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作業指導書_第1頁
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作業指導書_第2頁
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作業指導書_第3頁
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作業指導書_第4頁
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作業指導書TOC\o"1-2"\h\u5823第1章引言 3292731.1農業生產資料概述 382981.2流通作業的重要性 43336第2章農業生產資料分類及標準 4303162.1農業生產資料分類 4126652.1.1種子 4194112.1.2肥料 5181002.1.3農藥 5130442.1.4農膜 5264902.1.5農業機械及配件 5282302.2農業生產資料標準 6318042.2.1種子標準 6319992.2.2肥料標準 614582.2.3農藥標準 6270872.2.4農膜標準 695432.2.5農業機械及配件標準 621541第3章農業生產資料采購 665733.1采購渠道選擇 6125093.1.1渠道分類 6228773.1.2渠道評估 7259493.1.3渠道選擇策略 74643.2采購流程與要求 7144183.2.1采購計劃制定 7188583.2.2市場調查與分析 7117043.2.3供應商篩選與評估 7218203.2.4合同簽訂 7204393.2.5采購執行 720473.2.6質量檢驗與驗收 8136473.2.7采購檔案管理 87583.2.8供應商關系維護 821618第4章農業生產資料倉儲管理 8161544.1倉庫選址與規劃 8303294.1.1選址原則 8277164.1.2選址流程 8290184.1.3倉庫規劃 8164234.2入庫作業管理 8177304.2.1貨物接收 8323464.2.2貨物存放 8253544.2.3貨物驗收 924394.3倉儲養護與安全管理 9192254.3.1倉儲養護 938934.3.2安全管理 928820第5章農業生產資料配送管理 9109595.1配送模式選擇 9273375.1.1直達配送模式 94565.1.2中轉配送模式 938965.1.3共同配送模式 10107725.2配送路線優化 1083635.2.1路線規劃原則 10300385.2.2路線優化方法 10256535.3配送作業實施 10200705.3.1配送作業流程 10130815.3.2配送作業要求 101055第6章農業生產資料運輸管理 1163676.1運輸方式及選擇 11295946.1.1公路運輸 11182136.1.2鐵路運輸 11218226.1.3水路運輸 11135546.1.4航空運輸 11192776.2運輸工具與設備 11116596.2.1運輸車輛 1114906.2.2鐵路運輸設備 11294786.2.3水路運輸設備 11120696.2.4航空運輸設備 11317176.3運輸作業流程 12116126.3.1運輸計劃制定 12174116.3.2貨物包裝 12267146.3.3貨物裝卸 12179506.3.4運輸途中管理 123606.3.5貨物交付 1229431第7章農業生產資料銷售與售后服務 1242137.1銷售策略與渠道 1231137.1.1銷售策略制定 12236647.1.2銷售渠道拓展 1286147.1.3銷售團隊建設 12285047.2銷售合同管理 13122757.2.1合同簽訂 13112617.2.2合同履行 1334577.2.3合同變更與解除 13313597.3售后服務與投訴處理 1319427.3.1售后服務 1325757.3.2投訴處理 1321402第8章農業生產資料質量管理 13229178.1質量檢驗與驗收 13245278.1.1檢驗流程 1314718.1.2驗收標準 1499108.1.3檢驗方法 1450988.2質量問題處理 146908.2.1質量問題發覺 14243558.2.2質量問題原因分析 14111728.2.3質量問題處理措施 14194758.3質量改進措施 1457888.3.1優化供應鏈管理 14149628.3.2提高員工素質 14286228.3.3加強質量監控 14111548.3.4推進技術創新 14269868.3.5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153688第9章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信息化管理 15117909.1信息化管理概述 15257689.2信息系統建設與實施 15317209.2.1信息系統架構 15209729.2.2信息系統實施 15219559.3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 16279129.3.1數據分析 16249729.3.2決策支持 1611505第10章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風險與防范 16208310.1風險識別與評估 162198210.1.1風險識別 161853310.1.2風險評估 161244210.2防范措施與應對策略 173272310.2.1產品質量風險防范 172587210.2.2物流運輸風險防范 171569410.2.3庫存管理風險防范 172320110.2.4供應鏈斷裂風險防范 17581310.2.5市場風險防范 172144410.2.6政策風險防范 1710310.3應急預案與處理 172661710.3.1應急預案 172406510.3.2處理 182205010.3.3善后 18第1章引言1.1農業生產資料概述農業生產資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為保證農作物生長和畜牧業發展所需的各種物質資料。