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40096.1-2021 就地化繼電保護裝置技術規范 第1部分:通 用技術條件_第1頁
(高清版)GBT 40096.1-2021 就地化繼電保護裝置技術規范 第1部分:通 用技術條件_第2頁
(高清版)GBT 40096.1-2021 就地化繼電保護裝置技術規范 第1部分:通 用技術條件_第3頁
(高清版)GBT 40096.1-2021 就地化繼電保護裝置技術規范 第1部分:通 用技術條件_第4頁
(高清版)GBT 40096.1-2021 就地化繼電保護裝置技術規范 第1部分:通 用技術條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29.240GB/T40096.1—2021Part1:Generalspecification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GB/T40096.1—2021 1 13術語和定義 2 24.1環境條件 2 3 34.4總體要求 34.5技術原則 44.6對相關設備的要求 54.7功率消耗 64.8過載能力 64.9絕緣要求 64.10耐濕熱性能 74.11保護聯結阻抗 74.12機械要求 74.13電磁兼容性能 74.14連續通電 84.15結構及外觀要求 84.16外殼防護 84.17安全要求 94.18動態模擬 9 95.1試驗條件 95.2結構和外觀檢查 9 95.4直流電源影響試驗 5.5準確度和變差檢查 5.6裝置功能及性能試驗 5.7動態模擬試驗 5.8功率消耗試驗 5.9過載能力試驗 5.11耐濕熱性能試驗 5.13機械性能試驗 ⅡGB/T40096.1—2021 5.15連續通電試驗 5.16外殼防護試驗 5.17安全檢查 6檢驗規則 6.1檢驗分類 6.2出廠檢驗 6.3型式檢驗 7.2包裝 7.3運輸 8其他 8.1產品出廠隨行文件 8.2裝置設計壽命指標 8.3質量保證期限 GB/T40096.1—2021GB/T40096《就地化繼電保護裝置技術規范》分為以下5個部分:——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件;-—第5部分:線路保護。本部分為GB/T40096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部分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提出并歸口。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紹興供電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華北分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華東分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華中分部、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四川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重慶市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四川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昌開普檢測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繼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華東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南京地鐵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華能北京熱電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浙江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溫州供電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湖州供電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寧波供電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裘愉濤、陳國平、王德林、石磊、周澤昕、李康毅、劉千寬、柳煥Ⅲ1GB/T40096.1—2021就地化繼電保護裝置技術規范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件GB/T40096的本部分規定了通過常規互感器采樣的就地化繼電保護裝置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對標志、包裝、運輸、貯存的通用要求。