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纖維混紡竹節紗》(征求意見稿)_第1頁
《多纖維混紡竹節紗》(征求意見稿)_第2頁
《多纖維混紡竹節紗》(征求意見稿)_第3頁
《多纖維混紡竹節紗》(征求意見稿)_第4頁
《多纖維混紡竹節紗》(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T/ACCEMXXXX—XXXX多纖維混紡竹節紗本文件規定了多纖維混紡竹節紗的分類和標記、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志和包裝。本文件適用于以聚酯纖維、粘膠纖維和氨綸混紡加工而成的多纖維混紡竹節紗。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910.2紡織品定量化學分析第2部分:三組分纖維混合物GB/T3291.1紡織紡織材料性能和試驗術語第1部分:纖維和紗線GB/T3291.3紡織紡織材料性能和試驗術語第3部分:通用GB/T3916紡織品卷裝紗單根紗線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CRE法)GB/T4146(所有部分)紡織品化學纖維GB/T4743—2009紡織品卷裝紗絞紗法線密度的測定GB/T6529紡織品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GB/T8170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GB/T29862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FZ/T10007棉及化纖純紡、混紡本色紗線檢驗規則FZ/T10008棉及化纖純紡、混紡紗線標志與包裝3術語和定義GB/T3291.1、GB/T3291.3和GB/T4146(所有部分)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基紗basetarn竹節紗上除竹節外的正常紗部分。3.2竹節長度thelengthofslub基紗漸變為竹節,再由竹節漸變為基紗部分的長度。3.3竹節間距thedistancebetweenslubs相鄰兩個竹節間基紗長度。3.4竹節紗slubyarn在一定長度范圍內,直徑粗細、竹節長度或竹節間距有規律或無規律變化的紗。3.5竹節倍數slubratio2T/ACCEMXXXX—XXXX竹節線密度與基紗線密度之比。3.6有規律竹節regularslub竹節長度、竹節間距或竹節倍數在一定長度范圍內有規律變化。3.7無規律竹節irregularslub竹節長度、竹節間距或竹節倍數無規律變化。4分類和標記4.1多纖維混紡竹節紗以不同混紡比及線密度分類。4.2多纖維混紡竹節紗的原料代號:滌綸為T,粘膠纖維為R,氨綸為Pu。4.3多纖維混紡竹節紗的纖維混紡比以公定質量比表示,具體表示為:滌綸含量/粘膠纖維含量/氨綸含量。4.4多纖維混紡竹節紗標記以基本表述和特征表述兩部分組成,基本表述為:在線密度前標明多纖維混紡竹節紗的原料名稱(或代號)及其混紡比,在線密度后標明芯絲規格。特征表述為:有無規律性(或代號)、最短/最長竹節長度、最短/最長竹節間距距離、竹節倍數。5要求5.1項目多纖維混紡竹節紗技術要求包括共項指標。5.2分等規定5.2.1多纖維混紡竹節紗同一原料、同一工藝連續生產的同一規格產品作為一個或若干檢驗批。5.2.2多纖維混紡竹節紗的產品質量等級分為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為等外品。5.2.3多纖維混紡竹節紗產品質量等級根據產品規格,以考核項目中最低一項進行評等。5.3內在質量應符合表1的規定。線密度偏差率,%線密度變異系數,%≤單紗斷裂強度,cN/tex≥單紗斷裂強力變異系數,%≤斷裂伸長率,%斷裂伸長率變異系數,%≤纖維含量偏差,%注2:竹節長度、竹節間距大于50cm的,單紗斷裂強度、單紗斷裂強注3:M1為斷裂伸長率中心值,由生產廠與客戶協商確3T/ACCEMXXXX—XXXX5.4竹節規格應符合表2的規定。表2竹節規格竹節長度、竹節間距大于30cm的,竹節長6試驗方法6.1內在質量6.1.1線密度偏差率、線密度變異系數線密度偏差率按公式(1)計算,其中100m紗的實測干燥質量按GB/T4743—2009中程序2烘干后折算,100m紗的標準干燥質量按附錄A中公式(A.4)計算;線密度變異系數按GB/T4743—2009中程序1調濕平衡后,按公式(2)計算。