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課
6插秧歌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二單元1.了解詩人生平經歷等,把握與詩歌相關的文學常識。2.了解“誠齋體”詩歌的特點,學會結合具體詩句進行賞析。3.
鑒賞詩歌中白描手法的運用,品味楊萬里詩歌語言的樸素自然。素養目標作者簡介楊萬里(1127—1206),南宋著名詩人,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屬江西)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家”。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及第,歷任漳州、常州等地方官,官至寶謨閣學士。后因指責朝政,得罪權貴,罷官居家15年,憂憤而死。楊萬里的詩歌創作大致經歷了從模仿、過渡到自成一體的過程。他作詩從江西詩派入手,中年以后轉學晚唐人空靈輕快的絕句,批判江西詩派,最后形成富有獨特風格的“誠齋體”。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情感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插秧歌”,即插秧時所唱的歌曲,后代指插秧的勞動場面。題目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描寫插秧的場景,通俗明白,一目了然。題目解說知識卡片誠齋體誠齋體因楊萬里而得名。其特點是:①幽默詼諧,風趣活潑。他的詩多從尋常生活中取材,常常在詩中打諢取笑,涉筆成趣。如《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②多寫自然景色,日常生活。他善于敏銳地捕捉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忽略的景象,攝入鏡頭,構成一幅情趣盎然的圖畫,如《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③語言通俗明快,多用口語、俗語入詩,使詩歌就像日常對話那樣生動有趣。如《竹枝歌七首》(其一)“吳儂一隊好兒郎,只要船行不要忙”。當然,誠齋體也有缺點。他的詩取材瑣細,較少反映社會現實,氣魄、意境都欠闊大,也有一些淺薄無聊之作。但誠齋體的出現,給籠罩在江西詩派風氣下的詩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為宋詩開創了一個新境界。寫作背景孝宗淳熙六年(1179)四月。楊萬里由常州卸任后返回故鄉江西,路過衢州,適逢大雨,就暫駐留。他看見農民插秧的勞動情景,就寫下這首《插秧歌》記錄所見所想。他在《明發三衢》中亦說:“拔盡新秧插盡田,出城一眼翠無邊。”1.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譯文】農家丈夫拋秧妻子接秧,小兒拔秧大兒插秧。【分析】開篇直奔主題,一、二句運用白描、互文手法描繪江南農戶全家總動員插秧的情景。各有分工,緊張忙碌而秩序井然。
課文探究2.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譯文】頭上戴的斗笠像頭盔,身上披的蓑衣像鐵甲,雨水從頭上一直淋濕到肩胛。【分析】三、四句通過對雨具和雨勢的描寫,表現了插秧的艱苦。詩人別出心裁地將“斗笠”比作“頭盔”、將“蓑衣”比作“鐵甲”,兩個形象的比喻向讀者暗示:插秧就是一場緊張的戰斗。雖全副武裝,仍渾身濕透,插秧的辛苦可以想見。3.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譯文】叫他吃早飯歇一會兒,只是忙著低頭彎腰干活,沒有回答:【分析】詩人給雨中插秧圖配上聲聲入耳的畫外音,有人招呼插秧人吃飯、休息片刻,而插秧人仍然保持著插秧的姿勢,不停地忙碌著。4.“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譯文】“禾苗還不牢固,插秧沒有完結,要提防鵝兒和小鴨(下水田來破壞秧苗)。”【分析】七、八句是插秧人的答語。轉移話題,囑咐送飯食的人照看好鵝兒和小鴨,提防它們作踐秧苗。一個時時盡力、事事操心農夫勤勞、質樸的形象,在這樸實的答語中顯現出來。。結構圖解這首詩描寫插秧時節農民的辛勤勞動,全家老少一齊出動,緊張地戰斗在田間。詩人將農民描繪成戰士,贊揚他們辛勤勞動、吃苦耐勞的可貴精神。詩歌語言通俗淺近,人物形象生動鮮明,生活氣息濃郁。主題歸納一、易錯字音內容小結①兜鍪()②半霎()③蒔()④匝()dōumóushàshìzā二、一詞多義秧根未牢蒔未匝()長霧匝高林()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插在爐內拜三匝()水匝隍塹,于城東北合為一瀆()匝動詞,布滿、遍及動詞,籠罩量詞,周,一圈量詞,遍環繞深入探究1.結合詩歌內容,分析該詩是怎樣描繪江南農戶緊張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情景的。①動作描寫。一、二句用通俗生動的語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拋”“接”“拔”“插”四個動詞用語直白卻傳神,描繪出全家老少齊上陣,為搶農時忙碌不停而又秩序井然的場景。五、六句,家人送飯讓歇一會兒卻無人答話,連抬頭看一眼的工夫也沒有,“低頭折腰只不答”,擷取田夫的肢體動作,表現農事的緊張與忙碌。②環境描寫。“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寫雨勢之猛,天氣條件極為惡劣。雖然帶著斗笠,穿著蓑衣,雨水仍從頭上濕到肩胛。農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插秧不輟,表現了農事的繁忙與緊張。③語言描寫。七、八句寫田夫的對答語言,模擬田夫口吻說這塊田還沒插完,讓趕緊管好那幫鴨鵝,不要作踐了秧苗。