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選擇性考試(化學)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O—16S—32Cl—35.5Ti—48Cu—64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文物見證歷史,化學創造文明。東北三省出土的下列文物據其主要成分不能與其他三項歸為一類的是A.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銀盞B.北燕鴨形玻璃注C.漢代白玉耳杯D.新石器時代彩繪幾何紋雙腹陶罐2.下列化學用語或表述正確的是A.中子數為1的氦核素:
2B.SiO2的晶體類型:分子晶體C.F2的共價鍵類型:p-pσ鍵D.PCl3的空間結構:平面三角形3.下列實驗操作或處理方法錯誤的是A.點燃H2前,先檢驗其純度B.金屬K著火,用濕抹布蓋滅C.溫度計中水銀灑落地面,用硫粉處理D.苯酚沾到皮膚上,先后用乙醇、水沖洗4.硫及其化合物部分轉化關系如圖。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標準狀況下,11.2LSO2中原子總數為0.5NAB.100mL0.1mol·L-1Na2SO3溶液中,SO32-C.反應①每消耗3.4gH2S,生成物中硫原子數目為0.1NAD.反應②每生成1mol還原產物,轉移電子數目為2NA5.家務勞動中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相關解釋錯誤的是A.用過氧碳酸鈉漂白衣物:Na2CO4具有較強氧化性B.釀米酒需晾涼米飯后加酒曲:乙醇受熱易揮發C.用檸檬酸去除水垢:檸檬酸酸性強于碳酸D.用堿液清洗廚房油污:油脂可堿性水解6.H2O2分解的“碘鐘”反應美輪美奐。將一定濃度的三種溶液(①H2O2溶液;②淀粉、丙二酸和MnSO4混合溶液;③KIO3、稀硫酸混合溶液)混合,溶液顏色在無色和藍色之間來回振蕩,周期性變色;幾分鐘后,穩定為藍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無色→藍色:生成I2B.藍色→無色:I2轉化為化合態C.H2O2起漂白作用D.淀粉作指示劑7.如圖所示的自催化反應,Y作催化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X不能發生水解反應B.Y與鹽酸反應的產物不溶于水C.Z中碳原子均采用sp2雜化D.隨c(Y)增大,該反應速率不斷增大8.下列實驗方法或試劑使用合理的是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方法或試劑A檢驗NaBr溶液中是否含有Fe2+K3[Fe(CN)6]溶液B測定KHS溶液中c(S2-)用AgNO3溶液滴定C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加入金屬Na,過濾D測定KClO溶液的pH使用pH試紙9.環六糊精(D-吡喃葡萄糖縮合物)具有空腔結構,腔內極性較小,腔外極性較大,可包合某些分子形成超分子。圖1、圖2和圖3分別表示環六糊精結構、超分子示意圖及相關應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環六糊精屬于寡糖B.非極性分子均可被環六糊精包合形成超分子C.圖2中甲氧基對位暴露在反應環境中D.可用萃取法分離環六糊精和氯代苯甲醚10.異山梨醇是一種由生物質制備的高附加值化學品,150℃時其制備過程及相關物質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15h后異山梨醇濃度不再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3h時,反應②正、逆反應速率相等B.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①>②C.0~3h平均速率v(異山梨醇)=0.014mol·kg-1·h-1D.反應②加入催化劑不改變其平衡轉化率11.如下反應相關元素中,W、X、Y、Z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基態X原子的核外電子有5種空間運動狀態,基態Y、Z原子有兩個未成對電子,Q是ds區元素,焰色試驗呈綠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QZY4溶液QZX4Y4W12溶液A.單質沸點:Z>Y>WB.簡單氫化物鍵角:X>YC.反應過程中有藍色沉淀產生D.QZX4Y4W12是配合物,配位原子是Y12.“綠色零碳”氫能前景廣闊。為解決傳統電解水制“綠氫”陽極電勢高、反應速率緩慢的問題,科技工作者設計耦合HCHO高效制H2的方法,裝置如圖所示。部分反應機理為:+12H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相同電量下H2理論產量是傳統電解水的1.5倍B.陰極反應:2H2O+2e-2OH-+H2↑C.電解時OH-通過陰離子交換膜向b極方向移動D.陽極反應:2HCHO-2e-+4OH-2HCOO-+2H2O+H2↑13.某工廠利用銅屑脫除鋅浸出液中的Cl-并制備Zn,流程如下。“脫氯”步驟僅Cu元素化合價發生改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鋅浸出液中相關成分(其他成分無干擾)離子Zn2+Cu2+Cl-濃度/(g·L-1)1450.031A.