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縣祥云祥華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第Ⅰ卷(6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2022年10月,科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拍攝到一個令人著迷的星云,形狀像一個鑰匙孔,被稱為“宇宙鑰匙孔”(如下圖),該星云是一顆恒星形成的遺跡,被命名為獵戶座V380,距離地球大約1500光年。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該星云()A.由氣體和塵埃組成B.屬類球狀天體C.主要成分是氧和氮D.密度大于地球2.獵戶座V380所處的天體系統是()A.地月系B.太陽系C.銀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1.A2.C〖解析〗【1題詳析】本題的關鍵點是掌握幾種主要天體的特征。星云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呈云霧狀外表的天體,主要物質是氫,A正確,B、C錯誤;地球屬于行星,主要由固態物質組成,與星云相比,地球的密度更大,D項錯誤。故選A。【2題詳析】本題的關鍵點是掌握天體系統的包含關系及范圍大小。由材料可知,獵戶座V380距離地球大約1500光年,不是太陽系中的天體,故不屬于地月系和太陽系,A、B項錯誤;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太陽與銀河系中心的距離約為2.6萬光年,獵戶座V380處在銀河系中,不屬于河外星系,C項正確、D項錯誤。故選C。美國“旅行者2號”探測器觀測木星和土星后繼續向太陽系邊緣飛行,又觀測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下圖是太陽系模擬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旅行者2號”探測器觀測的四個行星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⑧C.④⑤⑥⑦D.⑤⑥⑦⑧4.下列屬于天體的是()①與地球擦肩而過的哈雷彗星②中秋節時的月亮③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墜落的隕石④天空中飛行的飛機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3.D4.B〖解析〗【3題詳析】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結合太陽系模擬圖可知,⑤為木星,⑥為土星,⑦為天王星,⑧為海王星,根據題意,D項正確,ABC錯誤。故選D。【4題詳析】墜落于地表的隕石和天空中的飛機屬于地球的附屬物,不能稱為天體,③④錯誤,ACD錯誤;而彗星、流星體、月球、星云、恒星等都屬于天體,①②正確,B項正確。故選B。分屬于天琴座、天鷹座和天鵝座的織女星、牛郎星和天津四,組成了一個三角形,被稱為“夏季大三角”。夏季大三角在夏夜星點明亮,常被視為夏季星空的“路標”。星空中牛郎星和織女星隔著銀河遙遙相望。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牛郎星和織女星()A.屬于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B.體積和質量比地球大C.屬于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D.其光芒來自太陽的反射6.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陽的10.6倍,科學家推測在牛郎星周圍有潛在的宜居行星帶,判斷此類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據是()A.有與地球相近的宜居溫度B.有與地月系一樣的天體系統C.與恒星的距離接近日地距離D.能獲得與地球上相似的可見光〖答案〗5.B6.A〖解析〗【5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及材料可知,牛郎星、織女星在夏夜星點明亮,且隔著銀河遙遙相望,說明牛郎星、織女星自身能夠發光,且不會相互繞轉,故二者為恒星,屬于同一級別的天體系統,不圍繞太陽運轉,光芒來自自身,不是反射的太陽光,A、C、D項錯誤;恒星的質量與體積比地球大得多,B項正確。故選B。【6題詳析】行星存在生命的條件之一是有適宜的溫度,A項正確。有與地月系一樣的天體系統、能獲得與地球上相似的可見光都不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必要條件,B、D項錯誤。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陽的10.6倍,與牛郎星的距離接近日地距離的行星可能會溫度過高,不適宜生物生存,C項錯誤。故選A。2021年10月25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一顆距地球2800萬光年外的行星。該行星位于旋渦星系“梅西耶51a”,是目前人類發現的第一顆銀河系外行星。據科學家觀測,該行星的質量可能是地球的3倍,與恒星的距離和地球大致相等。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若該行星存在生命,則其具備的外部條件有()A.有液態水存在B.體積、質量與地球相似C.所繞恒星狀態穩定D.大氣成分與地球相似8.行星質量越大,引力越大。與地球相比,該行星()A.表面獲得恒星光照較多B.受外部小行星撞擊的概率較小C.相同坡度,河水的流速較慢D.大氣層較厚〖答案〗7.C8.D〖解析〗【7題詳析】題意限制為“行星存在生命的外部條件”,所繞恒星狀態穩定,給生命形成和演化創造穩定環境條件,這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外部條件之一,C符合題意;有液態水存在,體積、質量與地球相似,大氣成分與地球相似,對于生命存在也非常重要,但這屬于行星自身內部條件,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8題詳析】“梅西耶51a”質量是地球的3倍,則其引力更大,大氣層的厚度較地球要厚,大氣層越厚,D正確;題意表明,該行星與恒星距離和地球大致相等,加上該行星大氣較厚,對恒星光照的輻射削弱作用較強,因此表面獲得的恒生光照不一定比地球較多,A錯誤;該行星質量比地球大,引力比地球大,容易吸引外部的小行星,受小行星撞擊的概率有可能較大,B錯誤;由于該行星質量比地球大,引力比地球大,重力加速度較大,因此相同坡度條件下,該行星的河水的流速較快,C錯誤。故選D。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車——“祝融號”成功登陸火星,利用圍繞火星的“天問一號”環繞器為其向地球傳輸無線電信號提供中繼服務。下圖為“祝融號”火星探測車,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祝融號”上四塊大面積電池板的作用是利用太陽輻射()A.為其維持恒定的溫度B.為其正常運轉提供能量C.為其提供光能和生物能D.為其運動提供平衡保障10.對“天問一號”環繞器信號傳輸干擾最大的是()A.距日遠近B.宇宙射線C.耀斑爆發D.太陽輻射11.與地球相比,火星的特點是()A.是一顆行星B.距離太陽較近C.質量、體積較大D.表面溫度較低12.太陽、火星和“天問一號”環繞器一起構成了()級天體系統A.1B.2C.3D.4〖答案〗9.B10.C11.D12.B〖解析〗【9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天問一號”環繞器朝向太陽和背向太陽獲得的太陽能差異較大,造成無法依賴太陽輻射維持恒定的溫度,A錯誤;太陽輻射照射到電池板上轉化為“祝融號”運轉的能量,B正確:太陽輻射無法向“祝融號”提供生物能和平衡保障,CD錯誤。故選B。【10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天問一號”向地球傳輸數據利用的是無線電短波通信,太陽活動增強時,其發射的電磁波進入地球大氣層會引起電離層擾動,使地球上無線電短波通信受到影響,甚至出現短暫的中斷,因此太陽活動(耀斑爆發)會對數據傳輸造成干擾,C正確;與距日遠近關系不大,主要受地火距離遙遠的影響,會造成傳送信號延遲和衰減,A錯誤;宇宙射線、太陽輻射不會對數據傳輸造成干擾,BD錯誤。故選C。【11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火星也是一顆行星,A不符合題意;火星由于距離太陽較遠,表面溫度較地球低,故B錯誤,D正確;火星體積、質量較地球小,C錯誤。故選D。