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綜合題專題(47)
一、綜合題(本大題共30小題,共600.0分)
1.根據材料和圖表,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希望中學地理實驗小組對某城市四個住宅小區的環境進行觀察測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
至18:00的溫升數據并繪制了圖甲、圖乙。(基準溫度取某日平均溫度,溫升數據是相對于基
準溫度的增加值)
6789101112131415161718時
甲
4
^1曲2
由0
68
6
4
2
0
幾種下墊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率。
下墊面瀝青道路混凝土磚石黑土土壤沙漠草水
吸收率0.9?0.950.65?0.90.6-0.80.65?0.80.6?0.950.55?0.850.74?0.840.9?0.97
材料二:圖甲中小區1為下墊面吸收率較高的小區,平均吸收率為0.74;小區2為下墊面吸收
率較低的小區,平均吸收率為0.64。
材料三:圖乙為小區3、4的風速與溫升關系相關圖,小區3風速為3m/s;小區4為風速為2.5m/s。
(1)根據材料一、二,下墊面吸收率小的小區的溫升幅度(作用)較,原因是
(2)根據材料三分析,風速越大,溫升幅度越,原因是0
(3)分析該實驗小組研究成果,如何在小區建筑規劃和設計中改善小區的“熱島效應”?
(3)近地面大氣主要熱源是(填字母),圖中起保溫作用的是(填字母),起此
作用的主要氣體是、。
(4)新疆地區晝夜溫差較大,當地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著名諺語,根據
如圖分析新疆晝夜溫差大的原因。
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城市環境質量的要求和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下面為我國
華北地區某城市高中學校研究性學習小組搜集的他們所在城市的相關信息。
材料一:該城市及郊區地形剖面圖。
平原
皿皿不透水層已植被■水體匚!其他
材料三:該城市市中心與郊區近地面下午4時的氣溫差。
時間1月4月7月10月全年
氣溫差(℃)5.26.05.46.05.5
(1)結合地形和植被狀況,分析該城市冬季空氣自凈能力下降的原因。
(2)指出土地利用的變化給該城市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3)分析該城市城郊之間近地面污染物遷移的方向及原因,并提出改善城區空氣質量的有效措
施。
4.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霧是指發生在濱海、島嶼上空或海上低層大氣的一種水汽凝結現象。研究發現葫蘆島市發生
海霧時的氣壓場形勢包括M、N兩類。M形勢(圖1)多出現在夏季,N形勢(圖2)多出現在
冬季。兩類氣壓場形勢下,海霧的生成機制不同。延伸到陸地的海霧及其抬升形成的低碎云是
航空氣象保障的難點。
圖1圖2
(1)從海陸風環流角度簡述M形勢下海霧的生成機制。
(2)推測N形勢下海霧生成的原因。
(3)據資料顯示,該市秋季海霧出現頻率較低,試分析其原因。
5.“如圖是我國東部沿海某地由熱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壓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地的受熱的是,空氣;冷卻的是,空氣_____-
(2)地面A比B的氣壓______(高或低),B地比④地的氣壓______(高或低);圖中①、
②、③、④、⑤四點的氣壓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O
(3)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陸地,則此時應該是(白天或夜晚)。
6.如圖是“某地高空等高面與等壓面關系示意圖”,讀后完成下列問題。
(2)甲、乙兩地受熱的是;甲、乙兩地容易形成降水的是0
(3)用“一”完成圖中甲乙兩地間的熱力環流。
(4)若圖中甲處為海洋,乙處為陸地,則該熱力環流出現在______(白天或夜間);甲、乙兩
地間吹(海風/陸風)。
(5)若此熱力環流發生在城市與郊區之間,簡析此環流對城市環境的有利影響。
7.讀圖1“某城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單位:℃)”和圖2“該城市熱島環流模式示意圖”,
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圖1圖2
(1)觀察圖1,該城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氣溫的分布特點是,形成這種分布特點的主要原
因有(雙項選擇題)。
A.市區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
B.市區地勢高、降水量少
C.郊區空氣質量差、太陽輻射弱
D.郊區綠地面積大、人口密度小
(2)根據圖2所示的信息,近地面的氣流方向是從(填市區或郊區)向(填市區
或郊區)。
(3)根據城市熱島環流的特點,你認為該城市規劃的造林重點應選在圖2中①、②兩地中的
地,理由是。
(4)該城市要把大氣污染嚴重的某大型企業從市區遷出。根據城市熱島環流的特點,你認為最
適合該企業的新廠址應選在圖2中的①、②兩地中的地。在該處建設新廠的利、弊分別
是、O
8.潘辰同學利用自己制作的學具,在教室中模擬演示“熱力環流”過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開始前(圖1),學生觀察到學具中間懸掛的錫紙條沒有明顯的水平擺動。實驗開始后,
學生點燃蠟燭,并在紙杯中放入冰塊,逐漸觀察到兩張錫紙條有明顯的擺動(圖2)。多次重
復實驗,學生發現結果相同。
說明:
①木盒
②錫紙條1
③錫紙條2
④蠟燭
⑤紙杯
⑥透明水晶板
圖1
(1)該實驗結果可以說明。
(2)根據實驗過程繪制出與圖2一致的熱力環流示意圖,并標出近地面氣壓的高低狀況。
&--------:_ffi
靖燭冰塊
(3)為了更好地觀察到實驗現象,參與實驗的學生想讓錫紙條的擺動幅度更大,請提出你的建
議。
9.如圖1是等高面與等壓面關系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87*90?_______
高度/m
300()
k尸-二./④等高
2叫①
looot
oL*--------------5
—2000一等高線(a)?°ft(rtf)C::才涉演m
圖1圖2
(1)圖中①?⑤點,氣壓最高的是,氣壓最低的是
(2)A、B兩地受熱的是.地,空氣.
