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部分世界史綱要專題13中古時期的世界考點33中古時期的歐洲1.[安徽合肥一中2024屆月考]采邑原指西歐中世紀早期國王封賞給臣屬終身享有的土地。以前墨洛溫王朝時土地都是無條件分贈的,采邑制則將土地及其上面的農民一起作為采邑分封給有功勞的人,以服騎兵役為條件,供其終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襲。據此可知,采邑制的推行()A.加劇了社會貧富分化 B.加重人民的賦稅負擔C.強化了封建統治秩序 D.確立了封建土地制度2.[吉林東北師大附中2023月考]中世紀早期的西歐,貴族都有莊園法庭的司法權,這在西歐是普遍的狀況。由地主貴族、俗人或僧侶、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圍內,對那里的居民辦理行政、征收賦稅,而國王只是被縮成一個陰影而已。材料表明,這一時期的西歐莊園()A.帶有基層自治色彩 B.農業經濟占主導地位C.具有完全獨立特點 D.有利于形成強大王權3.中古時期,西歐封建國王只不過是貴族中的一員,與其他貴族相比,沒有多少特權,其經濟收入主要來自王室領地。10世紀時的法國國王如果離開自己的領地,就有可能遭到其他貴族的搶劫和襲擊。這反映出當時()A.封君封臣制度趨于瓦解 B.西歐民族國家逐漸形成C.天主教會控制世俗世界 D.國王僅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4.13世紀時,法國巴黎羊毛織工在行會章程中寫明:如果沒有從國王處購買手工業執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織工。法國國王腓力二世依靠城市提供的軍隊奪回了諾曼底等封建領地,使法國王室的領地擴大了三倍之多。這說明()A.王權阻礙了城市經濟發展 B.王權與市民根本利益相一致C.中世紀后期城市開始興起 D.城市推動了封建王權的加強5.中世紀早期的教會不僅收集、翻譯古代希臘、羅馬時期的作品,編寫史籍,還直接創辦學校。據此可知,當時()學校類型包括修道院學校和在主教駐節的大教堂興辦的大教堂學校開設課程“七藝”(古希臘、羅馬的傳統課程):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音樂、天文培養對象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A.歐洲的科技文化成就顯著B.西歐思想解放運動促使基督教主動革新C.西歐的社會教育基礎廣泛D.基督教對西歐文化起到一定的傳承作用6.[新課標2023·32]有學者認為,直到13世紀,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現實:他們的皇帝已經不具備所稱的“統治全人類”的能力,皇帝的許可與授權已失去意義。這可以用來說明()A.限制君主權力的思想廣泛傳播 B.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奧斯曼帝國形成C.地中海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D.東羅馬帝國疆域的縮減及國力損耗7.[江蘇東南中學2024屆開學考]俄語“維徹”原來意思為市民會議,是基輔羅斯時期一種城市自治機構,它由自認為是公民的人自發組成,通過集會吶喊的方式表決公共事務。到15世紀時,這一組織在俄羅斯的主要城市基本消失,俄語該詞的詞義也變成了聚眾造反的意思。這些變化反映了俄羅斯()A.自治機構的消亡 B.中央集權的加強 C.城市經濟的衰落 D.社會轉型的失敗考點34中古時期的亞洲1.[湖南永州2024屆一模]有學者認為,7—8世紀阿拉伯的對外征服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皈依伊斯蘭教……他們甚至還廣泛采用那些不信奉伊斯蘭教者的各種制度法規。這反映了()A.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信徒間的和睦共處 B.阿拉伯文化有包容性和開放性的特征C.戰爭在主觀上為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機 D.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橋梁2.[黑龍江佳木斯一中2024屆月考]黑格爾指出,“阿拉伯人之獲知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這件事具有這樣的歷史意義:最初乃是通過這條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亞里士多德。對亞里士多德作品的譯注和亞里士多德的章句的匯編,對于西方各國,成了哲學的源泉”。黑格爾重在強調,阿拉伯人()A.保存了希臘的古典文化 B.