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侯集高級中學2025屆高一生物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江蘇徐州侯集高級中學2025屆高一生物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江蘇徐州侯集高級中學2025屆高一生物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江蘇徐州侯集高級中學2025屆高一生物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江蘇徐州侯集高級中學2025屆高一生物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徐州侯集高級中學2025屆高一生物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某DNA片段所轉錄的mRNA中尿嘧啶占28%,腺嘌呤占18%,則這個DNA片段中胸腺嘧啶和鳥嘌呤分別占()A.46%、54%B.23%、27%C.27%、23%D.46%、27%2.下列有關新物種形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自然選擇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因而可能導致新物種的形成B.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后出現生殖隔離,從而導致新物種的形成C.經過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節,能導致新物種的形成D.突變和基因重組可以使種群產生定向變異,因而可能導致新物種的形成3.研究人員用普通小麥與黑麥培育小黑麥,過程如下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普通小麥和黑麥存在生殖隔離B.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C.雜種F1的染色體組為ABDRD.培育出的小黑麥是不可育的4.現將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且核DNA都已用32P標記的一個細胞,放在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若該細胞連續進行4次有絲分裂,則含32P的子細胞數量最少和最多分別是(不考慮交叉互換)A.216 B.28 C.48 D.4165.雙子葉植物大麻(2N=20)為雌雄異株,性別決定為XY型,若將其花藥離體培養,再將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所得植株的染色體組成應是()A.18+XY B.18+YY C.18+XX或18+YY D.9+X或9+Y6.下列哪項不是基因工程中經常使用的用來運載目的基因的載體()A.細菌質粒 B.噬菌體 C.動植物病毒 D.細菌擬核的DNA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豌豆的圓粒和皺粒是由等位基因R、r控制的相對性狀,圓粒性狀的產生機制如圖所示。據圖回答相關問題:(1)a過程被稱為__________,需要用到酶為__________,b過程發生的場所是__________。(2)圖乙所示過程對應圖甲所示的__________過程(填字母),此過程需要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___。圖乙中含有核苷酸__________種。(3)基因與a過程的產物相比,兩者在化學組成成分方面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淀粉分支酶含有350個氨基酸,則過程b最多會有__________種tRNA參與。(5)細胞中,完成b所示的過程很快速。一般來說,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快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蔗糖甜度比淀粉高,所以新鮮豌豆選擇__________(填“圓粒”或“皺粒”)豌豆口味更佳。圖示過程體現了基因通過__________來控制生物性狀。8.(10分)人類禿頂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但表達受性別影響,基因型與性狀的關系如表。某家庭有關禿頂(相關基因用A、a表示)和紅綠色盲(相關基因用B、b表示)的遺傳系譜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基因型AAAaaa表現型男非禿頂禿頂禿頂女非禿頂非禿頂禿頂(1)研究發現禿頂遺傳在性別中的差異與雄性激素的水平有關。合理的推測是雄性激素通過______________方式進入靶細胞,與靶細胞內的受體結合后會抑制________基因的表達。(2)圖中Ⅱ-1與Ⅱ-2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Ⅲ-1患禿頂的概率是________,同時患禿頂和紅綠色盲的概率是________。(4)若Ⅱ-1與Ⅱ-2再生一個小孩,為降低發病風險,你會建議他們生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為確保子代正常,懷孕后還應進行________(填“基因診斷”或“羊水檢查”)。9.(10分)下圖是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物種演化的模型。圖中上為甲島,下為乙島,A、B、C、D為四個物種及其演化關系,請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1)物種指的是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的統稱。不同物種之間、________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共同進化,共同進化促進了__________的形成。(2)由A物種進化為B、C兩個物種,其內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造成這種現象的外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甲島上的B物種遷到乙島后,不與C物種發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甲島上B物種所有個體構成一個種群,其所有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稱為____________.如果甲島上B種群中基因型AA的個體占20%,基因型aa的個體占50%。倘若人為含棄隱性性狀個體僅保留顯性性狀個體,讓基因型相同的個體之間交配,則子一代中A的基因頻率為__________,經過這種人工選擇作用,該種群是否發生了進化?________(填“是”或“否”)10.(10分)某種鳥的性別決定類型為ZW型(雄性:ZZ,雌性:ZW)。該鳥的羽色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基因位置如圖甲所示,其中A(a)基因位于Z染色體的非同源區。基因A控制藍色物質的合成,基因B控制黃色物質的合成,白色個體不含顯性基因,其遺傳機理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鳥羽色遺傳遵循的遺傳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圖甲所示個體產生的配子基因組成可能有___________種。

