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學化學復習學問點
1中學化學全部學問點整理
中學化學試驗操作中的七原則
駕馭下列七個有關操作依次的原則,就可以正確解答“試驗程序推斷題”。
1.“從下往上”原則。以C12試驗室制法為例,裝配發生裝置依次是:放好鐵架臺一擺好酒精燈一依據酒精
燈位置固定好鐵圈一石棉網一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裝配困難裝置應遵循從左到右依次。如上裝置裝配依次為:發生裝置一集氣瓶一燒杯。
3.先“塞”后“定”原則。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
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上例中,燒瓶內試劑Mn0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總之固體
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后加”原則。液體藥品在燒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藥口前進行)原則。
7.后點酒精燈(全部裝置裝完后再點酒精燈)原則。
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更
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更總結
核心學問
氧化還原反應
核心學問
一、幾個基本概念
1.氧化還原反應:凡有電子轉移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表現為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更.
2.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物質失去電子的反應(體現為元素化合價有上升)是氧化反應;物質得電子的反應(體
現為元素化合價降低)是還原反應.
3.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還原劑在反應中失去電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為氧化產物.氧化劑在反應中得電子
被還原形成的生成物為還原產物.
4.氧化性和還原性:物質在反應中得電子為氧化劑,氧化劑具有氧化性;物質在反應中失電子為還原劑,還
原劑具有還原性.
各概念間的關系為:
得電子、伐合份年低、被坯原(發生證原反應)
氧必劑+還原劑=還原產物+氧化產物
I4
失電子、優合僑升高、被氧舒(發生氧優反應)
二、氧化還原反應的分析表示方法
①雙線橋法:
北合侯升高、失12寸被氧優
IiifcQ,
ZKClOa-2KCI+35個
I__________2_________j
例]伐合份牌做,得12k被證原
它表示反應中電子得失狀況和結果.
線橋由反應物指向生成物的同一元素上.
②單線橋法
12b
「MBQJ
屈入林2KCIO,=--2KCl+3O2^
例(上例)△
它表示反應中電子轉移狀況.
線橋由還原劑失電子元素指向氧化劑的得電子元素.
三、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同氧化還原反應間的關系
1.置換反應全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2.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有一部分為氧化還原反應.
3.復分解反應全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四、元素的價態與氧化性、還原性的關系
一般常見的處于最低價態的元素不能再得到電子,只具有還原性.例如一切金屬單質為。價C1LS。、0々等,
都.5.3+2+】
處于最高價態的元素SMNNFeCung等不能再失去電子,只可能得到電子而具有氧化性.處于
000
中間價態的元素,如s°a等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但還常以某一方面為主.如s、。2、以氧化性
為主.
五、氧化性、還原性強弱比較
(1)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注: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比較一般需依據氧化還原反應而定.
(2)依據金屬活動依次表推斷
單質的一原性逐漸減弱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對應的陽一子一化性感漸選弱
(3)依據非金屬活動依次進行推斷
F2Cl202BrzhSPCSiH2
一—性,漸
F-Cl-O2-Br-I-S?~
一原性誨漸增一?
六、氧化還原反應基本類型
1.全部氧化還原型:變價元素的全部原子的價態物發生變更
點燃
如:2H2+O2==2H2OZn+2HCI=H2T+ZnCl2^
2.部分氧化還原型:變價元素的原子只有部分價態發生變更
如:MnO2+4HCl(濃)三MnCb+C12f+2H2。
3.自身氧化還原型,同一物質中不同元素發生價態變更
必
、通電
如:2KC1O3△2KCl+3O2t2H2O—^2氏1+02T
4.歧化反應型:同一物質中同一元素發生價態的變更
如:Ch+2NaOH=NaCl+NaC10+H20
七、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規律
1.兩個守恒關系:
質量守恒和得失電子總數守恒.
2.歸中律:即同種元素的不同價態反應遵循“牢靠攏不相交”.
離子反應離子反應方程式
核心學問
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電解質:在水溶液或受熱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在水溶或受熱熔化狀態下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例1CaO、SO3溶于水能導電,Fe能夠導電,它們是否是電解質?
解析CaO本是電解質,但不能說是因為它溶于水能導電才是電解質.溶于水有以下反應:
CaO+H2O=Ca(OH)2,此時為Ca(OH”的導電;SCh本身不是電解質,溶于水有以下反應:SO3+H2O=H2SO4,此時
為H2s04的導電.電解質事實上指的是不與水反應,通過本身電離出自由移離子而導電的一類化合物.Fe不是化合
物故不屬于電解質與非電解質之列.
2.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r強電斛質
r強酸如KSOt'HCZ,HNQ,等
(全部電離黃強喊如K0H、No0H、Ba(QH)2等
電斛質<I
i大多數鹽,及活潑金屬氧化物等
r弱酸如HjS^HSCh'HaO'HjPOt'CHiCOOH等
、弱電斛質」弱喊如NFh*HO、C鼠OH)2
(部分電圖)I
I水:HO
二、離子反應
1.有離子參與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離子互換型(復分解反應型)
2.類型
氧化還原型
三、離子方程式
1.用實際參與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之間反應的式子叫離子方程式.
