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中市四校2025屆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山西省晉中市四校2025屆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山西省晉中市四校2025屆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山西省晉中市四校2025屆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山西省晉中市四校2025屆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晉中市四校2025屆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張豈之在《中國歷史十五講》中說道:“辛亥革命時期的人文思潮,雖然有對人的價值的發現,但它的靈魂不是對個人理性的弘揚,而是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緊密結合在一起。”這一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夠充分 B.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局限性C.中國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深重 D.西方思想對中國社會的沖擊2.有學者認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與各諸侯國都是作為相對獨立的國家政治行為體并列存在,使得該時期的大一統主要體現在土地、民心層面,而秦統一六國則最終實現了制度層面的天下大一統。”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時期“大一統”內涵變化的主要趨勢A.從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權 B.民族認同感的增強C.各地區經濟聯系的加強 D.中原文化已經統一3.古代雅典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都終身研究學問,很少人愿意去擔任官職而從政。出現這一現象主要在于,雅典A.有較為嚴密的監督機制 B.知識分子對民主制度徹底失望C.自由信仰環境較為寬松 D.知識分子對社會道德淪喪不滿4.“當時,船隊返航至佛得角群島時,發現船上的日期是7月8日星期三,岸上卻是7月9日星期四。他們回國向皇帝和教皇匯報,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和探討,逐漸揭開了時差之謎。”材料中的“他們”是A.迪亞士船隊B.達·伽馬船隊C.哥倫布船隊D.麥哲倫船隊5.湯因比曾這樣評價一件史事:“順利地在舊瓶里裝了新酒,還不至于引起舊瓶的爆炸。”并認為:“這可以說是一種憲法方面的勝利,這種勝利應該當作一種驚人的技藝”。湯因比所評價的是A.美國聯邦共和國的確立B.法國共和制度戰勝君主制度C.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D.近代德國憲法和議會裝飾下的皇帝專制6.下圖為法國巴黎先賢祠中盧梭的棺槨。棺木外形設計成鄉村小寺廟模樣,從正面看,廟門微微開啟,從門縫里伸出一只手來,手中擎著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對這一設計寓意最貼切的理解是A.盧梭批判了封建教會 B.盧梭指引了大革命道路C.盧梭思想照亮了法國 D.盧梭背叛了天主教7.下表是以棉紡織業為先導的工業革命時期各主要國家棉紡錠總量(單位:千枚)。表中現象表明1834年1852年1861年1867年英國10000180003100034000美國14005500115008000法國2500450055006800德國62690022352000瑞士58090013501000A.英國在世界經濟中占絕對優勢B.英國棉紡工業呈持續發展狀態C.各國工業革命開始于棉紡織業D.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8.如圖中人物的主要事跡是A.制訂兩河流域最早的成文法典 B.在阿拉伯地區創建伊斯蘭教C.作為穆罕默德繼承者擴張阿拉伯帝國 D.率軍親征攻滅拜占庭帝國9.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活著》中有這樣一個場景:20世紀50年代末,一個小孩找出父親用過的包著鐵皮的箱子要交給街道干部來煉鋼。這個場景所反映的歷史現象應該發生在A.土地改革運動時期 B.三大改造運動中C.“大躍進”運動中 D.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10.法國總理達拉第在簽訂《慕尼黑協定》后,心中已經準備好回國時面對國人的噓聲,沒想到迎接他的巴黎民眾不但沒有噓聲,反而一片興奮,歡迎“偉大”的總理歸來。材料主要說明了A.法國民眾存在背離現實的和平主義情緒B.國際聯盟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軟弱無力C.法國與德國法西斯勢力利益逐步趨同D.法國統治者竭力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11.周恩來強調:“我們應該采取積極參加日內瓦會議的方針,并加強外交和國際活動,以破壞美帝的封鎖、禁運、擴軍備戰的政策,以促進國際緊張局勢的緩和。”結合所學,指出下列項中與之相關的是①日內瓦會議是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導下的外交實踐②日內瓦會議顯示了亞非人民團結一致,反對殖民主義的精神③日內瓦會議瓦解了美國孤立新中國的政策④周恩來就印度支那停止敵對行動提出六點建設性意見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在殷商時代,只有具有忠敬和誠信之心的人才可以祭祀,要對神靈講誠信,不失信于神。春秋時期,主張變法改革的管仲認為誠信是集結人心、使天人團結一致的保證。這一變化反映出A.誠信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內容 B.誠信賦予了人文精神的內涵C.先秦文化具有宗法血緣特性 D.“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齊國萌發13.嚴復《文鈔?原強》:“中國知西法之當師,不自甲午敗衂之后始也。海禁大開以還,所興發者亦不少矣。譯署一也,同文館二也,船政三也……拉雜數之,蓋不止一二十事。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強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則淮橘為枳,若存若亡,不能收其效。”據此,嚴復的主旨是A.肯定了師夷長技的成就 B.闡釋了富國強兵的內容C.否定了學習器物的價值 D.強調了政治變革的必然14.