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長治二中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長治二中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長治二中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長治二中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長治二中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長治二中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此東周時期言論屬于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2.20世紀70年代,英國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年增長速度只有1,6%,在西方七個工業大國中排行最末。但從1980年到1988年,英國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年增長速度猛增至5.2%,而同期美國為4%,加拿大為3.6%,意大利為3.5%,日本為3.1%,法國為3.1%,德國僅為2.2%。導致這一變化的重要原因是A.歐洲經濟一體化向縱深發展B.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革的推進C.撒切爾政府加強對經濟干預D.福利國家制度逐步建立完善3.1958年以來,中日雙邊民間和半官方往來頻繁;1960年5月,周恩來訪問亞洲6國;1963年底至1964年初,又訪問非洲13國;1964年1月,中法兩國正式建交。這些外交活動立足于當時A.中國急于尋求外來經濟授助 B.國際形勢的一系列變化C.中國在第三世界的影響擴大 D.與西方關系正逐漸緩和4.王國維《商制度論》記載:“自殷以前,天子、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蓋諸侯之于大子猶后世諸侯之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股踐奄,滅國數十,而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由是天子之尊非復諸侯之長而為諸侯之君……其在喪服,則諸侯為天子斬衰三年,與子為父臣為君同。”這一變化A.建立起天子的集權統治 B.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C.標志著貴族政治開始確立 D.加強了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5.以下思維導圖反映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A.帝國主義世界范圍的統治秩序B.世界格局穩定、經濟文化繁榮C.兩種社會制度并存、共同發展D.世界現代史從繁榮走向了動蕩6.《海國圖志》在刊行六十卷之后,魏源將其增補到百卷,增補情況如下表所示內容籌海篇地圖各國地志夷情備采西洋器械地球天文表國地總論籌海總論增補卷數1125145111總卷數22663125334據此可知,魏源A.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識 B.擁有居安思危的家國情懷C.希望國人深入了解西方 D.帶有明顯的政治意識傾向7.在雅典,公民大會發言時,說話者(討論的雙方)像面對法官那樣面對聽眾,通過針鋒相對的辯論、有力的證據、符合證明和證偽的模式、表達的藝術,最后由聽眾以舉手表決的方式在辯論雙方提出的觀點之間做出選擇。一切觀點、議案、決議、決定都必須通過論證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這反映了A.雅典公民都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B.公民政治蘊含著一定的理性原則C.雅典城邦決策方式有很大隨意性D.演說和辯論使城邦個人主義盛行8.1926年,毛澤東發文指出,都市的工人、學生、中小商人應該起來猛擊買辦階級,并直接對付帝國主義,然若無農民從鄉村中奮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階級之特權,則軍閥與帝國主義勢力總不會根本倒塌。這說明毛澤東A.堅持城市領導農村的革命道路 B.強調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C.主張各階級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D.反帝反封建必須實現工農聯盟9.1922年6月《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的主張中》指出:為了完成中國共產黨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務,中國共產黨主張同國民黨等革命黨派以及其他革命團體,建立民主主義聯合戰線。這表明當時的中國共產黨()A.確立與國民黨合作的方針 B.深化了對中國國情的認識C.注重掌握國民革命領導權 D.系統地闡述革命動力問題10.英國工業革命期間,學者馬克辛·伯格說:“蒸汽機長期以來被18世紀史學家看作發明和創造的關鍵指示器,但是18世紀本身值得驕傲的地方是從鍍銀的咖啡壺到刻紋的黃銅器皿和上漆的紙型托盤等全新型消費品的爆發。”據此可以推知A.奢侈品消費催生了英國工業革命B.奢侈品消費拓展了英國的市場C.蒸汽機給奢侈品生產提供新動力D.奢侈品比蒸汽機更利于社會發展11.1912年秋天,一位年輕人悵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題識:“認字秋八月,將欲剪發(辮),故用大鏡照后影,以留紀念。八月初三日即新歷九月十三日拍于勸業場樓之麗芙照像館。”材料實質上反映了A.剪辮易服難以推廣B.變革心態新舊雜陳C.傳統習俗受到沖擊D.思想觀念有所轉變12.明代一些皇帝認為,“以一人之智,處萬機之繁,豈能一一記憶不忘,一一處置不誤。”設立內閣可以“拾遺補過”,“廣知民事,為理道之助”。由此可見,明朝內閣A.強化了君主個人獨裁 B.負責行政事務的執行C.擁有對皇帝的監察權 D.補充了中樞決策機制13.《詩經》曰:“瞻彼淇奧,綠竹猗猗。”這說明當時中原地區產竹子。據史書記載:隋唐時期,在現今河南、陜西等地設有管理竹園的竹監司;到宋代,僅鳳翔(屬陜西)設有監司;明初,黃河以北,已不見竹子大量種植。上述記載,最能印證的歷史上的現象或變遷是:A.竹子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B.東周到明代初年的經濟C.政府對竹子種植的重視D.東周到明代初年的氣候變化14.“在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團(或群體)因應不斷變化的歷史環境,利用憲法衍生的憲政機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聯邦的‘公共’利益的定義和定位,相互進行一種連續不停的談判和妥協;從而使舊的憲法原則和實踐得以修正,使新的憲法原則和實踐得以產生。”這段話的核心觀點是A.因時代發展而變是美國憲法的重要特征B.陳述了美國憲法兩百年來的完善歷程C.談判和妥協使美國憲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D.國家政治制度建設需要隨經濟發展而調整15.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對世界近現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現過兩種主要做法:一是近代史開始于1640年,現代史開始于1917年;二是近代史開始于1500年前后,現代史開始于1900年前后。影響上述兩種不同“歷史認識”的主要因素是A.資料來源 B.研究方法 C.史學觀念 D.作者立場16.1978年7月,廣州市對蔬菜流通體制進行改革。其主要內容是:取消“統購包銷,牌價(政府定價)收購”。在蔬菜收購環節,允許大部分菜品在“牌價”基礎上浮動,最高可上浮40%;少部分菜品不設限價,自由議價成交;個別菜品仍按“牌價”收購。這些政策A.為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借鑒B.標志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啟動C.獲得了廣大民眾的一致擁護D.表明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穩步推進17.“第一次柏林危機雖然沒有引發新的戰爭,但致使蘇聯在東、西柏林之間豎起了柏林墻。”這句話中劃線部分應改為A.德國的分裂成為定局 B.蘇聯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陸交通C.東西方冷戰成為定局 D.美國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路交通18.下列與圣經無關的藝術作品是A.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B.米開朗琪羅的《創世紀》C.