【12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太陽和火星(包括“天問一號”環繞器在內)及太陽系其它天體等構成了太陽系,火星和“天問一號”環繞器構成了類似于地月系,是低一級別的行星與衛星組成的天體系統,由此可知,三者構成了兩級天體系統,故B正確,排除ACD。故選B。讀農業諺語“魚靠水、娃靠娘,萬物生長靠太陽”,據此完下面小題。13.太陽巨大的能量來源于()A.化學反應B.核裂變反應C.核聚變反應D.電能轉化14.該農諺體現了太陽輻射為地球上的農作物提供()A.光、熱資源B.物質循環的原動力C.水和養分D.種子萌發的條件〖答案〗13.C14.A〖解析〗【13題詳析】太陽輻射的巨大能量主要來自在高溫和高壓狀態下,4個氫原子核經過一系列的聚變反應變成一個氦原子核,并釋放大量的熱量,C正確;太陽物質構成簡單,化學反應并不強烈,且化學反應產生的能量有限,不是太陽巨大的能量來源,A錯誤;太陽內部主要由最小的原子核物質構成,很難發生核裂變反應,太陽能量不來源于核裂變反應,B錯誤;太陽中不存在電能轉化,不是太陽巨大的能量來源,D錯誤;故選C。【14題詳析】太陽輻射是地球上生命活動和許多物質運動的能量源泉;太陽輻射直接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長發育均離不開太陽;所以“萬物生長靠太陽”體現了太陽輻射為農作物提供光熱資源,A正確。巖石圈物質循環的原動力一部分來自地球內部,并不是太陽輻射提供的,B錯誤;水和養分不是由太陽輻射直接帶來的,C錯誤;種植萌發的條件有很多,也可能是水分,其并不是太陽輻射直接帶來的,D錯誤。故選A。2023年2月10日,神舟十五號乘組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這是“天宮號”空間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天宮號”空間站距離地面約400千米,每9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空間站反射陽光,在一定條件下,地球上的人們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點劃過天空。下圖示意空間站、地球和太陽的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在軌“天宮號”空間站的天體級別類似于()A.月球B.火星C.彗星D.小行星16.人們肉眼看到明亮的光點劃過天空時,空間站最可能位于()A.甲B.乙C.丙D.丁〖答案〗15.A16.D〖解析〗【15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天宮號”空間站是人造地球衛星,圍繞地球運行,與月球的天體級別類似,都屬于地球的衛星,A正確,BCD錯誤。故選A。【16題詳析】本題的關鍵點是掌握太陽系中天體間的位置關系。當空間站位于甲、乙兩處時,處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太陽光太強,人們用肉眼無法看到空間站,A、B項錯誤;當空間站位于丙處時,太陽光線被地球遮擋,空間站無法反射太陽光,此時地球上的人們看不到空間站,C項錯誤;當空間站位于丁處時,地球上正對丁處的地方處于黃昏,天空不太明亮,而此時空間站又能夠反射太陽光,從地球上觀察空間站應為一個明亮的光點,且空間站運行速度較快,人們可以看到明亮的光點劃過天空,D項正確。故選D。宜居帶是指某恒星周圍一定距離的范圍,它是人們基于地球的生命保障條件來劃定的。2021年,科學家在恒星格利澤486的宜居帶上發現了一顆巖石行星,該行星距地球約26光年,被命名為格利澤486b。下圖為“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7.恒星格利澤486處于()A.地月系B.太陽系C.銀河系D.河外星系18.科學家在劃定格利澤486星系的宜居帶時,主要是根據該星系中()A.母恒星釋放能量的強弱B.母恒星運動速度的快慢C.巖石行星總數量的多少D.巖石行星距恒星的遠近19.行星格利澤486b所處的宜居帶應為()A.圓形B.環形C.扇形D.方形〖答案〗17.C18.A19.B〖解析〗【17題詳析】讀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示意圖”,可知半徑為137億光年的天體系統是總星系或可見宇宙,直徑為10萬光年的天體系統是銀河系,直徑為150億千米的天體系統是太陽系,月地距離為38.4萬千米的天體系統是地月系,恒星格利澤486的一顆行星距地球約26光年,遠大于太陽系直徑,再加上我們知道銀河系大約由2000億顆恒星組成,因此推斷恒星格利澤486位于銀河系中,C正確;而ABD三個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18題詳析】由材料宜居帶是指某恒星周圍一定距離的范圍,它是人們基于地球的生命保障條件來劃定的。"可知,首先,宜居帶本身是具有一定寬度范圍的環狀;其次,宜居帶與恒星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這是宜居帶位置劃定的表現;第三,宜居帶的位置劃定,最重要的是適合人類生存,也就是必須滿足地表溫度維持在15℃左右。而宜居帶獲得的最根本能量,來源于恒星提供多少能量。因此母恒星釋放能量的強弱從根本上決定了宜居帶的位置劃定,所以A正確;宜居帶內的這顆巖石行星,它距母恒星的遠近,能夠為宜居帶的位置劃定提供一定依據,但無法劃定宜居帶的寬度范圍,因此D錯誤;而宜居帶的位置和范圍劃定跟B項母恒星運動速度的快慢、C項巖石行星總數量的多少沒有什么必然聯系,因此B、C錯誤。綜上所述,故A正確。故選A。【19題詳析】由于行星格利澤486b是繞恒星格利澤486能夠公轉運動的,因此宜居帶的形態不可能是扇形和方形,因此C、D錯誤;由于“宜居帶是指某恒星周圍一定距離的范圍”,這說明宜居帶本身是具有一定寬度范圍的,因此排除A項,推斷可能是環形。故選B。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返回。嫦娥五號在月面工作期間,實現了國旗展開,該國旗采用了適應月球環境的新型復合材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嫦娥五號展示的國旗采用了適應月球環境的新型復合材料,推測該材料主要能()①耐高溫②抗嚴寒③防雨淋④防風吹⑤防強輻射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21.普通旗幟無法在月球飄揚,根本原因是()A.月球的質量較小B.月球與太陽的距離較遠C.月球與地球的距離較近D.月球沒有液態水〖答案〗20.C21.A〖解析〗【20題詳析】與地球相比,月球大氣極為稀薄,沒有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白天溫度高,夜晚溫度低,故材料需要耐高溫、抗嚴寒,①②正確;由于沒有大氣,月球表面沒有風雨等天氣現象,③④錯誤;由于沒有大氣的削弱作用,月球表面的太陽輻射和宇宙輻射較強,故材料需要能防強輻射,⑤正確。綜合上述分析,①②⑤組合正確,C正確,ABD錯誤,故選C。【21題詳析】月球質量、體積小,引力小,無法吸附大氣形成大氣層,月球表面沒有風,因此普通旗幟無法飄揚,A正確;月球繞地球公轉,因此月球與太陽的距離,接近于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與旗幟是否飄揚無關,且旗幟飄揚主要與大氣、風有關,BC錯誤;旗幟是否飄揚與大氣、風有關,與液態水無關,D錯誤。故選A。凌日和沖日是兩種天文現象。太陽系中的行星在繞日運行過程中有時會處在太陽與地球之間。這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可看到一小黑圓點在日面緩慢移動,這就是凌日現象(左圖)。所謂的沖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觀察的行星和太陽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該行星和太陽分別在地球的兩側,行星、地球、太陽排成一條直線(右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2.從地球上觀看,能夠發生凌日現象的是()A.金星與火星B.水星與金星C.木星與土星D.火星與木星23.下列關于行星沖日說法正確的是()A.水星沖日,明亮可見,便于觀測B.金星沖日,太陽光被地球阻擋,不可見C.木星沖日,亮度較大,適宜觀測D.天王星沖日,清晰可見,適于肉眼觀測〖答案〗22.B23.C〖解析〗【22題詳析】從地球上看,公轉軌道位于地球內側的行星能夠發生凌日現象,因此水星和金星存在凌日現象,B正確,火星、木星、土星公轉軌道都位于地球外側,ACD錯誤。故選B。【23題詳析】行星沖日是指在地球上觀察的行星和太陽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該行星和太陽分別在地球的兩側,行星、地球、太陽排成一條直線。木星由于距離地球較近,體積較大,亮度大,適宜觀測,C正確。水星和金星公轉軌道位于地球公轉軌道以內,不可能發生沖日,AB錯誤。