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056-2014 栗實象防治技術規程 _第1頁
DB34T 2056-2014 栗實象防治技術規程 _第2頁
DB34T 2056-2014 栗實象防治技術規程 _第3頁
DB34T 2056-2014 栗實象防治技術規程 _第4頁
DB34T 2056-2014 栗實象防治技術規程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34DB34/T2056—2014栗實象防治技術規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tegratedcontrolofCurculiodauidiFairmaire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I1LY/T1681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及成災標準屬鞘翅目Coleptera象蟲科Curculionidae,又稱栗實象鼻蟲,是一種在我省分布廣泛、危害嚴4寄主、分布和識別特征板栗Castaneamollissima又名栗子、中國板栗,是殼斗科栗屬的植物,原產于中國,分布于臺灣以及中國大陸地區,安徽省廣泛分布,已有人工廣泛栽培。茅栗科栗屬的植物,安徽省廣泛分布,多見于山地自然生長,板栗產區均有發2在寄主分布區,設定踏查路線,選取有代表性的地段,設定臨時標準地,隨機抽取30株標準樹在栗實象發生區,根據不同立地環境每6~20hm2設立固定標準地1塊,面積0.067將調查結果表整理、匯總后填入栗實象發生情況匯總表,見附錄C,并寫出監測下一世代幼蟲的預測發生量=調查時越冬幼蟲蟲口基數×雌雄比×每頭雌蟲的平均產卵量×卵的孵3預測發生面積=預測或實測輕度發生標準地塊數×輕度發生標準地代表面積+預測或實測中度發生標準地塊數×中度發生標準地地代表面積+預測或實測重度發生標準地塊數×重度發生標通過各發育階段之間的期距,推算以后各蟲態(或各齡期)的發生日期。栗實象卵歷期約55d~——越冬幼蟲期指標:栗樹下土中幼蟲蟲口密度2條/m2。將新脫粒的栗實放在密閉條件下熏蒸,按LY9.2.1春季萌芽前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萌芽后用5%吡蟲啉乳油1000倍液進行樹冠噴施。在6~4檢查蟲口減退率和成災率。用蟲口減退率和成災率表示防治效果。對于化學防治7d后蟲口減退5A.1識別特征A.1.1成蟲雌蟲體長6~9mm,黑色。頭管圓柱形,前端向下彎曲,黑色有光澤,長6.5~11mm,觸角從頭橢圓形,長約1.5mm。表面光滑。初產時透明,近名孵化時呈乳白色,A.1.4蛹6輕中重%7踏查地塊面積(hm2):踏查代表面積(%)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