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二暑假語文組合練習(1)文言文+古詩(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4年新高二暑假語文組合練習(1)文言文+古詩(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4年新高二暑假語文組合練習(1)文言文+古詩(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4年新高二暑假語文組合練習(1)文言文+古詩(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4年新高二暑假語文組合練習(1)文言文+古詩(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文言文閱讀【新課標卷地區選做】(湖北·高二名校聯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材料一:晉平公出言而不當,師曠舉琴而撞之,跌衽宮壁。左右欲涂之,平公曰:“舍之!以此為寡人失。”孔子聞之曰:“平公非不痛其體也,欲來諫者也。”韓子聞之曰:“群臣失禮而弗誅是縱過也有以也夫平公之不霸也。”故賓有見人于宓子者,賓出,宓子曰:“子之賓獨有三過:望我而笑,是攓①也;談語而不稱師,是返②也;交淺而言深,是亂也。”賓曰:“望君而笑,是公也;談語而不稱師,是通也;交淺而言深,是忠也。”故賓之容一體也,或以為君子,或以為小人,所自視之異也。故趣舍合,即言忠而益親;身疏,即謀當而見疑。親母為其子治挖禿,而血流至耳,見者以為其愛之至也;使在于繼母,則過者以為嫉也。事之情一也,所從觀者異也。今吾雖欲正身而待物,庸遽知世之所自窺我者乎?若轉化而與世競走,譬猶逃雨也,無之而不濡。故終身隸于人,辟若伣③之見風也,無須臾之間定矣。故圣人體道反性,不化以待化,則幾于免矣。(節選自《淮南子第十一卷齊俗訓》)材料二: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節選自《柳宗元集十七卷種樹郭橐駝傳》)【注】:①攓:簡慢。②返:背反。③伣:古代測量風力、風向的裝置。1.材料中文字加粗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群臣失禮A而弗誅B是C縱過D也E有以F也G夫平公之不H霸也。2.下列對材料中標紅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欲來諫者也”與“悟已往之不諫”《歸去來兮辭》中的“諫”含義不同。B.材料一中的“事之情一也”與“固知一死生為虛誕”(《蘭亭集序》)中的“一”詞性不同。C.材料一中“或以為小人”與材料二“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中的“小人”含義相同。D.材料一中“若轉化而與世競走”與材料二“若甚憐焉”中的“若”含義不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平公言語不恰當,師曠舉琴砸向平公,琴越過平公衣袖砸到墻壁上,平公卻不讓侍從把砸壞的墻補上,想以此作為自己過錯的記載。B.宓子的門客引見了另一位賓客見宓子,對這個賓客同樣的言行,宓子和門客的看法完全不同,說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C.材料一認為圣人與“道”融為一體,返歸本性,以不變之“道體”應付萬變之世界,這樣也就差不多達到免受世俗之難了。D.材料二借郭橐駝之口,指出了“長人者”政令頻出的危害,批評了當時唐朝地方官吏擾民的行為,反映了作者對于改革弊政的愿望。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故趣舍合,即言忠而益親;身疏,即謀當而見疑。(2)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5.這兩則材料都是有寓言性質的古文,說理方式多樣,請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共同使用的兩種說理方法,并各作簡要分析。【全國卷地區選做】(內蒙古·名校聯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材料一:宋世待宦者甚嚴。太祖初定天下,掖庭給事不過五十人,宦寺中年方許養子為后。又詔臣僚家毋私蓄閹人民間有閹童孺為貨鬻者論死去唐未遠有所懲也。