(2)據圖乙分析可知,綠色雌鳥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雜合藍色鳥與異性雜合黃色鳥雜交,則子代中綠色雌鳥所占的比例為______。

(4)藍色雄鳥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現有足夠多的綠色雌雄個體(純合、雜合都有)和白色雌雄個體,請用最快捷的培育方法培育純合藍色雄鳥,步驟如下:第一步:選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交配;第二步:選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進行交配,若后代不出現性狀分離,則該雄鳥即為純合藍色雄鳥。11.(15分)下圖甲表示小鼠上皮細胞一個細胞周期的4個階段(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質;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終止,合成RNA及蛋白質;M期是細胞分裂期)。圖乙表示流式細胞儀測定細胞群體中處于不同時期的細胞數量和DNA含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處于M期的細胞,可見由細胞兩極的___________發出星射線。在M期,染色單體的消失發生___________期,染色體數與核DNA數之比為1:2在___________期。(2)圖乙中細胞數量呈現兩個峰值,左側峰值表示圖甲中的___________期細胞。(3)若向小鼠上皮細胞培養液中加入過量胸苷,處于S期的細胞立刻被抑制,而處于其他期的細胞不受影響。現測得小鼠腸上皮細胞周期各階段時間如下表所示:分裂時期分裂間期分裂期合計G1SG2M時長(h)3.47.92.21.815.3預計加入過量胸苷___________h后,細胞都將停留在S期。(4)下列是關于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內變化的敘述,能正確表示一個細胞周期內分裂過程的順序是______。①兩個相同DNA分子完全分開②出現放射狀排列的細絲③中心體發生倍增④著絲點排列在一個平面上(5)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小鼠體細胞有絲分裂模式圖,其中錯誤的是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B【解析】試題分析:mRNA中尿嘧啶占28%,腺嘌呤占18%,則DNA中的模板鏈中,腺嘌呤占28%,胸腺嘧啶占18%,腺嘌呤和胸腺嘧啶是DNA中能配對的堿基,其和在雙鏈的比值和在單鏈的比值相等,即雙鏈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和是46%,雙鏈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相等,則DNA中胸腺嘧啶占23%,則鳥嘌呤占27%,B正確。考點:本題考查轉錄和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的能力。2、D【解析】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的不定向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離的產生是新物種的形成的標志,地理隔離使同種生物不同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詳解】A.自然選擇就是生物適應環境的過程,這樣就有種群(一定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基因頻率的改變即發生了進化,最終可能導致新物種的形成,A正確;B.地理隔離使同種生物不同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最后出現生殖隔離,從而導致新物種的形成,B正確;C.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是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C正確;D.變異是不定向的,不定向的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D錯誤。故選D。3、D【解析】

(1)普通小麥含有6個染色體組,共42條染色體;故其配子中含有3個染色體組,共21條染色體。(2)黑麥含有2個染色體組,共有14條染色體;故其配子中含有1個染色體組,共7條染色體。(3)雜種含有4個染色體組,28條染色體,因為沒有同源染色體,所以它本身不能形成配子。【詳解】A、自然狀態下,普通小麥與黑麥雜交產生的后代細胞中含有4個染色體組,由于含有三個普通小麥的染色體組,一個黑麥染色體組,減數分裂時聯會紊亂,不育,因而普通小麥和黑麥存在生殖隔離,A正確;B、秋水仙素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B正確;C、普通小麥配子的染色體組為ABD,黑麥配子的染色體組為R,所以雜種F1的染色體組為ABDR,C正確;D、秋水仙素處理雜種使染色體加倍,染色體組組成為AABBDDRR,存在同源染色體,能正常聯會,產生正常的配子,所以培育出的小黑麥是可育的,D錯誤。故選D。4、B【解析】

