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歸去來兮辭 并序》課堂同步練習、課后作業(含答案)_第1頁
《第4課 歸去來兮辭 并序》課堂同步練習、課后作業(含答案)_第2頁
《第4課 歸去來兮辭 并序》課堂同步練習、課后作業(含答案)_第3頁
《第4課 歸去來兮辭 并序》課堂同步練習、課后作業(含答案)_第4頁
《第4課 歸去來兮辭 并序》課堂同步練習、課后作業(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歸去來兮辭并序》課堂同步練習(時間:45分鐘總分:30分)一、語言文字積累(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一株小草造福世界,中國之蒿舉世矚目。在屠呦呦手中,青蒿素這一抗瘧藥物,成功治愈了無數瘧疾患者。但青蒿素的發現,并不意味人類對付瘧疾可以________。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新聞發布會,屠呦呦不無擔憂地說,瘧原蟲一旦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就需要再花十年時間研究新藥。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瘧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瘧原蟲對青蒿素類抗瘧藥物產生抗藥性,是抗瘧道路上的最大技術挑戰。如果抗病毒藥物的研發速度,跟不上病毒的變異速度,人類就可能在疾病面前________,面臨無藥可用的尷尬。以屠呦呦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們深知,躺在功勞簿上止步不前,意味著科學技術的________;只有不斷擴大已知世界的疆域,()。所以,在中國基本消滅瘧疾的情況下,獲得諾獎的屠呦呦,以耄耋之年帶領團隊繼續攻關,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終于獲得了新突破,提出了________“青蒿素抗藥性”的合理方案。另外,屠呦呦團隊還發現雙氫青蒿素對治療高變異性紅斑狼瘡效果獨特。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部恰當的一項是(3分)()A.一蹴而就不知所措停滯針對B.一勞永逸束手無策停滯應對C.一蹴而就束手無策停止針對D.一勞永逸不知所措停止應對答案B解析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能完成。一勞永逸:辛苦一次就能把事情辦好,以后就不用費事了。語境想表達的是青蒿素雖然成功治愈了無數瘧疾患者,但不是以后就不用費事了,瘧原蟲產生抗藥性后還得尋找新方法。所以應該選“一勞永逸”。束手無策:就像手被捆住了一樣,沒有一點辦法,形容處于一籌莫展的困境,遇到問題沒有解決的辦法。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急。根據語境應選“束手無策”。停滯:因為受到阻礙,不能順利的運動或發展。停止:不再進行。結合語境,應選“停滯”。針對:對準。應對:答對,采取措施、對策以應付出現的狀況。語境強調的是為了應付這一問題而提出解決方案,所以應該選“應對”。2.文中畫線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新聞發布會,屠呦呦不無擔憂地說,一旦瘧原蟲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就需要再花十年時間研究新藥。B.在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新聞發布會上,屠呦呦不無擔憂地說,一旦瘧原蟲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就需要再花十年時間研究新藥。C.在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新聞發布會上,屠呦呦不無擔憂地說,瘧原蟲一旦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就需要再花十年時間研究新藥。D.屠呦呦在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新聞發布會上,不無擔憂地說,瘧原蟲一旦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就需要再花十年時間研究新藥。答案B解析畫線句子存在兩處語病,一是成分殘缺,應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新聞發布會,”改為“在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新聞發布會上”;二是語序不當,“一旦”應放在“瘧原蟲”前面。綜上分析,只有B項最正確。3.下列填入文中括號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未知世界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險系數才能降低B.