(3)用箭頭(一)畫出圖中的熱力環流。
(4)A地氣溫日較差比B地(大/小),解釋其原因.
(5)若圖1中所示A、B位于北半球中緯度濱海地區,B為陸地,A為海洋,則圖中所示地區
的季節是季。
10.下圖為某時刻世界局部海平面氣壓(hPa)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就氣壓分布狀況而言,甲是______,乙是______甲地天氣狀況是__________;乙地天氣狀況
是______O
(2)該時刻宜賓風力(“大”或“小”),判斷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A、B兩處比較,氣溫較高的是氣壓較高的是,受冷氣團控制的是,
可能出現降雨的是o
(4)描述未來幾天A地天氣變化情況:
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來,中非合作穩步前行。下圖是非洲安哥拉的局部區域示
意圖,圖中所示鐵路是我國與該國合作的典范。安哥拉著名港口城市洛比托全年平均氣溫約22℃,
年平均降雨量約500mm,3?5月為雨季,旱季的大風天氣會嚴重影響裝卸作業。
。城市1港口一鐵路k河流G等高線及高程(m)
(1)指出洛比托的氣候類型,并分析其旱季多大風天氣的原因。
(2)上圖中甲、乙兩路段列車設計速度分別為90km/h、40km/h。請從地形角度分析甲、乙兩
路段列車設計速度差異的原因。
(3)指出圖示鐵路通車對洛比托港口貨物運輸可能帶來的有利變化,
12.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如圖為某時刻我國局部簡圖。
(1)圖示天氣系統按氣流運動狀況分類屬于O此時①地吹(填方向)風,②地風
力比③(填“大”或“小”)。
(2)簡析此時①地發生洪澇的自然原因。
(3)說出①地防御該天氣系統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13.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概括A層天氣現象復雜多變的原因:①;②。
(2)該層22?27km高度,含量達到最大值,形成______層,成為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
屏障。
(3)圖中50?85km高度范圍內,氣溫隨高度變化的特點是,依據所學的知識可以推測
該高度范圍內大氣運動以運動為主。
(4)C層中有______層,______爆發時,會引起該層的擾動,此時傳播的信號會被部分
或全部吸收。
(5)人類生活在______層的底部。
(6)A—B—C大氣密度的變化趨勢是o
14.讀“氣溫垂直變化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a、b、c、d四條曲線中,正確反映地球大氣溫度隨高度變化的是o判斷依據
是。
(2)風、云、雨、雪等天氣現象集中于_____層(填字母),原因是o
(3)人類目前利用平流層最主要的方式是航空飛行,分析平流層適合航空飛行的原因是.
高度(km)
15.如圖為某年2月16日東亞海平面等壓線(單位:百帕)圖(圖中虛線為鋒線)
1200130°140°
400
(1)圖中①地所示天氣系統為,在低空,該天氣系統區域內的空氣作(順或逆)
時針方向輻散,其中心氣流(上升或下沉),所以在該天氣系統控制下多為(陰
雨、晴朗)天氣。
(2)此時,圖中③地吹_____風,②③其中風力較大的是地,原因是o
(3)圖中虛線表示的鋒為鋒,與鋒前的④地比較,鋒后的⑤地氣溫較,降水較
16.和諧社會深入人心,“創造和諧城市”是每個城市追求的目標.某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就“城
市熱島”現象展開了研究.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中用箭頭標出市區與郊區之間熱力環流的方向.
(2)簡要分析導致市區氣溫高于郊區,形成“城市熱島”的原因.
(3)若在圖中甲地建設衛星城鎮或建設排放大量大氣污染物的工廠,是否合理?為什么?
17.為了探究熱力環流的形成,界首中學高一某學生設計了如下實驗,請根據實驗內容和所學知識,
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實驗過程:在一個比較大的相對封閉的透明玻璃柜內,分別放置一個電爐和一大碗冰塊,
在玻璃柜頂面中部的內壁貼一張下垂紙片M,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內壁貼一張豎立紙片N(圖
甲)。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觀察紙片M、N的偏動情況。
(1)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紙片N向(左或右)偏,冰塊對應乙圖中的(填字母)。
(2)乙圖A、B、C、D四點中氣壓最高的是,氣溫最高的是o
(3)在乙圖中用箭頭標出熱力環流的方向。
18.讀北半球某地氣壓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影響A處的天氣系統是,在該系統控制下,其天氣特點是o影響B處的天
氣系統是,在該天氣系統的控制下,B處可能出現天氣。
(2)C、D、M、N四處中發生降水的是、o
(3)圖中E、F兩點風力較大的是,因為o
(4)E點的風向,并在圖中畫出。
19.讀“某地區氣壓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甲、乙兩地風力較大的是地,其主要原因是O
(2)圖中B天氣系統從氣流的狀況來看叫,在它的影響下該地天氣狀況是0
(3)當天氣系統A強烈發展時,在冬春季節,我國西北、華北地區有可能出現等災害性
天氣。
20.根據材科,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圖1為某地局部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
圖1
材料二:圖2甲、乙兩圖分別表示北半球某濱海地區某日海陸上空大氣運動和海陸氣溫變化情
圖2
(1)A、B兩點風力更大的是,判斷理由是0
(2)圖一所示的氣壓中心為(高/低)壓中心。
(3)根據近地面風的受力分析,與等壓線垂直的力為,與風向相反的力為,與風
向垂直的力為。
(4)圖甲1、2、3、4四處中氣壓最低的是,溫度最高的是0
(5)由圖乙可推知圖甲出現的時間約為。
A.16時至次日8時
B.8時至16時
C.18時至次日6時
D.6時至18時
21.讀如圖我國東部沿海某地熱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壓面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地面A比B的氣壓______(高或低)。
(2)地面A比B的氣溫______(高或低),(A或B)地可能出現陰雨天氣。當天氣溫
日較差大的是(A或B)?為什么?o
(3)若此圖示意城市熱島環流,則圖中A為(選填城市或鄉村)。為改善城市大氣質量,
①處適宜布局。
(4)若此圖表示海陸風環流,A表示海洋,則此時為白天還是夜晚?