天王星離地球太遠,肉眼無法觀測,D錯誤。故選C。讀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24.圖中關于“大氣上界”的說法正確的是()A.高空25km以下B.2000-3000km的高空C.80-120km的高空D.50-55km的高空25.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的分布規律是()A.北半球由低緯向高緯遞減B.南半球由高緯向低緯遞減C.北半球由低緯向高緯遞增D.南半球由高緯向低緯不變〖答案〗24.B25.A〖解析〗【24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陽輻射進入大氣后會被削弱,圖中大氣上界指的是2000~3000公里的高空,這個高度大氣密度與星際氣體密度約基本一致,在這里太陽輻射未進入大氣層,不會被削弱,B正確;高空25km以下為低層大氣,A錯誤;80-120km的高空屬于高層大氣,空氣密度小,但未接近星際密度,C錯誤;50-55km的高空,為平流層,D錯誤;故選B。【25題詳析】據圖可知,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由低緯14×109J/m2遞減至高緯度5×109J/m2,A正確,C錯誤;同理可推知,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的分布規律是由低緯向高緯遞減,BD錯誤;故選A。北京時間2020年5月29日20時太陽表面發生了自2017年10月以來的最大耀斑(如下圖所示)。此次太陽耀斑爆發造成了大量帶電粒子流“轟擊”地球高層大氣,引發高頻無線電通信大面積中斷,晝半球地區中斷時間超過1個小時。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6.此次太陽耀斑爆發對下列部門影響最小的是()A.航空運輸服務業B.廣播電視傳輸服務業C.衛星傳輸服務業D.電力生產和供應業27.此次太陽活動對我國短波通信的影響較小,原因可能是()A.我國適逢陰雨天氣,云層的反射作用強B.我國基本進入夜晚,背向太陽,受干擾少C.我國的緯度低,地球大氣層厚度大D.我國通信技術發達,抗電磁干擾能力強〖答案〗26.D27.B〖解析〗【26題詳析】太陽活動會影響地球的無線電短波通信,通過無線電傳輸相關信息的航空運輸服務業、廣播電視傳輸服務業和衛星傳輸服務業受太陽活動影響較大,ABC不符合題意。電力生產和供應業通過輸電線路傳輸電能,受太陽活動影響較小,D符合題意。故選D。【27題詳析】云層不能反射無線電短波,A錯誤。北京時間2017年9月6日20點02分,我國基本進入夜晚,進入夜半球,背向太陽受太陽活動干擾少,B正確。地球大氣層厚度大小差異不大,對太陽活動影響強弱干擾作用不大,C錯誤。我國通訊技術發達,但抗電磁干擾能力不足以使無線電短波通訊不受太陽活動影響,D錯誤。故選B。極光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發光現象,需要特殊的條件才能形成。下圖為天文愛好者拍攝的極光圖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8.如果你想拍攝到此照片,需要從網上提前查詢()A.太陽輻射強度B.太陽活動周期C.天氣預報情況D.八大行星位置29.你認為在我國可能拍攝到類似此照片的地點是()A.黑龍江漠河B.青藏高原C.海南三亞D.山東濟南〖答案〗28.B29.A〖解析〗【28題詳析】極光是由日冕物質拋射的高能粒子流沖進高緯度地區高層大氣,使空氣分子電離形成的,屬于太陽活動產生的現象。因此要想拍攝到極光,首先需要查詢太陽活動周期,B正確;太陽輻射強度、八大行星位置對太陽活動和極光現象沒有影響,AD錯誤;拍攝極光應選擇晴朗少云的夜晚,但需有極光現象才能拍攝,C錯誤。故選B。【29題詳析】日冕物質拋射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沖進高緯度地區高層大氣,使空氣分子發生電離,在高緯度地區形成美麗的極光現象,緯度較高的地區更容易看到極光。選項四個地區中,黑龍江漠河緯度最高,符合題意,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23年5月,浙江漁民在杭州灣灘涂發現中華鱟(hòu)(圖左)。鱟有“生物活化石”之稱,早在距今4億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圖右為地質年代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0.鱟出現的地質年代是()A.前寒武紀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31.下列地球演化歷史特點,發生在甲地質時期的是()A.蕨類植物繁盛B.出現三葉蟲C.哺乳動物繁生D.恐龍大繁生〖答案〗30.B31.D〖解析〗【30題詳析】由材料“鱟有“生物活化石”之稱,早在距今4億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可知其生活年代約為4億年左右,再根據地質年代示意圖可知,2.52-5.41億年為古生代,推知鱟出現的地質年代是古生代,B正確,ACD錯誤,故選B。【31題詳析】由圖可知,甲地質時期大致為古生代晚期到中生代末期,蕨類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繁盛,A錯誤;三葉蟲最早出現于寒武紀,在古生代早期達到頂峰,此后逐漸減少至滅絕,B錯誤;哺乳動物繁生在新生代,C錯誤;恐龍大繁生主要出現在中生代,D正確,故選D。下圖為三葉蟲生活時期的海洋環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2.推測圖中三葉蟲的生存環境為()A.常年高溫的火山B.寒冷黑暗的深海C.緯度較高的陸地D.陽光充足的淺海33.化石記錄顯示,在越古老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A.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復雜、越高等、水生的越多C.越簡單、越低等、陸生的越多D.越復雜、越高等、陸生的越多〖答案〗32.D33.A〖解析〗【32題詳析】三葉蟲在古生代早期海洋中廣泛分布,它喜歡生活陽光充足的、溫暖的淺海區域,以藻類植物、原生動物等為食,因此D符合題意;常年高溫的火山和緯度較高的陸地,為陸地環境,不符合題意,排除AC;寒冷黑暗的深海不利于生物(包括三葉蟲及其食物)生存,排除B。故選D。【33題詳析】生物起源于海洋,從海洋向陸地發展,生物總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向高級演化,因此越古老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的越多,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讀“甲、乙兩地巖層分布示意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34.與A巖層相比,Y巖層的形成時間()A.較早B.較晚C.相同D.無法判斷35.D地層中生物興盛的地質年代,甲地的地理環境可能是()A.炎熱干旱B.寒冷干燥C.熱帶海域D.森林密布36.B地層中生物興盛的植物是()A.孢子植物B.被子植物C.裸子植物D.蕨類植物〖答案〗34.B35.D36.D〖解析〗【34題詳析】A巖層有三葉蟲化石,形成時間最早,形成于古生代;Y巖層出現鳥類化石、恐龍化石,形成于中生代,形成時間晚于A巖層,B對,排除ACD。故選B。【35題詳析】D巖層出現植物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說明森林茂密,陸地面積擴大,地理環境不太可能是熱帶海域,D對,C錯;炎熱干旱和寒冷干燥,不可能出現茂密森林,AB錯。故選D。【36題詳析】A層含有三葉蟲化石,應是早古生代,B層位于A層上部,形成較A層晚,且B層含有魚類化石,應為晚古生代。結合所學知識,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B錯;中生代裸子植物極度興盛,C錯;孢子植物是指能產生孢子的植物總稱,主要包括藻類植物、地衣植物、菌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五類,晚古生代蕨類植物繁盛,D對,A錯。故選D。波是人們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下圖為地震波典型時距曲線(表示地震時縱波和橫波到達不同地震臺站所需的時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7.能穿過地核的波是()A.W1和W2皆可B.兩者皆無法通過C.W1D.W238.若某地震觀測臺站測得縱波、橫波到達時間差6分鐘,則該臺站的震中距最接近()A.3500kmB.4000kmC.4500kmD.5000km〖答案〗37.D38.C〖解析〗【37題詳析】地核指從地下2900km古登堡界面以下向內到地心的地球核心部分。