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過秦論
基礎過關練
一、通假字:寫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釋。
1.外連衡而斗諸侯/約從離衡
"衡"同"",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及多時之士也
“鄉”同“”,___________________
3.贏糧而景從
“景”同"",___________________
4.百有余年臭
“有"同"",___________________
5.鋤梭棘矜
“梭”同"",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據峰函之固__________
1.固《②君臣固守以窺周室_________
[③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①因遺策
2.因1------------------
(②因河為池
(①秦無亡矢遺鍍之費__________
3.亡(②追亡逐北________
[③吞二周而亡諸侯
'①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4.制,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④是故明君制民之產
、⑤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_'①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
5.兵,
②收天下之兵
'①蒙故業,因遺策
6.策1----------------
②振長策而御宇內
—
(①以致天下之士
7.致《----------
(②致萬乘之勢
(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__________
8.之《②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________
[③商君佐之
(①非及鄉時之士
9?及1I----------------
(②及至始皇
(①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10.北〈----------
(②追亡逐北
'①內立法度
11.度<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絮大_________
[③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①因遺策
12.遺《----------
②秦無亡矢遺鍍之費
'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3圜----------
②寬厚而愛人
—
三、古今異義:寫出下列加點詞語的古義。
1.于星六國之士
古義
今義: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業本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義:
今義:山東省。
3.玄笆天下之士
古義:。
今義:連詞,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結果)。
4.寬厚而愛人
古義:
今義:丈夫或妻子;戀愛中男女的一方。
5.伏尸百萬,流血漂覆
古義:
今義:使船前進的工具,比槳長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用人搖。
6.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古義:
今義: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生另一件事情。
四、詞類活用:指出下列加點字的活用類型并解釋。
1.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寒括四海之意
2.內立法度……處連衡而斗諸侯
3.南取漢中,四舉巴、蜀卷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然陳涉畬牖緲樞之子
5.南取百越之地
6.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筒
7.天下百集響應,贏糧而量從
8.履至尊而制六合
9.子孫事手萬世之業也
10.然陳涉甕腳繩樞之子
11.過秦論
12.將數百之眾
13.且夫天下非個甄也
14.會盟而謀期秦
15.以期天下之民
16.尊賢而事士
17.據嵯函之號
18.臨不測之淵,以為圉
19.尊貨而重士
20.因利乘便
21.追*逐北
22.外連衡而斗諸侯
23.伏尸百萬,流血潺櫓
24.即匈奴七百余里
25.序八州而朝同列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處并翻譯。
1.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特殊句式:一
譯文:_
2.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
特殊句式:一
譯文:_
3.鋤梭棘矜,非鉆于鉤戟長錢也。
特殊句式、
譯文:_
4.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特殊句式:一
譯文:_
5.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特殊句式:一
譯文:_
6.鑄以為金人十二。
特殊句式:一
譯文:_
7.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
特殊句式:一