22.讀圖“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
?_?__?一^?~~?_?_?_?~?—?~?~?~?-?~?~1~1溫度(℃)
(1)圖中A代表層,B代表層。
(2)A層大氣隨高度增加,溫度,原因是
(3)B層有利于高空飛行,其原因是;
該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原因是。
(4)天氣最復雜的是_______層,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度(km)
23.讀大氣的垂直分層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有一處明顯錯誤,請指出
(2)圖中a、b、c分別代表大氣垂直分層代號,圖中曲線表示的是—的垂直分布狀況。
(3)圖中b為________層,它的上部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這是因為其中的
能大量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
(4)a為層,該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原因是o
(5)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是層,整個地球大氣質量的四分之三和幾乎全部的水汽,
雜質都集中在______層(填名稱)。
24.讀“某年4月5日8時地面天氣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此時日本九州島與我國西北地區相比,風速較,理由是
(2)C、D兩地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地,原因是
(3)圖中A、B兩鋒面屬于冷鋒的是,理由是
25.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藍莓,果實顏色極具吸引力,因其好吃又兼營養保健功能而深受
消費者喜愛。我國東北地區分布有野生藍莓,果實品質優但產量低。在引進國外優良品種的基
礎上,現已培育出七十多個品種,這些藍莓品種的共性是生長環境喜濕怕旱,主要差異是耐寒
程度。例如,生長在我國東北地區的藍莓樹體一般高0.3?0.5m,可耐一35℃低溫,但在極端
天氣下,當地可能會出現超低溫,果農經常人工堆雪以防凍害。圖1、圖2分別示意我國東北
地區某區域冬、夏季山谷和山頂氣溫日變化。
氣溫/t氣溫/七
-18
-301、./、山谷
421、/.......
04812162024/時
圖1
(1)據圖指出山谷和山頂冬、夏季氣溫及其日變化的差異。
(2)說明大興安嶺藍莓主要種植在山谷的原因。
(3)簡述當地果農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藍莓凍害的原因。
26.某中學地理實驗小組對該地城市四個住宅小區的環境進行觀察測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
至18:00的溫升數據并繪制了圖甲、圖乙(基準溫度取某日平均溫度)。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幾種下墊面的吸收率。
道路土壤
下墊面混凝土磚石沙漠草水
(瀝青)(黑土)
吸收率0.8-0.950.65-0.90.6-0.80.65-0.80.6-0.950.55-0.850.74-0.840.9-0.97
材料二:圖甲中小區1下墊面吸收率較高,平均吸收率為0.74;小區2下墊面吸收率較低,平
均吸收率為0.64o
材料三:圖乙中小區3風速較大,風速為3m/s;小區4風速較小,風速為2.5m/s。
圖乙
(1)根據材料一、二可知,下墊面吸收率(高或低)的小區溫升幅度較小,原因是該
小區下墊面吸收的較少,下墊面通過釋放到空氣中的熱量較少,因
此引起的溫升幅度較小。
(2)根據材料三說明風速與溫升幅度的關系并分析原因。
(3)簡述該實驗小組研究成果對小區建筑規劃和設計帶來的啟發。
27.讀“某區域近地面等壓線分布及相應風的形成示意圖,單位百帕”(圖1)和“北半球某區域
近地面等壓線分布圖,單位百帕”(圖2),完成下列問題。
1002
a
1004
1006
1008
1010
圖1
⑴圖1中a、b、c、d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是,圖示區域在_____半球(填“南”或“北”)?