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D.米開朗琪羅的《摩西像》19.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觀摩了西安城郊的一個村莊村委會選舉后說:“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國的近五十萬個村莊一樣,他們很快就要透過選舉推舉你們當地的領導,……只要有選舉,人民就有決定權,……你們的成就是一個窗口。”這個“窗口”是指A.人民真正實現了當家作主 B.為政府機構的產生提供依據C.直接選舉制度全面推行 D.基層民主得以進一步擴大20.據文獻記載,遠古時期天地相通、民神雜糅,人人皆可通過占卜祭祀溝通天神。五帝之一的顓頊“絕地天通”,把溝通神靈、祭祀天地的特權統歸于專職巫師,其他人不能參與。這一變化A.推動了早期國家的形成 B.成為了階級分化的源頭C.導致了神權王權的分離 D.促成了專制統治的建立21.《申報》1912年4月15日曾報:“試一游都市,觸于吾人之眼簾者,簇簇然幾乎無--不頭戴洋帽。”5月13日又報,漢口工商業宣傳大會上,隨縣程君玉登臺演說外洋衣帽暢銷全國之害,說畢,即抽刀斷指血書“請用國貨”四字。材料現象反映出民國初年A.中國傳統服飾逐步消失 B.民族服飾工業發展迅速C.政治變革促進生活變遷 D.中外服飾文化難以兼容22.重慶大足縣余棟臣起義布告稱:“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誰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詐稱通商傳教……自道光以來……焚我皇宮,滅我屬國,既占上海,又割,強迫開埠膠州,竟欲瓜分中國。”由此判定,重慶這次起義的背景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3.如圖是1975年出土于陜西省岐山縣董家村西周銅器窖藏的五祀衛鼎。鼎腹內壁鑄銘文207字,記錄了西周中期的一件土地訴訟案件。此青銅器的銘文A.需被文獻記載印證才能確定其證史價值B.能為后人研究當時的社會狀況提供較為可信的史料C.作為實物史料不可能包含記錄者主觀認識D.作為歷史敘述都是對當時歷史事實的準確客觀呈現24.有學者認為“用現代的說法,可以說列國的軍隊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銅武器與盔甲。可是秦國在軟件上更勝一籌”。這里的“軟件”是指A.有效的管理制度 B.優越的地理位置C.繼承了西周傳統 D.首創了郡縣制度25.錢乘旦在《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中寫道:“大貴族的所有利益已經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商業者的利益卻幾乎全無代表……”這種狀況引發的最終結果是A.爆發“光榮革命”,推翻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B.制定1689年《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C.導致1832年議會改革,工業資本家逐漸進入政權中心D.推動憲章運動,無產階級贏得被選舉權26.2020年1月29日,歐洲議會全會以621票贊成、49票否定、13票棄權,通過了英國脫歐協議。這說明A.歐盟是合作較為松散的組織 B.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受到重大的挑戰C.歐洲議會的作用正逐步減弱 D.英國為經濟全球化探索出一種新模式27.明正德年間《姑蘇志》記載,該府市鎮達73個之多,以蘇州府吳江縣盛澤鎮為例,東南至新杭市里,東至王江徑鎮6里,北至平望鎮15里,西至震澤鎮30里,南至南潯鎮50里。這表明當時A.工商業市鎮已開始興起 B.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繁榮C.長途販運貿易比較發達 D.已形成發達的交通網絡28.學者認為,《夏小正》內容按一年12個月,分別記載了每月的物候、氣象、星象和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歷法記錄。又有學者認為《夏小正》是農業方面的著作,主要記載蠶桑、畜牧、漁獵、采集等生產活動,學者們對《夏小正》的不同認識說明()A.學者爭論太大的史料沒有價值 B.無考古資料佐證的歷史認識不可信C.研究角度不同使歷史認知出現差異 D.時代久遠漫長導致了歷史認識模糊29.“他所闡釋的,似乎就是對世俗的快樂與權利,保持一種斯多噶派式的漠然。以及回歸過去的空幻而單純的生活。他的遺著,有異常簡潔的文體,極為幽懸,一如謎語。”材料中的“他"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30.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德國1960年為1.7%,1970年為2.7%,1980年為3.3%。法國1960年為4.9%,1980年為5.1%,1985年為35%,1990年為3.4%。據此可推知A.國家干預經濟刺激了經濟發展 B.西方社會福利覆蓋面逐步擴大C.福利國家制度的弊端逐漸顯現 D.經濟危機導致西歐陷入了困境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北洋政府時期,軍閥混戰,政局動蕩,司法是此時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北洋政府按照西方國家的司法改革要求,改革了舊有法制,設立了司法機構,但依然按照中央和地方兩個層級設置司法機構。司法體制的獨立是司法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如審判機構與檢察機構的分立,易受干擾的行政法院——平政院獨立于立法、行政及普通法院之外,直隸于大總統。此外,頒布的《法院組織法》中專條規定“法官不得加入任何政黨組織”,強調“司法不黨”。對于法律人才的選用,強調專業化,重視法官素質,側重于留學西方法學畢業生并在社會上素有聲望的人。北洋政府的司法改革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會的認可,逐步建立起了審判、檢察、監獄、律師等一整套近代意義上的司法體制,為南京國民政府司法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政局的動蕩不定直接影響了北洋時期的司法改革節奏,影響到了當時司法制度的理性設計與妥當運行,特別是司法執行環節問題突出,司法判決宣判之后卻得不到有效的執行。——摘編自謝冬慧《民國時期的司法改革及其當下啟示》(1)根據材料,概括北洋政府司法改革的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北洋政府的司法改革。32.啟蒙運動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這種氛圍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十八世紀占支配地位的觀念:科學方法是研究社會活動和自然現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屬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認識,因此啟蒙思想家認為具有社會屬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這已成為一種共識。——摘編自(美)羅伯特E勒納《西方文明史》材料二啟蒙運動成為后世很多學者的研究對象。列舉如下書目:書名作者出版社《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加林三聯書店《法國革命論》柏克商務印書館(1)根據材料一,分析啟蒙運動的起因。結合史實歸納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人們的思想有何變化?(2)作為研究啟蒙運動的材料,在上表書目中你傾向于選擇哪部?請說出你的理由。33.材料甲午戰后,清廷進行軍事改革,北方有袁世凱的新建陸軍,南方有張之洞的自強軍。《辛丑條約》簽訂后,清廷裁汰綠營、防勇,精選士兵成立常備、續備等軍。1903年,清政府設立練兵處,總理練兵事務,各省設督練處。1904年,正式劃定軍制,1905年,統一全國新軍編制為三十六鎮;1906年,清政府改兵部為陸軍部,統一指揮全國新軍。1901年起,清廷在一些城市設立各種軍事學堂,同時派大量留學生分赴英、法、德、日等國學習軍事。由于知識分子的加入,使軍隊成分發生了顯著變化,軍隊的知識化程度也有所提高,不少新思想在軍隊內迅速傳播。——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軍制改革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清末軍制改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材料出自《論語》,意思是說君主使用臣子時要以禮相待;臣子侍奉君主時應該忠誠勤勉。體現出儒家的君臣觀,故A正確;法家主張依法治國,不符合題意,排除B;道家主張無為而治,不符合題意;排除C;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等思想,不符合題意,排除D。故選A。2、B【解析】

