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64 比較與鑒賞-知同辨異見微知著_第1頁
課時64 比較與鑒賞-知同辨異見微知著_第2頁
課時64 比較與鑒賞-知同辨異見微知著_第3頁
課時64 比較與鑒賞-知同辨異見微知著_第4頁
課時64 比較與鑒賞-知同辨異見微知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64比較與鑒賞——知同辨異,見微知著能從形象、語言、技巧、情感等角度對詩歌進行比較賞析。

年份卷別篇名設問方式設題角度2022全國甲卷《畫眉鳥》《畫眉禽》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

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形象比較全國乙卷《白下驛餞唐少府》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

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

結合內容簡要分析。手法比較浙江高考《樓前》《過勤政樓》分析兩首詩后兩句在情感、寫

法上的不同。情感、手法比較年份卷別篇名設問方式設題角度2019全國Ⅲ卷《插田歌(節選)》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語言比較2016全國丙卷《內宴奉

詔作》詩的頸聯又作“臂弱尚嫌弓力

軟,眼昏猶識陣云高”,你認為哪一種比較好?為什么?請簡要分析。語言比較這首詩與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題材相似,但情感基調卻有所不同,請指出二者的不同之處。情感比較命題特點①命題者往往選取兩首在主題、風格、題材、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

同或相異之處的詩歌進行比較。②比較考查的角度在形象、語言、技巧、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或求同,或辨異,或求同辨異。③設題考查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一生(陌生之詩)一熟(學過或接

觸過的);二是兩生并考(兩首詩全是陌生的)。目錄CONTEST01活動一形象比較02活動二語言比較05課時作業·鞏固提升03活動三表達技巧比較04活動四情感比較活動一形象比較01閱讀下面的唐詩和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登岳陽樓杜

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

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

難與君說。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

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巯溪殗[,不知今夕

何夕!兩首詩詞中都提到“舟”這一意象,簡析兩者內涵的異同點。參考答案:①同:兩首詩詞中的“舟”都極具象征性地表達了作者當

時的際遇。②異:杜詩的“孤舟”是王朝衰敗動蕩之時杜甫老病漂

泊、孤苦無依生活的寫照,飽含了詩人的凄苦傷痛之情。張詞中的

“一葉扁舟”寫詞人在明朗月色下蕩舟于三萬頃湖泊,飽含著詞人的

豪邁氣概。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意象的能力。“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

舟”,頸聯寫政治上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坝H朋無一

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

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

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

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

中寓無限情意?!坝耔b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玉鑒就是玉

鏡。瓊是美玉,瓊田就是玉田。“玉鑒瓊田”,形容湖水的明凈光

潔。“三萬頃”,說明湖面的廣闊。在三萬頃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葉扁舟,頗有自然造化全都供

“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襯托出詞人的豪邁氣概。故兩首詩詞中的

“舟”都極具象征性地表達了作者當時的際遇。不同的是,杜詩的

“老病有孤舟”是王朝衰敗動蕩之時杜甫老病漂泊、孤苦無依生活的

寫照,飽含了詩人的凄苦傷痛之情,寫盡了自己的孤獨苦悶之情。張

詞中的“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意思是平靜清澈的湖面像

白玉磨成的鏡子,像美玉鋪成的田地,有三萬頃那么寬闊,湖上只漂

浮著我的一葉扁舟,寫出詞人在明朗月色下蕩舟于三萬頃湖泊,飽含

著詞人的豪邁氣概。

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尋詩兩絕句陳與義其一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雨百般紅。無人畫出陳居士①,亭角尋詩滿袖風。其二愛把山瓢②莫笑儂,愁時引睡有奇功。醒來推戶尋詩去,喬木崢嶸明月中?!咀ⅰ竣倬邮浚何娜搜攀?。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讀懂詩歌】其一

楚酒使人倦怠,我接連醉了三天,誰料到春雨過后鮮花竟紅遍滿

園。可惜沒有人能畫出我惆悵的影象,在亭角尋覓詩句卻只有清風把

兩袖漲滿。其二請不要嘲笑我好酒貪杯,苦惱中只有它能催我入睡。醒來時推門

走去尋覓詩句,伴著明月在高聳的大樹間徘徊。“園花經雨百般紅”與“喬木崢嶸明月中”兩句所描寫的景色特點有

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參考答案:①“園花經雨百般紅”描寫的是雨后園林的美景,一場雨

后,園中姹紫嫣紅,色彩艷麗。②“喬木崢嶸明月中”描寫的是月夜

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樹木高聳峭拔,意境清幽。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的意象與意境。兩句詩描寫了不同的景色,也就

是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實際上都是在為詩歌營造某種意境?!皥@花經

雨百般紅”是寫園里的花經雨水清洗后顯得更為嬌艷,主要是表現其

色彩的艷麗。“喬木崢嶸明月中”一句中,“崢嶸”有“深邃、深

遠”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樹木中,顯得更加深邃而幽遠。

形象異同比較有兩個層面,一是形象內涵、特點異同比較,二是

形象作用異同比較。形象內涵、特點異同比較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意象(主要指

景象和物象)內涵比較,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特點的分析比較。對于前

者,先要看在意象選取上有何不同,再主要看意象在自身特點與表情

達意兩方面的異同,或者表層義與深層義有何異同;對于后者,要注

意從外在形象與內在性格品質兩方面比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較。形象異同題大都是“求異”比較,這是做題可以利用的地方。形象作用異同主要在寫景、狀物、造境、抒情、結構等方面