一個細胞含有的2對同源染色體上的4個DNA分子、共8條脫氧核苷酸鏈都被32P標記。將該細胞放在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經過4次有絲分裂,共形成16個子細胞。依據DNA的半保留復制和有絲分裂過程可推知,8條被32P標記的脫氧核苷酸鏈分別進入到8個DNA分子中,最多分配到8個子細胞中,最少分配到2個子細胞中。綜上分析,含32P的子細胞數量最少為2個,最多8個,B項正確,A、C、D三項均錯誤。故選B。5、C【解析】

根據題意分析,雙子葉植物大麻為雌雄異株,性別決定為XY型,則染色體組成18+XY。【詳解】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則雄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花藥中精子的染色體組成為9+X或9+Y,花藥離體培養形成單倍體植株的幼苗,將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后染色體數加倍,所得植株的染色體組成是18+XX或18+YY。

故選C。6、D【解析】

常用的運載體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細菌細胞質的質粒,它是一種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獨立于染色體DNA之外的環狀DNA,質粒能通過細菌間的接合由一個細菌向另一個細菌轉移,可以獨立復制。另一類運載體是噬菌體或動植物病毒等。【詳解】細菌質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運載體,A正確;噬菌體可以作為基因工程的運載體,B正確;動植物病毒也可以作為基因工程的運載體,C正確;細菌擬核區的DNA不能作為基因工程的運載體,D錯誤。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轉錄RNA聚合酶核糖體a四種游離的核糖核苷酸8磷酸、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或磷酸、A、G、C)61一個mRNA分子上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皺粒控制酶的合成進而控制代謝【解析】

