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長沙》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沁園春 長沙》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沁園春 長沙》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沁園春 長沙》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沁園春 長沙》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掌握不同的藝術手法,感受詩歌不同的語言風格。1圍繞“意象”領悟作品的意境與思想感情。2抓住富有表現力的詞語揣摩作品意蘊、情思。單元目標:本課學習目標1.通過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初步把握賞析意象的方法。2.詞的朗讀和詞語理解;體會詞的煉字妙處,并把握鑒賞煉字的技巧。3.領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沁園春·長沙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結合注釋及助讀資料,完成字音及文化常識的相關試題。

自學檢測:1.下列加下劃線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攜帶(xié)

崢嶸(zhēng)

看護(kān)

揮斥方遒(qiú)B.上闋(jué)

阻遏(è)

鐫刻(juān)

百舸爭流(gě)C.惆悵(chàng)

寥廓(guò)

潛力(qián)

慷慨激昂(kǎi)D.百侶(lǔ)

橘子洲(jú)

逶迤(wēi)

沁園春(qìn)2、下面關于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詞是我國古代的詩體,它可配樂演唱,句式長短不一,又名長短句、曲子詞、樂府等。B.“沁園春”是詞牌名,它規定了一首詞的字數、平仄、押韻等;“長沙”是詞的標題,它揭示詞的內容。C.按字數的多少,詞可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以是否分段來劃分,詞又有單調、雙調、三調、四調的區別。D.毛澤東常用舊體詩的形式來反映現代生活和思想感情,這類詩歌仍屬古典詩歌。合作研學任務一:班級擬參加“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主題的詩歌朗誦,朗誦詩歌為《沁園春·長沙》作為指導老師,請談談你的朗讀指導建議。

梳理思路【問題引領】1、以詩人活動為中心,找出表現全詞線索的動詞。看立憶記2、這幾個動詞統領了幾幅畫面,用盡可能簡潔的語言概括。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湘江秋景圖1、詩中運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怎樣的特點?激發了你怎樣的情思?2、

詞人描繪這幅湘江秋景圖采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

運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怎樣的特點?激發了你怎樣的情思?湘江秋景圖看山林江舸鷹魚意象(帶有詩人情感的事物)紅遍的萬山盡染的層林澄澈碧藍的江水競逐爭先的百舸搏擊長空的雄鷹淺底遨游的魚兒象(客觀事物)雄偉壯闊、絢麗多姿、生機勃勃激發了你怎樣的情思?積極樂觀豁達開闊昂揚奮進一切景語皆情語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自古文人多悲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楚辭》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登高》碧云天,黃花地,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知人論世以壯景抒豪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遠眺近觀仰視俯視靜景動景詞人描繪這幅湘江秋景圖采用了哪些手法?遠近結合俯仰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點面2、

詞人描繪這幅湘江秋景圖運用了遠近結合、俯仰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等手法有何作用?(1)賦予秋景旺盛的生命力,營造了奮進勃發的氛圍。(2)為后文的抒情與議論做鋪墊。“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比绾卫斫鈱懢霸娋浜瓦@一問題的提出有什么聯系?字面意義:面對廣闊的宇宙,我不禁沉入深遠的思索和無限的感慨之中,向著曠遠迷茫的大地發問,究竟是誰主宰著事物的盛衰消長呢.內在含義:

此句寫出詩人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和凌云壯志。社會動蕩,各種革命力量云集涌動,誰來主宰國家命運呢?這一層采用了什么句式?

在詞的結構上有什么作用?句式

設問作用

承上啟下

第二課時

誰主沉浮,后面是個問號,詞的上闋回答了這個提問了嗎?青年革命者群體形象崢嶸歲月圖結合詩句,概括“同學少年”的形象特點。意氣風發才華橫溢奮筆疾書激濁揚清蔑視權貴勇于斗爭

形象地概括了青年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中流擊水圖特寫鏡頭,展現這一群敢于在洶涌澎湃的江水中暢游的年輕人的熱血與激情。誰主沉???同學少年任務:

上闋有問,下闋有答,前呼后應,妙化無痕。同學們能不能從詞的上闋和下闋里各抽取一個句子,組成一幅對聯?(這幅對聯的上聯,包含著作者的問,下聯是作者的答)

明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上聯)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下聯)3分析手法小結反饋:1找準意象2概括特點4煉字賞詞★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全國卷2)

軍城早秋嚴武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注】嚴武(726-765):字季鷹,華州華陰(今屬陜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有何寓意?(1)詩歌選用秋風、漢關、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繪了一幅初秋邊關陰沉凝重的夜景。(2)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用本課到的鑒賞方法分析后面四首詩,完成學案專題3相關題目。作業:基于“新教材”及“學思課堂”背景下的

兩大問題思考?1、教什么?(怎么使用新教材)2、怎么教?(怎么處理課堂

教學的設計及實施

——以《沁園春·長沙》為例1、教什么?(怎么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的特點?1堅持立德樹人,整體規劃、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材按照“整體規劃,有機滲透,自然融入”的基本思路,凸顯語文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2.體現課標精神,落實課標要求,強化核心素養的養成課程標準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凝練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這是語文課程要達到的終極目標。語言建構與運用”為立足點和根本點,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語言文字運用實踐,讓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自然融入和提升其他三方面素差。核心素養:1.語言建構與運用:誦讀詩歌,掌握一定的詩歌朗誦技巧,準確把握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節奏等。2.思維發展與提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學會欣賞詩歌。3.審美鑒賞與創造: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養詩詞鑒賞能力。4.文化傳承與理解:感受革命前輩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熱情。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熱愛。教學重點:1.通過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2.詞的朗讀和詞語理解;體會詞的煉字妙處。3.領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教學難點:1.全詞的意象特征和鑒賞。2.從意象的角度了解關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學的描寫。3.領會浪遏飛舟的深刻含義。教學方法:1.語言品讀法。通過朗讀、品讀、誦讀,體會詞中意象,體會詩歌之美。2.情境感受法。讓學生身臨其境,展開聯想,領略革命家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