展開。

(2022·全國甲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畫

鳥歐陽修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畫

禽文

同盡日閑窗生好風,一聲初聽下高籠。公庭事簡人皆散,如在千巖萬壑中。【讀懂詩歌】畫

鳥畫眉鳥婉轉的叫聲隨心所欲地變化,在紅花綠樹叢中時而飛向高

處,時而飛向低處。這才知道被鎖進華麗的鳥籠中的鳥的鳴叫,遠遠

比不上在樹林中自由自在地鳴啼。畫

禽整日閑坐窗前任舒適之風吹拂,聽到一聲畫眉鳥的鳴叫飛出高懸

的鳥籠。官府公務不多人們都早早散去,這叫聲讓我仿佛置身于深山

幽谷之中。(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歐詩和文詩題目大體相同,都是以畫眉鳥作為直接描寫對象的詠物詩。B.歐詩所寫的畫眉鳥在花木間自由飛行,文詩中的畫眉鳥則在籠中飼養。C.歐詩認為鳥籠內外的畫眉鳥,其鳴叫聲有差別,而文詩對此并未涉及。D.歐詩中的“林間”與文詩中的“千巖萬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解析:A

“都是以畫眉鳥作為直接描寫對象”錯,文詩是以人物的

主觀感受,從側面來描寫畫眉鳥的。(2)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參考答案:①歐詩中的畫眉鳥寄托了詩人的感情,詩歌表面上是寫

鳥,實際上是寫人,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詩中

畫眉鳥的鳴叫聲烘托出輕松的氣氛,有助于表現詩人在公務閑暇時悠

然自得的狀態。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的意象的作用。兩首詩都描寫了畫眉鳥,但側重

點和寫作目的不同。歐詩以畫眉鳥作為直接描寫對象,寫詩人聽見畫

眉鳥在山林繁花之間的千啼百囀,才知道籠中畫眉的叫聲遠遠比不上

它在山間的自由歌唱那么悅耳動聽。詩人表面上是寫鳥,實際上是通

過寫鳥來寄托情懷,抒發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詩沒有具體

描寫畫眉鳥的形象和叫聲,而是重點渲染“公庭事簡人皆散”之后,

初聽上去仍在“高籠”中的畫眉鳥鳴叫聲此時聽起來卻如同置身于悠

遠空曠、清幽寂靜的“千巖萬壑中”。詩人用畫眉鳥的鳴叫聲烘托出

輕松悠閑的氛圍,表達自己在公務閑暇時悠然、閑適、自得的狀態。活動二語言比較02閱讀下面的兩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書

憤①陸

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臨安春雨初霽②陸

游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注】①該詩為宋光宗淳熙十三年春于會稽石帆別業所作,當時詩

人62歲。②淳熙十三年春,詩人被起用為嚴州知府,奉詔自家鄉山陰

赴臨安,此詩是在寓所等候皇帝召見時所作。參考答案:《書憤》嚴肅激憤,沉郁頓挫,深沉蘊藉;《臨安春雨初

霽》富于情趣,含蓄婉深,輕松詼諧之中蘊含惆悵沉郁。請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談談這兩首詩在詩歌風格上的差異。解析:本題考查比較鑒賞詩歌語言風格的能力。鑒賞詩歌的語言風

格,首先,要品味整首詩歌。鑒賞詩歌語言風格這類題型不是要求揣

摩個別字詞運用是否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

其次,要了解相關知識。不同題材的詩歌語言風格不同,同一詩人不

同時期的作品語言風格也不同,要了解相關的語言風格。如:田園詩

恬淡閑適;山水詩歌清新優美;邊塞詩悲涼慷慨;諷喻詩婉而多諷;

詠史詩雄渾含蓄;懷古詩幽綿深長;送別詩意蘊深遠;等等。再次,

要聯系詩歌主旨。語言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決定語言風格。第四,要從多角度入手。要從詩歌語言的格調、色彩、境界、情味等

角度入手,看遣詞造句的特點。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次北固山下王

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讀懂詩歌】

客行在碧色蒼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蕩漾綠水間。湖水上漲,

兩岸更顯開闊;風勢正順;白帆高高揚起。殘夜將去,旭日初升海

上;一年未盡,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傳?還是托付北歸

的大雁,讓它捎到遠方的洛陽。此詩第二聯“潮平兩岸闊”,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失”,你覺得

“闊”與“失”哪個字更好?為什么?參考答案:(示例一)“失”字更好。它含有消失之意,因為它生動

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

有迷茫的感覺,給人無盡的想象。(示例二)“闊”字更好。它含有開闊之意,它是對實際的描寫,直

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邈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

感受,給人的感覺更加真實;而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似也

更為響亮。解析:這是一道煉字題,煉字類題目一般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該字的

字典義+臨時語境義,該字使用的表達技巧+表達效果,該字所傳遞

的作者的情感、態度。兩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都不能算錯,只

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

語言比較賞析題本質上同一般的語言賞析題一樣,看語言是否造

境、寫景、表情,是否傳神等。但既然是比較賞析,一定要選好比較

點,如聯系描寫的情景進行比較,看誰更符合語境;從表現作者情感

上進行比較,看誰更能準確表達詩人當時的情感;從表達特點上進行

比較,看誰更生動形象;從結構特點上進行比較,看誰更能使結構渾

然一體、更能起照應等作用。其次,重點把理由說清楚、說充分。

(2019·全國Ⅲ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插田歌(節選)劉禹錫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農婦白纻裙,農父綠蓑衣。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咀x懂詩歌】

