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村旅游發展作業指導書TOC\o"1-2"\h\u17177第1章引言 3131941.1農村旅游背景與意義 3266631.1.1農村旅游背景 4147741.1.2農村旅游意義 4131311.2農村旅游發展現狀與趨勢 416491.2.1發展現狀 4279631.2.2發展趨勢 430813第2章農村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 5143082.1調查方法與技術 5143952.1.1調查方法 554802.1.2調查技術 5211142.2資源分類與評價體系 540702.2.1資源分類 5251942.2.2評價體系 6205962.3資源潛力分析 69652.3.1市場潛力分析 699752.3.2經濟潛力分析 696362.3.3社會文化潛力分析 6209292.3.4生態環境潛力分析 629228第3章農村旅游規劃與設計 628443.1旅游規劃原則與目標 6226293.1.1旅游規劃原則 6215473.1.2旅游規劃目標 7292213.2空間布局與功能分區 7286133.2.1空間布局 735703.2.2功能分區 7218123.3產品設計與創新 895383.3.1產品設計 8250983.3.2產品創新 82446第4章農村旅游市場營銷策略 829114.1市場分析與目標市場定位 899894.1.1市場分析 846604.1.2目標市場定位 8291674.2營銷策略組合 871294.2.1產品策略 9317354.2.2價格策略 9221434.2.3渠道策略 9227714.2.4促銷策略 9213424.3品牌建設與推廣 9304524.3.1品牌建設 9192304.3.2品牌推廣 9275364.3.3品牌維護 926203第5章農村旅游產品開發 922495.1鄉村旅游產品類型 9131845.2產品創新與升級 10240735.3產品組合策略 1031824第6章農村旅游服務質量與管理 10117776.1服務質量管理理論 102106.1.1服務質量的定義 10267286.1.2服務質量的影響因素 1126816.1.3服務質量改進策略 11284116.2服務質量評價體系 1186456.2.1評價指標 11264086.2.2評價方法 11168136.2.3評價結果應用 1197926.3管理制度與規范 11326576.3.1管理制度 11297466.3.2服務規范 1249986.3.3質量監督與投訴處理 12276第7章農村旅游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12195147.1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1230837.1.1保障旅游資源質量 1248027.1.2滿足游客需求 12282357.1.3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1215537.1.4傳承鄉村文化 1349397.2環境影響評價與防控 13130337.2.1環境影響評價 13285107.2.2防控措施 13216317.3可持續發展策略與實踐 13205617.3.1完善政策法規 14110567.3.2創新旅游產品 14327027.3.3加強社區參與 1487027.3.4強化監測與評估 14115737.3.5拓展融資渠道 14158第8章農村旅游人才培養與教育 1416408.1人才需求與培訓 1459928.1.1需求分析 14220148.1.2培訓內容與方法 14315978.1.3培訓體系構建 1414668.2教育體系與課程設置 14236688.2.1教育體系 1418138.2.2課程設置 1529958.3人才激勵機制 15321338.3.1政策支持 15167658.3.2企業激勵 1581868.3.3社會認同 15248988.3.4個人發展 1513155第9章農村旅游產業鏈構建與優化 15139589.1產業鏈結構與要素 15200229.1.1產業鏈環節 15150529.1.2產業鏈主體 16218359.1.3產業鏈支撐體系 16131809.2產業鏈協同發展 16257459.2.1建立健全協同機制 16123639.2.2優化產業鏈布局 16108509.2.3加強產業鏈主體合作 16301389.2.4提升產業鏈技術創新能力 16129329.3產業鏈優化策略 16319039.3.1延伸產業鏈條 16179409.3.2提升產業鏈質量 17140359.3.3優化產業鏈環境 17286579.3.4培育產業鏈新動能 1729028第10章農村旅游政策與法規 171652310.1政策體系與支持措施 17437010.1.1政策體系概述 171855310.1.2財政支持政策 171600010.1.3稅收優惠政策 1755010.1.4土地政策 17580810.1.5金融扶持政策 17219510.2法規建設與監管 183138510.2.1法規建設概述 18279010.2.2國家法律法規 181192510.2.3地方性法規 182834310.2.4行業標準 182916910.2.5監管機制 18353510.3政策創新與建議 181440310.3.1政策創新 181297710.3.2政策建議 18第1章引言1.1農村旅游背景與意義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農村旅游作為旅游業的一個細分領域,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逐漸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農村旅游將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村生態資源相結合,為游客提供獨特的旅游體驗,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1.1.1農村旅游背景我國對農村旅游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農村旅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生活節奏的緊張,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渴望回歸自然,體驗鄉村生活,這為農村旅游市場提供了廣闊的需求空間。