譯文、
六、成語積累:請判斷下列加點成語使用的正誤。
1.豐足的稻米資源,使蕪湖得以印利壽便,在十九世紀下半葉,成為中國重要的米市之一。()
2.多年以來,中國憑借自己同年加迨的政治和經濟實力,聯合相關國家共同致力于打擊文物走私活
動。()
3.巴菲特富可敵國途城千里,但是據說他生活非常儉樸,早餐通常只花3美元。()
4.一些人認為對男孩應該“窮養”,但是“窮養”不是把他們置于拿橫纏根的環境中,而是通過一些方
法讓他們懂得生活的艱難,磨煉他們的意志。()
5.臣聞田虎折木福芋之勢,今己燎原,非猛將雄兵,難以剿滅.()
6.為反抗暴秦,陳涉揭竿而起,振臂高呼,天下之人吞隼州座。()
七、文化常識:判斷下列古代文化常識的正誤。
1.萬乘:萬輛兵車,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車萬輛,因以“萬乘”稱天子,亦可指
大國。()
2.九州:戰國時天下分九州,即兗州、關B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揚州、梁州。秦居雍州,
六國分居其他八州。()
3.七廟:歷代帝王為維護宗法制度,設七廟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廟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廟”
為王朝的代稱。()
4.行伍:古代軍隊編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因以“行伍”代指軍隊。()
5.郡:古代行政區域,始見于春秋時期。秦統一天下后將全國劃分為三十六個郡。()
6.阡陌:田間小路。南北方向的小路叫“陌”,東西方向的小路叫“阡后也泛指田野。()
7.戰國四公子:齊國春申君黃歇、趙國平原君趙勝、楚國孟嘗君田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
八、根據提示默寫相關句子。
1.《過秦論》中,揭示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2.《過秦論》中,表明秦始皇命蒙恬北筑長城、擊退匈奴,從而起到震懾作用的句子
是:.O
3.《過秦論》中,寫陳涉高舉義旗之后,天下人紛紛響應,蜂擁而至的句子
是:,。
4.《過秦論》中,表現陳涉起義隊伍的武器裝備十分簡陋的句子是:,。
5.《過秦論》中,寫秦始皇采用愚民政策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過秦論》中,用排比的手法寫秦始皇以武力統治天下的句子
是:,,,。
7.《過秦論》中,敘述秦始皇遣精兵良將鎮守四方重地的句子
是:,。
8.《過秦論》中,敘述秦國“致萬乘之勢”后確立霸主地位的一句是:。
9.《過秦論》中,作者將陳涉與九國進行多角度對比,其中寫在武器裝備方面對比的句子
是:,。
片段讀寫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論積貯疏
賈誼
第子曰:"倉履實而知禮節?!泵癫蛔愣芍握撸怨偶敖瘢粗畤L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
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端至悉也,故其畜
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
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漢之為漢,幾
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安有為天
下由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
數十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嬴老,易子而咬其骨。
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并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
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近經南畝則畜積
足而人樂其所矣??梢詾楦话蔡煜?,而直為此縻康也,竊為陛下惜之。
(有刪改)
1.(偌)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
矣
B.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
C.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
D.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
矣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殘賊公行,莫之或止。
(2)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
3.(十)文中說“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請結合全文,談談積貯對國家的重要性。
二'微寫作。
4.(士D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個不少于300字的議論性文段。
某新學期伊始,時任湖北隨州二中校長的王桂蘭以“不讀書,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嗎”為主題,為
學生做了開學后的第一次講話。“叛逆和瘋狂的青春當然可以,但幾年的放縱,換來的可能就是一
生的卑微和(活在)底層!”“怕吃苦,苦一輩子;不怕苦,苦一陣子?!薄叭粝氤蔀榉浅V吮仨殞W會吃非
常之苦。要知道,青春最好的營養就是刻苦!”