岡上頭花草一抹齊,燕子飛東呵又飛西。遠望田塍像條線呵,一

片白水波光參差。農婦穿著白麻布裙,農夫披著綠草蓑衣。一齊唱起

田中歌呀,輕聲細語好似竹枝。(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以花鳥發端,通過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麗畫面。B.詩人舉目眺望,能看到遠處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時隱時現。C.詩中寫到了農父農婦的衣著,白裙綠衣映照綠苗白水,色調分外和諧。D.詩的七、八兩句通過聽覺描寫,表現農民們的勞動場面以及愉悅心情。解析:

“蜿蜒起伏,時隱時現”錯,根據第三句“田塍望如線”

可知,田埂一眼望去如線般筆直,第四句中的“參差”一詞在這里形

容水光閃爍。(2)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

什么不同?參考答案:①《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對仗工穩,用典精當,語

言雅麗平整;②這幾句詩則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現手法描寫田野風光

和勞動場景,語言通俗淺顯,清新流暢。解析:《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首聯以傷感低沉的情調,回顧了

詩人的貶謫生活;頷聯,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詩

人的悵惘;頸聯對仗工整,富含哲理,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尾聯筆鋒一轉,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整首詩憤激而不淺露,感慨

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具體到本詩,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簡潔

的線條勾勒插秧時節的大好風光,這幾句筆墨雖淡,卻營造了田野間

生機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鄉濃郁的春天氣息。最后兩句通過聽

覺描寫農民的勞動情緒,表現了他們樂天的性格,描繪出富有特色的

民風鄉俗??傮w而言,表現出了明快簡潔、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淺顯的

語言風格?;顒尤磉_技巧比較03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蜀

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書

憤[宋]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蜀相》和《書憤》都有對諸葛亮的追懷,也都有作者因難以實現理

想抱負的感慨,說說兩首詩在主要表現手法上有哪些異同,結合詩句

簡要分析。參考答案:相同點:都運用典故?!妒裣唷分小叭欘l煩”“出師未

捷”用劉備三顧茅廬和諸葛亮出師伐魏的典故,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

大略,表現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敬仰?!稌鴳崱分小俺鰩熞槐碚婷?/p>

世”用典明志,包含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或運

用檀道濟的典故?!叭祥L城空自許”,借用劉宋名將檀道濟自比為

“萬里長城”的典故,抒發詩人年老力衰、大志落空的無奈和悲憤)不同點:《蜀相》借樂景抒哀情(或情景交融、反襯)?!坝畴A碧草

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以樂景寫哀情,襯托荒涼之境,寫詩人的

寂寞之心?!稌鴳崱分饕昧藢Ρ仁址?,詩歌前兩聯回憶過去,寫自

己抗敵報負;后兩聯寫現在,年邁衰頹,今昔對比,理想和現實對

比,表達詩人蹉跎歲月、壯志難酬的感慨。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鑒賞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相同點:都運用

典故?!妒裣唷贰叭欘l煩天下計”“出師未捷身先死”用了劉備三

顧茅廬和諸葛亮出師伐魏的典故,從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濟世雄才和遠

大抱負,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并以實際行動實踐了“鞠躬盡

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表現了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敬仰?!稌鴳崱?/p>

“出師一表真名世”,通過諸葛亮的典故,用典明志,追慕先賢的業

績,包含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

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并以此自勉。運用檀道濟的典故?!叭?/p>

上長城空自許”,借用劉宋名將檀道濟自比為“萬里長城”的典故,

抒發詩人年老力衰、大志落空的無奈和悲憤。不同點:《蜀相》前兩聯寫景,后兩聯抒情,采用以樂景襯哀情的手

法(或情景交融、反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所

描繪的這些景物,色彩鮮明,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出武侯祠內

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來了,祖國中興的希望卻非

常渺茫。想到這里,詩人不免又產生了一種哀愁惆悵的感覺,詩人將

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憂

傷從景物中描繪。以樂景寫哀情,襯托了荒涼之境,寫出了詩人的寂

寞之心?!稌鴳崱分饕昧藢Ρ仁址?,詩歌前兩聯回憶過去,早年氣壯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邁,寫自己抗敵抱負;

后兩聯寫現在,如今對鏡自照,衰鬢蒼顏,歲月不居,年華空老。陸

游以記敘為主,先回憶自己的過去,然后寫自己的現在,最后以諸葛

亮自況,抒發情感,今昔對比,理想和現實對比,表達詩人蹉跎歲月、

壯志難酬的感慨。

(2020·浙江卷,節選)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秋江送別[唐]王勃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送柴侍御[唐]王昌齡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讀懂詩歌】秋江送別歸舟和歸騎形成整齊的隊伍,江南和江北相互眺望。誰說只有一

水之隔,已經感覺到了山水是兩個不同的地方。送柴侍御沅江的波浪連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我們雖身處不