本部分適用于1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就地化繼電保護裝置(以下簡稱裝置)的研制、設計、制造和應用。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T2423.17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Ka:鹽霧GB/T2423.22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N:溫度變化GB/T2423.24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Sa:模擬地面上的太陽輻射及其試驗導則GB/T2887—2011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GB/T4208—2017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GB/T4798.2電工電子產品應用環境條件第2部分:運輸GB/T7261—2016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基本試驗方法GB/T9771(所有部分)通信用單模光纖GB/T11287電氣繼電器第21部分: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的振動、沖擊、碰撞和地震試驗第1篇:振動試驗(正弦)GB/T12357(所有部分)通信用多模光纖GB/T13384機電產品包裝通用技術條件GB/T14537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的沖擊與碰撞試驗GB/T14598.2—2011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4598.26—2015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第26部分:電磁兼容要求GB/T14598.27—2017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第27部分:產品安全要求GB/T17626.9—2011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GB/T17626.10—2017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試驗GB/T17626.18—2016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阻尼振蕩波抗擾度試驗GB/T26864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產品動模試驗GB/T32890—2016繼電保護IEC61850工程應用模型DL/T478—2013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通用技術條件DL/T860(所有部分)變電站通信網絡和系統DL/T1782變電站繼電保護信息規范2GB/T40096.1—20213術語和定義GB/T14598.2—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可直接安裝于戶外一次設備近旁或與戶外一次設備集成安裝的保護裝置。3.2就地操作箱on-siteoperationmodule一種與就地化繼電保護及測控等二次設備配合,實現與斷路器配合的操作接口裝置,實現對斷路器的控制、監視及交流電壓切換等功能,并為相關二次設備提供信號接點。3.3智能管理單元smartmanagementunit息管理等功能。3.4就地化保護專網specialnetworkforprotectionequipment用于就地化繼電保護裝置和智能管理單元的專用通信網絡,裝置輸出的采樣值(SV)、面向通用對象的變電站事件(GOOSE)、制造報文規范(MMS)信息都通過該網絡進行傳輸。4技術要求4.1環境條件裝置使用地點大氣條件應符合下列要求:a)環境溫度:-40℃~+70℃;b)相對濕度:0%~100%;裝置存儲和運輸環境應符合下列要求:a)環境溫度為一40℃~+70℃,相對濕度不大于85%;b)運輸存儲過程不出現超過GB/T14537規定的嚴酷等級為2級的沖擊和碰撞。