未知世界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險系數就能降低C.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險系數D.就能降低未知世界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險系數答案C解析根據括號前“只有不斷擴大已知世界的疆域”一句可知所要補出的語句應包括關聯詞語“才”,以承接上一句,故排除B、D兩項。根據上文中的“以屠呦呦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們深知”,可知此處主語應是“中國科學家們”,故排除A項,答案為C項。4.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6分)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度,但是,__①__。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出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是說讀書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不能只記住經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須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據王粲的《英雄記鈔》說,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學讀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觀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了解問題更全面。當然,這也不是說__②__。觀其大略同樣需要認真讀書,只是__③__。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盲目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②讀書可以馬馬虎虎,很不認真。③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意合即可,每句2分。)二、文言文閱讀(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題。段達,武威姑臧人也。父嚴,周朔州刺史。達在周,年始三歲,襲爵襄垣縣公。及長,身長八尺,美須髯,便弓馬。高祖為丞相,以大都督領親信兵,常置左右。及踐阼,為左直齋,累遷車騎將軍,兼晉王參軍。高智惠、李積等之作亂也,達率眾一萬,擊定方、滁二州,賜縑千段,遷進儀同。又破汪文進等于宣州,加開府,賜奴婢五十口,綿絹四千段。仁壽初,拜太子左衛副率。大業初,以蕃邸之舊,拜左翊衛將軍。征吐谷渾,進位金紫光祿大夫。帝征遼東,百姓苦役,平原祁孝德、清河張金稱等并聚眾為群盜,攻陷城邑,郡縣不能御。帝令達擊之,數為金稱等所挫,亡失甚多。諸賊輕之,號為段姥。后用鄃令楊善會之計,更與賊戰,方致克捷。還京師,以公事坐免。明年,帝征遼東,以達留守涿郡。俄復拜左翊衛將軍。高陽魏刀兒聚眾十余萬,自號歷山飛,寇掠燕、趙。達率涿郡通守郭絢擊敗之。于時盜賊既多官軍惡戰達不能因機決勝唯持重自守頓兵饋糧多無克獲時皆謂之為怯懦。十二年,帝幸江都宮,詔達與太府卿元文都留守東都。李密據洛口,縱兵侵掠城下,達與監門郎將龐玉、武牙郎將霍舉率內兵出御之。頗有功,遷左驍衛大將軍。王充之敗也,密復進據北芒,來至上春門,達與判左丞郭文懿、尚書韋津出兵拒之。達見賊盜,不陣而走,為密所乘,軍大潰,津沒于陣。由是賊勢日盛。及帝崩于江都,達與元文都等推越王侗為主,署開府儀同三司,兼納言,封陳國公。元文都等謀誅王充也,達陰告充,為之內應。及事發,越王侗執文都于充,充甚德于達,特見崇重。既破李密,達等勸越王加充九錫備物,尋諷令禪讓。充僭尊號,以達為司徒。及東都平,坐誅,妻子籍沒。(選自《隋書·列傳第五十》)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于時盜賊既多/官軍惡戰/達不能因機決勝/唯持重自守頓/兵饋糧多/無克獲/時皆謂之為怯懦B.于時盜賊既多/官軍惡戰達/不能因機決勝/唯持重自守頓/兵饋糧多/無克獲/時皆謂之為怯懦C.于時盜賊既多/官軍惡戰/達不能因機決勝/唯持重自守/頓兵饋糧/多無克獲/時皆謂之為怯懦D.于時盜賊既多/官軍惡戰達/不能因機決勝/唯持重自守/頓兵饋糧/多無克獲/時皆謂之為怯懦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句中“達”作后句主語,前面斷開;“持重自守”“頓兵饋糧”這兩句的句式都為動賓式,故選C項。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襲爵原指有爵位者的第一繼承人(世子)承襲原有爵位,而其余繼承人則減等襲爵。B.踐阼即上阼階主位。古代廟寢堂前有階,主階在東,稱阼階,踐阼有“登基”意。