這些資料包括種子、肥料、農藥、農膜、農業機械、飼料、獸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質量和供應情況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產品質量,對農業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2流通作業的重要性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作業是將生產資料從生產者傳遞到使用者的過程,主要包括采購、運輸、儲存、銷售和售后服務等環節。流通作業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保障農業生產順利進行。流通作業保證了農業生產資料在合適的時間、地點和質量狀態下,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為農業穩產、增產提供有力保障。(2)提高農業生產效益。高效的流通作業可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農民增收。(3)優化資源配置。流通作業有助于實現農業生產資料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4)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流通作業中的質量監管和控制,有利于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5)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流通作業的現代化發展,有助于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經營模式的變革,促進農業現代化進程。(6)增強農業產業競爭力。高效的流通作業有助于提升農業產業整體競爭力,為我國農業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提升提供支持。(7)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流通作業的發展,有利于拓展農村市場,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作業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強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作業管理,提高流通效率,對促進我國農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2章農業生產資料分類及標準2.1農業生產資料分類農業生產資料是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主要包括種子、肥料、農藥、農膜、農業機械及配件等。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這些生產資料,現將其分類如下:2.1.1種子種子是農業生產的起點,其質量和品種直接關系到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種子分類如下:(1)糧食作物種子:如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2)經濟作物種子:如棉花、油菜、花生、茶葉等;(3)蔬菜種子:如番茄、黃瓜、茄子、豆角等;(4)水果種子:如蘋果、梨、桃、柑橘等;(5)花卉種子:如玫瑰、菊花、牡丹、月季等。2.1.2肥料肥料是提供植物生長所需養分的物質,分為以下幾類:(1)有機肥料:如農家肥、商品有機肥、生物有機肥等;(2)化學肥料:如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等;(3)微量元素肥料:如硼肥、鋅肥、鐵肥、鉬肥等;(4)微生物肥料: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解磷菌肥等。2.1.3農藥農藥是用于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化學物質,分為以下幾類:(1)殺蟲劑:如有機氯類、有機磷類、擬除蟲菊酯類等;(2)殺菌劑:如苯并咪唑類、多菌靈類、甲氧基丙烯酸酯類等;(3)除草劑:如苯氧羧酸類、草甘膦類、三氮苯類等;(4)植物生長調節劑:如矮壯素、多效唑、乙烯利等。2.1.4農膜農膜是用于覆蓋地面、保溫、保濕、防草、增產的一種塑料制品,主要分為以下幾類:(1)普通農膜:適用于一般作物種植;(2)長壽農膜: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可減少換膜次數;(3)功能性農膜:如抗紫外線農膜、增溫農膜、除草農膜等。2.1.5農業機械及配件農業機械及配件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農民勞動強度的重要工具,包括以下幾類:(1)耕作機械:如拖拉機、旋耕機、深松機等;(2)播種機械:如播種機、插秧機、噴播機等;(3)植保機械:如噴霧器、噴粉機、彌霧機等;(4)收獲機械:如收割機、脫粒機、烘干機等;(5)農產品加工機械:如碾米機、磨面機、榨油機等。2.2農業生產資料標準為了保證農業生產資料的質量,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我國制定了一系列農業生產資料標準。以下簡要介紹各類生產資料的標準:2.2.1種子標準種子標準主要包括品種標準、質量標準、包裝和標識標準等。種子品種標準要求品種純度、種子質量、產量、抗病性等指標達到規定要求;種子質量標準要求種子凈度、發芽率、水分、病蟲害等指標符合規定。2.2.2肥料標準肥料標準主要包括產品質量標準、包裝和標識標準、施用技術規范等。