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冊_第1頁
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冊_第2頁
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冊_第3頁
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冊_第4頁
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XCADC/PGL-01-2010

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冊

(第一版)

2010年1月6日頒布2010年1月20日生效

XX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X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冊

(手冊版號:第1版)

編制人:

審核人:

批準人:

頒布日期:2010年1月6日

生效日期:2010年1月20日

受控狀態:口受控口非受控

發放/受控編號:

持有人:

文檔

關于頒布實施《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的通知

中心全體工作人員:

為確保實驗室所從事的活動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將實驗室安全風險降到最低

程度,本中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編寫了《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冊》,對

影響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各要素進行了有效控制,是中心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運行

的依據和指南,是開展各種實驗活動的規范性文件和準則。本手冊第1版于2010

年1月6日頒布,2010年1月20日起實施。全體工作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正確領

會,全面掌握,并嚴格執行。

在手冊執行過程中如有不適當之處,請及時向生物安全委員會提出意見,以

便改進,確保生物安全管理體系運行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XX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主任:

二。一。年一月六日

文檔

修訂

對應的章、節、條號修訂內容批準人批準日期

序號

文檔

第1章概述........................................................1

第2章術語、定義和縮略語..........................................4

第3章管理方針與目標..............................................6

第4章《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的管理..................................7

第5章生物安全管理體系............................................9

第6章組織機構與崗位職責.........................................12

第7章文件管理...................................................18

第8章人員.......................................................20

第9章危害程度分級和風險評估.....................................22

第10章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分級和防護屏障...........................25

第11章菌(毒)種的管理..........................................26

第12章設施設備要求.............................................27

第13章個人防護裝備.............................................30

第14章良好內務行為..............................................32

第15章安全工作行為..............................................33

第16章化學品安全.................................................35

第17章紫外線、微波、低溫、高溫高壓...............................36

第18章電氣設備...................................................37

第19章消防安全...................................................38

第20章水災及其他自然災害.........................................40

第21章緊急撤離...................................................41

第22章樣品的運送.................................................42

第23章廢棄物處理.................................................43

附錄1生物安全實驗室平面圖........................................44

附錄2實驗室操作生物因子及其危害程度分級一覽表.....................44

附錄3主要儀器設備、防護設備一覽表................................50

附錄4中心工作人員一覽表..........................................51

文檔

第1章概述

1.1實驗室名稱、地址、通訊方式

1.1.1實驗室名稱:XX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1.2地址:廣州市海珠區萬壽路113號;郵政編碼:510230

1.1.3通信方式

電話/p>

傳真/p>

電子郵箱:44ahsi@gdahsi.org

1.2實驗室簡介

1.2.1機構由來與編制情況

1.2.2機構性質與任務

本中心是XX省****廳屬下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是《中華人民共

和國動物防疫法》的執法主體,行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XX防

疫條例》賦予的職能。主要任務是:負責動物防疫和動物防疫監督工作;承擔動

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預防用生物制品的管理

和推廣,以及其他預防、控制等技術工作。

1.2.3機構的民事行為能力與對外提供會計報表情況

本中心是事業單位獨立法人,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本中心開立了銀行賬戶,

設置了獨立的賬簿,對外能提供完整的會計報表。

1.2.4實驗室概況

本中心下設辦公室、防疫管理科、檢疫管理科、監督執法管理科、檢驗一科、

檢驗二科六個科室,與實驗室有關的科室有辦公室、檢驗一科和檢驗二科。辦公

室設有接樣準備室和試驗動物室,檢驗一科設有實驗一室、實驗二室,檢驗二科

設有實驗三室,實驗四室。

本中心現有建筑面積1848m)其中實驗室780itf,實驗室工作環境良好。

中心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獸醫技術隊伍,現有工作人員28人,其中獸醫技術人員20

文檔

人,有高級獸醫師(副研究員)8人,獸醫師1人。配有一批先進的檢驗儀器設

備,能開展細菌病、病毒病、寄生蟲病等病種的監測、診斷和研究工作,能進行

血清學、病原學(包括病毒的細胞培養)、病理組織學、分子生物學等多方面檢

驗工作。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規范了檢驗的全過程。本中心已具備

了科學、準確檢驗、診斷各種動物疾病的能力。

1.3編寫目的和依據

1.3.1編寫目的

《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冊》是中心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基本文件,編制的

目的是:

a.傳達和貫徹中心的生物安全管理方針、目標、程序和要求;

b.促進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有效運行;

c.制定持續改進的控制方法,保證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連續性;

d.預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發生;

e.作為有關人員的培訓教材。

1.3.2編寫依據

a.《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24號);

b.《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

c.《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規范》(農業部30號公告);

d.《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GB50346-2004);

e.《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審批辦法》(農業部令第

52號);

£《動物病原微生物分類名錄》(農業部令第53號);

g.《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WHO,第三版);

h.《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

i.《采暖、通風、空調、凈化設備術語》(GB/T16803-1997);

j.《空氣過濾器》(GB/T14295-2008):

k.《國際動物衛生法典》;

1.《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4號)。

1.4適用范圍

文檔

本管理手冊適用于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和監督工作的全過程。

文檔

第2章術語、定義和縮略語

2.1氣溶膠aerosols

懸浮于氣體介質中的粒徑一般為0.001V-m-100um的固態或液態微小粒子

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分散體系。

2.2事故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傷害、損壞以及其他損失的意外情況。

2.3生物因子biologicalagents

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質。

2.4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safetycabinet,BSC

具備氣流控制及高效空氣過濾裝置的操作柜,可有效降低實驗過程中產生的

有害氣溶膠對操作者和環境的危害。

2.5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biosafetycontainmentoflaboratories

