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考點規范練54湘教版_第1頁
適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考點規范練54湘教版_第2頁
適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考點規范練54湘教版_第3頁
適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考點規范練54湘教版_第4頁
適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考點規范練54湘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規范練54(2024湖南岳陽三模)我國華北某濱海平原受海洋和氣候的雙重影響,土壤鹽堿化嚴峻。為解決春季土壤返鹽問題,經過長期實踐摸索,該地區自12月10日起實行地下咸水對鹽堿地進行結冰澆灌的措施,效果顯著(鹽度越高,冰點溫度越低)。下圖示意該地區12月10日至次年3月31日,未澆灌土壤和結冰澆灌土壤表層含鹽量和含水量的改變。據此完成1~3題。1.與內蒙古河套平原灌區相比,該地區土壤鹽堿化成因不同之處主要是()A.春季蒸發旺盛 B.地勢低洼C.地下水鹽度高 D.澆灌不當2.取地下咸水對鹽堿地進行結冰澆灌降低表土鹽分的過程是()①較低鹽度的水體結冰,鹽分析出,冰塊漂移上層②鹽分濃度較低的冰層溶化,水體下滲③鹽分濃度較高的冰層溶化,水體下滲④較高鹽度的水體結冰,鹽分析出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3.圖中表示結冰澆灌后土壤表層含鹽量改變曲線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C2.A3.D解析第1題,與內蒙古河套平原灌區相比,該地區位于濱海平原,受海洋影響較強,地下水鹽度更高,C正確。第2題,水分的鹽度越高,冰點溫度越低。在結冰初期,鹽度相對較低的水體領先結冰,促使鹽分析出,冰塊密度較小,漂移在上層。隨著氣溫的進一步下降,較高鹽度的水體結冰,鹽分進一步析出。在來年春季的融冰期,隨著氣溫回升,鹽分濃度相對較高的冰層領先溶化,水分下滲,隨著氣溫的進一步上升,鹽分濃度較低的冰層溶化下滲,并促使鹽分向土壤深層遷移,A正確。第3題,華北地區春季返鹽,春旱相對較為嚴峻,①②表示含水量改變曲線,③④表示含鹽量改變曲線。該地采納地下咸水對鹽堿地進行結冰澆灌的措施,效果顯著,所以結冰澆灌后土壤表層含鹽量整體較未澆灌土壤表層含鹽量更低,③表示未澆灌土壤表層含鹽量改變,④表示結冰澆灌后土壤表層含鹽量改變,D正確。(2024河北保定聯考)土壤鹽堿化治理困難、工程量大。近年來,興起通過金合歡—檀香樹聯種的方法治理土壤鹽堿化。金合高興暖和、潮濕、陽光足夠的環境,同時也耐鹽堿、耐干旱且具有發達的根系。而檀香樹扎根較淺,能吸附在金合歡樹的根系上。金合歡大的樹冠能夠有效地降低檀香樹生長環境的氣溫、水溫。將這兩種樹木結合種植能夠有效限制地下水位。下圖為金合歡樹根系深度(d)與根系量(a)的關系圖。據此完成4~5題。4.推想金合歡樹()①蒸騰作用強②枝葉對地表遮擋度高③葉片角質層薄④較難吸取較深地下水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5.人們在進行聯種時經常將每組樹木間隔保持較大距離,其緣由不包括()A.為樹木供應廣袤的生長空間B.避開檀香木遭遇過度的庇蔭C.防止地下水位上升過快D.可進行間作以提高經濟效益答案4.A5.C解析第4題,金合歡大的樹冠會導致蒸騰作用強,①正確。大的樹冠會導致枝葉對地表遮擋度高,②正確。金合歡耐干旱,耐干旱植被一般葉片角質層較厚,③錯誤。金合歡具有發達的根系,可以吸取較深地下水,④錯誤。A正確。第5題,每組樹木間隔保持較大距離,可以為樹木供應廣袤的生長空間;可以避開檀香木遭遇過度的庇蔭;可進行間作以提高經濟效益;由材料可知,金合歡—檀香樹聯種能夠有效防止地下水位上升過快,而非將每組樹木間隔較大距離,C符合題意。(2024江蘇南通二模)土壤鹽堿化是指在自然或人為因素影響下,土壤底層或地下水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后,鹽分在表層土壤累積的過程。干燥度是指某地肯定時段內的可能蒸發量與同期降水量的比值。下圖為某地氣候—地下水埋深年改變示意圖。據此完成6~8題。6.該地土壤表層含鹽量最高的月份可能是()A.1月 B.3月C.5月 D.9月7.該地最可能位于哪個省級行政區域?()A.新疆 B.