“浸銅”時應加入足量H2O2,確保銅屑溶解完全B.“浸銅”反應:2Cu+4H++H2O22Cu2++H2↑+2H2OC.“脫氯”反應:Cu+Cu2++2Cl-2CuClD.脫氯液凈化后電解,可在陽極得到Zn14.某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結構如圖。結構1是鈷硫化物晶胞的一部分,可代表其組成和結構;晶胞2是充電后的晶胞結構;所有晶胞均為立方晶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結構1鈷硫化物的化學式為Co9S8B.晶胞2中S與S的最短距離為32C.晶胞2中距Li最近的S有4個D.晶胞2和晶胞3表示同一晶體15.25℃下,AgCl、AgBr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某實驗小組以K2CrO4為指示劑,用AgNO3標準溶液分別滴定含Cl-水樣、含Br-水樣。已知:①Ag2CrO4為磚紅色沉淀;②相同條件下AgCl溶解度大于AgBr;③25℃時,pKa1(H2CrO4)=0.7,pKa2(H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曲線②為AgCl沉淀溶解平衡曲線B.反應Ag2CrO4+H+2Ag++HCrO4-的平衡常數K=10C.滴定Cl-時,理論上混合液中指示劑濃度不宜超過10-2.0mol·L-1D.滴定Br-達終點時,溶液中c(B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14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細菌冶金的國家。已知金屬硫化物在“細菌氧化”時轉化為硫酸鹽,某工廠用細菌冶金技術處理載金硫化礦粉(其中細小的Au顆粒被FeS2、FeAsS包裹),以提高金的浸出率并冶煉金,工藝流程如下:回答下列問題:(1)北宋時期我國就有多處礦場利用細菌氧化形成的天然“膽水”冶煉銅,“膽水”的主要溶質為(填化學式)。
(2)“細菌氧化”中,FeS2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3)“沉鐵砷”時需加堿調節pH,生成
(填化學式)膠體起絮凝作用,促進了含As微粒的沉降。
(4)“焙燒氧化”也可提高“浸金”效率,相比“焙燒氧化”,“細菌氧化”的優勢為(填標號)。
A.無需控溫B.可減少有害氣體產生C.設備無需耐高溫D.不產生廢液廢渣(5)“真金不怕火煉”表明Au難被O2氧化,“浸金”中NaCN的作用為
。
(6)“沉金”中Zn的作用為
。
(7)濾液②經H2SO4酸化,[Zn(CN)4]2-轉化為ZnSO4和HCN的化學方程式為。用堿中和HCN可生成(填溶質化學式)溶液,從而實現循環利用。
17.(14分)某實驗小組為實現乙酸乙酯的綠色制備及反應過程可視化,設計實驗方案如下:Ⅰ.向50mL燒瓶中分別加入5.7mL乙酸(100mmol)、8.8mL乙醇(150mmol)、1.4gNaHSO4固體及4~6滴1‰甲基紫的乙醇溶液。向小孔冷凝柱中裝入變色硅膠。Ⅱ.加熱回流50min后,反應液由藍色變為紫色,變色硅膠由藍色變為粉紅色,停止加熱。Ⅲ.冷卻后,向燒瓶中緩慢加入飽和Na2CO3溶液至無CO2逸出,分離出有機相。Ⅳ.洗滌有機相后,加入無水MgSO4,過濾。Ⅴ.蒸餾濾液,收集73~78℃餾分,得無色液體6.60g,色譜檢測純度為98.0%?;卮鹣铝袉栴}:(1)NaHSO4在反應中起作用,用其代替濃H2SO4的優點是(答出一條即可)。
(2)甲基紫和變色硅膠的顏色變化均可指示反應進程。變色硅膠吸水,除指示反應進程外,還可。
(3)使用小孔冷凝柱承載,而不向反應液中直接加入變色硅膠的優點是(填標號)。
A.無需分離B.增大該反應平衡常數C.起到沸石作用,防止暴沸D.不影響甲基紫指示反應進程(4)下列儀器中,分離有機相和洗滌有機相時均需使用的是(填名稱)。
(5)該實驗乙酸乙酯的產率為(精確至0.1%)。
(6)若改用C2H518OH作為反應物進行反應,質譜檢測目標產物分子離子峰的質荷比數值應為18.(13分)為實現氯資源循環利用,工業上采用RuO2催化氧化法處理HCl廢氣:2HCl(g)+12O2(g)Cl2(g)+H2O(g)ΔH1=-57.2kJ·mol-1ΔSK將HCl和O2分別以不同起始流速通入反應器中,在360℃、400℃和440℃下反應,通過檢測流出氣成分繪制HCl轉化率(α)曲線,如圖所示(較低流速下轉化率可近似為平衡轉化率)?;卮鹣铝袉栴}:(1)ΔS0(填“>”或“<”);T3=℃。
(2)結合以下信息,可知H2的燃燒熱ΔH=kJ·mol-1。
H2O(l)H2O(g)ΔH2=+44.0kJ·mol-1H2(g)+Cl2(g)2HCl(g) ΔH3=-184.6kJ·mol-1(3)下列措施可提高M點HCl轉化率的是(填標號)。
A.增大HCl的流速B.將溫度升高40℃C.增大n(HCl)∶n(O2) D.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劑(4)圖中較高流速時,α(T3)小于α(T2)和α(T1),原因是。
(5)設N點的轉化率為平衡轉化率,則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K=(用平衡物質的量分數代替平衡濃度計算)。
(6)負載在TiO2上的RuO2催化活性高,穩定性強。TiO2和RuO2的晶體結構均可用下圖表示,二者晶胞體積近似相等,RuO2與TiO2的密度比為1.66,則Ru的相對原子質量為(精確至1)。