利瑪竇在《中國札記》中說,雖然我們已經說過中國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貴族政體……如果沒有與內閣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決定……所有這類文件都必須先由大臣審閱然后呈交給皇帝。利瑪竇認為中國明朝時A.君主制不是中國政府的主要形式 B.內閣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君權C.君主與內閣大臣有同等的決策權 D.內閣掌握著明朝的行政大權15.英國工業革命期間,學者馬克辛·伯格說:“蒸汽機長期以來被18世紀史學家看作發明和創造的關鍵指示器,但是18世紀本身值得驕傲的地方是從鍍銀的咖啡壺到刻紋的黃銅器皿和上漆的紙型托盤等全新型消費品的爆發。”據此可以推知A.奢侈品消費催生了英國工業革命B.奢侈品消費拓展了英國的市場C.蒸汽機給奢侈品生產提供新動力D.奢侈品比蒸汽機更利于社會發展16.如圖是近期出版的有關上海的歷史書,該書所記內容上限應始于A.崧澤文化 B.西周分封 C.上海設縣 D.上海筑城17.以下與“文景之治”時期統治思想相一致的是A.不學禮,以無立 B.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C.存天理,滅人欲 D.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18.《后漢書·蔡倫傳》:“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細絹)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脂、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對此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A.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者B.文字記載是得出歷史結論的首要依據C.原料選擇與降低造紙成本無關D.人類的需求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原因之一19.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慶祝十月革命的閱兵式發表講話:“讓我們偉大的祖先……的名字,在這次戰爭中鼓舞著你們!讓偉大列寧的旗幟指引著你們向勝利前進!”受閱部隊直接開赴前線作戰,此次戰役發生于如圖中的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20.下表體現了新文化運動的矛頭指向,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主要目的是A.對中國傳統文化全面否定B.實現文化覺醒和思想啟蒙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D.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行為21.宋朝三司與宰相的職權關系頗為復雜,一方面三司作為宰相領導下的中央財務職官系統,在財務行政中須報請宰相決策,另一方面,三司又可通過多種渠道,不經宰相而直接奉圣旨行事。三司在政務運行中的地位表明A.政出多門使決策的效率降低 B.中樞機構職能劃分得以理順C.君主力圖強化對政務的掌控 D.官僚機構人浮于事現象嚴重22.1940年,美國成立了“美洲國家事務協調辦公室”,采取派遣留學生、免費贈送書籍等方式介紹美國歷史和文化。同時美國哥倫比亞等廣播公司增加了對拉丁美洲的廣播時間。《時代》、《生活》等美國雜志也開始出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版。美國的這些做法旨在A.加強與拉美的文化聯系 B.展示國家的文化軟實力C.消除法西斯勢力的影響 D.確保在拉美的領導地位23.新中國成立后,針對與周邊國家之間遺留的邊界問題,確立了以“安定四鄰,爭取國際形勢的和緩”為目的,以“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礎上加以解決”為原則,依據歷史和照顧現狀,“在解決之前,維持現狀”的基本政策。與緬甸、尼泊爾、阿富汗、蒙古、朝鮮等國解決了遺留的邊界問題。新中國外交上的這些做法A.推動了亞非各國的反帝反殖斗爭B.成為新中國順利進行經濟建設的重要保障C.體現出“一邊倒”的外交戰略方針D.具有強烈的革命性和濃厚的意識形態特點2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開始朝著區域集團化方向發展,誕生了形式多樣的經濟區域集團化組織。下列項中,說法正確的有①北美自由貿易區不是一個經濟和政治聯盟,成員國之間只是一種貿易伙伴關系②歐盟主要是由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發達國家組成的政治經濟軍事一體化組織③亞太經合組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區域集團組織,成員國之間差異較大、相對松散④不結盟運動是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第一個區域性的經濟合作組織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5.在西周分封的過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諸侯在治理諸侯國過程中“啟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實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針,廣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穩定政局,鎮撫各族B.阻礙了西周勢力的拓展C.導致了諸侯獨立,王權衰弱D.不利文化的交流和認同26.如圖是創作于1953年的一幅宣傳畫,這反映了當時A.女性成為農村建設的主力B.人民公社化運動蓬勃發展C.農業改造提高農民積極性D.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深刻和互助合作是走向共和國必需的道路27.曾任佛羅倫薩總督的布魯尼(1370—1444年)在給友人的信中說:“你應該從兩方面進行學習。首先應該掌握文藝;其次要研究那些分析生活、性格,被稱作人文學科的科學這些學科可使人變得更完善和美好。"布魯尼旨在宣揚A.文藝復興促進了人性的覺醒 B.人文學科更有利于人的發展C.通過學習培養塑造健全的人 D.人文學科是一門真正的科學28.周王朝時期設置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禮樂機構——春宮。當時不同場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禮儀有別,所用的音樂也不一樣。