實驗室工作人員在處理病原微生物、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實驗材料或寄生蟲

時,為確保實驗對象不對人和動物造成生物傷害,確保周圍環境不受其污染,在

實驗室和動物實驗室的設計與建造、使用個體防護裝置、嚴格遵守標準化的工作

及操作程序和規程等方面所采取的綜合防護措施。

2.6通風櫥chemicalhood

是通過管道直接排出操作化學藥品時所產生的有害或揮發性氣體、氣溶膠和

微粒的通風裝置。

2.7危險標識hazardousidentification

識別存在的危險并確定其特性的過程。

2.8危險廢棄物hazardouswaste

有潛在生物危險、可燃、易燃、腐蝕、有毒、放射和起破壞作用的對人、環

境有害的一切廢棄物。

2.9高效空氣過濾器his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filter(HEPA)

通常以濾除大于等于0.31um微粒為目的,濾除效率符合相關要求的過濾

器。

文檔

2.10事件incident

導致或可能導致事故的情況。

2.11實驗室分區laboratoryarea

按照生物因子污染概率的大小,實驗室可以進行合理的分區。

2.12實驗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biosafety

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條件和狀態不低于容許水平,可避免實驗室人員、來訪人

員、社區及環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損害,符合相關法規、標準等對實驗室生物安全

負責的要求。

2.13材料安全數據單materialsafetydatasheet(MSDS)

提供詳細的危險和注意事項信息的技術通報.

2.14個人防護裝備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

用于防止人員受到化學和生物等有害因子傷害的器材和用品。

2.15物理防護設備physicalcontainmentdevice

是用于防止病原微生物逸出和對操作者實施防護的物理或機械設備。

2.16風險risk

危險發生的概率及其后果嚴重性的綜合。

2.17風險評估riskassessment

評估風險大小及確定是否可接受的過程。

2.18風險控制riskcontrol

為降低風險而采取的綜合措施。

文檔

第3章管理方針與目標

3.1管理方針

實驗室的管理方針是“預防為主,安全第一,以人為本”。

實驗室開展實驗活動前,要對所有可能的風險進行評估,并采取有效控制措

施,將風險降到最低水平,防止潛在安全事故的發生。在開展實驗活動過程中,

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貫徹到檢驗監測工作的每一個

環節。圍繞生物安全管理,有計劃地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相關培訓I,確保人員、

動物和環境的安全,當檢驗和研究工作發生突發安全事件(事故)時,要把人的

安全放在第一。

3.2管理目標

a.貫徹執行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針,建立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的管理體

系,努力把本實驗室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能夠保障人和動物的生物安全、環境

友好的、符合國家標準、滿足動物疫病檢驗和研究工作需要的獸醫實驗室。

b.確保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轉,在用儀器設備完好率在99%以上;

c.確保不發生安全事故。

文檔

第4章《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的管理

4.1總則

《生物安全管理手冊》是指導中心生物安全管理的綱領性文件,對手冊進

行的管理目的是要保持手冊的現行有效性,明確管理者和執有人的責任,以保證

管理體系的科學性、持續適用性和現行有效性。

4.2《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的編寫和審核

4.2.1《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由生物安全委員會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組

織各科室有關人員,結合中心管理體系運行狀況起草。

4.2.2《生物安全管理手冊》廣泛征求意見后,由生物安全負責人組織審核。

4.3《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的批準和頒布

4.3.1《生物安全管理手冊》(包括修訂本)由中心主任批準頒發。

4.3.2頒發后的《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由辦公室組織實施。

4.4《生物安全管理手冊》修改及補充

4.4.1在《生物安全管理手冊》執行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及國家有關標準適時

進行修訂,保持《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的適用性、時效性。需要修改、補充的內

容,由所在科室負責人寫出書面材料,說明修改、補充的理由及內容,按手冊編

寫審核批準程序實施。

4.4.2新補充和新修訂的內容作為修訂頁,編號和注明日期收入《生物安全管理

手冊》中。

4.5《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的改版

4.5.1當一次修改文件數量超過三分之一,或認證標準、法律法規、實驗室體制

和組織機構有較大變化,或出現《生物安全管理手冊》與現有管理體系不相適應

時,可對《生物安全管理手冊》改版。

4.5.2除上級主管部門要求改版外,《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的改版均由生物安全

負責人提出,并說明原因,由主任做出改版決定。

4.5.3當主任對《生物安全管理手冊》做出改版決定后,由生物安全委員會組織

編寫新版本,生物安全負責人審核。

4.5.4新版《生物安全管理手冊》自主任批準實施之日起生效,舊版本同時廢

文檔

止并收回。

4.6《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的管理

4.6.1《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的發放

4.6.1.1《生物安全管理手冊》分受控和非受控兩種,受控文件由辦公室統一編

號、發放,發放對象主要是中心領導、管理人員、檢驗人員。

4.6.1.2非受控文本《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的發放,需經主任批準,發放對象為

實驗室資質認定機構、用于審查目的的上級機構、用于學習和交流的外部人員。

4.6.1.3受控文本的發放應造冊登記、由領用人簽字確認。

4.6.2《生物安全管理手冊》持有者的責任

4.6.2.1《生物安全管理手冊》是中心的生物安全工作規范,一經批準發布,全

體職工必須認真學習,嚴格遵守。

4.6.2.2《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的使用人和保管人應保證手冊的完整、干凈,防

止丟失、損毀。

4.6.2.3《生物安全管理手冊》如發生丟失或損毀,責任人應及時到辦公室登記、

確認,經安全負責人批準后再領取。

4.6.2.4《生物安全管理手冊》受控文本,屬本中心內部文件,持有者不得復印、

轉抄及外借。

4.6.2.5持有者調離中心應交回《生物安全管理手冊》。

4.7《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的宣貫與實施

4.7.1《生物安全管理手冊》一經批準生效,安全負責人應及時安排向全體員工

宣傳貫徹。

4.7.2《生物安全管理手冊》是指導中心管理體系運作的綱領性文件,應認真學

習掌握,并在工作中嚴格遵照執行。

4.8相關文件

4.8.1XXCADC/PCW-02-2010文件控制和維護程序

文檔

第5章生物安全管理體系

5.1概述

體系是指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一組要素。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是保障生物安