黑龍江C.四川 D.河北8.該地鹽堿地綜合治理的可行性措施是()A.撒熟石灰 B.漫灌洗鹽C.挖溝排水 D.客土摻沙答案6.C7.D8.C解析第6題,該地3—5月干燥度最強,蒸發旺盛,地表鹽分不斷累積,因此5月份土壤表層含鹽量最高,B錯誤,C正確;9月份干燥度較低,蒸發較弱,土壤含鹽量較3月和5月份低,D錯誤;1月份氣溫低,蒸發微弱,土壤含鹽量低,A錯誤。第7題,該地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此時降水少,土壤的鹽分簡單向地表聚集,土壤鹽堿化嚴峻;夏季降水豐富,淋溶作用強,土壤含鹽量低,故該地最可能位于華北地區,河北位于華北地區,D正確。第8題,撒熟石灰會影響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影響土壤生物多樣性,A錯誤;依據上題分析可知,該地位于華北平原,水資源相對短缺,不相宜漫灌洗鹽,B錯誤;挖溝排水可以調動水鹽運動,使得土壤中的鹽分隨流水解除,降低土壤鹽分,C正確;客土摻沙不能夠促進土壤中鹽分的解除,D錯誤。讀西北某綠洲區農田棄耕后植被演替模式表,完成9~10題。棄耕年份優勢植被種群及其改變特征種群來源1~2年馬齒莧、灰綠黎等一年生雜草,生命周期短農田內部3~6年鹽爪爪、豬毛菜等,多鹽生植被、根莖類,農田雜草削減農田四周8~10年駱駝刺、胖姑娘等,多低矮灌木、根莖類,演替時間長農田外部20年左右紅柳、梭梭等,以耐鹽抗旱灌木為主,處于穩定階段自然環境9.該地農田棄耕的主要緣由可能是()A.風沙危害B.干旱加劇C.土壤鹽堿化D.地下水位下降10.棄耕后,植被生物多樣性最高時期可能出現在()A.棄耕1~2年B.棄耕3~6年C.棄耕8~10年D.棄耕20年左右答案9.C10.C解析第9題,閱讀表中信息可知,棄耕20年左右,耐鹽植被漸漸生長起來,并處于穩定階段,說明農田棄耕的主要緣由可能是土壤鹽堿化,故C正確;材料顯示該地位于西北某綠洲區,因此澆灌較為便利,且風沙危害較小,因此不是農田棄耕的主要緣由,故A錯誤;該地隨著棄耕年份增加,植被不斷生長,說明干旱并沒有加劇,故B錯誤;農田須要水澆灌,不合理的澆灌簡單導致地下水位上升,故棄耕時地下水位應較高,土地鹽堿化嚴峻,故D錯誤。第10題,閱讀表中信息可知,棄耕1~2年,生長的是雜草,周期短,出現在農田內部,種類較少,故A錯誤;棄耕3~6年,農田雜草削減,出現了多鹽生植被等,出現在農田四周,植被種類比棄耕1~2年增多,但不是最多,故B錯誤;棄耕8~10年,出現低矮灌木,也有根莖類植被,且演替時間長,在農田外部都有,這一時間可能有雜草、根莖類植被和低矮灌木,因此植被種類較多,可能為植被生物多樣性最高時期,故C正確;棄耕20年左右,植被處于穩定階段,以耐鹽抗旱灌木為主,植被生物多樣性較少,故D錯誤。11.(2024河北秦皇島三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克孜勒河發源于帕米爾高原與天山西南支脈高山區的結合部位,目前該河建有十幾座大小不一的水庫。與我國西北地區其他河流相比,克孜勒河水流比較穩定。克孜勒河上游流經山區,水質良好,中下游流經極易侵蝕的第三紀紅色泥巖底層,河水變得特別渾濁。下圖示意克孜勒河出山口后的中下游部分河段,喀什以東地區的土壤鹽堿化較嚴峻。(1)簡述克孜勒河河水渾濁的緣由。(2)推想克孜勒河水流較穩定的緣由。(3)簡述喀什以東地區土壤鹽堿化的形成緣由。答案(1)克孜勒河流域地表坎坷,坡度大,坡面徑流和溝谷徑流侵蝕力強;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峻;巖層松軟,易被侵蝕;當地多風沙天氣,沙塵落入河中,使河水含沙量增大。(2)支流多,補給水量較大;補給形式多樣,冬季有地下水和西風降水補給,春季有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夏季有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補給;水庫具有調整作用。(3)東部地區地勢低平,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匯合;由于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加上蒸發量大,地下水挾帶鹽分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鹽分在地表聚集,形成土壤鹽堿化。解析第(1)題,流域內地勢起伏較大,地表坎坷,且坡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