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種學總論新版5_第1頁
作物育種學總論新版5_第2頁
作物育種學總論新版5_第3頁
作物育種學總論新版5_第4頁
作物育種學總論新版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作物育種學總論長江大學農學院作物育種課題組1jgyj在農業的產業調整中,“生物育種”被國家高度重視,并加大配套金融服務和支持。生物育種是培育優良生物的技術。2jgyj廣發證券認為,生物育種行業將成為政策利好的直接受益行業。政策護航、資金扶持、資源傾斜,必將使有關育種企業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可預見的快速發展和業績增長,也將使與育種相關的上市企業成為下半年市場關注的焦點。3jgyj在農業上市公司中,具有代表性的股票有三只:登海種業隆平高科豐樂種業4jgyj隆平高科是我國最大的雜交水稻供應基地,目前市場占有率超過17%,穩居全國首位。受政策支持,主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超級水稻的推廣將使其在雜交水稻種子上的絕對優勢地位得到加強。此外,隆平高科還有望成為國內領先的蔬菜種子企業,發展潛力巨大。

5jgyj豐樂種業受益于農業向好趨勢,種子業務盈利能力開始提升。據了解,該企業種子品種主要是玉米和水稻,這兩個品種的競爭力未來將分化,水稻種子競爭優勢突出而玉米種子競爭優勢逐漸缺乏,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盈利能力。

6jgyj登海種業作為一家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玉米種業上市公司,擁有43個玉米審定品種、38個植物新品種權,2009年3支登海超試系列通過國審,并預計在今年另一個新品種有望通過國審。

7jgyj新疆農科院吐魯番長絨棉研究所83歲的高級農藝師馮成福在觀察棉花。周口市農民種植的棉花,其中一棵棉花結棉桃多達509個8jgyj參考書《作物育種學總論》張天真2003《作物育種學總論》潘家駒1994《作物育種學》西北農學院19819jgyj《植物育種學》北京農業大學1989《現代植物育種》山東農業大學

10jgyj緒論第一節作物進化與遺傳改良第二節作物育種學的發展第三節作物育種的成就與展望11jgyj第一節作物進化與遺傳改良一.作物品種的概念二.自然進化與人工進化三.遺傳改良在作物生產發展中的作用12jgyj

人類在一定的生態和經濟條件下,根據自己的需要所創造的某種作物群體。它具有相對穩定的、特定的遺傳性,在生物學、形態學和經濟性狀上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在一定的地區和一定栽培條件下,在產量、品質、抗性、生育期和適應性等方面符合人類生活和生產發展的需要,并通過簡單的繁殖手段保持其群體的恒定性。

穩定性,一致性和典型性一.作物品種的概念13jgyj1.品種是人類勞動的產物,是由野生植物經過人工選擇進化來的。2.品種是經濟上的類別,不是植物分類學上的名稱。品種Cultivar變種Variety

黃連14jgyj3.品種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4.品種具有一定的地區適應性和時間性。5.品種特征特性應具有相對穩定的一致性。15jgyj袁隆平—畢業于西南農學院農學系★中國工程院院士★獲得8項國際獎★2001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500萬元)★“隆平高科”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4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

16jgyj二、自然進化與人工進化

野生植物和作物的進化決定于三個基本因素:

變異、遺傳和選擇。

遺傳和變異是進化的內因和基礎,選擇決定進化的發展方向。

17jgyj自然進化是自然變異和自然選擇的進化;而人工進化則是人類為發展生產的需要,人工創造變異并進行人工選擇的進化。18jgyj自然進化和人工進化的差別進化方式進化速度進化方向獲利方自然進化較為緩慢決定于自然選擇物種本身人工進化較為迅速決定于人工選擇人類19jgyj

以上所說作物的人工進化就是我們說的作物育種,是適當利用自然進化的人工進化。20jgyj三.遺傳改良

在作物生產發展中的作用遺傳改良是指作物的品種改良。野生植物馴化發展為新作物,如“希蒙德術”;

人工合成創造新作物,如“小黑麥”。

21jgyj

通過現有作物的遺傳改良,可以提高作物品種的適應性和改良其農藝性狀,從而擴大該作物的種植區域和面積;提高作物增產潛力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改進產品品質,增強對病蟲害和環境脅迫的抗耐性等。22jgyj優良品種在作物生產中有重要作用(1).提高單位面積產量。(2).改進作物品質。(3).增強作物抗性。(4).擴大作物種植區域。23jgyj(5).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復種指數。(6).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提高勞動效率。(7).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24jgyj第二節作物育種學的發展一、作物育種學的性質和任務二、作物育種學的主要內容三、常規育種的技術特點四、作物育種學的發展五、現代作物育種學的特點25jgyj一.作物育種學的性質和任務作物育種學:研究選育及繁殖作物優良品種的理論與方法的科學26jgyj(一)作物育種學的性質1.人工進化的科學2.以遺傳學、進化論為主要基礎理論的綜合性科學3.應用科學27jgyj1.人工進化的科學進化:現有的作物,都屬于栽培植物,是由野生植物演變來的,這種演變發展過程,稱為進化。28jgyj進化的基本因素:變異

