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瀘縣四中2023年春期初一年級期中檢測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個小題,每題2分,共50分)1.下圖是隋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圖中的①、②、③代表相關的歷史事件,按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建立隋朝②開通運河③滅亡陳朝 B.①開通運河②建立隋朝③滅亡陳朝C.①滅亡陳朝②建立隋朝③開通運河 D.①建立隋朝②滅亡陳朝③開通運河【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581年,隋朝建立,589年統一全國,605年開鑿大運河,D項正確;滅亡陳朝是589年,排除A項;運河是605年開始開鑿,排除B項;滅亡陳朝是589年,排除C項。故選D項。2.“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該詩反映的是我國古代哪種選官制度?A.察舉制 B.世襲制 C.科舉考試制 D.九品中正制【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煬帝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正式創立。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題干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反映的是我國古代的科舉考試制。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3.“他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國家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他在1978年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響深遠的中國皇帝是()A.秦始皇 B.隋文帝 C.唐高祖 D.隋煬帝【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他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國家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文帝楊堅是隋朝開國皇帝,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西晉末年以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余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B項正確;秦始皇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排除A項;唐高祖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排除C項;隋煬帝的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排除D項。故選B項。4.《通典·食貨上·歷代盛衰戶口》中記載:至開元十三年,“自后天下無貴物,兩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東至宋汴,西至岐州,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益……遠適數千里,不持刀刃。”出現上述盛世局面的原因不包括()A.重用賢人 B.重視生產 C.提倡節儉 D.強化皇權【答案】D【解析】【詳解】由材料“至開元十三年”可知指開元盛世。唐玄宗開元年間,政局穩定,勵精圖治、重用賢才,提倡節儉,興修水利,重視生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故選D。5.貞觀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謂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對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出自《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這則材料主要說明()A.唐太宗注重吸取隋朝滅亡教訓 B.唐太宗注重水利建設C.太子李治準備造大船進行航海 D.唐太宗知人善任【答案】A【解析】【詳解】“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體現了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訓,認為只有輕徭薄賦,用廉吏,使百姓安居樂業,才能鞏固統治,因此他明確了以民為本的統治思想,把君臣關系比作舟和水,A正確;BCD題干沒有涉及,排除。故選A。【點睛】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能力,考查唐太宗的民本思想。6.下圖所示為我國古代發明的一種工具,形狀“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瀉水”。它的主要用途是()A.交通運輸 B.紙張印刷 C.農業生產 D.陶器制作【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根據題干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農民創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筒車又叫水轉筒車,隨水流自行轉動,筒車把水由低處汲到高處,便于灌溉。因此由此“它”的主要用途是農業生產,故選C。7.唐朝顏真卿的書法自成一體,稱為“顏體”。他的字端正勁美,雄渾敦厚。下列書法最符合上述評價的是()A.《九成宮碑》 B.《蘭亭集序》 C.《顏氏家廟碑》 D.《玄秘塔碑》【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顏氏家廟碑》是唐建中元年顏真卿為其父顏惟貞刻立,碑文記述了顏氏家族及其仕宦經歷、后裔仕途、治學經世的情況,最符合題意,C正確;《九成宮碑》是歐陽詢的作品,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醴泉之事,A排除;《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C排除;《玄秘塔碑》是唐會昌元年由時任宰相的裴休撰文,書法家柳公權書丹而成,為楷書書法作品,D排除;故選C。8.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河南篇目作品占三分之一之多。唐代三大詩人河南有其二。河南著名文學家有蔡文姬、潘安、謝靈運、江淹、韓愈、劉禹錫、元稹、李賀、李商隱等。這說明河南A.是唐朝詩歌的起源地 B.是華夏姓氏的發源地C.是中國文學的發祥地 D.是中國思想文化的核心【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題干“《詩經》中河南篇目作品占三分之一之多”“唐代三大詩人河南有其二”“河南著名文學家有蔡文姬、潘安、謝靈運、江淹、韓愈、劉禹錫、元稹、李賀、李商隱等”,可知河南在歷史上出現了眾多著名的文學家,是中國文學的發祥地之一,C正確;題干不僅提到唐朝詩歌,也提到河南在其他朝代出現了眾多的文學家,A排除;僅憑題干中這些文學家的姓名,不足以得出河南是華夏姓氏的發源地,B排除;中國古代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是儒家思想,D排除。