全實驗室安全運行的一個完整的有機系統,它集成了實驗室建筑結構、安全設施、

防護設備、組織管理、人員培訓、實驗室操作技術及后勤保障系統等所有的軟硬

件資源,并將其系統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由此形成的管理文件將有力保證生物

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本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將遵循《實驗室生物安全

通用要求》的要求,不斷改進和完善,以保證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適應性和有效

性。

5.2構成要素

5.2.1法律依據和指導性法現

相關的政策法規是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的法律依據和指導性文件,包括相

關的國家技術標準與規范、政策法規和管理條例等。

5.2.2組織機構和崗位職責

實驗室組織機構及崗位職責是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有序運行的保證,為保證本

實驗室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模式符合《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要求,對本

實驗室的內部組織結構、崗位職責及所有管理人員、執行人員的職責、權力和相

互關系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5.2.3人員

人員是生物安全管理體系中的主體,是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者、實施者

和監督者。實驗室配備有相應資質的管理、技術和后勤服務人員,滿足生物安全

實驗室的要求。

5.2.4生物危害評估管理

生物危害評估是建立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凡涉及傳染或有潛在傳染性

的生物因子時,都應進行相應的生物危害評估。通過危害評估和風險分析,使實

驗室人員了解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正確選擇防護屏障、設施/設備及個人防護

裝備,加強工作人員的防范意識,保障實驗人員的身體健康,預防生物安全事故

的發生。

文檔

5.2.5防護屏障、設施/設備的管理

在對生物引種危害評估的基礎上,選擇符合相應生物安全水平等級和要求的

防護屏障和設施設備,并進行有效管理,保證實驗室的生物安全。

5.2.6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文件

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文件是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程序、過程、工作內

容以及數據資料的媒介系統,通過管理文件可實現對實驗室安全運行狀態的控

制、監督和記錄.保證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5.2.7實驗室工作秩序管理

實驗室工作秩序是構成生物安全管建體系的基本要素,是維護實驗室正常運

轉、確保生物安全的必要條件,其管理內容涉及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各個層面和環

節。包括實驗室使用審批制度、人員準入制度、內務行為規范等。

5.2.8實驗室菌(毒)種的管理

菌(毒)種的管理是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強菌(毒)種

的管理,保證菌(毒)種在保存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防止泄露事件的發生,制

定相應的管理制度。

5.2.9實驗室化學品管理

化學品是實驗室開展活動的重要材料,有些化學品對實驗室生物安全和人員

健康構成威脅。因此,實驗室應加強對化學品的監督管理,制定適用的管理程序,

以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5.2.10后勤保障管理

后勤保障管理是生物安全管理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實驗室安全、正常

運轉的堅強后盾。對儀器設備、個人防護裝備、實驗室材料采購,設施、設備的

運行、維護,水、電、氣的供應,實驗室環境及個人防護裝備的日常清潔與消毒、

廢棄物的處理等環節做出具體規定。

5.2.11安全計劃與安全檢查

5.2.11.1為保持和維護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現行有效,生物安全負責人須制定

年度生物安全計劃,以定期對實驗室進行安全檢查,以驗證其運行是否符合生物

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

5.2.11.2安全檢查每隔12個月一次。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委員必須參加。檢查

的主要內容包括:

文檔

a.防護裝備、防火防盜系統的功能;

b.易燃易爆、有傳染性和有毒有害物質的防護和控制;

c.污染物和廢棄物處理程序的執行情況;

d.實驗室設施、設備和人員狀態;

e.各種記錄。

5.2.12監督管理

監督管理是關系到實驗室安全運行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實驗室監督管理分

為外部和內部監督。外部監督主要是國家主管部門依據法定程序實施的監督。外

部監督是國家強制性監督管理的一部,不以實驗室的意志為轉移。內部監督是實

驗室在運行過程中自己實施的監督。外部監督不能代替實驗室的內部監督。監督

的方式主要采取日常監督、管理體系的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三大類。

5.2.12.1監督的內容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a.員工是否嚴格按照實驗室建立的管理體系正確操作,是否有違背管理體系

的情況,違背的原因。

b,是否有年度安全計劃,計劃是否按時實施。

c.實驗室管理層是否確保了安全檢查的執行,是否對工作場所實施了檢查。

d.記錄是否及時、完整并安全存檔。

e.是否按照計劃進行了培訓。

f.廢棄物是否得到了安全處置,記錄是否全面。

g.是否保持了良好的內務行為。

5.2.13突發事件(事故)防范與應急處理程序

突發事件(事故)防范與應急處置方案是實驗室安全避險和應對突發事件(事

故)的管理規范,其目的就是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或將已出現的事故危害性降低

到最低程度,同時做好補救措施和善后處理。其內容包括自然災害(水災、地震)

和意外事故(如病原擴散、人員受傷)預防、應急處理(如緊急撤離、污染清除

以及危害程度評估等)所涉及到的設施和操作程序的管理。

文檔

第6章組織機構與崗位職責

6.1組織機構

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副組長:

副組長:

辦公室檢驗二科

主任:科長:

6.2法律地位

6.2.1中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

6.2.2中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

理條例》、《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審批辦法》、《獸醫實驗

室生物安全管理規范》、《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通過了實驗室

認證,具有開展生物安全管理活動的資格。

6.3獨立地位

6.3.1中心是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非營利性的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可獨

立對外行文和出具檢驗報告。

文檔

6.3.2中心財務實行獨立核算,由辦公室負責管理。

6.4機構設置

6.4.1實驗室的管理層

XX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生物安全負責人)

