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設計: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版)_第1頁
作業設計: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版)_第2頁
作業設計: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版)_第3頁
作業設計: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版)_第4頁
作業設計: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課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間開始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背景政治前提:資本主義制度廣泛建立;技術前提:自然科學理論取得重大突破;概念19世紀六七十年代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并被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促進了工業的蓬勃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標志電力的廣泛使用(“電氣時代”)領先國家美國和德國成果能源:電力、石油;動力:電力和內燃機動力;交通工具:汽車、飛機通訊:電話、電報;特點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影響①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②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③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④隨之而來的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増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電的利用概況愛迪生發明耐用的白熾燈泡、堿性蓄電池、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等。他在紐約建立了美國第一座火力發電站。其他發明:發電機、發動機、電焊機、電鉆、電話等影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內燃機發明德國:奧托制造出煤氣的內燃機;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內燃機;迪塞爾發明柴油內燃機。影響①解決了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在交通運輸領域內引發了一場變革;②帶動了相關新興工業的發展,以內燃機為發動機的汽車、輪船、飛機、拖拉機等出現,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汽車概況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本茨制造出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913年美國人福特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帶來了汽車制造業的革命。影響為人們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飛機概況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試飛飛機成功化學工業(瑞典)1867年,諾貝爾發明現代炸藥和無煙炸藥(美國)1869年,海厄特發明賽璐珞的制造技術,現代塑造工業由此誕生。(法國)1884年,夏爾多內發明人造纖維,開辟了新的紡織品生產領域。圖一:第二次工業革命領先的國家是:美國、德國圖二:早期的汽車1.“為世界裝上輪子”的亨利·福特先生被評為“二十世紀商業巨人”,他成功的秘訣只有一個,為大眾制造人人都買得起的好車。其“好車”的驅動源于(

)A.蒸汽機 B.內燃機 C.電動機 D.珍妮機【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汽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使用的動力是內燃機,B項正確;蒸汽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使用的動力,排除A項;電動機不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汽車使用的動力,排除C項;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排除D項。故選B項。2.從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生產領域出現了新的技術革命的浪潮。以下人物與成就匹配正確的選項是(

)A.愛迪生——火車 B.萊特兄弟——飛機C.海厄特——人造纖維 D.夏爾多內——賽璐珞【答案】B【詳解】依據所學知識,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美國人萊特兄弟于20世紀初研制發明飛機,B項正確;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史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即火車,排除A項;1869年,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排除C項;1884年,法國人夏爾多內發明了人造纖維,開辟了新的紡織品生產領域,排除D項。故選B項。3.下表為19世紀世界修筑鐵路情況表。19世紀鐵路興建高潮的出現,主要是因為(

)1825年英國第一條鐵路全長約21千米,由斯托克頓到達林頓1840年世界世界鐵路總長度5490英里1855年美國建成穿越巴拿馬地峽的鐵路1880年世界鐵路總長度22.2萬英里1888年歐洲建成加來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鐵路A.鐵路建設技術的不斷成熟 B.資本主義制度的普遍確立C.滿足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 D.世界市場逐步拓展的需求【答案】D【詳解】據題干“19世紀鐵路興建高潮的出現”說明世界對鐵路運輸的需求,由此可以判斷商品和市場的聯系不斷擴大,D項正確;修筑鐵路根本原因不是技術成熟,而是運輸的客觀需求,而這種需求源自市場和貿易,排除A項;資本主義制度與鐵路沒有必然的聯系,排除B項;19世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開始向自由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排除C項。故選D項。4.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銜接并交錯在一起的,19世紀70年代興起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企業加大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科學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業中的成長孕育達到了一定程度。材料表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顯著特點(

)A.范圍廣規模大進展快 B.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C.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 D.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中的“企業加大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科學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業中的成長孕育達到了一定程度”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企業資助科學家進行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科學家的發明可以很快應用于生產,D項正確;第二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確范圍更廣、規模更大、進展更快,但材料未體現這一特點,排除A項;兩次工業革命都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這是工業革命的影響,不是其顯著特點,且與材料關聯不大,排除BC兩項。故選D項。5.右圖為某興趣小組制作的學習卡片,根據卡片內容判斷,該小組學習的主題是(

)新理論:電磁感應、細胞學說、有機化學……新技術:電動機與電器、內燃機與汽車、材料合成……新行業:電力工業、汽車工業、石油工業、化學工業……新組織:福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西門子公司……A.工廠制度的建立與發展 B.第二次工業革命C.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 D.近代科學和文化【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電磁感應”“內燃機與汽車”“石油工業、化學工業”“福特公司”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磁感應作為理論基礎,出現了電和石油等新能源,出現新的交通工具,汽車以及福特的汽車流水線生產,B項正確;工廠制度的建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文化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6.1913年,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使汽車的價格大幅下降,福特汽車的產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產量的一半。這體現出(

