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兩極地區導學案【考綱要求】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學習目標】1.能說出兩極地區的位置范圍和主要特征。2.列舉兩極地區的科學考察現狀及其意義。3.分析歸納兩極地理自然環境形成的原因。【讀圖訓練】GFGFECBAAE⑴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DA洋;B洋;C洋;DD洲;E洲。⑵我國建立的科學考察站:FG。⑶在圖上畫出地球的自轉方向2.讀北極地區地圖并完成以下各項:(1)將代表以下海洋的數字填入圖中.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北冰洋(2)將代表以下國家和地區的數字填入圖中。④加拿大⑤美國⑥俄羅斯⑦格陵蘭(丹)(3)將代表以下大洲的數字填入圖中。⑧亞洲⑨北美洲(4)以下字母所代標的地理事物是:A海峽;B海峽;C島;D半島。主干知識一、南極洲1.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洲位置:幾乎全部在南極圈內。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圍面積:世界第五大洲重要性:未來南半球大洲橫越南極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間基地2.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層平均厚2000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稱3.寒極和風庫特點:酷寒、干燥、烈風原因:①緯度高――地處高緯,一年之內地面接受太陽光熱最少,造成嚴寒 ②地勢高――南極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層,加劇氣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氣壓高――酷寒使南極洲形成了極地高壓中心,從大陸中心向邊緣地帶經常吹逆時針方向(即從陸地吹向海洋)的極地東風,降水稀少而風力極大,形成干燥、烈風.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現,長久的積雪形成龐大而深厚的大陸冰蓋.烈風、暴雪和巨大的冰蓋又是南極大陸酷寒的原因④洋流――南緯400――600持續西風環流,造成一種特殊的“風壁”.它阻礙南極地區與低緯地區的熱量交換,也是造成該地區氣候酷寒的原因之一暖季:11月~次年3月4.資源和科研寶地淡水資源:體積占冰川體積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周圍海洋上多冰山礦產資源:煤(維多利亞地)、鐵(印度洋沿岸)儲量最豐富生物資源:磷蝦、鯨、海豹、企鵝原始的自然環境,最廣闊的天然實驗室最好考察時間:每年9月~次年3月,極晝、暖季我國的南極考察站:長城站(不在南極圈內)、中山站(在南極圈內)5.南極條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軍事活動和任何核爆炸或處理放射性廢物等宗旨:保護南極環境,和平利用南極二、北極地區◆北極地區——主要由北冰洋、周邊陸地以及島嶼組成,而所有陸地分屬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挪威、冰島、瑞典、和芬蘭8個環北極國家。◆北冰洋突出的特征①世界上面積最小、最淺的大洋。②世界最寒冷的大洋。極寒的氣候,使北冰洋上有廣布的常年不化的冰蓋。③大陸架面積遼闊。④北冰洋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還有少數島嶼有常居人口,如:格陵蘭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新地島、埃爾斯米爾島等。◆北冰洋地區主要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海底中的錳結核以及—些金屬礦等。◆北冰洋雖然海運困難,但其上空是重要空中要道和捷徑北冰洋周圍由亞洲、歐洲和北美三大洲環繞,北冰洋上空是亞洲北部(日本、中國,韓國、俄羅斯遠東部分)、北美北部(美國、加拿大)、歐洲北部(北歐、東歐、西歐)三個地區之間來往的重要空中走廊和最短的航線。◆[注意]極地科考北極黃河站(78°55′N,11°56′E)--我國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的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建成并于2004年7月28日投入使用。【合作探究】我國黃河站、中山站和長城站哪個有極晝極夜現象?哪個最長?(【強化訓練】讀1989年中、美、蘇、法、英、日六國組成的國際橫穿南極隊考察路線圖,回答1~4題。1.當圖中A點時間為1989年12月12日12時,北京時間為()A.12日14時B.13日2時C.12日2時D.13日14時
2.在上題情況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2日、13日的范圍相等B.12日的范圍是13日的一半
C.12日的范圍是13日的3倍D.13日的范圍是12日的一半