依據材料中“1980年到1988年”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79年,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的保守黨執政。她放棄凱恩斯主義,改行貨幣主義政策,推出一系列經濟改革政策,調整經濟運行機制。撒切爾政府實行的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革,讓市場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是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意大利、德國和法國都是歐共體國家,但同期它們經濟增速放緩,所以歐洲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不是造成此時英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C選項錯誤,撒切爾政府減少了對經濟的干預;D選項錯誤,二戰后英國的福利國家制度影響了經濟發展速度,撒切爾政府主導削減社會福利。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3、B【解析】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蘇關系惡化,而美國在1961年發起侵越戰爭,中國周邊環境惡化,為改變這一狀況,中國與亞洲和非洲部分國家、日本及法國等發展友好關系,B項正確;非洲是中國的援助對象,A項錯誤;中國領導人訪問第三世界國家,不能說明中國在第三世界的影響擴大,C項錯誤;中法建交不等于中西方關系緩和,D項錯誤。故選B。4、B【解析】

由材料“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由是天子之尊非復諸侯之長而為諸侯之君……其在喪服,則諸侯為天子斬衰三年,與子為父臣為君同”可以得出,分封制下諸侯名義上為天子的臣下,相比之前沒有君臣之分,可以得出天子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加強,故B正確;商周時期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故A不正確;夏朝開始即實行世襲制,貴族政治已經存在,故C不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民族和文化認同的相關信息,故D不正確。5、C【解析】