故選C。9.可用于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是A.《大唐西域記》 B.《春秋》 C.《呂氏春秋》 D.《史記》【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貞觀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不畏艱險,歷經磨難,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10多年后,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A項正確;《春秋》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排除B項;《呂氏春秋》是在秦國相邦呂不韋的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雜家名著,排除C項;《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排除D項。故選A項。【點睛】10.有學者發現,進入隋唐時期,中國絲綢在花紋圖案方面的西域文化色彩濃厚,花紋結構上顯然不是漢族風格,大約是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影響。西域繪畫技法的傳入也促使中國繪畫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這些反映了隋唐()A.經濟發展繁榮 B.文化交流頻繁C.民族關系和睦 D.政治制度先進【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進入隋唐時期,中國絲綢在花紋圖案方面的西域文化色彩濃厚,花紋結構上顯然不是漢族風格,大約是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影響。西域繪畫技法的傳入也促使中國繪畫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可知中國文明先后融入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國文化更加多元和繁榮,反映了隋唐文化交流頻繁,B項正確;經濟發展繁榮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漢族和各民族的關系,民族關系和睦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材料沒有政治制度的比較,得不出政治制度先進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11.學習隋唐史后,某班級四位同學作了主題演講,你認為下面選項能準確地概括這段歷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繁榮與開放 B.積貧積弱C.文明初露曙光 D.封建國家陷入分裂危機【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公元6世紀至10世紀,隋唐時期的中國先后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盛世局面,經濟繁榮。而且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外政策,民族往來、中外交流頻繁。故隋唐史這段歷史的基本特征的是繁榮與開放,所以A項符合題意。B對應的是宋朝,C對應的是夏商周時期,D與隋唐的主要特征不符,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12.史思明(703-761年)玉冊為漢白玉質見下圖,共有44枚,出土于北京豐臺史思明墓。簡文中有“昭武皇帝崩于洛陽宮王芝”和“帝朝義幸乃因心親惟??”字樣。推知玉冊為史朝義為其父史思明所作。該玉冊可以研究歷史事件是()A.貞觀之治 B.開元盛世 C.安史之亂 D.康乾盛世【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而衰,可見,史思明在安史之亂中的關鍵人物之一,因此,史思明(703-761年)玉冊可研究安史之亂,C項正確;貞觀之治時他還沒有出生,開元盛世時史思明不起重要作用,康乾盛世時史思明早已經死了,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13.如圖人物屬于的民族是()A.契丹族 B.黨項族 C.女真族 D.鮮卑族【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反映的是女真族人像,C項正確;契丹族、黨項族、鮮卑族與題干人像無關,排除ABD項。故選C項。14.古代中國科技文化成就輝煌。下列選項中表述均正確的是()①李冰主持修筑了都江堰②蔡倫發明了造紙術③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④李時珍編著了《本草綱目》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D【解析】【詳解】此題是基礎題。考查的是學生的秦漢文化相關史實的識記。甘肅天水的一座漢墓里,出土了一張紙。張紙又薄又軟,紙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繪的山、川、路等,據考證,這是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所以紙最早發明是在西漢,東漢蔡倫是改進了造紙術,因此②表述錯誤,排除。①③④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選擇答案D。15.我國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秦嶺一線。據美國學者賈志揚統計,唐代科第人物中北方占絕對優勢,然而到了宋朝,淮河以南考中進士的學子卻占了95.2%。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源于A.陸上絲綢之路的衰落B.政治中心的轉移C.宋金和議的達成D.經濟重心的南移【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從唐朝末年到南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南移。伴隨著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南方地區的教育文化事業也得到發展。材料中唐宋時期科舉制度的發展,反映的是正是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故D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陸上絲綢之路的衰落、政治中心的轉移、宋金和議的達成,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16.元朝統治的歲月是短暫的,但是這個王朝的歷史是波瀾壯闊、豐富多彩的,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進程都有不可磨滅的影響。關于元朝的歷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鐵木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 B.