推動了東西方文化交流C.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 D.創造了輝煌的哲學成果3.[山東德州2024屆開學考]奧斯曼帝國征服君士坦丁堡后,政府不僅任命希臘正教的頭面人物為希臘正教徒的大教主和文職首領(管轄希臘人及不同族群的東正教徒),還分別任命了亞美尼亞教派的主教和伊斯坦布爾的猶太教大拉比為各自的首領。此舉反映出()A.帝國統治模式的創新 B.不同文化與族群交融C.因俗而治的統治特點 D.政教分離的政治特點4.[福建廈門2023一模]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率軍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采用羅馬皇帝的頭銜;保留了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會,采用東羅馬的宮廷儀式與行政制度;效仿東羅馬皇帝,發行帶自己頭像的金屬貨幣,重用原東羅馬貴族等。這些做法的實質()A.意在以羅馬帝國繼承者自居 B.說明奧斯曼帝國崇尚武力擴張C.旨在鞏固奧斯曼帝國的統治 D.反映出羅馬皇帝是各國的偶像5.[遼寧沈陽重點高中2023期中]德里蘇丹國的上層統治階級都是來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組成的軍事貴族集團成為這個國家的社會基礎……侵入印度的伊斯蘭教統治者既具有統治階級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這一狀況造成了()A.德里蘇丹國統一了整個印度 B.婆羅門教最終走向瓦解C.印度社會宗教狀況錯綜復雜 D.印度教逐漸為主要宗教6.[浙江名校協作體2023開學考]“唐決”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過程中的一種特殊方式。日本天臺宗僧人將佛教教理上存在爭議、懸而未決的問題稱為“未決”,由入唐日僧將“未決”之文書帶至中國“請決”,而中國僧人對相關問題的回答被稱為“唐決”。對“唐決”的理解最準確的是()A.佛教起源于中國,日本佛教尊中國為正宗B.日本佛教文化的發展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C.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為世界發展提供滋養D.中日兩國因交流互鑒而促進彼此文化繁榮7.[湖南2023·5]永樂年間,明成祖應朝鮮使臣請賜,賜予朝鮮“五經”“四書”等經籍;又應日本使臣請賜,將皇后徐氏所制《勸善》《內訓》賜予日本。對此解讀合理的是()A.儒家學說在明初有新發展 B.書籍向外流通渠道不暢通C.請求賜書是為了吸收中國先進思想 D.朝日兩國借助明王朝強化政權權威8.[江蘇如皋2023調研]中國科舉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朝鮮王朝時以進士之試增長童稚辭氣,不可不立,便推動設立進士科,以詩賦試之,并規定25歲以下才能參加,獲得進士身份后,才可準備更高一級的考試。由此可知,朝鮮王朝的科舉考試()A.核心內容是考查詩詞歌賦能力 B.促進中朝兩國的友好交往C.在仿效中國的同時具有本土特征 D.得到了歷代統治者的重視考點35古代非洲與美洲1.[江蘇常熟2024屆段考]公元1世紀的古希臘著作《厄立特里亞海航行記》中首次提到阿克蘇姆王國。阿杜利斯港是阿克蘇姆王國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來自意大利、埃及和印度的鐵器、棉布和酒源源不斷地運到此地,同時運出大量的黃金、象牙和香料。據此推斷,阿克蘇姆王國繁榮得益于()A.古希臘的殖民活動 B.優越的地理位置C.阿拉伯帝國的建立 D.西非農業的發展2.英國著名東非史學家馬修回憶他20世紀50年代在東非的考古工作時說:“我認為所調查的一些遺址是沿海地區阿拉伯或波斯殖民地遺物……但我逐漸發生了懷疑,因為它們其實是非洲式的。”據此可推知()A.東非文明的發展深受周邊民族文化影響B.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的文化逐漸東非化C.東非文明遺址的存在說明東非外貿發達D.阿拉伯的伊斯蘭教文明在東非廣泛傳播3.[湖南部分學校2024屆聯考]20世紀上半期,經過對古代加納首都遺址的多次挖掘,發現了大量鐵器、各種農具、玻璃錘,以及77塊刻有阿拉伯文《古蘭經》經文的彩石。這座古城占地約2.5平方千米,估計有3萬居民。據此可知()A.阿拉伯文化被古今加納人追捧 B.非洲與歐洲貿易歷史悠久C.古代加納匯聚了多種外來文明 D.中古時期加納首都的繁榮4.