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21 古代詩歌五首 游山西村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1頁
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21 古代詩歌五首 游山西村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2頁
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21 古代詩歌五首 游山西村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3頁
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21 古代詩歌五首 游山西村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4頁
七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21 古代詩歌五首 游山西村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21古代詩歌五首游山西村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登幽州臺歌》《游山西村》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兩首詩歌.

理解詩歌的內容,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初步學習知人論世的閱讀方法。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這兩首詩歌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詩歌的內涵。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理解詩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孟子說過“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正所謂“詩言志”。至于“言"何“志”,那就有必要對作者的生平及生活的背景有所了解,才可能探知。因此,我們在鑒賞詩歌時,首先要明曉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當時的創作背景。即用知人論世的閱讀方法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二講授新課:

《登幽州臺歌》

1.知其人:

陳子昂(約公元659~700)初唐著名詩人,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進士,官至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他論詩標榜漢魏風骨,反對齊梁綺靡文風,是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

2.論其世: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

3.曉其意

(1)生自由讀詩,注意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2)指名讀,齊讀

(3)借助注釋理解詩詞的意思。

4..悟其情:

(1)“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中的“古人”與“來者"指的是誰?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境遇?

古人:古代禮賢下士的明君。來者:未來禮賢下士的明君。

“前不見,后不見“寫出了時間無止無休,而自己生命短暫,不見“明君”,功業未成,空老一生。寫出了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境遇。

(2)“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受?

生討論交流,師明確: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樣的古代賢君再也找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賢君又在哪里呢?一種茫然無奈自然涌上詩人的心頭。

(3)如何理解“悠悠”與“獨"?詩人為何會“愴然而涕下”這淚中包含著怎么樣的情懷?

悠悠:空間的無限遼遠。生不逢時的惆悵之情、懷才不遇的哀嘆、報國無門的悲憤、知音難覓的苦悶、建功立業的渴望、理想破滅的痛苦。“獨"字渲染了詩人不可名狀的孤獨悲涼質感。“愴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繪了詩人熱淚飛灑的情態。

小結:《登幽州臺歌》深刻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像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臺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

二《游山西村》

知其人: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愛國詩人,山陰(浙江紹興)人,做過寶章閣待制。他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生前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

2論其世

此詩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興二年(1164)積極支持抗金將帥張浚北伐,符離戰敗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通判任上罷官歸里。詩人心中當然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于家鄉純樸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

此詩即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市)所作。當時詩人住在山陰鏡湖的三山鄉,詩題中“山西村”指三山鄉西邊的村落。詩中記敘了村行沿途風光和當地的風俗,饒有興味。

3曉其意

學生結合注釋自由讀,理解詩意。

4.悟其情

全詩圍繞那個字展開?寫了什么內容?

圍繞“游"字展開。本詩寫了詩人在山西村游玩的所見所聞所感。

鄉親們是怎樣款待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呢?

明確:用臘灑,雞,豚。出示“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3)雞肉,豬肉準備得多不多?這場農家酒宴準備的如何?你從那個字看出來的?

生回答“足“

(4)從“足"字中,你讀出了什么?我們可以想像詩人怎樣的心情?“莫笑”是什么意思?詩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詩人對待村民又是怎樣一份情感呢?

“足"字體現村民們的熱情好客對,這里的酒菜肯定沒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見,在詩人的眼里,他不看重吃什么,他看重的是情誼,相信此刻詩人已被山民這份淳樸,這份熱情深深的打動了。“莫笑”體現了詩人對村民的熱愛。小小的山村充滿了人情美。

(5)受到熱情款待的陸游心情豁然開朗,他流連山水之間,看到了那些景物?在詩中圈劃出來。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指的是什么?

山重水復指的是山巒重重,山一程,水一程。水道彎彎。柳暗花明指的是柳色濃綠,花色明麗。寫出了山村的風景美。出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從剛才的“疑無路”到現在的“又一村"。你有什么感受?(絕處逢生,豁達開朗)

(7)這兩句詩都是千古名句啊、不僅僅是因為其具有豐富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其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這兩句詩告訴了我們什么?

即使走到路的盡頭,你也有可能看到別樣的美景。同樣的道理。即使人生陷入了困境,你也可能絕處逢生。困境中蘊含著希望。

理解“春社”的含義。從這兩句詩中,你讀出了詩人怎樣的感受?出示“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社”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這一天農家祭社祈年,熱熱鬧鬧,吹吹打打,充滿著豐收的期待。陸游在這里更以“衣冠簡樸古風存”,贊美著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風俗美。

(8)小小的山西村有三美:人美,景美,風俗美。那么詩人對這次游歷有怎樣的感觸呢?

出示“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詩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后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于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時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小結:

古詩之美,美在語言,美在意境。而這一切離不開他們所處的時代情景。“知人論世”有助于了解詩歌傳達的感情。一位作家選擇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