圖中W2到達距離震中距5000km用時較少,波速更快,應該是縱波,W1是橫波;外核不能傳播橫波、縱波波速明顯下降,外核呈液態;因此能穿過地核的波是W2,D正確,排除ABC。故選D。【38題詳析】據圖可知,震中距為3500km時,縱波、橫波到達時間差約為5分鐘;震中距為4000km時,縱波、橫波到達時間差約為5.5分鐘;震中距為4500km時,縱波、橫波到達時間差約為6分鐘;震中距為5000km時,縱波、橫波到達時間差約為6.3分鐘,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讀地球圈層局部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9.圖中表示大氣圈的是()A.AB.BC.CD.D40.圖中A圈層()A.是一個連續且規則的圈層B.是一個規則但不連續的圈層C.由氣體和懸浮物質組成D.由堅硬的巖石組成〖答案〗39.D40.D〖解析〗【39題詳析】讀圖可知,圖中D位于地球圈層的最外部,表示的是大氣圈,A表示巖石圈,B表示水圈,C表示生物圈。故選D。【40題詳析】讀圖可知,圖中A圈層為巖石圈,巖石圈包括地殼的全部和軟流層之上的上地幔的頂部,是一個連續的圈層,由于不同地區厚度不均,組成物質也有差別,因此巖石圈是一個不規則的圈層,A、B錯誤;巖石圈主要由堅硬的巖石組成,由氣體和懸浮物質組成的是大氣圈,C錯誤,D正確。故選D。第Ⅱ卷(40分)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41.讀太陽系模式圖(甲圖)和太陽系“生命可居住帶”示意圖(乙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圖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____(填字母),與地球距離最近的一顆恒星是________(填名稱)。(2)地球軌道內、外兩側軌道上分別運行著________和_________。(填名稱)(3)指出乙圖中顯示“生命可居住帶”出現生命的主要影響因素,并說明理由。(4)除乙圖所述因素外,請說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條件。〖答案〗(1)C太陽(2)金星火星(3)影響因素:溫度條件。理由:“生命可居住帶”與太陽的距離適中。(4)地球具有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條件;地球上有液態水。〖解析〗本大題以太陽系模式圖(甲圖)和太陽系“生命可居住帶”示意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太陽系八大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探討地理知識的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等核心素養。【小問1詳析】太陽系八大行星分別是由近及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此可知甲圖中字母表示地球的是C,與地球距離最近的一顆恒星是太陽。【小問2詳析】根據上題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順序可知,位于地球內側軌道的行星是金星,位于地球外側軌道的行星是火星。【小問3詳析】根據乙圖分析可知,“生命可居住帶”出現生命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溫度條件,判斷理由是“生命可居住帶”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小問4詳析】除了適宜的溫度條件外,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條件還有:地球大小適中,可以吸附適中的大氣層以保護地球生物和供生物呼吸,故地球具有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條件;地球上有液態水,為孕育生命提高了有利條件。42.讀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局部圖(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過去做飯滿屋煙,現在生火擰開關”,這是對目前成都平原地區沼氣用戶生活的真實描寫,沼氣中蘊含能量多的根本來源是____能。(2)蘭州的緯度比廣州高,但年太陽輻射總量比廣州豐富,簡要分析原圖。(3)假如你是一位太陽能熱水器的營銷者,在只考慮自然因素的情況下,你在____高原推廣最合理。(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____盆地太陽輻射貧乏。請簡要分析“蜀犬吠日”形成的原因____。〖答案〗(1)太陽輻射(2)蘭州地處內陸,氣候干燥,晴天比地處沿海的廣州多。(3)青藏(4)四川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擴散,空氣中水汽含量多雨霧天氣較多。日照時間短,日照強度弱,所以太陽能資源貧乏。〖解析〗本題以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局部圖為背景材料,涉及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及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我國太陽輻射能的分布等,重點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及論證和探討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了綜合思維及地理實踐力的學科核心素養。【小問1詳析】沼氣是有機物質在厭氧條件下,經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種可燃氣體,而有機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吸收太陽輻射,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體內,因此沼氣中蘊含能量的根本來源是生物固定的太陽輻射能。【小問2詳析】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除緯度外,還有天氣狀況、海拔高度等。蘭州的緯度比廣州高,但蘭州地處內陸,晴天多,氣候干燥,云量少,晴天比地處沿海的廣州多,對太陽輻射削弱小,廣州降水多,云量天氣多,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故年太陽輻射總量比廣州豐富。【小問3詳析】青藏地區海拔高,空氣稀薄,對太陽輻射削弱小,太陽輻射強,是我國太陽輻射能最豐富的地區。因此,在只考慮自然因素的情況下,在青藏高原推廣太陽能熱水器最合理。【小問4詳析】“蜀”是四川省的簡稱,“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四川盆地太陽輻射貧乏。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除緯度外,還有天氣狀況、海拔高度等。四川盆地屬于盆地形,不利于水汽擴散,空氣中水汽含量多,雨霧天氣較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日照時間短,日照強度弱,故成為我國太陽能資源貧乏的地區。43.讀“巖層與化石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地點3缺失B巖層,有可能是當時地點3發生了地殼____(抬升/下沉)。(2)若地點1的C巖層含有煤炭,則C地層形成時期,當地的古地理環境為____(溫暖濕潤/寒冷干燥)。(3)若A地層中發現了大量的魚類化石,但沒有發現爬行動物化石,則該地層很有可能形成于地質年代中的____代。(4)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模滅絕的時期分是____、____。〖答案〗(1)抬升(2)溫暖濕潤(3)古生(4)古生代中生代〖解析〗本題以巖層與化石示意圖為材料,涉及巖層的年齡的判讀、地殼的運動對巖層的影響、根據巖層的特點推斷時期、環境等內容,考查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小問1詳析】巖層越靠下,形成年代越久遠,年齡越老,據圖可知,A、B、C巖層中最年輕的是C巖層,最老的是A巖層。地點3缺失B巖層,有可能是當時地點3發生了地殼抬升,形成高地,不易接受沉積,沒有形成B巖層,或者已形成的B巖層在地殼抬升后,被外力侵蝕,因此導致了B巖層的缺失。