(2)圖2中A、B、C、D四個箭頭能正確表示當地風向的是,其風向是
(3)圖2中A、D兩處相比,處風力較大,其原因是
(3)在下圖中線條上添加箭頭,正確表示圖示時段海陸之間熱力環流的方向。
券
(4)上圖所示時段吹(海風、陸風),這種風對城市環境的影響表現為
29.讀“某地區等壓線圖(北半球)”,回答問題。
(1)在圖中標出高壓中心和低壓中心的位置。
(2)在圖中畫出高壓脊線(用一表示)和低壓槽線(用……表示)的位置。
(3)圖中甲地的風向是風,乙地的風向是風。
(4)甲地的風力較乙地的風力,原因是。
(5)若丙與丁之間形成熱力環流,則兩地中氣溫較高的是,垂直方向上為下沉氣流的是
30.根據材科,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下圖為某地局部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
材料二:圖甲表示北半球某濱海地區某日海陸上空大氣運動示意圖。
(1)A、B兩點風力更大的是,判斷理由是
(2)根據近地面風的受力分析,與等壓線垂直的力為,與風向相反的力為—,與風向
垂直的力為
(3)圖乙1、2、3、4四處中氣壓最低的是,溫度最高的是
【答案與解析】
1.答案:小下墊面吸收率小,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較少,放出的地面輻射較少,空氣吸收的地面輻
射較少,氣溫較低小風速越大,空氣的流動性越好,熱量易散失
解析:解:(1)下墊面吸收率小,在同等情況下,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少,地面溫度較低,釋放出
的地面輻射較少,因此底層大氣獲得的熱量較少,溫度較低,最終導致溫升幅度較小。
(2)風速越大,小區內空氣的流動性越強,小區內產生的熱量越容易與外界發生交換,使小區內溫
度下降,最終使小區的溫升幅度變小。
(3)根據研究,下墊面的吸收率和小區內的風速會影響小區內的溫升幅度,因此可以通過采用吸收
率較小的材質建設小區以降低小區下墊面吸收率的方法改善小區的''熱島效應”;可以通過降低建
筑物的密度、增加通風廊道建設等方法提高小區內的風速。
故答案為:
(1)小;下墊面吸收率小,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較少,放出的地面輻射較少,空氣吸收的地面輻射
較少,氣溫較低。
(2)小;風速越大,空氣的流動性越好,熱量易散失。
(3)采用吸收率小的材質建設小區;降低建筑物密度、增加通風廊道等提高小區內的風速。
(1)下墊面吸收率影響地面吸收太陽輻射的多少。近地面是底層大氣的直接熱源。
(2)風力大,空氣的流動性強,熱量易散失;風力小,空氣的流動性差,熱量不易散失。
(3)可以通過采用吸收率小的材料和提高小區內風速的方法降低小區的溫升幅度,改善小區的“熱
島效應”。
本題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是理解大氣的受熱過程原理和風速大小對溫度高低的影響。
2.答案: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CEH二氧化碳水汽
解析:解:(1)據圖可知,A為太陽輻射;E為地面輻射,H為大氣逆輻射,B為大氣對太陽輻射
的吸收作用,C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D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2)云層可以對太陽輻射起到反射作用,所以多云的白天溫度不高。
(3)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為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主要是溫室氣體和大氣
中的水汽。
(4)新疆位于內陸地區,降水稀少,多晴朗天,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白天氣溫較
高,晚上,大氣的保溫作用弱,晚上的溫度低。
故答案為:
(1)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
(2)C?
(3)E;H;二氧化碳;水汽。
(4)新疆氣候干旱,多晴天,大氣的水汽含量少。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少,增溫快;晚上,
大氣保溫作用弱,降溫快,晝夜溫差大。故而有“早穿棉襖午穿紗,守著火爐吃西瓜”的說法.
本題考查大氣受熱過程的知識,大氣的受熱過程:太陽輻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在大氣受
熱過程中大氣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大氣對太陽輻射進行吸收、反射、
散射,從而使到達地面的能量大為減少。大氣的吸收具有選擇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線;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紅外線,而可見光的絕大部分可以到達地面。
本題難度適中,通過示意圖設置題目,題目為常規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調動、運用地
理信息的能力。
3.答案:解:(1)看圖可知,當地地形為背風坡,冬季不利氣體流動;從植被看,華北地區冬季植
被落葉。
(2)看圖,土地利用變化主要是不透水層大大增加,也就是城市地面被大量硬化,導致熱島效應、
加劇內澇、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3)風從郊區吹向城市,因為城市的溫度高,氣壓低,郊區氣溫低,氣壓高,風從高氣壓吹向低氣
壓。措施:有大氣污染企業必須布置在環流圈之外,避免交叉污染;還有就是加強綠化。
故答案為:
(1)該市地處冬季風(西北風)的背風坡,受地形阻擋,氣流下沉,風速小;冬季植被落葉,凈化
空氣的能力減弱。
(2)地表硬化面積增大,植被覆蓋率降低,生態調節功能減弱;地面硬化,下滲減少,加劇城市內
澇的形成;加重城市熱島效應,城市小氣候趨于惡化。
(3)方向:污染物由郊區吹向城市。原因:由于城市中心近地面比郊區近地面氣溫高,氣壓低,郊
區近地面比城市中心氣溫低,氣壓高,所以風攜帶污染物由郊區吹向城市。
措施:減少城市地面硬化面積;增加植被覆蓋率;調整城市能源結構;將城區內污染較大的企業遷
移到當地盛行風的下風帶或城市遠郊區等。
解析:(1)大氣自凈指,大氣中的污染物由于自然過程,而從大氣中除去或濃度降低的過程或現象。
(2)城市不透水層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地面硬化。
(3)當大氣環流微弱時,由于城市熱島的存在,引起空氣在城市上升,在郊區下沉,在城市與郊區
之間形成了小型的熱力環境,由此形成的風稱為城市風。由于城市風的出現,城區口排出的污染物
隨上升氣流而籠罩在城市上空,并從高空流向郊區,到郊區后下沉,下沉氣流又從近地面流向城市
中心。
該題目難度不大,但涉及到知識面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試題的難度。試題總體上是屬于中檔性
的題目。
4.答案:解:(1)葫蘆島市位于渤海之濱,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白天陸地升溫快,氣壓低;
海洋升溫慢,氣壓高,近地面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形成的海風將大量水汽從海洋吹向陸地。夜晚陸
地降溫快,氣壓高;海洋降溫慢,氣壓低,近地面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將大量水汽遇冷凝結形成的
霧吹至濱海地區。
(2)N形式下葫蘆島市受高壓影響,晴天為主,風力較小。晴朗的白天空氣升溫快,海面蒸發旺盛,
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升高;夜晚降溫快,使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霧。
(3)葫蘆島市位于中緯度地區,秋季冷暖空氣交替頻繁,空氣運動活躍;冬季風西北風勢力強勁,
大風天氣多,大氣不穩定,不易形成海霧。
故答案為:
(1)夏季葫蘆島市白天受海風影響,來自渤海的海風帶來大量水汽;夜晚陸地降溫較快,致使空氣
中水汽凝結,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陸風,將超市空氣帶至濱海形成海霧。
(2)N形勢下風速較小,缺乏水汽輸送條件,水汽應是白天氣溫較高,海水蒸發形成的;夜晚氣溫
驟降,氣流下沉,致使空氣中水汽快速凝結成霧。
(3)地處中緯度地區,秋季冷暖空氣活躍,西北風勢力強勁,大風天氣多,對流層大氣不穩定。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海霧形成的原理。海霧的形成的條件包括充足的水汽、水汽遇冷、靜穩天
氣等。
本題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是理解海霧形成的條件。
5.答案:B膨脹上升A收縮下沉高高④>①=②=③〉⑤白天
解析:解:(1)AB兩地對應的高空分別是低壓和高壓,因此,近地面的A氣壓高,B氣壓低;氣
壓狀況與氣溫狀況相反,A氣壓高,氣溫低,空氣收縮下沉;B氣壓低,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
(2)地面A比B的氣壓高,由于海拔升高,氣壓降低,B地比④地的氣壓高;圖中①②③在同一
條等壓面上,氣壓相同;⑤在等壓面上方,氣壓小于①②③,④在等壓面下方,氣壓大于①②③,
故①、②、③、④、⑤四點的氣壓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④>①=②=③〉⑤。
(3)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陸地,A為高壓,氣溫低,B為低壓,氣溫高,海洋氣溫低于陸地,
則此時應該是白天。
故答案為:
(1)B,膨脹上升,A,收縮下沉。
(2)高,高,④,①二②二③〉⑤。
(3)白天。
(1)高凸低凹的原理,即當某處的等壓面下凹時,說明該處的氣壓較低,當某處的等壓面上凸時,
說明該處的氣壓比較高。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氣溫低,空氣冷凝下沉。
(2)海拔升高,氣壓降低,近地面氣壓狀況與高空相反。在近地面,氣壓狀況與氣溫狀況相反,氣
壓低,氣溫高。
(3)白天,陸地氣溫高于海洋氣溫,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夜晚,海洋氣溫高于陸地,風由陸地吹向
海洋。
本題以北半球某地等壓面分布示意圖為背景材料,考查了氣壓以及熱力環流的相關知識,要考查了
考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調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6.答案:④⑤乙乙白天海風
解析:解:(1)讀圖可知,④的等壓面位置最偏下,故氣壓最高;⑤的等壓面位置最偏上,故氣壓
最低。
(2)讀圖可知,近地面等壓面與高空相反,甲為高壓,垂直方向上氣流下沉;乙為低壓,垂直方向
上氣流上升。甲、乙兩地受熱的是乙,氣流在上升的過程中容易凝云致雨,甲、乙兩地容易形成降
水的是乙。
(3)
?
(4)讀圖可知,若圖中甲處為海洋,乙處為陸地,根據前面的分析,甲為高壓,乙為低壓,則該熱
力環流出現在白天,甲、乙兩地間吹海風。
(5)若此熱力環流發生在城市與郊區之間,此環流對城市環境的有利影響是城市受熱較多,氣溫較
高,盛行上升氣流凈化空氣。
故答案為:
(1)④;⑤。
(2)乙;乙。
(3)
(4)白天;海風。
(5)城市受熱較多,氣溫較高,盛行上升氣流凈化空氣。
同一地點高度越高氣壓越低,故等壓面位置越偏上氣壓值越低,反之越高。同一等壓面上壓強相等。
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大氣從高壓流向低壓。
熱力環流的過程為近地面溫度高氣體膨脹上升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溫度低氣體收縮下沉形成
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大氣在水平方向上從高壓流向低壓,從而形成熱力環流。
掌握理解熱力環流形成過程及等壓面的彎曲特征、判別方法即可,屬于基礎題。
7.答案:從市區向郊區遞減AD郊區市區①在郊區造林,可以通過市區與郊區之間的熱力環流
(城市熱島環流),起到調節城市氣溫,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以及凈化空氣等作用②避免工廠排放
的大氣污染物從近地面流向市區對當地的環境產生了污染
解析:解:(1)讀圖可知,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氣溫的分布特點是氣溫從市區向郊區降低,形成
這種分布特點的主要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城區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郊區綠地多。
(2)城市由于溫度高,故大氣抬升形成低壓,郊區為高壓,故近地面大氣由郊區吹向城市。故形成
氣流近地面從郊區流向城區,上空從城區流向郊區的熱力環流。
(3)由于林地處在城市熱島環流之中,清新空氣可以通過近地面流向北京城區,起到凈化空氣的作
用。
(4)根據城市熱島環流原理,可以將部分工業和人口遷往郊區,控制中心城區的規模,降低城市溫
度;采取加大技術投入節能減排,減少人為熱”的排放;要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區布局,加強城區綠
地、濕地建設,增強調節氣候的作用,減弱城市熱島效應。
故答案為:
(1)從市區向郊區遞減;AD
(2)郊區;市區
(3)①;在郊區造林,可以通過市區與郊區之間的熱力環流(城市熱島環流),起到調節城市氣溫,
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以及凈化空氣等作用
(4)②;避免工廠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從近地面流向市區;對當地的環境產生了污染
(1)由圖觀察得知,城市由于交通、工業、人口密集等因素排放大量熱量,導致城市溫度高于農村,
即為城市熱島效應。
(2)由于地面的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稱為熱力環流。垂直方向上,熱的地方空氣會膨脹上
升,到上空聚積起來,使上空的空氣密度增大形成高壓,而近地面則形成低壓;冷的地方空氣就會
收縮下沉,上空的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低氣壓,近地面形成高壓。水平方向上,空氣從高壓向低壓
擴散,就形成了熱力環流。高壓等壓面向高空凸,低壓等壓面向低處凹。
(3)為了減少對城市的大氣污染的程度,在郊區植樹造林,可以凈化空氣,減少大氣污染物從近地
面流向城區。
(4)出于減少對城市的大氣污染的程度,需要把污染的工業部門遷往城市下沉風向之外,避免了工
廠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從近地面流向北京城區。
本題以城市熱島環流為背景,考查了熱力環流的相關知識,考核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解題關鍵
是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并學以致用。
8.答案:解:(1)“熱力環流”是因溫度高低不同引起的大氣環流形式,錫紙條一側為點燃的蠟燭,
一側為冰塊,溫度差異明顯,冷熱不均會引起大氣的運動。
(2)①在點燃蠟燭與放入冰塊前,錫紙條兩側溫度相同,沒有明顯的大氣運動;②錫紙條左側蠟燭
點燃,升溫;右側放入冰塊,降溫;③氣溫高、氣流上升;氣溫低,氣流下沉;④氣流上升,近地
面形成低壓;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空與近地面氣壓性質相反,在水平方向上,風從高壓吹
向低壓。
(3)想讓錫紙條的擺動幅度更大,說明風力更大,因此應考慮增大錫紙條兩側的溫差;減少外界的
影響等方面。增大錫紙條兩側的溫差可以選擇增加蠟燭與冰塊的數量,也可以在不改變蠟燭與冰塊
數量的前提下,縮小空間范圍。
故答案為:
(1)冷熱不均會引起大氣運動。
(2)
環節4
A----------?