同的地方,但我們共有著相同的云雨和明月。前人評《送柴侍御》“翻新脫妙”。比較《秋江送別》與《送柴侍

御》兩詩的后兩句,分析后者寫法的妙處。參考答案:①意象運用上,王勃詩的意象隱于句內;王昌齡詩將青

山、明月兩個意象前置,形象鮮明突出,富有象征意義(青山象征思

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開闊。②空間處理上,王勃詩化近為遠,

強調心理距離之遠,為送別詩傳統寫法(如謝朓詩有“何況隔兩

鄉”);王昌齡詩則化遠為近,強調心理距離之近,是創新性的表

達。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詩以議論直接表達,意盡句中;王昌齡詩融

情入景,反詰收尾,余韻悠長。解析:本題考查比較鑒賞表達技巧的能力。應對此類問題,首先要明

白該句在詩中的意義,即解說或概括詞句內容;其次要看詩句有什么

特點,如選用了什么意象,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

果。從意象的運用上,王勃的詩選用了“山”“水”,但卻將“一

水”“山川”隱于句中。而王昌齡的詩則將青山、明月兩個意象前

置,形象鮮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

反詰,反復致意,懇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

詩句,既富有濃郁的抒情韻味,又意境開闊,具有鮮明的個性??臻g

處理上,王勃的詩化近為遠?!耙延X山川是兩鄉”由于離別,江水不再是一個小區域,而成了兩個

不同世界的分界線,強調了心理距離之遠。而王昌齡的詩則是化遠為

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兩鄉”為“一鄉”,它蘊涵的正是人

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語意新穎,出人意料。抒情方式上,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王勃自問自答,以議論的

形式直接表達了別離的感傷。而王昌齡則以景作結,融情入景,反詰

收尾,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后的思

念,滲透在字里行間了。詩人用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語言,以減輕

對方的離愁,這是更體貼、更感人的友情。這種“道是無晴卻有晴”

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覽無余的直說更加耐人尋味。

首先,要熟悉各種表達技巧的術語與內涵。其次,審清題干要求比較的方向(是求同還是求異)、角度(是

從哪個角度比較),比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術語還是兼有效果的

分析。最后,鑒于表達技巧的復雜性,表達技巧的比較還是定位于常見

常用的表達技巧。因此,要立足于對原詩準確的判斷,尤其注意甄別

那些易混淆的表達技巧,如表現手法中的對比與襯托,修辭手法中的

借代與借喻。

一、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望

山①[唐]劉禹錫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時初望時。望

山[宋]陳造亭亭碧山椒②,依約凝黛立。何年蕩子③婦,登此望行役④。君行斷音信,妾恨無終極。堅誠不磨滅,化作山上石。煙悲復云慘,仿佛見精魄。野花徒自好,江月為誰白?亦知江南與江北,紅樓⑤無處無傾國。妾身為石良⑥不惜,君心為石那可得?【注】①詩人于“永貞革新”運動失敗后,政治上備受打擊和迫

害,長流遠州,思念京國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詩即借詠望夫石寄托

這種情懷。②山椒:山頂。③蕩子:外出不歸的男子。④行役:出門

在外,這里指外出的男子。⑤紅樓:泛指華麗的樓房,多指富貴女子

所居。⑥良:實在。【讀懂詩歌】望

山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歸來,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頭苦苦相

思。這婦人在這里望夫已經是幾千年了,還是當年剛剛站在這里遙望

的形象。望

山瘦削的望夫石矗立在青山上,隱約可以看出,她皺著眉頭,滿懷傷情。我不禁要問:是哪一朝代的女子,丈夫外出,她登上這山,盼望著丈夫回歸的身影?石頭說:“丈夫出外多年,杳無音信,我心中的怨苦,無窮無盡。我的心啊,永遠不會改變,化成了石頭,屹立在山頂。”煙云繚繞著她,一片悲慘凄清。我仿佛見到她的精魄,在山頭上現形。我似乎聽見她在感嘆:“盛開的野花有誰來欣賞,江上的明月使誰動情?我知道這江北江南,紅樓處處,美女傾國傾城。我化成了石頭沒有什么后悔,可丈夫啊,你的心可能夠像石頭一樣,不改忠貞?”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詩為七言絕句,全詩緊扣題目,通篇在“望”字上做文章;陳詩為古樂府詩,通過細致的外形描寫與問答,深入揭示女子的痛苦心情。B.劉詩第三句,“幾千載”突出苦戀之執著;末句“初望”出乎意外,又盡情入妙;“只似”“初望”,有力地表現了相思之情的真摯與深切。C.陳詩中,望夫女子自問自答,訴說自己的丈夫外出,音信斷絕,自己抱恨無極,精誠不滅,而化成石頭,接著又轉入寫景,渲染氣氛。D.陳詩起首四句,不僅寫出了眼前望夫石的外形,同時又將當年望夫女子的容貌與心情灌注入石像中,從而起到了既寫人又寫石的作用。解析:

“望夫女子自問自答”錯,應是詩人見山而浮想聯翩,因

而發出“這是什么時代的人,因丈夫外出不歸而癡情化石的呢?”的

疑問,之后才借望夫女子的口吻回答提問。2.兩首詩在表現望夫女子的不幸時,運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試