2.意義:離子方程式表示同一類型的全部的離子反應.
3.書寫離子方程式的方法:
(1)“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
(2)“拆”:把易溶且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凡是難溶、難電離,以及氣體物質均寫成化學式.
(3)“刪":刪去反應前后不參與反應的離子.
(4)“查”:檢查離子方程式兩邊的原子個數是否相等,電荷總數是否相等.
四、推斷離子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的方法
必需考慮以下五條原則:
(1)依據物質反應的客觀事實.
釋例1:鐵與稀鹽酸反應:
+2+
2Fe+6H+=2Fe3++3H2T(錯誤),正確的是:Fe+2H=Fe+H2t.
(2)必需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釋例2:Cb+r=cr+i2(錯誤),正確的是:C12+2I-2C1+I2.
(3)必需遵守電荷平衡原理.
釋例3:氯氣通入FeCL溶液中:Fe2++C12=Fe3++2Cr(錯誤),正確的是:2Fe2++C12=2Fe3++2C「.
(4)氧化還原反應還必需遵守得失電子守恒原理.應留意推斷氧化劑和還原劑轉移電子數是否配平.
(5)必需遵循定組成原理(即物質中陰、陽離子組成固定).
+
釋例4:Ba(OH)2溶液和稀H2s。4混合:Ba+OH+H+SO4-=BaSO4;+H2O(錯誤),正確的是:
2+2+
Ba+2OH+SO4+2H=BaSO41+2H2O.
五、推斷溶液中離子能否大量共存
所謂幾種離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離子之間不發生任何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發生反應,則不能
大量共存.
1.同一溶液中若離子間符合下列隨意一個條件就會發生離子反應,離子之間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⑴生成難溶物或微溶物:如Ba?+與CCh"、Ag+與Br、Ca?+與SCV-和OH、OH-與CiP+等不能大量共存.
2
⑵生成氣體或揮發性物質:如NH4+與OH,H+與CO3%、HCO3-、S\HSO3\SCh??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難電離的物質:如H+與CCh'、S3、SCh'、F、CKT等生成弱酸;OH-與NH/、CM+等生成弱堿;H+
與OH一生成水,這些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4)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氧化性離子(如Fe3+、NO3-、。0-、MnO,等)與還原性離子(如S\「、Fe2\SC^一等)
不能大量共存.留意Fe?+與F/+可以共存;MnO4-與Ct不能大量共存.
2.附加隱含條件的應用規律:
(1)溶液無色透亮時,則溶液中確定沒有有色離子.常見的有色離子是C#+、Fe3+、Fe2\MnCM?等.
(2)強堿性溶液中確定不存在與OH一起反應的離子.
(3)強酸性溶液中確定不存在與H+起反應的離子.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更
核心學問
1.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更
(1)化學反應的基本特征
有新的物質生成,常伴隨能量變更及發光、變色、放氣、生成沉淀等現象.
(2)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①有熱量放出的反應叫放熱反應;有熱量汲取的反應叫吸熱反應.
②緣由:化學反應的特點是有新物質生成,新物質與反應物質的總能量是不相同的,反應物與新物的能量差
若以能量形式表現即為放熱和吸熱,若兩者能量比較接近,則吸熱和放熱都不明顯.
點燃
③實例燃燒:C+02>^=C02酸堿中和反應,金屬與酸的反應Zn+2HC1^=ZnC12+H2TCaO+H2O
^=Ca(OH)2等為放熱反應
吸熱反應實例:C+CO2=」=2C0H2+CUO=心=CU+H2OBa(OH)2-8H2O+2NH4Cl
BaCL+8NH3rH0比0等
2.燃燒
①最常講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猛烈氧化反應.燃燒的條件有兩個.
一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二是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②充分燃燒的條件:一是有足夠的空氣,二是跟空氣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③不充分燃燒的危害:產生熱量少,奢侈資源;產生污染物.
④化石燃燒包括:石油;自然氣;煤屬非再生能源.
齷的充分利用及新技術的開發:新型煤粉燃燒機;煤的氣化和液化;轉化為水煤氣或干儲煤氣.
堿金屬學問點
一、堿金屬是典型的金屬元素族,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項:
1、學問網:
NaHCOs
鈉
核心學問
一、鈉原子結構
結構特點:/.鈉原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易失去一個電子變成鈉離子:
Na-e—Na+,形成穩定結構.所以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強的還原性.
二、性質
1.物理性質:軟、亮、輕、低、導.(軟——質軟,硬度小;亮——銀白色金屬光澤;輕——密度小,比水輕;
低——熔點低;導——可導電、導熱.)
2.化學性質:強還原性,活潑金屬.
與反應:常溫—Na2O(白色固體)
點燃或加熱一Na2O2(淡黃色固體)
與S反應:碾磨爆炸.