XX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

辦公室主任

各檢驗科科長

6.4.2內設機構及職責

中心根據工作范圍和管理需要設立相應的生物安全管理機構、檢驗室和職能

部門。中心下設六個科室,與實驗室有關的有3個科室,各科室設正、副科長(主

任)2-3名,并根據檢驗工作的需要,配備了相應的人員及履行其職責所必須的

權力和資源。

6.4.2.1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職責

a.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領導中心的有關生物安全工作。

b.審核和批準中心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生物安全手

冊等文件的頒布、實施、修訂及改版。

c.主持召開生物安全管理評審。

d.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e.監督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

f.購置貴重、大型儀器設備、危險品的批準。

6.4.2.2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職責

a.負責中心生物安全工作的策劃,并實施監督。

b.起草本中心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生物安全手冊、

記錄表格等文件。

c.組織進行風險評估。

d.負責處理有關的生物安全問題和事故。

e.制定新的安全政策。

f.負責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的宣貫、人員培訓和考核。

6.4.2.3辦公室職責

文檔

a.負責送檢樣本的受理及檢測檢驗報告的送達。

b.負責實驗室文件資料管理。

c.負責化學品及實驗耗材、防護物資、診斷試劑等的的領用保管。

d.負責樣品接收和留樣。

e.負責實驗室對外交往。

f.負責實驗室空調系統、水電系統、排污系統、中央監視系統、通訊系統維

護。

6.4.2.4檢驗科職責

a.負責樣品檢驗工作,按期完成國家和有關部門下達的各項檢測工作和計劃

實施的任務。

b.掌握試驗的進展,負責做好實驗原始記錄、整理實驗數據,并負責實驗數

據和資料的準確、完整、安全保密。

c.詳細記錄實驗中出現的意外情況和采取的補救措施。

d.負責實驗人員的安全操作培訓。

6.5崗位職責

6.5.1生物安全領導小組

中心設組長一名、副組長三名,組長、副組長同時兼任省動物防疫監督總所

所長、副所長。

a.負責《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生物安全程序文件》等文件的審核和批準。

b.負責主持召開生物安全管理評審。

c.負責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d.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的總負責人。

e.負責購置貴重、大型儀器設備、危險品的批準。

6.5.2生物安全負責人

a.領導制定各項實驗檢測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定期檢查總結。

b.領導制定實驗室生物安全檢查計劃并組織實施,對發現的安全隱患采取

積極有效措施及時予以糾正和改造,切實保障實驗室的生物安全。

c.組織制定實驗室管理體系文件,審核批準實驗室管理制度和技術操作過

程。

文檔

d.提出實驗室設施、設備的維修、更新、添置計劃。

e.負責制定實驗室人員培訓與考核計劃,并組織實施培訓與考核工作。

f.組織實驗室科學檢測,推行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

g.負責批準后和取消人員進入實驗室的資格。

h.負責處理實驗室突發事件,并及時向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報告。

i.監督檢查實驗人員、菌(毒)種、實驗物品、廢棄物等出入實驗室的生

物安全。

j.負責檢查各種實驗記錄,確保記錄及時、準確、完整。

k.規范、監督、檢查工作人員的實驗室行為,阻止不安全行為。

1.審查、檢驗防護用品、消毒藥品、實驗耗材是否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6.5.3辦公室主任

a.服從生物安全負責人領導,協助生物安全負責人的工作。

b.負責實驗室的日常監控工作。

c.負責實驗室水電安全管理。

6.5.4各檢驗科科長

a.服從生物安全負責人領導,協助生物安全負責人的工作。

b.帶領科室人員完成國家和有關部門下達的各項檢測工作和計劃實施的任

務。

c.指導科室人員做好實驗原始記錄、整理實驗數據。

d.負責處理實驗室小的生物安全事件,負責生物安全事故的報告。

e.負責組織實驗人員安全操作的培訓。

6.5.5實驗室實驗人員職責和權力

a.服從實驗室實驗負責人的領導,嚴格按照動物生物安全實驗室管理體系

文件履行自己的職責。

b.應熟練掌握與承擔與工作有關的標準操作技術,及時、準確地做好各項

實驗記錄;對實驗中發生的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任何情況應及時向實驗

負責人報告,不得隱瞞。

c.對實驗室儀器、設備故障以及出現的意外情況應及時報告實驗負責人,

并積極采取補救措施。

文檔

d.負責實驗室日常消毒和環境衛生工作,負責廢棄物的處理。

7.5.6菌(毒)種管理人員職責

a.嚴格遵守國家和實驗室有關菌(毒)種保存的規定,負責菌(毒)種保

存和分發。

b.負責菌(毒)種的復壯工作。

6.5.7資料管理員的職責

a.負責每年度的文件、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工作,維護資料、檔案的

完整性,保守文件秘密;

b.建立人員技術檔案、培訓檔案和健康檔案,建立儀器設備檔案;

c.負責技術文件、記錄的接收、歸檔和保管工作。

6.5.8儀器設備管理人員職責

a.參與儀器設備的安裝、調試、驗收、檢定工作;

b.負責分管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做好使用記錄,使儀器設備保持良好狀

態;

c.參與編寫儀器設備操作規程和自檢/校方法;

d.提出儀器設備的維修計劃。

6.5.9樣品處理和管理人員職責

a.負責送檢樣品的接收、登記工作;

b.負責廢棄樣品的無害化處理;

c.負責接樣用具的清洗和消毒。

6.5.10內審員職責

a.參加內部質量體系審核,參與編寫“內部審核實施計劃”;

b.根據“內部審核計劃”編寫“內審檢查表”;

c.善于發現生物安全管理體系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記錄;

d.跟蹤整改、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

e.有權建議停止有違安全管理文件的任何活動;