1.1.2農村旅游意義(1)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村旅游可以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如農業、手工業、餐飲業等,為農村地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2)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農村旅游有助于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3)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農村旅游的發展促使當地及農民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綠色發展,提高農村生態環境質量。(4)傳承農耕文化:農村旅游的發展有利于挖掘和傳承農耕文化,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1.2農村旅游發展現狀與趨勢1.2.1發展現狀我國農村旅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產品類型日趨豐富,旅游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部分地區已經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農村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但是農村旅游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產品同質化嚴重、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基礎設施不完善等。1.2.2發展趨勢(1)個性化、差異化發展:未來農村旅游將更加注重個性化、差異化,以滿足游客多樣化的需求。(2)產業鏈延伸:農村旅游將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實現與農業、文化、教育等產業的融合發展。(3)品牌化發展:農村旅游將加強品牌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樹立良好的旅游形象。(4)綠色可持續發展:農村旅游將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5)科技創新:農村旅游將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互聯網、大數據等,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和游客體驗。第2章農村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2.1調查方法與技術農村旅游資源調查是發展農村旅游的基礎工作,對于科學合理地規劃與開發具有重要意義。本節主要介紹農村旅游資源調查的方法與技術。2.1.1調查方法(1)文獻資料法:收集相關農村旅游資源的文獻資料,包括政策文件、規劃報告、學術論文等,為實地調查提供基礎信息。(2)實地調查法:通過現場勘查、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農村旅游資源的現狀、特點及分布情況。(3)專家咨詢法:邀請旅游規劃、鄉村旅游等方面的專家,對旅游資源進行調查與評價,提供專業意見。(4)SWOT分析法:分析農村旅游資源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為旅游資源評價提供依據。2.1.2調查技術(1)遙感技術:通過遙感影像,分析農村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景觀特征等信息。(2)地理信息系統(GIS):利用GIS技術,對旅游資源進行空間分析、可視化表達,為調查與評價提供支持。(3)大數據分析:利用網絡爬蟲、數據挖掘等技術,收集游客評論、旅游攻略等數據,分析農村旅游市場的需求與趨勢。2.2資源分類與評價體系為科學合理地評價農村旅游資源,需構建一套完善的資源分類與評價體系。2.2.1資源分類根據農村旅游資源的性質與特點,將其分為以下幾類:(1)自然旅游資源:包括山水風光、生物景觀、氣候條件等。(2)人文旅游資源:包括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傳統手工藝等。(3)農業旅游資源:包括農業生產、農業景觀、農業體驗等。(4)休閑度假旅游資源:包括鄉村旅游、農家樂、休閑農業等。2.2.2評價體系農村旅游資源評價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資源價值:評價旅游資源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觀賞價值等。(2)資源條件:評價旅游資源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基礎設施、接待能力等。(3)資源開發潛力:評價旅游資源的市場潛力、經濟收益、可持續發展能力等。(4)環境質量:評價旅游資源的生態環境、空氣質量、水質等。2.3資源潛力分析通過對農村旅游資源的調查與評價,分析其發展潛力,為旅游資源開發提供參考。2.3.1市場潛力分析分析農村旅游市場的需求、趨勢、目標客戶群體等,預測旅游資源的市場潛力。2.3.2經濟潛力分析評估旅游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包括投資回報、就業機會、產業鏈帶動等。2.3.3社會文化潛力分析分析旅游資源開發對當地社會文化的影響,包括文化傳承、民俗保護、社區參與等。2.3.4生態環境潛力分析評估旅游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包括生態保護、環境容量、可持續發展等。第3章農村旅游規劃與設計3.1旅游規劃原則與目標3.1.1旅游規劃原則農村旅游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1)可持續發展原則:保證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2)因地制宜原則:充分考慮當地資源特色、文化底蘊和市場需求,制定符合實際的旅游規劃。(3)參與性原則:鼓勵當地居民參與旅游規劃與經營,共享旅游發展成果。(4)差異化原則:發揮農村旅游資源優勢,打造特色旅游產品,避免同質化競爭。(5)綜合性原則:整合農村旅游資源,實現產業融合發展,提高旅游產業附加值。3.1.2旅游規劃目標農村旅游規劃的主要目標包括:(1)提高農村旅游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2)保護和傳承農村文化,弘揚民族優秀傳統。(3)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實現產業融合發展。