與水反應:猛烈.
現象:熔、浮、游、鳴、紅(滴入酚獻,溶液變紅)
與酸反應:特別猛烈,以致爆炸.
與某些熔融鹽反應:可置換出某些熔融鹽中的金屬(如TiCL等)
與鹽溶液反應:實質是先與鹽溶液中的水反應,然后再發生復分解反應.
三、鈉的存在與保存
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兩種形態:
游離態:以單質形式存在的元素.
化合態: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元素.
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在自然界里無游離態,只有化合態(NaCl、Na2co3、Na2so4、NaNCh等)
2.保存:
因為常溫下金屬鈉能跟空氣中的氧氣反應,還能跟水、水蒸氣反應,所以金屬鈉保存在煤油或石蠟油中,主
要是為了隔絕空氣和水.
四、鈉的用途
l.K-Na合金用于原子反應堆作導熱劑.
2.制備Na2O2.
3.做電光源:高壓鈉燈.
4.冶煉稀有金屬.
五、重點難點解析
1.鈉露置于空氣中的變更過程剖析
切開金屬鈉置于空氣中,切口起先呈銀白色(鈉的真面目)一變暗(生成Na20)一變白色固體(生成NaOH)一成
液(NaOH潮解)一結塊(汲取C02成NazCOlOH。->最終成粉末(風化).有關反應如下:
4Na+O2=2Na2ONa2O+H2O=2NaOH
2Na+2H2O----2NaOH+H2f2NaOH+CO2----Na2cO3+H2O
留意不行將碳酸鈉的生成用下式表示:
Na2O+CO2=Na2CO3,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因為氧化鈉與水結合的實力比跟二氧化碳反應的實力強得多.
2.鈉與水反應現象
可概括為五個字:熔、浮、游、鳴、紅.
熔——是指鈉熔化成閃亮的小球.
浮——是指鈉密度小于水,浮于水面.
游——是指由于反應猛烈放出的氣體使“鈉球”在水面四處游動.
鳴———是金屬鈉與水反應放出氣體發出“噬噬”的聲音;二是指收集到的氣體點燃有爆鳴聲即反應放出H2.
紅——是指溶液加酚酬呈紅色,即生成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2H2。----2NaOH+H2T
該反應的實質是鈉與水中電離出來的H+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為:
2Na+2H2。----2Na++2OH-+H2T
3.鈉與酸、鹽溶液的反應
鈉與酸反應,實質上是鈉與酸電離出的H+反應,所以當金屬與酸溶液反應時,由于溶液中的H+主要來源于
酸,因此鈉先與酸反應,若鈉是過量的則接著與水反應.因為酸中H+濃度遠大于水中H+濃度,所以鈉與酸反應要
比與水反應猛烈,以至發生燃燒或稍微爆炸.
鈉與鹽溶液反應,實質上是鈉與鹽溶液中的溶劑——水電離出的H+反應.所以在鹽溶液中,鈉先與水反應生
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再與鹽溶液中的某些金屬陽離子或NHJ發生復分解反應.如:
2FeCb+6Na+6H2。=2Fe(OH)31+6NaCl+3H2T
2NH4cl+2Na+2H2O=2NHrH2O+2NaOH+H2T
故鈉與鹽溶液反應,不能置換出鹽中的金屬.
典型例題
例1學生甲和乙,對金屬鈉的色澤發生了爭議.甲說書本上講鈉是銀白色的,乙說他親眼看到鈉是暗灰色的.
學生丙聽到他們的爭辯后,從試驗室取了一小塊鈉,用很簡潔的試驗證明白金屬鈉是銀白色的,并說明白通常看
到鈉是暗灰色的緣由.丙怎樣進行試驗證明和說明的?
解析學生丙將取出一小塊鈉放在玻片上,叫甲和乙兩人視察,看到確是暗灰色,丙又用小刀把鈉切開,里
面的鈉是銀白色的.丙說明:由于鈉的性質活潑,外面的鈉被氧化了,因此是暗灰色的.
例2取5.4g由堿金屬R及其氧化物RQ組成的混合物,使之與足量的水反應,蒸干反應后的溶液,得8g
無水晶體.
(1)通過計算推斷是何種金屬?(2)混合物中R和R20的質量各是多少克?
解析本題可采納極端假設法.即①假設5.4g全為金屬單質;②假設5.4g全為氧化物,推出R的原子量范圍,
R的實際原子量應介于二者之間,從而推出該元素的名稱.
(1)假設5.4g全為金屬單質,據(R的原子量設為a。
2R+2H2O-------2ROH+H2T
2ai2(ai+17)
5.4g8ga】=35.3
假設5.4g全為氧化物據(R的原子量設為a2)
R2O+H2O-------2R0H
2a2+162(a2+17)a2=10.7
5.4g8g
查表知R為鈉R20為Na2O
⑵據
2Na+2H2。----2NaOH+H2TNa2O+H2O=2NaOH
46806280
m(Na)m(Na2。)
得m(Na)+m(Na2O)=5.4gm(Na)=2.3g
8080
46m(Na)+62m(Na2O)=8gm(Na2O)=3.1g
評析①通過計算求得原子量,由原子量確定是什么元素;②極端假設是解混合物計算題常用的方法.