f.協助內部審核小組組長編寫內部審核報告。

6.6權力的委派

為保證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防止實驗室行政管理、技術管

文檔

理和生物安全管理的真空,本實驗室對代理權限做如下規定:生物安全負責人不

在時,由技術負責人或質量負責人代理行使職權,以上人員均不在崗,由生物安

全管理領導小組其他成員負責。

當上述情況出現時,權力委派自動生效。

6.7防止內部、外部干擾,保證公正性

中心的整個檢驗工作和生物安全工作,不得受任何來自內部的和外部的干擾,

檢驗人員對檢驗結果應有獨立判斷;從樣品接收到報告的發出,經過多次核查和

監督,保證了檢驗結果的誠實性;安全事件和安全事故應如實記錄、上報,不得

隱瞞。中心所有人員不得從事與檢驗活動以及出具的數據和結果存在利益關系的

活動;不得參與任何有損于檢驗判斷的獨立性和誠信度的活動;不得涉及任何形

式的商業賄賂;避免卷入任何可能降低公正性、判斷力和能力的活動。

文檔

第7章文件管理

為了保證生物安全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本中心對管理體系文件的編制、

審批、發放、修改和控制進行管理,也包括外來文件的管理,并將這些文件傳達

到全體人員,并被理解和執行。

7.1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的組成

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由生物安全管理手冊(包括方針和目標)、程

序性文件、作業指導書、生物安全手冊、記錄五個部分組成。

7.1.1生物安全管理手冊

生物安全管理手冊制定了本中心的安全管理方針和目標、組織結構,設定了

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各個要素的管理要求,是實驗室開展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7.1.2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規定了實施具體安全要求的目的、范圍、職責、工作流程、對操作

人員能力要求等,是生物安全管理手冊的支持文件。

7.1.3作業指導書

作業指導書是生物安全工作的技術文件。包含了實驗操作、儀器設備安全操

作和個人防護裝備使用的作業指導性文件,操作者的權限和資格要求、作業的潛

在危險、應急措施等。

7.1.4生物安全手冊

生物安全手冊對生物傳染性樣本的保存、運輸,以及實驗室設備的消毒和清

潔、危險廢棄物處理和處置工作,以及與實驗室安全相關的消防安全、電氣安全、

化學品安全作出了詳細說明,是保證工作人員在工作時充分意識到工作中存在的

潛在危險和處理辦法的指導性文件。

7.1.5記錄

記錄是實驗室安全的見證性文件,實驗室的記錄包含了實驗室的人員任命、

培訓,實驗活動,設施設備安全運行,安全計劃的審核和檢查,糾正和預防措施

的記錄等。

7.2文件的批準、發布、發放、標識和控制

文檔

7.2.1文件在發布和下發前,應按職責的規定由授權人員審查并批準方可使用。

7.2.2辦公室建立文件分發、收回、處理的控制清單并負責對文件修訂狀態控制,

以防止使用已作廢或無效的文件,確保在實驗室的全部作業場所,都能得到有效

版本的安全管理體系文件;對存檔作廢文件進行相應的登記和標識,結合內審,

審查文件的適用性及正確性、統一性,必要時提出修訂建議,以保證持續適用及

滿足使用的要求;負責及時從所有使用處、發布處撤除無效或作廢的文件。

7.2.3所有管理體系文件應有唯一性標識。該標識包括文件的名稱、編號、版本、

修改、頁碼、總頁數、發布日期、發布單位(部門)、文件的結束標記等。

7.2.4實驗室內部所有在用文件都應有明顯受控狀態標識。該標識包括受控編號

等。

7.3文件修訂

7.3.1發生下列情況時,文件應予以修訂:

a.不適合安全管理體系運行;

b.文件不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的要求;

c.組織機構或機構職能發生變更;

d.其它需修訂的情況。

7.3.2修訂文件的編制、審核和批準與該文件原編制、審核、批準相同。特殊情

況下,改變編制、審核和批準人員時,辦公室應當向新的編制、審核、批準人員

提供原始資料,以便得到正確的編制、審核和批準結果。

7.3.3文件修訂后應將文件更改通知單及修訂后的文件由辦公室及時發放、撤換,

并保留作出作廢標識的原版本一份備查。對非受控文本,可以不作通知。

7.3.4文件的個別地方需要修訂時,可先填寫修訂頁,再對正文進行修訂,并注

明修訂日期,加蓋修訂人私章。

7.4文件評審

安全管理體系文件每年對其有效性進行評審,通過評審確定其適宜性或是否

需要修改。

文檔

第8章人員

為保證本中心動物疾病檢驗和生物安全管理的需要,對檢驗人員的知識、能

力、技術水平和實踐經驗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并對各類人員進行培訓和管理,

以滿足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需要。

8.1人員配備

本中心在編人員的配置依照人事主管部門有關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型事業單

位招考工作人員的規定執行;非在編和輔助工作人員的招聘按照《勞動合同法》

的規定執行。

8.2人員培訓和考核

8.2.1中心全體人員必須接受生物安全培訓和考核,該部分內容是取得上崗資格

的條件之一。

8.2.2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根據實驗室工作任務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

要求,結合實驗室發展需要,制訂中長期和年度人員培訓、考核計劃,經生物安

全負責人審核、生物安全領導小組組長批準后組織實施。培訓內容包括:實驗室

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生物危險和傳染預防、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應急措施、消