簡要說明。參考答案:①劉詩側重正面描寫,寫因丈夫出外未歸,女子癡心與痛

苦的等待,突出表現其對愛情的忠貞與執著。②陳詩運用對比手法,

寫女子望穿秋水,化成石頭;而她所等的人卻變了心,忘記了家中妻

子。鮮明的對比,揭示出社會的不合理現象,表達了對封建制度的控

訴,深化了悲劇的主題。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的表達技巧與作用比較。題目明確告知兩首詩都

是“表現望夫女子的不幸”這一思想內容,第一首詩屬于描寫這一表

達技巧,是刻畫望夫女子的癡情形象,可以得出是正面描寫,從“終

日望夫”“化為孤石”“已是幾千載”可知,作用是突出表現其對愛

情的忠貞與執著。第二首詩內容較長,同樣是描寫,但是此詩卻刻畫

兩個人物形象,一個是“依約”癡心望夫化為石頭的女子,一個是在

“野花徒自好……紅樓無處無傾國”中改變忠貞之心的“蕩子”,一

個忠貞,一個變心,形成鮮明對比,揭示出社會的不合理現象,表達

了對封建制度的控訴,深化悲劇主題。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詠

丹[宋]王溥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靶δ档と缍反?,不成一事又空枝。苔[清]袁枚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咀x懂詩歌】詠

棗花雖然很小,但能結果實;桑葉雖然柔軟,卻能養蠶吐絲。可

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卻不能成就一點實事就凋落了。苔明亮的陽光照不到的背陰處,生命照常在萌動,照常在蓬勃地生

長。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也學那美麗高貴的牡丹,自豪地

盛開。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詩寫棗花和桑葉,先抑后揚:先寫其“小”與“柔”的特點,再

褒揚其實用價值。B.王詩先寫了棗花和桑葉,然后以“堪笑”把所詠之物牡丹引出,表

露出作者的感情。C.“青春恰自來”是說苔蘚憑自己的努力,長出綠意,煥發青春的光

彩。D.兩詩都寫到了牡丹,但表達目的不同,王詩突出其碩大,袁詩側重

寫它開放的美。解析:

D項,王詩的目的并非突出牡丹的碩大,而是突出其“不

成一事”。4.這兩首詠物詩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做簡

要分析。參考答案:①《詠牡丹》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把牡丹的大而無

用,與棗花小卻能結實、桑葉柔卻能養蠶結絲進行對比,表達了對牡

丹的鄙視。②《苔》主要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苔花雖然小,卻要學

牡丹開放,表達了對不自慚形穢而努力展現自己的精神的贊美。解析:詠物詩,托物言志是最主要的表現手法,但題干已明確提示,

這一手法就不能作為答案出現;題干設問的重點在于“各自主要運用

了什么手法”,這意味著,應分別去答兩首詩除托物言志手法之外的

一種主要的手法。根據對兩首詩的具體分析可知,《詠牡丹》主要運

用了對比的手法,《苔》則主要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結合詩句簡要分

析即可?;顒铀那楦斜容^04閱讀下面的詩詞,完成后面的題目。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

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

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

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

后庭遺曲。金陵懷古(其四)王安石憶昨天兵下蜀江,將軍談笑士爭降。黃旗已盡年三百,紫氣空收劍一雙。破堞自生新草木,廢宮誰識舊軒窗!不須搔首尋遺事,且倒花前白玉缸?!豆鹬ο恪そ鹆陸压拧放c《金陵懷古(其四)》同為懷古,分別表

達了怎樣的不同情感?抒發情感的方式有何不同?請結合詩詞簡

要分析。參考答案:①《桂枝香·金陵懷古》表達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感嘆和對

北宋統治者的告誡。下片借古諷今,化用典故,表達出對六朝競逐奢

靡而相繼滅亡的悲嘆之情,同時提醒北宋統治者要奮起變革,才可避

免重蹈覆轍。②《金陵懷古(其四)》表達歷史更替具有必然性,無

須傷感和惆悵的達觀之情。尾聯直抒胸臆,寫到用不著為歷史搔首惆

悵,還是開懷暢飲這美酒吧,隱含著詩人對歷史興亡的獨特感受。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鑒賞思想情感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豆鹬?/p>

香·金陵懷古》,此詞通過對金陵景物的贊美和歷史興亡的感喟,寄

托了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和對北宋統治者

的告誡。上片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澄江”“翠峰”“歸

帆”“殘陽”“酒旗”“西風”“云淡”“鷺起”,依次勾勒水、

陸、空的雄渾場面,境界蒼涼。下片寫在金陵之所想?!胺比A競逐”

涵蓋千古興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華表面掩蓋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皣@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六朝舊事”“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

庭遺曲”接連化用典故,“千古憑高”是直接抒情,憑吊古跡,追述往事,抒發對前代吊古、懷古不滿之情。下片今昔對比,時空交錯,

虛實相生,表達出對六朝競逐奢靡,而相繼滅亡的悲嘆之情,同時提

醒北宋統治者要奮起變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轍?!督鹆陸压牛ㄆ渌模?/p>

尾聯“不須搔首尋遺事,且倒花前白玉缸”,直抒胸臆,寫到用不著

為歷史搔首惆悵,還是開懷暢飲這美酒吧,隱含著詩人對歷史興衰的

獨特感受:千百年來,歷史朝代的興亡更替具有必然性,人們對此無

能為力,也無需為此傷感惆悵。表達了作者認為歷史更替具有必然性,

無須傷感惆悵的達觀之情。

(2022·浙江卷,節選)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樓

前[中唐]王建天寶年前勤政樓,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飛龍老馬曾教舞,聞著音聲總舉頭。過勤政樓[晚唐]杜牧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惟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②?!咀ⅰ?/p>