計算結果按GB/T8170修約至小數點后一位。式中:D——線密度偏差率,%;mnd——100m紗的實測干燥質量,單位為克(gmd——100m紗的標準干燥質量,單位為克(g)。式中:CV——線密度變異系數,%;mci——每個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mc——試樣的平均質量,單位為克(gn——試樣的總個數。6.1.2單紗斷裂強度、單紗斷裂強力變異系數、斷裂伸長率、斷裂伸長率變異系數按GB/T3916的規定進行。6.1.3纖維含量偏差按GB/T2910.2的規定進行,纖維含量以凈干質量結合公定回潮率計算的公定質量百分率表示。6.2竹節規格按附錄B的規定進行,竹節規格儀器試驗方法按附錄D的規定進行。7檢驗規則按FZ/T10007的規定進行。4T/ACCEMXXXX—XXXX8標志和包裝按FZ/T10008的規定進行。5T/ACCEMXXXX—XXXX多纖維混紡竹節紗百米質量的計算A.1多纖維混紡竹節紗的公定回潮率可按干重混紡比例計算見公式(A.1也可按公定質量混紡比例計算見公式(A.2)。計算結果按GB/T8170修約至小數點后一位。其中滌綸公定回潮率為0.4粘膠纖維公定回潮率為13.0氨綸公定回潮率為1.3%。a)以干重混紡比例計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b)以公定質量混紡比例計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式中:W——公定回潮率,%;WT、WR、Wpu——滌綸、粘膠纖維、氨綸公定回潮率,%;AT、AR、Apu——滌綸、粘膠纖維、氨綸干燥質量混紡百分比例;BT、BR、Bpu——滌綸、粘膠纖維、氨綸公定質量混紡百分比例。A.2100m紗在公定回潮率時的標準質量按公式(A.3)計算,計算結果按GB/T8170修約至小數點后三位。式中:mg——100m紗在公定回潮率的標準質量,單位為克(gTt——紗的公稱線密度,單位為特克斯(tex)。A.3100m紗標準干燥質量按公式(A.4)計算,計算結果按GB/T8170修約至小數點后三位。式中:md——100m紗標準干燥質量,單位為克(g)。6T/ACCEMXXXX—XXXX竹節規格試驗方法B.1原理電容式竹節風格檢測原理是連續運動的紗線在通過檢測區時,對竹節紗質量的粗細不勻的檢測,將檢測器內紗線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經過電路運算處理后形成竹節紗不勻曲線圖和竹節紗參數(竹節倍數、節長、間距),并形成數字形式圖表,即竹節風格的各種結果。B.2儀器B.2.1紗架與張力裝置:使各種卷裝的紗線能在一定張力下退繞,并使紗線不產生意外伸長或損傷。B.2.2檢測器:電容式測量槽和能使紗線以一定速度經過測量槽的羅拉牽引裝置等。B.2.3控制器:對測試過程進行控制。完成對紗線竹節信號的處理,并得出供顯示或打印的各種試驗數據(平均節長、平均節距、平均倍數、每米竹節個數、最長/最短節長、最長/最短間距、倍數的波譜B.3取樣數量B.3.1管紗或筒紗:至少取樣10個。B.3.2測試次數:每個管紗或簡紗各測試1次。B.3.3測試長度:不少于200m,保證檢測循環不低于300組。B.3.4測試速度:建議采用100m/min,或根據各試驗儀器來確定,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B.4大氣條件B.4.1預調濕、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應采用符合GB/T6529規定的標準大氣,平衡至少24h,在調濕和試驗過程中應保持標準大氣恒定,直到試驗結束。B.4.2試驗室若不具備以上條件時,可以在以下穩定的溫濕度條件下,使試樣達到平衡后進行試驗。平衡及試驗期間的平均溫度為18℃~28℃,平均相對濕度50%~75%,同時應保持溫度的變化不超過上述范圍內平均溫度±3℃,溫度變化率不超過0.5℃/min,相對濕度的變化不超過平均相對濕度±3相對濕度的變化率不超過0.25%/min。B.5操作程序B.5.1儀器校驗:按照儀器使用說明進行調整。B.5.2試驗步驟:將試樣紗樣放置在固定紗錠桿,繞過導紗鉤,經過滾動膠,根據紗的平均線密度加上適當的張力,并按儀器使用說明書中的規定程序進行操作。B.5.3起始參數的設置包括:節長最小值、間距的最小值和紗線線密度。B.6結果的表示和計算竹節長度、竹節間距試驗結果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