[海南2023·10]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傳統法庭在庭審時,訴訟當事人除列舉事實外,還可廣泛援引諺語,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殺死它”“到癩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貶身份”等,善用諺語的一方往往更占優勢。有學者認為,當地諺語的效力相當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據此可知()A.文化傳統影響司法實踐 B.風俗習慣奠定立法基礎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進步 D.遵循先例成為審判原則5.美洲位于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遠離歐亞大陸。印第安文明的發展長期處于獨立形成、獨立發展階段,與外界尤其是與文明發展較早的歐亞大陸缺乏交流。美洲三大文明之間也幾乎沒有交流。這種狀況導致的后果是()A.印第安文明得以發展和壯大 B.不可避免地遭受外來的侵擾C.印第安人遭到了種族滅絕 D.印第安文明發展相對緩慢6.[河南焦作一中2024屆檢測]下圖所示是瑪雅人建造的庫庫爾坎金字塔,每逢春分和秋分的這兩天下午3點鐘,西邊的太陽把邊墻的棱角光影投射到北石階的邊墻上,整個塔身從上到下看上去起起伏伏,猶如一條巨蛇從塔頂向大地爬行,象征著羽蛇神蘇醒,人們開始進行播種和收獲。每逢這一天,古代瑪雅人就歡聚在一起,高歌起舞。據此可知,庫庫爾坎金字塔()A.映射出瑪雅文明的領先 B.反映了宗教和農業的需要C.得益于發達的生產力水平 D.受到外來文化的深刻影響7.[安徽部分學校2023測試]“三方聯盟”指導阿茲特克帝國向外擴張,但不在被征服地區設置行政區域,不派遣行政官員,只劃分了38個交稅納貢區,派遣收稅官進行監督;戰敗的部落仍獨立存在,自主發展,只是按時向“三方聯盟”交稅納貢。這表明,“三方聯盟”()A.是保障阿茲特克發展的軍事聯盟 B.促成阿茲特克建立了聯邦制帝國C.加強了阿茲特克帝國的政治聯合 D.意味著阿茲特克是中央集權國家8.[北京牛欄山一中2023期中]印加人在創建帝國的過程中,將全國劃分為四大政區,每個政區設一個長官,按照人口多少設置各級官員管轄;以都城為中心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統;統一宗教信仰;利用戰爭廣泛吸取各民族優秀文化。這反映出印加帝國()A.利用“浮動園地”擴大耕地面積 B.道路交通網絡較為落后C.國家治理的能力領先于世界水平 D.社會文明發展水平較高參考答案考點331.C【解析】本題考查西歐的封君封臣制。選擇C: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采邑制的實行,建立了以土地關系為紐帶的領主和附庸之間的臣屬關系,以及以中小封建主為基礎的騎兵制度,這加速了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強化了封建等級秩序,促進了歐洲封建社會的形成。排除A:材料不能體現采邑制度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排除B:采邑制度主要是早期國王與臣屬之間關于土地和人民的分封情況,并未涉及人民的賦稅情況。排除D:采邑制是有條件地封賞土地,強化了封建等級秩序,但不足以說明封建土地制度確立。2.A【解析】本題考查中古西歐莊園的特點。選擇A:據材料可知,中世紀的歐洲,地方基本靠貴族和教會統治,國王只是一個“陰影”,說明西歐莊園帶有基層自治色彩。排除B:材料主旨是西歐莊園的統治情況,沒有涉及農業經濟問題。排除C:國王還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西歐莊園沒有完全獨立。排除D:據材料“國王只是被縮成一個陰影而已”可知,國王對西歐莊園基本沒有影響力,不利于形成強大王權。3.D【解析】本題考查西歐的王權統治。選擇D:根據材料可知,國王和其他貴族相比沒有太大的優勢和特權,甚至在離開自己領地的情況下還會受到傷害,說明當時的國王并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僅僅是名義上的國王和國家的象征。排除A:材料說明封君封臣制度下的國王權力有限,并非封君封臣制度趨于瓦解。排除B:材料不涉及西歐國家的民族因素,無法得出民族國家逐漸形成的結論。排除C:材料不涉及天主教會,材料強調的是國王的實際權力有限。4.D【解析】本題考查中古時期歐洲的城市。選擇D:根據材料“如果沒有從國王處購買手工業執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織工”可知,中世紀城市手工業被王權控制。王權依靠城市的支撐擴大領地,說明城市經濟的發展客觀上促進了王權的加強。排除A:13世紀的歐洲城市商業的發展需要王權的庇護,以穩定城市經濟秩序。排除B:王權代表的是封建貴族的利益,與市民階層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并不一致。