19.(14分)特戈拉贊(化合物K)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其合成路線如下:已知:Ⅰ.Bn為,咪唑為;Ⅱ.和不穩定,能分別快速異構化為和。回答下列問題:(1)B中含氧官能團只有醛基,其結構簡式為。
(2)G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和。
(3)J→K的反應類型為。
(4)D的同分異構體中,與D官能團完全相同,且水解生成丙二酸的有種(不考慮立體異構)。
(5)E→F轉化可能分三步:①E分子內的咪唑環與羧基反應生成X;②X快速異構化為Y;③Y與(CH3CO)2O反應生成F。第③步化學方程式為。
(6)苯環具有與咪唑環類似的性質。參考E→X的轉化,設計化合物I的合成路線如下(部分反應條件已略去)。其中M和N的結構簡式為和。
參考答案1.A2.C3.B4.D5.B6.C7.C8.A9.B10.A11.D12.A13.C14.B15.D16.(除標明外,每空2分)(1)CuSO4(1分)(2)4FeS2+15O2+2H2O4Fe3++8SO42-+4H+(3)Fe(OH)3(4)BC(5)與Au+結合形成[Au(CN)2]-,提高Au的還原性(6)將浸出液中的[Au(CN)2]-還原為Au(7)Na2[Zn(CN)4]+2H2SO4Na2SO4+ZnSO417.(每空2分)(1)催化劑NaHSO4無腐蝕性,操作安全;副產物少,無有毒氣體SO2產生(答出一條即可)(2)促使反應正向進行,提高乙酸乙酯的產率(3)AD(4)分液漏斗(5)73.5%(6)9018.(除標明外,每空2分)(1)<(1分)360(2)-285.8(3)BD(4)反應未達到平衡,T3溫度低,反應速率慢,且反應物在催化劑表面接觸時間短,相同時間內HCl的轉化率低(5)6(6)10119.(1)(2分)(2)羧基(1分)(酚)羥基(1分)(3)還原反應(2分)(4)6(2分)(5)+(CH3CO)2O+CH3COOH(2分)(6)(2分)(2分)2024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選擇性考試(化學)試卷分析一、總體概述2024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選擇性考試化學科目,首次采用自主命題方式,試卷結構由15道選擇題和4道解答題組成,全面覆蓋了化學實驗、化工流程、化學反應原理及有機化學基礎等核心內容。試題設計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同時強調對學生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及創新能力的綜合評估。二、試題特點1.注重基礎,強化應用:試卷中大量題目依托基礎知識,如第1題通過東北三省出土文物的主要成分,引導學生從物質類別的視角認識物質性質;第5題則選取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如漂白衣物、釀制米酒等,考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2.融合學科素養,體現價值引領:試題不僅考查學生的化學知識,還注重對其學科素養的培育。如第6題以“碘鐘”反應為背景,展現化學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藤編家具行業產業鏈協同發展與優化布局策略考核試卷
- 四年級學習之旅
- 雙十一拼團營銷策略
- 江蘇省鎮江一中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3月質量檢測試題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重點名校2025屆初三下學期第三次摸底: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汝陽縣檢卷2025年小升初易錯點數學檢測卷含解析
- 江蘇省余干縣2024-2025學年初三第一次中考模擬統一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商業倫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大同大學《宏觀經濟學A(雙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全縣2024-2025學年小升初素養數學檢測卷含解析
- 釣場出租合同協議
- 骨科病人術后疼痛護理
- 2025云南省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深基坑開挖應急預案1
- 瓷磚委托加工協議書范本
- 醫養結合機構內老人在養老區和醫療區之間床位轉換解讀
- 2025年春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蘇科版上課課件 1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 2025年N1叉車司機考試試題(附答案)
- 2025年遼寧省鞍山臺安縣公益性崗位招聘171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DBJ33T 1104-2022 建設工程監理工作標準
- 河北省管道直飲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