防、化學品安全、放射安全、各種廢棄物安全處理、實驗室儀器維護、急救培訓

及應急撤離等。

8.2.3所有工作人員在進入實驗室開展工作之前,應熟練掌握本實驗室儀器、設

備的操作規程,檢驗的安全操作程序等一系列技術技能。認真閱讀相應的安全手

冊,理解和掌握了手冊內容,并書面確認已接受過適當的培訓|,才能獲得上崗證。

8.2.4未取得上崗證或見習期內的檢驗人員在進行檢驗操作時,應當由監督員進

行適當的監督。

8.3關于生物安全的人員崗位資格要求

8.3.1生物安全負責人

應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善于組織、協調管理,熟練掌握國家關于實驗室

生物安全的政策法規和標準,熟悉本中心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各個要素。

8.3.2生物安全委員會成員

文檔

應具有大學??埔陨蠈W歷,中級獸醫師以上職稱(未取得技術職稱的,可選

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副主任科員以上職務),掌握國家關于實驗室生物安全的

政策法規和標準,熱心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8.3.3授權簽字人

8.3.3.1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和從事本行業五年以上工作經驗。

833.2熟練掌握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政策法規和標準。

8.3.3.3熟悉實驗室檢驗的安全操作程序和儀器設備操作規程。

8.3.4辦公室主任

了解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政策法規和標準,具有較好的內外部協調能力和組織

能力,能做好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保障工作。

8.3.5各檢驗科科長

大專以上學歷,高級獸醫師以上技術職稱,熟悉本科室的檢驗業務和生物安

全工作,有兩年以上相關實驗室工作經驗,掌握相關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政策法

規和標準,有解決本專業技術問題和實驗室生物安全及相關技術問題的能力。

8.3.6內審員

經培訓合格,持有內審員證,掌握相關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政策法規和標準,

熟悉檢驗和生物安全工作程序、本中心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文件和管理體系運行情

況,正確執行《內部審核程序》。

8.3.7監督員

大專以上學歷,獸醫師以上技術職稱,掌握相關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政策法

規和標準,有兩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熟悉檢驗和生物安全工作程序,具有較強

的責任心。

8.3.8檢驗人員

中專以上學歷,獸醫及相關專業畢業,應具備本專業基礎知識和生物安全知

識,需經專業技術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考核,經過考核后持證上崗。

8.4人員任命、變更

841生物安全負責人:由中心最高管理層任命。

8.4.2生物安全委員會成員:由生物安全負責人提名,最高管理層任命。

8.4.3室主任、副主任、各檢驗科長、副科長:中心領導班子提名,XX省農業

文檔

廳批準,中心聘任。

8.4.4內審員、監督員:由最高管理層任命。

8.5人員健康管理

8.5.1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在身體狀態良好的情況下,方可進入實驗室工作。凡

高度疲勞者、懷孕及哺乳期婦女、手或身體其它暴露部位有傷口或皮膚病患者,

均不適合在動物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工作。

8.5.2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建立健康檔案。

8.5.4當實驗室工作人員在實驗期間受到意外傷害時,立刻停止工作,到指定醫

院接受檢查和治療,待完全康復后方可重新回到實驗室工作,實驗室負責人做好

全過程記錄,向生物安全負責人匯報。

8.5.5實驗室內備有急救藥箱,檢驗科科長定期檢查藥箱內藥品是否在有效期內,

藥品種類和數量能否滿足實驗室的需要。

8.6人員檔案管理

8.6.1人員檔案包括:人事檔案、技術檔案和健康檔案,由辦公室負責管理,長

期保存。

8.6.2人事檔案按照國家規定管理。

8.6.3技術檔案包括:有關學歷教育證書、資格證書、培訓情況、技能考核情況、

崗位考核情況、工作經歷、獲獎情況、論文著作情況等技術業績證明材料。

8.6.4健康檔案包括:一年一次的健康檢查表,人員健康狀態登記表,醫療聯系

卡,疫苗(如狂犬病疫苗)及疾病治療記錄。

8.7相關文件

8.7.1XXCADC/QP-03-2008:文件資料控制程序

8.7.2XXCADC/QP-14-2008:人員培訓和考核管理程序

8.7.3附錄4:中心工作人員一覽表

第9章危害程度分級和風險評估

9.1目的

根據生物因子對個體和群體危害程度,對人、動物和環境的危害程度,確定

文檔

生物因子的危害等級,充分考慮到生物因子固有的致病特征和其他外部因素,對

實驗室所操作的生物因子進行風險評估,以便實驗室開展生物風險管理,使生物

安全管理體系正常運行,充分保障人員、動物和環境的安全。

9.2范圍

適用于各級生物危害,物理、化學、電氣風險,意外事件/事故(包括自然

災害)等的風險評估。

9.3職責

生物安全委員會負責組織熟悉動物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專家或專業人員,進行

生物風險評估,擬定風險評估報告,生物安全負責人審定,生物安全管理小組組

長批準。

9.4生物危害分級

在進行生物風險評估前,應參照有關標準,結合本實驗室的實際情況,對實

驗室所操作的致病性微生物進行危害程度評估,

生物危害1級:對個體和群體危害程度低,已知的不能對健康成年人和動物

致病的微生物。

生物危害2級:對個體危害程度為中度,對群體危害較低,主要通過皮膚、

粘膜、消化道傳播。對人和動物有致病性,但對實驗人員、動物和環境不會造成

嚴重危害的動物致病微生物,具有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生物危害3級:對個體危害程度高,對群體危害程度較高。能通過氣溶膠傳

播的,引起嚴重或致死性疫病,導致嚴重經濟損失的動物致病微生物,或外來的

動物致病微生物。對人引發的疾病具有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生物危害4級:對個體和群體的危害程度高,通常引起嚴重疫病的、暫無有

效預防和治療措施的動物致病微生物。通過氣溶膠傳播的,有高度傳染性、致死

性的動物致病微生物;或未知的危險的動物致病微生物。

9.5生物危害風險評估

當實驗室活動涉及動物致病性生物因子時,應進行生物風險評估。風險評估

應至少包括下列內容:生物因子的種類(已知的、未知的、基因修飾的或未知傳

染性的生物材料)、來源、傳染性、致病性和毒力、傳播途徑、在環境中的穩定

性、感染劑量、動物體內或環境中病原的量和濃度、動物實驗數據、宿主范圍、

所引起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疾病的傳播媒介、排出物傳播的可能性、地方流

文檔

行特性、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和預防措施;以及產生氣溶膠的可能性;對重組生物

因子還應評估其基因特征(毒力基因和毒素基因)、宿主適應性改變、基因整合、

增殖力和回復野生型的能力等。

9.6其它危害風險評估

止匕外,除考慮特定生物因子固有的致病危害外,風險評估還應包括:

9.6.1物理、化學、電氣風險;

9.6.2人員相關風險(身體狀況、能力、影響工作的壓力等);

9.6.3設備、設施的風險;

9.6.4意外事故/事件(水災、火災、地震、冰凍等)帶來的風險;

9.6.5實驗動物的風險;

9.6.6清潔劑、消毒劑的風險;

9.6.7實驗室常規活動和非常規活動過程中的風險(不限于生物因素),包括所

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和可能涉及的人員(如:合同方人員)的活動;

9.6.8被誤用和惡意使用的風險;

9.7評估要求

9.7.1應記錄風險評估過程,風險評估報告應注明評估時間、編審人員、和所依

據的法規、標準、研究報告、權威資料、數據等。

9.7.2應定期進行風險評估或對風險評估報告復審。

9.7.3當相關政策、法規、標準等發生改變時,當實驗室發生事件、事故時,當

開展新的實驗室活動或欲改變評估過的實驗室活動時,應重新進行風險評估。

9.7.4風險控制措施應先考慮消除危險源,然后再考慮降低風險,最后考慮采用

個體防護裝備。

9.7.5危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的過程不僅適用于實驗室、設施設備的常

規運行,而且適用于對實驗室、設施設備進行清潔、維護或關停期間。

9.7.6風險評估所依據的數據及擬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規程等應以國

家獸醫主管部門和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等機構或

行業權威機構發布的指南、標準等為依據。

9.8支持文件

附錄2:《實驗室操作生物因子及其危害程度分級一覽表》

文檔

第10章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分級和防護屏障

10.1目的

確定本中心實驗室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以便采取合理的防護措施,建立有

效的防護屏障。

10.2范圍

適用于本中心實驗室,及其他生物安全防護二級實驗室的安全防護。

10.3職責

10.3.1生物安全負責人根據生物安全水平的分級情況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防護屏

障/設備的確認工作。

10.3.2實驗操作人員配合運行保障部門負責防護屏障的日常維護工作。

10.4工作制度

10.4.1本中心實驗室為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BSL-2),采取的安全防護水平為