肥料產品質量標準要求養分含量、水分、粒度、有害物質等指標符合規定。2.2.3農藥標準農藥標準主要包括產品質量標準、包裝和標識標準、殘留限量標準等。農藥產品質量標準要求有效成分含量、懸浮率、乳化率、熱穩定性等指標達到規定要求。2.2.4農膜標準農膜標準主要包括產品質量標準、包裝和標識標準、使用壽命等。農膜產品質量標準要求厚度、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透光率等指標符合規定。2.2.5農業機械及配件標準農業機械及配件標準主要包括產品功能標準、安全標準、質量標準等。產品功能標準要求機械及配件的作業效率、功耗、可靠性等指標達到規定要求;安全標準要求機械及配件在設計和使用過程中符合安全要求。第3章農業生產資料采購3.1采購渠道選擇3.1.1渠道分類農業生產資料采購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批發市場、生產廠家、代理商、合作社、電商平臺及境外進口。各類渠道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需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合理選擇。3.1.2渠道評估在采購渠道選擇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估:(1)產品質量:保證所選渠道提供的農業生產資料符合國家質量標準;(2)價格合理:對比不同渠道的價格,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渠道;(3)供貨穩定:選擇供貨渠道時,需考慮其供貨能力和信譽;(4)售后服務:了解渠道商的售后服務,保證采購的農業生產資料在使用過程中得到保障。3.1.3渠道選擇策略根據農業生產資料的特點和需求,采用以下策略進行渠道選擇:(1)直接采購:對于需求量大、品質要求高的農業生產資料,可優先選擇生產廠家或大型代理商進行直接采購;(2)聯合采購:與同行業或其他農業企業聯合采購,以降低采購成本;(3)多元化渠道:建立多個采購渠道,降低單一渠道風險,提高采購效率。3.2采購流程與要求3.2.1采購計劃制定根據農業生產計劃,制定農業生產資料采購計劃,包括采購品種、數量、質量標準、預算等。3.2.2市場調查與分析對市場進行充分的調查和分析,了解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質量、供貨情況等信息,為采購決策提供依據。3.2.3供應商篩選與評估根據采購計劃和市場調查結果,篩選合適的供應商,進行評估和比較,選擇最佳供應商。3.2.4合同簽訂與供應商簽訂正式的采購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保證合同條款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企業利益。3.2.5采購執行按照合同約定,及時辦理付款、提貨等手續,保證農業生產資料按時到位。3.2.6質量檢驗與驗收對采購的農業生產資料進行質量檢驗,保證符合國家質量標準。合格后進行驗收,辦理入庫手續。3.2.7采購檔案管理建立采購檔案,詳細記錄采購過程的相關信息,包括采購合同、質量檢驗報告、驗收單等,以備查閱。3.2.8供應商關系維護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定期進行溝通與交流,共同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第4章農業生產資料倉儲管理4.1倉庫選址與規劃4.1.1選址原則在選擇農業生產資料倉庫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交通便利,靠近農村主產區;地勢較高,排水良好,避免水患影響;遠離污染源,保證農業生產資料質量。4.1.2選址流程(1)收集相關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條件、氣候特點等;(2)對備選地點進行實地考察,評估其是否符合選址原則;(3)綜合分析各備選地點的優缺點,確定最佳選址方案。4.1.3倉庫規劃(1)根據倉庫功能,合理劃分庫區,如:原料庫、成品庫、輔料庫等;(2)庫房內部布局合理,便于貨物存放、裝卸和搬運;(3)設置必要的辦公、休息、消防等輔助設施。4.2入庫作業管理4.2.1貨物接收(1)核對貨物名稱、規格、數量、質量等,保證與采購訂單一致;(2)驗收合格后,辦理入庫手續;(3)對不符合要求的貨物,及時與供應商溝通,協商處理。4.2.2貨物存放(1)按照貨物類別、性質、規格等,合理規劃存放位置;(2)遵循先進先出原則,保證貨物新鮮度;(3)做好貨物標識,便于查找和管理。4.2.3貨物驗收(1)對入庫貨物進行質量抽檢,保證貨物符合國家標準;(2)驗收合格后,辦理入庫手續,并記錄相關信息;(3)對不合格貨物,及時處理并記錄原因。4.3倉儲養護與安全管理4.3.1倉儲養護(1)定期檢查倉庫設施設備,保證運行正常;(2)做好庫房內溫濕度控制,防止貨物受潮、發霉;(3)定期進行庫房衛生清理,保持庫房整潔。4.3.2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倉庫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員工安全意識培訓;(2)加強庫房防火、防盜、防爆、防潮等措施;(3)定期開展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4)制定應急預案,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第5章農業生產資料配送管理5.1配送模式選擇農業生產資料配送模式的選擇對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義。應根據農業生產資料的特性和需求,選擇適宜的配送模式。5.1.1直達配送模式直達配送模式是指生產企業直接將農業生產資料配送到終端用戶手中。