C.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號以代替名字。一般有自號和贈號,一人只能一生一號。D.籍沒是對罪犯家產清查登記予以沒收的制度,古代妻兒家眷等如同財物,在籍沒之列。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化常識的能力。號可以自取和贈送,許多文人有很多別號。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成年的段達形貌高大俊美,有武力,深受高祖賞識而視為親信,曾因率軍平定高智惠、李積等的叛亂有功,受朝廷提拔賞賜。B.帝征伐遼東,百姓苦于役事而聚眾為盜,攻陷城邑,段達受命征討,始故意數為敵軍所敗,讓對方輕敵,后一舉將其打敗。C.帝幸江都宮,李密縱兵侵掠至東都城下,情勢危急,段達與監門郎將龐玉、武牙郎將霍舉率皇宮衛軍出城應敵,并擊退敵人。D.段達生于官宦之家,一生頗多武功,屢有建樹,隋朝滅亡后,先后效力于越王侗和王充,但最終沒有善終,家人也因之受連。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并非故意為敵軍所敗,后來用鄃令楊善會的計策,才打敗了叛軍。【參考譯文】段達是武威姑臧人。父親段嚴,在周任朔州刺史。段達在周時,年齡三歲,就繼承父親的爵位當了襄垣縣公。等到長大以后,身高八尺,有很漂亮的胡須,善于騎馬射箭。隋高祖擔任丞相時,段達以大都督身份帶領親信的衛兵,經常被安置在高祖的身邊。等到高祖當了皇帝以后,拜任左直齋,多次升遷擔任車騎將軍,兼晉王參軍。高智惠、李積等人作亂時,段達率領一萬軍隊,打敗敵人并安定了方、滁二州,被賜給縑一千段,晉升為儀同。后又在宣州打敗汪文進等,加官為開府,賜給奴婢五十人,綿絹四千匹。仁壽初年,拜任太子左衛副率。大業初年,段達因為是隋煬帝的舊臣,拜任左詡衛將軍。征討吐谷渾,官升金紫光祿大夫。隋煬帝征討遼東,百姓為勞役困苦,平原祁孝德、清河張金稱等人都聚眾造反,攻陷了隋的城邑,郡縣不能抵抗。隋煬帝命令段達攻打他們,多次被金稱等打敗,損失慘重。叛賊輕視他,稱他為段姥。后用鄃令楊善會的計策,再次與賊作戰,才打敗了叛軍?;氐骄煟蚬芦@罪而被免職。第二年,隋煬帝征討遼東,讓段達留守涿郡。不久再次任命他為左詡衛將軍。高陽魏刀兒聚集眾人十余萬,自號歷山飛,在燕、趙一帶搶掠。段達率領涿郡通守郭絢襲擊魏刀兒并打敗了他。當時盜賊已經很多,官兵與叛賊經常發生激烈戰斗,段達不能根據情況靈活采取取勝的方法,只會帶重兵堅守城池,聚集軍隊,儲存糧食,經常是沒什么戰績。當時人們都認為他膽小怯懦。大業十二年,隋煬帝到江都宮,下詔任命段達與太府卿元文都留守東都。李密占據洛口,指揮軍隊侵掠東都城下,段達與監門郎將龐玉、武牙郎將霍舉率內兵出兵抵抗。建立了很多功勞,升任左驍衛大將軍。王充被打敗后,李密再次占據北芒,來至上春門,段達與判左丞郭文懿、尚書韋津出兵抗拒李密。段達見賊兵人多勢眾,沒有擺開陣勢就逃跑了,被李密趁機進攻,段達的軍隊被打得大敗,韋津在戰場上被殺死。從此叛軍的聲勢一天天盛大。到隋煬帝在江都被殺以后,段達與元文都等人都推舉越王侗為皇帝,拜任開府儀同三司,兼納言,封為陳國公。元文都等人計劃殺死王充,段達偷偷地告訴了王充,并為他當內應。等到事情暴露,越王侗抓住元文都交給王充,王充因此特別感激段達,對他特別尊重。王充打敗李密,段達等人勸越王賜給王充九錫的待遇,不久又暗示楊侗禪讓帝位給王充。王充當皇帝后,任命段達為司徒。等到東都平定以后,因罪而被殺,妻子和孩子也被沒為官奴。三、名句名篇默寫(6分)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宮賦》中把阿房宮所奏之樂與市井言語進行比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蘇軾在《赤壁賦》中,從事物變化的角度來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借用典故暗示自己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以后生疏而惆悵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2)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每句1分,句中出現錯字、別字,該句不得分)解析默寫題不能出現錯句、錯字。本題的易錯字為:(1)嘔;(2)瞬;(3)爛柯。能力拓展勵志小語: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諟Y明《雜詩(其一)》一、古代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1、2題。停云①[東晉]陶淵明其一靄靄停云,濛濛時雨。八表②同昏,平路伊阻③。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其二停云靄靄,時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陸成江。有酒有酒,閑飲東窗。愿言懷人,舟車靡從。【注】①停云:凝聚不散的云。共四首,這里節選前兩首。②八表:八方以外極遠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間。