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高考歷史二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高考歷史二模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上海電信史》記載:“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請德律風專營權,條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電話通訊網。”文中省略的機構應是A.英國議會 B.總理衙門 C.“工部局” D.上海道臺2.“英國的革命實際上是議會的變革,革命前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后是議會的國王”。文中“議會的國王”對應的政治制度是A.封建等級制 B.等級君主制C.君主專制制 D.君主立憲制3.1935年,由田漢、夏衍編劇的抗戰故事片《風云兒女》上映,它反映了1931-1935年知識青年的覺醒和成長,其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熱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時代的聲音,其影響遠遠超過影片本身。這表明A.中國電影以宣揚抗戰為己任 B.影片再現了全面抗戰的場景C.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D.抗日救亡成為當時社會主題4.名字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符號,有時還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在《宋史》中大量出現了如:“焦守節、李克讓、陳從信、趙安仁、張忠恕”等名字。這一現象產生的思想根源是A.宗法思想 B.法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理學思想5.梁啟超主筆《時務報》期間,該報銷量幾個月間即達到一萬余份,“為中國有報以來所未有”。嚴復也評價“其自甲午以后,于報章文字,成績為多,一紙風行海內,觀聽為之一聳”。這表明A.近代報業開始在中國興起 B.民主共和成為社會主流意識C.大眾傳媒助推了思想解放 D.維新思想受到社會普遍歡迎6.德意志在平均勞動時間方面,由1872年每周72小時下降到1914年每周57小時,勞動生產率持續上升。產業工人實際工資在1871年至1913年之間翻了一番。人口平均壽命由1871年的37歲上升到1910年的47歲。這可以說明A.君主立憲政體利于德國社會的進步B.德國軍國主義提高了國民生活水平C.德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工業化國家D.工業化奠定了德國民主改革的基礎7.下表為20世紀60—70年代國際限制核武器部分條約年份條約1963年《控制核武器試驗的協定》1967年《禁止外空核武器的協定》、《拉美無核區的協定》1968年《在現有核國家以外不擴散核武器的條約》1971年《海底禁止核武器協定》1972年《西方—蘇聯限制核戰略武器條約》據此表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B.冷戰中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C.美蘇爭霸的雙方處于均勢的狀態D.美蘇雙方意識形態對抗逐漸消失8.“過去專制主義是正統,神圣不可侵犯……現在民主主義成了正統,同樣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這個神圣……為人民所拋棄是沒有疑問的。”引發這種變化的歷史事件是A.維新變化B.辛亥革命C.新文化運動D.五四運動9.1997年德國稅制改革方案規定,從1999年起,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從53%降到38%,最低稅率為13%;企業營業所得稅最高稅率從45%降到40%,1年后再降到35%。將對節假日加班工資征稅,并對失業金、病假補貼等征稅50%.據此可知,改革旨在A.贏得政治選舉 B.調整社會福利 C.改善貧富差距 D.推動經濟增長10.日本明治維新通常被視為一場改革,但也有人說它是一次革命。說它是革命的主要依據是A.爆發了武裝倒幕運動,事實上出現了統治權力的轉移B.日本經濟發展,成為亞洲首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C.推動了社會進步,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D.發展工商業,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體制11.嚴復《文鈔?原強》:“中國知西法之當師,不自甲午敗衂之后始也。海禁大開以還,所興發者亦不少矣。譯署一也,同文館二也,船政三也……拉雜數之,蓋不止一二十事。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強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則淮橘為枳,若存若亡,不能收其效。”據此,嚴復的主旨是A.肯定了師夷長技的成就 B.闡釋了富國強兵的內容C.否定了學習器物的價值 D.強調了政治變革的必然12.商業廣告是促銷的重要手段。據史料記載: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廣告起始于鴉片戰爭后,民國初年得到顯著的發展,1953年后開始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現。材料中廣告業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經濟困難,物資匱乏B.產品的平均分配C.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D.國家實行計劃經濟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揚雄,西漢末年人,他對先秦道、法、名家非毀儒家非常不滿,又認為當今主流的今文經學家以“詭辭”遮蔽圣人之道,迷惑大眾。揚雄模仿《周易》的形式作《太玄》,參以道家思想,從陰陽消長等層面,對天地人共通的關系進行深度探究。在對“玄”的解讀中,他放棄了“道”“自然”的概念,重視“氣”的原始性。在《法言》中,與當時流行的以孔子為“圣王”不同,揚雄認為孟子與孔子無異,并想以孟子為榜樣,恢復圣人之道的真面目。他還針對流行的誠緯之說動輒以符瑞來解釋人世,提出人自身具備了認知之心,誠緯的存在是沒有必要的。揚雄還提出“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通過后天的“學”對人性進行修正,達到除惡成善的“修性”目的——摘編自湯一介、李中華主編《中國儒學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揚雄思想的主要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揚雄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14.(20分)啟蒙運動不是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件,可以說是在西方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運動。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8世紀的啟蒙運動不僅接受了17世紀歐洲本土的滋養,它還在全球尋找靈感。17、18世紀的歐洲探險家、傳教士和商人出版了大量作品,描繪了形形色色的土著文化和異域文明,激起了歐洲知識分子的強烈興趣。對于致力于鏟除歐洲社會弊端的啟蒙知識分子而言,沒有教會專制、尊重理性的中華文明顯然可以充當他山之石。而歐洲獨特的社會背景也為哲人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18世紀興旺發達的出版業充當了傳播啟蒙觀念的重要工具。——摘編自武寅主編《簡明世界歷史讀本》材料二啟蒙運動一開始是以溫和漸進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領域,對理性思想的高揚使它實現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現代的轉換。但也應該看到這些思想對社會影響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經歷了啟蒙運動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從前。占主宰地位的專制主義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勢,要求廢除王權,建立民主政體,還政于民成為西方社會政體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自由和平等成為隨后西方人民斗爭的動力和目標,一個具有極大進取精神和不斷發展的西方社會出現在了人類舞臺上。——摘編自徐新主編《西方文化史》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歐洲啟蒙運動產生的背景。(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啟蒙運動宣揚的“理性思想”,簡析啟蒙運動對西方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題干中的“德律風”是電話的音譯,而當時電話的專營權由租界的工部局掌握,選項C正確;英國議會并不直接管理中國事務,排除A;總理衙門負責的是外交事務,并不管理電信用營,選項B排除;題干中的附加條件是為租界提供電話通訊網絡,可見這一機構位于租界,因此選項D排除。2、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英國實行的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故D正確。3、D【解析】