例如祀天神,“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祭地時,“乃奏太簇,歌應鐘,舞《咸池》”。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頌》,士大夫則不能用。可見設置春宮最主要目的在于:A.鞏固政權統治 B.加強等級觀念 C.加強禮樂教育 D.普及樂理知識29.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自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為之禁。非為弗禁,且從而恤之。建國親侯,胙土命氏,畫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顧炎武的上述主張意在A.鼓勵發展私欲B.突出個性自由C.主張實行分封D.反對理學禁欲30.梁啟超主筆《時務報》期間,該報銷量幾個月間即達到一萬余份,“為中國有報以來所未有”。嚴復也評價“其自甲午以后,于報章文字,成績為多,一紙風行海內,觀聽為之一聳”。這表明A.近代報業開始在中國興起 B.民主共和成為社會主流意識C.大眾傳媒助推了思想解放 D.維新思想受到社會普遍歡迎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冼夫人是廣東南部越族人。梁朝末年發生侯景之亂,各地豪紳乘機擴大勢力,割據一方。梁大寶元年,冼夫人支持陳霸先起兵討伐,平定了侯景之亂。陳朝建立之初,時時受到以歐陽紇為首的割據勢力的威脅,冼夫人又挺身而出,支持中央撲滅這股割據嶺南地區的豪強勢力。隋開皇九年,隋文帝進軍嶺南,遭到陳朝舊臣和部分少數民族的抵抗,冼夫人獲悉后以身作則支持隋軍完成嶺南地區的統一。冼夫人具備稱雄割據的條件,但她在全國處于混亂分裂之時,不搞割裂分治,成為支持南朝梁、陳兩代和隋與唐初穩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此外,《隋書》還記載她“幼賢慧,多籌略,在父母家,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每勸親族為善,由是信義結于本鄉。越人之俗,好相攻擊。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強,侵掠傍郡,嶺表苦之,夫人多所規諫,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歸附者千余洞”——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冼夫人的主要功績。(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冼夫人的歷史貢獻。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國對西部的開發與治理始于獨立戰爭勝利后不久。面對廣表而肥沃的土地,獲取經濟利益成為人們長途跋涉的直接動力。政治制度幾乎同時逐步擴展到西部。西部精神是在西部開發中逐步形成的,而這種精神又推動了西部乃至整個美國的發展。在美國的邊疆治理的過程中,印第安人的土地被大量掠奪,大批印第安人被屠殺或因疾病傳染而死亡;亞裔人和其他民族的白人后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或歧視。——摘編自張健《美國邊疆治理的政策體系及其借鑒意義》材料二中國歷代均重視對邊疆的治理。興起于元朝的土司制度,是對秦朝至唐宋時期中央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羈縻政策的重大完善。這一政策主要實行在西南地區。明清承元制,雍正還發展了唐太宗的思想,主張“中國自古一統”,內地和邊疆沒有“華夷中外之分”。明清把大部分土司的品級從三四級降到五級。土司職位世襲。元朝規定繼承應該得到中央批準,明朝要求繼承人須到中央政府履行手續,清朝進一步規范了人選范圍。明清時期,持續大規模地改土歸流(改土司制度為內地的郡縣制),成效顯著。在此過程中,各地措施有所差異,更非“一概更張”,如廣西已基本完成、川滇“土司尚留十之六七”。——摘編自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邊疆治理的主要特征。(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美國相比,古代中國邊疆治理的不同之處,并分析邊疆治理對中國歷史的意義。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二戰后,美國政治家和商界重要人物推動建立了全球貿易機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1948年—1966年世界貿易增長了6.6%,1966年—1977年增長了9.2%,到20世紀90年代世界貿易額是1980年的兩倍。同時,新型合作對新經濟秩序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全球公司取代傳統跨國合作企業,把世界看成一個市場,從全球化中獲益,又對全球化進程起到推動作用。——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兩極格局的終結,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冷戰結束后,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那些在新科技革命中處于領先地位、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國家,終將成為新的“一極”。大國關系的伙伴化,使大國之間彼此牽制、相互借重,保持著相對均衡的態勢。——唐書麟《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第2版)》(1)根據材料一,概括二戰結束以來推動“新經濟秩序”建立的因素。指出推動這一“秩序”發展的亞太地區經濟組織。(2)根據材料二,概括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原因,結合所學說明這種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的重要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觀點強調了辛亥革命時期的人文思潮并不注重個人理性的弘揚,而是突出“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緊密結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的背景是中國民族危機嚴重以及資產階級以實現國家和民族獨立為目標,故選C;材料沒有體現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狀況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狀況,排除AB;材料沒有涉及歐美政治、思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排除D。2、A【解析】