③平路:平地,與后文“平陸”意思一致。伊:語氣助詞。阻:阻塞不通。1.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組詩“靄靄停云,濛濛時雨”和“停云靄靄,時雨濛濛”采用復沓的章法,形成回環往復的旋律美,對抒發詩歌情感起到強化作用。B.本詩寫于晉安帝元興三年(公元404年),當時統治集團的互相傾軋、政局昏暗,連年戰亂給老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所以詩中“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平陸成江”等也都具有了象征意義。C.本詩善于抓住人物動作來表達人物情感,靜寄、獨撫、閑飲、搔首、延佇,都真實生動地展現出詩人生活的閑適恬淡之情。D.本組詩構思嚴謹,從云凝不散到雨霧迷蒙,再到道路受阻、成江,最后導致舟車不通,無法與友人相見。答案C解析C項,“真實生動地展現詩人生活的閑適恬淡之情”錯誤,應該是表現出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懷念和孤寂而又百無聊賴之情。2.溫汝能在《陶詩匯評》中說“詩中感變懷人,撫今悼昔,一片熱情流露言外,若僅以閑適賞之,失之遠矣”。本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思親懷友的悵惘,思念至深、相見之難。從良朋悠邈、搔首延佇、愿言懷人來分析。②感時傷事的隱憂,時政動蕩、家國難安。從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平陸成江來分析。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題。沈攸之字仲達,少孤貧。明帝即位會四方反叛以攸之為寧朔將軍率軍據虎檻殷孝祖為前鋒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內撫將士外諧群帥眾并安之時南賊前鋒薛常寶等屯據赭圻,殷孝祖率眾軍攻之,中流矢死,軍主范潛率五百人投賊,人情震駭,并謂攸之宜代孝祖為統。時建安王休仁總統眾軍,聞孝祖死,遣寧朔將軍江方興率三千人赴赭圻。攸之以為方興名位相亞,必不為己下,軍政不一,致敗之由,乃率諸軍主詣方興推重,并慰勉之,方興甚悅。攸之既出,諸軍主并尤之。攸之曰:“卿忘廉藺事邪?吾本以濟國活家,豈計此之升降?!泵鞯┻M戰,自寅訖午,大破賊于赭圻。尋進號輔國將軍,代孝祖督前鋒諸軍事。薛常寶等在赭圻食盡,南賊大帥劉胡屯濃湖,以囊盛米系流查①及船腹,陽覆船,順風流下,以餉赭圻。攸之疑其有異,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尋克赭圻。赭圻、濃湖之平也,賊軍委棄資財,珍貨山積,諸軍各競收斂,唯攸之、張興世約勒所部,不犯毫芥,諸將以此多之。攸之招集才力之士,隨郡人雙泰真有干力,召不肯來。攸之遣二十人被甲索之,泰真射殺數人,欲過家將母去,事迫不獲,單身走入蠻。追者既失之,錄其母去。泰真既失母,乃自歸,攸之不罪,賜錢一萬,轉補隊主。攸之晚好讀書,手不釋卷,史、漢事多所記憶。及攻郢城,夜嘗風浪,米船沉沒。倉曹參軍崔靈鳳女先適柳世隆子,攸之正色謂曰:“當今軍糧要急,而卿不以在意,由與城內婚姻邪?”靈鳳答曰:“樂廣②有言,下官豈以五男易一女?!必畾g然意解。(選自《宋書·沈攸之傳》,有刪改)【注】①流查:竹筏。②樂廣:西晉名士。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明帝即位/會四方反叛/以攸之為寧朔將軍率軍/據虎檻/殷孝祖為前鋒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內撫將士外/諧群帥/眾并安之時/南賊前鋒薛常寶等屯據赭圻/B.明帝即位/會四方反叛/以攸之為寧朔將軍/率軍據虎檻/殷孝祖為前鋒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內撫將士/外諧群帥/眾并安之/時南賊前鋒薛常寶等屯據赭圻/C.明帝即位會四方/反叛以攸之為寧朔將軍率軍/據虎檻/殷孝祖為前鋒/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內撫將士/外諧群帥/眾并安之時/南賊前鋒薛常寶等屯據赭圻/D.明帝即位會四方/反叛以攸之為寧朔將軍/率軍據虎檻/殷孝祖為前鋒/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內撫將士外/諧群帥眾/并安之時/南賊前鋒薛常寶等屯據赭圻/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把握大意,注意“明帝”“殷孝祖”“攸之”“薛常寶”等人稱變化,依據整句結構特征來判斷“內撫將士”“外諧群帥”的句讀。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字:人的別名。自稱用名,表示謙虛;稱人用字,表示尊敬。B.孤: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也用作帝王的自稱。文中指前者。C.蠻:先秦指非華夏民族,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泛稱南方少數民族。D.