此模式適用于生產規模較大、產品標準化程度高的農業生產資料,可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物流成本。5.1.2中轉配送模式中轉配送模式是指生產企業將農業生產資料先配送到區域性的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向終端用戶配送。此模式適用于生產規模較小、產品多樣化程度高的農業生產資料,有利于整合資源,提高配送效率。5.1.3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是指多個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商共同使用同一配送渠道,實現資源共享、降低成本。此模式適用于供應商數量較多、產品互補性強的農業生產資料,有利于提高配送車輛的利用率,降低配送成本。5.2配送路線優化配送路線的優化是提高農業生產資料配送效率的關鍵。通過科學合理地規劃配送路線,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務水平。5.2.1路線規劃原則(1)最短路線原則: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選擇距離最短的配送路線。(2)最小成本原則:在保證配送效率的前提下,選擇成本最低的配送路線。(3)客戶滿意度原則:充分考慮客戶需求,保證配送準時、準確、高效。5.2.2路線優化方法(1)人工經驗法:依據配送人員的經驗,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路線規劃。(2)線性規劃法:運用數學模型,求解配送路線的最優解。(3)網絡優化法:利用計算機技術,構建配送網絡模型,實現路線優化。5.3配送作業實施配送作業實施是農業生產資料配送管理的核心環節,應嚴格按照配送計劃和要求進行。5.3.1配送作業流程(1)接單:接收訂單,確認配送信息。(2)備貨:根據訂單要求,準備相應的農業生產資料。(3)裝車:將備好的貨物按照規定要求裝車。(4)配送:按照規劃好的路線,將貨物送達終端用戶。(5)簽收:確認貨物無誤后,由終端用戶簽收。(6)反饋:收集配送過程中的問題和意見,及時調整和改進。5.3.2配送作業要求(1)準確性:保證配送的農業生產資料品種、數量、質量無誤。(2)時效性:按照約定的時間完成配送任務。(3)安全性:保證配送過程中貨物和人員的安全。(4)服務性:提供優質的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第6章農業生產資料運輸管理6.1運輸方式及選擇農業生產資料運輸是保證農業生產順利進行的關鍵環節。合理選擇運輸方式,對提高農業生產資料流通效率具有重要意義。6.1.1公路運輸公路運輸具有靈活、便捷的特點,適用于中短途運輸。在選擇公路運輸時,應充分考慮運輸路線、路況、季節性因素以及運輸成本。6.1.2鐵路運輸鐵路運輸具有運量大、速度快、運輸成本低等優點,適用于長途、大量農業生產資料的運輸。在選擇鐵路運輸時,應注意辦理相關手續,保證運輸安全。6.1.3水路運輸水路運輸適用于大宗農業生產資料的長途運輸,具有運量大、運輸成本低等優點。在選擇水路運輸時,應關注航線、港口、船期等信息,保證運輸效率。6.1.4航空運輸航空運輸適用于急需、高價值、易變質的農業生產資料,具有運輸速度快、時效性強等優點。在選擇航空運輸時,應關注航班、運輸成本及天氣等因素。6.2運輸工具與設備合理選擇運輸工具與設備,是保證農業生產資料運輸安全、高效的關鍵。6.2.1運輸車輛根據農業生產資料的種類、運輸距離和運輸成本,選擇適當的運輸車輛。車輛應具備良好的功能、安全設施和防護措施。6.2.2鐵路運輸設備選擇鐵路運輸時,應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鐵路運輸設備,包括集裝箱、散裝貨物車輛等。6.2.3水路運輸設備水路運輸設備包括船舶、駁船等,應選擇適航性良好、符合運輸需求的船舶。6.2.4航空運輸設備航空運輸設備主要包括飛機、航空集裝箱等,應選擇功能穩定、安全性高的設備。6.3運輸作業流程為保障農業生產資料運輸作業的順利進行,制定以下運輸作業流程:6.3.1運輸計劃制定根據農業生產資料的需求、運輸方式、運輸時間等因素,制定詳細的運輸計劃。6.3.2貨物包裝根據運輸方式、貨物性質和運輸距離,選擇適當的包裝材料和方法,保證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安全無損。6.3.3貨物裝卸裝卸作業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保證貨物安全、高效地完成裝卸。6.3.4運輸途中管理加強運輸途中的貨物安全管理,防止貨物丟失、損壞、變質等現象發生。6.3.5貨物交付貨物到達目的地后,應及時進行驗收,保證貨物數量、質量與合同約定相符,完成貨物交付。第7章農業生產資料銷售與售后服務7.1銷售策略與渠道7.1.1銷售策略制定根據市場需求、競爭態勢、產品特性等因素,制定農業生產資料銷售策略。明確銷售目標,合理規劃產品價格、促銷手段及銷售區域。7.1.2銷售渠道拓展(1)傳統渠道:主要包括經銷商、代理商、零售商等;(2)電商平臺:利用互聯網優勢,開展線上銷售,提高市場覆蓋面;(3)直銷渠道:針對大型農場、合作社等,開展直銷業務,降低中間環節成本;(4)跨境渠道:拓展國際市場,增加出口業務。7.1.3銷售團隊建設(1)招聘具有農業專業知識和銷售經驗的團隊成員;(2)定期進行銷售技能培訓,提高團隊整體業務水平;(3)建立激勵制度,調動銷售人員積極性。7.2銷售合同管理7.2.1合同簽訂(1)明確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2)保證合同內容符合法律法規要求;(3)合同簽訂后,及時報備相關部門。7.2.2合同履行(1)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交貨時間、數量、質量等進行履約;(2)建立合同履行檔案,保證合同執行過程的可追溯性;(3)定期對合同履行情況進行檢查,保證合同順利執行。