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6篇_第1頁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6篇_第2頁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6篇_第3頁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6篇_第4頁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6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6篇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復習兩位數乘除法。

2.在具體的情景中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兩位數乘除法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兩步(或三步)的應用題。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水對我們人類來說非常重要,世界的個別地區已經開始缺水,我們為了節約水源,大家應該從小行動起來,養成人人節約用水的習慣,你看小胖家行動的如何?

二、新課探究

(一)探究??

小胖的想法和我們是一樣的,他決定從身邊的小事的做起,節約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節約水30千克。

你能根據這個條件提出一些什么數學問題呢?

學生反饋:一周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

一個月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計算)

一年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計算)

你們能幫他算一算嗎?學生練習、匯報

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數量關系是什么?怎樣列算式?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當因數末尾有零的時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零,就在得到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零。

(二)探究二

實際上節約水資源也可以節約水費的開支,關于水費的問題小兔幫小胖算了這樣一筆帳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繳了1224元的水費,它想請大家幫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個月繳多少元的水費?

學生練習、匯報,由學生自己講解

(問: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數量關系是什么?怎樣列算式?)

一年的水費÷12個月=平均每月要繳的元數

1224÷12=102(元)

問:在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時候,你又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呢?

出示:從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夠除就用“0”來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準備平均每個月比去年節省4元水費,照這樣計算,今年預計一共要繳多少元水費?

問:這里哪些詞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來?“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樣”的計算呢?

請大家自己試著做一做,有困難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學生嘗試、匯報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師:①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②這三種解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

③這樣的兩、三步計算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三、課內練習

1.練習一:計算下列各題

45×12=45×102=450×1200=504÷14=4284÷14=32640÷32=

師:在計算的時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2.練習二:括號中應填幾?

()×32=2561430÷()=13()÷109=109128+()=2987

括號里的數該如何求?

3.練習三:實際運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館練習游泳。(從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樣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們倆誰游得快呢?如果他們同時出發,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課堂小結

1.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2.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圓括號的要先算圓括號里的。

板書

復習兩位數乘、除

1224÷12=102(千克)答:略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圓括號的要先算圓括號里的。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鞏固除法法則、估算及驗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筆算除法計算的過程,鞏固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算和認真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商的位置。

教學難點: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教具圖片、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教師導學

一、復習導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個70

3)()÷()=20……19,除數最小是()

4)322÷40的商寫在()位上。

5)475與195的差里有()個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7)有163個雞蛋,每30個裝一箱,這些雞蛋需要()個箱子。

3、說說怎樣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二、練習內容

1、計算

346÷42171÷571674÷93876÷7320xx÷8710332÷84

2、計算并驗算

4814÷838445÷333243÷471827÷631568÷282669÷36

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適當的數字,再計算。

商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

()25÷38()76÷27

()96÷82()04÷64

解決問題;

1)一個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買幾個排球?

2)一部電話機94元,一部掃描機846元,掃描機的單價是電話機的幾倍?

3)探究題

小英做一道除法題時,把除數48看成84,結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確的商是多少?

4)競賽題

三、總結

通過這幾節課的學習,你學會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了嗎?說說怎樣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四、作業

91頁5----8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經歷量角器的形成過程,認識量角器。

2.會使用量角器正確測量角的度數。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夠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

1.靈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據測量的情況,區分內、外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張練習紙,兩種量角工具(單個小角和半圓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兩個角,角一和角二)課前紀翔和李毅畫了兩個角,讓我幫忙比較大小,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幫他倆比較一下,哪一個角大?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此處更改為直接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貼近生活,引出矛盾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1.測量工具的選擇

看到這四個字,你有什么問題?(用什么量?怎么量?……)咱們一個個的來解決,先看第一個問題“用什么量?”誰來猜猜看?(尺子……)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誰說的對呢?咱們一起想一下以前學過的有關測量的知識,能不能有所啟發。(課件)線段的測量和面積的測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來測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線段的長度測量大線段的長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積來測量大圖形的面積,應該用小角來測量大角。)

2.兩種量角工具的選擇

(1)用單個小角量角

用單個小角量一量練習紙一上的角一是幾個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兩個小角。)那么角二是幾個小角呢?試著量一量。(學生演示)這次需要四個小角,有沒有比較簡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來呢?