二級,適用于操作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但一般情況下對人、動物或者環

境不構成嚴重危害,傳播風險有限,實驗室感染后很少引起嚴重疾病,并且具備

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的微生物。

10.4.2本中心實驗室生物安全必須配備初級物理防護屏障,它包括各級生物安

全設備和個人防護裝備(初級防護屏障)。實驗室的設施結構和通風設計構成次

級物理防護屏障(次級防護屏障)。

10.4.3安全防護設施應配置符合本級別防護水平要求的通風設備、廢棄物收集

和處理設備,以及防塵、防爆、防輻射、防火、防毒和防盜設施,并設有安全疏

散通道。

10.4.4安全防護設備應包括屏障設備(生物安全柜、高效過濾器、個人防護裝

備等),消毒設備(高壓滅菌器、污水處理系統、紫外燈等)和應急設備(洗眼

裝置、緊急噴淋裝置、急救箱、溢出處理工具箱、消防器材等)。

10.4.5個人防護涉及防護用品(護目鏡/安全眼罩、口罩、面罩、手套、防毒面

具、防護服、鞋等)和安全操作規程。

文檔

第11章菌(毒)種的管理

11.1目的

為加強動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在保存和使用過程中的生物安全管理,保

護實驗室工作人員和公眾的健康,制定了本管理制度。

11.2范圍

適用于本實驗室的菌(毒)種保存、使用和銷毀。

11.3職責

11.3.1菌(毒)種保藏人員負責菌(毒)種的保藏工作。實驗人員不得擅自保

存菌(毒)種。

11.3.2實驗人員按照規定程序領取菌(毒)種后,負責菌(毒)種使用期間的

安全。

11.4菌(毒)種的保存和領用

11.4.1菌(毒)種的保存設專職的菌(毒)種管理員,實行雙人雙鎖管理。

11.4.2對擬入庫的菌(毒)種,要認真履行交接手續,菌(毒)種管理員簽字

后方可入庫。

11.4.3菌(毒)種管理員按菌(毒)種保存要求,分類入庫保存及時登記;發

放菌(毒)種時,核實《菌(毒)種領用申請表》,按生物安全負責人批準的菌

(毒)種名稱、數量進行發放,并進行登記。

11.4.4菌(毒)種應保存在專用冰箱內,菌(毒)種管理員每天檢查并記錄冰

箱的溫度;如發現異常,應及時通知設施設備維修組檢修。

11.4.5管理人員妥善保管鑰匙,一旦發現丟失,應及時報告生物安全負責人,

并換鎖。

11.5菌(毒)種的銷毀

對于領用后未能用完(或使用)的,過了保存期的,或因其他原因需要銷毀

的菌(毒)種,應按有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做好記錄。

文檔

第12章設施設備要求

12.1目的

與實驗室安全級別相適應的設施設備是保護人員和環境安全的有效屏障,建

立設施設備管理制度,以保障實驗室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12.2范圍

適用于屏障、消毒滅菌等符合二級生物安全級別的所有設施設備。

12.3職責

12.3.1生物安全管理小組組長負責批準儀器設備采購計劃。

12.3.1生物安全負責人批準設備檢定/校準總體計劃、周期計劃,審核設備采購

計劃、審定設施設備配置、設計和改造方案。

12.3.2辦公室負責設施設備采購和檔案管理工作。

12.3.3各檢驗科負責制定設施設備檢定/校準總體計劃、周期計劃,具體維護和

保養設施設備,保證其正常運行,提出更新或配備設施設備的計劃。

12.4配置要求

12.4.1本實驗室是BSL-2實驗室,設施設備應符合BSL-2實驗室的要求。

12.4.2建筑結構和平面布局

a.建筑物抗震能力八級,防鼠、防蟲、防盜。

b.實驗室的門有可視窗并可鎖閉,門鎖及門的開啟方向應不妨礙室內人員

逃生。

c.實驗室的墻壁、天花板和地面應易清潔、不滲水、耐化學品和消毒滅菌

劑的腐蝕。地面應平整、防滑,不應鋪設地毯。

d.實驗室臺柜等和其擺放應便于清潔,實驗臺面應防水、耐腐蝕、耐熱和

堅固。

e.在實驗室門口處應設存衣或掛衣裝置,可將個人服裝與實驗室工作服分

開放置。

12.4.3電力供應

a.應有足夠、可靠的電力供應,設有備用電力供應系統。

文檔

b.除了有適合于室內一切活動的照明外,還設有應急照明裝置。

C.應有足夠的固定電源插座,可靠的接地系統和漏電保護裝置。

12.4.4安全屏障設備

a.生物安全柜: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如細菌分離、組織培養、雞胚接種、

動物體液的收取等,都應在n級生物安全柜內進行。生物安全柜每12個

月由質檢部門檢測一次,每次使用生物安全柜時,應注意觀察其運行是

否正常,并填寫使用記錄。

b.高效過濾器:n級生物安全柜上的高效過濾器應每隔2年由廠家檢修一

次,根據檢修結果決定是否更換。

C.負壓排風柜:在操作有毒、刺激性揮發物質時,應配備適當的負壓排風

柜。

12.4.5個人防護裝備

包括護目鏡/安全眼罩、口罩、面罩、手套、防毒面具、防護服、防護鞋等。

12.4.6消毒滅菌設備

a.高壓滅菌器:高壓滅菌是最為常用的殺死微生物的物理手段,所用的培

養物和廢棄物在處理前都要用高壓蒸汽滅菌器消毒。

b.紫外燈:用于物體表面的消毒殺菌。

c.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應符合《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污染物排放標準》。

12.4.7應急設備

a.急救箱:實驗室必須配備急救箱。急救箱內至少應包括:消毒劑、消毒

藥棉、一次性橡膠手套、無菌創傷敷料/紗布、膠布、繃帶、鏡子、剪刀

等。

b.消防器材:實驗室應配置適用的消防器材,如滅火器。

c.洗眼裝置:實驗室工作區配置洗眼裝置,可暫緩有害物對人體的侵害。

d.溢出處理工具箱:應備有警示標識、個人防護用品、消毒劑和清潔工具。

e.緊急噴淋裝置:用于實驗室人員在出現意外事故時使用。

f.實驗室有安全通道和緊急出口,有明顯標識。

12.4.8供排水

供水和排水管道系統應不滲漏,下水應有防回流設計。

文檔

12.4.9通風換氣

實驗室一般利用自然通風,在避免交叉污染的情況下可采用機械通風。如果

生物安全柜的排風在室內循環,室內應具備通風換氣的條件。

12.4管理要求

應按照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生物安全認可準則》

(CNAS-CL05:200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要求管理設施設備。

12.4.1實驗室設有設施和設備管理政策和程序,程序包括設施設備的完好性監

控指標、巡檢計劃、使用前核查、安全操作、使用限制、授權操作、消毒滅菌、

禁止事項、定期校檢或檢定、定期維護、安全處置、運輸、存放等。

12.4.2投入使用前應核查并確認設施設備的性能可滿足實驗室的安全要求和相

關標準。

12.4.3應制定日常和發生事故時,設施設備去污染、清潔和消毒滅菌的專用方

案。

12.4.4應明確標出設施設備中存在危險的部位。

12.4.5設施設備維護、修理、報廢、或被移出實驗室前應先去污染、清潔、和

消毒滅菌,維護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

12.4.6應在設施設備的顯著部位標出其唯一編號、校準或驗證時間、下次校準

或驗證時間、準用或停用狀態。

12.4.7每次使用前或使用中應根據監控指標確認設施設備的性能處于正常工作

狀態,并做好記錄。

12.4.8設施設備的使用和維護須依照制造商的建議。使用和維護說明書應便于

實驗室工作人員使用。

12.4.9設施設備應建立檔案保存。

12.5相關文件

12.5.1XXCADC/PCW-09-2010儀器設備的管理程序

文檔

第13章個人防護裝備

13.1目的

為保證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安全,實驗室應配備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

13.2范圍

適用于實驗室人員的個人防護。

13.3職責

生物安全負責人負責制定個人防護裝備的采購計劃,生物安全小組組長批

準,辦公室負責具體采購和驗收工作。

13.4工作要求

13.4.1個人防護裝備的總體要求

實驗室所用的任何個人防護裝備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要求。在生物危害評

估的基礎上,按不同級別的防護要求選擇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并制定有相應程

序控制個人防護裝備的選擇、使用和維護等。

進行容易產生高危害氣溶膠的操作時,要求同時使用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

生物安全柜和(或)其他物理防護設備。

13.4.2實驗室防護服

實驗室應確保足夠的防護服可供使用。當具有潛在危險的物質極有可能濺到

工作人員時,應穿塑料圍裙或防液體的長罩服,如有必要,還應穿戴其它的個人

防護裝備,如手套、防護鏡、面具、頭部面部保護罩等。污染的防護服要及時消

毒、清洗,一次性防護服還應進行無害化處理。

13.4.3手套

手套應在實驗室工作時可供使用,以防生物危險、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