根據“共主與各諸侯國都是作為相對獨立的國際政治行為體并列存在”、“主要體現在土地、民心層面”、“制度層面的天下大一統”可知從先秦到秦朝時期“大一統”內涵變化的主要趨勢是從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權,不能體現民族認同感的增強和各地區經濟聯系的加強,故排除B、C項;中原文化已經統一的說法明顯不符合史實,故排除D項。故選A。3、A【解析】

雅典為了維護其民主制度制定了嚴密的監督機制,這種機制導致很多人不愿擔任官職。A正確;徹底失望說法過于絕對,B錯誤;不愿擔任官職與自由信仰無關,C錯誤;材料未涉及社會的道德淪喪,D錯誤。故選A。4、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佛得角群島位于非洲西海岸。依據材料中“船隊返航至佛得角群島”“船上的日期是7月8日星期三,岸上卻是7月9日星期四”“回國向皇帝和教皇匯報”并結合地圖中的方向標識以及所學可知,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橫跨大西洋、太平洋、穿越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印度洋,繞過非洲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歐洲,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的壯舉。故答案為D項。ABC項,根據所學可知,迪亞士船隊率三條船從葡萄牙起,沿大西洋的西非海岸南下,在南非的好望角遭遇了風暴繞過并發現了該角;達·伽馬船隊率四條船從葡萄牙起航沿大西洋的西非海岸南下,繞過好望角,到達了肯尼亞的馬林迪,在阿拉伯向導的引導下,橫渡印度洋,到達了印度;哥倫布船隊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率領船隊橫渡茫茫無際的大西洋,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綜上所述,此三項都不符合題意,排除。【點睛】圖片材料性選擇題解題技法:要分清圖片在解題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合理利用圖片,并注意題干中對圖片解釋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結論。5、C【解析】