例3把一小塊金屬鈉暴露在空氣中,視察到以下現象:①金屬鈉表面漸漸變暗;②過一段時間以后又漸漸
變潮濕;③再過些時候又轉變成白色固體;④又過一段時間白色固體變成白色的粉末.寫出以上發生的各種現象
的有關化學方程式.
解析金屬鈉為活潑金屬,極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氧化鈉,所以表面漸漸變暗且無光澤.氧化鈉在空
氣中溶于水,表面變潮濕而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鈉晶體,即含有10
個結晶水的碳酸鈉.再過一段時間,含有結晶水的晶體風化失水,變成粉末狀物質.
答?4Na+O2-------2Na2O
②NazO+HzO-------2NaOH
③2NaOH+CO2+9H2。----Na2co3/OH2O
④Na2cO3/OH2O-^Na2CO3+10H2O
評析該題要求寫出金屬鈉暴露于空氣中發生的一系列變更的化學方程式,實際考查的是鈉及鈉的化合物的
化學性質.
鈉的化合物
引入:在初中學過NaC^NaOH,在這再學習颯。j和加2c烏、NaHCO^^
本節教學目標:
1.駕馭Na氧化物和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
2.通過Na2c。3和NaHCCh的熱穩定性試驗,了解鑒別它們的方法.
3.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本節教學的重點:
MjCG和MWCQ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本節教學難點:
NaQi與CQ的反應。
鈉所形成的離子化合物是高考的重要內容,往往與有關計算結合在一起,考查計算和推理實力.
核心學問
一、鈉的氧化物
氧化鈉過氧化鈉
比
較
項目
化學式Na2ONazCh
化合價鈉+1、氧-2鈉+1、氧-1
色、態白色固體淺黃色固體
類另IJ堿性氧化物過氧化物(不是堿性氧化物)
與水反應
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0H+02T
化與反應
CO2NazO+CCh=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T
學
與鹽酸反應Na2O+2HCl=2NaCl+H2O2Na2O2+4HCl=
性4NaCl+2H2O+O2T
質穩定性NazOvNazCh
漂白性/有
轉化
用途/供氧劑、漂白劑
二、鈉的碳酸鹽
碳酸鈉碳酸氫鈉
比較
項目
化學式Na2c03NaHCCh
俗名純堿、蘇打小蘇打
色、態白色粉末白色細小晶體
溶解性(水中)易溶可溶
熱穩定性加熱不分解加熱易分解
與NaOH不反應反應:HCO3+OH=
2
CO3+H2O
與澄清石灰水2+22+
Ca+CO3=Ca+OH+HCO3=
CaCO3;CaCO.4+H2O(少量)
Ca2++2OH+2HCO3=
2
CaCO,4+CO3+2H2O
(過量)
與C02及水Na2cO3+CO2+H2O不反應
=2NaHCO3
較快CO2+2H+=很快+
與同濃度的鹽酸反應3HCO3+H=
CO2T+H2OCO2T+H2O
2+2
與CaCL或Ca+CO3=不反應(當再加氨水或
BaCL溶液CaCChl或NaOH溶液時,則有沉淀
Ba2++CO32=生成)
BaCOsI
相互轉化十CQ、4O
…也2加城…
用途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發酵劑、滅火劑、醫
紙、紡織等工業;洗滌用
劑
Na2co3和NaHCCh都是白色固體,易溶于水.在常溫下,NaHCCh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故往Na2co3飽和
溶液中通入CO?會析出白色晶體.Na2co3和NaHCCh與酸反應均放出CCh氣體,前者放出氣體的速度較慢.
(1)向Na2co3溶液逐滴滴入鹽酸,發生分步反應:
Na2CO3+HCl=NaHCO3+NaCI.......(1)
NaHCO3+HCl=NaCl+CO2T+H2O.......(2)
把Na2cO3溶液逐滴加到鹽酸中,起先時鹽酸過量,則發生反應(1)、(2),即
Na2co3+2HCl=2NaCl+H2O+CO2T,起先就有氣體放出.
若將鹽酸滴到Na2c03溶液中,起先時Na2cCh過量,只發生反應(1)
Na2cC>3+HCl=NaHCO3+NaCl,無氣體,只有在Na2cCh全部轉化成NaHCCh后再滴加鹽酸才有氣體放出.故
這一試驗常用于不需外加試劑區分Na2c03溶液和鹽酸.
注:(l)Na2c和NaOH共存時,滴力口HC1(或H+),HC1與NaOH完全中和后再與Na2cCh反應.