裝置使用地點周圍環境符合下列要求:a)電磁環境應低于4.13中表2(除輻射發射和傳導發射外)中規定的裝置抗擾度水平要求;b)使用地點不出現超過GB/T11287規定的嚴酷等級為2級的振動;c)使用地點應無爆炸危險的物質,無嚴重的霉菌;3GB/T40096.1—2021d)接地應符合GB/T2887—2011中5.8的要求。裝置使用地點特殊環境條件符合下列要求:a)裝置應具備抗鹽霧腐蝕能力,滿足5.3.2規定的鹽霧腐蝕試驗要求;b)裝置應具備耐受太陽光輻射能力,滿足5.3.4規定的太陽光輻射試驗要求;c)其他超出4.1.1規定的環境條件時,由用戶與制造廠商定。4.2額定電氣參數裝置直流工作電源應符合下列要求:b)允許偏差:—20%~+15%;c)紋波系數:不大于5%。對裝置激勵量的要求應符合DL/T478—2013中4.2.2的規定。4.2.3開關量輸入和輸出裝置的開關量輸入和輸出應符合下列要求:a)裝置的開入電源應在硬件上兼容直流220V、110V;b)對裝置開關量輸入和輸出的其他要求應符合DL/T478—2013中4.5的規定。4.3準確度和變差裝置的準確度和變差應符合DL/T478—2013中4.3的規定。4.4總體要求4.4.2裝置應具備完善的自檢功能,應具有能反映被保護設備故障及異常狀態的告警功能。4.4.3裝置實現其保護功能不應依賴外部對時系統。4.4.4除出口繼電器外,裝置任一元件損壞不應引起保護誤動作跳閘。4.4.5裝置應采用電纜直接采樣和電纜直接跳閘方式,裝置接收的斷路器位置等間隔開入信息應采用電纜連接方式,跨間隔跳母聯(分段)以及與其他裝置間的啟動、閉鎖、聯跳、跳合閘等信號,通過GOOSE信號在保護專網中傳輸。4.4.6裝置具備與智能管理單元等連接的通信接口,通信協議符合DL/T860(所有部分);通信網絡和系統的配置、模型和服務符合GB/T32890—2016。裝置接入不同網絡時,應采用相互獨立的數據接口4.4.7智能管理單元異常時,裝置保護功能的實現不應受影響。4.4.8保護裝置應由獨立的直流供電。直流電壓消失時,裝置不應誤動。直流電源工作電壓在80%~115%額定值范圍內變化時,保護裝置應正確工作。在直流電源恢復(包括緩慢地恢復)到80%額定值時,直流逆變電源應能自動起動。直流電源紋波系數≤5%時,保護裝置應正確工作。拉合直流電源以及插拔熔絲發生重復擊穿火花時,保護裝置不應誤動作。直流電源回路出現各種異常情況(如短路、斷4GB/T40096.1—2021閱等遠程管理。a)裝置信息輸出宜符合DL/T1782變電站繼電保護信息規范;通信狀況(含內部通信狀況和設備間的通信狀況)等。a)裝置接口采用專用電連接器和專用光纖連接器,通過預制電纜與預制光纜實現對外連接;c)裝置各個連接器應具有物理防誤插措施;d)光纖發送功率和接收靈敏度:1)光波長1310nm光纖(百兆):2)光波長850nm光纖(對時):3)光波長1310nm光纖(千兆):c)光波長:1310nm或1550nm;d)光纖發送功率和接收靈敏度:1)光波長1310nm光纖:2)光波長1550nm光纖:5GB/T40096.1—2021表1就地化繼電保護裝置指示燈示意序號面板顯示燈顏色狀態含義1運行綠非自保持亮:裝置運行滅:裝置故障導致失去所有保護2異常紅非自保持亮:任意告警信號動作滅:運行正常3動作紅自保持保護裝置跳合閘出口亮:保護跳閘、重合閘動作滅:保護沒有跳閘、重合閘沒有動作4.5.2裝置應支持遠方投退軟壓板、修改定值、切換定值區、信號復歸等操作功能。遠方投退軟壓板應采用增強安全的操作前選擇控制,遠方復歸裝置應采用常規安全的直接控制,遠方修改定值和切換定值區應采用定值服務。4.5.3裝置應支持裝置信息(裝置硬件信息、裝置軟件版本信息)、定值區號及定值(運行定值區及非運日志信息)和錄波文件上送功能。4.5.4裝置所有功能壓板均采用軟壓板,裝置應保存軟壓板投退狀態。4.5.5除檢修軟壓板自身檢修品質位固定為0外,其他信息檢修品質位與裝置檢修狀態一致。4.5.6裝置自身投檢修軟壓板,接收的數據不帶檢修位時,裝置不應點告警燈,不應上送“GOOSE檢修不一致”變位信息。裝置自身未投檢修軟壓板,接收的數據帶檢修位時,在對應的接收軟壓板投入時裝置應上送“GOOSE檢修不一致”變位信息。4.5.7裝置應記錄遠方操作和開關變位等信息。4.5.8裝置的配置文件僅在檢修軟壓板投入時才可下裝。裝置配置下裝過程中,應具備配置校驗功能。4.5.9裝置上送站控層數據所帶的時標,應采用標準零時區,不應采用當4.5.11裝置應具備SV、GOOSE和MMS共口輸出到就地化保護專網的功能。4.5.12裝置應支持光纖IRIG-B碼對時功能,同時宜支持1588對時,對時精度誤差應不大于1ms。4.5.13裝置輸出SV采樣值應符合下列要求:a)具備輸出4kHz采樣率SV數據的能力,輸出協議采用DL/T860.92;b)實現采樣同步功能,在外部同步信號消失后,至少10min內繼續符合4μs同步精度要求;c)裝置應保證輸出SV數據的同步性,同步精度誤差應不大于±1μs。