V
低抵<-----高壓
熱冷
(3)選擇更輕薄的紙進行實驗,增加蠟燭與冰塊的數量(或縮小學具尺寸、增加學具的密封性等,
合理即可)。
解析:(1)大氣環流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稱為熱力環流。
(2)近地面氣溫高,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
(3)增大蠟燭或者冰塊的數量加大溫差、采用較薄的錫紙等。
本題的難度中等,主要考查熱力環流的成因及過程,結合課本知識即可。
9.答案:④⑤B膨脹上升大A地多晴天天氣,云量少,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少,
氣溫較高;夜晚保溫作用(大氣逆輻射)弱,氣溫較低,因此晝夜溫差更大夏
解析:解:(1)同一地點高度越高氣壓越低,故等壓面位置越偏上氣壓值越低,反之越高。同一等
壓面上壓強相等。故④的等壓面位置最低,故壓強最大,⑤的等壓面最高,故壓強最小。
(2)讀圖可知,A高空為低壓,故近地面為高壓,故為低溫下沉;B高空為高壓,故近地面為低壓,
即為高溫上升。
(3)A近地面為高壓,B近地面為低壓,水平方向上為高壓流向低壓,故形成逆時針的環流。
(4)由于A地氣壓高,盛行下沉氣流,多晴天天氣,云量少,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少,
氣溫較高;夜晚大氣逆輻射弱,氣溫較低,因此晝夜溫差更大。
(5)若圖1中所示A、B位于北半球中緯度濱海地區,B為陸地,A為海洋,則A氣壓高,B氣壓
低,風從A吹向B,即從海洋吹向陸地,故圖中所示地區的季節是夏季。
故答案為:
⑴⑤。
(2)B;膨脹上升。
③等樂曲
(3)?000、
2(X)0
1(XX).
0-
(4)大;A地多晴天天氣,云量少,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少,氣溫較高;夜晚保溫作用
(大氣逆輻射)弱,氣溫較低,因此晝夜溫差更大。
(5)夏。
(1)同一地點高度越高氣壓越低,故等壓面位置越偏上氣壓值越低,反之越高。同一等壓面上壓強
相等。
(2)、(3)熱力環流的過程為近地面溫度高氣體膨脹上升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溫度低氣體
收縮下沉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大氣在水平方向上從高壓流向低壓,從而形成熱力環流。
(4)晴朗的天氣氣溫日較差大,多云的天氣氣溫日較差小。
(5)熱力環流的典型例子為海陸風,海陸風和季風的成因相似,都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
難度一般,屬于基礎題,要掌握理解熱力環流形成過程及原理,能進行簡單的作圖。
10.答案:(1)高壓,低壓,晴朗,陰雨
(2)小,等壓線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
(3)A,B,B,B,
(4)過境時陰天、大風、降溫、降雨等天氣狀況;冷鋒過境后單一氣團控制,天氣轉晴。
解析:【試題解析】
本題考查等壓線及天氣系統的判讀,旨在考查學生闡述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能力。本題解答的關
鍵是掌握常見的天氣系統。
(1)由圖示等壓線分布狀況,可知:乙處氣壓向內遞減,為低壓,甲處氣壓向外遞減,為高壓。甲
處在高壓控制之下,大氣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乙處為低壓,中心氣流上升,多陰雨天氣。
(2)本題中風力的大小取決于等壓線的疏密,等壓線密集說明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該時刻
宜賓等壓線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
(3)根據符號可知圖中天氣系統為冷鋒,B處于冷氣團控制,氣壓較高,氣溫較低,A處于暖氣團
控制,氣壓較低,氣溫較高。冷鋒降水在鋒后,B位于鋒后,可能出現降雨天氣。
(4)據圖可知,A地此時位于冷鋒的鋒前,未來幾天,冷鋒過境,過境時陰天、大風、降溫、降雨
等天氣狀況;冷鋒過境后單一氣團控制,天氣轉晴。
11.答案:(1)熱帶草原氣候。洛比托位于12空附近,漫長的旱季盛行東南信風;地處沿海平原,地
勢平坦開闊,東南風不受阻攔;城市東南的河谷走向與東南風向一致,形成“峽管效應”,加快了
風速。
(2)甲路段位于沿海平原地區,地勢低平,線路較為平直,列車設計速度高;乙路段地處沿海地區到
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起伏大,線路彎道多,列車設計速度低。
(3)貨物集散范圍(港口經濟腹地)擴大;運輸貨物種類增加;運輸貨物吞吐量(運輸量)增大。
解析:【試題解析】
該題考查洛比托的氣候類型判斷、旱季風力大的原因、交通建設的影響因素以及交通對區域的影響,
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地理信息和調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從圖中獲取有效信息和地理知識的調用是解題
關鍵。
(1)由區位的位置可以判斷,該地為熱帶草原氣候;旱季該地受東南信風影響,加之地形較平坦,
摩擦力小,風力大;城市東南的河谷走向與東南風向一致,形成“峽管效應”,又加快了風速。
(2)本小題考查交通建設的影響因素,一般可從自然、社會、經濟等方面分析,其中對列車速度影
響較大的因素是地形以及線路曲直等。從圖中可以看出,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區,等高線稀疏,說明