(2)NaHCCh與HC1的反應比Na2cO3與HC1的反應猛烈:因為NaHCCh與鹽酸的反應一步放出C02,ffoNa2CO3
則需兩步(泡沫滅火器中,用NaHCCh和Ab(SO4)3作原料).
(3)Na2c。3和NaHCO3可在確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溶液中:NaHCO3+NaOH=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
固體中:NaOH+NaHCCh—Na2cO3+H2O
2NaHCOj———Na2CO3+CO2t+H2O
通入氨氣至癡!
三、聯合制堿法(侯氏制堿法)的工藝流程的反應原理為:飽和食鹽水?溶液
通入箱燒、
?固體?Na2cO3
?NaCl+NH3+H2O+CO2----NaHCChJ+NH4cl,
2NaHCO3Na2cO3+CO2T+H2O
留意:不能先通入C02達飽和后再通入NH3,因為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1:1),即使通入過量的NH3,
所生成的NaHCCh、NHCl也很少,這樣就無法制取NaHCCh.
(5)碳酸鹽和碳酸氫鹽的鑒別:
co:
HCOi,使石灰水變渾濁,若要進一步鑒別需加CaCL或BaCb.
四、NaOH
(1)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有強吸水性、易潮解,可作中性或堿性氣體的干燥劑,如干燥NH3、
H?、Ch、CO等,一般將氫氧化鈉和生石灰按確定比例混合制堿石灰.
(2)化學性質:強堿、具有堿的通性.用NaOH溶液汲取S02時:
2NaOH+SO2=Na2sCh+FhCKSCh適量)
NaOH+SO2----NaHSO3(SO2適量)
(3)制法:
申沼
工業制法:2NaCl+2H2。=2ZNaOH+Cbf+H2T
制取少量時:Na2CO3+Ca(OH)2----CaCOH+2NaOH
五、區分CCV.和HCO3
(1)當某溶液加鹽酸放出無色、無味的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溶液中含有CO3"或HCCh?離子.
(2)若需進一步確證是CO.??還是HCO3:需取原試液滴加BaCL溶液,如有沉淀則含有CCh?一,若沒有沉淀,
22+
則含有HCO.3:CO3+Ba=BaCO,4,
(3)區分Na2cO3和NaHCCh固體的方法:加熱法,有氣體產生的為NaHCO?,沒有氣體產生的為Na2cO3.
(4)區分Na2cO3和NaHCCh溶液的特殊方法:逐滴加入鹽酸法,起先無氣體逸出的為Na2co3,起先即有氣
體逸出的為NaHCCh:
HCl+Na2cO3=NaCl+NaHCO3,HCl+NaHCO3----NaCl+CChT+'O.
六.碳酸鹽的熱穩定性.
(1)一價金屬碳酸鹽比二價金屬碳酸鹽穩定.
如:Na2co3>CaCO3NaHCO3>Ca(HCO3)2
(2)正鹽比酸式鹽穩定.
如:Na2CO3>NaHCO3
-匕、Na2c。3、NaHCCh的鑒別.
固體:加熱,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溶液:加BaCb溶液.
八、NaaCh與CO?、比0(氣)反應的差量問題.
規律:①C02、+0(氣)與過量的NazCh反應,所得為同況下CCh、比0(氣)體積的一半.
②CO?、比0(氣)與過量的NazCh反應,固體增重的質量等于同分子數的CO、H2的質量.
③將NazO?粉末加入比0(液)中,液體增重質量等于同“分子”數的Na2O的質量.
九、小蘇打、大蘇打、蘇打的成分各是什么?與H2so4反應的現象和化學方程式.
小蘇打是NaHCCh,蘇打是Na2cO3,大蘇打是硫代硫酸鈉Na2s◎.與酸反應狀況為:
2NaHCCh+H2s=Na2SO4+2H2O+2CChT(放氣泡速度快)
Na2CO3+H2SO4=Na2SO4+H2O+CO2(放氣泡速度比NaHCO?稍慢)
Na2s2O3+H2sO4=Na2sO4+SI+SO2T+H2O(起先無明顯變更,后來漸漸變渾濁,并有刺激性氣味氣體放出.)
十、.碳酸、碳酸鹽的熱穩定性規律比較:
從它們的分解溫度:H2cCh==HIO+COJI,
2NaHCO3li^NaaCCh+HzO+CO2T
CaCO3lALcaO+CO2T
Na2co3li^'NazO+CO2T
規律:可溶性碳酸鹽(不包括鏤鹽)〉不溶性碳酸鹽〉酸式碳酸鹽〉碳酸
典型例題
例1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zO、NazCh、Na2co3、NaHCCh、NaCl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將該粉末與足量的
鹽酸反應有氣體X逸出,X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后體積縮小(同溫、同壓下測定).若將原來混合粉末在空氣中
用酒精燈加熱,也有氣體放出,且剩余固體的質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質量.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粉末中確定有NazO、Na2O2>NaHCO3B.粉末中確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C.粉末中確定不含有Na2O和NaClD.無法確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解析與鹽酸反應產生氣體的物質可能為Na2C>2(生成02)、Na2co3和NaHCCh(生成CCh),氣體X通過NaOH
溶液后體積縮小(而不是氣體全部消逝),說明X由02和CO2組成,原粉末中NazCh、Na2cCh和NaHCCh至少有
一種確定存在。將原混合粉末加熱,有氣體放出,說明混合物中確定有NaHCCh,但NaHCCh受熱分解會使混合
粉末質量削減,而實際剩余固體的質量卻增加了,緣由只能是發生了反應:2Na2O+O2上一2Na2C>2.綜上分析,
混合物中確定有Na?。、Na?。?、NaHCO3,無法確定混合物中是否有Na2co3和NaCl.答案為(A)、(D).