(4)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保障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3.2空間布局與功能分區3.2.1空間布局農村旅游空間布局應充分考慮以下因素:(1)地理位置:根據農村所處的地理位置,合理規劃旅游線路和交通設施。(2)資源分布:整合各類旅游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提高旅游吸引力。(3)市場需求:結合市場需求,優化旅游產品結構,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4)環境保護:保證旅游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3.2.2功能分區根據農村旅游資源的特色和優勢,劃分為以下功能區域:(1)核心游覽區:集中展示農村旅游資源,提供豐富的旅游體驗。(2)休閑度假區:滿足游客休閑、度假需求,提供高品質的住宿、餐飲等服務。(3)體驗參與區:讓游客參與農村生產、生活,體驗鄉村風情。(4)生態保育區:保護和修復農村生態環境,開展生態旅游活動。(5)配套服務區:提供旅游咨詢、購物、交通等配套設施和服務。3.3產品設計與創新3.3.1產品設計農村旅游產品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差異化原則:突出農村旅游資源特色,打造獨特旅游產品。(2)市場需求原則:結合市場需求,設計多樣化、個性化的旅游產品。(3)參與性原則:鼓勵游客參與農村生產、生活,提高游客滿意度。(4)綜合性原則:整合農村各類資源,實現產業融合發展。3.3.2產品創新農村旅游產品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拓展旅游產品類型,如農家樂、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2)挖掘農村文化資源,開發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旅游產品。(3)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創新旅游體驗方式。(4)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鄉村旅游扶貧、鄉村旅游培訓等新型旅游產品。第4章農村旅游市場營銷策略4.1市場分析與目標市場定位4.1.1市場分析農村旅游市場營銷應從市場需求、競爭態勢、消費者行為等多方面進行分析。要了解當前農村旅游市場的規模、增長速度、市場趨勢等;分析競爭對手的產品特點、價格策略、市場占有率等,找出差距和優勢;研究目標消費者的需求、偏好、消費能力等,為后續營銷策略提供依據。4.1.2目標市場定位根據市場分析結果,明確農村旅游市場的目標客戶群體。可以將目標市場細分為以下幾類:城市居民、家庭親子、企事業單位團隊、老年養生等。針對不同目標市場,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以滿足其個性化需求。4.2營銷策略組合4.2.1產品策略根據目標市場的需求,開發具有特色的農村旅游產品,如農家樂、田園觀光、民俗體驗等。注重產品創新,提高產品質量,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4.2.2價格策略根據市場需求和競爭狀況,制定合理的價格策略。可采用市場滲透定價、競爭定價、價值定價等方法,同時考慮淡旺季、節假日等因素,靈活調整價格。4.2.3渠道策略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營銷渠道,利用互聯網、旅行社、電商平臺等拓展銷售網絡。加強與各類合作伙伴的合作,提高市場覆蓋率。4.2.4促銷策略運用廣告、公關、活動、網絡營銷等手段,提高農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舉辦各類節慶活動、優惠活動,吸引游客參與。4.3品牌建設與推廣4.3.1品牌建設塑造獨特的農村旅游品牌形象,如綠色、生態、健康等。加強品牌內涵建設,提升品牌價值。4.3.2品牌推廣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開展品牌推廣活動。利用新媒體、傳統媒體、戶外廣告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4.3.3品牌維護持續關注消費者反饋,優化產品和服務,提升游客滿意度。同時加強品牌監管,維護品牌形象,保證品牌可持續發展。第5章農村旅游產品開發5.1鄉村旅游產品類型鄉村旅游產品類型豐富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農業體驗型:以農作物種植、養殖、采摘等農業生產活動為主要內容,讓游客體驗農村生活,了解農業生產過程。(2)民俗文化型:以農村傳統節日、民俗活動、民間藝術等文化資源為核心,展示農村地區的文化特色。(3)生態觀光型:以自然景觀、生態環境為吸引,開展徒步、騎行、攝影等旅游活動。(4)康體養生型:以溫泉、森林、空氣負氧離子等資源為特色,發展養生、保健、康復等旅游產品。(5)紅色旅游型:以革命歷史、紅色文化為主題,開展紅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5.2產品創新與升級為了滿足游客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鄉村旅游產品需要不斷創新與升級:(1)結合當地特色資源,開發獨特的旅游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2)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提升游客體驗。(3)加強跨界融合,如農業與教育、文化、體育等產業融合,推出新型旅游產品。(4)注重可持續發展,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提高產品品質。5.3產品組合策略為了提高鄉村旅游的市場競爭力,需采取以下產品組合策略:(1)差異化策略:根據不同游客需求,開發多樣化的旅游產品,形成互補優勢。(2)品牌化策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3)組合營銷策略:將不同類型的鄉村旅游產品進行組合,實現資源共享、市場共享。(4)季節性策略:針對不同季節,推出相應的旅游產品,延長旅游旺季。(5)線上線下結合策略: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線上營銷與線下活動,拓寬銷售渠道,提高游客滿意度。第6章農村旅游服務質量與管理6.1服務質量管理理論6.1.1服務質量的定義服務質量是指服務提供者在提供服務過程中,滿足顧客需求、期望的程度。