厥后,太宗卻宰相之請,不授王繼恩宣徽;真宗欲以劉承規為節度使,宰相持不可而止。中更主幼母后聽政者凡三朝,在于前代,豈非宦者用事之秋乎!祖宗之法嚴,宰相之權重,貂珰有懷奸慝,旋踵屏除,君臣相與防微杜漸之慮深矣。然而童貫、梁師成之禍,亦豈細哉!苗、劉之逆,亦宦者所激也。《坊記》曰:“君子之道,辟則坊與,大為之坊,民猶逾之。”可不戒哉!作《宦者傳》。(選自《宋史·宦官傳序》,有刪改)材料二:開元、天寶中,宮嬪大率至四萬,宦官黃衣以上三千員,衣朱紫千余人。其稱旨者輒拜三品將軍,列戟于門。其在殿頭供奉,委任華重,持節傳命,光焰殷殷動四方。所至郡縣奔走,獻遺至萬計。修功德,市禽鳥,一為之使,猶且數千緡。監軍持權,節度返出其下,于是甲舍、名園、上腴之田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肅、代庸弱,倚為捍衛,故輔國以尚父顯,元振以援立奮,朝恩以軍容重,然猶未得常主兵也。德宗懲艾泚賊,故以左右神策、天威等軍委宦者主之,置護軍中尉、中護軍,分提禁兵,是以威柄下遷,政在宦人,舉手伸縮,便有輕重。至慓士奇材,則養以為子;巨鎮強藩,則爭出我門。小人之情,猥險無顧藉,又日夕侍天子,狎則無威,習則不疑,故昏君蔽于所昵,英主禍生所忽。玄宗以遷崩,憲(宗)、敬(宗)以弒殞,文(宗)以憂憤,至昭(宗)而天下亡矣。禍始開元,被于天祐,兇愎參會,黨類殲滅,王室從而潰喪,譬猶灼火攻蟲,蟲盡木焚,詎不哀哉!跡其殘氣不剛,柔情易遷,褒則無上,怖則生怨,借之權則專,為禍則迫而近,緩相攻,急相一,此小人常勢也。噫!梟狐不神,天與之昏,末如亂何。(選自《新唐書·宦官傳序》,有刪改)6.材料一文字加粗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又詔A臣僚家B毋私蓄閹人C民間有閹童孺D為貨鬻者E論死F去唐G未遠H有所懲也。7.下列對材料中標紅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微,微小,指事物的苗頭,今天人們還常用到“防微杜漸”這個成語。B.拜,這里指授予官職;在古代還表示恭敬的禮節,雙手合于胸前,頭低到挨著手。C.“王室從而潰喪”與“齊與楚從親”(《屈原列傳》)兩句中的“從”詞義不同。D.“柔情易遷”與“而遷徙之徒也”(《過秦論》)兩句中的“遷”詞義相同。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朝也曾面臨著新君年幼而母后聽政的情形,但由于祖宗法律的嚴格和宰相的權高位重,避免了前朝的覆轍,沒有讓宦官掌權。B.材料一引用《坊記》的內容,指出君子的治民之道,雖然周密地設防,但是百姓中還是有人會犯規;還闡述了創作《宦者傳》的原因。C.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宦官得到重用,尤其是在殿頭聽候派遣的宦官,持節傳達命令,向郡縣官員索要財物饋贈,氣焰震動四方。D.宦官沒有剛氣,陰柔無常,他們有權就專橫跋扈,形勢緩和了就互相攻擊,形勢急迫了就合為一伙,表現出小人的通常情狀。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然而童貫、梁師成之禍,亦豈細哉!苗、劉之逆,亦宦者所激也。(2)狎則無威,習則不疑,故昏君蔽于所昵,英主禍生所忽。10.宋朝和唐朝對待宦官的態度明顯不同,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說明。詩歌閱讀【各地區適用】(福建福州·六校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寄韓潮州愈①賈島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隔嶺篇章②來華岳,出關書信過瀧流。峰懸驛路殘云斷,海浸城根老樹秋。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③。【注】①唐憲宗迎佛骨,韓愈上表切諫,觸怒皇帝,被貶為潮州刺史。②篇章:韓愈赴潮州途中創作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有“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句。③浪西樓:地處潮州。1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表達了詩人與韓愈不同尋常的交情,寫詩人的心早與友人同乘蘭舟,直達潮州那潮水的盡頭。B.頷聯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膽相照。