4.5.14裝置接收和送出GOOSE應符合下列要求:a)裝置從接收到保護跳閘、合閘GOOSE命令到裝置跳閘、合閘繼電器接點出口的動作時間應不b)從硬開入變位到相應GOOSE信號發出(不含防抖時間)的時間延時應不大于5ms。4.6對相關設備的要求智能管理單元應符合下列要求:a)智能管理單元應對站內就地化繼電保護設備進行集中界面顯示,不同廠家的保護設備在智能6GB/T40096.1—2021管理單元中宜使用相同的顯示界面和操作界面;b)智能管理單元應實現對就地化繼電保護設備的一鍵式備份和一鍵式下裝管理;c)智能管理單元與不同廠家的設備之間應使用DL/T860的標準通信;d)智能管理單元與就地化繼電保護設備各子機直接通信獲取所有子機信息。當要對由多子機構作,由主機實現對各個子機的操作同步。4.6.2就地操作箱就地操作箱根據用途可分為下列類型:a)分相單跳就地操作箱:包含一組分相跳閘回路和一組分相合閘回路,與分相斷路器配合使用;b)三相單跳就地操作箱:包含一組三相跳閘回路和一組三相合閘回路,與三相聯動斷路器配合使用。預制電纜應符合下列要求:a)電纜連接器采用插針式螺紋多芯圓形連接器;b)電纜連接器電流回路的端接方式應采用冷壓壓接連接;c)電纜連接器各回路線芯截面應滿足4.4.14d)的要求;d)預制電纜的防護等級應滿足IP66要求,其運行環境應滿足4.1.1要求;e)電纜插座應配置與其匹配的防塵蓋。預制光纜應符合下列要求:a)光纜連接器采用插針式螺紋多芯圓形連接器;c)預制光纜應滿足GB/T12357(所有部分)和GB/T9771(所有部分)的要求,并應符合多模Alb(62.5/125μm)和單模B1(9/125μm)信號傳輸;d)多芯光纖連接器的插入損耗應小于0.8dB;e)預制光纜的防護等級應滿足IP66要求,其運行環境應滿足4.1.1要求;f)光纜插座應配置與其匹配的防塵蓋。4.7功率消耗裝置功率消耗應符合下列規定:a)裝置交流回路功率消耗應符合DL/T478—2013中4.7的規定;b)裝置整機功耗應符合GB/T××××其他部分的規定。4.8過載能力裝置過載能力應符合DL/T478—2013中4.6的規定。4.9絕緣要求裝置應能承受5.10規定的沖擊電壓試驗、介質強度試驗和絕緣電阻測量要求。裝置的固體絕緣應滿足GB/T14598.27—2017中表C.6規定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要求。7GB/T40096.1—20214.10耐濕熱性能裝置應能承受GB/T14598.2—2011中6.12.3規定的恒定濕熱試驗或交變濕熱試驗。4.11保護聯結阻抗對裝置保護聯結阻抗的要求應符合GB/T14598.2—2011中6.12.2.4的規定。4.12機械要求裝置應能耐受實際運輸和運行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機械振動、沖擊和碰撞,適于正常運輸和運行。為此,應能承受不大于GB/T11287規定的嚴酷等級為2級的振動以及GB/T14537規定的嚴酷等級為2級的沖擊和碰撞。4.13電磁兼容性能裝置電磁發射限值不超過表2的規定,同時能承受不超過表2規定的電磁干擾。表2抗干擾性能試驗和要求序號項目名稱試驗標準及方法技術要求1輻射發射GB/T14598.26—2015中頻率范圍:30MHz~1000MHz,測試距離:3m或10m,符合GB/T14598.26—2015中第5章的驗收準則2傳導發射GB/T14598.26—2015中頻率范圍:150kHz~30MHz,測試端口:輔助電源端口,符合GB/T14598.26—2015中第5章的驗收準則3靜電放電抗擾度GB/T14598.26—2015中接觸放電電壓±6kV、±8kV/空氣放電電壓±8kV、±15kV,符合GB/T14598.26—2015中第6章的驗收準則4輻射射頻電磁場抗擾度GB/T14598.26—2015中場強30V/m,符合GB/T14598.26—2015中第6章的驗收準則5電快速瞬變抗擾度GB/T14598.26—2015中測試頻率:5kHz和100kHz,試驗電壓:±4kV,符合GB/T14598.26—2015中第6章的驗收準則6阻尼振蕩波抗擾度慢速阻尼振蕩波抗擾度(100kHz或1MHz):輔助電源端口共模±2.5kV、差模±1kV,符合GB/T14598.26—2015中第6章的驗收準則GB/T17626.18—2016中第9章的試驗結果評定7浪涌抗擾度GB/T14598.26—2015中的驗收準則8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GB/T14598.26—2015中試驗電壓:10V,掃頻頻率:150kHz~80MHz,符合GB/T14598.26—2015中第6章的驗收準則9工頻