【小問2詳析】煤炭是由古代森林經過地質作用轉化而來,地點1的C巖層含有煤炭,說明古環境適合森林生長,因此可知,C地層形成時期,當地的古地理環境為溫暖濕潤的陸生環境。【小問3詳析】若A地層中發現了大量的魚類化石,但沒有發現爬行動物化石,說明此時只是出現了魚類,陸地上還沒有爬行動物,則根據所學可知,該地層很有可能形成于地質年代中的古生代泥盆紀。【小問4詳析】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滅絕的時期是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無脊椎動物種類滅絕;脊椎動物中的原始魚類和古老的兩棲類全部滅絕;蕨類植物明顯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龍突然完全銷聲匿跡;海洋上50%的無脊椎動物種類滅絕。4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緯29.59度,東經102.08度。(1)左圖中甲、乙是地球內部兩個不連續面,其名稱是:甲___乙___。(2)瀘定地震震源位于地球的哪個內部圈層?___,它與___組成巖石圈。(3)右圖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橫波曲線的是___,其傳播特點是___。(4)地質學家常利用地震波來尋找海底油氣礦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圖中表示海底儲有石油的是___,請說明判斷理由:___。A.B.C.D.〖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地殼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的上地幔頂部)(3)B只能在固態中傳播(4)A橫波消失〖解析〗本題目以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地震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內部結構及地震波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及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小問1詳析】地球物理學家通過對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研究,將地球內部大致分為三個主要圈層:地殼、地幔、地核。它們的分界面分別為:莫霍界面(橫波和縱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橫波突然消失,縱波速度下降)。根據這一特點判斷出圖中甲為莫霍界面,乙是古登堡界面。【小問2詳析】瀘定地震震源深度為16千米,地殼平均厚度為17千米,因此位于地殼。地殼與軟流層以上上地幔頂部共同組成巖石圈。【小問3詳析】橫波只能通過固態物質,縱波可以通過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經過莫霍界面,橫波和縱波速度增加;經過古登堡界面,橫波突然消失,縱波速度下降。因此表示地震波橫波曲線的是B,其傳播特點是只能在固態中傳播。【小問4詳析】橫波只能通過固態物質,縱波可以通過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海底油氣礦藏屬于液態物質,遇到此物質,橫波消失,故選A。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縣祥云祥華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第Ⅰ卷(6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2022年10月,科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拍攝到一個令人著迷的星云,形狀像一個鑰匙孔,被稱為“宇宙鑰匙孔”(如下圖),該星云是一顆恒星形成的遺跡,被命名為獵戶座V380,距離地球大約1500光年。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該星云()A.由氣體和塵埃組成B.屬類球狀天體C.主要成分是氧和氮D.密度大于地球2.獵戶座V380所處的天體系統是()A.地月系B.太陽系C.銀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1.A2.C〖解析〗【1題詳析】本題的關鍵點是掌握幾種主要天體的特征。星云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呈云霧狀外表的天體,主要物質是氫,A正確,B、C錯誤;地球屬于行星,主要由固態物質組成,與星云相比,地球的密度更大,D項錯誤。故選A。【2題詳析】本題的關鍵點是掌握天體系統的包含關系及范圍大小。由材料可知,獵戶座V380距離地球大約1500光年,不是太陽系中的天體,故不屬于地月系和太陽系,A、B項錯誤;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太陽與銀河系中心的距離約為2.6萬光年,獵戶座V380處在銀河系中,不屬于河外星系,C項正確、D項錯誤。故選C。美國“旅行者2號”探測器觀測木星和土星后繼續向太陽系邊緣飛行,又觀測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下圖是太陽系模擬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旅行者2號”探測器觀測的四個行星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⑧C.④⑤⑥⑦D.⑤⑥⑦⑧4.下列屬于天體的是()①與地球擦肩而過的哈雷彗星②中秋節時的月亮③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墜落的隕石④天空中飛行的飛機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3.D4.B〖解析〗【3題詳析】太陽系八大行星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結合太陽系模擬圖可知,⑤為木星,⑥為土星,⑦為天王星,⑧為海王星,根據題意,D項正確,ABC錯誤。故選D。【4題詳析】墜落于地表的隕石和天空中的飛機屬于地球的附屬物,不能稱為天體,③④錯誤,ACD錯誤;而彗星、流星體、月球、星云、恒星等都屬于天體,①②正確,B項正確。故選B。分屬于天琴座、天鷹座和天鵝座的織女星、牛郎星和天津四,組成了一個三角形,被稱為“夏季大三角”。夏季大三角在夏夜星點明亮,常被視為夏季星空的“路標”。星空中牛郎星和織女星隔著銀河遙遙相望。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牛郎星和織女星()A.屬于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B.體積和質量比地球大C.屬于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D.其光芒來自太陽的反射6.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陽的10.6倍,科學家推測在牛郎星周圍有潛在的宜居行星帶,判斷此類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據是()A.有與地球相近的宜居溫度B.有與地月系一樣的天體系統C.與恒星的距離接近日地距離D.能獲得與地球上相似的可見光〖答案〗5.B6.A〖解析〗【5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及材料可知,牛郎星、織女星在夏夜星點明亮,且隔著銀河遙遙相望,說明牛郎星、織女星自身能夠發光,且不會相互繞轉,故二者為恒星,屬于同一級別的天體系統,不圍繞太陽運轉,光芒來自自身,不是反射的太陽光,A、C、D項錯誤;恒星的質量與體積比地球大得多,B項正確。故選B。【6題詳析】行星存在生命的條件之一是有適宜的溫度,A項正確。有與地月系一樣的天體系統、能獲得與地球上相似的可見光都不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必要條件,B、D項錯誤。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陽的10.6倍,與牛郎星的距離接近日地距離的行星可能會溫度過高,不適宜生物生存,C項錯誤。故選A。2021年10月25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一顆距地球2800萬光年外的行星。該行星位于旋渦星系“梅西耶51a”,是目前人類發現的第一顆銀河系外行星。據科學家觀測,該行星的質量可能是地球的3倍,與恒星的距離和地球大致相等。