《風云兒女》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唱出了時代的聲音,其影響遠遠超過影片本身”,這說明抗日救亡符合時代要求,抗日救亡成為時代的主題,故D正確;一部電影不能說明所有的中國電影都是以宣揚抗戰為己任,故A錯誤;全面抗戰開始于1937年,故B錯誤;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但還未成為主要矛盾,故C錯誤。4、D【解析】

“守節、克讓、從信、安仁、忠恕”都與儒家的仁、義、禮、智和信有關。材料中的名字受到理學思想的影響,故D正確;宗法講究的是血緣繼承關系,排除A;法家主張依法治國和法制等思想,排除B;佛家講究生死輪回和報應等思想,排除C。故選D。5、C【解析】

梁啟超主筆使得《時務報》暢銷,嚴復也夸贊其“報章文字,成績為多,一紙風行海內,觀聽為之一聳”,可見梁啟超通過《時務報》積極宣傳維新思想,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C項正確;鴉片戰爭前后,近代報業開始在中國興起,A項錯誤;梁啟超是維新派的代表,而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主張,B項錯誤;維新思想受到社會普遍歡迎不符合史實,D項錯誤。故選C。6、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德意志帝國1871年憲法頒布后,德國確立君主立憲制,促進了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德國逐漸成為工業化國家,故選A項,排除D項。德意志帝國憲法具有明顯的軍國主義特征,但軍國主義強調國家利益、經濟軍事化,并不能提高國民生活水平,排除B項;材料并未把德國工業與美國工業作對比,排除C項。故選A。7、B【解析】