她的講話迅速在網絡走紅,大家紛紛轉發、討論關于“吃苦”的話題,王校長犀利的言辭也引發
了社會廣泛熱議,有贊成的,當然也有質疑的。
對于王桂蘭校長的觀點,你怎么看?請寫一個議論性文段,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三年模擬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19分)
過秦論(中)
賈誼
秦并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天下之士斐然鄉風,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歿,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強侵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敝。今秦南面
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守威定功,安危之
本在于此矣。
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
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離戰國而王
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蒞褐而饑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
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鄉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績素而正先帝之過
裂地分民必封功里之后建國安君以禮永下虛囹圉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
倉縻,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
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威德與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內,皆歡然各自安樂其
處,唯恐有變,雖有狡猾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止矣。
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之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
無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紀,百姓困窮而主弗收恤。然后奸偽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
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
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見始終之變,知
存亡之機,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天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矣。故曰“安民可與行
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殺者,正傾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有改動)
1.(偌)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南面稱帝,以養四海養:供養
B.強侵弱,眾攀寡暴:暴利
C.既元元之民蒙得安其性命冀:希望
D.以禮天下禮:禮待
2.(峭)下列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五霸既歿,令不行干天下
奮臂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
B.天下莫不引領阿觀其政
百姓困窮頂主弗收恤
C.故先王見始終之變
是二世之過也
D.使各反基鄉里
則不軌之臣無以飾不智
3.(奏)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鄉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編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
之后建國立君以禮天下/
B.鄉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編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
之后建國立君以禮天下/
C.鄉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編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
之后/建國立君以禮天下/
D.鄉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縮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
之后/建國立君以禮天下/
4.(峭)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本文論證思路清晰,第一段回顧歷史指出秦統一天下是得民心、順天意的;第二段指出秦失天
下的根本原因;第三、四段以秦二世為例,正反對比,突出秦二世之過。
B.本文指出取天下與守天下都應施行仁義,反對統治者“廢王道”“以暴虐為天下始”的行為,并強調
秦速亡的罪魁禍首是秦二世。
C.賈誼作為士大夫,站在封建統治階級的立場為漢王朝出謀劃策,但他客觀地認識到了“民心”的重
要作用,認識到了農民起義的力量。
D.《過秦論》作為辭賦家的政論文,語言有辭賦特色,講究鋪排渲染,本文也多用駢偶,讀起來鏗鏘
有力,且句式富于變化,不顯得單調。
5.(水:)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1)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2分)
(2)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3分)
(3)安民可與行義,而危民易與為非。(2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礎過關練
、
L橫與“縱”相對
2.向先前
3.影影子,此處作狀語,像影子一樣
4.又加在整數和零數之間
5.慢碎土平田用的農具
--、
1.①險要的地勢②堅定,堅決③堅固的防御工事或屏障
2.①沿襲②憑借
3.①丟失,損失②逃亡(的軍隊)③使……滅亡
4.①統領、統率②制服③控制④規定⑤規模
5.①軍隊②兵器
6.①政策②馬鞭子
7.①招致,招引②取得,得到
8.①結構助詞,的②指示代詞,這③代詞,指秦孝公
9.①比得上②介詞,等到……時候
10.①北方,此處用作狀語,在北方②敗逃,這里指敗逃的軍隊
11.①制度②衡量③揣測,估量
12.①遺留②丟失
13.①吝惜②愛護
三、
1.在這時
2.靖山以東,代指東方諸國
3.用來招致
4.愛護百姓
5.大盾牌
6.這樣以后
四、
1.名詞作狀語,席,像席子一樣;包,像布包一樣;囊,像口袋一樣
2.名詞作狀語,內,對內;外,對外
3.名詞作狀語,南,向南泗,向西;東,向東;北,向北
4.名詞作狀語,甕,用甕;繩,用繩子
5.名詞作狀語,向南
6.名詞作狀語,在北方
7.名詞作狀語,云,像云一樣;響,像回聲一樣;景,同“影”,像影子一樣
8.名詞作動詞,登上
9.名詞作動詞,稱帝稱王
10.名詞作動詞,牖,做窗戶;樞,系門扇
11.名詞作動詞,指斥過失
12.名詞作動詞,率領
13.形容詞作動詞,小,變小;弱,變弱
14.形容詞作動詞,削弱
15.形容詞作動詞,削弱
16.形容詞作動詞,敬重,看重
17.形容詞作名詞,險要的地勢
18.形容詞作名詞,堅固的防御工事或屏障
19.形容詞作名詞,賢能的人
20.形容詞作名詞,利,便利的條件;便,便利的條件
21.動詞作名詞,逃亡的軍隊
22.使動用法,使……爭斗
23.使動用法,使……漂浮
24.使動用法,使退卻
25.使動用法,使……朝拜
五、
1.特殊句式:判斷句,“……也”表判斷。
譯文:(這)正是子孫萬代稱帝稱王的基業。
2.特殊句式: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應為“陳涉之位,非于……之君尊也”。
譯文:陳涉的地位,不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的國君高。
3.特殊句式: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應為“鋤梭棘矜,非于鉤戟長錢銘也”。
譯文:農具木棍不如鉤戟長矛鋒利。
4.特殊句式: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應為“謫戍之眾,非于九國之師抗也”。
譯文:因有罪而被征調去守邊的人,不能與九國軍隊匹敵。
5.特殊句式:被動句,“為”表被動。
譯文:皇帝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恥笑,這是什么原因呢?
