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誦讀《游園 皂羅袍》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古詩詞誦讀《游園 皂羅袍》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古詩詞誦讀《游園 皂羅袍》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古詩詞誦讀《游園 皂羅袍》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古詩詞誦讀《游園 皂羅袍》教學設計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游園》(皂羅袍)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了解《牡丹亭》劇情、了解明清傳奇;2、了解作者及其戲劇主張,了解寫作背景并理解杜麗娘的形象意義;3、賞析戲曲語言的特色;4、理解“融情于景”“對比”等藝術手法。【教學過程】一、導入《紅樓夢》節選(第23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這里黛玉見寶玉去了,聽見眾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悶悶的。正欲回房,剛走到梨香院墻角外,只聽見墻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黛玉便知道是那十二個女孩子演習戲文。雖未留心細聽,偶然兩句聽到耳朵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來是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步側耳細聽,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其中的趣味。”想畢,又后悔不該胡想,耽誤了聽曲子。再聽時,恰唱到:“只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到:“你在幽閨自憐……”等句,越發如醉如癡,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見古人詩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之句,又兼方才所見《西廂記》中“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之句,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馳,眼中落淚。二、知人論人以及文學常識1、知人論世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湯氏祖籍臨川縣云山鄉。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四十九歲時棄官回家。他從小受王學左派的影響,結交被當時統治者視為異端的李贄等人,反程朱理學,肯定人欲,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對他影響很大。《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傳奇劇本,中國四大古典戲劇之一,湯顯祖所做。四大戲劇:《牡丹亭》《西廂記》《桃花扇》《長生殿》《牡丹亭》共五十五出,本文選自第十出《驚夢》的前半部分。2、文學常識“傳奇”指明清以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以別于北雜劇,由宋南戲發展而來,也吸收雜劇的優點。但情節處理更為緊湊,人物刻畫更為細膩,腳色分工更為細致,音樂上采用宮調區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盛于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間。昆腔、弋陽腔、青陽腔等劇種,都以演唱傳奇劇本為主。著名作品有《浣紗記》、《牡丹亭》、《清忠譜》、《長生殿》、《桃花扇》等。了解其組成:曲詞:是劇中人物的唱詞。各種角色都可以唱,可獨唱、對唱、輪唱和合唱;賓白:是劇中人物的說白。分對白、獨白、旁白、帶白(插在曲詞中的說白)科介:是劇本中關于動作、表情、和音響效果的舞臺提示。3、背景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驚夢》。《牡丹亭》是湯顯祖在明代萬歷(明神宗年號,1563-1620)年間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的傳奇作品。《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是《牡丹亭》女主人公杜麗娘偶爾來到后園游賞時的一段唱詞。4、《牡丹亭》(1)劇情介紹:宋朝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美貌多姿,才華出眾,受封建禮教束縛,從小生長閨中,深居簡出。一天麗娘背著父母和塾師,與丫環到后花園去游春。美麗的風光,百花盛開、姹紫嫣紅的景色,激發起她對青春易逝的惋惜和對愛情的向往。游倦的麗娘回房休息,在夢中與一個英俊的少年男子柳夢梅相遇,兩人互相愛悅,許多花仙齊來作媒……但好景不長,母親將麗娘喚醒后見女兒神情恍惚,囑她以后少去游園。麗娘雖然應允,但心中仍在追戀夢境,并對夢中所愛之人日夜思念,悵然感傷,日久成疾,病入膏盲。杜麗娘臨終時自畫肖像一幅,題曰:“他年得傍蟾宮客,不是梅邊是柳邊。”死后,家人將她葬在梅花庵。三年后,一個名叫柳夢梅的青年赴京趕考路過南安,他因風雨所阻借宿于梅花庵。柳生經過杜麗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畫像,產生愛慕之情,遂與其魂魄相戀。在柳夢梅與杜麗娘的魂靈接觸中得知真情,遂掘墓開棺,使杜麗娘起死回生,二人結為夫婦并同赴臨安。柳夢梅參加科舉考試后,正趕上金兵入侵,朝廷延遲發榜。此時,杜麗娘的父親杜寶在淮安被亂軍包圍,柳夢梅冒險前去尋找,而杜寶卻不承認這個女婿,并把柳夢梅關押起來。入侵的金兵退走以后,朝廷發下榜來,柳夢梅中了頭名狀元。但是,頑固的杜寶仍然不同意女兒的婚事,想要拆散他們。最后,在皇帝的支持下,事情才獲得圓滿解決。(2)情節結構開端:1-6出:介紹杜、柳兩家人物及環境;第一個層次:由生到死。7-20出:寫杜麗娘為情而死,穿插宋金戰爭副線,“鬧殤”是第一個高潮;第二個層次:喚死起生21-35出:寫杜麗娘為情而生,“回生”是第二個高潮;第三個層次:翁婿沖突,暫且團圓。36-44出:寫二人成親前往臨安應舉尋親;45-55出:寫杜寶與二人之間的沖突,“圓駕”是第三個高潮。《牡丹亭》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義。首先,通過“夢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節表現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杜麗娘所追求的理想在當時的現實環境里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可是在夢想、幻游的世界里,她終于擺脫了禮教的束縛,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愿望。其次,采取抒情詩的手法,傾瀉出人物的內心感情。(3)影響《牡丹亭》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據記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此劇在封建禮教制度森嚴的古代中國一經上演,就受到民眾的歡迎,特別是感情受壓抑的婦女。