7.2.3合同變更與解除(1)當合同雙方出現特殊情況,需變更或解除合同時應及時溝通協商;(2)按照法定程序辦理合同變更或解除手續;(3)記錄合同變更或解除情況,歸檔保存。7.3售后服務與投訴處理7.3.1售后服務(1)提供產品使用、維護、保養等方面的技術指導;(2)設立售后服務,及時解答客戶疑問;(3)定期對客戶進行回訪,了解產品使用情況,收集客戶意見及建議。7.3.2投訴處理(1)建立投訴處理機制,保證客戶投訴得到及時、有效處理;(2)對投訴內容進行分類、分析,查找問題原因,制定改進措施;(3)主動與客戶溝通,反饋處理結果,提高客戶滿意度。第8章農業生產資料質量管理8.1質量檢驗與驗收8.1.1檢驗流程在生產資料進入流通環節前,應建立嚴格的檢驗流程。檢驗流程包括:進貨檢驗、過程檢驗和最終檢驗。保證所有農業生產資料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質量標準。8.1.2驗收標準驗收標準應參照國家、行業及企業內部相關規定,保證農業生產資料的質量、安全性、有效性。驗收時應重點關注:產品合格證、生產日期、保質期、包裝完整性等方面。8.1.3檢驗方法采用科學的檢驗方法,包括化學分析、物理檢測、生物檢測等,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8.2質量問題處理8.2.1質量問題發覺在檢驗與驗收過程中,如發覺質量問題,應及時記錄并報告給相關部門。同時對問題產品進行隔離,防止流入下一環節。8.2.2質量問題原因分析對發覺的質量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如生產工藝、原料、儲存條件等。8.2.3質量問題處理措施根據質量問題原因,制定相應的處理措施。如退貨、換貨、維修、補償等。保證消費者權益,維護企業信譽。8.3質量改進措施8.3.1優化供應鏈管理加強供應鏈各環節的管理,保證生產資料質量。與優質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降低質量風險。8.3.2提高員工素質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和操作技能。設立激勵機制,鼓勵員工積極參與質量管理。8.3.3加強質量監控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對生產資料進行全面監控。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質量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和處理。8.3.4推進技術創新鼓勵企業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8.3.5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保證體系的有效運行。通過質量認證,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降低質量風險。第9章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信息化管理9.1信息化管理概述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資料流通業務進行有效整合和管理,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成本,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力保障。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信息收集、處理、存儲、傳輸和應用等環節。通過信息化管理,可以實現農業生產資料供需的精準匹配,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和農業現代化發展。9.2信息系統建設與實施9.2.1信息系統架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信息系統應遵循模塊化、集成化和可擴展性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模塊:(1)基本信息管理模塊:包括供應商信息、產品信息、庫存信息、客戶信息等管理功能。(2)訂單管理模塊:實現訂單的、執行、跟蹤和查詢等功能。(3)倉儲管理模塊:對倉庫的入庫、出庫、庫存盤點等業務進行管理。(4)配送管理模塊:實現物流配送的調度、跟蹤和優化。(5)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模塊:對業務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為決策提供依據。9.2.2信息系統實施(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企業的業務需求,明確信息系統建設的目標和功能。(2)系統設計:根據需求分析,設計信息系統的架構、模塊劃分和功能。(3)系統開發:采用成熟的技術和工具,進行信息系統的開發。(4)系統測試:對開發完成的信息系統進行功能測試、功能測試和安全測試。(5)系統部署與培訓:將信息系統部署到實際環境中,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6)系統運維:對信息系統進行持續優化和升級,保證系統穩定運行。9.3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9.3.1數據分析通過收集農業生產資料流通業務數據,運用數據分析技術,挖掘潛在的業務規律和價值,為決策提供依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銷售數據分析:分析銷售趨勢、區域分布、產品結構等,為營銷策略制定提供支持。(2)庫存數據分析:對庫存結構、周轉率等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