材料“順利地在舊瓶里裝了新酒,還不至于引起舊瓶的爆炸……這可以說是一種憲法方面的勝利”反映了英國在君主制的“舊瓶”里裝進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新酒”,促進英國社會穩定發展,故C正確;美國聯邦共和國的確立,并沒有君主制的“舊瓶”的歷史,故A錯誤;法國共和制度已經取代了君主制,并不存在“舊瓶里裝新酒”的問題,故B錯誤;近代德國憲法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不符合“一種憲法方面的勝利”,故D錯誤。故選C。6、B【解析】

根據所學,盧梭的思想成為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導,“從門縫里伸出一只手來,手中擎著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便是對其思想指引了大革命道路的最好的理解,故B正確;批判教會并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項;照亮法國表述的并不準確,排除C項;盧梭背叛了天主教的說法并不成立,排除D項。7、B【解析】

從表中數據可知,英國棉紡錠總量在1834—1867年間一直呈上升狀態,且均領先于其他國家,這表明英國當時棉紡工業持續發展,故B項正確。材料僅反映出英國棉紡工業在歐洲棉紡織業中占優勢,無法反映出英國在當時世界經濟中占絕對優勢,故A項排除;表格信息中無法得出各國工業革命開始于棉紡織業,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故D項排除8、D【解析】

穆罕默德二世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第七代君主,率軍親征攻滅拜占庭帝國,故D正確;漢謨拉比制定兩河流域最早成文法典,排除A;默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排除B;默罕默德的繼承者擴張了阿拉伯帝國,不是穆罕默德二世,排除C。故選D。9、C【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題中“20世紀50年代末、煉鋼”等關鍵信息可知,這個場景發生在“大躍進”運動中。“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極“左”路線的運動,全國形成了大煉鋼鐵的局面,提出“以鋼為綱”的口號,號召全民煉鋼,造成了國民經濟的重大損失。故選C。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大躍進”運動。【詳解】10、A【解析】

《慕尼黑協定》簽訂之后,法國人民一片興奮,這實質上反映出法國民眾對以犧牲弱小國家換取和平的這種和平主義思想的錯誤認識,這是背離現實的和平主義,故A正確;材料信息不是說國際聯盟的作用,故B錯誤;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法國與德國法西斯勢力利益逐步趨同,故C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法國人民態度,不是強調統治者,故D錯誤。11、B【解析】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于1953年提出,1954年日內瓦會議召開,材料信息正是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導下進行的外交,故①正確;日內瓦會議參加國家主要是五大國,并非亞非國家,顯示了亞非人民團結一致,反對殖民主義的精神是萬隆會議的意義,故②錯誤;日內瓦會議沒有瓦解美國孤立新中國的政策,美國孤立新中國的政策的破產是1971年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故③錯誤;日內瓦會議上,針對美國的阻擾,周恩來提出了六點建設性意見,故④正確。綜上所述,故B項正確,排除ACD。故選B。12、B【解析】

