回升,表明CO2濃度的變化與化石燃料的燃燒等密切相關,B正確;C、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大量排放,會引起溫室效應,引發氣候變暖,C正確;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間主要是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傳遞,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D錯誤。故選D。4、B【解析】1.生態系統中信息的類型(1)物理信息:生態系統中的光、聲、顏色、溫度、濕度、磁力等,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2)化學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可以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3)行為信息:是指某些動物通過某些特殊行為,在同種或異種生物間傳遞的某種信息。

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1)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2)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3)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詳解】A、性引誘劑屬于化學信息,重要作用是引誘異性個體交尾,生產中常用性引誘劑干擾害蟲正常交尾,降低害蟲種群密度,A正確;B、摘除果樹的頂芽有利于側芽的生長屬于植物激素的應用,不是利用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B正錯誤;C、“黑光燈”可以發出較大劑量的紫外線,屬于物理信息,用來引誘一些對紫外線敏感的害蟲,進一步將其殺死,C正確;D、植物的開花需要一定時間的光照,屬于物理信息,分長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利用植物的這一特點,創造長日照或短日照條件,可以使植物提前或延后開花,D正確。故選B。5、D【解析】生態系統的結構是指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營養結構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詳解】A、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A錯誤;B、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營養結構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B錯誤;C、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的結構還包括組成成分,C錯誤;D、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D正確。故選D。6、D【解析】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因此在用于促進扦插枝條生根時需要利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來促進生根。在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實驗中,首先要進行預實驗,這樣可以為實驗進一步的摸索條件。【詳解】A、生根粉屬于生長素類似物,生長素濃度過高會抑制插條生根,A錯誤;B、生長素類似物濃度過低時,促進作用不明顯,不足以促進插條生根,B錯誤;C、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應該選用適宜濃度來處理插條生根,C錯誤;D、在處理插條之前,應該用不同濃度進行預實驗,以免由于設計不周,盲目開展實驗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D正確。故選D。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①.常②.TTAAXBXB和ttAAXbY③.4④.1/5⑤.讓F1代雌果蠅與親本雄果蠅交配,觀察并統計子代的性別比例⑥.子代雌雄果蠅個體數量比例為1∶3,則該結論正確【解析】分析題文:純合紅眼雌果蠅與一只白眼雄果蠅雜交,如果T、t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親本的基因型應為XBTXBT和XB-Y,雜交后產生的F1再隨機交配,F2中雌雄的比例應為1:1,與題意不符,說明T、t基因應該位于常染色體上;子代中均沒出現粉色的個體,說明親本的基因型應均為AA;F2中雌雄的比為3:5,可見F2中有1/4雌性個體性反轉為雄性個體,由此可推知雌雄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TT和tt,綜合以上可知,親本雌雄個體的基因型分別為:TTAAXBXB和ttAAXbY。【詳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T、t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親本雌雄個體的基因型分別為:TTAAXBXB和ttAAXbY。(2)親本雌雄個體的基因型分別為TTAAXBXB和ttAAXbY,則F1中雌雄個體的基因型分別為TtAAXBXb和TtAAXBY,它們相互交配后產生的F2中,雌性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含tt基因的:ttAAXBXB和ttAAXBXb轉化為不育的雄果蠅,另一種是不含tt的:T-AAXBXB、T-AAXBXb,不發生性別反轉,仍為雌性,故F2中雌性的基因型共有4種,即TTAAXBXB、TTAAXBXb、TtAAXBXB、TtAAXBXb。