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萊銀行Libor操縱案的反思-基于金融業綜合經營趨勢下利益沖突的視角_第1頁
巴克萊銀行Libor操縱案的反思-基于金融業綜合經營趨勢下利益沖突的視角_第2頁
巴克萊銀行Libor操縱案的反思-基于金融業綜合經營趨勢下利益沖突的視角_第3頁
巴克萊銀行Libor操縱案的反思-基于金融業綜合經營趨勢下利益沖突的視角_第4頁
巴克萊銀行Libor操縱案的反思-基于金融業綜合經營趨勢下利益沖突的視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巴克萊銀行Libor操縱案的反思——基于金融業綜合經營趨勢下利益沖突的視角剩撼。

j黲旁泠霹粼Fm舯ce&Acco岍c哪,督等挈,《o}瀚礴麟镕戮巴克萊銀行Libor操縱案的反思基于金融業綜合經營趨勢下利益沖突的視角范立夫丁思寧麟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標尺性利率,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不僅用于衡量銀行同業間的拆借成本,還被視為金融衍生產品定價的重要標準,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2年6月27日,英國第二大商業銀行巴克萊銀行由于在2005年至2009年期間試圖操縱和虛假匯報Libor和歐元銀行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向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美國司法部以及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支付罰款總計約4.52億美元。

2012年12月19日,瑞士銀行承認其操縱Libor的行為,向美國司法部、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以及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支付總計約15.3億美元的高額罰金。

目前,處于被監管機構調查范圍內的銀行基本涵蓋了所有的Libor報價行。

以巴克萊銀行Libor操縱案為代表的Libor操縱事件一經披露,立即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軒然大波,也引起了理論界和實務界關于Libor形成機制及其改革的普遍反思。

一.Libor操縱過程分析Libor不僅是信貸資金供求狀況變化的風向標,反映貨幣市場短期資金供求關系狀況,也是全球各主要金融產品設計和交易的參照標準。

許多浮動利率的融資產品和衍生品工具的定價都以其作為參考標準。

Libor長期被操縱不僅可能影響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還可能扭曲金融衍生品的定價基礎。

(一)Libor形成機制的缺陷Libor的形成機制是從全球多家系統性重要的商業銀行中選定一定數量的銀行(通常為16家,不同貨幣的Libor報價行數量有所不同).這些報價行根據對各種貨幣及各個期限借款成本的估價報出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拆借期限從隔夜到1年),每天于倫敦時間11:

00向英國銀行家協會指定的Libor報價發行人湯姆遜路透公司(ThomsonReuters)提交數據。

湯姆遜路透公司從報價中去掉4個最高值和4個最低值,計算余下8個數值的平均值得到當天的Libor報價,隨后這一數據便被應用于全球范圍內各種貸款、衍生產品和其他金融工具的定價。

在完全競爭以及報價行高度自律的條件下,Libor的形成機制可以計算出反映市場流動性真實水平的利率,剔除最高和最低值以及計算平均值的方法使得個別銀行無法從中獲取不當利益。

但是,由于所選報價行數量有限,Libor又是報價行根據自身情況和對市場流動性的判斷所給出的利率估值,報價行可以通過自主報價體現自己的利益訴求,這使得Libor在形成過程中存在著可人為操縱的空間。

當這些銀行互相協商、共同操縱時,現有的Libor形成機制和監管措施無法完全消除這種操縱,所謂的市場定價就演變成報價行利益最大化下的價格制造串謀。

(二)Libor主要的操縱方式報價行既是信貸資金價格形成的主體,又是金融產品的發行者和投資者,因此報價行具有雙重操縱方式。

一種方式是多家報價行聯合操縱,交易員首先估算其所交易的金融產品在何種利率水平下能夠獲利,然后使用郵件或其他即時通訊工具與其他報價行協商溝通,以確保Libor的報價均值最終達到他們所期望的利率區間;另一種方式是報價行自身蓄意操縱,由于Libor報價的高低可以衡量銀行資產負債的穩健性和資金儲備的流動性,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和金融機構流動性緊張的情況下,報價行蓄意壓低利率可以表明其良好的經營狀況,同時可以降低融資成本、擴大銀行融資能力。