6.特殊句式: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應為“鑄以為十二金人”。
譯文:鑄成了十二個銅人。
7.特殊句式:省略句,應為“躡足(于)行伍之間,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譯文:(陳涉)在戍卒的隊伍中置身,從田野間突然興起。
六、
1.V因利乘便:憑借和利用有利的形勢。
2.X同年而語:放在同一時間談論,指相提并論(多用于否定式)。使用錯誤。
3.X金城千里:國都為險固的山河所環繞。形容國家的政權牢不可破。望文生義。
4.V甕牖繩樞:用甕做窗戶,用草繩系門扇,形容極度貧困的人家。
5.V斬木揭竿:砍下樹木當成武器,舉起竹竿當成軍旗。比喻武裝起義。
6.V云集響應:形容群起贊同。
七、
1.V
2.X“鄭州”錯,應是“冀州”。
3.V
4.V
5.V
6.X南北方向的小路叫“阡”,東西方向的小路叫“陌”。
7.X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
八、
1.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3.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4.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5.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6.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7.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8.序八州而朝同列
9.鋤椎棘矜非鉆于鉤戟長錢也
片段讀寫練
I.D“皆著于本”的主語是“民”,而不是“農”,故應在“農”后斷開,由此排除A、C兩項;“末技”與“游食”
均為“民”的定語,二者之間不能斷開,由此排除B項。故選D。
2.答案(1)這兩種大禍患公然盛行,沒有人去制止它們。
(2)使敵對的人歸順,使遠方的人歸附,招誰而招不來呢?
解析(1)“殘賊”,即上文所說的大禍患?!澳蛑埂?,賓語前置句,應為“莫或止之”。
(2)“懷”“附”為使動用法,譯為“使……歸順”"使……歸附不"遠”,形容詞作名詞,譯為“遠方的人”?!昂?/p>
招而不至",賓語前置句,應為“招何而不至”。
3.答案①糧食充足、財力充裕,進攻就能攻取,防守就能鞏固,作戰就能勝,并能使敵人歸降;②百
姓歸向農業,就能安居樂業。
解析結合原文“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
不至?今毆民而歸之農……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參考譯文1
管子說:“糧倉充實了,百姓就懂得禮節。”百姓生活不充足而國家能夠治理得好,從古至今,沒
有聽說過這樣的事。古代的人說:“一個男子不耕種,有人就要因此挨餓;一個女子不紡織,有人就
要因此受凍?!鄙a物資有時間的限制,而使用卻沒有節制,那么物資一定會耗盡。古代的人治理
國家,考慮得極為細致和周密,所以他們的積貯足以依靠?,F在人們棄農經商,(不生產而)吃糧食
的人很多,這是國家的大禍患。浪費奢侈的風氣,一天天地滋長,這也是國家的大禍患。這兩種大
禍患公然盛行,沒有人去制止它們;國家將要覆滅,沒有人去挽救它。生產的人極少,而浪費的人很
多,國家的財產怎么能不竭盡呢?漢朝從政權建立以來,將近四十年了,公家和個人的積貯,仍少得
令人痛心。錯過時節且不下雨,百姓就驚恐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納不了稅,朝廷就要出賣爵位,百姓
就要出賣兒女。這樣的事情皇上已經有所耳聞了.哪有治理國家已經危險到這種地步而皇上不震
驚的呢?