根據“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摸式”“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等信息可知,導圖反映了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并存、共同發展,故C正確;A無法體現“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摸式”,排除;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格局并不穩定,B錯誤;思維導圖反映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歷史,從一戰到二戰,無法體現從繁榮走向了動蕩,D錯誤。6、C【解析】

魏源增加《海國圖志》的內容多涉及西方地理、軍事等,說明魏源渴望國人更加了解西方。故答案為C項。A項重點介紹地理不代表主要精通,排除;B項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就其增補內容來看,不能說明其傾向政治意識,排除。7、B【解析】

材料“一切觀點、議案、決議、決定都必須通過論證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反映了希臘人對話語權、辯論作用以及言論自由的重視,體現了實證思考精神。故選B;辯論和演說不一定和文化素質高低有必然聯系,據此判斷希臘公民都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太過于武斷,排除A;辯論和舉手表決的方式看不出城邦決策方式隨意,排除C;材料沒有看到因演講和辯論而出現的社會風氣的變化,D項不能體現。故選B。8、B【解析】

由“若無農民……則軍閥與帝國主義勢力總不會根本倒塌”,可知毛澤東強調了農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中的重要性,B項正確;堅持城市領導農村的道路在材料中沒有體現,A項錯誤;革命統一戰線在1924年已建立,C項錯誤;材料雖提到了工人階級與農民,但未提及建立“工農聯盟”,D項錯誤。9、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在認真地分析了中國國情的情況下,提出了民主革命綱領,認為當時中國國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主要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中國共產黨最迫切的任務聯合國民黨等革命黨派以及其他革命團體,建立民主主義聯合戰線,故B正確;1923年中國共產黨確立與國民黨合作的方針,排除A;國共第一次合作,中國共產黨沒有重視掌握國民革命領導權的問題,排除C;材料不能體現“系統地”闡述,排除D。10、B【解析】

由材料“18世紀本身值得驕傲的地方是從鍍銀的咖啡壺到刻紋的黃銅器皿和上漆的紙型托盤等全新細消費品的爆發”可知,消費需求的增加推動了生產的發展,從而推動了市場的拓展,故選B。奢侈品消費能助推工業革命的進程,但不可能是催生的關系,排除A;材料并未說明奢侈品與蒸汽機之間的關系,排除C;材料肯定奢侈品消費的意義,但不能夸大其作用,排除D。11、B【解析】