評析有的學生不能從“剩余固體的質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質量”作出存在Na2O的推斷,關鍵是忽視了反應:
2Na2O+O2-—2Na2O2.
例2在甲、乙、丙、丁四個燒杯內分別放入O.lmol的鈉、氧化鈉、過氧化鈉和氫氧化鈉,然后各加入100mL
水,攪拌,使固體完全溶解,則甲、乙、丙、丁的溶液的質量分數大小依次是()
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D.丁〈甲〈乙〈丙
解析此題要求嫻熟駕馭幾個反應:
甲:2Na+2H2。----2NaOH+H2T
乙:Na2O+H2O----2NaOH
丙:2Na2Ch+2H2O----4NaOH+O2T
則其質量分數分別為:
01x4040.1*408
甲:01x23+100-005x2=1022乙:01x62+100=1062
01M080.1x404
丙:01x78+100-005x32=1062T:0.1x40+100=104
故答案為B.
例3在Na2cCh飽和溶液中通入CO2后有NaHCO3沉淀析出,除了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這個主要
緣由外,另外的緣由是.
解析將CO2通入Na2c溶液中,發生如下反應:HzO+CCh+Na2co3=^2NaHCO3.反應發生后,一方面
水被消耗,溶劑的量削減;另一方面生成的NaHCCh的質量比Na2cCh的質量大,均有利于沉淀析出.
評析本題主要考查溶解度的學問.對于簡答題的回答,要"簡''而"明",不能長篇大論,不著邊際,這就要經
過周密思索后,分析出主要沖突,抓住關鍵,答出要點.
例4現有確定量含有Na?。雜質的
Na?。?試樣,請從下圖中選用適當的試驗裝置,設計一個最簡潔的試驗,測定
NazCh試樣的純度(可供選用的反應物只有
CaCCh固體,鹽酸和蒸儲水).
請填寫下列空白:
⑴寫出在試驗中NazCh和
Na2O分別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應選用的裝置是(只要求寫出圖中裝置的標號).
(3)所選用裝置的連接依次應是(填各接口的字母,連接膠管省略).
解析做試驗題首先要弄清晰試驗的目的,其次是要達到試驗目的依據的原理,最終是所用儀器連接及有關
事項的處理.
答案(l)2Na2O2+2H2O----4NaOH+O2TNa2O+H2O----2NaOH(2)應選的裝置是⑤①④(3)GBAF
堿金屬元素
一、堿金屬與氧生成的化合物:
氧化物中存在O%,如:Na?。、K2O、60、…屬堿性氧化物,與酸反應,只能生成鹽和水,如:
Na2O+2HCl----2NaCl+H2O
而過氧化物中存在O2"過氧離子,其中氧價態為-1價,如Na?O2、CaCh、…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同時還有
放出,如:
2Na2O2+4HCl----4NaCl+2H2O+O2T
\
還有超氧化物,如:K02,含有03,其中氧價態為-5價,當然可能有更困難的化合物.
應留意:過氧化物、超氧化物都不屬堿性氧化物.
二、堿金屬元素的相像性、差異性和遞變性:
1.相像性
(1)原子結構.最外層都只有1個電子,并且都簡潔失去這個電子而形成+1價陽離子.表現出強還原性.
(2)單質的化學性質.
①都能與02、水、稀酸反應,反應中均為還原劑.
②它們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強堿.
2.差異性、遞變性
(1)原子結構.從Li-Cs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電子層數增加,原子半徑增大.
(2)化學性質.
①隨著原子半徑的漸漸增大,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漸漸減弱,使得原子失電子的實力漸漸增加,則金
屬的還原性也漸漸增加.
②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堿金屬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漸漸增加.
三、用探討法解化學元素計算題的一般思路:
有一類化學計算題,由于某一條件的不確定,結果可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也可能在某個范圍內取值,這類
題就須要用探討的方法求解.近幾年高考中出現的涉及探討的試題主要有四種類型:①探討反應發生的程度;②
探討反應物是否過量;③探討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組成范圍;④探討不定方程的解.
前三種類型的探討題一般思路是:①首先利用有關反應方程式(或加工變形的關系式)確定兩種反應物恰好完
全作用時,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詳細的量的關系;②然后再按某一反應物的量不足或過量分別探討;③最終將①②
聯系起來找出各種狀況下對應的答案或取值范圍.