地勢低平;線路較為平直,因此列車設計速度高。而乙路段地處沿海平原到高原的過渡地帶,等高
線密集,地勢起伏大,地形破碎;線路彎道多,因此列車設計速度低。
(3)洛比托是大西洋沿岸的港口,經濟腹地是影響該港口發展的重要因素,圖中鐵路的建設使的該
港口的經濟腹地范圍大大擴展,使其貨物集散范圍擴大,貨物種類增加,貨物吞吐量(運輸量)增
大。
12.答案:氣旋東南(或偏南)大
解析:解:(1)根據圖中等壓線數值的遞變規律可知該天氣系統中心為低氣壓,屬于氣旋;再根據
水平氣壓梯度力的特征可知,初始方向為過①點垂直于等壓線由外圍高壓指向中心低壓,一旦空氣
做水平運動就會受到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向右偏,形成東南風;②地的等壓線比③地
密集,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越大,故②)地風大于③地。
(2)①地此時位于臺風中心附近,上升氣流猛烈,降水云系成熟,降水量大,易發現洪澇現象。
(3)防范臺風這樣的氣象災害的工程措施主要是通過降速、分流泄洪等方法。通過植樹造林可增大
臺風與地面的摩擦力,減低臺風風速;通過修建水庫或修建防洪堤壩、設立泄洪區域,疏浚河道等
方法起到分流泄洪的作用。
故答案為:
(1)氣旋;東南(或偏南);大。
(2)降水集中(降水量大);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向岸風加劇風暴潮。
(3)加固海堤;營造沿海防護林;完善排水工程;建設避災點。
(1)該題主要考察對于氣旋、根據風向做法判定風向,根據等壓線密集程度判定風力大小。
(2)對于洪澇災害從來水和去水的角度進行分析。
(3)防洪澇措施工程和非工程分析解答。
本題屬于基礎題,考查等壓線判斷及應用、風向判斷、洪澇及措施等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獲取
和解讀地理信息及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3.答案:該層集中了大氣中幾乎全部的水汽和雜質空氣對流運動顯著臭氧臭氧氣溫隨高度上
升而下降對流電離太陽活動無線電短波對流逐漸變小
解析:解:(1)對流層中容易出現陰天、雨雪、冰雹、霧等天氣變化,原因是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
體雜質集中在對流層,加上對流層氣溫上冷下熱,空氣以對流運動為主。
(2)平流層中22?27km處臭氧的含量達到最大,形成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
(3)根據圖片,高層大氣的50?85km氣溫隨高度的上升而下降,空氣上冷下熱,以對流運動為主。
(4)高層大氣存在若干的電離層,太陽活動產生的高能帶電粒子流能夠擾動電離層,從而影響無線
電短波通信。
(5)人類活動主要集中在對流層的底部。
(6)A-BrC高度逐漸增加,大氣密度逐漸變小。
故答案為:
(1)該層集中了大氣中幾乎全部的水汽和雜質;空氣對流運動顯著。
(2)臭氧;臭氧。
(3)氣溫隨高度上升而下降;對流。
(4)電離;太陽活動;無線電短波。
(5)對流。
(6)逐漸變小。
(1)對流層集中了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加上空氣的對流運動,容易出現復雜多變的天氣現
象。
(2)平流層中的臭氧層能夠吸收紫外線,被譽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3)高層大氣氣溫隨著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4)高層大氣中存在若干的電離層,能夠反射無線電短波,對無線電短波通信至關重要。
(5)人類主要生活在地球表面、對流層的底部。
(6)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的密度逐漸下降。
本題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是了解地球大氣的分層及各層的特點和對人類的影響。
14.答案:b近地面氣溫在20℃左右A上部冷下部熱,空氣對流運動顯著,且水汽和雜質多,容
易成云致雨該層大氣中水汽和雜質很少,無云雨現象,能見度好;大氣垂直運動不明顯,飛機飛行
平穩,便于操作、駕駛;飛鳥較少,受地面干擾少,飛行安全系數高。
解析:解:(1)圖中a、b、C、d四條曲線中,雖然變化趨勢一致,但是,近地面的氣溫卻不同,
因為近地面的氣溫大約在20。(2左右,所以四條曲線中,只有b是正確的。
(2)A層為對流層,這里上部冷下部熱,所以空氣的對流運動比較顯著,而且水汽和雜質主要集中
在近地面地區,所以A層容易成云致雨,出現各種各樣的復雜多變的天氣現象。
(3)水汽和雜質集中在對流層,而平流層大氣中水汽和雜質很少,無法成云致雨,所以能見度好;
該層空氣以平流運動為主,飛機飛行平穩,便于操作、駕駛;這一層海拔較高,飛鳥較少,受地面
干擾少,飛行更加安全,所以平流層適合航空飛行。
故答案為:
(l)b;近地面氣溫在20℃左右
(2)A;上部冷下部熱,空氣對流運動顯著,且水汽和雜質多,容易成云致雨
(3)該層大氣中水汽和雜質很少,無云雨現象,能見度好;大氣垂直運動不明顯,飛機飛行平穩,
便于操作、駕駛;飛鳥較少,受地面干擾少,飛行安全系數高。
(1)根據大氣的溫度、密度、大氣運動狀況分分為對流層流層、平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
逸層。
(2)對流層下熱上冷,對流運動顯著,風、云、雨、雪等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3)平流層的特點:氣體以平流運動為主;氣體溫度隨海拔的升高而上升;適合飛機飛行。