婚姻:男娶女嫁過程,也就是雙方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文中的“婚姻”指兒女親家,類似用法有《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沈攸之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大敵當前,形勢危急,沈攸之率領各位軍主拜訪江方興,表達推崇敬重之心,從而使軍政統一,上下齊心,最終大敗敵軍。B.沈攸之機警明斷,能夠識破敵人伎倆。敵軍把布袋裝米系在竹筏和船的腹部,偽裝翻船順風流下,來傳送軍糧。沈攸之懷疑其中有詐,派人截取,得到很多糧食。C.沈攸之唯才是舉,禮賢下士。雙泰真孔武有力,不肯聽從沈攸之的征召,射殺追兵,后來聽從母親的勸降前來歸附,沈攸之沒有處罰他,反而獎賞并委以重任。D.沈攸之晚年勤奮好學,喜愛典故。他能背誦《史記》《漢書》中的很多史事。倉曹參軍崔靈鳳引用樂廣的典故來為自己辯解,沈攸之聽后非常高興,當即怒氣大消。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奥爮哪赣H的勸降”于文無據。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攸之曰:“卿忘廉藺事邪?吾本以濟國活家,豈計此之升降?!弊g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諸軍各競收斂,唯攸之、張興世約勒所部,不犯毫芥,諸將以此多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沈攸之說:“你們忘了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嗎?我本來是為了救護國家,怎么能去計較彼此地位的高低?!?2)各軍競相收取,只有沈攸之、張興世約束自己的部下,秋毫無犯,其他將領因此稱贊他們。解析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雅”。信,即要準確,盡量忠實于原文,不歪曲,不遺漏。達,即要通順,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不生搬硬套,不出現語病。雅,即要優美,爭取做到遣詞用語生動傳神,富有韻味。翻譯時一般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時要抓住關鍵詞語,如(1)句中的“卿”“濟”“計”“升降”,(2)句中的“競”“收斂”“約”“多”?!緟⒖甲g文】沈攸之字仲達,從小父母雙亡,生活貧窮。明帝即位,正遇上四方反叛,于是以沈攸之為寧朔將軍,率領軍隊據守虎檻。殷孝祖為前鋒都督,不被眾人擁護,沈攸之對內撫慰將士,對外協調將帥,大家都信任他。這時南賊前鋒薛常寶等人駐扎在赭圻,殷孝祖率領眾軍攻打他們,被流箭射中身死,軍主范潛率領五百人投降南賊,人心驚慌恐懼,都認為沈攸之應該代替殷孝祖擔任統帥。當時建安王休仁統領各軍,聽說殷孝祖死后,派遣寧朔將軍江方興率領三千人奔赴赭圻。沈攸之認為江方興名位與自己相當,一定不肯屈居己下,而軍政不能統一,是導致失敗的原因,于是率領各位軍主去拜見江方興表示推崇敬重,并且安慰鼓勵他,江方興很高興。沈攸之出來后,各位軍主都責怪他。沈攸之說:“你們忘了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嗎?我本來是為了救護國家,怎么能去計較彼此地位的高低?!钡诙煸缟线M軍作戰,從寅時到午時,在赭圻城外大敗賊寇。不久,進號輔國將軍,代替殷孝祖來督辦前鋒諸軍事。薛常寶等在赭圻糧食用盡,南賊大帥劉胡駐扎在濃湖,用布袋盛米系在竹筏上和船腹中,裝作翻船,順風流下去,用來向赭圻提供糧食。沈攸之發現了,懷疑其中有詐,派人截取船只和竹筏,得到了許多袋米。不久,攻克赭圻。在赭圻、濃湖平定的時候,賊軍丟棄的資財、珍貴貨物大量堆積,各軍競相收取,只有沈攸之、張興世約束自己的部下,秋毫無犯,其他將領因此稱贊他們。沈攸之招募有才能有武力的人,隨郡人雙泰真很有武力,征召他,卻不肯來。沈攸之派了二十個人穿上鎧甲去捉拿,雙泰真射殺了幾個人,想回家帶著母親離開,因事情急迫,未能帶成,只身逃入蠻地。追拿他的人既然捉不到雙泰真,便把他母親抓走了。雙泰真見母親被抓,于是回來自首,沈攸之不處罰他,賞賜一萬錢,委以重任。沈攸之晚年好讀書,手不釋卷,《史記》《漢書》中的史事有很多都熟悉能背誦。攻打郢城時,夜晚遇上風浪,米船沉沒了。倉曹參軍崔靈鳳的女兒嫁給了柳世隆的兒子,沈攸之嚴厲地對他說:“當前急用軍糧,而你卻不把此放在心上,難道是因為你是城內柳世隆的親家嗎?”崔靈鳳答道:“樂廣曾經說過,下官怎么會用五個兒子去換一個女兒。”沈攸之這才高興地消解了怒意。三、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立意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近日,南京理工大學將每月在食堂吃飯超過60頓,一個月總消費不足420元的學生列為資助對象,直接把補貼款打進飯卡。這件事在學生中引起很大反響。學生甲:“這是一種‘隱形慈善’,既幫助了貧困學生又維護了他的個人尊嚴,好!”學生乙:“這種做法初衷是好的,但不夠公開透明,難保公平公正,也可能會出現‘暗箱操作’?!