在農村旅游領域,服務質量是衡量旅游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直接關系到游客的滿意度及重游率。6.1.2服務質量的影響因素農村旅游服務質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旅游資源、基礎設施、服務水平、環境保護等。分析這些因素,有助于提高農村旅游服務質量,提升旅游業整體競爭力。6.1.3服務質量改進策略提高農村旅游服務質量,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硬件水平。(2)提升服務水平,規范服務流程,加強員工培訓。(3)注重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4)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服務質量。6.2服務質量評價體系6.2.1評價指標農村旅游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應包括以下指標:(1)旅游基礎設施:包括交通、住宿、餐飲等。(2)服務水平:包括導游服務、景區管理、游客滿意度等。(3)環境保護:包括空氣質量、水質、噪聲等。(4)旅游產品:包括產品創新、產品特色、產品多樣性等。6.2.2評價方法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通過問卷調查、現場考察、數據統計分析等手段,對農村旅游服務質量進行評價。6.2.3評價結果應用評價結果應用于以下方面:(1)指導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推動農村旅游產業發展。(2)為旅游企業改進服務提供依據,提高服務質量。(3)為游客選擇旅游目的地提供參考。6.3管理制度與規范6.3.1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1)旅游產品質量管理制度,保證旅游產品質量。(2)旅游服務規范,明確服務流程和標準。(3)環境保護制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4)安全管理制度,保證游客安全。6.3.2服務規范農村旅游服務規范應包括以下內容:(1)導游服務規范,提高導游素質。(2)餐飲服務規范,保障食品安全。(3)住宿服務規范,提供舒適、安全的住宿環境。(4)交通服務規范,保證游客出行安全。6.3.3質量監督與投訴處理建立質量監督機制,加強對旅游服務質量的日常檢查。同時設立投訴渠道,及時處理游客投訴,保障游客權益。通過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和規范,提高農村旅游服務質量,促進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第7章農村旅游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7.1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農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在促進地方經濟增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與此同時旅游活動對農村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環境保護在農村旅游業中具有重要意義,它關系到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旅游資源的永續利用,以及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保障。本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7.1.1保障旅游資源質量旅游資源的質量是吸引游客的核心因素,而良好的環境質量是旅游資源質量的基礎。加強環境保護,有利于維護旅游資源的原生態、自然美和文化內涵,提高旅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7.1.2滿足游客需求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對旅游環境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良好的農村環境,能夠滿足游客親近自然、體驗鄉村生活的需求,從而提高游客滿意度。7.1.3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有利于提高農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長期支持。同時通過發展綠色旅游、生態旅游等新型旅游業態,可以拓展農村經濟發展空間,提高農民收入。7.1.4傳承鄉村文化環境保護有助于維護鄉村文化的完整性,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應尊重當地民俗風情,保護鄉村文化特色,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文化體驗。7.2環境影響評價與防控為降低農村旅游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應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制定相應的防控措施。7.2.1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是對旅游項目在規劃、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預測、分析和評價的過程。其主要內容包括:(1)分析旅游項目對當地生態環境、水資源、空氣質量、土壤、野生動植物等的影響。(2)評估旅游項目對當地社會文化、景觀風貌、居民生活等的影響。(3)制定環境保護措施,保證旅游項目的環境影響降至最低。7.2.2防控措施(1)生態保護:加強對旅游資源所在地的生態保護,實施生態修復工程,保護生物多樣性。(2)污染防治: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能力,降低旅游活動對環境的影響。(3)旅游規劃與設計:合理規劃旅游項目,避免對環境敏感區域的影響,提高旅游資源利用效率。(4)宣傳教育:加強對游客和當地居民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其環保意識。7.3可持續發展策略與實踐農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保護農村環境、實現旅游業長期發展的關鍵。