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大氣的垂直分層的有關知識,需要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
知識、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
15.答案:(1)高壓(反氣旋),順,下沉,晴朗;
(2)東北、②,等高線更密集;
(3)冷、低、多;
解析:【試題解析】
(1)本題考查等壓線的判讀及天氣。根據圖中等壓線數值可知,圖中甲處中心氣壓高,四周低,為
反氣旋或高壓中心;圖示區域位于北半球,該天氣系統水平方向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
作順時針輻散運動,垂直方向上中心區氣流作下沉運動,受該天氣系統控制,該地多晴朗天氣。
(2)本題考查風力和風向的判讀。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北半球向右偏,所以
圖中③地吹東北風。風力大小與等壓線的疏密有關,等壓線密集的地區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
讀圖,②和③相比,②地的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所以風力較大。
(3)本題考查天氣系統的判讀。虛線處為鋒面系統,中心氣壓低,四周高,是氣旋或低壓中心。在
北半球,氣旋的氣流呈逆時針方向輻合,則可判斷虛線附近為冷鋒;冷鋒降雨主要在鋒后,所以④⑤
兩地中,⑤位于鋒后,④位于鋒前,降水較多的是⑤地。同時⑤地受冷氣團的控制,氣溫較低。
16.答案:解:(1)熱力環流的過程為近地面溫度高氣體膨脹上升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溫度
低氣體收縮下沉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大氣在水平方向上從高壓流向低壓,從而形成熱力環流.城
市風,近地面從郊區吹向城市.
(2)城市由于交通、工業、人口密集、城市建筑高且密集等因素排放大量熱量,導致城市溫度高于
農村,即為城市熱島效應.
(3)建設有污染的工廠需要考慮工廠排放的大氣污染會不會影響到城市.此時排放的大氣污染或衛
星城鎮排出的污染物會隨近地面風從近地面流向市區,加劇市區環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故不合
理.
故答案為:
(1)如圖
(2)城市由于交通、工業、人口密集、城市建筑高且密集等因素排放大量熱量,導致城市溫度高于
農村,即為城市熱島效應.
(3)不合理工廠排放的大氣污染或衛星城鎮排出的污染物會隨近地面風從近地面流向市區,加
劇市區環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
解析:(1)熱力環流的過程為近地面溫度高氣體膨脹上升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溫度低氣體收
縮下沉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大氣在水平方向上從高壓流向低壓,從而形成熱力環流.城市風,
近地面從郊區吹向城市.
(2)城市由于交通、工業、人口密集、城市建筑高且密集等因素排放大量熱量,導致城市溫度高于
農村,即為城市熱島效應.
(3)建設有污染的工廠需要考慮工廠排放的大氣污染會不會影響到城市.此時排放的大氣污染或衛
星城鎮排出的污染物會隨近地面風從近地面流向市區,加劇市區環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
在理解熱力環流的基礎之上掌握城市風形成的原因和影響,具有運用所學知識點解決問題的能力.
17.答案:左BBA
解析:解:(1)電爐加熱導致附近溫度升高,近地面氣流上升,形成低壓。對應空中形成高壓;冰
塊處氣溫低,近地面處形成高壓,氣流下沉。對應高空形成低壓。在水平方向上,大氣總是有高壓
區流向低壓區.
(2)A地等壓面下凹,為低壓,盛行上升氣流,故C為高壓,B地等壓面上凸,為高壓,盛行下沉
氣流,D為低壓,故A、B、C、D四點氣壓由大到小排列為BACD,A地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氣流,
故氣溫較高,B地盛行下沉氣流,故B相對冷卻,A、B位于近地面,氣溫較C、D高,故A、B、
C、D四點中氣溫最高的是A。
(3)水平方向大氣由高壓往低壓運動,故由B往A運動,C往D運動,垂直方向A往C運動,D
往B運動。
故答案為:
(1)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租賃行業政策法規研究考核試卷
- 認知負荷在交互設計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動物用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機制考核試卷
- 技術革新與個人成長考核試卷
- 農業科技創新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策略考核試卷
- 建筑室內空氣質量管理與低碳施工技術考核試卷
- 中藥店鋪傳統元素融入設計考核試卷
- 四川省情考試試題及答案
- 魯班法規考試題及答案
- java運算面試題及答案
- 房屋停租合同協議
- 銀行客戶分類管理
- 區域保護合同協議
- 放射科入科試題及答案
- 房地產公司完整績效考核制度
- 2025年出國考試題庫及答案
- 輸血科管理制度、程序性文件、SOP文件
- 以繪本為載體的大班幼兒美育實踐研究
- 學校電工聘用合同
- 溶瘤病毒工藝開發流程
- 2025年一年級下冊語文期末教學工作總結(2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