遺傳

選擇29jgyj2.以遺傳學、進化論

為主要基礎理論的綜合性科學

以遺傳學、進化論為主要基礎理論

涉及植物學、植物生態學、植物生理、生化、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農業氣象學、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生物技術、農產品加工、作物栽培學30jgyj3.應用科學

基礎研究科學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作物育種學是一門應用科學。31jgyj(二)作物育種學的基本任務

1.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狀遺傳變異規律的基礎上,發掘、研究和利用作物種質資源;

2.選育優良品種或雜種以及新作物;

3.繁殖生產用種。32jgyj二.作物育種學的主要內容1.育種目標的制訂及實現目標的相應策略。2.種質資源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創新。3.選擇的理論與方法。4.人工創造變異的途徑、方法和技術。33jgyj5.雜種優勢利用的途徑與方法。6.目標性狀的遺傳、鑒定及選育方法。7.育種各階段的田間試驗技術8.新品種的審定推廣和種子生產。34jgyj三、常規育種的技術特點綜合多個優良基因,同步改良農作物的產量、品質、抗性水平盲目性較大育種既是科學又是藝術35jgyj四.作物育種學的發展野生植物→栽培作物(一).原始育種活動36jgyj(二)現代作物育種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航空育種

花藥培養技術轉基因技術

37jgyj轉基因水稻

38jgyj五.現代作物育種學的特點1.育種目標要求不斷提高。2.種質資源工作得到廣泛的重視3.測試手段逐步完善。4.大力開拓育種新途徑39jgyj第三節作物育種的成就與展望一.國內外作物育種的成就二.作物育種工作的展望40jgyj一.國內外作物育種的成就1.種質資源工作2.育種途徑、方法和技術3.目標性狀的選育41jgyj1.種質資源工作20世紀80年代:美國擁有植物資源43萬份以上(1979)前蘇聯32萬份(1985)墨西哥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小麥資源7萬份(1985)玉米資源1.3萬份(1979)菲律賓國際水稻所8萬份42jgyj

我國現已掌握60多作物,30多萬份植物資源

全世界擁有種質資源610萬份,我國約占1/20.43jgyj2.育種途徑、方法和技術育種新途徑有:(1)雜種優勢利用(2)遠緣雜交(3)理化誘變(4)組織培養(5)細胞融合(6)基因工程44jgyj(1)雜種優勢利用玉米雜種優勢利用

水稻雜種優勢利用45jgyj(2)遠緣雜交、理化誘變、組織培養在國內外已普遍應用。

馬鈴薯、香蕉、甘薯等作物的脫毒苗,已達到工廠化生產水平,馬鈴薯脫毒復壯種薯,可提高產量30-50%;脫毒香蕉一穗可達上百斤。46jgyj(3)原生質體培養、細胞融合原生質體培養:已有80多種植物培養出了再生植株。細胞融合:西德和美國的科學家用馬鈴薯與番茄的原生質體融合培育出了番茄薯。47jgyj(4)基因工程

①抗病蟲等農作物育種

②提高作物產量,改進作物品質48jgyj(5)空間育種為人類展示出美好前景

1987年,糧、菜、花種子放進第9顆返回式衛星

1996年100多種種子,隨第17顆返回式衛星上天。

49jgyj

截止1998年,利用返回式衛星已8次成功地搭載了糧、棉、油、蔬菜、花卉、林木、瓜果等種子300多種。50jgyj3.目標性狀的選育

在產量育種上:

綠色革命是世界作物育種史上的一項偉大成就。

墨西哥小麥

IR8水稻

Borlang被稱為綠色革命之父,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51jgyj在抗病育種上小麥抗銹病;玉米抗大、小斑病;水稻抗白葉枯病;棉花抗枯、黃萎病等育種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52jgyj在品質育種方面玉米、小麥、大麥高蛋白、高賴氨酸選育;油菜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選育;提高棉花纖維長度、強度選育等;

獲得較大進展。53jgyj二.作物育種工作的展望1.種質資源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2.深入開展育種理論和方法的研究。3.加強多學科綜合研究和育種單位間協作。54jgyjThankyou!55jgyj黃連返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