送飯人也被安排上護秧苗的任務,江南農戶緊張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情景映現在讀者眼前。2.《插秧歌》描繪了一幅農家總動員,雨中搶插秧苗的風俗圖畫。全詩寫得新、奇、快、活、趣,充分體現了“誠齋體”的風格。試結合詩歌具體內容進行分析。①捕捉場景,新鮮有趣。一、二句描寫農家插秧的勞動場景,“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農忙時節,兒童也要緊張地勞動,“小兒”不夠成熟,只能做最簡單的拔秧活計,“大兒”已經能擔負插秧的重任。兒童的加入確實給父輩的勞作加快了速度,帶來了生氣,新鮮有趣。②想象豐富,設喻風趣。頷聯,以笠比盔,用蓑喻甲,形象鮮明。這種設喻形象,不僅使詩歌有趣、活潑,而更寓有深意:抓住時節及時種植,類似一場緊張戰斗,務須全副披掛,全力投入;而且暗贊農民的戰天斗地的精神。③對話設計,頗具匠心。“喚渠朝餐歇半霎”,是送飯人的話,有催促,有關心。但農夫不正面作答,而以“不答而答”的特殊方式回應了送飯人“趕快管好家里的鵝與鴨!”詩中的對話雖然簡短,但其內蘊卻很豐富,既有關懷,又有囑托,還有作為一家之長的責任感。④語言自然活潑。“田夫拋秧田婦接”“雨從頭上濕到胛”等詩句,樸素自然,明白如話,似一股山間清泉自然流暢,毫無忸怩作態之感。3.楊萬里的《插秧歌》具有立意新、構思奇的特色。請談談這首詩運用藝術手法特點。開篇二句,通過緊鑼密鼓的句式節奏、繁密的主語和動詞變換,十分巧妙地表現了全家老少插秧工作的緊張繁忙。第三、四兩句緊承前二句第三句運用了一個新穎的比喻,把他們頭上戴的斗笠比作頭盔,把身披的蓑衣比作鐵甲。頭盔和鐵甲都是戰士打仗必備的裝束,將斗笠比作頭盔、將蓑衣比作鐵甲,也就將插秧的情景比作了戰斗場景,突出了其中的緊張氣氛。再往深處體味,這個比喻,以一種貌似輕松的筆調出之,而實際上,這是一種飽含苦澀的善意嘲笑。斗笠和蓑衣連雨水都抵擋不了,怎么能夠和盔甲相比?楊萬里將農民的雨衣比作盔甲,以一種貌似輕松俏皮的語調,表現了農民的艱辛與苦澀。所以,我們不僅要讀出它的幽默俏皮,更要體會到其中的深重苦澀。4.楊萬里《插秧歌》中“喚渠朝餐歇半霎”,“喚者”是誰呢?有人認為是農婦,有人認為是農夫的其他家人。對此,談談你的看法,簡敘理由。觀點一:“喚者”是農婦。農婦在田中忙碌一陣后,回家準備好飯食送至田間,呼喊農夫吃飯、歇息。因此,五、六句“喚渠朝餐歇半霎”中用第三人稱代詞“渠”(他)。如果是農夫的其他家人,沒吃早餐沒有休息的不只農夫一個人,這里應該用表示群體的“他們”,而不應該用“他”。觀點二:“喚者”是農夫的其他家人。一、二句“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運用白描手法描寫了一個完整的勞動過程。若送飯食的是農婦,這個勞動過程就被打斷了。且農婦剛剛也在插秧,她明白“秧根未牢蒔未匝”的情況,農夫再作提醒,顯得多余。而農夫的其他家人來送飯食,就與整個勞動過程相契合。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二句,以極其通俗生動的語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拋”“接”“拔”“插”四個動詞用語直白卻極為傳神,描繪出全家老少齊上陣,為搶農時忙碌不停的場景。B.三四句,詩人將“斗笠”比作頭盔、“蓑衣”比作鎧甲,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緊張的戰斗;而“雨從頭上濕到胛”寫出雨勢之猛,表現農人雨中插秧不輟的艱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C.五六句,詩人巧妙地插入畫外音,農婦招呼農夫來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可農夫卻依然低頭彎腰勞作不輟。這一“喚”與“不答”,寫出了生活的艱辛與不易,于其中透出沉重的意味。D.七八句,是農夫岔開農婦呼喚的答話,這兩句極富生活氣息,用生動樸實的語言勾勒出一位時時盡力、事事操心的農人形象。課堂訓練【答案】C【解析】農婦的“喚”與農夫的“不答”,給緊張的插秧場面以靈動的點染,極富生活情趣。2.除了《芣苢》與《插秧歌》,古代描寫勞作場景的詩歌還有不少,請說出以下兩首詩歌各自描寫了一幅怎樣的勞動圖景。(1)《詩經·陳風·東門之池》:“東門之池,可以漚(洗,浸泡)麻。彼美淑姬,可以晤歌。東門之池,可以漚纻(苧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產角蛋白酶菌株篩選、條件優化、酶學性質及降解產物應用的研究
- 莆田三中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解析版)
- 譚氏七味湯治療輕度認知障礙的臨床觀察
- 2025年春季學期英語教師職業發展計劃
- 湘教版一年級美術課后輔導計劃
- 小學教師學術研究成長計劃
- 小學教師自我提升成長計劃
- 青藍結對計劃: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的路徑
- 連鎖餐廳發展戰略計劃
- 2024-2025部門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可打印
- 私人店鋪用工合同協議
- 豬保價合同協議
- (二模)2025年汕頭市高三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5年金融科技創新解讀試題及答案
- 政協理論知識講座課件
- 購買學位合同協議
- 消防水池基坑支護方案
- 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與實施-以“為校園古銀杏樹建立生長檔案”項目為例
- Unit 7 A Day to Remember Section A (課件)-2024-2025學年英語人教版7年級下冊
- 社會風險評估風險報告編制方案(技術方案)
- 教師語言與溝通藝術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溫州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