睂W生丙:“這樣悄悄地進行補助,對個人固然有好處,但對倡導幫貧扶困的風氣作用有限,不如陳光標式的高調慈善影響力大。”……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確立意,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審題立意審題立意審題:蘊涵豐富的材料,可從多角度立意,即發散思維多向立意?!耙皇露嗳恕钡牟牧?,有幾個“人”往往就有幾個審題視角。立意:從學生甲角度立意:學校觀察飯卡消費進行私下資助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學生們的自尊心,又可以精準扶貧。從學生乙角度立意:“暖心飯卡”也要加強監管,校方也要有相應防范措施?!扒那馁Y助”不能搞成“暗箱操作”,同樣需要光明正大的監管,需要制定最周密的制度。從學生丙的角度立意:弘揚正氣,倡導幫貧扶困的風氣。從受助學生角度立意:應該更加努力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好好回報社會。應該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兜?課歸去來兮辭并序》課后作業一、基礎落實1.寫出下面加點詞的古今義。(1)悅親戚之情話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嘗從人事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將有事于西疇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既窈窕以尋壑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于時風波未靜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知心話男女間表示愛情的話(2)做官多指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調配、獎懲等工作(3)有耕種之事泛指有事情(4)深遠曲折的樣子女子文靜而美好(5)戰亂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2.下列各句中,對加點詞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田園將蕪胡不歸胡:何,為什么B.知來者之可追追:追趕C.引壺觴以自酌引:舉起D.善萬物之得時善:喜好,羨慕答案B解析追:補救。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eq\b\lc\{(\a\vs4\al\co1(感吾生之行休,臣之壯也,猶不如人))B.eq\b\lc\{(\a\vs4\al\co1(諸侯以惠愛為德,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C.eq\b\lc\{(\a\vs4\al\co1(泉涓涓而始流,拔劍撞而破之))D.eq\b\lc\{(\a\vs4\al\co1(將有事于西疇,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答案A解析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項,介詞,把/介詞,因為。C項,連詞,表修飾/連詞,表承接。D項,介詞,在/介詞,表比較,相當于“比”。4.下列加點詞不屬于詞類活用的一項是()A.眄庭柯以怡顏 B.或棹孤舟C.懷良辰以孤往 D.園日涉以成趣答案C解析懷:留戀,愛惜。A項,怡:使動用法,使……愉快。B項,棹:名詞作動詞,用槳劃。D項,日:名詞作狀語,每天。5.下列各句,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是()A.復駕言兮焉求 B.既自以心為形役C.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D.樂夫天命復奚疑答案B解析A、C、D三項都是賓語前置句,B項是被動句。6.下列關于陶淵明的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陶淵明的詩歌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田園詩,質樸、平淡、自然,如《歸園田居》《飲酒》,另一類多為悲憤慷慨之音,如《詠荊軻》《蜀道難》。B.陶淵明流傳至今的文章不多,但影響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則是辭中的名篇,兩篇文章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C.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極愛菊的文人,“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即是其愛菊的證明。D.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因不滿當時的社會現實,其詩作中多流露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答案A解析A項中,《蜀道難》是李白的作品,非陶淵明的作品。