友人這一腔忠憤的“篇章”隔著秦嶺傳來,詩人馳書慰問。C.頸聯“海浸城根老樹秋”,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濕,詩句形象貼切地寫出友人貶官路上的險阻。D.尾聯詩人想象韓愈在讀到此詩時,潮州那瘴氣一掃而空,樓閣月明,銀輝遍灑,一片澄澈的景象。12.本詩的尾聯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都借用了“月亮”這一意象。試分析二者表達情感的異同。(陜西西安·高二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題目。初發夷陵①【南宋】陸游雷動江邊鼓吹雄,百灘過盡失途窮。山平水遠蒼茫外,地辟天開指顧中。俊鶻橫飛遙掠岸,大魚騰出欲凌空。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②舞便風。【注】①孝宗淳熙五年,陸游在度過八年的川陜生活后奉詔出蜀東歸,往臨安廷對。此詩作于船出三峽到達夷陵(今湖北宜昌)后再出發時。②黃旗:古代軍中用旗,此處借指船上的旗幟。13.下列對本詩寫景筆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以聽覺寫船出三峽,再側面點染船闖險灘。B.頷聯寫景遠近結合,江天一色,畫面壯闊立體。C.頸聯從天空到水面,鶻飛魚躍,景象生動傳神。D.中間兩聯寫景動靜、點面結合,虛實互為映襯。14.尾聯以問答抒情,請結合全詩和注釋對此作賞析。答案與解析1.BEG2.C【解析】A.前一個“諫”是“直諫”,后一個是“挽回”:B.前中前一個是形容詞,“一樣”,后一個是動詞,看作一樣;C.前一個是“人格卑鄙的人”,后一個是“小民,平民百姓”,含義不同;D.前一個是“如果”,后一個是“好像”。故選C。3.B【解析】原因錯,是“所自視之異也”,即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4.(1)因此取舍相合的人,就會因言論忠直而更加親近;與自己疏遠的人,即使謀劃得當也要被懷疑。(2)我郭橐駝不是能夠使樹木活得長久而且生長茂盛,(只不過)能夠順應樹木的天性,來使它依照本性生長罷了。5.對比、比喻(或答類比)。①對比,如材料一把孔子和韓非子的看法作對比,把宓子的看法和門客的看法作對比,看親生母親和后母為兒子治禿瘡流血的心理對比,;材料二把郭橐駝與“他植者”在種樹方面的態度、做法、結果作對比;②比喻(或答類比),如材料一將“轉化而與世競走”,比喻為逃雨,將“終身隸于人”比喻為“伣之見風”;材料二把“官理”比作種樹之道,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參考譯文】材料一:晉平公說話不適當,師曠舉琴砸向平公,琴越過平公衣袖砸到墻壁上。左右侍從要把墻壁砸壞的地方補上,平公說:“留下它!用它來記載我的過失。”孔子聽到這件事說:“平公不是不痛惜自己的身體,(只不過)想要以此使天下直諫之士歸附。”韓非子聽到后說:“大臣喪失禮節而不殺他,這是放縱過失。平公不能稱霸,是有原因的了。”有位門客給宓子賤引見一位賓客,賓客離開后,宓子說:“你的賓客有三個過失:望著我發笑,這是簡慢的表現;談話卻不稱贊老師,這是違背師道;交接淺而談的深,這是擾亂政事。”門客說:“望著您而發笑,這是恭敬的表現;談話之中不稱頌老師,這是變通的做法;交接淺而談的深,這是忠誠的行為。”那位賓客的容貌舉止是一樣的,有的人認為他是君子,有的人認為他是小人,各人看問題的角度是不同的。因此取舍相合的人,就會因忠直之言而更加親近;與自己疏遠的人,就是謀劃得當也要被懷疑。親生母親為兒子治療禿瘡,弄得鮮血流到耳朵邊,看到的人認為她的愛心是那樣的深;假使這樣做的是后母,那么經過的人就認為是出于嫉恨的原因。事情的狀況是一樣的,各人所觀察的立場是不同的。現在我即使想使自己身形端正來對待外物,又怎么知道世上的人是怎樣看待我的呢?如果轉變和世俗之人一起爭逐奔跑,這樣就像躲避大雨一樣,沒有什么地方不被沾濕的。因此終身隸屬于他人,比如就像見到風一樣,沒有一刻的時間是平靜的。因此圣人依據道而返回到本性上去,用不變化的道去對待萬物的變化,那么就差不多可以免除世難了。材料二:有人問他(種樹種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說:“我郭橐駝不是能夠使樹木活得長久而且生長茂盛,只不過能夠順應樹木的天性,來使它依照本性生長罷了。但凡種樹的方法,樹根要舒展,培土要平均,根下的土要用原來培育樹苗的土,搗土要結實。已經這樣完成了,就不要再動,不要再惦記它,離開后就不再去照看它。