殷商時期,“只有具有忠敬和誠信之心的人才可以祭祀”;春秋時期,“誠信是集結人心、使天人團結一致的保證”。這一變化強化了誠信的作用,這反映出誠信被賦予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故B正確;材料信息未強調儒家文化,故A錯誤;宗法血緣特性不符合管仲的看法,故C錯誤;天人團結一致不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故D錯誤。13、D【解析】

嚴復強調的是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都只是涉及到如技術、船政之類的東西,可是照搬這些西方的東西都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因此作為維新派的他主張要進行政治變革,故D正確;AB兩項與材料所述的內容不符合,排除;C項不是材料主旨,排除。14、B【解析】

根據材料“如果沒有與內閣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決定……所有這類文件都必須先由大臣審閱然后呈交給皇帝”可知,利瑪竇認為內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皇權,B符合題意;A與材料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明代皇帝大權獨攬,內閣沒有法定決策權和行政權,故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5、B【解析】

由材料“18世紀本身值得驕傲的地方是從鍍銀的咖啡壺到刻紋的黃銅器皿和上漆的紙型托盤等全新細消費品的爆發”可知,消費需求的增加推動了生產的發展,從而推動了市場的拓展,故選B。奢侈品消費能助推工業革命的進程,但不可能是催生的關系,排除A;材料并未說明奢侈品與蒸汽機之間的關系,排除C;材料肯定奢侈品消費的意義,但不能夸大其作用,排除D。16、A【解析】

依據材料中“上海6000年”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崧澤文化距今約6000至5300年,屬于新石器時期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發現而命名,符合題意,因此A選項正確。西周分封實行于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之后,與材料信息不符,B選項錯誤;1291年正式設置上海縣,與材料信息不符,C選項錯誤;上海筑城于1553年,與材料信息不符,D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17、D【解析】

“文景之治”時期的統治思想是“道家”無為思想,故D符合題意;A提倡儒家思想,“禮”是儒家思想范疇;B是法家思想;C是南宋朱熹思想;故A、B、C排除。18、D【解析】蔡倫是造紙術的改進者,不選A項。實物記載是得出歷史結論的首要依據,不選B項。選擇成本更低的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為原料造紙,直接關系造紙的成本,不選C項。由于竹簡太重不便攜帶,而帛書太貴不易推廣,人們需要低廉的造紙原料,所以人類的需求是推動造紙術的發展原因,故選D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成就·四大發明19、B【解析】

依據材料“1941年11月7日”“讓我們偉大的祖先……讓偉大列寧的旗幟指引著你們向勝利前進”并結合二戰的過程可知,這場戰役指的是莫斯科戰役。②處是莫斯科,B正確;①處是列寧格勒,A錯誤;③處是斯大林格勒,C錯誤;④處是羅斯托夫,D錯誤。故選B。20、B【解析】

據材料“新文化運動的矛頭指向……批判孔子……帝王專制、思想專制、倫理專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通過批判儒家思想當中的封建專制的內容,來達到文化啟蒙和覺醒的目的,故B正確;材料并未涉及對中國傳統文化“全面否定”,故A排除;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仍然是為了思想啟蒙,故C排除;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行為并非新文化運動的主要目的,故D排除。21、C【解析】

三司“在財務行政中須報請宰相決策……又可通過多種渠道,不經宰相而直接奉圣旨行事”,可知三司的運行表明君主力圖強化對政務的掌控,加強君權,C正確;直接奉旨行事有利于決策效率的提高,排除A;三司在財務行政中須報請宰相決策,但是又可以直接奉旨行事,這說明當時中樞機構職能劃分并不明確,排除B;D與題無關,排除。22、D【解析】