據所學可知,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引發了美蘇兩國間的嚴重對峙,甚至造成了世界動蕩,所以包括古巴導彈危機在內,軍備競賽回歸理性和各方面力量的積極推動,都是催生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系列限制核武器擴散協定的原因,B正確;20世紀80年代后,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A與材料不符;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優勢,而不是雙方均勢,C錯誤;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兩大格局對峙局面結束,故D說法違背史實。8、B【解析】

根據“過去專制主義是正統,神圣不可侵犯……現在民主主義成了正統,同樣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這個神圣……為人民所拋棄是沒有疑問的”,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B正確;維新變法并沒有推翻封建專制統治,排除A;新文化運動主要是對封建思想文化的打擊,而不是對封建政體的打擊,排除C;五四運動重點是反帝愛國,不是側重在國內的反專制,排除D。9、D【解析】

降低個人所得稅,企業營業所得稅,并且對加班工資增稅,同時對失業金、病假補貼等征稅,這樣做能夠刺激生產,同時減少國家財政開支,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D正確;A與題無關,排除;B屬于片面解讀材料,題干不僅僅涉及社會福利調整,排除;德國的稅制改革減少了社會福利,不利于改善貧富差距,排除C。10、A【解析】

說明治維新是一次革命的原因是1688年倒幕派爆發了武裝倒幕運動,推翻了幕府統治,使統治權力轉移到天皇手中,通過明治維新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故答案為A;BCD都是明治維新即改革的影響,不能說明治維新是革命的主要依據,排除。11、D【解析】

嚴復強調的是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都只是涉及到如技術、船政之類的東西,可是照搬這些西方的東西都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因此作為維新派的他主張要進行政治變革,故D正確;AB兩項與材料所述的內容不符合,排除;C項不是材料主旨,排除。12、D【解析】

試題分析:“熱衷產品直銷”和“政府取締”都有違史實,故排除B、C兩項;A項雖符合史實,但從鴉片戰爭至1953年,中國同樣“經濟困難,物資匱乏”,但廣告業沒有消失,說明A項不最主要原因。實際上,廣告業消失的最主要原因由于1953年中國開始實行計劃經濟,在生產、資源分配、產品消費各方面,都由政府統一計劃。“復興”的原因1978年末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國家實行政企分開,企業自主權擴大,變成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故D正確。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確立。【詳解】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特點:融合道家、陰陽家等各家思想;有樸素唯物主義傾向;提高孟子的地位;理性看待流行的讖緯之學;主張善惡相混的人性論;重視學習與教化。(2)背景:漢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社會上今文經和讖緯之說盛行;融合各家思想完善儒家的趨勢;西漢末年政治腐敗,社會矛盾突出。【解析】

(1)依據材料“模仿《周易》的形式作《太玄》,參以道家思想,從陰陽消長等層面”來看,融合道家、陰陽家等各家思想;依據材料“放棄了“道”“自然”的概念,重視“氣”的原始性”來看,有樸素唯物主義傾向;依據材料“揚雄認為孟子與孔子無異”來看,他主張提高孟子的地位;依據材料“針對流行的誠緯之說動輒以符瑞來解釋人世,提出人自身具備了認知之心,誠緯的存在是沒有必要的”來看,他理性看待流行的讖緯之學;依據材料“人之性也,善惡混”來看,他主張善惡相混的人性論;依據材料“通過后天的‘學’對人性進行修正,達到除惡成善的‘修性’目的”來看,他重視學習與教化。(2)依據材料中楊雄所生活的時代可知,漢武帝之后儒家思想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融合各家的思想完善儒家的趨勢明顯;依據材料“流行的讖緯之說”來看,社會上今文經和讖緯之說盛行;依據楊雄的善惡相混的人性論來看,西漢末年政治腐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