栽種時要像對待孩子那樣(細心呵護),栽好后要像丟棄它一樣(放在一邊),那么樹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習性就得以實現。所以我只不過不妨礙它的生長罷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長得高大茂盛的辦法;只不過不損傷它的果實罷了,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實結得早又多的辦法。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樹根拳曲又換了新土,他培土的時候,不是過緊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夠和這種做法相反的人,就是又養護太過,過分擔心它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經離開了,又回頭去看看。更嚴重的,用指甲劃破樹皮來察看它是活著還是枯死了,動搖樹根看土搗得實不實,這樣就一天天背離了樹木的天性了。”問的人說:“把你種樹的方法,移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嗎?”橐駝說:“我只知道種樹罷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職業。但是我住在鄉里,看見那些做官的人喜好多發政令,好像是很愛(百姓),但到頭來給他們造成了災難。早晚那些小吏(都)跑來大喊:‘長官命令:催促你們耕地,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獲,早些煮繭抽絲,早些織你們的布,養育你們的小孩,喂大你們的雞和豬。’一會兒打鼓聚攏鄉民,一會兒敲梆子召集大家。我們小民停止吃飯來慰勞官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們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所以我們困苦并且疲倦。像這樣(治民反而擾民)的官,與干我這一行的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6.CFH【解析】又詔臣僚家毋私蓄閹人,民間有閹童孺為貨鬻者論死。去唐未遠,有所懲也。7.D【解析】兩句中的“遷”詞義不同,前者為“變遷、變更”,后者為“遷移”。8.C【解析】“向郡縣官員索要財物饋贈”于文無據。9.(1)盡管這樣,但是童貫、梁師成的禍患,又難道是微小的嗎!苗、劉的叛逆,也是被宦官激起的呀。(2)過于親近就無威嚴,過于熟悉就不猜疑,所以昏庸的君主被親昵的人蒙蔽,英明的君主因疏忽(的事)而產生禍端。10.①宋朝對待宦官十分嚴格,在后宮供養的宦官數量少,并有嚴格的規定,君臣協力防微杜漸,對心懷邪惡之念的宦官立即去除。②唐朝供養的宦官數量多,皇帝對宦官賞賜豐厚,對宦官過分倚重,逐漸讓宦官參與朝政,掌握兵權。【參考譯文】材料一:宋朝對待宦官十分嚴格。太祖剛剛平定天下時,在后宮供養的宦官不超過五十個人,宦官到中年才允許收養義子作為后代。又下詔大臣家中不許私下蓄養被閹割的人,民間有閹割幼童進行販賣的要判處死刑。距離唐代尚未久遠,是有所懲戒的。此后,太宗拒絕宰相的請求,不授予王繼恩宣徽使;真宗想任用劉承規做節度使,宰相認為不可行而停止。其間新君年幼母后聽政的情形總共有三次,在前代,難道不是宦官掌權的時代嗎!祖宗的法度嚴格,宰相的權力重大,宦官中有人心懷邪惡之念,立即去除,君臣協力防微杜漸的思慮深遠。盡管這樣,但是童貫、梁師成的禍患,又難道是微小的嗎!苗、劉的叛逆,也是被宦官激起的呀。《坊記》說:“君子的治民之道,就好像防止河水漫溢堤防,(雖然)周密地為之設防,(但是)百姓中還是有人犯規。”怎能不引以為戒呢!因此作《宦者傳》。材料二:開元、天寶年間,宮嬪大概達到四萬人,宦官黃衣以上三千人,穿朱衣紫衣的有一千多人。其中皇上滿意的動輒就拜三品將軍,在門前列戟。那些在殿頭聽候派遣的,委任既重要又顯赫,持節傳達命令,氣焰震動四方。所到之處郡縣官員為之奔走,貢獻饋贈數以萬計。還有修功德,買禽鳥,每次出使,可得錢幾千緡。監軍掌權,節度使反而在他們之下。于是屬于宦官名下的頭等府第、著名園林、上等肥沃之田在京畿占了一半。肅宗、代宗平庸懦弱,依靠宦官來捍衛,所以輔國以尚父的身份榮顯,元振以擁立的功勞富貴,朝恩以觀軍容使尊重,但還沒有能夠經常手握兵權。德宗鑒于朱泚叛亂的教訓,所以把左右神策軍、天威軍等軍都委任宦官主持,設置護軍中尉、中護軍,分別掌管禁兵,因此權威下移,宦官當政,舉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