對不定方程的探討,需充分利用題目中給出的條件,有選擇范圍地探討.
本節命題以堿金屬單質或化合物性質遞變規律為中心,題型以選擇題為主.
核心學問
一、堿金屬元素的“三性”(括號內為特殊性)
1.相像性
(1)原子結構:最外層電子數都是1個,次外層為8個(Li為2個)的穩定結構.
(2)單質的物理性質:都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除艷略帶金色以外),質軟,密度小,熔點低,有強的導熱、導
電性能.
(3)單質的化學性質:與鈉相像,都能與金屬、與氧氣、與水、與稀酸溶液等反應,且生成物都是含R+(R為
堿金屬)的離子化合物.
(4)它們最高價的氫氧化物(ROH)均是強堿.
2.遞變性(差異性)
(1)原子結構:隨著Li、Na、K、Rb、Cs核電荷數遞增,核外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漸漸增大.
(2)單質的物理性質:隨著Li、Na、K、Rb、Cs核電荷數遞增,堿金屬熔、沸點漸漸降低(與鹵族、氧族單質
相反),密度漸漸增大(Li、Na、K的密度Vlg/cn?,Rb、Cs的密度Alg/cn?).
(3)單質的化學性質:隨著Li、Na、K、Rb、Cs核電荷數遞增,核對電子引力減弱,失電子實力增加,因此
金屬性增加.例如,與氧氣反應時,Li:常溫或燃燒生成Li?。;Na:常溫生成Na?。,燃燒生成Na?。?;K:常溫
生成K2O2.燃燒生成K02(超氧化鉀).
(4)R0H堿性隨R核電荷遞增而增加.
二、焰色反應
1.焰色反應是指某些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灼燒時火焰呈特殊的焰色.
2.常見金屬,及其化合物焰色:
Na:黃色K:紫色(透過藍色鉆玻璃)Cu:綠色Ca:磚紅色Ba:黃綠Li:紫紅色
3.操作:取干凈伯絲(或無銹鐵絲或饃、銘、鴿絲)在鹽酸中浸洗后灼燒至無色,然后蘸取待測物灼燒.
4.焰色反應不屬于化學法檢驗.
典型例題
例1某K2cCh樣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Ch)2三種雜質中的一種或二種.現將13.8g樣品加入足量
水中,樣品全部溶解.再加入過量的CaCb溶液,得到9g沉淀.對樣品所含雜質的正確推斷是()
A.確定有KNO3
B.確定有KNO3,可能還含有Na2c03
C.確定沒有Ba(NO3)2,可能含有KNO3
D.確定沒有Na2c和Ba(NO3)2
解析將13.8g樣品加入足量的水,樣品全溶解則樣品中確定無Ba(NO3)2(因能與K2co3生成沉淀).下面用極
值法分析:如13.8g是純的K2co3,則生成CaCCh沉淀應為10g,而現在得沉淀9g,則混進的雜質或不與CaCb
生成沉淀,或13.8g雜質與CaCb作用生成的沉淀小于9g.雜質中KN03不與CaCb生成沉淀,符合題意.而
138g
13.8gNa2cO3與CaCL混合生成沉淀為106xl00>9g不合理.所以選項A正確.但分析選項B,可能存在這樣的
狀況,即混進很多的KN03,而只混進少量的Na2CO3,這時也可以保證13.8g樣品與CaCL反應后只生成9g沉
淀,故B正確.選項B很簡潔漏掉.故選A、B.
評析此題考查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例218.4gNaOH和NaHCCh固體混合物,在密閉容器中加熱到約250℃,經充分的反應后排出氣體,冷卻,
稱得剩余固體質量為16.6g.試計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百分含量.
解析解法I混合物加熱時的化學方程式為:
△
2NaHCO3=Na2co3+CO2T+H20T
2NaOH+CO2----Na2cO3+H2O
綜合為:
4
NaHCOj+NaOH==Na2cO3+H2O
8440106
假設18.4g混合物恰好按84:40比例混合,設加熱后剩余固體為x,則
124:106=18.4g:xx=15.7g而實際16.6g,可見NaOH過量.設NaHCCh質量為y,NaOH為18.4g-y
NaOH+NaHCO3=Na2CO3+H2O
8418
y18.4g-16.6g=1.8g
y=8.4g
184g-84g
/.NaOH%=184gxl00%=54.3%
解法II推斷混合物中哪種物質過量還可以依據差值法,因為NaOH受熱時不分解,所以:
NaOH+NaHCOi-------Na2cO3+H2O
408418
18.4gx
x=2.67g>1.8g,說明NaOH過量.
解法IH設混合物由等摩爾組成,并設形成1.8g(18.4g-16.6g)差量時消耗混合物的質量為m,則
124:18g=m:1.8gm=12,4g因為原混合物為18.4g形成1.8g差值只需12.4g,所以余下I8.4g-12.4g=6g,這6g
不是NaHCCh而是不分解的NaOH,說明NaOH過量.以下解法同上.