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若該行星存在生命,則其具備的外部條件有()A.有液態水存在B.體積、質量與地球相似C.所繞恒星狀態穩定D.大氣成分與地球相似8.行星質量越大,引力越大。與地球相比,該行星()A.表面獲得恒星光照較多B.受外部小行星撞擊的概率較小C.相同坡度,河水的流速較慢D.大氣層較厚〖答案〗7.C8.D〖解析〗【7題詳析】題意限制為“行星存在生命的外部條件”,所繞恒星狀態穩定,給生命形成和演化創造穩定環境條件,這是行星存在生命的外部條件之一,C符合題意;有液態水存在,體積、質量與地球相似,大氣成分與地球相似,對于生命存在也非常重要,但這屬于行星自身內部條件,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8題詳析】“梅西耶51a”質量是地球的3倍,則其引力更大,大氣層的厚度較地球要厚,大氣層越厚,D正確;題意表明,該行星與恒星距離和地球大致相等,加上該行星大氣較厚,對恒星光照的輻射削弱作用較強,因此表面獲得的恒生光照不一定比地球較多,A錯誤;該行星質量比地球大,引力比地球大,容易吸引外部的小行星,受小行星撞擊的概率有可能較大,B錯誤;由于該行星質量比地球大,引力比地球大,重力加速度較大,因此相同坡度條件下,該行星的河水的流速較快,C錯誤。故選D。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車——“祝融號”成功登陸火星,利用圍繞火星的“天問一號”環繞器為其向地球傳輸無線電信號提供中繼服務。下圖為“祝融號”火星探測車,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祝融號”上四塊大面積電池板的作用是利用太陽輻射()A.為其維持恒定的溫度B.為其正常運轉提供能量C.為其提供光能和生物能D.為其運動提供平衡保障10.對“天問一號”環繞器信號傳輸干擾最大的是()A.距日遠近B.宇宙射線C.耀斑爆發D.太陽輻射11.與地球相比,火星的特點是()A.是一顆行星B.距離太陽較近C.質量、體積較大D.表面溫度較低12.太陽、火星和“天問一號”環繞器一起構成了()級天體系統A.1B.2C.3D.4〖答案〗9.B10.C11.D12.B〖解析〗【9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天問一號”環繞器朝向太陽和背向太陽獲得的太陽能差異較大,造成無法依賴太陽輻射維持恒定的溫度,A錯誤;太陽輻射照射到電池板上轉化為“祝融號”運轉的能量,B正確:太陽輻射無法向“祝融號”提供生物能和平衡保障,CD錯誤。故選B。【10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天問一號”向地球傳輸數據利用的是無線電短波通信,太陽活動增強時,其發射的電磁波進入地球大氣層會引起電離層擾動,使地球上無線電短波通信受到影響,甚至出現短暫的中斷,因此太陽活動(耀斑爆發)會對數據傳輸造成干擾,C正確;與距日遠近關系不大,主要受地火距離遙遠的影響,會造成傳送信號延遲和衰減,A錯誤;宇宙射線、太陽輻射不會對數據傳輸造成干擾,BD錯誤。故選C。【11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火星也是一顆行星,A不符合題意;火星由于距離太陽較遠,表面溫度較地球低,故B錯誤,D正確;火星體積、質量較地球小,C錯誤。故選D。【12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太陽和火星(包括“天問一號”環繞器在內)及太陽系其它天體等構成了太陽系,火星和“天問一號”環繞器構成了類似于地月系,是低一級別的行星與衛星組成的天體系統,由此可知,三者構成了兩級天體系統,故B正確,排除ACD。故選B。讀農業諺語“魚靠水、娃靠娘,萬物生長靠太陽”,據此完下面小題。13.太陽巨大的能量來源于()A.化學反應B.核裂變反應C.核聚變反應D.電能轉化14.該農諺體現了太陽輻射為地球上的農作物提供()A.光、熱資源B.物質循環的原動力C.水和養分D.種子萌發的條件〖答案〗13.C14.A〖解析〗【13題詳析】太陽輻射的巨大能量主要來自在高溫和高壓狀態下,4個氫原子核經過一系列的聚變反應變成一個氦原子核,并釋放大量的熱量,C正確;太陽物質構成簡單,化學反應并不強烈,且化學反應產生的能量有限,不是太陽巨大的能量來源,A錯誤;太陽內部主要由最小的原子核物質構成,很難發生核裂變反應,太陽能量不來源于核裂變反應,B錯誤;太陽中不存在電能轉化,不是太陽巨大的能量來源,D錯誤;故選C。【14題詳析】太陽輻射是地球上生命活動和許多物質運動的能量源泉;太陽輻射直接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長發育均離不開太陽;所以“萬物生長靠太陽”體現了太陽輻射為農作物提供光熱資源,A正確。巖石圈物質循環的原動力一部分來自地球內部,并不是太陽輻射提供的,B錯誤;水和養分不是由太陽輻射直接帶來的,C錯誤;種植萌發的條件有很多,也可能是水分,其并不是太陽輻射直接帶來的,D錯誤。故選A。2023年2月10日,神舟十五號乘組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這是“天宮號”空間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天宮號”空間站距離地面約400千米,每9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空間站反射陽光,在一定條件下,地球上的人們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點劃過天空。下圖示意空間站、地球和太陽的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在軌“天宮號”空間站的天體級別類似于()A.月球B.火星C.彗星D.小行星16.人們肉眼看到明亮的光點劃過天空時,空間站最可能位于()A.甲B.乙C.丙D.丁〖答案〗15.A16.D〖解析〗【15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天宮號”空間站是人造地球衛星,圍繞地球運行,與月球的天體級別類似,都屬于地球的衛星,A正確,BCD錯誤。故選A。【16題詳析】本題的關鍵點是掌握太陽系中天體間的位置關系。當空間站位于甲、乙兩處時,處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太陽光太強,人們用肉眼無法看到空間站,A、B項錯誤;當空間站位于丙處時,太陽光線被地球遮擋,空間站無法反射太陽光,此時地球上的人們看不到空間站,C項錯誤;當空間站位于丁處時,地球上正對丁處的地方處于黃昏,天空不太明亮,而此時空間站又能夠反射太陽光,從地球上觀察空間站應為一個明亮的光點,且空間站運行速度較快,人們可以看到明亮的光點劃過天空,D項正確。故選D。宜居帶是指某恒星周圍一定距離的范圍,它是人們基于地球的生命保障條件來劃定的。2021年,科學家在恒星格利澤486的宜居帶上發現了一顆巖石行星,該行星距地球約26光年,被命名為格利澤486b。下圖為“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7.恒星格利澤486處于()A.地月系B.太陽系C.銀河系D.河外星系18.科學家在劃定格利澤486星系的宜居帶時,主要是根據該星系中()A.母恒星釋放能量的強弱B.母恒星運動速度的快慢C.巖石行星總數量的多少D.巖石行星距恒星的遠近19.行星格利澤486b所處的宜居帶應為()A.圓形B.環形C.扇形D.方形〖答案〗17.C18.A19.B〖解析〗【17題詳析】讀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示意圖”,可知半徑為137億光年的天體系統是總星系或可見宇宙,直徑為10萬光年的天體系統是銀河系,直徑為150億千米的天體系統是太陽系,月地距離為38.4萬千米的天體系統是地月系,恒星格利澤486的一顆行星距地球約26光年,遠大于太陽系直徑,再加上我們知道銀河系大約由2000億顆恒星組成,因此推斷恒星格利澤486位于銀河系中,C正確;而ABD三個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18題詳析】由材料宜居帶是指某恒星周圍一定距離的范圍,它是人們基于地球的生命保障條件來劃定的。"可知,首先,宜居帶本身是具有一定寬度范圍的環狀;其次,宜居帶與恒星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這是宜居帶位置劃定的表現;第三,宜居帶的位置劃定,最重要的是適合人類生存,也就是必須滿足地表溫度維持在15℃左右。而宜居帶獲得的最根本能量,來源于恒星提供多少能量。因此母恒星釋放能量的強弱從根本上決定了宜居帶的位置劃定,所以A正確;宜居帶內的這顆巖石行星,它距母恒星的遠近,能夠為宜居帶的位置劃定提供一定依據,但無法劃定宜居帶的寬度范圍,因此D錯誤;而宜居帶的位置和范圍劃定跟B項母恒星運動速度的快慢、C項巖石行星總數量的多少沒有什么必然聯系,因此B、C錯誤。綜上所述,故A正確。故選A。