二、文本訓練(一)閱讀《〈歸去來兮辭〉并序》序言部分的內容,回答7~10題。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7.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生生所資 生:維持B.求之靡途 靡:沒有C.彭澤去家百里 去:距離D.因事順心 順心:順遂心愿答案A解析“生”為名詞,生活。8.對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eq\b\lc\{(\a\vs4\al\co1(①親故多勸余為長吏,②故便求之))eq\b\lc\{(\a\vs4\al\co1(③尋程氏妹喪于武昌,④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答案C解析①舊交,②所以,③④都是“不久”。9.下列對本段文意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A.陶淵明做官單純是為了養家糊口,他做彭澤令僅以“足以為酒”為理由。B.陶淵明去做官,既有家貧、謀生無術的緣由,也有親故勸告、諸侯厚愛、家叔引薦、彭澤不遠的緣故。C.陶淵明辭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是質性自然,感到官場拘束,出仕違背志向。D.其妹新亡,前去奔喪也是陶淵明辭官的因素之一。答案A解析“單純是為了養家糊口”“僅以‘足以為酒’為理由”的說法錯誤。“兼濟天下”規范了中國古代文人的心路歷程,陶淵明也不例外。10.翻譯下列句子。(1)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家境貧困,耕田植桑不夠用來供給自己的生活。(2)本性坦率自然,不是造作勉強所能夠獲得的。(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1~13題。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1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既自以心為形役 役:奴役B.實迷途其未遠 實:實際C.乃瞻衡宇 瞻:看見D.審容膝之易安 審:明白,知道答案B解析B項,實:確實。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eq\b\lc\{(\a\vs4\al\co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B.eq\b\lc\{(\a\vs4\al\co1(乃瞻衡宇,乃設九賓禮于廷))C.eq\b\lc\{(\a\vs4\al\co1(策扶老以流憩,云無心以出岫)) D.eq\b\lc\{(\a\vs4\al\co1(門雖設而常關,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答案D解析D項,前者是連詞,表轉折;后者是連詞,表修飾。A項,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B項,副詞,于是。C項,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1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2)云氣自然而然地冒出山頭,鳥飛累了也知道回到巢中。三、拓展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題。陶淵明傳陶淵明,字元亮,或云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钡罎佉粤蝗?,麾而去之。后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惫锵ち罾舴N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睖Y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舉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迕也。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潯陽與淵明情款,后為始安郡,經過潯陽,日造淵明飲焉。每往必酣飲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逼湔媛嗜绱???L候之,值其釀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元嘉四年,將復征命,會卒,時年六十三。世號“靖節先生”。(選自蕭統《陶淵明傳》,有改動)14.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舉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B.