①千秋節:唐開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請每年八月五日(玄

宗生日)為千秋節。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樓慶生,賞百匹飛龍舞

馬。飛龍,馬廄名。士庶間互贈承露絲囊。②金鋪:釘在門上的獸面

形的門環底座?!咀x懂詩歌】樓

前天寶年前的開元年間,玄宗下令修建了勤政樓,每一年的祝壽活

動都會持續三天。他命人對馬廄的馬進行舞蹈訓練,讓它們一聽到音

樂就要抬頭起舞。過勤政樓當年慶玄宗生日的千秋節而今只留空名,那賀壽的承露絲囊世上

也不再存在。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長著,因雨水澆灌它長得很旺很

盛,直長得上了那門扉上的銅座銅環。分析兩首詩后兩句在情感、寫法上的不同。參考答案:(1)情感不同:①王詩追憶飛龍舞馬,表達對昔日盛世

的懷念,而感慨玄宗的驕侈佚樂,言外自見;②杜詩借眼前金鋪上的

紫苔,抒發昔盛今衰的悲嘆之情。(2)寫法不同:①王詩運用細節描寫,寫出老馬“總舉頭”這一習

慣性動作,生動傳神;②杜詩運用擬人手法寫紫苔“偏稱意”,突出

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營造荒涼氛圍。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分析詩歌情感和鑒賞寫作手法的能力。先看

情感:王詩后兩句通過寫曾做過飛龍舞的老馬來表達對昔日盛世的懷

念。“飛龍舞馬”是唐玄宗慶生時的節目,玄宗賞百匹飛龍舞馬在勤

政殿前賀壽,可以想見當年慶生場面是多么熱鬧繁華,唐玄宗生活是

多么驕侈佚樂。而今“飛龍老馬曾教舞”,老馬還記得當年唐玄宗做

壽時的音樂,可是唐玄宗和他曾擁有過的盛世江山早已繁華不再,昔

日的大唐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這一切可能正源于唐玄宗當年的

驕奢淫逸。王建追憶飛龍舞馬,表達對昔日盛世的懷念,而感慨玄宗

的驕侈佚樂,言外自見。杜詩后兩句借助紫苔表達情感,借眼前金鋪上

的紫苔,抒發昔盛今衰的悲嘆之情。“惟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這兩句采用《詩經·王風·黍離》的筆法,用宮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長暗示王朝興衰之意。這兩句詩從表面看寫的是“勤政樓”的實景,但細細體味,就會感到這十四個字,字字都飽蘸了詩人感昔傷今的真實情感。再看寫法:王詩后兩句借助老馬“總舉頭”的細節傳情達意。寫老馬“聞著音聲總舉頭”,聽到音樂的老馬還記得當年曾經受過的訓練,“舉頭”是老馬習慣性動作,這一細節刻畫生動傳神,暗含著對昔日繁華盛世的懷念。杜詩寓情于景,通過擬人手法寫紫苔“稱意”,暗示王朝繁華不再。

“偏稱意”三字寫得傳神,“偏”,說明萬物凋零,獨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寵,使得紫苔竟那樣稱心愜意。用紫苔的任情滋蔓營造荒涼的氛圍,反襯唐朝的衰落,小中見大,詞淺意深,令人回味。

進行內容、情感的比較鑒賞,前提是讀懂詩歌,把握各自的感情

基調。其方法如下:①讀標題。標題往往交代了內容,定下感情基調。②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及寫作背景。同樣的景物,因詩人不同的

際遇、不同的心情,會蘊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善于抓住帶感情色彩的關鍵詞語。注意詩歌的最后兩句,它們

往往卒章顯志,點明主旨。在此基礎上的比較,需要注意:①熟悉感情基調術語,會用這些術語比較感情基調異同,如憂愁

與閑適、悲傷與歡快。②進一步比較分析出產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這也是情感比

較的重要內容。③比較時注意點面結合,既要有總體概括,又要有具體分析。

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天末懷李白①杜

甫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戲贈杜甫李

白飯顆山②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咀ⅰ竣俅嗽娮饔谔泼C宗乾元二年(759)秋。當時,詩人棄官遠

游,客居秦州(今甘肅天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今貴

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還至湖南。②飯顆山:目山名,相傳在長安

一帶。【讀懂詩歌】天末懷李白涼風颼颼從天邊刮起,不知此時你心境怎樣。鴻雁捎的消息何時

到?只恐江湖秋水多風浪。文章最憎惡仕途通達,鬼怪最喜歡幸災樂

禍。相必你會與屈原共語,投詩汨羅江訴不平事。戲贈杜甫至今記得,在飯顆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頭上戴著竹笠日頭剛好

是中午。請問老兄自從分別以后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為這一段歲

月里作詩太辛苦。(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詩首聯出句寫涼風,為全詩奠定情感基調;對句問友人心境,表

達了對友人的關切。B.杜詩頷聯出句寫詩人期盼友人的音訊早日到來;對句寫江湖水大浪

高,友人旅途難行。C.杜詩頸聯中,詩人在感慨自身遭遇的同時,也道出自古以來文人的

共同命運,意味深長。D.杜詩沉郁深廣,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轉,縈繞心際;李詩直白淺易,