抗擾度GB/T14598.26—2015中嚴酷等級:A級,符合GB/T14598.26—2015中第6章的驗收準則8GB/T40096.1—2021序號項目名稱試驗標準及方法技術要求工頻磁場抗擾度GB/T14598.26—2015中穩定持續磁場100A/m、持續時間30s,短時磁場1000A/m、持續時間3s,符合GB/T14598.26—2015中第6章的驗收準則脈沖磁場抗擾度穩定持續磁場1000A/m、正負極性各5次,應符合GB/T17626.9—2011中5級要求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磁場頻率:100kHz(脈沖重復率40次/s)、1MHz(脈沖重復率400次/s),應符合GB/T17626.10—2017表1中5級要求直流電源電壓暫降和電壓中斷GB/T14598.26—2015中電壓暫降至0%UT、40%UT、70%UT、中斷至0%UT,持續時間分別為10ms~1000ms(制造廠規定值)、200ms、500ms、5s,符合GB/T14598.26—2015中第6章的驗收準則直流電源電壓的電壓紋波GB/T14598.26—2015中試驗等級:15%額定直流電壓,試驗頻率:100Hz,符合GB/T14598.26—2015中第6章的驗收準則直流電源電壓緩降/緩升GB/T14598.26—2015中緩降歷時60s,電源關斷5min,緩升歷時60s,符合GB/T14598.26—2015中第6章的驗收準則直流電源極性反接DL/T478—2013中電源極性反接1min,裝置無損壞4.14連續通電裝置在完成調試后,應按DL/T478—2013中7.13的規定進行連續通電試驗。連續通電試驗的具體要求由產品標準規定。4.15結構及外觀要求制造廠應聲明其設備的尺寸。對裝置的結構和外觀要求如下:a)裝置應小型化,對外采用專用連接器連接;b)裝置應為金屬全密封機箱結構、并確保各金屬表面構件間的導電連續性,應能夠防御雨、雪、c)裝置表面涂覆的顏色應無明顯的色差和眩光,表面應無砂粒、起皺和流痕等缺陷;d)裝置應便于整體安裝、拆卸及更換;e)裝置表面應有代表裝置身份代碼的二維碼和標簽;f)裝置允許使用凹陷方式換氣閥。4.16外殼防護裝置IP防護等級應滿足GB/T4208—2017中IP66的要求。9GB/T40096.1—2021裝置安全應符合下列規定:a)裝置應有安全標志,并應符合GB/T14598.27—2017的規定;c)為限制和阻斷火勢蔓延所采用的防火外殼和火焰遮攔應符合GB/T14598.27—2017的要求;應用于1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的就地化繼電保護裝置應進行動態模擬試驗,在各種故障條件下,裝置動作應正確,信號指示應正常,其功能及性能應符合本部分及GB/T××××其他部分相關的規定。5試驗方法對試驗條件規定如下:b)被試裝置和測試儀表應良好接地;按4.15及GB/T7261—2016中第5章規定的方法逐項進行檢查。根據4.1.1.1的溫度要求,按DL/T478—2013中7.3.4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根據4.1.1.1的溫度要求,按DL/T478—2013中7.3.3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根據4.1.1.1的溫度要求,按GB/T2423.22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按GB/T2423.17的試驗條件和方法,采用(5±1)%的鹽水溶液,溶液pH值調在中性范圍(6.5~7.2)作為噴霧用的溶液,與樣品平行方向進行噴射鹽霧。試驗溫度均取35℃,壓力桶溫度保持47℃,GB/T40096.1—2021鹽霧的沉降率在1mL/(80cm2·h)~2mL/(80cm2·h)之間,持續時間96h。裝置表面不應產生腐按GB/T7261—2016中10.6規定的試驗條件和方法進行,裝置上電處于運行狀態,試驗溫度為正常試驗環境溫度,將試驗箱內氣壓按照不超過10kPa/min的變化速度降低到61.6kPa,持續16h。試按GB/T2423.24規定的試驗條件和方法進行,裝置上電處于運行狀態,試驗箱按照1K/8min升溫速度自25℃開始升溫至55℃。升溫2h后,開始模擬太陽光輻射,連續8h,總輻射量不低于8.96kW·h/m2。整個過程連續做3個周期。在試驗過程中施加規定的激勵量,裝置功能應符合裝置技術規范要求。根據4.4.8的要求,按GB/T7261—2016中第11章和GB/T14598.26—2015規定的方法,對裝置進行電源影響試驗。