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政府大力移風易俗。“悵然若失”說明普通市民對社會變革一時不太適應,故B符合題意;材料只有個別人物對剪辮的態度,不能說明剪辮易服難以推廣,故A不符合題意;C沒有揭示事物的本質,故C不符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變革,故D不符合題意。12、D【解析】

據材料“拾遺補過”“廣知民事,為理道之助”等可知,皇帝經歷有限,需要有人幫助處理有關政務,內閣補充了中樞決策機制,故D選項正確;明朝內閣輔助皇帝處理政事,而不是擁有監察權,一定程度上弱化君主個人獨裁,故A、C選項錯誤;內閣不是法定的權力機構,故B選項錯誤。13、D【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詩經》是由東周時期孔子整理的,其記載古中原地區產有竹子;隋唐時期,在現今河南、陜西等地設有管理竹園的竹監司;到明初,黃河以北,已不見竹子大量種植;故可知竹子種植的變化反映了東周到明代初年的氣候變化,D項正確。材料強調東周到明代初年的氣候變化,沒有涉及竹子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排除A。竹子的歷史演變不是經濟的體現,且材料強調東周到明代初年的氣候變化,排除B。C項是對材料的片面解讀,而非整體認識,材料強調東周到明代初年的氣候變化,排除。14、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美國憲法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修訂,故A正確;材料沒有陳述美國憲法的完善歷程,而只是不斷修訂,B錯誤;談判和妥協是美國憲法的修訂方式,故C說法錯誤;D與材料無關。15、C【解析】試題分析:該題屬于史學研究方法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研究歷史的基本方法。題中的意思是對待世界近現代史的分期有兩種不同的認識,雖說只是時間不同,但第一種屬于階級斗爭的革命史觀,第二種屬于文明聯系的全球史觀,所以正確的因素是C項的史學觀念。考點:史學理論·史學研究·史學觀念16、A【解析】

廣州市對蔬菜流通體制進行改革發生在1978年7月,這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尚未召開,改革開放尚未拉開帷幕,所以此時的蔬菜價格改革為后來的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借鑒,故選A,排除BD;C選項“一致擁護”表述過于絕對,事實上,這次改革,菜價上浮40%,也曾引起部分民眾的抱怨與不滿,排除。故選A。17、A【解析】

柏林墻的修建說明德國分裂已經成為定局,A正確;蘇聯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陸交通以及美國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路交通均不是柏林墻危機表現,B和D項錯誤。C是兩極格局形成標志。18、C【解析】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期作品,主要是反對中世紀神權統治思想,不涉及圣經內容,C符合題意;A、B和D都與圣經有關,排除。19、D【解析】

材料是改革開放后,關于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情景的描述,說明基層民主得以進一步擴大,故選D;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實現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排除A;農村基層選舉和政府機構無關,材料信息不能說明直接選舉全面展開,排除B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像其他遍及中國的近五十萬個村莊一樣,他們很快就要透過選舉推舉你們當地的領導”,聯系所學我國基層民主建設成就分析解答。20、A【解析】

由“人人皆可通過占卜祭祀溝通天神”到“溝通神靈、祭祀天地的特權統歸于專職巫師”可知,貴族壟斷神權推動了早期國家的形成,A項正確;階級分化的源頭是生產力的發展,不是神權和祭祀的出現,B項錯誤;材料中的現象促使王權與神權的結合而非分離,C項錯誤;少數人控制神權的遠古時期并未建立起專制統治,D項錯誤。21、C【解析】

材料“1912年”“簇簇然幾乎無一不頭戴洋帽”“外洋衣帽暢銷全國”說明辛亥革命引發的政治變革促進生活變遷,故選C;近代中國新舊并存,傳統服飾并未消失,排除A;材料沒有涉及民族服飾工業的信息,排除B;西式服飾在中國的流行說明中外服飾文化可以兼容,D錯誤。22、C【解析】

“又割,強迫開埠膠州,竟欲瓜分中國”指的是甲午戰爭后,《馬關條約》的簽訂,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故C項符合題意;AB項沒有割讓,排除;D項在這之后,不符合題意,排除;23、B【解析】

五祀衛鼎是出土文物,史料劃分上屬于一手史料,因此其內壁銘文能為后人研究當時的社會狀況提供較為可信的史料,B正確;文獻記載的史料價值不如出土文物,排除A;銘文帶有主觀色彩,排除C;青銅器本身不屬于歷史敘述,排除D。24、A【解析】