雄性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含有XY染色體的,即3/4T-AAX-Y、1/4ttAAX-Y,另外一種是雌性性反轉形成的,即ttAAXBX-,占雌性中的1/4,因此F2代雄果蠅中不含Y染色體的個體所占比例為1/4/(1+1/4)=1/5。(3)若從親代和F1代果蠅中選取材料,設計實驗驗證t基因純合時會使雌果蠅性反轉成雄果蠅,則可選用測交方案進行驗證。①實驗方案:讓F1代雌果蠅(TtAAXBXb)與親本雄果蠅(ttAAXbY)交配,觀察并統計子代的性別比例。②實驗結果與結論:F2中Tt:tt=1∶1,若tt雌性出現反轉,則雌性占1/2×1/2=1/4,而雄性占1/2+1/2×1/2=3/4,即若子代雌雄果蠅個體數量比例為1∶3,則該結論正確。【點睛】本題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伴性遺傳等知識,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能根據題干信息準確判斷T、t基因的位置及親代果蠅的基因型,再就扣題干條件“當t基因純合時對雄果蠅無影響,但會使雌果蠅性反轉成不育的雄果蠅”答題。8、D【解析】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動物的生命活動由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共同作用,神經調節比激素調節更加迅速準確,激素調節在神經調節的影響下進行。腎上腺素具有促進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詳解】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電信號的形式傳導,在突觸部位以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形式傳遞,A正確;驚嚇刺激可以通過圖像、聲音、接觸等刺激作用于視覺、聽覺或觸覺感受器,B正確;由題中信息:興奮經過反射弧中的傳出神經作用于腎上腺髓質,使其分泌腎上腺素,從而加快心跳,說明神經系統可通過內分泌活動間接調節心臟活動。由題中信息:興奮還通過傳出神經作用于心臟(效應器即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臟),說明神經系統可直接調節心臟活動,C正確;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會使動物警覺性提高、呼吸加快、心跳與血液流動加速,D錯誤。故選D。9、(1)低濃度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抑制植物生長(2)扦插枝條生根數目(3)①.2,4-D促進楊樹捍插枝條生根的適宜濃度為300-500mg/L(或400mg/L左右)②.楊樹枝條小段的粗細及長度相同;枝條的成熟程度相同;每段插條的芽數相同;培養條件相同且適宜等③.增加每組插條數目(或重復多次實驗),求每組生根數目的平均值【解析】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在較低濃度范圍內起促進作用,較高濃度起抑制作用,在最適宜濃度條件下促進作用最大,低于最適宜濃度,隨生長素濃度增大,促進作用增強,高于最適宜濃度后,隨生長素濃度增大,促進作用減弱,甚至起抑制作用。【小問1詳解】兩重性是指低濃度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抑制植物生長。【小問2詳解】該實驗為探究2,4-D促進楊樹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范圍,因此自變量為2,4-D濃度,因變量為扦插枝條生根情況,因此觀察對象可為扦插枝條生根數目。【小問3詳解】①該實驗為探究2,4-D促進楊樹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范圍,根據圖乙可知,2,4-D濃度在400mg/L左右時生根數目最多,因此得出的結論為:2,4-D促進楊樹捍插枝條生根的適宜濃度為300-500mg/L(或400mg/L左右)。②無關變量各組應相同且適宜,如楊樹枝條小段的粗細及長度相同;枝條的成熟程度相同;每段插條的芽數相同;培養條件相同且適宜等。③為提高所建數學模型的科學性和可靠性,需要設置重復實驗,即增加每組插條數目(或重復多次實驗),求每組生根數目的平均值。【點睛】本題考查探究2,4-D促進生根的適宜濃度實驗及模型構建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能設計實驗探究簡單生物學事實,并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并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做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10、(1)①.K/2②.由于K/2時種群的增長速度最快③.K/2之前④.化學⑤.污染環境(2)增長型(3)①.相同②.食物短缺③.生存空間降低【解析】據圖分析,甲表示S型曲線,乙表示增長型;丙圖中t0-t1種群增長速率增加,t1-t2群增長速率減小為0,表示S型曲線的種群增長速率。【小問1詳解】由于K/2時種群的增長速度最快,所以捕撈時使這種魚的種群數量保持在K/2水平,有利于保護這種魚類資源不受破壞,還可以獲得年最大捕獲量,同時可以進行多次捕獲。對于有害生物,如老鼠應該在K/2之前進行防治,用滅鼠藥殺死田鼠屬于化學防治,這種防治的缺點是污染環境。【小問2詳解】乙圖中幼年個體較多,老年個體較少,年齡組成屬于增長型。【小問3詳解】圖丙所示的種群增長方式為S型,圖甲增長方式也是S型,故圖丙所示的種群增長方式與圖甲中的增長方式相同。超過t1時刻種群增長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食物短缺和生存空間降低。【點睛】本題難度中等,關鍵是理解種群增長速率和種群數量變化曲線的含義,難度不大。11、(1)①.突觸間隙②.內正外負③.蛋白質(2)離子通道沒有在地西泮作用下打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