5.5準確度和變差檢查根據4.3的要求,按GB/T7261—2016中6.5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根據4.4和4.5的要求,按GB/T7261—2016中第6章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裝置通過5.6各項試驗后,根據4.18的要求,按GB/T26864規定的方法,在電力系統動態模擬系根據4.7的要求,按GB/T7261—2016中第8章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根據4.8的要求,按GB/T7261—2016第15章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按GB/T7261—2016中第13章規定的方法進行絕緣電阻測量。裝置各獨立電路與外露的可導電部分之間,以及與各獨立電路之間,用電壓為直流1000V的兆歐表測量其絕緣電阻值,不應小于按GB/T7261—2016中第13章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介質強度應符合下列要求:GB/T40096.1—2021a)裝置應承受頻率為50Hz,歷時1min的工頻耐壓試驗而無擊穿閃絡及元件損壞現象;b)工頻交流試驗電壓值按表3選擇,采用直流試驗電壓時其值應為工頻交流試驗電壓值的倍;c)試驗過程中,任一被試電路施加電壓時,其余電路等電位互聯接地。表3各回路試驗電壓要求序號被試回路額定絕緣電壓或額定工作電壓V試驗電壓V泄漏電流mA1整機引出端子和背板線—地(外殼)>63~250289052直流輸入電路b—地(外殼)>63~25028903交流輸入電路b一地(外殼)>63~250289054信號輸出觸點b—地(外殼)>63~250289055無電氣聯系的各回路b之間>63~25028905~106整機外引帶電部分b一地(外殼)7通信接口電路b—地(外殼)5泄漏電流為參考值,整機外引帶電部分b—地(外殼)的泄漏電流由產品標準規定。b指引至裝置端子的回路和接線。按GB/T7261—2016中第13章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裝置直流輸入回路、交流輸入回路、輸入輸出觸點等各電路對地,以及電氣上無聯系的各獨立電路之間,應能承受1.2/50(s的標準雷電波的短時沖擊電壓試驗。當額定絕緣電壓大于63V時,開路試驗電壓為7.225kV;當額定絕緣電壓不大于63V時,開路試驗電壓為1.445kV。試驗后,裝置應無絕緣損壞,裝置功能應符合裝置技術規范要求。5.11耐濕熱性能試驗根據4.10的要求,按GB/T7261—2016中10.4、10.5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5.12保護聯結阻抗試驗根據4.11的要求,按照GB/T14598.27—2017中10.6.4.5中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5.13機械性能試驗機械性能試驗方法應符合表4的規定。表4機械性能試驗方法序號試驗方法1振動根據4.12的要求,按GB/T11287的規定和方法,對裝置進行振動響應和振動耐久試驗2沖擊根據4.12的要求,按GB/T14537的規定和方法,對裝置進行沖擊響應和沖擊耐久試驗3碰撞根據4.12的要求,按GB/T14537的規定和方法,對裝置進行碰撞試驗5.14電磁兼容性能試驗按表2的規定和方法,進行電磁兼容性能試驗。GB/T40096.1—20215.15連續通電試驗裝置完成調試后,出廠前應進行時間為100h(常溫)或72h(40℃)的連續通電檢驗。對被試裝置只施加直流電源,必要時可施加其他激勵量進行功能檢驗。5.16外殼防護試驗根據4.16的要求,按照GB/T4208—2017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根據4.17的要求,按照GB/T14598.27—2017中9.1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6檢驗規則6.1檢驗分類產品檢驗分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6.2出廠檢驗每臺裝置在出廠前應經制造商的質量檢驗部門進行出廠檢驗、確認合格后方能出廠。檢驗合格出廠的產品應具有證明裝置合格的產品合格證書。出廠檢驗項目見表5。表5檢驗項目出廠檢驗型式檢驗技術要求章條號試驗方法章條號a)結構和外觀√√4.15b)氣候環境√4.1c)直流電源影響√4.2.1√√4.4、4.55.5、5.6e)動態模擬√4.18f)功率消耗√4.7√4.8√4.9i)耐濕熱性能√4.10√4.11k)機械性能√4.121)電磁兼容性能√4.13√4.14√4.16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