根據材料“1940年”“增加了對拉丁美洲的廣播時間”等信息可知,美國在二戰期間加強對拉丁美洲的文化宣傳,促進了美國人民和拉美人民的相互理解,鞏固了美國在拉丁美洲的領導地位,促進了美國文化外交手段中文化宣傳政策和文化交流政策的結合,D項正確;材料所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確保在拉美的領導地位,而不是為加強與拉美的文化聯系,A項錯誤;美國政府致力于通過文化手段來展開外交,展示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不是材料所述美國措施的主要目的,也不是題干主旨,B項錯誤;1940年美國尚未參戰,C項錯誤。23、B【解析】

材料信息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本著“安定四鄰,爭取國際形勢的和緩”的目的,依據歷史和照顧現狀,較快地與周邊國家解決了遺留的邊界問題。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為國內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經濟建設提供有利的國際環境,故B項正確;材料不是以反帝反殖為目的,排除A項;“一邊倒”針對的是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出強烈的革命性和濃厚的意識形態,故D項錯誤。24、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美自由貿易區只是一種貿易伙伴關系,故①正確;歐盟是政治經濟一體化組織,故②錯誤;亞太經合組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區域集團組織,成員國之間差異較大、相對松散,故③正確;不結盟運動不是區域性的經濟合作組織,故④錯誤。由此可知,本題答案為C項,ABD錯誤。25、A【解析】

“啟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意思是說要遵從舊典,管束商臣民,擁戴周王室。“保民”說明要從民本思想出發,體現出分封制目的是為了穩定統治,故A項正確。分封制促進了西周疆域發展,故B項錯誤。諸侯獨立,王權衰弱是分封制后期的影響,故C項錯誤。分封制有利于文化交流和發展,故D項錯誤。26、C【解析】

根據宣傳畫“1953年參加農業合作社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結合所學可知當時進行的三大改造,在農村進行農業改造提高農民的積極性,故選C;A與宣傳畫內容不符合,排除;人民公社從1958年開始,與宣傳畫時間不符合,B錯誤;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D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27、C【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首先應該掌握文藝”“其次要研究人文學科”等信息可知,學習這些有利于個人發展,因此布魯尼旨在宣揚通過學習培養塑造健全的人,故答案為C項;材料沒有體現文藝復興對人性的影響,排除A項;B項的“更”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出比較,排除;材料不是從科學性上評價人文學科,排除D項。28、A【解析】

依據“禮樂機構”“音樂”等可知材料論述的是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此制度是配合分封制實行,主要目的是用一系列等級規范制度來鞏固政權統治,故A正確;BCD均不是禮樂制度制定的目的,排除。故選A。29、D【解析】顧炎武論證了人的私欲產生的合理性和古圣先賢滿足人的私欲形成天下之公的努力,是對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欲”主張的否定,D項符合題意;“建國親侯,胙土命氏,畫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是舉例說明古圣先賢滿足人的私欲做法的合理性,并非是鼓勵發展私欲和實行分封制,排除A、C兩項;材料論述的是對公私關系的處理,不涉及個性自由的問題,排除B項。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自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為之禁。非為弗禁,且從而恤之”,緊扣關鍵信息并結合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主張分析解答。30、C【解析】

梁啟超主筆使得《時務報》暢銷,嚴復也夸贊其“報章文字,成績為多,一紙風行海內,觀聽為之一聳”,可見梁啟超通過《時務報》積極宣傳維新思想,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C項正確;鴉片戰爭前后,近代報業開始在中國興起,A項錯誤;梁啟超是維新派的代表,而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主張,B項錯誤;維新思想受到社會普遍歡迎不符合史實,D項錯誤。故選C。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主要功績:支持梁朝平定侯景之亂;支持陳朝撲滅嶺南割據勢力;支持隋軍統一嶺南;反對貪暴和講信義等。(2)貢獻: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推動嶺南地區的發展;移風易俗,推動嶺南地區少數民族的封建化等。【解析】

(1)“主要功績”,根據材料信息“梁大寶元年,冼夫人支持陳霸先起兵討伐,平定了侯景之亂”、“冼夫人又挺身而出,支持中央撲滅這股割據嶺南地區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