設澎湖巡檢司管轄西藏地區C.元朝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進行有效管轄 D.1276年,元朝統一全國【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元朝疆域遼闊,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進行有效管轄,C項正確;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開國皇帝是忽必烈,排除A項;元朝設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及澎湖群島,排除B項;1279年,元滅南宋,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排除D項。故選C項。17.《夢粱錄》卷十三記載,南宋首都臨安“萬物所聚,諸行百市”,“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虛空之屋”。材料反映的是()A.南宋商業的繁榮 B.南宋海外貿易的興盛C.南宋經濟重心南移 D.南宋手工業的發展【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內容“《夢粱錄》卷十三記載南宋首都臨安‘萬物所聚,請諸行百市’,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虛空之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現象反映了宋朝城市商業繁榮。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了前代,那時候,黃河、長江及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城市。最大的是開封和杭州,人口多達百萬。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商業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鋪不斷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內到處可以開設店鋪;經商的時間也不再受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A項正確;材料內容與海外貿易不符,排除B項;材料內容與經濟中心南移不符,排除C項;材料內容沒有專門體現手工業,排除D項。故選A項。18.下表為北宋時期北方籍與南方籍進士所占比例(部分),南方籍進士的比例不斷上升的根本原因是()時間960—997年1021—1063年1086—1100年1101—1127年北方籍進士占比38.42%12.49%5.17%2.86%南方籍進士占比61.58%87.51%94.83%97.14%A.南方注重教育 B.經濟重心南移 C.朝廷重文輕武 D.中央集權加強【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方籍進士比例上升的根本原因是宋朝經濟重心南移,南方經濟發展,B項正確;南方注重教育是南方籍進士比例上升的原因,但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項;朝廷重文輕武和中央集權的加強并不能導致南方籍進士比例上升,排除C、D兩項。故選B項。19.七年級(2)班在制作歷史活動展板時,準備圍繞“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政權的演變”這一主題收集相關資料。以下選項中,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遼國建立金滅遼及北宋蒙古滅西夏與金元朝統一B.金滅遼及北宋宋夏和議蒙古滅西夏與金元朝統一C.宋夏和議遼國建立金滅遼及北宋蒙古滅西夏與金D.遼國建立金滅遼及北宋元朝統一蒙古滅西夏與金【答案】A【解析】【詳解】916年,耶律阿保機在上京建立遼國,金滅遼是1125年,金滅北宋是1127年;蒙古1227年滅西夏,1234年滅金朝;元朝統一的時間是1279年.故A符合題意;B、C和D時間順序錯誤,排除。故選A項。20.比較中學習并歸納共同點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下列關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處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都結束了政權并立局面,完成全國統一
②都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權
③都城都在今北京
④都進行了制度的創新,加強了中央集權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課本所學,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建立隋朝,以長安(今陜西西安)為都城。589年隋文帝滅陳,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割據局面,繼秦漢之后,中國又一次實現了統一。科舉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的制度,隋煬帝時,始創科舉,所以科舉制誕生于隋朝;鐵木真統一蒙古后,于1206年建立蒙古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元朝滅掉了金、西夏、南宋等政權,統一了全國。元朝建立后,為加強對遼闊疆域的管轄,實行了行省制度。元朝的建立和統一,結束了唐朝滅亡以來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促進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①④正確,B項符合題意;③不正確,ACD三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點睛:數字組合題,排除法是最快捷的。隋朝是漢族建立的政權,不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據此可排除所有含②AC項;隋朝都城長安,今陜西西安;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可排除含③ACD。可確定答案B。21.北宋朝廷盡收州縣之財,州縣日常開支全仰上司批撥。由于州縣額定行政費用之外,所收賦稅“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屢次、接連之意),閭里蕭然,農民菜色。而郡縣且不能以賑救,而坐至流亡。”這說明了A.經濟發展導致地方行政區劃調整 B.經濟手段是鞏固專制集權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權制阻礙社會進步 D.過分削弱地方權力不利于地方經濟發展【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材料“由于州縣額定行政費用之外,所收賦稅‘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屢次、接連之意),閭里蕭然,農民菜色。而郡縣且不能以賑救,而坐至流亡。”可意思四由于北宋加強中央集權后,地方無財權,當水澇災害來的時候,郡縣沒有錢救災,只能“坐等流亡”,說明過分削弱地方權力不利于地方經濟發展,故選D;AC與材料無關,排除;B說法正確,但是和材料意思不符,排除。