秦朝經過商鞅變法,實行廢井田,開阡陌,統一度量衡等措施,一躍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故A正確。秦國地處西部,地理位置偏僻,B錯誤。材料沒有體現秦國繼承西周傳統,C錯誤。郡縣制起源于春秋時期,不是秦國首創,D錯誤。25、C【解析】

從材料中的工業和商業的利益卻幾乎全無代表,說明工業資產階級要進入國家政權,通過1832年議會改革,擴大了工業資本家的政治權力,這是工業革命的影響,C正確;從材料“大貴族的所有利益已經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商業者的利益卻幾乎全無代表……”可以看出工業和商業資產階級的利益,沒有得到完全的滿足,議會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說明已經進入君主立憲時代,“光榮革命”時間是1688年,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AB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從材料可以看出,工業和商業資產階級的利益,沒有得到完全的滿足,不是說無產階級的利益要求,排除D。26、B【解析】

依據材料“通過了英國脫歐協議”并結合歐盟的發展可知,英國脫離了歐盟影響了歐盟一體化進程,表明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受到重大的挑戰。B正確;歐盟是一個政治、經濟一體化的組織,A錯誤;英國脫離歐盟是歐洲議會投票的結果,體現了歐洲議會的作用,C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經濟區域集團化的挑戰,而不是經濟全球化的新模式,不符合材料主旨,D錯誤。故選B。27、B【解析】

材料只是提到明代存在工商業市鎮,但無法體現“開始興起”,排除A;材料中系列工商業市鎮的涌現,反映了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繁榮,故選B;材料反映的短途貿易而非長途販運,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區域交通網絡,排除D。28、C【解析】

根據“《夏小正》記載每月的物候、氣象、星象和有關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歷法記錄”“《夏小正》是成書于戰國的農業著作,篇中涉及蠶桑、畜牧、漁獵、采集活動”可知,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對《夏小正》的認識也存在差異,故C正確;學者爭論過大的史料并非沒有價值,排除A;表述過于絕對,排除B;D表述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29、A【解析】

材料“保持一種斯多噶派式的漠然”“回歸過去的空幻而單純的生活”“極為幽懸,一如謎語”表明該思想家的思想帶有無為的思想。結合百家爭鳴可知,“他”指的是老子。A正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禮”,材料未體現,B錯誤;荀子主張制天命而用之,材料未體現,C錯誤;墨子提出“兼愛”“非攻”“尚賢”的主張,材料未體現,D錯誤。故選A。30、C【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西方國家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較高,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負擔,制約了國家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七十年代許多國家經濟進入“滯漲”狀態;80年代以后,許多西方國家開始減少福利開支,國家經濟開始復蘇,故C符合題意;據材料“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并結合所學可知,社會保障支出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負擔,制約了國家經濟的發展,A錯誤;材料沒有涉及“社會福利覆蓋面”,B與題意無關;據材料可知,材料強調的是“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D不是材料主旨。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內容:設立司法機構;保持司法體制的獨立;司法人員保持中立;選用專業的法律人才。(2)評價:建立了近代意義上的司法體制;有利于維持北洋政府的統治;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司法建設奠定了基礎。改革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制度設計與執行存在出入;受政局影響,改革節奏的波動性較大。【解析】

(1)內容:根據材料“北洋政府按照西方國家的司法改革要求,改革了舊有法制,設立了司法機構”可知,司法改革中設立司法機構;根據材料“司法體制的獨立是司法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如審判機構與檢察機構的分立,易受干擾的行政法院——平政院獨立于立法、行政及普通法院之外,直隸于大總統”可知,改革中保持司法體制的獨立,司法人員保持中立;根據材料“對于法律人才的選用,強調專業化,重視法官素質,側重于留學西方法學畢業生并在社會上素有聲望的人”可知,選用專業的法律人才。(2)評價:根據材料“北洋政府的司法改革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會的認可,逐步建立起了審判、檢察、監獄、律師等一整套近代意義上的司法體制”可知,北洋政府通過改革建立了近代意義上的司法體制,得到了社會認可,有利于維持北洋政府的統治;根據材料“為南京國民政府司法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可知,改革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司法建設奠定了基礎。根據材料“改革了舊有法制,設立了司法機構,但依然按照中央和地方兩個層級設置司法機構。”可知,改革具有保守性;根據材料“政局的動蕩不定直接影響了北洋時期的司法改革節奏,影響到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