評析很多計算題并不明顯給出已知條件,初審時感到條件不足,這時就要細致分析,挖掘隱含條件.本題的
關鍵是要推斷NaOH和NaHCCh在反應時哪一種過量.而題目的條件只是反應前后的固體混合物的質量變更,
NaOH與NaHCCh按不同比例混合時,引起的質量減小也不同,再與已知條件相比較,即可推斷是哪種物質過量.
物質的量
核心學問
【學問結構總結】
100
X溶劑廊■
【試驗總結】
1.配制確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步驟
(1)計算:依據配制要求計算所用固體溶質的質量或所需濃溶液的體積.
(2)稱量:當用固體溶質配溶液時用托盤天平稱取確定質量的溶質;當用液體或濃溶液稀釋配制溶液時用量筒
或移液管量取液體體積.
(3)溶解:在小燒杯中用蒸儲水將稱出的固體或量取的液體溶質的溶解,若溶解放熱需冷卻至室溫,并用玻璃
棒攪拌.
(4)轉移:將燒杯中溶液沿玻璃棒注入相應容量的容量瓶中,并用適量蒸儲水洗滌燒杯內壁2至3次,并將洗
滌液全部轉入容量瓶中.
(5)定容:先向容量瓶中注入蒸僧水,至液面離刻度線1cm?2cm處,再改用膠頭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儲水
至凹液面的最低處與容量瓶頸上的刻度線相切.
(6)搖勻:定容后用容量瓶的玻璃塞塞緊瓶口,左手拿住瓶頸,食指頂住玻璃塞,右手握住瓶底反復顛倒搖勻
即可.
2.配制確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誤差分析
nm
誤差分析依據的原理:CB=〃=MV,由m、V確定試驗誤差.
(1)稱量時所引起的誤差
使所配容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偏高的主要緣由:①天平的祛碼沾有其他物質或己銹蝕.②試劑、祛碼的左右位
置顛倒.③調成天平零點時,游碼放在了刻度線的右端.④用量筒量取液體時,仰視或俯視讀數等等.
使所配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偏低的主要緣由:①干脆稱熱的物質.②祛碼有殘缺③在敞口容器中稱量易汲取
空氣中其他成分或易于揮發的物質時的動作過慢.④用量筒量取液體時,俯視讀數,使所讀液體的體積偏小,等
等.
(2)用于溶液稀釋溶液的燒杯未用蒸偏水洗滌,使溶質的物質的量削減,致使溶液的濃度偏低.
(3)轉移或攪拌溶液時有部分液體濺出,致使溶液濃度偏低.
(4)容量瓶內溶液的溫度高于20℃,造成所量取的溶液的體積小于容量瓶上所標注的液體的體積,致使溶液
濃度偏高.
第一節物質的量
核心學問
一、物質的量(n)
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Imol任何粒子都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個粒子.1mol任何物質
的質量在數值上等于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物質的量的單位是“摩爾”,"摩"符號為“mol”.
二、阿伏加德羅常數(NA)
以O.O12kgl2C所含的碳原子數作基準,其近似值為6.02x1O^mol1.
三、物質的量與粒子數的關系
N=H-NA
滿意上述關系的粒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分子、原子、離子、質子、中子、電子數)或它們的特定組合.
如:ImolCaCL與阿伏加德羅常數相等的粒子是CaCL粒子,其中Ca?+為Imol、為2m。1,陰陽離子之和
為3mol或原子數為3mol.
在運用摩爾表示物質的量時,應當用化學式指明粒子的種類,而不運用該粒子的中文名稱。例如說“Imol氧”,
是指Imol氧原子,還是指Imol氧分子,含義就不明確。又如說“Imol碳原子",是指ImoUC,還是指ImoNC,
含義也不明確。
粒子集體中可以是原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潤滑油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未來前景研判報告
- 《跨境電商實務》課件全套 李穎芬 項目1-8 認識跨境電商 - 掌握跨境客戶服務技巧
- 安全知識競賽試題庫單選七
- 2025屆北京昌平臨川育人學校高一下化學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無錫市宜興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前地理模擬卷三(含答案)
- 2025年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選擇性考試 思想政治(無答案)
- 市場整頓活動方案
- 少先隊隊歌活動方案
- 展廳布置活動方案
- 小學讀書月演講活動方案
- 2025年高考軍隊院校征集和招錄人員政治考核表(原表)
- TCCEAS001-2022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計價規范
- 最新版焊接工藝評定格式標準
- 法院機關差旅費管理規定
- 【圖文】泵用密封沖洗方案演示圖
- 基于MATLAB牛頭刨床仿真分析畢業設計
- 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4 Unit1
- 振型中的節點,節線,節徑和節圓
- 虹鱒魚養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范文
- 工業清洗劑PPT課件
- 質量管理七大手法(英文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