排除C:中世紀歐洲的城市興起于10—11世紀。5.D【解析】本題考查中世紀基督教發展。選擇D:材料中教會“收集、翻譯古代希臘、羅馬時期的作品,編寫史籍,還直接創辦學校”,以培養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說明當時的基督教一定程度上傳承了西歐的文化。排除A:材料未涉及歐洲的科技文化成就顯著。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基督教自身的改革。排除C:材料涉及的是學校教育,而非社會教育。6.D【解析】本題考查拜占庭帝國。D項正確:材料“皇帝已經不具備所稱的‘統治全人類’的能力,皇帝的許可與授權已失去意義”說明帝國皇帝的地位受到挑戰,結合所學可知這主要是因為東羅馬帝國在13世紀疆域縮減,國力損耗,從而導致其統治走向衰落。A項概念混淆:材料反映了拜占庭皇帝的統治地位受到挑戰,不是限制君主權力的思想廣泛傳播,且限制君主權力的思想廣泛傳播是在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后。B項時空錯位:奧斯曼帝國是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在16世紀后期形成了一個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C項材料誤讀: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不是地中海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且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于14—15世紀。7.B【解析】本題考查中古時期的俄羅斯。選擇B: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世紀俄羅斯中央集權體制加強,使得城市自治權受到限制,城市自治機構逐漸消亡,“維徹”的詞義也從市民會議轉變為聚眾造反。排除A:這些變化反映了俄羅斯自治機構的消亡,A項是對材料中現象的淺層表述。排除C:城市自治權力的消亡,并不必然會導致城市經濟的衰落。排除D:這些變化反映了俄羅斯自治機構的消亡,D項“失敗”不符合史實。考點341.B【解析】本題考查阿拉伯帝國。選擇B:根據材料可知,阿拉伯對外征服不強制要求所有人都皈依伊斯蘭教,而且還廣泛采用那些不信奉伊斯蘭教者的各種制度法規,反映了阿拉伯文化有包容性和開放性的特征。排除A:材料沒有提及基督教信徙,不能說明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信徒間的和睦共處。排除C: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有包容性和開放性的特征,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有包容性和開放性的特征,未涉及東西方文化交流。2.A【解析】本題考查阿拉伯帝國的歷史作用。選擇A:據材料內容可知,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后,古希臘羅馬文化在西歐湮沒無聞,得益于阿拉伯人對亞里士多德作品的譯注和匯編,西方人才獲悉亞里士多德。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阿拉伯人對古典文化的保存,無法體現東西方文化交流。排除C:古希臘先哲的思想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排除D:材料重點強調阿拉伯人對亞里士多德作品的譯注和匯編,并非強調創造哲學成果。3.C【解析】本題考查奧斯曼帝國的統治特點。選擇C:據材料信息可知,奧斯曼帝國按教派任用被征服地區的上層人物作為當地的首領,反映出因俗而治的統治特點。排除A:因俗而治的統治模式并不是奧斯曼帝國的創新。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奧斯曼帝國因俗而治的統治特點,并不是文化層面的不同文化與族群交融。排除D:奧斯曼帝國具有政教合一的特點。4.C【解析】本題考查奧斯曼帝國的統治。選擇C: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些做法是為了緩解被征服地區的矛盾,進而鞏固自身的統治。排除A:A項只是手段,不是實質。排除B、D:材料體現的是奧斯曼蘇丹延續東羅馬帝國的一些做法和稱號,不能體現尚武,也不能反映出羅馬皇帝是各國的偶像。5.C【解析】本題考查德里蘇丹國的統治。選擇C: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德里蘇丹國的上層統治階級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外來者,他們大力推動了伊斯蘭教文化在印度的發展,這勢必與印度傳統宗教發生沖突,致使印度社會宗教矛盾錯綜復雜。