(此處,更改為量取四個小角的角,比較麻煩,從而引出半圓量角工具。四個小角的目的讓學生知道每個小角的頂點都聚在一個點上,就是半圓量角工具的中心,為后續角的度量打下基礎。)

(2)連在一起的角

我們可以將這些小角連在一起,組成這樣一個量角工具(出示半圓)。我們再用這第二種工具來量一量角2是多少個角?(4個小角)用第二種工具來量角3是多少個角?(3個半小角)

?設計意圖:4個小角制造麻煩,促使改進量角工具為半圓量角工具,更為簡單快捷。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每個小角的頂點都在半圓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個半小角制造認識的沖突,促使學生思考改進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進量角工具

(1)同學們能不能想辦法改動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們的測量結果精確的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呢?(課件)將每一小角再分成兩個小角,數出一共有七個小角。

(2)給量角工具標上數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個一個的數,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個辦法,不用一個一個的數,一眼就能看出這是12呢?

開始的這條邊上應該表上數字幾?想想我們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時,都是從刻度幾開始的?

(3)再測量一個角,但是還是不能用一個整數表示,怎么辦呢?(課件)把每個小角平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個更小的角?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數出7個、12個角,體會到一個個數比較麻煩,引發出進一步改進量角器的必要。】

4.簡化量角工具

看看現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簡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幾乎是一樣的。

5.量角器上讀角

(1)認識一度角

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叫做一度角。記作“1°”。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那兩個一度角是幾度角?三個一度角是幾度角?

(2)認識幾度角

①認識5度,145度角。②反方向讀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辦法不用計算不用數,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設計意圖:認識角的計量單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時引發讀角過程中的矛盾沖突,引出外刻度。】

6.認識量角器各部分名稱

量角器外圈數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內圈數字叫內刻度。量角器有兩個0刻度線,分別對應著內外刻度。所有小角頂點聚集在一起的這個點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學們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師一起說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

7.(1)讀出下列各角的度數

開口向右70度角和開口向左60度角,開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內刻度,開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號練習紙上畫出下列各角(注意強調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刻度線)90°,180°,120°,60°(強調內外刻度兩種表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區分和使用內刻度和外刻度,在會讀的基礎上正確的畫出各個角。】

(此處增加開口向右70度角和開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紙上畫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內外角,也為量角做好了準備。)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試著量一量3號練習紙上角一的大小。(學生操作演示)強調注意中心點對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對齊,看是內刻度還是外刻度并讀出度數。

(4)量一量3號練習紙上其余各角的度數。

三、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4

一、導入

1、(出示圖片)師:這是什么?(——爬山虎),真聰明,一眼就看出來了。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片關于爬山虎的文章。板書課題:35爬山虎的腳

2、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小節

1、師:爬山虎長在哪里呢?

出示:學校操場北邊墻上滿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墻爬上去,在房頂上占了一大片地方。(指名讀)

師:“滿”你能給他換個字說說嗎?(全,都)

放到句子中去讀一讀。

(二)學習第二小節

1、課文是怎么介紹爬山虎的?請你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從哪兩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

2、交流,根據交流,板書:葉子腳

3、指一名朗讀第二小節。其他同學想一想,是怎么描寫爬山虎的葉子的?

(1)顏色

(出示)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很小,是嫩紅的,不幾天就變成嫩綠的。葉子長大了,綠得那么鮮艷,讓人看著非常舒服。(指名朗讀)

1、師: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

交流,板書:嫩紅——嫩綠——綠

2、

(2)怎么長

(出示)它們一順兒朝下,均勻地鋪在墻上,沒有重疊,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指名朗讀)

“拂”換個字說說他的意思

“漾,”誰來學習這個字,書空

板書:均??

三、仔細品味

1、課文的題目是《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要寫爬山虎的葉子呢?(正因為爬山虎的腳努力地爬,才有滿墻碧綠碧綠的葉子)

2、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得呢?自讀345節,完成填空: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長的反面,形狀,顏色是的。

交流劃的內容,我來介紹爬山虎的腳。

3、爬山虎的`腳和蝸牛的觸角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我們來看看圖片。(渦,最后一筆是點)是呀,觀察多仔細呀,我們也來做一做觀察仔細的人,你還能用什么來形容爬山虎的腳?(學生自由想象)

4、(像蛟龍的爪子)

是啊,爬山虎的腳到底是怎么爬墻的呢?(交流句子)

板書:巴住墻拉嫩莖緊貼

原來爬山虎是這樣爬墻的,怪不得說爬山虎的腳像蛟龍的爪子,那么有力,能夠緊緊地抓住墻壁。我們一起來讀好這一小節。

5、爬山虎的腳還有什么小秘密呢?