寓深情于戲謔之語中。解析:

“詩人在感慨自身遭遇的同時”錯誤?!拔恼略髅_”,

意指文才出眾者總是命途多舛,語極悲憤:“魑魅喜人過”,隱喻李

白長流夜郎,是遭人誣陷。這二句詩道出了自古以來才智之士的共同

命運,是對無數歷史事實的高度總結。表達對友人深沉的懷念,進而

抒發對其身世的同情。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1)同:杜詩尾

聯中的“冤魂”指屈原,“汨羅江”是屈原自沉處。詩人設想李白從

夜郎回湖南會到汨羅江投詩給屈原的冤魂,共訴冤情,此處寫作詩投

于汨羅江,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牽掛關切和懷想之情。李詩第三、四

句“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寫作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牽掛

關切和懷想之情。所以,二者相同之處在于都寫作詩,都表達了作者

對友人的牽掛關切和懷想之情。(2)杜詩尾聯和李詩第三、四句都寫了作詩,表達的情感有何異

同?請簡要概括。參考答案:同:杜詩尾聯和李詩第三、四句寫作詩,都表達了作者對

友人的牽掛關切和懷想之情。異:杜詩尾聯寫作詩,還表達了杜甫對

李白遭遇的同情之情和不平之氣;李詩第三、四句寫作詩,還表達了

李白對杜甫一絲不茍創作態度的敬佩之情。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2)異:杜詩:

尾聯中“應共冤魂”“投詩贈汨羅”,寫杜甫覺得李白與沉冤的屈子

同命運,應投詩于汨羅江訴說冤屈與不平。所以,寫作詩表達了杜甫

對李白遭遇的同情之情和不平之氣。李詩:第三、四句“太瘦

生”“總為”“作詩苦”寫李白覺得杜甫作詩認真、辛苦,表達了李

白對杜甫一絲不茍創作態度的敬佩之情。課時作業鞏固提升05一、(2024·寧夏銀川一中??迹╅喿x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牡

丹韓

琮①桃時杏日不爭濃,葉帳陰成始放紅。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名移②蘭杜千年后,貴擅笙歌百醉中。如夢如仙忽零落,暮霞何處綠屏空。【注】

①大中十二年(858),韓琮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并失官。

②移:改變。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牡丹不在桃、杏開放的時節與之爭艷,而是葉帳成陰時才綻

放花朵。B.“曉艷”“暮香”從視覺和嗅覺兩個角度描寫牡丹花朵凝露、幽香

飄溢。C.與蘭草、杜若相比,牡丹貴為花中之王,擅長在富貴人家的宅第安

享榮華。D.尾聯寫暮霞般的牡丹凋零,空留下似屏的綠葉,寄寓了詩人無限的

感慨。解析:“擅長”錯誤,“擅”是獨占、專有的意思,是說牡丹獨

占尊位。123456789102.本詩與周敦頤的《愛蓮說》都寫到了牡丹,但寫法與作用不同,請

簡要分析。參考答案:①《愛蓮說》中借牡丹來反襯蓮的美好形象,表達了對

“牡丹”這類趨炎附勢、愛慕榮華的人的批判,以及對“蓮”這類堅

守高潔人格的人的贊美;②《牡丹》托物言志,通過對牡丹不爭名利

的吟詠,表明對高尚情操的堅守。12345678910解析:周敦頤的《愛蓮說》,作者在文中要贊頌的是蓮,但他不是作

孤立靜止的描寫,而是在對比描寫中顯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

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把蓮花的高潔從牡丹的反襯中

凸顯了出來。而對牡丹的追慕者甚多,愛蓮者甚少,則又在對比中顯

示出不良風尚之盛。作者通過對菊、牡丹、蓮三種花的德性品格的描

寫,以牡丹作反襯,用菊花作陪襯,就自然而然樹立了蓮花的美好形

象。《牡丹》首聯寫牡丹的品格,不在桃、杏開放的時節與之爭艷,

而是葉帳成陰時才綻放花朵;頷聯寫牡丹的貢獻;頸聯寫牡丹對嫉妒

者的蔑視;尾聯寫暮霞般的牡丹凋零,空留下似屏的綠葉,寄寓了詩人無限的感慨。全詩字字寫花,處處喻人,托物言志,通過對牡丹不爭名利的吟詠,表明對高尚情操的堅守。12345678910二、(2024·浙江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3~4題。卜

子葛立方裊裊水芝①紅,脈脈蒹葭浦。淅淅西風淡淡煙,幾點疏疏雨。草草展杯觴,對此盈盈女。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②舉?!咀ⅰ?/p>

①水芝:荷花異名。②流霞:神話中的仙酒,此處指美酒。12345678910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紅”既寫荷花顏色之美,也寫荷花開放之盛;“裊裊”寫荷花隨

風擺動的樣子,表現出其體態之輕盈。B.“西風”“淡煙”“疏雨”等既交代荷花生長的自然環境,又襯托

出荷花“裊裊”“盈盈”的生動情態。C.“展杯觴”“盈盈女”兩句表現了詞人面對美麗的景色和多情的女

子,急不可耐地舉杯暢飲的勃勃興致。D.詞的上片寫荷花,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下片寫人物的活