3.當考察隊到達東方站這天,考察隊員回憶的下列有關情況,正確的是()A.太陽從西南天空下落,又從東南天空徐徐升起B.中國的五星紅旗迎風向北偏西飄揚C.天氣異常寒冷,氣溫低達-70℃D.夜晚睡覺時,考察隊員的房子時常被烈風掀倒4.有關南極洲的敘述,錯誤的是()A.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B.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C.特有的鳥類是企鵝D.每年的7月到9月是暖季我國第三個南極科考站昆侖站(80°25′S,77°06′E)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A地區勝利建成。讀下圖,完成5~6題。5.在昆侖站進行天文觀測的優勢是()A.緯度高,氣溫低B.全天候,觀測廣C.極夜期長,空氣稀薄D.極晝期長,海拔較高6.據圖和材料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昆侖站在長城站的西南方向B.此時昆侖站可見美麗的極光C.三個科考站的地球自轉速度相同D.中山站至昆侖站的直線距離約為1200千米北冰洋是北半球各大洲海上交通捷徑。讀“西北航道”示意圖(圖中陰影部分為6月5日的范圍),回答7~10題。7.下列國家,位于西北航道沿岸的一組是()A.美國、加拿大、俄羅斯B.加拿大、俄羅斯、冰島C.挪威、加拿大、瑞典D.俄羅斯、芬蘭、加拿大8.黃河站在北京的()A.東北方B.西北方向C.東南方D.西南方向9.黃河站極晝持續的大約時間和當地的盛行風分別是()A.1個月東南風B.3個月東北風C.5個月西南風D.6個月西北風10.此時,北京時間為()A.6月5日8時B.6月4日8時C.6月5H16時D.6月4日16時11.讀極地地圖,回答下列問題:(1)A是海峽。北美洲的土著居民人,是1萬年前踏著該海峽上的冰橋從西伯利亞過來的黃種人。(2)C島上豐富的自然資源是,C、D兩地緯度相同但自然景觀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半島西側幽深的峽灣是由作用形成的。其東側海域鹽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當B地晝長為24小時,下列現象正確的是()①C地日出時間是0點 ②北極熊正在冬眠③地中海沿岸溫和多雨 ④北印度洋上自東向西的商船順風順水12、南、北兩極地區一向被認為是人類的最后一片凈土,但是隨著“南、北極考察熱”和“北極旅游熱”的悄然興起,這片凈土也明顯地打上了人類活動的印記。讀南極示意圖和下面資料,回答有關問題。朗伊爾城是挪威斯瓦爾巴德群島上的一個小鎮,它位于北緯78度13分,被稱為“地球最北端的城市”。中國科考隊在這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北極科考站。從20世紀80年代發現南極臭氧空洞以來,兩極地區就日益面臨人類活動的威脅。與南極相比,北極及其周邊地區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更大。(1)圖中A、B、C、D四點,中國南極長城站的代號是_______,其中距北京最近的是________。(2)圖中E地夏季的氣候特點是_________,F地冬季氣候特點是__________。(3)如果從南極點沿本初子午線發射一炮彈,有關炮彈落點的敘述,正確的是()A.位于東半球 B.位于東經度C.位于西半球 D.位于西經度(4)人類已經在北極熊體內發現熱帶地區的農藥殘余,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①與大氣環流有關②與洋流有關③與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有關④與地殼物質循環有關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5)北極地區雖遠離大陸,但局部地區冰面上的降塵卻非常嚴重,這些黑色顆粒使冰川表面融出一個個小圓洞,這是由于黑色顆粒增強了對太陽輻射的()A.反射作用 B.散射作用C.吸收作用 D.折射作用參考答案:【合作探究】我國黃河站和中山站有極晝極夜現象。其中黃河站要長,因為,黃河站的緯度位置比中山站緯度位置要高,在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長治市第二中學校2025屆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屆河北省遵化市堡子店中學高二下化學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校際讀書活動方案
- 汽貿活動策劃方案
- 武漢奶茶展銷活動方案
- 漢樂府酒店活動策劃方案
- 汽車暢游活動方案
- 江東開業活動方案
- 歡樂暑假活動方案
- 河南省萬圣節活動方案
- 大慶護理面試題及答案
- 南京師范大學古代漢語教案
- 馬工程西方經濟學(精要本第三版)教案
- 引水隧洞工程安全施工方案
- 2025年麻風病防治知識競賽復習試題庫完整
- 2025浙江高考:歷史必考知識點歸納
- 食品安全員培訓大綱
- 運營酒店公寓管理制度
- DB32T 5082-2025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 2025年高中語文必修下文言文《諫逐客書》知識點梳理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牙科保險服務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