據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后深為感動,以至于“忿惋而死”,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出戲時感情激動,卒于臺上。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體現了青年男女對自由的愛情生活的追求,顯示了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牡丹亭》中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影響更為深遠,從《紅樓夢》中也可看出這種影響。三、文本解讀1、解題①游園,選自《牡丹亭》,題目是編者加的。②“皂羅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園驚夢》就是用該曲牌演唱的,皂羅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畫了杜麗娘千回百轉的心態變化。《游園》由六支曲子組成。前三支曲子主要寫杜麗娘游園前的心理活動,后三支曲子主要寫麗娘游園中的所見所感。前三支寫出游之前,后三支寫游園及回歸。六支曲子,寫出杜麗娘的驚春、惜春、惱春的感情變化過程,寫景、寫情、寫人渾然相融。作者描繪了一幅幅萬花璀璨,鶯歌燕舞、煙水畫船,雨絲風片濃重不一的彩墨畫面。既刻畫了杜麗娘美麗嫻雅的人物形象,又描寫了她晶瑩純碧的內心世界,更細致地表現了一個少女心靈上的傍徨苦悶。第十出《驚夢》:青春的覺醒:這出戲前半出寫游園,后半出是驚夢。作者通過杜麗娘要求沖破封建禮教牢籠的強烈愿望和對自由愛情的熱烈追求,表達了以“情”反“理”的進步思想。從情節發展上看,它是杜麗娘由生到死的關鍵,而前半出“游園”,是杜麗娘沖破封建禮教牢籠的第一個實際行動。這一行動,促使她進一步地覺醒起來。可以想見,如果沒有“游園”,杜麗娘就不會受到美好春光的強烈刺激,因而也就不會做那樣離奇的夢,不會有“尋夢”“寫真”“詰病”“鬧病”等一系列的戲劇情節。2·探究活動一:小組討論王國維先生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請仔細品讀曲詞,看看曲詞中寫了哪些景?為什么要這樣寫?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情思?(1)誦讀曲詞,感受曲韻根據曲中已標好的朗讀節拍及韻腳,誦讀全曲,體會曲韻。【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2)疏通文句,理解重點詞語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①斷井頹垣:斷了的井欄,倒了的短墻。②奈何天:無可如何的意思。③畫船:裝飾華美的游船。④錦屏人:被阻隔在深閨中的人。⑤忒:過于。⑥韶光:美好的時光,指春光。譯文:這樣繁花似錦的迷人春色無人賞識,都付予了破敗的斷井頹垣。這樣美好的春天,寶貴的時光如何度過呢?使人歡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畫棟、飛閣流丹、碧瓦亭臺,如云霞一般燦爛絢麗。和煦的春風,帶著蒙蒙細雨,煙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動著畫船,我這深閨女子太辜負這美好春光。(3)賞讀曲詞·鑒賞“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使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少女心中的期望與失落,驚懼和無奈。“原來姹紫嫣紅開遍”,寫深閉幽閨的少女從未涉跡園林,這次乍進后園,只見百花盛開,萬紫千紅,艷麗眩目的春園物態,予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叩開了少女的心扉;“都付與斷井頹垣”,殘敗破落的畫面從另一個極端給予少女強烈的震撼。·鑒賞“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這兩句話突出了良辰美景與賞心樂事之間的矛盾,指出杜麗娘黯然的心情與艷麗春光間的不諧,春天的生機強化了她黯然傷感的情懷。現實的苦悶,青春的覺醒使得女主人公對外部世界充滿了無限向往。·分析“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云霞翠軒”“煙波畫船”這些意象的作用。明確:美好的事物始終深刻內嵌于少女的思維深處,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這段曲詞歷來被譽為“驚才艷絕之作”,情景交融。請你指出其寫出了怎樣的景象?抒發了杜麗娘怎樣的復雜心情?描繪了花園明媚誘人的春光,更傳神地表現了杜麗娘由驚異,歡悅到無限惆悵的復雜心情。(4)鑒賞選段的藝術手法①對比。“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都過景象的對比,寫出了女子的失落與傷感;②用典。“賞心樂事”取自晉宋時期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這兩句用此句意;“朝飛暮卷”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閣詩》中有“畫棟朝飛南浦云,朱簾暮卷西山雨”。③融情于景。借助典型意象,表達了女子的青春萌動的微妙心理。④直抒胸臆。·探究活動二:小組討論這段曲詞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首曲子,那么美在哪里?(可以從音樂、語言、情感、畫面等角度分析)音樂美:一韻到底,讀來朗朗上口,給人美的享受。畫面美:姹紫嫣紅、景色宜人的春景圖,富有詩情畫意。情感美:偷偷踏春,看到如此春光只能付與斷井殘垣的惋惜和感嘆,還有久在深閨的寂寞以及青春萌動,情竇初開的美好感情。語言美:近似對偶,整齊華美,語言典雅綺麗。·探究活動三:小組討論【驚夢】的意義是什么?明中晚期,“程朱理學”已經被曲解,進而發展成對人性的禁錮,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的女性,生活更是水深火熱。“裹小腳”“貞節牌坊”“殘酷地戕害著女性的身心”《牡丹亭》中杜麗娘形象及意義她是一個追求愛情、追求自由、追求個性解放的形象,至情的化身:因情生夢,因情而死,死不棄情,因情復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湯顯祖《牡丹亭題詞》。四、明晰主旨此曲表現了杜麗娘游園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進而控訴了了封建禮教和封建觀念對少女青春的無情摧殘。杜麗娘作為一個剛剛覺醒的少女,感嘆春光易逝,哀傷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強烈要求身心解放,這折射出明中葉后要求個性解放的時代精神,對后世深有影響。五、隨堂練習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湯顯祖在《游園·皂羅袍》中,寫杜麗娘看到繁花似錦的春色無人賞識,因而睹物傷情,引發強烈震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湯顯祖在《游園·皂羅袍》中,化用謝靈運語“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突出杜麗娘黯然傷感的情懷的句子是“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