排除A:材料中的狀況使得印度社會宗教狀況錯綜復雜,不利于其統治和統一,而且德里蘇丹國并沒有統一整個印度。排除B:這一狀況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婆羅門教,但不會使其走向瓦解。排除D:材料反映了伊斯蘭教對印度傳統宗教造成沖擊,且德里蘇丹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6.B【解析】本題考查古代日本與唐的交流。選擇B:根據材料“佛教教理上存在爭議、懸而未決的問題”“由入唐日僧將‘未決’之文書帶至中國‘請決’,而中國僧人對相關問題的回答被稱為‘唐決’”可知,日本的諸多佛學問題由唐朝僧人來最終判定,體現了日本佛教文化的發展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排除A: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排除C:材料只涉及中國對日本的影響。排除D:材料沒有體現日本對中國的影響,因此不能說明“互鑒”。7.D【解析】本題考查中古時期的日本與朝鮮。選擇D:根據材料“明成祖應朝鮮使臣請賜”“又應日本使臣請賜”可知,朝鮮和日本的請賜行為,說明兩國以明朝為其宗主國,欲借助明朝賜書的行為,來強化自己政權的權威。排除A:材料與儒家學說的發展無關,強調的是朝鮮、日本的政府行為。排除B:材料體現的是官方行為,與書籍向外流通渠道不暢通的說法無關。排除C:材料中朝日兩國向明王朝請賜主要是為了強化政權權威不是吸收中國的先進思想。8.C【解析】本題考查朝鮮王朝的科舉制度。選擇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朝鮮王朝學習中國科舉考試的同時,規定在獲得進士身份后才可準備參加更高一級的考試,這反映出朝鮮王朝的科舉考試在仿效中國的同時具有本土特征。排除A:材料并未強調詩詞歌賦能力是朝鮮科舉考試的核心內容。排除B:材料并未體現科舉考試與中朝友好交往的關系。排除D:材料不足以說明朝鮮的歷代統治者都重視科舉考試。考點351.B【解析】本題考查阿克蘇姆王國。選擇B:《厄立特里亞海航行記》記載了阿克蘇姆王國。阿杜利斯港是阿克蘇姆王國最重要的貿易中心,物資交流頻繁,結合所學可知阿克蘇姆王國繁榮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排除A:材料只是說古希臘著作中記載了阿克蘇姆王國,不能證明當地存在古希臘的殖民活動。排除C:阿拉伯帝國于8世紀建立。排除D:阿克蘇姆王國位于非洲東北部。2.A【解析】本題考查東非文明。選擇A:據材料“我認為所調查的一些遺址是沿海地區阿拉伯或波斯殖民地遺物……但我逐漸發生了懷疑,因為它們其實是非洲式的”可知,馬修發現東非的一些遺址中有阿拉伯或波斯的文化因素。由于環印度洋貿易的發展和伊斯蘭教的傳入,東非國家深受阿拉伯或波斯文明的影響。排除B:材料強調的是東非文化受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文化的影響,不是“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的文化逐漸東非化”。排除C:材料強調的是文化領域,與東非的外貿發達無必然聯系。排除D:材料只是提及“一些遺址”,未體現廣泛傳播。3.D【解析】本題考查古代加納。選擇D:據材料可知,考古發現古代加納首都存在“大量鐵器、各種農具、玻璃錘,以及77塊刻有阿拉伯文《古蘭經》經文的彩石”,且古城占地“約2.5平方千米,估計有3萬居民”,可見當時加納首都較為繁榮。排除A:材料僅顯示古代加納首都受阿拉伯文化的影響,且“古今”說法錯誤。排除B:材料未體現加納與歐洲貿易。排除C:材料只是反映了古代阿拉伯文化對加納首都的影響,沒有體現其他外來文明。4.A【解析】本題考查非洲的司法。諺語是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時尚潮流商場鞋帽區品牌聯合營銷協議
- 餐飲學員合同協議書
- 鐵路周圍安全協議書
- 車輛承包保管協議書
- 酒店銷售bd協議書
- 香煙飲料轉讓協議書
- 東營聯通5g協議書
- 首鋼礦業崗位協議書
- 閑置花卉轉讓協議書
- 農業灌溉放水員協議書
- 課件:第七章 社會工作項目結項(《社會工作項目策劃與評估》課程)
- 李子栽培管理技術共課件
- 中債收益率曲線和中債估值的編制與應用課件
- 湯圓產品HACCP計劃
- 教材選題申報表
- 防汛物資臺賬參考模板范本
- 瀝青路面施工旁站監理記錄表多篇
- DN900鋼管dn800PE管定向鉆穿越京杭大運河施工方案
- 養老地產項目區域綜合開發新模式_secret
- 員工手冊070509
- 羅斯公司理財Chap004全英文題庫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