以下為可持續發展策略與實踐。7.3.1完善政策法規建立健全農村旅游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體系,明確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規范旅游開發行為。7.3.2創新旅游產品開發綠色、生態、文化等新型旅游產品,提高旅游產品質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7.3.3加強社區參與鼓勵當地居民參與旅游開發與管理,分享旅游發展成果,提高其環保意識。7.3.4強化監測與評估建立健全農村旅游環境監測與評估體系,定期對旅游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及時調整環境保護措施。7.3.5拓展融資渠道積極爭取企業、社會等多方資金支持,加大環境保護投入,提高農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第8章農村旅游人才培養與教育8.1人才需求與培訓8.1.1需求分析農村旅游市場的快速發展,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農村旅游人才需具備一定的旅游專業知識、農業知識、管理能力以及服務水平。本節主要分析當前農村旅游市場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情況。8.1.2培訓內容與方法針對農村旅游人才需求,制定相應的培訓內容,包括旅游基礎知識、服務技能、市場營銷、農業科普等。培訓方法應結合理論教學、實踐操作、案例分析和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提高培訓效果。8.1.3培訓體系構建建立完善的農村旅游培訓體系,包括主導、企業參與、院校合作的多元化培訓渠道,為農村旅游人才提供全面、系統的培訓支持。8.2教育體系與課程設置8.2.1教育體系構建包括中職、高職、本科及研究生等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村旅游教育體系,滿足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8.2.2課程設置根據農村旅游人才需求,設置以下課程:(1)核心課程:旅游學概論、導游業務、鄉村旅游開發與管理、農業科普知識等;(2)選修課程:市場營銷、電子商務、民俗文化、鄉村旅游資源保護等;(3)實踐課程:鄉村旅游策劃與組織、鄉村旅游服務與接待、實地考察等。8.3人才激勵機制8.3.1政策支持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農村旅游人才發展,如提供培訓補貼、稅收優惠、創業扶持等。8.3.2企業激勵企業應根據農村旅游人才的特點,制定合理的薪酬體系、晉升通道和福利待遇,提高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滿意度。8.3.3社會認同通過媒體宣傳、表彰優秀農村旅游人才等方式,提高社會對農村旅游人才的認同度,激發人才的工作熱情。8.3.4個人發展為農村旅游人才提供多元化的職業發展路徑,如專業培訓、學歷提升、跨行業交流等,助力人才成長。第9章農村旅游產業鏈構建與優化9.1產業鏈結構與要素農村旅游產業鏈是指在旅游活動中,從農業生產、加工、銷售到旅游服務、旅游產品開發等各個環節相互關聯、相互協作的產業鏈條。其結構與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9.1.1產業鏈環節(1)農業生產環節:包括種植、養殖、漁業等,為旅游提供特色農產品;(2)農產品加工環節: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3)旅游服務環節:包括餐飲、住宿、交通、導游等,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4)旅游產品開發環節: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體驗項目。9.1.2產業鏈主體(1)農業生產者:包括農戶、農業企業等;(2)農產品加工企業:負責農產品深加工,提升產品價值;(3)旅游企業: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區等;(4)及相關部門:負責政策支持、產業規劃和監管。9.1.3產業鏈支撐體系(1)基礎設施:交通、通信、水電等基礎設施;(2)技術支持:農業技術、旅游服務技術等;(3)政策環境:政策支持、產業扶持政策等。9.2產業鏈協同發展農村旅游產業鏈協同發展是指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相互配合、協同作用,實現產業整體效益的提升。具體措施如下:9.2.1建立健全協同機制推動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形成協同效應。9.2.2優化產業鏈布局根據各地資源優勢,合理規劃產業鏈布局,發揮區域特色。9.2.3加強產業鏈主體合作鼓勵產業鏈主體之間開展合作,實現互利共贏。9.2.4提升產業鏈技術創新能力加強農業和旅游服務領域的技術創新,提高產業鏈整體競爭力。9.3產業鏈優化策略針對農村旅游產業鏈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優化策略:9.3.1延伸產業鏈條(1)拓展農產品加工環節,提高產品附加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急診科醫院保安崗位職責
- 快餐行業食品供貨應急預案措施
- 農林牧漁培訓效果評價范文
- 基層婦女干部培訓班學習心得體會
- 學校扶貧安全教育計劃
- 中醫藥健康管理科技應用工作計劃
- 文化傳媒公司客戶投訴流程
- 英語商務郵件范文財務結算
- 湖南文藝出版社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評價計劃
- 危險廢物處理重大危險源監控措施
- 2025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帶答案
- GB/T 15683-2025糧油檢驗大米直鏈淀粉含量的測定
- 南瓜訂貨合同范例
- 裝修貸款申請書
- 造林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 《外匯交易基礎知識培訓》詳解課件
- cpk自動計算電子表格表格
- 消化道腫瘤合并惡性腹水診治新進展
- 進修匯報高壓氧艙治療
- TSG 07-2019電梯安裝修理維護質量保證手冊程序文件制度文件表單一整套
- 小區停車場管理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