沒觸著:萎了(誰來理解)

觸著:變成灰色的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2、學習的觀察方法,培養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

教具準備

1、實物展示臺。

2、學生準備水彩筆。

3、爬山虎實物。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過程

一出示實物,引入:

認識這種植物嗎?對,它叫爬山虎。你們知道它什么特點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看來你真是個會觀察的孩子。葉圣陶爺爺不僅喜歡觀察,而且會觀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筆下的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看看是怎么觀察的,又是怎么寫的,自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教師巡視指導。

三、反饋讀書情況。

1、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讀。

2、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小組互讀,可以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點檢查生字、詞語的讀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讀了葉圣陶爺爺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點?你有什么感受?葉爺爺為什么會把爬山虎寫得那么生動具體?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具體了解爬山虎的特點,感受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致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引入語: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你們曾跟隨老師一起領略過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欣賞了世界上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感受了被稱為鳥的天堂的大榕樹給我們帶來的歡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更加仔細地去觀賞一種植物──爬山虎。讀課題。

一、請同學們看實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點?

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4、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讀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可以采取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補充后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分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8、為什么把葉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

a、腳的樣子;b、腳的形狀;c、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果。

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4、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教師巡視,拿一張好的評價)

5、這一段哪一個詞說明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

因為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么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根據以下幾個方面自己分組學習,看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學得更快。(老師巡視)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b、找出爬的動作詞;c、自己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1、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其它學生補充,教師充分表揚)

2、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嗎?

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學演示)

3、你們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學生可根據演示說出怎么爬。

4、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另一只腳,再巴住墻,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墻,所以才有葉圣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懂得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

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又怎么樣呢?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說)

(沒觸著墻的腳萎了,觸著墻的牢固,腳與墻有密切關系。)

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說明了這種關系呢?(第一自然段)

運用了首尾照應的方法,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男、女分開讀)

五、發散思維。

1、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葉圣陶爺爺學習什么?(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3、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牽牛花……)說說你它們的特點,好嗎?(學生說)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幾點還算可以:

1、學生通過課文內容完成爬山虎的腳的繪畫工作,并且培養了他們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在畫爬山虎的腳時,學生能夠真正的動手去畫,體現了語文與美術學科的整合。

2、課文在寫爬山虎的腳的時候,前后用了兩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句,開始把爬山虎的腳比作蝸牛的觸角,后來又把爬山虎的腳比作蛟龍的爪子,我把這兩個比喻句提出來,讓學生體會爬山虎的腳在生長過程中是有變化的,且讓學生體會的比喻句用得準確,恰當。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給學生提供了一些植物的素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細心觀察,進行段式訓練,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寫的作品給大家展示,共同進步。

當然,我覺得以下幾點不足:

1、首先是在兩分鐘訓練時,并沒有把學生的積極性帶動起來,使學生讀詞的聲音很小,在剛上課時,我檢測學生對于字詞的掌握情況,發現個別學生還是沒有掌握好字的讀音,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把讀準字音作為重點內容,對于個別學生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2、根據我聽課之后的想法,我認為在畫圖的時候進行小組合作能夠畫出準確、恰當的爬山虎的腳來。既可以培養了他們的團隊精神,又讓孩子們體會到了互幫互助完成任務的快樂感,在這一點上需要向其他老師學習。

3、有部分知識點講的不是很清楚,學生不容易理解,例如:在講到“一腳一腳”是否可以替換成“一步一步”時,并沒有給學生講出來,這個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向其他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由于教學經驗積累尚有許多不足,教學中,我還不能對重點詞進行比較的講解。

4、根據其他老師的評價,讓我認識到了,要結合自己的想法去講,別人的課件不是自己的想法,備課不充分導致沒用的話語比較多,讓學生的興趣降低。

5、在分析課文時,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我并沒有講出來,雖然我提到了這個問題,但是并沒人深入的為學生講解。那就是: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還要寫它的葉子呢?這個問題對于學生理解整篇文章的結構還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雖然課上我提出這個問題,但是我并沒有把這個問題說清楚,導致學生不理解。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改正以上的不足,多聽課,積累教學經驗。

6、在上課的時候對個別學生關注的不夠,對于這方面的能力要在平時的教學時多注意。

四年級觀潮教案兩課時教案篇6

教材分析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4、學習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5、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對生字中存在著“觸著墻”的“著”有個別學生讀錯,重點理解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通過學習學生使弄清了爬山虎的腳,莖,葉子,之間的相互聯系。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一、創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腳,這些都是動物的腳。,那你們有沒有見過不會走路的植物也長腳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葉圣陶爺爺寫的一篇文章今天《爬山虎的腳》。

二、理解課題,了解文章背景

①、本文的是誰?(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中國現代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

②、讀課題,想一想,這個課題圍繞什么來寫?讀了課題你想說點什么?

③、葉圣陶爺爺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三、檢查預習:

對爬山虎的了解情況、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匯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默讀、思考:

(1)這一段講了什么?

(2)你覺得爬山虎有什么特點?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么?(滿墻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1)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么變化?重點寫的是什么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2)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要寫第1、2自然段?

(3)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后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著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八、做練習3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自己留心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