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7-T 469-2024 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綜合利用技術要求_第1頁
DB1307-T 469-2024 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綜合利用技術要求_第2頁
DB1307-T 469-2024 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綜合利用技術要求_第3頁
DB1307-T 469-2024 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綜合利用技術要求_第4頁
DB1307-T 469-2024 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綜合利用技術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EQ\*jc3\*hps20\o\al(\s\up22(CS),CS)EQ\*jc3\*hps20\o\al(\s\up22(1),Z)EQ\*jc3\*hps20\o\al(\s\up22(0),5)DB1307張家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IDB1307/T469—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沽源縣分局、河北晶淼生態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張家口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沽源縣農業農村局、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沽源縣百順源淀粉有限公司、河北鑫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張家口富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沽源縣雙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沽源縣邦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張北縣分局、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宣化區分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秀國、張書穎、張海燕、張二保、宋翠凱、孫婧婷、張建光、郭明、石建霞、劉建偉、翟曉娟、焦志考、趙治宇、張鴻、關堯涵、王春鳳、孔祥宇、江虹、王秀峰、楊勇、陳君。1DB1307/T469—2024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綜合利用技術要求本文件規定了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綜合利用的總體要求、工藝流程、技術要求、施用要求、監測要求、運行管理等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綜合利用。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6920水質pH值的測定玻璃電極法GB7959糞便無害化衛生要求GB/T14675空氣質量惡臭的測定三點比較式臭袋法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17323瓶裝飲用純凈水GB/T19524.1肥料中糞大腸菌群的測定GB/T19524.2肥料中蛔蟲卵死亡率的測定GB/T23349肥料中砷、鎘、鉻、鉛、汞含量的測定GB/T40750農用沼液HJ/T166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860.2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農副食品加工工業-淀粉工業NY/T525有機肥料NY/T1973水溶肥料水不溶物含量和pH的測定NY/T1978肥料汞、砷、鎘、鉛、鉻、鎳含量的測定NY/T2596沼肥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馬鈴薯淀粉加工所產生的分離汁水、馬鈴薯清洗水、車間和設備清洗水等混合水。3.2沼液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經厭氧發酵后殘余的液體。3.3沼渣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經厭氧發酵后產生的半固體物質。2DB1307/T469—20243.4沼氣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經厭氧發酵后產生的氣態物質。4總體要求4.1安全優先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厭氧發酵后產生的沼液、沼渣應進行綜合利用,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和農產品安全。4.2清潔生產通過應用清潔生產工藝技術、設備設施,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產生和排放。4.3風險管控積極開展沼液、沼渣、土壤檢測,發現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綜合利用過程環境和農作物異常,應立即啟動應急措施,避免產生持續性環境和作物風險。