22.下列政權被蒙古族所滅的有()①遼②西夏③南宋④北宋⑤金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蒙古軍隊的進攻下,1227年西夏滅亡;蒙古和南宋結盟,南北夾擊金朝,1234年,蒙古滅金;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因此被蒙古族所滅的有②③⑤。選項B符合題意;女真杰出首領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滅遼,又于1127年滅北宋。可知①遼、④北宋都是被金所滅。因此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3.遼在其管轄地區實行“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政策;阿骨打仿照漢族制度,稱帝建國,國號大金;忽必烈采納漢人的建議,依據中原王朝的體制稱帝建年號。這反映了A.各民族不斷交流、交往和交融 B.遼、西夏、元學習宋朝治國C.少數民族政權通常重文輕武 D.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得到發展【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阿骨打仿照漢族制度,稱帝建國”“忽必烈采納漢人的建議,依據中原王朝的體制稱帝建年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各民族不斷交流、交往和交融,A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遼、西夏、元學習宋朝治國,B排除;少數民族政權通常重文輕武表述與史實不符,C排除;材料沒有體現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得到發展,D排除。故選擇A。24.宋朝十分注重農業的發展,積極引進外國品種。下列農作物,由越南引進我國的是A.玉米B.棉花C.占城稻D.甘薯【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兩宋時期,人口增加,墾田面積擴大。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從越南引進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25.閱李明同學寫出幾個關鍵詞:開封、廟會、夜市、瓦子。據此可知,他學習的是()A.隋朝城市的規劃布局 B.唐朝建筑的藝術風格C.北宋城市經濟的繁榮 D.元朝鄉村習俗的特點【答案】C【解析】【詳解】在北宋的開封最繁華的是大相國寺,每月舉辦多次廟會;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做“瓦子”;宋代商業繁榮,經商時間不再受到限制,出現早市和夜市,C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城市經濟的繁榮與城市的規劃布局和建筑風格無關,排除AB項;題干反映的是城市經濟繁榮與鄉村習俗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二、卷非選擇題(50分)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人才選拔】材料一根據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決國家種種問題”的基本信條,隋唐時期把平等競爭機制引入選官制度,向社會各階層人才打開了入仕的大門。——摘編自張國安《中國古代文官選拔制度及其現代借鑒》【治國之道】材料二唐太宗在位20多年,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廣納賢才,知人善任,同時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發展經濟,改革稅制……使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安邦之策】材料三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武將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陣圖”行軍布陣……——以上兩則材料均摘編自人教版七年級《中國歷史》下冊(1)材料一中的“選官制度”是什么?該制度的創立的標志和意義?(2)根據材料二,歸納“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3)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該政策有何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4)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古代中國治國理政有哪些經驗值得吸收借鑒。【答案】(1)科舉制;隋煬帝創立進士科(進士科的創立);意義:是中國古代官制的一大改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范圍,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推動了教育的發展(任答一點即可)。(2)注重以農為本,重視農業生產;統治者勵精圖治,重視人才(其他答案有理即可)(3)重文輕武政策;積極: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擁兵自重的情況,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穩定;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消極:宋朝重文輕武,導致國家軍隊戰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負擔加重。(4)善于改革,發展經濟,關注民生;重視人才的培養與任用;對各級官吏要加強監督等。【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材料“根據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決國家種種問題”的基本信條,隋唐時期把平等競爭機制引入選官制度,向社會各階層人才打開了入仕的大門”可知,材料一中的“選官制度”是科舉制;隋煬帝建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創立;科舉制的創立幫助皇帝招到了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人才,促進了階層的流動,促進了社會公平,鞏固了統治,推動教育發展。【小問2詳解】根據材料二“唐太宗在位20多年,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廣納賢才,知人善任,同時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發展經濟,改革稅制……使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可知“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是注重以農為本,重視農業生產;統治者勵精圖治,重視人才。