分析題圖甲可知,過程a是以基因R一條鏈為模板合成mRNA的過程,是轉錄過程,b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酶的過程,是翻譯過程,該圖體現了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細胞代謝進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由圖乙可知為轉錄過程,圖中的酶是RNA聚合酶。【詳解】(1)a過程為轉錄過程,需要用到RNA聚合酶,b為翻譯過程,發生的場所在核糖體;(2)圖乙過程代表轉錄,與圖甲中a過程類似,轉錄過程需要的原料是四種游離的核糖核苷酸,圖乙中既有DNA鏈,又有RNA鏈,因此,含有4種脫氧核苷酸和4種核糖核苷酸,一共8種核苷酸;(3)基因是指DNA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因此其分子結構中含磷酸、脫氧核糖、四種堿基(A、T、G、C),而mrRNA中含磷酸、核糖、四種堿基(A、U、C、G),故都具有磷酸、A、G、C;(4)若淀粉分支酶含有350個氨基酸,由于三種終止密碼并不編碼氨基酸,則過程b最多會有61種tRNA參與;(注:這里的61種,僅是理論分析結果,實際上tRNA種類每種生物有差別,一般為40-50種左右)(5)細胞中,完成翻譯過程很快速。一般來說,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快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質,原因是一條mRNA可同時結合多個核糖體,合成多條肽鏈,因而可提高翻譯的效率;(6)由圖可知,圓粒豌豆含大量淀粉,蔗糖較少,因而甜度較低,而皺粒豌豆甜度較高,因而口味更佳,圖示過程體現了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進而控制代謝過程來控制生物性狀。【點睛】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有兩種方式: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性狀和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8、自由擴散A或非禿頂AaXBXbAaXBY3/43/8女孩基因診斷【解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紅綠色盲屬于伴X隱性遺傳病,而人類禿頂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所以它們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詳解】(1)雄性激素的化學本質是固醇類,因此雄性激素可通過自由擴散進入靶細胞。由表中信息可知,男性含a基因就表現禿頂,而只含A基因則表現非禿頂,這說明雄性激素與靶細胞內的受體結合后會抑制A基因或非禿頂基因的表達。(2)Ⅰ-1是禿頂女性,其Ⅱ-1必含有a基因,Ⅰ-2是紅綠色盲男性,則Ⅱ-1必是紅綠色盲攜帶者,因此Ⅱ-1的基因型是AaXBXb;Ⅰ-4是非禿頂男性,則Ⅱ-2必含A基因,Ⅱ-2是禿頂男性,則其基因型是AaXBY。(3)由第(2)小題分析可知,Ⅱ-1的基因型是AaXBXb,Ⅱ-2的基因型是AaXBY,Ⅲ-1是男性,其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或aa,因此其患禿頂(Aa+aa)的概率為;Ⅲ-1與紅綠色盲相關的基因型是XBY或XbY,因此Ⅲ-1同時患禿頂和紅綠色盲的概率為×=。(4)禿頂是常染色體遺傳,在Ⅱ-1與Ⅱ-2后代中男女患病率相當,無法選擇性別進行是否禿頂的優生措施;Ⅱ-1與Ⅱ-2后代的女兒視覺正常,而兒子有一半患紅綠色盲,因此建議他們生女孩。因為子代男孩的基因型可能是XBY或XbY,所以為保證后代正常,懷孕時需對胎兒進行基因診斷。【點睛】本題以表格和家系圖為載體,綜合考查遺傳的基本規律和人類遺傳病的知識。通過對Ⅰ-1和Ⅰ-4的禿頂和色覺情況分析得知Ⅱ-1和Ⅱ-2的基因型,再對相應的試題進行分析解答。9、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生物與無機環境生物多樣性可遺傳變異(突變和基因重組)甲、乙兩島自然選擇不同且有地理隔離B物種與C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種群的基因庫70%是【解析】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根據題意可知,甲島和和乙島存在地理隔離,使兩個種群的基因頻率向不同方向變化,達到生殖隔離后出現不同的物種;因甲、乙兩島的環境條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不能與B物種自由交配,故B會形成新物種C和D。【詳解】(1)物種是指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共同進化是指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共同進化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形成。(2)A物種進化為B、C兩個物種的內因是甲島、乙島上的A物種出現不同的突變和基因重組,外因是甲、乙兩島之間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且存在地理隔離,A和C在一起后不能進行基因交流是因為經過多年的進化,二者存在生殖隔離。(3)一個種群,其所有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稱為基因庫,舍棄aa個體后AA的頻率為2/5,Aa為3/5,相同基因型個體交配,子代基因頻率不變,所以A頻率為70%,由于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所以種群發生了進化。【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生物的進化,掌握自然選擇、地理隔離、生殖隔離等概念及根據種群基因頻率的計算,種群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10、(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4BBZAW或BbZAW1/8多只綠色雌鳥和多只綠色雄鳥子代中的藍色雄鳥和白色雌鳥【解析】

圖甲的基因型為BbZAW,是雌性個體,產生的配子有BZA、BW、bZA、bW四種。根據乙圖可知藍色鳥的基因型是bbZAZA、bbZAZa、bbZAW,黃色鳥的基因型是BBZaZa、BbZaZa、BbZaW、BBZaW,綠色鳥的基因型是BBZAW、BbZAW、BBZAZA、BbZAZA、BBZAZa、BbZAZa,白鳥的基因型是bbZaZa、bbZaW。【詳解】(1)A(a)與B(b)兩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獨立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減數分裂是等位基因分開,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因此圖甲所示個體產生的配子基因組成可能有BZA、BW、bZA、bW共4種。(2)通過乙圖可以看出產生綠色既要有A基因,也要有B基因,因此綠色雌鳥的基因型為BBZAW或BbZAW。(3)雜合藍色鳥(bbZAZa)與異性雜合黃色鳥(BbZaW)雜交,則子代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