【19題詳析】由于行星格利澤486b是繞恒星格利澤486能夠公轉運動的,因此宜居帶的形態不可能是扇形和方形,因此C、D錯誤;由于“宜居帶是指某恒星周圍一定距離的范圍”,這說明宜居帶本身是具有一定寬度范圍的,因此排除A項,推斷可能是環形。故選B。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返回。嫦娥五號在月面工作期間,實現了國旗展開,該國旗采用了適應月球環境的新型復合材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嫦娥五號展示的國旗采用了適應月球環境的新型復合材料,推測該材料主要能()①耐高溫②抗嚴寒③防雨淋④防風吹⑤防強輻射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21.普通旗幟無法在月球飄揚,根本原因是()A.月球的質量較小B.月球與太陽的距離較遠C.月球與地球的距離較近D.月球沒有液態水〖答案〗20.C21.A〖解析〗【20題詳析】與地球相比,月球大氣極為稀薄,沒有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白天溫度高,夜晚溫度低,故材料需要耐高溫、抗嚴寒,①②正確;由于沒有大氣,月球表面沒有風雨等天氣現象,③④錯誤;由于沒有大氣的削弱作用,月球表面的太陽輻射和宇宙輻射較強,故材料需要能防強輻射,⑤正確。綜合上述分析,①②⑤組合正確,C正確,ABD錯誤,故選C。【21題詳析】月球質量、體積小,引力小,無法吸附大氣形成大氣層,月球表面沒有風,因此普通旗幟無法飄揚,A正確;月球繞地球公轉,因此月球與太陽的距離,接近于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與旗幟是否飄揚無關,且旗幟飄揚主要與大氣、風有關,BC錯誤;旗幟是否飄揚與大氣、風有關,與液態水無關,D錯誤。故選A。凌日和沖日是兩種天文現象。太陽系中的行星在繞日運行過程中有時會處在太陽與地球之間。這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可看到一小黑圓點在日面緩慢移動,這就是凌日現象(左圖)。所謂的沖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觀察的行星和太陽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該行星和太陽分別在地球的兩側,行星、地球、太陽排成一條直線(右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2.從地球上觀看,能夠發生凌日現象的是()A.金星與火星B.水星與金星C.木星與土星D.火星與木星23.下列關于行星沖日說法正確的是()A.水星沖日,明亮可見,便于觀測B.金星沖日,太陽光被地球阻擋,不可見C.木星沖日,亮度較大,適宜觀測D.天王星沖日,清晰可見,適于肉眼觀測〖答案〗22.B23.C〖解析〗【22題詳析】從地球上看,公轉軌道位于地球內側的行星能夠發生凌日現象,因此水星和金星存在凌日現象,B正確,火星、木星、土星公轉軌道都位于地球外側,ACD錯誤。故選B。【23題詳析】行星沖日是指在地球上觀察的行星和太陽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該行星和太陽分別在地球的兩側,行星、地球、太陽排成一條直線。木星由于距離地球較近,體積較大,亮度大,適宜觀測,C正確。水星和金星公轉軌道位于地球公轉軌道以內,不可能發生沖日,AB錯誤。天王星離地球太遠,肉眼無法觀測,D錯誤。故選C。讀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24.圖中關于“大氣上界”的說法正確的是()A.高空25km以下B.2000-3000km的高空C.80-120km的高空D.50-55km的高空25.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的分布規律是()A.北半球由低緯向高緯遞減B.南半球由高緯向低緯遞減C.北半球由低緯向高緯遞增D.南半球由高緯向低緯不變〖答案〗24.B25.A〖解析〗【24題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陽輻射進入大氣后會被削弱,圖中大氣上界指的是2000~3000公里的高空,這個高度大氣密度與星際氣體密度約基本一致,在這里太陽輻射未進入大氣層,不會被削弱,B正確;高空25km以下為低層大氣,A錯誤;80-120km的高空屬于高層大氣,空氣密度小,但未接近星際密度,C錯誤;50-55km的高空,為平流層,D錯誤;故選B。【25題詳析】據圖可知,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由低緯14×109J/m2遞減至高緯度5×109J/m2,A正確,C錯誤;同理可推知,南半球大氣上界太陽輻射的分布規律是由低緯向高緯遞減,BD錯誤;故選A。北京時間2020年5月29日20時太陽表面發生了自2017年10月以來的最大耀斑(如下圖所示)。此次太陽耀斑爆發造成了大量帶電粒子流“轟擊”地球高層大氣,引發高頻無線電通信大面積中斷,晝半球地區中斷時間超過1個小時。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6.此次太陽耀斑爆發對下列部門影響最小的是()A.航空運輸服務業B.廣播電視傳輸服務業C.衛星傳輸服務業D.電力生產和供應業27.此次太陽活動對我國短波通信的影響較小,原因可能是()A.我國適逢陰雨天氣,云層的反射作用強B.我國基本進入夜晚,背向太陽,受干擾少C.我國的緯度低,地球大氣層厚度大D.我國通信技術發達,抗電磁干擾能力強〖答案〗26.D27.B〖解析〗【26題詳析】太陽活動會影響地球的無線電短波通信,通過無線電傳輸相關信息的航空運輸服務業、廣播電視傳輸服務業和衛星傳輸服務業受太陽活動影響較大,ABC不符合題意。電力生產和供應業通過輸電線路傳輸電能,受太陽活動影響較小,D符合題意。故選D。【27題詳析】云層不能反射無線電短波,A錯誤。北京時間2017年9月6日20點02分,我國基本進入夜晚,進入夜半球,背向太陽受太陽活動干擾少,B正確。地球大氣層厚度大小差異不大,對太陽活動影響強弱干擾作用不大,C錯誤。我國通訊技術發達,但抗電磁干擾能力不足以使無線電短波通訊不受太陽活動影響,D錯誤。故選B。極光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發光現象,需要特殊的條件才能形成。下圖為天文愛好者拍攝的極光圖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8.如果你想拍攝到此照片,需要從網上提前查詢()A.太陽輻射強度B.太陽活動周期C.天氣預報情況D.八大行星位置29.你認為在我國可能拍攝到類似此照片的地點是()A.黑龍江漠河B.青藏高原C.海南三亞D.山東濟南〖答案〗28.B29.A〖解析〗【28題詳析】極光是由日冕物質拋射的高能粒子流沖進高緯度地區高層大氣,使空氣分子電離形成的,屬于太陽活動產生的現象。因此要想拍攝到極光,首先需要查詢太陽活動周期,B正確;太陽輻射強度、八大行星位置對太陽活動和極光現象沒有影響,AD錯誤;拍攝極光應選擇晴朗少云的夜晚,但需有極光現象才能拍攝,C錯誤。故選B。【29題詳析】日冕物質拋射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沖進高緯度地區高層大氣,使空氣分子發生電離,在高緯度地區形成美麗的極光現象,緯度較高的地區更容易看到極光。選項四個地區中,黑龍江漠河緯度最高,符合題意,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23年5月,浙江漁民在杭州灣灘涂發現中華鱟(hòu)(圖左)。鱟有“生物活化石”之稱,早在距今4億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圖右為地質年代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0.鱟出現的地質年代是()A.前寒武紀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31.下列地球演化歷史特點,發生在甲地質時期的是()A.蕨類植物繁盛B.出現三葉蟲C.哺乳動物繁生D.恐龍大繁生〖答案〗30.B31.D〖解析〗【30題詳析】由材料“鱟有“生物活化石”之稱,早在距今4億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可知其生活年代約為4億年左右,再根據地質年代示意圖可知,2.52-5.41億年為古生代,推知鱟出現的地質年代是古生代,B正確,ACD錯誤,故選B。【31題詳析】由圖可知,甲地質時期大致為古生代晚期到中生代末期,蕨類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繁盛,A錯誤;三葉蟲最早出現于寒武紀,在古生代早期達到頂峰,此后逐漸減少至滅絕,B錯誤;哺乳動物繁生在新生代,C錯誤;恐龍大繁生主要出現在中生代,D正確,故選D。