【小問3詳解】根據材料“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武將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陣圖”行軍布陣……”可知是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小問4詳解】根據上述材料可知,可以借鑒的經驗有善于改革,發展經濟,關注民生;重視人才的培養與任用;對各級官吏要加強監督等。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族皆依朕如父。——摘編自《資治通鑒》材料二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摘編自《中華上下五千年》材料三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奉歡盟……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送至雄州交割。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宋遼邊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白發老邁的人),不識干戈(戰爭)”——摘編自《宋史》材料四自契丹侵取燕.薊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黨項族)自得靈.夏以西……得中國(指中原)土地,役中國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所為,皆與中國等。——《續資治通鑒長編》(1)從材料一可以看出,唐太宗時期實行什么樣的民族政策?(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有何重要意義?(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遼之間簽訂了哪個盟約?有何作用?(4)結合所學知識思考,材料四中的“二敵”兩個政權指的是?請結合材料四,分別從政治角度和民族關系的角度概括這一時期的歷史特征。(5)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唐宋時期民族關系的主要形式(任意兩點)。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理民族關系?【答案】(1)開明的民族政策(2)事件:文成公主入藏;意義: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3)盟約:《澶淵之盟》;作用:使宋遼之間保持著和平局面(4)遼、西夏;政治上民族政權并立;民族關系上民族交融不斷加強。(5)和親、和議、互市、文化交往、會盟、交戰等。(答兩點)平等相處,和平交往,共同發展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依據材料一信息“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聯獨愛之如,故其種族皆依朕如父。”意思是自古以來的統治者,都重視中原的漢族,而輕視那些少數民族,而我(朕),卻對他們一視同仁!反映了唐太宗時期主張各民族一律平等,體現了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小問2詳解】問題一:依據材料二信息“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并結合所學可知,這反映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的各個部落后,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將文成公主嫁給他。問題二:依據所學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小問3詳解】問題一:依據材料三信息“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奉歡盟…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送至雄州交割。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宋遼邊境…”可知這是宋遼之間的盟約。結合課本所學可知,澶州之戰后,宋與遼議和,簽訂《澶淵之盟》,遼軍撤回,宋朝給遼歲幣,這次宋遼盟約稱“澶淵之盟”。問題二:依據所學可知,澶淵之盟簽訂后,宋遼之間很長時間保持著和平局面。【小問4詳解】問題一:依據材料四信息“自契丹侵取燕.薊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黨項族)自得靈.夏以西……得中國(指中原)土地,役中國人力”并結合所學可知,契丹族建立的王朝是遼,黨項族建立了西夏,故材料四中的“二敵”兩個政權指的是指遼和西夏。問題二:依據所學可知,這一時期,政治上,民族政權并立;民族關系上,民族交融加強。【小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MI加熱電纜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湖北省漢陽一中2025屆化學高二下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中國電報網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 中國手機行業市場全景監測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2025年中國柴油發電機行業發展監測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
- 2025年超純水市場規模分析
- 中國杭州市房地產中介行業全景評估及投資規劃建議報告
- 中國柴油機燃油溫控設備行業發展潛力預測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氧氣儲存器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中國合金球墨鑄鐵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價值評估分析報告
- 上海閔行區教育系統招聘實驗員考試真題2024
- 2025年中航油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對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
- 2024年中國中高端電子鋁箔行業市場調查報告
- 2025年中國征信行業發展監測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
- DB54∕T 0275-2023 民用建筑節能技術標準
- 2025年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英語(下冊)期末試卷及答案
- Unit 1 Happy Holiday 第6課時(Project Reading Plus) 2025-2026學年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 部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必記必背
- 中煙公司財務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國PHA可降解塑料行業市場全景分析及前景機遇研判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