4.4規模控制根據土地實際情況,評估土地消納能力,合理確定沼液、沼渣利用規模,確保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能夠有效利用且不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5工藝流程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綜合利用大致過程為:沉淀→厭氧發酵→暫貯→還田施用。工藝流程見圖1。田間施用設施流量計量暫貯厭氧發酵沼氣利用分離汁水流量計量沉淀輸送管網或運輸車馬鈴薯淀粉加工!田間施用設施流量計量暫貯厭氧發酵沼氣利用分離汁水流量計量沉淀輸送管網或運輸車馬鈴薯淀粉加工!圖1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綜合利用工藝流程圖6技術要求6.1沼液3DB1307/T469—2024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厭氧發酵后沼液中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1要求。[來源:GB/T40750,5]。表1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厭氧發酵沼液技術指標要求計ms/cm)——6.2沼渣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厭氧發酵后沼渣中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表2要求。[來源:NY/T2596,4.1]。表2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厭氧發酵沼渣技術指標要求按照NY/T1973的規定執行),),按照NY/T1978的規定執行),),),),7施用要求7.1適宜作物施用沼液、沼渣的農田宜種植玉米、小麥、油葵、高粱、莜麥、藜麥、向日葵等,也可種植茄科以外蔬菜、豆類、果樹、牧草等。7.2適宜土壤適宜于鹽堿地、沙薄地等土壤的改良與地力培育。7.3施用時期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厭氧發酵完全后的沼液、沼渣,可于當年秋冬季及來年春季作為基肥施用,施4DB1307/T469—2024用期與農時相對應。7.4施用量種植一季作物沼液、沼渣推薦施用量為:當土壤全氮含量實際檢測結果大于2g/kg時,施用量不大于20m3/畝;當土壤全氮含量實際檢測結果小于2g/kg時,施用量不大于50m3/畝;具體施用量計算過程見附錄A。7.5施用方式沼液采用噴施,沼渣采用翻拋,施用地塊應遠離居民區及其他環境敏感區,施用后72小時內翻耕土地。8監測要求8.1沼液、沼渣監測監測頻率為當年秋冬季及來年春季施用前至少監測一次。8.2土壤監測監測頻率為每年一次。土壤監測按HJ/T166執行,監測結果應符合GB15618,4.1要求。9運行管理9.1應按照HJ860.2的要求編制環境管理臺賬及執行報告。9.2應對淀粉產量、還田土地面積及種植作物種類按年記錄,沼液、沼渣量及還田時間按日進行記錄。記錄保存5年。9.3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綜合利用運行過程,應納入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5DB1307/T469—2024以氮負荷為限值因子的沼液、沼渣年施用量推薦公式A.1以氮負荷為限值因子的沼液、沼渣年施用量Va計算式中:va——單位面積土地沼液、沼渣年施用量,單位為m3/畝;vb——氮平衡施用量,單位為m3/畝,計算公式見A.2;vP——土壤改良施用量,單位為m3/畝,計算公式見A.3。A.2氮平衡施用量Vb的計算式中:l——土壤中氮損失補償系數;yi——單位面積第i季作物預期產量,單位為kg/畝;ai——第i季作物形成100kg產品吸收的氮量,單位為kg/100kg;c——沼液、沼渣中總氮含量,單位為kg/m3。土壤中氮損失補償系數與沼液、沼渣施用方式、土壤結構等因素有關,一般情況下可取值1.5。A.2.2yi的確定單位面積作物預期產量yi的確定應以當地前三年正常氣候和耕作條件下的作物平均產量為準。A.2.3ai的確定作物形成100kg產品吸收的氮量ai的確定可參考表A-1。不同作物、同種作物的不同品種、地理條件及氣候條件等都可能導致作物形成100kg產量吸收的營養元素吸收的氮量不同,ai值可參考地方農業管理及科研部門公布的數據確定。表A-1作物形成100kg產品吸收的氮量參考值a(kg/100kg)123456786DB1307/T469—2024續表A-1作物形成100kg產品吸收的氮量參考值9A.2.4c的確定沼液、沼渣中總氮含量因馬鈴薯淀粉加工肥水處理方式、儲存時間不同差別較大,沼液、沼渣中總氮含量c應根據實際檢測數據確定。A.3土壤改良施用量Vp的計算式中:l——土壤中氮損失補償系數;s——單位土壤面積,單位為m2/畝;h——土壤耕作層深度,單位為m;ρ——土壤容重,單位為g/cm3;wmax——改良后土壤目標全氮含量,單位為g/kg;W0——當前土壤全氮含量,單位為g/kg;f——還田利用風險系數,單位為年;c——沼液、沼渣中總氮含量,單位為kg/m3。土壤中氮損失補償系數與沼液、沼渣施用方式、土壤結構等因素有關,一般情況下可取值1.5。A.3.2s的確定單位土壤面積s取值667m2/畝。A.3.3h的確定土壤耕作層厚度h受農事活動、地表作物、施肥、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一般為0.2m~0.3m之間,h值的選擇應依據實際測量結果確定。土壤容重ρ為田間自然壘結狀態下單位容積土體(包括土粒和孔隙)的重量,ρ值的選擇應根據實際檢測結果確定。7DB1307/T469—2024A.3.5wmax確定改良后土壤目標全氮含量wmax是指經沼液、沼渣施用,土壤肥力不斷增加后土壤中全氮含量,一般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