動,同時將寫荷花和寫飲酒結合了起來。解析:“面對美麗的景色和多情的女子”錯誤,詞中的“盈盈

女”借指荷花。123456789104.這首詞與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在疊詞運用方面有何異

同?請簡要分析。參考答案:相同點:兩首詞都大量使用疊詞,音調和諧,富有音

樂美。不同點:①本詞句句有疊詞,連綿而下,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聲韻

美;《聲聲慢》則在起句集中使用疊詞,形成了徘徊低迷、婉轉凄楚

的情調。②表達的思想情感不同。本詞通過疊詞的運用,表達了詞人

怡然自樂的生活情趣;《聲聲慢》則用疊詞表達了詞人空虛寂寞和凄

慘的心境。12345678910解析:本詞大量使用疊詞,全詞共四十四字,其中疊字竟占了九組共

十八個字;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起句“尋尋覓覓,冷冷清

清,凄凄慘慘戚戚”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后文“到黃昏、點

點滴滴”又用了兩組??梢?,這兩首詞都大量使用疊詞,音調和諧,

富有音樂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點,本詞句句有疊詞,連

綿而下,相互映襯,無不自然妥帖,渲染了一種輕靈、和諧、安謐而

灑落的情調,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聲韻美。12345678910而《聲聲慢》則在起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集中

使用疊詞,形成了徘徊低迷、婉轉凄楚的情調,使一種莫名其妙的愁

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讓人回味無窮;后文“到黃

昏、點點滴滴”的雨聲,則渲染了詞人此時的不盡愁緒。從表達情感

的角度看,本詞用來寫荷花形象的有“裊裊”“脈脈”“盈盈”,以

至于“葉葉”,寫自然景象的有“淅淅”(的風)、“淡淡”(的

煙)、“疏疏”(的雨),寫詞人動作情態的有“草草”“細細”。

這些疊詞生動傳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現了詞人怡然自樂的生活

情趣。而《聲聲慢》則用疊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到黃昏、點點滴滴”表達了詞人空虛寂寞和凄慘的心境??梢姡瑑墒自~表達的思想情感不同。12345678910三、(2024·四川成都七中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5~6題。滿江紅·赤壁懷古戴復古①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

宇。萬騎臨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

③,今如許?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

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咀ⅰ?/p>

①戴復古:南宋詞人。此時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茍且求

存,抗金少有勝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獸。③曹瞞:曹操小

名阿瞞。123456789105.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開頭與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相比,雖

不如蘇詞的氣勢雄偉,但以樸素的敘述入題,卻也自然輕快。B.“卷長波、一鼓困曹瞞”句,寫出曹軍崩潰之快、周瑜取勝之速,

刻畫出波瀾壯闊的中流水戰,與“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有異曲

同工之妙。C.“今如許”三字陡然轉折發問,思緒由歷史轉入現實,表現了詞人

對朝廷偏安一隅、腐敗無能的失望和對功名事業的淡漠。D.全詞以“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結尾,詞人將滿腔的傷感

融入到向道旁楊柳的發問之中,含蓄蘊藉,意味深長。12345678910解析:

“對功名事業的淡漠”錯誤,無中生有,全詞主要表現詞

人對時事的傷感。南渡之后,國勢一日不如一日,詞人將大半生目擊

心傷的國事全含在這一問句中,感慨蒼茫,意味深厚。123456789106.本詞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都寫到了赤壁之戰,但用意不

同,請簡要分析。參考答案:①蘇詞意在表現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襯自己

早生華發、功業無成,懷古是為傷己;②戴詞意在表現戰爭場面宏大

激烈,反襯南宋朝廷的軍事不振、國勢衰頹,懷古是為諷今。12345678910解析:《念奴嬌·赤壁懷古》寫出長江中赤壁之戰的戰場,緬懷赤壁

之戰的英雄,再具體描寫壯麗奇險的赤壁古戰場,并由江山引發思

考:如此江山,必然會產生許多與之相稱的豪杰。緊接著下片重點展

現周瑜的英氣勃發、才能卓越、年少得志,并由人到己,結合“多情

應笑我,早生華發”分析,應笑“我”多愁善感,過早地生長出花白

的頭發,用周瑜反襯自己,懷古是為傷己?!稘M江紅·赤壁懷古》,

“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兩句,用精工的對偶句,把戰

爭場面的宏大激烈表現得淋漓盡致,生動、貼切地描繪出吳蜀聯軍的

高昂士氣,寫出了火攻曹軍時的翻江倒海之勢。12345678910“卷長波、一鼓困曹瞞”句,刻畫出波瀾壯闊的中流水戰,氣勢磅礴,

傳神地描繪出曹軍崩潰之快,周瑜取勝之速。用“今如許”三字提出

問題:現在又怎樣呢?這轉折一問,問得很好,感慨蒼茫,意味深厚。

結合注釋“此時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茍且求存,抗金少有勝利”可

知,千古風流人物也隨著滾滾東流的長江而流逝了,現在又有誰能收

拾祖國殘破的山河?。”憩F戰爭場面宏大激烈,反襯南宋朝廷的軍事

不振、國勢衰頹,懷古是為諷今。12345678910四、(2024·廣東梅州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7~8題。暮

春杜

甫臥病擁塞在峽中,瀟湘洞庭虛映空。楚天不斷四時雨,巫峽常吹千里風。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暮春鴛鷺立洲渚,挾子翻飛還一叢。123456789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