二、Libor操縱案的動因分析隨著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的不斷推進、金融創新浪潮此起彼伏,綜合經營已成為全球金融業特別是商業銀行發展的主要趨勢。

目前,歐美與日本等發達國家金融業大多都已實行綜合經營模式,商業銀行同時涉足銀行、證券、信托、20130,8?財務與會計17萬方數據麟璐諺礁澎,纛1}囔甄基金和保險等多個領域,這可以有效地拓寬其利潤渠道并提高競爭能力。

但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從事多種業務會導致利益沖突問題,這也成為Libor被操縱的動因。

(一)金融業綜合經營趨勢下的利益沖突問題1.商業銀行內部的利益;中突。

在綜合經營模式下,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使得銀行內部以及銀行與外部投資者之間產生了利益;中突。

首先,在銀行內部各機構之間,綜合經營在協調不同業務部門時會存在利益沖突。

在分業經營下,不同業務部門由于資金與風險方面的本質性差異,相互間并沒有直接的利益關聯,但在綜合經營模式下,由于同處于一家金融機構內部,所涉及的目標各不相同、利益關系也不完全一致,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

比如投資銀行業務的盈利空間遠高于商業銀行的傳統信貸業務,在高利潤的誘惑和激烈競爭的壓力下,商業銀行為增加銀行的資本凈值,獲得巨額收益,大量從事高收益高風險衍生產品的發行和投資,將業務重點逐漸由信貸部門轉移到投資銀行部門,這使得商業銀行傳統信貸業務的規模不斷縮小,投資銀行業務規模迅速擴張。

而在巴克萊Libor操縱案中,負責Libor報價的報價員與衍生品交易員本來分屬不同的部門,為避免利益;中突,他們之間不該存在任何的信息交流,以確保Libor報價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從而保證其準確性。

然而,綜合經營模式決定了處于同一控制下的各業務部門無法徹底隔離,也就無法完全消滅利益;中突問題,最終導致違規行為的發生。

2.商業銀行內部與外部的利益;中突。

在綜合經營模式下,商業銀行為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與外部投資者存在利益;中突。

一方面,很多商業銀行誤以為實行綜合經營就是不斷擴大業務范圍和規模,從而一味地求全求大,但是由于發展到一定規模后管理難度和成本會增加,所帶來的風險就會超出其承受能力,經營管理就會出現問題。

而為了粉飾其不斷惡化的財務狀況,報價行會操縱Libor使其處于偏低的水平,讓外部投資者誤以為該銀行頭寸充足,融資能力沒有問題。

然而,普通的客戶投資者乃至公眾則成為最大的潛在受害者群體,這會降低公眾對大型商業銀行的信任度,加深金融機構與社會公眾之間的裂痕。

同時,銀行的聲譽地位也會受到損失,經營風險的增加進一步危及到商業銀行的安全穩健經營。

另一方面,對于銀行外部客戶而言,投資銀行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商業銀行與客戶之間產生潛在的利益;中突。

綜合經營使銀行為了追求高額利潤,不斷擴大業務和產品種類,尤其是高收益、高杠桿、高風險衍生產品更是層出不窮,而這些衍生產品的收益又與Libor掛鉤,于是報價行便可以濫用市場權力,一邊在衍生品市場建立頭寸,另一邊通過操作Libor水平,將其控制在能夠使自18財務與會計.201306身收益最大化的范圍之內,而風險最終將轉嫁給投資者。

(二)利益;中突導致Libor功能異化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Libor誕生之初,Libor主要用來為公司和其他貸款定價,其最基礎且最重要的功能是作為借貸成本指標,反映貨幣市場短期資金供求關系。

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后,投資銀行部門的重要性逐漸提升,使得商業銀行金融衍生產品業務比重不斷提高,與Libor相關的金融產品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Libor最重要的功能逐漸異化為金融衍生品的定價基礎。

目前Libor作為倫敦金融市場和國際間金融交易的市場利率基準,許多浮動利率的融資和衍生品工具的定價都將其作為參考標準。

這種功能異化使得Libor與商業銀行的收益直接掛鉤,它的微小變動不僅影響借貸資金成本,也會使得衍生品價值產生巨額變動。

據英國銀行家協會統計,全球超過20%的跨國銀行拆借交易和超過30%的外匯交易發生在倫敦,并且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金融衍生產品的定價都是以Libor為基礎。