下圖為三葉蟲生活時期的海洋環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2.推測圖中三葉蟲的生存環境為()A.常年高溫的火山B.寒冷黑暗的深海C.緯度較高的陸地D.陽光充足的淺海33.化石記錄顯示,在越古老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A.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復雜、越高等、水生的越多C.越簡單、越低等、陸生的越多D.越復雜、越高等、陸生的越多〖答案〗32.D33.A〖解析〗【32題詳析】三葉蟲在古生代早期海洋中廣泛分布,它喜歡生活陽光充足的、溫暖的淺海區域,以藻類植物、原生動物等為食,因此D符合題意;常年高溫的火山和緯度較高的陸地,為陸地環境,不符合題意,排除AC;寒冷黑暗的深海不利于生物(包括三葉蟲及其食物)生存,排除B。故選D。【33題詳析】生物起源于海洋,從海洋向陸地發展,生物總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向高級演化,因此越古老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的越多,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讀“甲、乙兩地巖層分布示意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34.與A巖層相比,Y巖層的形成時間()A.較早B.較晚C.相同D.無法判斷35.D地層中生物興盛的地質年代,甲地的地理環境可能是()A.炎熱干旱B.寒冷干燥C.熱帶海域D.森林密布36.B地層中生物興盛的植物是()A.孢子植物B.被子植物C.裸子植物D.蕨類植物〖答案〗34.B35.D36.D〖解析〗【34題詳析】A巖層有三葉蟲化石,形成時間最早,形成于古生代;Y巖層出現鳥類化石、恐龍化石,形成于中生代,形成時間晚于A巖層,B對,排除ACD。故選B。【35題詳析】D巖層出現植物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說明森林茂密,陸地面積擴大,地理環境不太可能是熱帶海域,D對,C錯;炎熱干旱和寒冷干燥,不可能出現茂密森林,AB錯。故選D。【36題詳析】A層含有三葉蟲化石,應是早古生代,B層位于A層上部,形成較A層晚,且B層含有魚類化石,應為晚古生代。結合所學知識,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B錯;中生代裸子植物極度興盛,C錯;孢子植物是指能產生孢子的植物總稱,主要包括藻類植物、地衣植物、菌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五類,晚古生代蕨類植物繁盛,D對,A錯。故選D。波是人們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下圖為地震波典型時距曲線(表示地震時縱波和橫波到達不同地震臺站所需的時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7.能穿過地核的波是()A.W1和W2皆可B.兩者皆無法通過C.W1D.W238.若某地震觀測臺站測得縱波、橫波到達時間差6分鐘,則該臺站的震中距最接近()A.3500kmB.4000kmC.4500kmD.5000km〖答案〗37.D38.C〖解析〗【37題詳析】地核指從地下2900km古登堡界面以下向內到地心的地球核心部分。圖中W2到達距離震中距5000km用時較少,波速更快,應該是縱波,W1是橫波;外核不能傳播橫波、縱波波速明顯下降,外核呈液態;因此能穿過地核的波是W2,D正確,排除ABC。故選D。【38題詳析】據圖可知,震中距為3500km時,縱波、橫波到達時間差約為5分鐘;震中距為4000km時,縱波、橫波到達時間差約為5.5分鐘;震中距為4500km時,縱波、橫波到達時間差約為6分鐘;震中距為5000km時,縱波、橫波到達時間差約為6.3分鐘,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讀地球圈層局部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9.圖中表示大氣圈的是()A.AB.BC.CD.D40.圖中A圈層()A.是一個連續且規則的圈層B.是一個規則但不連續的圈層C.由氣體和懸浮物質組成D.由堅硬的巖石組成〖答案〗39.D40.D〖解析〗【39題詳析】讀圖可知,圖中D位于地球圈層的最外部,表示的是大氣圈,A表示巖石圈,B表示水圈,C表示生物圈。故選D。【40題詳析】讀圖可知,圖中A圈層為巖石圈,巖石圈包括地殼的全部和軟流層之上的上地幔的頂部,是一個連續的圈層,由于不同地區厚度不均,組成物質也有差別,因此巖石圈是一個不規則的圈層,A、B錯誤;巖石圈主要由堅硬的巖石組成,由氣體和懸浮物質組成的是大氣圈,C錯誤,D正確。故選D。第Ⅱ卷(40分)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41.讀太陽系模式圖(甲圖)和太陽系“生命可居住帶”示意圖(乙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圖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____(填字母),與地球距離最近的一顆恒星是________(填名稱)。(2)地球軌道內、外兩側軌道上分別運行著________和_________。(填名稱)(3)指出乙圖中顯示“生命可居住帶”出現生命的主要影響因素,并說明理由。(4)除乙圖所述因素外,請說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條件。〖答案〗(1)C太陽(2)金星火星(3)影響因素:溫度條件。理由:“生命可居住帶”與太陽的距離適中。(4)地球具有適合生物生存的大氣條件;地球上有液態水。〖解析〗本大題以太陽系模式圖(甲圖)和太陽系“生命可居住帶”示意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太陽系八大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探討地理知識的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等核心素養。【小問1詳析】太陽系八大行星分別是由近及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此可知甲圖中字母表示地球的是C,與地球距離最近的一顆恒星是太陽。【小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稻谷種植與休閑農業發展考核試卷
- 纜繩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分析考核試卷
- 珠海三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試題
- 內蒙古通遼市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3月診斷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山西省臨汾市侯馬市2025年初三教學調研測試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天水師范學院《大學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3》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市十二區縣重點學校2025屆高三3月月考數學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遼寧省葫蘆島市八中2025屆高三適應性練習物理試題含解析
- 西安體育學院《中外文學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仙桃職業學院《信息與導向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活著》讀書分享課件
- 紅樓夢40回課件
- 幕墻施工與質量控制要點實例
- 《鋁熔體在線除氣過濾裝置》
- 性病診斷標準與治療指南
- 民國福鼎縣志初校稿
- 年產5萬噸鋼結構件加工基地建設項目建議書
- 零基礎開口說日語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嘉興學院
- Unit6Section+A+3a-3c課件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
- 新型農民培訓服務投標方案
- 外科學(2)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溫州醫科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