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舉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C.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舉/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D.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舉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答案B解析“既至”,到了以后,時間狀語前置,此處前后可斷,排除C項?!澳_疾”意思是“腳病”,為一個完整名詞,不能斷開,排除A項。“一門生”“二兒”并舉,作“使”的賓語,不可斷開,排除D項。故選B項。15.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刺史,漢初,文帝因為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稱為“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行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B.“三徑”,西漢末,兗州刺史蔣詡隱居后,在院里竹下開辟三條小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后人因以“三徑”代隱士住處?!叭龔街Y”指隱居的資本。C.“督郵”,漢代各郡的重要屬吏。代表太守督察縣鄉,宣達政令兼司法等。D.原文“元嘉四年”中的“元嘉”是廟號。“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答案D解析“元嘉”是年號。年號是古代皇帝紀年的名號,從漢武帝開始才有的。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陶淵明博學多識,擅長寫文章。他的《五柳先生傳》中的五柳先生安貧樂道,這一形象被當時人認為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他在辭去彭澤令時作了《歸去來兮辭》。B.陶淵明仕途短暫。因親人去世,家里貧窮,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場煩瑣,任職不久,就解職回家,此后,還擔任過鎮軍、建威參軍、彭澤令等職。C.陶淵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濟的饋贈,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D.陶淵明任真自得。他曾將顏延之贈送的二萬錢全都送至酒家;有時坐在菊花叢中,有時撫弄無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答案B解析B項錯在“親人去世”應是“親人年邁”。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顏延之臨調走的時候,留下二萬錢給陶淵明,陶淵明全部交給酒家,以便來就能喝酒。(2)陶淵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勞清苦,和陶淵明志趣相投。(注意重點詞語“去”“悉”“安”“同志”)【參考譯文】陶淵明字元亮,有人說他叫陶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晉朝的大司馬。陶淵明少年時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學多識,擅長寫文章;聰穎灑脫,卓爾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負。曾經著作《五柳先生傳》自比,當時的人稱這本書為實錄。父母年老,家里貧窮,被起用任命為州祭酒;因為不能忍受官場約束,不久,自己棄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擔任主簿,沒有前去任職。親自耕種自給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濟前去探望他,陶淵明臥床挨餓好幾天了。檀道濟說:“賢人處世,朝廷無道就隱居,政治開明就出來做官。如今你生在開明盛世,為什么如此糟踐自己呢?”陶淵明回答說:“我怎敢充當賢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們。”檀道濟送給他糧食和肉,卻被他拒絕了。后來擔任鎮軍、建威參軍,陶淵明對親戚朋友說:“我愿意暫時去彈奏那弦歌,為將來隱居生活做準備,可以嗎?”當政者聽說后,調任他為彭澤縣令。不帶家眷獨自上任,送了一個仆人給他的兒子,寫信說:“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給自足?,F在派給你一個傭人,幫助你砍柴打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