)A.技術革新促使社會進步 B.新技術提升企業生產效率C.壟斷組織促進生產發展 D.科學理論推動技術進步【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使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產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車產量的一半。”可知,材料反映了流水線生產汽車,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競爭力增強。B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新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未涉及技術革新促使社會進步,排除A項;題干主要強調新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未體現壟斷組織促進生產發展,排除C項;題干主要強調新技術提升生產效率,未闡釋科學理論推動技術進步,排除D項。故選B項。7.19世紀60-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于開始時,除英國和美國北部已完成、法國接近于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外,其他國家有的正處于它的高潮期,如德國和俄國;有的則剛剛起步,如遠東的日本和中國,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改革中,才引進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這表明這些后進國家(

)A.借鑒了英美等國的經驗 B.率先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C.同時進行兩次工業革命 D.成為了科技革命的主力軍【答案】C【詳解】中國的洋務運動,從十九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1868年,日本的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結合材料“19世紀60-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于開始時,除英國和美國北部已完成、法國接近于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外,其他國家有的正處于它的高潮期,如德國和俄國;有的則剛剛起步,如遠東的日本和中國,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改革中,才引進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可知,這些后進國家同時進行兩次工業革命,C項正確;借鑒了英美等國的經驗,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率先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成為了科技革命的主力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8.觀察如圖漫畫。作者認為16—20世紀中期地球“變”得越來越“小的直接因素是(

)A.英國在海外擴張殖民地 B.經濟全球化趨勢在發展C.兩次科學技術革命推動 D.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16—20世紀期間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出現了火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使得世界之間的聯系更加方便,C項正確;英國在海外擴張殖民地,與材料反映交通工具的變革無關,排除A項;經濟全球化趨勢在發展,與材料反映交通工具的變革無關,排除B項;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與材料反映交通工具的變革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縱觀歷史,大國的崛起、復興無不與制造業和隱藏其后的科技密切相關。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歐洲,英國本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國,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喪失領先地位。根本原因在于英國迷信自由貿易的信條,執著于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產業尋求市場以榨取最后的利潤,從而放棄了對第二次工業革命主導產業領先市場的追求,教訓深刻。——賈根良《英國因何喪失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先地位》材料二

19世紀后半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年平均增長率(%)國家英國美國法國德國1861-1873年(1851-1873)3.35.0/3.81874-1890年1.75.2(1870-1890)2.13.51891-1900年1.63.54.8——摘編自吳于厘、齊世榮《世界近代史》下卷材料三

英國歷史學家哈孟德夫婦曾對工業革命作過這樣的總結:工業革命帶來了物質力量的極大發展,也帶來了物質力量相伴隨著的無窮機遇。然而這次變革并沒有能建立起一個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會,相反,工業革命使千百萬群眾身價倍落,而迅速發展出一種一切都為利潤犧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正是這種利弊共存的雙重特性,激發著那個時代以及后來的人們不斷進行探索反思。——李宏圖等《工業文明的興盛-16-19世紀的世界史》(1)根據材料一,分析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喪失領先地位的原因是什么?兩次工業革命分別使人類進入什么時代?(2)根據材料二,數據表顯示這一時期工業增長最快的是哪兩個國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3)根據材料三,概括哈孟德夫婦對工業革命評價的觀點。結合所學,指出19世紀上半期,針對工業革命的“弊”,德國的先進人士在社會政治思想領域探索反思的理論成果。【答案】(1)原因:迷信自由貿易,追求第一次工業革命主導產業的利潤,忽視第二次工業革命主導產業的作用;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2)國家:美國、德國;原因: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和德國在應用新的科學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3)觀點:工業革命推動了社會經濟的極大發展,但未能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社會;理論成果: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詳解】(1)原因:根據材料一“根本原因在于英國迷信自由貿易的信條,執著于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產業尋求市場以榨取最后的利潤,從而放棄了對第二次工業革命主導產業領先市場的追求”可知,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喪失領先地位的原因是迷信自由貿易,追求第一次工業革命主導產業的利潤,忽視第二次工業革命主導產業的作用。時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電的發明與使用可知,兩次工業革命分別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電氣時代。(2)國家:根據材料二“19世紀后半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年平均增長率(%)”表格和所學知識可知,1861-1873年,工業年平均增長率最高的是美國和德國;1874-1890年,工業年平均增長率最高的是美國和德國;1891-1900年,工業年平均增長率最高的是美國和德國。所以,這一時期工業增長最快的是美國、德國。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和德國最先發生第二次工業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