全球總計有超過500萬億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和公司債券選擇Libor作為基準利率,這意味著Libor每變動1個基點,可能會造成幾百億美元的凈利潤或者凈虧損。

巴克萊銀行擁有大約800億美元的衍生品頭寸,通過操縱Libor可以獲取巨額回報,報價行為取得投資銀行業務之利,在Libor報價上沒有客觀地反映市場運行狀況,而是主觀地基于自己的利益訴求,使衍生產品的價值向有利于銀行自身的方向變動。

從而牟取不正當利益。

三、Libor操縱案的反思Libor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操縱事件的披露使得這個曾經運作如此成熟、被公眾如此信賴的定價機制受到顛覆性;中擊,引發理論界和實務界關于Libor形成機制及其改革的普遍反思。

(一)合理界定和把握綜合經營的度綜合經營已經成為金融機構發展的主流趨勢,因此可以采取合理適度的綜合經營模式,降低綜合經營模式所帶來的高成本和高風險,通過評估商業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和交易能力,對商業銀行交易業務中的風險要素進行識別及量化分析,建立交易業務限額管理體系,適當分離高風險衍生品自營交易,限制其交易行為的擴大化。

控制商業銀行從事投資銀行、保險代理等業務的規模,從而減少相關的利益;中突。

(二)設置有效的兩墻制度進行風險防范一是增強內部防火墻約束機制的制衡作用。

根據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風險狀況、風險管理能力等情況設置萬方數據。

i烈分Acco鱖untnQ一鬻諺專鴦霹麟FIn舯c日&糟毫搿o《l貓辯g整溢會計準則與會計職業判斷之XH航空公司利潤和價值爭議蘇新龍葛竹青傅彩芬鬻會計職業判斷貫穿于會計工作的全過程,是會計準則原則導向的產物。

會計準則與會計職業判斷遵循的邏輯關系表現為:

會計準則是會計信息質量的根本保證,是會計職業判斷的依據;會計職業判斷影響著會計準則的執行效果。

由于不同企業及其內部會計人員對經濟事項的發生、發展及未來的預期有不同的解讀,對其將來的功能或價值存在認識上的差別,從而會對相同或類似的經濟事項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與程序,最終導致了不同的經濟效果。

本文以XH公司為例對此現象進行分析與研究。

一、案例簡介XH公司成立于1984年7月,是中國民用航空局和福建省合作創辦的、中國首家按現代企業制度運行的航空公司。

2003年,XH公司控股股東為NH公司,持有XH公司60%的股權:

XMJF公司作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0%。

2003表1xH公司2002年凈利潤和價值評估對比表單位:

萬元年6月,兩家公司均對XH公司2002年實現的凈利潤和截至2002年12月31日的凈資產價值狀況進行了披露,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兩大股東披露的凈利潤相差近4.18億元、凈資產評估價值相差16.64億元。

對于同一子公司同一年度的財務數據,兩大股東公布的數據落差如此之大引發了廣大投資者的關注。

二、案例分析不同的防火墻措施,規范綜合性金融機構下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領域的資金和業務的比例范圍,限定信貸、投資、保險等業務部門的一體化程度;建立嚴格的關聯交易管理制度,重大的關聯交易要經過風險管理委員會討論通過,并經董事會批準向監管部門備案。

二是對金融機構內部信息的傳遞建立中國墻(投資銀行部與銷售部或交易人員之間的隔離,以防范敏感消息外泄,從而構成內幕交易),禁止綜合性金融機構內部各部門彼此交流相關交易信息,對于進行內幕交易者采取嚴厲的行政監管或刑事制裁措施,保證金融機構信息的正常傳遞,防范各部門之間利用內幕信息進行合謀操縱。

(三)完善Libor形成機制根據同業拆借市場成員在規模、交易量上的客觀差異分層次報價,適度增加參與者基數,增加部分經營穩健、信譽良好的中小商業銀行數量,建立多層次Libor報價體系。

例如第一層次是大型系統性重要銀行的報價,代表市場主流機構的資金狀況,第二層次是中小銀行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報價,二者互為補充。

同時采取匿名報價方式,使Libor報價客觀地反映資金真實成本。

(四)加強Libor的監管體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