世上有災荒,這是客觀的自然現象,夏禹、商湯都遭受過。假如不幸有方圓二三千里的旱災,
國家用什么去救濟災區?邊境突然有緊急戰事,成千上萬的軍隊,國家拿什么去發放糧餉?戰爭、
旱災同時出現,國家就會極其窮困,膽大力壯的人就會聚眾橫行搶劫,年老體弱的人就會互換子女
來咬他們的骨頭。國家的治理措施還沒來得及在各地實施,邊遠地方敢于同朝廷對抗的人,就一
同舉兵起來造反了,于是皇上才驚慌不安地謀劃對付他們,難道還來得及嗎?
積肥,是國家的大事。如果糧食多、財力充足,做什么事情會做不成呢?憑借它去進攻就能攻
取,憑借它去防守就能鞏固.憑借它去作戰就能戰勝。使敵對的人歸順,使遠方的人歸附,招誰而招
不來呢?現在如果驅使百姓,讓他們回歸農業.都從事農業,使天下的人各食其力.工商業者和到處
謀食的游民,都轉而從事農業,那么積貯就會充足,百姓就能安居樂業了。本來可以做到使國家富
足安定,卻特地造成這種令人恐懼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
4.寫作指導王桂蘭校長的講話意在鼓勵學生在青春時代培養“吃苦”的精神,通過拼搏進取來取
得優異的成績,從而依靠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種“吃苦”的精神正是當下的年輕人所缺少的
優秀品質。
參考立意:①倡導吃苦精神,打牢人生的基礎;②找準吃苦的方向,成就美好人生;③吃得苦中苦,方
為人上人;④在青春時代磨礪我們的意志,“化苦為樂”也是一種智慧。
三年模擬練
1.B暴:欺凌。
2.BA.介詞,在。B.連詞,表修飾;連詞,表轉折。C.結構助詞,的。D.代詞,他的。
3.C"憂……患”為固定搭配,其后應斷開,據此排除A、D兩項。B、C兩項可借助句式的相似排
除錯誤項,如''建國立君”和“裂地分民"相對,'‘禮"和“封”相對,“天下”和“功臣之后”相對,據此排除B項。
故選C。
4.B“本文指出取天下與守天下都應施行仁義”錯。原文是“夫并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
取與守不同術也”,指出“取天下”與“守天下”應采取不同的方法。
5.答案(1)保持威勢,穩定功業,安危的根本就在于此了.
(2)廢除王道,樹立個人權威,禁止詩書古籍,施行嚴刑酷法。
(3)處于安定狀態的百姓可以共同行仁義,處于危難之中的百姓容易一起做壞事。
解析(1)守:保持。定:穩定。本:根本。
⑵私權:個人權威??嵝谭?名詞作動詞,施行嚴酷刑法。
(3)安:處于安定狀態。危:處于危難之中。非:壞事。
[參考譯文]
秦統一天下,兼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5G商用深化推動下邊緣計算在工業互聯網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 生物識別技術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的智能工廠生產設備故障快速響應與處理報告
- 高中金太陽聯考數學試卷
- 學生書法培訓課件
- 2025年主題公園沉浸式體驗設計在提升游客情感連接中的應用報告
- 2025年中醫藥現代化進程中埃及市場拓展前景研究報告
- 店集中學九年級數學試卷
- 反復刷一張數學試卷
- 封面是綠色的數學試卷
- 東鄉二中初二數學試卷
- 湘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地理第八章 了解地區 復習課件
- 海外項目廉潔風險的防控
- 2.1 堅持依憲治國 教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
- 2025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總結(復習必背)
- 北京市月壇中學2025屆中考生物仿真試卷含解析
- 幼兒園《綱要》培訓
- 2025年度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會計法律法規答題活動測試100題答案
- 《玻璃體腔注射治療》課件
- 夏季安全行車培訓課件
- 語文九年級下冊文言文對比閱讀中考真題版共37篇(有翻譯有答)
- 政府保密協議范本格式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